(完整版)《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2024年《河中石兽》教案设计
2024年《河中石兽》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理解《河中石兽》的背景和作者。
掌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难点:对作者观点的解读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背景知识和作者。
阅读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内容。
讨论法:激发学生对作者观点的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准备课文文本《河中石兽》。
相关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
教学设施:黑板、投影仪等。
第二章:作者和背景介绍2.1 简介作者介绍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
强调作者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2 介绍文本背景讲述《河中石兽》创作的历史背景。
分析文本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联。
2.3 课文朗读全文朗读《河中石兽》。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文本内容分析3.1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和段落划分。
引导学生理解各个段落的主题和逻辑关系。
3.2 解读重要词汇和句子解释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难懂句子。
分析词汇和句子对文本意义的影响。
3.3 深入分析主题和观点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表达。
第四章:作者观点的解读与批判性思维培养4.1 解读作者观点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作者的观点。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4.2 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作者观点提出质疑和批判。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
4.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5.2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
5.3 拓展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和研究。
推荐学生参加相关的学术讨论和文学活动。
第六章:课文解析与文本解读6.1 细读课文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逐段细读,深入理解文本细节。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完整版)《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郑丽芹(一)。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二).教材分析《河中石兽》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作者是纪昀,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主要内容是石兽掉在了河里,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可以仅仅是根据常情主观判断。
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的分析水的冲击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局部形态的改变。
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三)。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接触到的文言文还比较少,对文言文词汇的积累比较少,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养成主动积累文言词汇的习惯,比如一些常见的古今异义的词语,以及之、于、乃、以、耳等重点的文言虚词,都要注重结合具体的语境去理解.学习本文,还可以学会一些处事原则和方法,弥补学生生活阅历的不足。
(四)教学目标:1、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课时:2课时(五)教学策略: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作者及作品介绍.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
谥文达公。
清代学者、文学家.纪昀(jì yún)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事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
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曾任《四库全书》总编纂官十余年,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
有关河中石兽教案3篇
有关河中石兽教案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有关河中石兽教案3篇有关河中石兽教案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024年《河中石兽》教案设计
2024年《河中石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河中石兽》的故事情节,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石兽的寓意和作者的表达意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河中石兽》是一篇描绘黄河中出现的神秘石兽的传说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和解释。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石兽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黄河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石兽的来历。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石兽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通过石兽表达的思想感情。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讲解石兽的文化内涵,以及黄河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四、课堂练习4.1 填空题1) 《河中石兽》是一篇描绘________的故事。
2) 石兽在故事中象征着________。
4.2 问答题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石兽寓意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5.1 阅读篇目课后阅读有关黄河的其他传说故事,了解黄河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5.2 写作任务以“我眼中的黄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表达你对黄河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6.1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
6.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的阐述、合作的态度等。
6.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7.1 课文文本《河中石兽》原文及其注释。
7.2 图片资料黄河景观、石兽形象的图片。
7.3 视频资料有关黄河的纪录片、故事动画等。
八、教学策略8.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黄河景观的图片和视频,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整版)《河中石兽》教案.doc
25、《河中石兽》教学设计张婉婉【教学目标】1、培养通过反复朗读文章,知晓文章大意的能力。
2、理解文中“河中寻石兽”的四种方法3、体会“实践出真知”这一道理。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2、难点:理解文中“河中寻石兽”的四种方法;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前预习】1、查字典扫清文中的字词障碍。
2、反复朗读课文,能通顺流利地通读文章。
3、查看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1、作者简介: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2、读准字音圮( pǐ)募(mù)棹(zhào)柿(fèi)湮(yān)啮(niè)溯(sù)欤(yù)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两遍,做到朗读无障碍。
2、再次朗,出句中停。
(如:州南一寺∕ 河干;山∕圮于河⋯⋯)3、借助工具和注理解疑。
4、在理解疑的基上翻文章。
5、将不能解决的或句注出来,小合作探究。
6、生共同解疑。
(、句解疑)第二合作探究,思考。
1、故事了一件什么事?示例:的是一个口的石,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找石的事。
2.故事中主要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各自找河中石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的?寻找经过人物寻找的地点结果第一种僧原地水中不可得第二种僧顺流而下无迹第三种讲学家原地沙下第四种老河兵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数里外3.故事是如何展化的,文可以分几个次?概括各次大意。
2021年初一语文《河中石兽》教案四篇
初一语文《河中石兽》教案四篇以下是职场的给大家的关于初一语文《河中石兽》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3.反复诵读,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___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将相同量的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同时放入冰箱中冷冻,你觉得哪杯水会先结冰(生答)有人说是冷水,有人说是热水,也有人说是一起结冰,那么实验证明是热水先结冰。
发现这个现象的是非洲坦桑尼亚的一所中学的初三学生姆潘巴,所以世界上将这一奇特的现象称为姆潘巴效应。
其实,生活当中还有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大才子纪昀带给我们的故事《河中石兽》,看看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疑读正其音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读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板演生僻字)圮木杮学生自由朗读,用批注法在文中标出生字难句,并记下疑惑。
2. 指名朗读,读出提高。
请学生评价(评价可从正音、停顿两个角度进行)正音:看黑板划一划:师: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感。
僧/募金重修是/非木杮盖/石性/坚重棹(zhào)/数小舟教师:请你发现,该如何停顿呢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体悟。
目的是教给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一般方法:注重文言语感按意义划分,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句首发语词、关联词、时间副词后需停顿等等,让学生在文中划出朗读节奏。
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完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3.齐读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以及停顿的基础上注意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
4.感知文意。
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得出了怎样的道理(原文)。
故事: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在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故事。
道理: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
三、译读明其意(一)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河中石兽教案六篇
河中石兽教案六篇河中石兽教案六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河中石兽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河中石兽教案篇1【导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并能背诵课文。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是苏轼游石钟山后的感慨。
他在前人李渤经过实地考察却得出错误结论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事情不亲眼看亲耳听,却凭主观想象去判断它的有无,可以吗?今天将要学习的《河中石兽》一文,同样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思考。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圮(pǐ)募(mù)棹(zhào)杮(fèi)湮(yān)啮(niè)溯(sù)欤(yú)(2)词义一寺临河干(靠近)山门圮于河(倒塌)阅十余岁(经过,过了)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规律、道理)众服为确论(精当确切的言论)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求石兽于水中(寻找)如是再啮(这样)竟不可得(终于,到底)但知其一(只)盖石性坚重(表议论的发语词,无实义)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以为顺流下矣(认为)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3)通假字曳铁钯(“钯”同“耙”,平整土地用的家具)不亦颠乎(“颠”同“癫”,疯狂)(4)古今异义一寺临河干(古义:水边,河岸;今义:一为与“湿”相对,二为做)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门学科)盖石性坚重(古义:发语词;今义:遮住或有遮蔽作用的器物)(5)一词多义之闻之笑曰(代词,代指到下游寻石兽十余里这件事)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石兽)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议论)其反激之力(助词,相当于“的”)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如如是再啮(副词,像)如其言(介词,按照)学法指导:词语的作用分析法词语的作用一般有:1.精确性作用。
河中石兽教案汇编7篇
河中石兽教案河中石兽教案汇编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河中石兽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中石兽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有何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课文阐述的道理,知道分析问题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
【教学重点】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作家吴德锋在他写的《博物记趣》中有这样的记载:西双版纳有一条河中有两块大石,它们有一半露在水面。
十多年前,有一块石头被人炸碎,另一块也随之失踪,大家都不知道这块未炸碎的石头到哪里去了。
提出问题:十多年后,人们会在哪里找到那块失踪了的石头呢?学生各抒己见。
揭示谜底:十多年后,有人在离原地十多里的上游,发现了那块失踪了的石头,经核对,它确实是本来位于十多里外的下游那一块。
它是怎么“游”上来的呢?你们想知道答案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近《河中石兽》,相信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2、解题河中石兽:河中:表示地点;石兽:像石狮子之类的物体。
3、作者简介二、积累字词、疏通文意1、学生自读文章,勾画出自己不会读或没把握读准的字,老师引导学生正音读准下列生字的读音。
圮(pǐ) 募(mù) 棹(zhào) 柿(fèi)湮(yān) 啮(niè) 溯(sù) 欤(yù)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同时注意句子停顿及老师的语调语气。
3、学生再读,赛读4、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小组合作完成,圈出有疑问的地方。
教学设计范文《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寓言手法表达道理的技巧。
能够概括故事情节,理解石兽象征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文本内容。
学会通过细节分析,深入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传统文化和寓言故事的兴趣。
领会故事中传达的勤奋、谦逊、务实等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主要人物的特点。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石兽的形象传达道理。
2. 教学难点:文中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对石兽象征意义的深入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石兽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简述石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僻词汇和难以理解的部分。
自主总结石兽的特征及其象征的含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问。
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讨论石兽寓意。
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难点词汇和句式。
深入解析石兽的象征意义,阐述文章的中心思想。
5. 案例分析: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石兽故事中的道理。
6.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作业布置抄写并翻译课文中的重要段落。
写一篇关于石兽寓意的小短文。
五、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观察学生对石兽故事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拓展1. 相关知识:介绍其他含有石兽形象的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
引导学生了解石兽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课堂活动:举行石兽形象设计比赛,让学生发挥创意。
选取几件作品进行展示,并讨论其寓意和创新之处。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评估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促进自我提升。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河中石兽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河中石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注释来疏通文意,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养成注重实际调查结论的习惯,防止主观臆断现象的出现。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一、导入: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作者简介: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圮募棹曳钯杮携湮啮坎溯臆欤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同桌合作翻译课文。
四、整体感知,探究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
(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来概括(2)、划出文中的主要人物,说说他们都用什么方法或理由寻找石兽,结果怎样?(3)、为什么只有老兵找到石兽?作者是怎样看待这问题的,得出什么结论?五、拓展延伸1、同学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经常发生。
古人编辑的一些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比如“拔苗助长”,那人只知道拔苗助小苗快长,却不知道违背生长规律。
结果闹出了笑话。
你能例举出哪些事例?可以仿照只知------,不知-------的句式来表达。
2、在我们的生活中,处理事情、看待问题怎么做算是比较恰当、比较合理呢?学生归纳。
关于《河中石兽》教案4篇
《河中石兽》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河中石兽》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河中石兽》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从前,有一条河边有座寺庙。
一天,庙前两座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几年后,寺庙里的和尚到哪里能找到这两座石兽呢?(同学们如果预习了文章,就知道是上游)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新知探究1、作者简介: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2、朗读课文(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两遍,做到朗读无障碍。
(2)再次朗读,读出句中停顿。
(3)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疑难词语,尝试在理解疑难词语的基础上翻译文章。
(4)将不能解决的词或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探究。
三、交流展示请学生翻译课文。
四、综合运用1、通假字曳铁钯“钯”同“耙”,平整土地的农具2、古今异义(1)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一起今义:并列(2)阅十余岁。
.古义:经历今义:阅读(3)是非木柿。
.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4)盖石性坚重。
.古义:发语词,因为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5)但知其一。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6)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7)河干.古义:岸,水边今义:水分不足,干燥3、一词多义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离开相去甚远已距离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介词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成为,动词众服为确论认为,动词如:如是再啮像如其言按照之: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七年级语文(下)《河中石兽》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河中石兽》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河中石兽》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
本文语言简练,层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
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在方法技巧上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从前,有一条河边有座寺庙。
一天,庙前两座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几年后,寺庙里的和尚到哪里能找到这两座石兽呢?(同学们如果预习了文章,就知道是上游)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新知探究1、作者简介: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2、朗读课文(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两遍,做到朗读无障碍。
(2)再次朗读,读出句中停顿。
(3)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疑难词语,尝试在理解疑难词语的基础上翻译文章。
(4)将不能解决的词或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探究。
三、交流展示请学生翻译课文。
四、综合运用1、通假字曳铁钯“钯”同“耙”,平整土地的农具2、古今异义(1)二石兽并沉焉。
完整版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三、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根据课文的注释梳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讲 讲课文内容(2分钟准备)
三、生根据课文的注释试翻译课文,师点拨。
沧州南,一寺临于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 岸,寺庙大门倒塌在河水里,二个石兽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 石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接触到的文言文还比较少,对文言文词汇的积累比较少,所以我们 要引导他们养成主动积累文言词汇的习惯,比如一些常见的古今异义的词语,以 及之、于、乃、以、耳等重点的文言虚词,都要注重结合具体的语境去理解。学 习本文,还可以学会一些处事原则和方法,弥补学生生活阅历的不足。
(四)教学目标:
点拨:
河兵:镇守河防的兵。凡:所有的。求:觅也,找,寻求。盖:连词,表示 原因,因为。啮:本义是“咬”,这里是“冲击”。为:变成,形成。掷
(zhi):扔,投,抛,这里指倒。坎穴:洞穴。转(zhu an):改变位置。已:停 止。遂:于是。溯(sU):逆着水流的方向走,逆游而上。固:本来,原来。如: 依照,按照。果:果然。
1、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课时:2课时
(五)教学策略: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及作品介绍。
纪旳,字晓岚,一字春帆,晩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谥文达公。清代学 者、文学家。纪旳(jiyun)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再 加之后来对人情事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他为人 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曾任《四 库全书》总编纂官十余年,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 领域。他的作品记录很多亲身经历,详述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 叙内容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本文选自他晩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小说 《阅
河中石兽教案7篇
河中石兽教案7篇河中石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熟悉并理解这篇短文的内容及其包含的道理。
2. 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 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1. 借助故事阐述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2. 寻找石狮的不同方式及其理由、结果。
3. 对讲学家和老河兵的认识、评价。
学习内容整体感悟纪昀是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24岁便中进士,31岁已成为翰林院大学士。
其渊博的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官至礼部尚书。
其作品与其渊博的学识一样,涉猎广泛,内容杂博,包括了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方面。
在他的作品中,纪昀记录了许多他的亲身经历,详述了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的一切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
《河中石兽》对于我们的思维和认识具有较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阅历和经验不同,其思维方式必然也会迥乎不同,对于事物的客观规律的认识也难免受种种条件的局限,但我们人类的认识毕竟在一步步接近真理。
只是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经常因为某些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造成谬误,有时甚至是集体的长期把谬误当作真理顶礼膜拜,尤其是由于某些当事人的特殊身份或地位使这些谬误神圣化后,人们想要再推翻它就更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传统的认识丰富了人们的思想,但它同时也束缚了对事物的认识更新和发展。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万象,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一次次的打破旧的思维或认识模式,仔细审察并研究客观世界的规律。
《河中石兽》叙事简约,与他一贯的写作风格相同。
全文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
寺僧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是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讲学家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就一定正确吗?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是松散而轻浮,石狮沉到泥沙上,就会越陷越深。
他的一套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讲学家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不更加荒唐可笑吗?老河兵因为自己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有关河流的水、石、泥沙等的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流水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击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泥沙而形成陷坑。
《河中石兽》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河中石兽》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河中石兽》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1《河中石兽》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① 了解小说《河中石兽》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② 能掌握一些描写语言,运用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人物、场景;③ 能通过阅读完整文本,感受故事情感。
2. 能力目标:① 能够理解、领会作者写作的意图,初步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② 能够通过阅读小说,理解和感受生活、认识世界、培养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细节理解与情感体验;2. 生动形象地描写人物、事件。
三、教学方法:1. 阅读教学法;2. 组内讨论法;3. 情感体验法;4. 剧场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小说封面,谈一下与小说相关的生活、故事或自己的经历,以激发学生兴趣。
2. 观察图片, guided questions引导学生提前感受小说的主要意义,激发学生的期望。
(二)阅读过程1. 请学生自主阅读《河中石兽》,抓住故事精髓,为下一步讨论做好准备。
2. 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注意记录生词,确保理解了文本所述的基本内容。
3.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有关故事情节的问题,以确保对故事内容的准确理解。
(三)学生讨论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全文讨论。
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从哪些方面评论小说,例如:结构、语言运用、情感表达等。
2. 学生们在他们的组内分享他们的见解: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文本中哪些环节特别引人注目?3. 学生互相反思,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从而感受故事的情感,进一步加深了解。
(四)情感体验1. 询问学生,在读小说时他们感受到的最深的情感,向学生讲解教师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并与学生进行交流。
2. 让学生找出在《河中石兽》中所扮演的角色或事件,并让学生想象自己处在其中,或与一位认为重要的角色进行沟通。
学生可以想象自己成为故事的主人公,让自己称之为英雄。
(五)小组剧场表演1. 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段故事;2. 每个小组有 10 分钟来准备,并可以选择同伴为故事中的每一个角色分别分组表演;3. 可以使用道具,比如布置舞台、戏服、音乐等;4.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关于表演的问题,以便进一步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故事。
河中石兽教案汇总9篇
河中石兽教案汇总9篇河中石兽教案汇总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河中石兽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中石兽教案篇1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复习文言文加点字解释。
二、思考问题。
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三、请学生口头回答上述问题,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大意。
1、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多媒体演示】(1)、学生演示。
(2)、教师演示。
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2、师生共同归纳: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五、分析最后一层,概括文章的中心。
1、概括文章的中心: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2、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入地领悟这一道理。
六、拓展阅读:《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训练题。
归纳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水中石兽真会向上游吴德锋纪昀(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是出名的清人笔记小说之一。
蔡元培先生将它与《红楼梦》、《聊斋志异》鼎足并列为“有清一代三大小说”。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河中石兽》这个故事,颇负盛名。
近来有人对纪昀的这个说法,表示怀疑。
理由是石重水轻,无论如何,沉于水中的石兽,只可能顺流而下,决不可能逆流而上。
《河中石兽》教案5篇
《河中石兽》教案5篇《河中石兽》教案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河中石兽》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河中石兽》教案篇1【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含义,懂得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理解“实践出真知”的含义,懂得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难点: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知识链接】1、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
清代文学家,乾隆十九年进士。
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遣戌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亲自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题目是编者加的。
《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由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形式编写成。
在内容上,主要搜集当时流传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谈,或亲耳听闻的奇闻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遍及全中国,北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
3、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兼有“笔记”和“小说”的特征。
“笔记”使其在记叙上获得了一种散文化的记叙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作者可以叙述,也可以表达别人及自己的思考以及观点;而“小说”则是一种带有故事性的叙述和创作,由于“笔记”本身获得的自由空间,可以使“小说”创作与散文化的“笔记”叙述相互交叉,优势十分明显。
【自主预习】给下列字词注音。
河干()门圮()船棹()曳 ( ) 湮没()啮沙()坎穴()溯流()臆断()【朗读课文,翻译】1、翻译全文。
教学设计范文《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河中石兽》。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分析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3. 课文主题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文中某些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河中石兽》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河中石兽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讲解分析(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5. 练习巩固(1)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让学生进行朗读、背诵,提高语文素养。
6. 情感拓展(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所学。
8.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提高语文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郑丽芹(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二).教材分析《河中石兽》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作者是纪昀,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主要内容是石兽掉在了河里,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可以仅仅是根据常情主观判断。
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的分析水的冲击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局部形态的改变。
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接触到的文言文还比较少,对文言文词汇的积累比较少,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养成主动积累文言词汇的习惯,比如一些常见的古今异义的词语,以及之、于、乃、以、耳等重点的文言虚词,都要注重结合具体的语境去理解。
学习本文,还可以学会一些处事原则和方法,弥补学生生活阅历的不足。
(四)教学目标:1、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课时:2课时(五)教学策略: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作者及作品介绍。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
谥文达公。
清代学者、文学家。
纪昀(jì yún)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事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
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曾任《四库全书》总编纂官十余年,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
他的作品记录很多亲身经历,详述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内容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
本文选自他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代表作)。
该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
文字质朴简约,有魏晋之风,是明清笔记小试中较著名的一部,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并行享誉文坛。
二、生字词过关明确:圮(pǐ)于河募(mù)金重修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纪昀(yún)木柿(fèi)湮(yān)没啮(niè)沙溯(sù)欤(yú)河干(gan)三、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根据课文的注释梳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讲讲课文内容(2分钟准备)三、生根据课文的注释试翻译课文,师点拨。
沧州南,一寺临于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大门倒塌在河水里,二个石兽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一起沉没了。
经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
伐着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点拨:临:靠近。
河:指黄河。
干:水边,河岸。
山门:佛寺的外门。
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圮:倒塌。
阅:经历。
余:多。
岁:年。
棹:船桨,这里用作动词,伐船。
曳:拖着。
钯:同“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一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官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也颠乎?”众服为确论。
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点拨:设帐:设馆授徒,即教书。
尔:你,你们。
物理: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
是:这,此。
木杮:木片。
岂:怎么。
为:被。
暴涨:指洪水。
湮:湮没。
沿:顺着。
颠:颠倒。
为:当做,认做。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
越冲越深,到石头底部一半时,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
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遂反溯流上矣。
求之下游,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于是反而逆游而上。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了;在远处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了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吗?”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点拨:河兵:镇守河防的兵。
凡:所有的。
求:觅也,找,寻求。
盖:连词,表示原因,因为。
啮:本义是“咬”,这里是“冲击”。
为:变成,形成。
掷(zhì):扔,投,抛,这里指倒。
坎穴:洞穴。
转(zhuǎn):改变位置。
已:停止。
遂:于是。
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逆游而上。
固:本来,原来。
如:依照,按照。
果:果然。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据理臆断欤?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地推断吗?点拨:然则: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既然这样,那么…”但但:只。
者:这里指“……的人”。
(“者”,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
理:指常理。
臆断:主观地推断。
屿(yú):表示疑问的句末语气词。
四、作业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再次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本文可分为及部分?(讨论)明确:本文可分为两部分:一(1---3)记述寻找石兽的经过。
二(4)作者的思考和议论,他用问句提出:天下只知道其一不知其二的人很多,怎么能按照常理主观臆断呢?言下之意是:实践出真知。
三、合作探究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不同人有不同的判断和根据,请完成下面作业:寺僧判断1在,依据是;寺僧判断2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在;理由是;老河兵则判断在,是因为。
讨论后师明确:1、石兽落水处寻找。
根据:哪地方倒下那地方找。
2、到河的下游寻找。
根据:认为石兽随水顺流到下游地方。
3、到河底沙中寻找。
根据:认为石兽既坚硬又沉重,逐渐被河中的沙埋沉。
4、到河的上游寻找。
根据:石兽受到水的不断冲刷,逆游而上,应该在上游。
四、合作探究中两次写道了笑:“讲学家闻之笑之”、“老河兵闻之又笑之”,这两次“笑”各有什么含义?讲学家的“笑”:。
老河兵的“笑”:。
讨论后师明确:讲学家的“笑”:教书先生对寺中僧人做法的嘲笑,刻画出教书先生自恃博学的心态。
老河兵的“笑”:老兵对僧人和教书先生做法的否定,也表现出老兵自信和沾沾自喜。
五、讨论课后习题二找出课文相关语句,与同学们讨论交流老河兵是怎么做到“究物理”的,他的想法有什么根据。
讨论明确:老河兵镇守河防多年,阅历丰富,他善于观察和总结,发现一个规律:“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
”他的分析推断,符合现代物理学所讲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
六、就课文内容分析教书先生和老兵的性格特点。
讨论后明确:教书先生:自以为是,自认为博学,嘲笑僧人的做法。
想当然,主观臆断。
老兵:阅历丰富,他善于观察和总结。
对自己的判断表现出自信和自喜。
七、合作探究用文中的句子写出本文的主旨。
讨论后明确: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用今天的话就是:实践出真知。
)八、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僧人:水讲学家:石沙讽刺高傲自以为是嘲讽老河兵:水石沙胸有成竹坚定九、教学反思:借助课下注解,领着学生翻译几句,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动了脑,理解了文章内容,老师又引导他们进行总结,效果不错。
老师帮助学生一步步的梳理,同学们概括了出文章所写的内容,最后引导学生找本篇文章议论的句子,探究文章的主旨。
自我感觉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效果还可以的。
通过本节课,我明白,要想取得好得教学效果,教师必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依据学情选择教学方法,然后,创设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学习得开心,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老师一定要敢于创新,这样你的学生才会敢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