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学原理第五章 东方人体美观

合集下载

《人体美学》PPT课件

《人体美学》PPT课件
参数有许多差异。 • 2.不同年龄段的人具有不同的医学人体审 美标准 • 3.不同性别的医学人体美的差异性 • 4.同一个体在不同情绪状态中表现出人体 外表生理特征也不同
东方与西方审美差异
• 三.现代医学人体审美观
• (一)“健康活力美”是现代医学人体审
美观的核心内容:以健为美;以力为美 • (二)“整体和谐美”是现代医学人体审 美观的理想追求:以“形体和谐”为美: 以“心理和谐”为美 • (三)“自然个性美”是现当代医学人体 审美观的时尚境界:以“自然”为美;以 “个性”为美
• 1.进入人类社会以后,以有益于族类的生
存和发展的特征为美得以巩固完善 • 2.以身体作为劳动的物质前提来看,医学 人体美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合壁。 • 3.从人体作为审美对象看,不同时代,不 同阶级的人对人体美标准不同,具有社会 性
(四)普遍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 1.各人种、各民族、各地区人群一般美学
性,是镜面中反射出的物象与现实的物体 完全相同。 • 点状对称:是对称的另一种形式, • 容貌的对称既是静态的,又是动态 的。既 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美的容貌体现了两种对称形式
2.容貌的比例美:
• 三停五眼、 • 黄金比、 • √2规律、 • 美容方程式
三停五眼
• 3.容貌的和谐美
和谐美的容貌
底连线平行。
耳-容貌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6:颏的美学参数:
• 上唇高:下唇颏高=1:2 • 鼻底到口裂点:口裂点到颌唇沟: 颌唇沟到
下颏=1:1:1
7:鼻、唇、颏相互关系的美学 参数:
• Rickett审美平面
颏-容貌美的黄金部位
8:牙的美学参数:

正面观:下颌处于息止颌位时,上切 牙缘露1-2mm。微笑时,上切牙显露唇 面的2/3;下切牙显露1/2。 • 侧面观:上、下中切牙长轴的夹角应 在125°+/—7.9°

现代东方女性容貌形体美学标准探析

现代东方女性容貌形体美学标准探析

现代东方女性容貌形体美学标准探析作者:石建东(单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专业:运动人体科学)摘要:随着东西文化的交流,随着对女性美追求的普遍化,东西方女性美各具特色的审美价值各自不同,并有互相渗透的趋势。

不仅西方女性美为东方人所赞叹和接受,而且东方女性美也引起西方人的惊讶、喜爱和吸收。

人们在探讨女性人体美感规律,甚至有些学者把人体各部位的审美关系数据化、公式化。

由于发现了人体各部位长度、宽度、对比度、曲度与某些数学比值和数学图案的密切关系,女性人体美的考察似乎也可以有一定的"定量"化。

关键词:东方女性容貌形体美学标准引言东方女性美以东方黄种人女性为载体,是东方女性和东方民族审美观念的产物,主要包括汉族、蒙古族、马来人、日本人等典型东方民族的女性。

东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与东方女性含蓄、细腻的心理情感特征相和谐,是一种以谐调、含蓄、均匀、细腻为美感特征的女性美。

在其身体上表现为身材相对娇小;乳房、臀部等部位不如西方女性发达突出;发黑且直;面部较平缓而显协调生动;眼睛呈黑或棕色;皮肤细腻而呈淡黄色;整体曲线柔和匀称。

人体美学概念:美是指具有发育健全的骨骼,丰满发达的肌肉,适当的皮下脂肪,柔润光泽的皮肤;美是形体美、精神美、姿态美、风度美和服饰美的高度协调和统一。

美的前提是健康,健康不仅是指无生理上的缺陷,而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东西文化的交流,随着对女性美追求的普遍化,东西方女性美各具特色的审美价值各自不同,并有互相渗透的趋势。

不仅西方女性美为东方人所赞叹和接受,而且东方女性美也引起西方人的惊讶、喜爱和吸收。

人们在探讨女性人体美感规律,甚至有些学者把人体各部位的审美关系数据化、公式化。

由于发现了人体各部位长度、宽度、对比度、曲度与某些数学比值和数学图案的密切关系,女性人体美的考察似乎也可以有一定的"定量"化。

1.容貌美学标准容貌常常是人们见面时的第一感觉:容貌美在女性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生活之美(人的美)

生活之美(人的美)

2016/11/10
40
发型与脸型协调
发型对人的脸型具有很强的修饰作用,可以借助 发型与脸型协调来展示人体和谐美。 比如 :额头过于宽大,可以用“刘海”掩盖 颧骨太高,可以用鬓角加以修饰。 如果脸部宽大的人,不宜将头发梳得光光的盘起 来,否则就会使面部显得更大 各种脸型都有其特殊的发型要求。 每个人应选择适应自己脸型的发型。
服饰美的原则及要求
同人的形体相配, 保持和谐统一 同人的年龄、职业、性格、 教养等相称,表里统一
合体适宜,扬长避短
同时间、场合、环境相应, 保持协调统一
2016/11/10
13
服装要同人的形体相配并保持和谐统 一
A. 服饰同人的身材、脸型关系最为密切。依靠服装的款 式、色彩、花纹、线条等来调节人的形体。 圆脸人不宜穿圆领和方领的衣服,宜穿较长的椭圆 B. 服饰要为形体服务,扬长避短,尽力弥补生理上的某 些缺陷 身材高瘦:宜穿宽松的、横线条的衣服,用鲜亮的暖色 彩(橙、红类),不宜穿长裙和短袖衣 个子矮胖:穿稍微贴身的柔软质料、竖线条的衣服,用 素淡的冷色彩(如蓝、绿等),宜穿长裙和长领口上衣 皮肤黑的:不宜再穿同类色和太鲜亮的对比色(如纯白、 嫩粉)的衣服,最好穿米黄、浅蓝、卡其等的柔和色 皮肤白的:可以穿同类色,对比色,突出健康为宜。
2016/11/10 14
服饰要同人的年龄、职业、性格、教养等相称, 保持表里统一
(1).服装要符合年龄特征 青年人:应以鲜艳、亮丽、光彩和动感为 宜,充满活力为好;充分表现青春朝气 中年人:突显出庄重、大方和雅致为宜, 色彩不宜过艳、过亮丽 老年人:色调以朴素、淡雅为宜。款式宜 简单大方、稳重
2016/11/10
28

东方人体艺术

东方人体艺术

东方人体艺术东方人体艺术源远流长,贯穿于东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

人体在东方艺术中扮演着独特且重要的角色,既是表达美学理念的媒介,也是展现情感和灵性的载体。

东方人体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标准和表现形式,展现出一种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美学和文化观念。

传统道德与审美东方人体艺术中受到了传统道德观念的深刻影响。

对人体的审美观念往往与道德和伦理观念紧密相连,强调谦逊、克制和内在美。

东方人体艺术在探索人体之美的同时,更注重内心的和谐与平衡,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净化。

自然主义表现与西方人体艺术偏向于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审美观不同,东方人体艺术更倾向于自然主义的表现形式。

艺术家们通过笔墨和姿态的运用,描绘出人体在自然环境中的和谐、优雅和完美,将人体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共融的美学理念。

花鸟人物结合东方人体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融合了花鸟人物等元素,形成了一种独具韵味的艺术形式。

人体被赋予了生动的动态和情绪,与花卉、鸟类等自然元素相互交融,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出东方文化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崇尚。

敬畏生命与灵性追求东方人体艺术中体现出的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一种对生命与灵性的敬畏和追求。

人体被视为灵魂的容器,艺术家们通过审视人体的每一寸皮肤、每一个神经、每一滴血液,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和价值,表达出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

现代演绎与新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东方人体艺术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现代东方人体艺术作品愈发多元化和开放,不再局限于传统审美标准,更多地融入了现代科技和社会话题,呈现出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前卫性的艺术风格。

这种新趋势不仅为东方人体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活力,也为东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总之,东方人体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展现出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魂魄,无疑为世界艺术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东方人体艺术的深入探索和理解,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东方文化的精髓,感受到其蕴含的博大和深邃,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启示。

美学原理的第五章PPT课件

美学原理的第五章PPT课件
返回首页
(2)西方:认为美感与眼耳器官有关
柏拉图:“美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
感”“从眼见耳闻来的快感”,“为什么否 认其他感觉——例如饮食色欲之类快感—— 之中有美?这些感觉不也是很愉快 吗?”“因为我们如果说味和香不仅愉快, 而且美,人人都会拿我们做笑柄。至于色欲, 人人虽然承认它发生很大的快感,但是都以 为它是丑的,所以满足它的人们都瞒着人去 做,不肯公开。” (《大希比阿斯篇》)
返回首页
3、美感还具有想象创造性。
• 人们对美的对象的欣赏与体验的过 程,既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同 时,也是一种充满着活跃的想象力 的过程。人们不仅能感知美的对象 所直接呈现给人的,而且还可以通 过想象创造出对象所没有呈现的。 所以,美感还具有想象创造性。
想象在美感中的作用 :
• (1)在美感中,想象一方面联系感知和表象的 感性事物,加深着对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 面又凭借着自身的自由活动生发出一个广大的空 间,产生着、推动着情感体验。
返回首页
审美情感与普通情感的区别:
• 审美情感中蕴含着理性认识,比日 常生活情感有着丰富的、深刻的社 会内容,因而,它不仅在情调上比 日常生活情感更丰富、更深刻、更 充实,有着更广阔的精神上的东西, 有无限的情趣和韵味,而且比日常 生活情感更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陶冶和净化人们的心灵和情操。审 美情感因此也被称作是高级的情感。
返回首页
审美情感与一般生理快感的 联系:
• (1)美感必须以快感为基础,只有能引 起人们感官舒适的东西才能引起人们的 美感。
• (2)快感还可以升华为美感。比如,我 们吃荔枝,如果只是觉得它鲜甜、爽口, 这只是快感,但如果这荔枝是自己亲手 种的,那么,你就会觉得它特别的香甜, 也觉特别的自豪,其中也包含着你对自 己劳动创造能力的欣赏。

东方标准美学的四个层次

东方标准美学的四个层次

下庭:
鼻小柱到下巴尖为下庭,最重要的是下巴,男人要天庭饱满地阔方圆,作为女人要
天庭饱满地壳溜圆,下巴兜翘。 有咬肌,会形成方脸,有赘肉和婴儿肥会显得脸型臃肿,不清秀,特别是年龄超过35
岁以后,会显得老态不精神,包括双下巴都要祛除。
下庭也有一条黄金比例线,用笔压住鼻子和下巴时,嘴巴不能自如说话,证明下巴和鼻
鼻子在中庭里会带动五官的美感,俗话说五官一枝花,全靠鼻当家,五官全靠鼻 梁,鼻子一变,五官全部变,鼻子在面部五官当中有帝王之尊的称号。
鼻梁不高的人群大多数会出现兜齿,面部扁平发横,颚骨突出,不立体等现象。
۞中庭:
苹果肌在面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也俗称为笑肌,苹果肌太平的 人有两种现象,一种是天生苹果肌扁平,一种是衰老后苹果肌下 垂和消失,正常的在25岁之前,大多数人的苹果肌都是饱满的, 显得整个人的脸鼓溜立体饱满,总觉得这个人特别年轻可爱,现 在的女演员都在做苹果肌,会显得这个人面容年青,面相可爱随 和。
当一个人拥有三庭五眼的和谐,又具备了四高三低的立体,从正面 側面任何一个角度看上去都会很美,三庭五眼、四高三低是标准美的框 架与基础, 当具备以上条件的人无论是局部还是整体都算得上很标准 美?时尚美?含蓄美?还是现代美? 眼睛大小?眉毛粗细?大嘴小嘴? 这种局部美是父母带给我们的一种特点,通常这个层次会是
东方标准美学的四个层次
东方标准美包括四个层面:
大轮廓柔和化、中轴线立体化、局部艺术化、抗衰年轻化
1:三庭五眼一条线。 2:四高三低上镜感。 3:局部美。4:年轻化。
只要你把标准美运用自如,那么你将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美学设计师
所有从事美业的工作者,都离不开东方标准美学标准的这四个层次, (化妆师、造型师、摄影师、美容师、整形医师..)

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东方美学思维解析

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东方美学思维解析

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东方美学思维解析美学是一门研究艺术和审美的学科,它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人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在高中美术教育中,东方美学思维的引入和应用,对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东方美学思维的特点东方美学思维与西方美学思维有着明显的区别。

东方美学强调的是“意境”,注重的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

东方美学思维强调的是内在的表达和感受,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超越。

这种思维方式与西方美学思维中的“真实性”和“形式美”有所不同。

二、东方美学思维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关注内在的情感表达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作品内在情感的感知能力。

通过学习东方美学思维,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情感,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东方美学思维注重的是对细节的观察和感知。

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敏感性。

这种观察和感知能力对于学生的艺术创作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独立思考能力东方美学思维强调的是个体的审美情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艺术鉴赏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学习东方美学思维,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东方美学思维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意义1. 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东方美学思维的引入和应用,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

通过学习东方美学思维,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东方艺术作品,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东方美学思维注重的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作品内在情感的感知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东方美学思维强调的是个体的审美情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东方美学_朦胧美学的特点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东方美学_朦胧美学的特点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东方美学朦胧美学的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艺术和美学领域中,东方美学和朦胧美学是两个备受关注的概念。

东方美学指的是以东方文化为基础的审美观点和价值体系,而朦胧美学则是一种表达模糊、隐晦、暧昧情感和意境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美学的特点,并在最后给出结论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概述,简要介绍东方美学和朦胧美学以及本文的目的。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定义和起源东方美学,并介绍其主要特点以及在艺术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将专注于解释朦胧美学的特点,涵盖其哲学背景与核心概念、艺术表现手法与特征以及影响和历史背景。

然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对朦胧美学进行概述说明与解释,包括具体定义解读、对观者的影响以及对当代艺术的启发与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主要观点,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东方美学和朦胧美学的详细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美学概念,认识它们在艺术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同时,通过分析和解释朦胧美学的特点,探索其对观者和当代艺术产生的启发与影响。

最终,我们希望通过本文阐述的内容为未来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2. 东方美学2.1 定义和起源东方美学是一种独特的审美理论,起源于东方文化传统。

它强调内在的情感体验、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以及超越言语和形式的审美享受。

东方美学不同于西方审美理论,它更加注重内省、沉思和感悟。

2.2 特点介绍东方美学具有多个显著特点。

首先,它强调整体性和平衡感,相信万物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联。

其次,东方美学注重虚实结合,在描绘事物时追求抽象、意境和氛围的表达。

第三,它强调变幻和流动性,并将时间视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元素。

此外,东方美学也倾向于用简洁而含蓄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

2.3 在艺术中的应用东方美学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中国画、日本浮世绘以及其他亚洲艺术形式都展现了东方美学的特征。

东方美学原理第五章 东方人体美观

东方美学原理第五章 东方人体美观
3、在和平年代,大希腊各城邦国家之间经常进行具有强烈军事色彩的竞技运动 会。在运动会上各城邦国家选手充分展示了肉体之美。优胜者将以为之雕塑 石像的形式流传千古。而希腊人“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使运动员成为理 想化的、最美的人体形象,即神体范型的再现。
4、在公元五世纪前后,在大希腊全境,欣赏人体美成为全民族公众的共同的爱 好,就像19世纪的欧洲民众都喜爱古典的交响音乐和歌剧,20世纪下半叶世 界各地的人们都喜爱流行音乐、狂热崇拜迈克尔·杰克逊一样。
三、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形成新的人体雕刻的规范。
希腊艺术家经过近两个世纪对人体雕刻技艺的实验性研究,终于 发现并确定了创造美的人体的规范和比例。
1、关于人体规范的理论认识。
A. “人体之美有赖于其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同整体之间的有序关系”(雕刻家 波利克利托斯的观点,见[美国]威廉•弗莱明:《艺术观念》,宋协立译,陕西人民美 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33页);
B.“在一件艺术品中‘完美取决于许多数的关系,而且细微的变化是具有决定意 义的’。” (雕刻家波利克利托斯的观点,见[波兰]沃拉德斯拉维·塔塔科维兹: 《古代美学》,杨力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7—78页)
C.“在不同的雕像创作中,模量所依据的部分是各不相同的。然而,一种模量一 旦被采用,就必须贯彻始终。” (雕刻家波利克利托斯的观点,见[美国]威廉•弗莱明: 《艺术观念》,宋协立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33页。)
第五章 东方人体美观
【关键词】
1.诗性、自然的人体审美观 4.遮蔽 7.道德对东方人体审美观的制约
2.神创人体 5.性吸引力
3.敞露 6.生命力
【本章阅读重点提示】
1、东方的人体美观是诗性的、自然的人体审美观,建立在原始人类 “诗性智慧”或“诗性思维”(维柯《新科学》)的认知基础之上。 2、东方各民族(埃及、犹太民族、印度、日本)有“神创人体” 和 “人体神圣”的共识。 3、西方(古希腊)关于人体美的理想和东方不同。 4、社会道德责任决定了遮蔽成为东方人体艺术的主要特色,但仍有例 外:如印度受生殖崇拜意识影响的人体艺术与日本浮世绘人体绘画。

东方人面部美学标准(人体的色彩)

东方人面部美学标准(人体的色彩)

1、人体的色彩人体的色彩包括:毛发粘膜和皮肤的颜色。

头发、眉毛一睫毛和胡须,东方人审美的毛色以黑色为美,但年幼和老年因色素代谢的不足或减退;则略显是棕黑色更为协调。

眉毛较头发色素为浅、以深棕色较为柔和,故纹眉术时采用的色料配比尽可能以深咖啡色为主,避免使用纯黑。

睫毛的色彩一般较黑、能与白色的巩膜形成鲜明的对,故常用墨色的睫毛膏美化睫毛,在纹眼线时也采用纯黑色。

眼睛:东方人的角膜范围以黑色为美。

与自色眼结膜相比更加明亮传神。

唇色:口唇以红色为美,并具备一定的光泽和湿润度。

苍白或紫暗都是缺乏生命力的表现。

皮肤:皮肤除光滑、洁白、细嫩之外,还应具备下面两种特点。

(1)水色:指皮肤的光亮度、透明感,就是人们常说的“水灵”。

幼年及油性皮肤者多具备这一特点,干性皮肤的人往往需要油性化妆品才能显示其皮肤的水色。

(2)血色:指皮肤需有一定的红润感。

红色代表着生命力,这就是化妆过程中常使用姻脂的意义。

面部的血色,给人一种热烈、朝气和生命力强的感受。

气色:气色是人的精神面貌在面部表情中的具体体现。

一个人尽管长的十分完美,但愁眉不展。

精神萎靡颓丧,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是美丽的。

即一个人不仅要注意仪表容貌的修饰,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精护面貌。

2、头面部的比例头面比例:一般认为头高是身长的1/7,身高是头高的七倍。

面型:东方人的面型常有五种形态,即圆形、方形、椭圆形、三角型、长形。

目前公认椭圆形即鹅蛋形险最美。

三停、五眼、三匀比例:面形是由头面部的各种器官按不同长短比例关系组合而成。

目前国内观测标准面型的比例关系,多来自美术界和麻衣相书的三停、五眼等比例关系作为参考。

三停,是指上自额部发际缘,下至两眉间联线的距离为一停。

眉间至鼻底为第二停;鼻底至下颌缘是第三停。

这三停比例相统各占面长的1/3。

五眼,是指眼裂水平的面部比例关系。

在两侧眼裂等长的情况下。

两内疵间的宽度是一只眼长的距离,鼻梁低平或内毗赘皮时,两比呲间距显示较宽。

国色天香 东方美学 主题

国色天香 东方美学 主题

国色天香东方美学主题
“国色天香”是一个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成语,形容女子容貌
美丽动人,容光焕发。

而“东方美学”则是指东方文化中对美的追
求和表达方式。

这两个主题都涉及到美和文化,可以从多个角度来
进行探讨。

首先,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国色天香”这个成语可以追溯
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描写,以及
《西厢记》中对文君的赞美。

这些作品中对女性美的描绘反映了当
时社会对美的审美标准和文化观念。

而“东方美学”则涵盖了中国、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美学理念和审美观念,包括绘画、书法、
园林、建筑等方面的艺术表现,体现了东方文化对美的独特追求和
表达。

其次,从艺术表现角度来看,“国色天香”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个角度来描绘女性的美丽,这种美学观念在中国古代绘画、诗词、音乐等艺术形式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而“东方美学”则体
现在东方艺术作品中,如中国的山水画、国画、日本的浮世绘、韩
国的陶瓷艺术等,这些艺术形式都展现了东方文化对美的独特追求
和表达方式。

再者,从当代社会角度来看,“国色天香”和“东方美学”在当代文化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当代中国,对女性美的追求和呈现依然是文化和时尚的重要话题,而东方美学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东方文化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表现形式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综上所述,“国色天香”和“东方美学”作为主题,涉及到了历史文化、艺术表现和当代社会等多个方面,它们都体现了东方文化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方式,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话题。

东方审美从人类审美角度分析古人为何偏爱头朝东睡觉

东方审美从人类审美角度分析古人为何偏爱头朝东睡觉

东方审美从人类审美角度分析古人为何偏爱头朝东睡觉古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与现代人存在一定的差异。

人类的睡眠习惯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古人偏爱将头朝东睡觉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从人类审美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通过对东方审美的分析来解读古人为何偏爱头朝东睡觉的原因。

首先,东方审美强调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

古人相信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对立而统一的力量构成的。

东方文化中,东方寓意着阳,被认为是乾坤始发之地,而西方寓意着阴,被认为是万物归宿之地。

古人选择将头朝东睡觉,可能是出于对阳气的追求,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阳光和能量,以获得健康和充沛的精力。

这种生活习惯体现了对阴阳平衡的追求,符合古人对审美和健康的追求。

其次,东方审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

古人十分注重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与自然做对。

由于地球的自转,东方在早晨是第一个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古人将头朝东睡觉可能是希望根据自然的节律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宇宙保持一种秩序感和共振。

在古人看来,将头朝东睡觉可以与自然界实现一种紧密的联系,使自己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此外,古人也讲究风水和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

根据传统的风水学说,东方被视为吉祥之地,具有聚财、旺家的含义。

古人可能将头朝东睡觉是希望借助地理环境的力量,为自己带来好运和福气。

东方被视为吉利的象征,古人选择将头朝东睡觉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风水观念的影响促使古人产生了头朝东睡觉的习惯,并将之视为一种审美的标准。

综上所述,古人偏爱将头朝东睡觉与东方审美的观念密切相关。

东方审美注重阴阳平衡、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风水对人的影响,这些都为古人头朝东睡觉提供了一种审美认知。

虽然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与古人有所不同,但了解古人的审美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古人头朝东睡觉的习惯虽然在现代已逐渐消失,但它依然是东方审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认识和理解东方审美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东方美学原理第六章 东方的艺术起源论

东方美学原理第六章  东方的艺术起源论

二、艺术家创造的东西是摹仿神创造的东西。
东方思想认为,艺术是对神所创造(“神通游戏”)的 事物的摹仿。由于大自然和所有的生命体都是神的创 造,因此,艺术所摹仿的就是神所创造的。换句话说, 艺术摹仿大自然,就是摹仿神创造的东西。中国古代哲 学著作早就说明了人们的活动要“法天象地”;中国画 论中的“法自然”的说法,充分地表达了这一思想。
一、艺术品是虚幻的,以假充真。
艺术品的虚幻性和非永恒性质促成了东方民族关于艺术 本质的重要观点:这就是以印度民族的观念为代表的关 于艺术本质的“摩耶说”。
“摩耶”(maya)是梵文“幻化、幻境”一词的读音。印度泛 神论哲学关于“现象与本质”的观点认为,任何现象都是变化着 的、暂时的存在;决定事物存在的内因和本质就是梵,梵是不变 的、永恒的。所以,人们认为,凡是变化着的、暂时存在的并最终 要消灭的现象,都是幻象(摩耶),现实的物质世界就因为在不断 变化,所以是梵的幻象。
东方诗性思维的象征性特点要求艺术作品应当传达神的 精神风貌、神的理念。
就表现神的精神风貌而言,东方民族总是把心目中的神的形象, 通过艺术形象表达出来,神像的精神风貌,就是他们对心中的神性 的理解和想象。神像表达的就是人们对于神的理念。例如,埃及的 狮身人面像,就是把草原中的王者雄狮的巨大生命力同法老的头像 相结合,象征法老坚强有力的权势。波斯的神牛的象征意义也是如 此。
三、东方的艺术讲究“取法自然”。
所谓“取法自然”即效法自然物的生命姿态,更主要的 是效法自然的内在的“神气”——生命之气和生命的韵 律和动感。
艺术家创造的作品应当像天神的作品一样,充满生命力, 显得生气盎然。在表现手法上,要“自然而然”、“顺其自然”。
四、艺术作品表达的是神性,要表达出神的精神风 貌。

东方人体艺术

东方人体艺术

东方人体艺术东方人体艺术是一门独特而古老的艺术形式,它考察了东方文化中对身体美的追求和诠释。

东方人体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方式,它融合了文化、哲学和审美观念,以传达身体美和内涵为目的。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东方人体艺术一直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对整个东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方人体艺术强调自然与和谐,在形象和表现方式上与西方人体艺术有所不同。

东方人体艺术更加注重内在的美感和气质的表现,强调人与自然的相融合,以及人性的修养和独特之处。

在东方人体艺术作品中,艺术家通常采用抽象的手法,通过捕捉人物的内在情感和灵魂揭示身体美的本质。

这种表现手法不仅展示了艺术家对美的理解和独特的观察力,更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独立性和特色。

东方人体艺术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和日本。

在古代中国,绘画巨匠们以绘制人体为主题,通过人体的姿态和肌肉线条描绘出美的境界,追求人体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天人合一”的理念,即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通过思考和修行才能达到身心完美的境界。

这种观念也反映在绘画艺术中,艺术家们通过描绘人体,表达出他们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追求。

另一方面,在日本的人体艺术中,也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方式。

日本人体艺术更加注重传达情绪和心灵的美。

艺术家们通过细腻而又凝练的手法,捕捉人物瞬间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

这种表现方式展示了日本文化中对于情感表达的精致追求和认知。

东方人体艺术对于美的追求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局限于外在的形态美,更强调了内在的美和精神的升华。

东方人体艺术通过揭示人体外在形象背后的内在美感,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并突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

它表达了东方文化中对于内心和心灵美的追求,以及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独有的视角。

东方人体艺术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对身体美的展示,更是对于东方文化和哲学的一种诠释。

它超越了单纯的美学价值,通过表现身体的姿态和情感状态,传递了艺术家对于生命、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东方美学原理第三章 东方自然审美观(上)

东方美学原理第三章  东方自然审美观(上)
第三章 东方自然审美观(上)
【关键词】
1.生命一体化 4.梵我一如 7.动态平衡律
2.自然审美观 5.比德说 8.拟人化
3.天人合一 6.和谐
【本章阅读重点提示】
1、东方哲学的自然整体观是自然审美观的基础。 2、东方拟人化的自然美的样态特征。
第一节 东方哲学的自然整体观是 自然审美观的基础
本节关键问题提纲
二、东方拟人化的自然美的样态特征。
1、东方自然美观的核心是生命之美。
东方生命之美的观念是象征性的。东方“生命一体化”的观念导致了 东方民族无一例外地以生命为美,以生机盎然的动物、植物的形态为美的 特点。
东方生命之美的观念又是富于想象和理想的。东方各民族所追求的生命 之美的终极目标就是企图达到人与大自然、人与宇宙的和谐。
一、与西方分析哲学不同,东方民族总是从“生命一体化”即整体的 角度看待世界。
二、东方民族“生命一体化”的“整体观”的主要内容。
一、与西方分析哲学不同,东方民族总是从“生命 一体化”即整体的角度看待世界。
东方民族认为,大自然中任何个体之美都在于它显现出来 的生命力和生命姿态;个体的生命之美都是同自然万物的 生命、地球生命乃至宇宙生命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及和谐 共生的,因此,“天人”可以“合一”、“梵我”可以 “同一”。东方民族以“生命为美”的观念是其自然审美 观的依据和出发点;自然的整体性观念又是东方自然美观 念的根本和基础。
二、东方民族“生命一体化”的“整体观”的主要 内容。
第一,整体观首先表现为关于世界、宇宙“创生——毁 灭——再创造”的循环论。
第二,天人和谐观。
第三,万物的“动态平衡律”。
第四,生命之美在于节奏和韵律
第二节 东方拟人化的自然美的样态特征

东方人体艺术

东方人体艺术

东方人体艺术东方人体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东方文化注重对人体的尊重与审美,将人体视为一种灵动的艺术载体,展示着美与力量的结合。

一、人体在东方文化中的地位东方文化中,人体被视为一种具有神秘、灵动与神圣的存在。

古代东方文化倡导的生活理念把人体视作艺术之源,展示出对人体的尊重和赞美。

东方文明尊崇自然之美,将人体之美融入到艺术创作之中,使之成为一种深远的精神追求。

二、东方人体艺术的发展历程东方人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东方文明。

在古代东方国家,人体艺术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中国、日本、印度等东方国家,人体艺术得到了各种形式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特色。

三、东方人体艺术的审美特点东方人体艺术的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而真实:东方人体艺术追求自然的表现方式,注重捕捉人体的真实姿态、神态和情感,展现出自然、生动的美感。

2.内涵与外延:东方人体艺术注重作品的内在深意,通过人体的神态和动作表达情感与思想,体现出深邃的内涵。

3.节奏与韵律:东方人体艺术强调节奏感和韵律美,追求画面的动感与流畅,展现出优雅、舒展的美感。

4.神秘而神圣:东方人体艺术常常融入宗教、哲学等元素,赋予作品神秘的色彩,使之展现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氛围。

四、东方人体艺术在当代的发展当代东方人体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吸收西方艺术的元素,形成了多样化、多元化的表现方式。

当代东方人体艺术家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赋予人体艺术新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展现出时代的特色与文化底蕴。

五、结语东方人体艺术是东方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

通过对人体的赞美与探索,东方人体艺术展现出独特的美学观念与艺术风格,为人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东方人体艺术将继续焕发出光芒,为世界艺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与希望。

以上是关于东方人体艺术的一些思考与探索,希望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东方文化的魅力与厚重,体会到东方人体艺术所传达的美与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希腊民族的人体美观念以及他们对人体美的欣赏的 文化传统,深刻影响了欧洲文化的人体美观念和人体艺 产生的重要原 因。
古希腊人对展露的人体美的爱好,受气候、种族、特定时代的 政体形制和审美风尚的影响。其中,特定时代的政体形制是导 致希腊展露的人体艺术产生的重要原因。
东方美学原理第五章 东方人体美观
第一节 神创人体,人体神圣
本节关键问题提纲
一、东方民族有“神创人体”的共识。 二、与“神创人体”紧密联系的“人体神圣”说。
一、东方民族有“神创人体”的共识。
东方民族的“神创人体”的共识是指:东方民族普遍认 为,大自然和人类是天神创造出来的产品。天神在游戏中 或者在寂寞孤独的状态中,通过自己的想象,或者按照自 己的模样创造出了人类。人类的性别和形体模样是天神按 照“合目的性”及“合规律性”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
东方民族对待人体的态度具有现实、功利的特性,这就使 东方民族的人体审美观念承载了太多的社会道德责任,因 此不能成为自由而纯粹的人体审美观。
1、相比于希腊人保家卫国的目的,东方各民族更重视 “种”的繁 衍。
2、以“种”的繁衍为前提,男女的身体不属于自己所有,而是属于 家庭、家族所有。因此每个人都必须遵守民族、家族规定的伦理规范, 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
三、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形成新的人体雕刻的规范。
希腊艺术家经过近两个世纪对人体雕刻技艺的实验性研究,终于 发现并确定了创造美的人体的规范和比例。
1、关于人体规范的理论认识。
A. “人体之美有赖于其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同整体之间的有序关系”(雕刻家 波利克利托斯的观点,见[美国]威廉•弗莱明:《艺术观念》,宋协立译,陕西人民美 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33页);
3、在和平年代,大希腊各城邦国家之间经常进行具有强烈军事色彩的竞技运动 会。在运动会上各城邦国家选手充分展示了肉体之美。优胜者将以为之雕塑 石像的形式流传千古。而希腊人“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使运动员成为理 想化的、最美的人体形象,即神体范型的再现。
4、在公元五世纪前后,在大希腊全境,欣赏人体美成为全民族公众的共同的爱 好,就像19世纪的欧洲民众都喜爱古典的交响音乐和歌剧,20世纪下半叶世 界各地的人们都喜爱流行音乐、狂热崇拜迈克尔·杰克逊一样。
3、遵守伦理规范的必然要求,使得对于东方民族而言,人体不能成 为公众审美的对象;个体的人体必须遮蔽。
第三节 遮蔽与敞露——东方人体观念 中凝聚的社会道德责任
本节关键问题提纲
一、东方民族对待人体的态度具有现实、功利的特性。 二、以现实、功利的特性为前提,东方民族形成了遮蔽的人体审美观
念。 三、印度是东方人体美观念和人体艺术唯一的“展露型”的代表。 四、东方人体美观的两个基本特点。
一、东方民族对待人体的态度具有现实、功利的特性。
4、日本:人形的创世神(伊耶那歧命和伊耶那美命)创造出人类。 (《古事记》 )
二、与“神创人体”紧密联系的“人体神圣”说。
东方民族“人体神圣”的观念包含有以下几方面的思想:
1、人类既然是神按照自己的身体模样来创造的,那么作为神体的复 制品,人体也就具有了神圣性。
2、由于神体是完美的(具有合目的性、合规律性),作为神的 形体的摹仿品,人体也应该是完美的。
1、埃及:人是太阳神按“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公元前22世 纪、古王国时期孟菲斯的希拉孔波利斯的神话《创世记》)。
2、犹太民族:人是上帝创造的,人类本身不能再创造其他形象。 (《圣经·旧约·创世记》 )
3、印度 :天神创造人类和世界 。(《吠陀》神话中,先后有《金 卵歌》、《造一切歌》、《原人歌》等神话传说 )
3、任何残缺的人体都是丑、畸形。畸形、丑陋的人体是对神的 亵渎和否定。
4、人体是神创造的,人体拥有的生育繁衍功能也是神赋予的。 因此人类的生殖、生育活动是神圣的,不容亵渎,不容展露。这些思 想观念充分地表现在东方艺术家们对神体、人体的艺术创造上。
第二节 西方敞露的人体观念和人体艺术 产生的文化背景
本节关键问题提纲
一、展露是西方(古希腊)民族人体审美的主要特色。 二、西方(古希腊)展露的人体艺术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形成新的人体雕刻的规范。
一、展露是西方(古希腊)民族人体审美的主要特 色。
1、古希腊民族喜爱人体美,尤其是健康的裸体之美 。 记录了希腊和罗马文化传统的古籍如希罗多德《历史》、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阿庇安《罗马史》、 李维《罗马史》等著作都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D.从力学的角度出发,解决了人体重心的变化与各种动态之间的关系,使肢体得 到了解放,呈现出自由感。
2、关于人体比例的具体认识。
A.确定了理想的头和身体的比例。古希理艺术家认为雕像理想的头身比应是1:7 或1:8。
B.确定了理想的人体体型。 希腊古典时期的人们认为,理想的体型可用圆和正方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加以表 示。“这导致了正方形人这个概念的出现,而这个概念在艺术解剖中一直沿用到近 代。”( 波兰] 沃拉德斯拉维·塔塔科维兹:《古代美学》,杨力等译,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80页。)
1、古代希腊城邦之间征战频仍,出于保家卫国的需要,要求公民拥有健壮、坚 韧、有力、灵巧的身体。对于男性而言,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优秀战士的必备 条件,对于女性而言,拥有健壮的身体,就意味着她是一位能够生育英雄战 士的母亲。
2、大希腊境内的儿童们从小就必须接受严酷的军事训练和教育。在项目繁多的 军事训练中,儿童们都是裸体训练。在此情形下,希腊民族自小就没有男、 女间的“性”的神秘感。
B.“在一件艺术品中‘完美取决于许多数的关系,而且细微的变化是具有决定意 义的’。” (雕刻家波利克利托斯的观点,见[波兰]沃拉德斯拉维·塔塔科维兹: 《古代美学》,杨力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7—78页)
C.“在不同的雕像创作中,模量所依据的部分是各不相同的。然而,一种模量一 旦被采用,就必须贯彻始终。” (雕刻家波利克利托斯的观点,见[美国]威廉•弗莱明: 《艺术观念》,宋协立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3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