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什么是工程地质问题,答:工程地质条件定义: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与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物理(自然)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工程地质问题定义:工程建筑与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称之为工程地质问题1、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2、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3、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的分支学科,它是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从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应用科学。

岩体通常把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和一定结构,并赋存于一定地应力状态的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称为岩体。

岩体:由一定岩石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赋存于一定的地质和物理环境中等地质体。

岩石: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2、风化壳;3、风化作用;4、变质作用;5、地质作用;6、岩浆作用;7、地震作用?;8、内力地质作用;9、外力地质作用;10、地壳运动。

答:2. 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

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3. 地表表层的岩石在阳光、风、电、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营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是岩石逐渐发生破坏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它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科学,属应用地质学范畴。

工程地质条件(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它是自然地质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是客观存在。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它是一个综合概念。

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工程地质环境:是人类生活与活动的客观物理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多成分的系统。

工程地质环境是人类从事活动的地质环境。

包括工程建设的的适宜性和敏感性两方面。

同时表现为工程建设地质环境系统的协调稳定性。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基本任务: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中心任务: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1、我国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中国大陆自西向东的地势可分为四大阶梯下降。

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是青藏高原的北缘与东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第三级阶梯是更东的低山丘陵和大平原;第四级阶梯从鸭缘江口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仑河口,是一条婉蜒曲折的海岸带。

这四个阶梯具有不同的地质环境特征,它们对工程活动的制约也各有不同的持点。

第一阶梯,主要有两种地貌单元制约着人类的工程活动,即青藏高原的高原环境和其周边地区的深切峡谷地貌。

第二阶梯由多个大型盆地和高原组成。

由于自北而南,白西而东气候带由寒变暖,由干变湿,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营力、水文地质条件和自然地质作用都随之而改变,所以这一广阔地带又可分为多个各具特点的地质环境。

第三阶梯和第四阶梯,由于东北、华北、华南现代构造活动性及地表沉积层厚又各有不同,故可将之划分为华南,华北,东北三个不同的地质环境区。

2、内动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内能的积累与释放所产生的一系列动力作用,如构造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其中构造运动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内动力地质作用,对工程活动的影响最大。

工程地质知识点

工程地质知识点

1、名词: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

地质环境:为人类生存与活动进程中地壳表层的地形、地貌、岩土、水、地层构造、矿产资源、地壳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称。

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工程建筑上稳定和安全的要求时,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2、工程地质条件的六大要素是:地层岩性、地质结构与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天然建筑材料。

3、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稳定性问题和区域稳定性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1)评价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地上和地下建筑工程兴建和运行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选定建筑场地和适宜的建筑形式,保证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顺利进行。

(2)从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论证和预测发生工程地质问题的可能性、发生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3)提出及建议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

(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及区域性特点。

(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一、地球概况1、概念:地壳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的机械运动。

2、地壳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3、地壳运动的特征:方向性、普遍性和长期性、运动速度不均一性。

二、矿物与岩石1、概念:矿物:是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生成的天然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造岩矿物: 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

矿物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

岩石:是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的矿物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所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由松散堆积物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经过压固、脱水和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工程地质知识点总结

工程地质知识点总结

1、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建筑物内容不同,所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也各不相同.如房屋工程:地基承载力、沉降、基坑边坡变形等;矿山开采:边坡稳定性、基坑突水、矿坑稳定等;水利水电工程:渗透变形、水库渗漏、斜坡稳定性、坝体抗滑稳定性等;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地应力、突水等。

2、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六大类.3、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

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狭义: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勘察学、区域工程地质学。

广义:狭义、土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

3、研究对象:与工程有关的地质环境4、活断层基本特征:①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产物②活断层具有继承性和反复性③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粘滑型断层和蠕滑型断层两种④活断层的类型有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行断层。

5、活断层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标志:⑴地质上,只要是见到第四系中、晚期的沉积物被错断,均视断层为活断层。

⑵地貌上,①不同地貌单元突然相接,或两边沉积物厚度显著差别例如,隆起山区与断陷盆地突然相接。

一次错动量大的活断层,沿线分布断层三角面、断层崖、陡坎、垭口、“V型谷”等②地貌单元的分解和异常例如,河流阶地、山脊、水系、夷平面、坡洪积扇等地貌单元由于活断层作用,使其产生错断、分解。

活断层作用使正常发育的地貌系统出现异常形态或特殊地貌景观。

如断层带一侧,河流的同步肘状拐弯、宽窄变异,断层下降盘一侧线状排列的洪积群、泥石流、滑坡、串珠状洼地等。

⑶水文地质上,由于断层带构造物质松散,容易形成强导水带,因而活断层带一线分布泉水、温泉,出现植被发育现象。

也由于活断层为深大断裂,深循环水将导致水的化学异常。

对古代建筑物破坏、错断、掩埋等情况调查,可以帮助判断活断层当时的错距等情况。

工程地质资料

工程地质资料

工程地质资料
工程地质资料是指用于研究和评价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关系的各种文献、图件、数据、样品等信息。

它包括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质调查报告:一般由地质调查单位根据对地质情况的实地调查和研究编制而成,
包括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地质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等内容。

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岩土工程勘察单位根据工程需要进行的勘察工作编制而成,
包括土层、岩层分布、土壤、岩石力学性质、地下水情况等。

3. 岩石和土壤样品分析报告:岩石和土壤样品在勘察中采集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和
测试,分析报告包括岩石和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力学性质等。

4. 地质地图:包括地质构造图、地质岩性图、地质应力分布图等,它们是地质调查的
成果之一,可以提供地质条件信息。

5. 监测数据: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压力、地表沉降、地震活动等监测数据,用于评
估工程建设对地质条件的影响。

以上是常见的工程地质资料,通过分析这些资料可以评价工程建设所面临的地质条件
和风险,为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依据。

工程地质(安全专业)

工程地质(安全专业)

在发生地质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时, 安全专业迅速响应,采取应急措施, 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员安全。
监测与检测
安全专业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对工程 地质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地质异 常和潜在风险,为工程安全提供保障。
工程地质与安全专业的关系
相互依赖
工程地质和安全专业在工程建设 中相互依赖,工程地质提供基础 数据和依据,安全专业进行安全
工程地质涉及的领域广泛,如土 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 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工程地质的应用领域
城市规划与建设
交通工程
在城市规划中,工程地质资料可用于评估 土地适宜性,预测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为城市建设和用地选址提供依据。
在公路、铁路、桥梁、隧道等交通工程建 设中,工程地质资料可用于分析岩土体稳 定性,评估边坡和地基的安全性。
特点
工程地质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实践 性和经验性等特点,需要综合运用地 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工程力学 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工程地质的重要性
工程地质是工程建设的基础,为 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必要 的地质资料和岩土参数,确保工
程安全、经济、合理。
工程地质在地质灾害防治、环境 治理与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 用,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灾害危险性评估
通过对地质灾害活动程度、分布规律、 易发程度等进行分析,评估灾害可能 造成的危害程度和范围。
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包括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脆 弱性等在内的评估指标体系,对不同指标 进行权重赋值,综合评估灾害风险。
灾害风险区划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结合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状况,对不同区域进行风险等级 划分,为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依据。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

一.名词解释1.软土地基:指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的沙土.充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所构成.2.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沙土液化条件:震级超过5级;埋在地下15到20m以内;地下水位在5米以内;d50在0.02到1mm 之内;粘粒含量不超过百分之十;不均匀系数不超过10.3.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4.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5.矿山工程地质学:为查明影响矿山工程建设和生产的地质条件而进行的地质调查.勘察.测试.综合性评价及研究工作.任务是:①详细查明矿山工程地质条件,为矿山基建.生产中的各类岩(矿)石工程的选位和施工设计提供资料.②紧密结合矿山生产,解决与矿床开采有关的岩(矿)体稳定性问题.主要内容是:岩土工程地质特征调查;岩体结构特征调查研究;影响岩土稳定性的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矿区构造应力场分析;流砂.崩塌.岩堆移动.岩溶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业场地.路基及尾矿坝址的工程地质调查和调查研究成果的确定.目的是为确保矿山安全.持续生产,实现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 二.填空及判断1.风化带划分:全风化带.强风化带.弱风化带.微风化带.新鲜岩石;2.工程地质学研究方法:地质(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工程地质类比法与模型模拟实验法.3.岩溶发育的条件:①岩石的的可溶性②岩石的透水性③水的溶蚀性④水的流动性4.斜坡变形的形式:主要是卸荷回弹和蠕变,按运动方式划分为崩落.倾倒.滑动’测向扩离和流动5.临界水力梯度:岩土体在渗流作用下,呈悬浮状态,发生渗透变形时的渗流水力梯度.6.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时人的感觉.器物动态.建筑物毁坏及自然想象的表现等宏观现象判定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受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的影响.震源深度和震中距越小,地震烈度越大.7.沙土渗透系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它是表征岩土透水性能大小的指标.渗透系数不仅与岩土的空隙性有关,还与水的粘滞性有关.(砂土的渗透系数越大,产生管涌的临界水力梯度越小.)8.滑坡的形态要素主要有:滑动面(带).滑床.滑坡后壁.滑坡周界.滑坡前缘(舌).滑坡台(滑坡台阶).滑坡洼地(湖).滑坡裂缝.滑坡轴(主滑线).9.等效多孔介质法:确定岩体的渗透性三.论述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答:①选择最好的建筑场地;②评价地质条件;③预测问题,作出结论及建议;④拟定改善和防护措施.基本任务: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中心任务:问题分析与处理.评价.2.关于矿山岩溶水害治理和特征.答:⑴预防岩溶水突袭的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打超前钻探孔,若有突水可能,则采取预先排水措施再掘进;灌浆填堵以隔绝水源,灌浆材料可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等;地面打钻孔进行垂直排水以疏干隧洞区地下水⑵处理溶洞的措施:溶洞规模不大且出现在洞顶或边墙部位时,一般可采用清除充填物后回填堵塞的方案;若出现在边墙下或洞底,则可采用加固或跨越的方案;若溶洞规模较大,甚至有暗河存在时,可在隧道内架桥跨越.岩溶水的基本特点是:水量丰富而不均一,在不均一之中又有相对均一的地段;含水系统中多重含水介质并存,既具有统一水位面的含水网络,又有相对孤立的管道流;既有向排泄区的运动,又有导水通道与蓄水网络之间的互相补排运动;水质水量动态受岩溶发育程度的控制,在强烈发育区,动态变化大,对大气降水或地表水的补给响应快;岩溶水既是赋存于溶孔.溶隙.溶洞中的水,又是改造其赋存环境的动力,不断促进含水空间的演化.岩溶发育规律:⑴岩溶形态的垂直分带性:①岩溶垂直发育带②岩溶水平和垂直交替发育带③岩溶水平发育带④深部溶孔溶隙发育带;⑵岩溶发育的不均一性;⑶岩溶发育的阶段性愈多代性;⑷岩溶发育的成层性;⑸岩溶发育的地带性.四.简答1.什么是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答:由地质作用引发的,不利于人的生存.发展的现象和过程,通称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可对人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危害后果的突发性的地质现象及地质过程.2.为什么说地下水径流是控制岩溶的关键因素?答:可溶岩.水.二氧化碳体系的能量输入通过地下水不断的入渗补给来实现.这一体系的物质输出即溶解碳酸钙的排出也必须依靠水的径流和排泄来完成.因此地下水的循环交替是保证岩溶发育的充要条件.3.泥质夹层有哪些特征?答:①高含水量.高孔隙比;②透水性极弱,且因层状结构而具方向性;③高压缩性,且随天然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④抗剪强度很低,且与加载速度和排水固结条件有关.4.地基基础设计必须满足哪两个方面的要求?答:一是承载不超过地基的承载能力(防整体波坏,有安全储备);二是基础沉降使之不超过地基的形变允许值.5.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对于地震灾害的影响?答:(1)岩土类型及性质:软土>硬土,土体>基岩松散沉积物厚度越大,震害越大土层结构对震害的影响:软弱土层埋藏愈浅.厚度愈大,震害愈大.(2)地质构造离发震断裂越近,震害越大,上盘尤重于下盘.(3)地形地貌突出.孤立地形震害较低洼.沟谷平坦地区震害大(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深越小,震害越大.6.断层.活断层的判别方法?答:断层:一种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判断活断层:(1)地质方面:;地表最新沉积物的错断;活断层带物质结构松散;伴有地震现象的活断层,地表出现断层陡坎和地裂缝;(2)地貌方面;断崖:活断层两侧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直接相接的部位;水系:对于走滑型断层;①一系列的水系河谷向同一方向同步移错;②主干断裂控制主干河道的走向;不良地质现象呈线形密集分布.7.滑坡的概念.要素?答:斜坡大量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一定的滑动面(或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体(滑体):就是发生滑动的岩土体;滑动面:指滑坡体沿不动体下滑的分界面;滑坡床(滑床):滑坡体下面没有滑动的岩土体(其表面就是滑动面)滑坡壁:滑体移动后,因后缘拉开而暴露在外面的拉裂面.滑坡台阶:由于滑体上.下各部分滑动速度的差异,或滑动时间先后不同,在滑体表面形成的略向后倾的阶状错台.滑坡舌:滑坡体前缘呈舌状的部分滑坡鼓丘:滑坡体前缘因滑动受阻而隆起的小丘.滑坡裂缝:滑坡体的不同部分,在滑动过程中因受力性质.移动速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力学性质的裂缝;滑坡主轴:滑坡体滑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8.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答:①影响人类从事工程活动中的安全;②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③地质条件不适应是工程造价提高.9.灰岩溶解问题答:①,硅质与泥质成分本身难溶解;②,泥质经常附着在岩石空隙表面,堵塞地下水通道的同时也限制了岩石与地下水的相互接触.补充1.识别滑坡的标志有:(1)地形地貌方面:滑坡形态特征.阶地.夷平面高程对比(2)地质构造方面:滑体上产生小型褶曲和断裂现象滑体结构松散.破碎(3)水文地质方面:结构破碎→透水性增高→地下水径流条件改变→滑体表面出现积水洼地或湿地,泉的出现(4)植被方面:马刀树.醉汉林(5)滑动面的鉴别勘探:钻探变形监测:钻孔倾斜仪.2.简述新构造运动对岩溶发育的影响.地壳运动的性质.幅度.速度和波及范围,控制着水循环交替条件及其变化趋势,从而控制着岩溶发育的类型.规模.速度.空间分布及岩溶作用的变化趋势.新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1)上升期: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地下水位逐渐下降,侧向岩溶不发育,规模小而少见,分带现象明显,以垂直形态的岩溶为主.(2)平稳期:侵蚀基准面相对稳定,溶蚀作用充分进行,分带现象明显,侧向岩溶规模大,岩溶地貌较明显典型.(3)下降期:常形成覆盖型岩溶,地下水循环条件变差,岩溶作用受到抑制或停止.从更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来看:(1)间歇性上升:上升→稳定→再上升→再稳定形成水平溶洞成层分布,高程与阶地相对应.(2)振荡升降:岩溶作用由弱到强,由强到弱反复进行以垂直形态的岩溶为主,水平溶洞规模不大,而且成层性不明显. (3)间歇性下降:下降稳定再下降再稳定岩溶多被埋于地下,规模不大,但具成层性,洞穴中有松散物充填.从层状洞穴的分布情况及充填物的性质,可查明岩溶发育特点及形成的相对年代.3.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将岩浆岩划分为哪几类?答:超基性岩(<45%),基性岩(45%~52%),中性岩(52%~65%),酸性岩(>65%)4.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5.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地震断层(粘滑型)和蠕变断层(蠕滑型).斜坡变形的形式较多,主要有\拉裂(回弹)\蠕滑\弯曲倾倒正确请输入答案三种.6.泥石流的防治答:1.预防措施水土保持,是根治泥石流的有效办法,主要措施为封山育林.植树种草.修筑梯田;修筑地表排水系统.2.治理措施①排导采用排导沟.急流槽.导流堤等措施使泥石流顺利排走,以防止掩埋道路和其他工程建筑.堵塞桥涵;②滞流与拦截③修建防护工程。

工程地质手册(完整版)

工程地质手册(完整版)

工程地质手册(完整版)一、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工程地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地球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工程地质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表面的岩石、土壤、地下水以及地质构造等。

工程地质的研究目的在于评估地质条件对工程活动的影响,并为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质调查方法地质调查是工程地质工作的基础,它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测量和分析,获取有关地质条件的信息。

常见的地质调查方法包括野外调查、钻孔、地球物理勘探等。

野外调查是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获取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和性质。

钻孔是通过钻取岩土样,了解地层结构和岩土性质。

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地下地质体的性质和分布。

三、岩土工程性质岩土工程性质是指岩石和土壤在工程活动中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质。

了解岩土工程性质对于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常见的岩土工程性质包括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渗透性、压缩性等。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试验来获取。

四、地质灾害评估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地质体发生变形、破坏或运动,对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造成危害的现象。

地质灾害评估是工程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分析地质条件、历史灾害记录和工程活动的影响,评估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五、相关法规和标准工程地质工作需要遵循一系列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这些法规和标准包括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地质灾害防治标准、环境保护法规等。

遵守这些法规和标准是工程地质从业者的基本职责,也是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本手册将继续深入探讨工程地质的各个方面,包括地质勘察技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工程地质案例分析等。

希望本手册能够为工程地质从业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帮助,为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做出贡献。

六、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地质工作的核心环节,它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和研究,为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整套的研究核心是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工程地质条件:指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区域稳定性:是指在内外动力作用下,现今一定区域地壳表层的相对稳定程度以及其对工程建筑安全的影响程度。

区域稳定性评价:全面研究分析一定地区地壳结构和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岩土体介质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诱发或叠加的地质灾害对工程建筑物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分析,评估不同地方现今地壳及其表层的稳定程度差异与潜在危险性。

结构面:岩体中的地质界面,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位和厚度、两向延伸的地质界面。

结构体:由结构面所切割成的岩石块体,即岩块。

岩体结构:岩体是由结构面和结构体共同组成的结构形态,不同类型的基本单元在岩体内组合、排列的形式。

活断层: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深大断裂:指的是切穿岩石圈、地壳或基底的断裂,其延伸长度达数十、数百、甚至数千公里,切割深度为数公里至百余公里。

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震源机制: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或震源物理过程。

震源参数:地震发生时,震源处的一些特征量或震源物理过程的一些物理量。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决定。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

地震效应:在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

斜坡:是地表广泛分布的一种地貌形式,是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

人工边坡:是指由于某种工程活动而开挖或改造形状的斜坡,如路堑、露天矿坑边帮、渠道边坡、基坑边坡、山区建筑边坡等。

浅表生改造:以斜坡岩体为代表的处在地壳浅表圈层部位的岩体,在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其表生改造过程与地貌形成演化过程是密切联系的,实质上是一个卸荷过程。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一、前言工程地质是一门研究地质学原理与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的学科,是土木工程、矿山工程、水利工程等工程领域中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

本大纲旨在为工程地质教学提供指导,明确学习目标与内容,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目标1.了解地质学基本原理,包括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岩土性质等;2.熟悉地质调查与工程地质勘察方法;3.掌握工程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方法;4.学习工程地质信息的分析和应用;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1.地质学基础知识(1)地质构造基本原理;(2)地层特征及分布规律;(3)岩土性质与力学特性。

2.地质调查与勘察(1)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2)地质灾害勘查与评估;(3)地下水勘察与利用。

3.工程地质灾害(1)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2)灾害预防与治理方法;(3)应急处置措施与案例分析。

4.工程地质信息分析(1)地质图像解译方法;(2)地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3)GIS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讨论等。

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将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1.考试评价:期中考试、期末考试;2.课程论文:课程设计、报告撰写;3.参与度评估:课堂表现、小组作业等。

六、参考教材1.《工程地质学》方文军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工程地质学导论》李军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3.《地质勘探技术》陈洪、姚建林编著科学出版社七、备注以上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进度和评估要求将根据具体教学情况作出调整。

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努力钻研,不仅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应用,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祝大家在工程地质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

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

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

1、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2、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3、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

4、工程地质学的任务: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⑤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基本任务: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中心任务: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5、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区域工程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地质研究。

1、活断层的含义:指目前正在活动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2、活断层鉴别标志:地质特征:最新沉积物的地层错开,松散未胶结的断层破碎带。

地貌特征: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的分界线。

水文地质:沿断裂带泉水,常呈线状分布,且植被发育,有温泉出露。

3、活断层区建筑原则:建筑为的场址选择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尤其是永久性建筑。

线性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应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避开主断层。

尽量将建筑物布置于和断层下盘。

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建筑物型式和结构措施1、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2、地震烈度:一次地震于某地地面震动强烈程度。

3、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

4、简述地震发生的基本地质条件①.介质条件:坚硬岩石,聚集能量②.结构条件:活断层的端点、拐点、交汇点等。

③.构造应力条件:现代构造运动强烈的部位,应力集中5、简述地震效应: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地表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

工程地质学的概念

工程地质学的概念

工程地质学的概念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它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预测和评价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经济和正常运行。

工程地质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矿山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

它不仅研究地质灾害、地基稳定性、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质量等问题,还研究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室内试验、现场监测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建设场地的地质资料,分析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的变化规律,预测和评价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学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工程技术人员选择合适的建设场地,优化工程设计,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保障工程安全。

同时,工程地质学还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之,工程地质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对于保障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地质简介

工程地质简介

工程地质简介工程地质是研究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和工程环境影响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土壤、岩石、水文地质等方面的知识,包括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地质灾害评估和工程设计等内容。

工程地质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对工程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一、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工程地质的起点,通过对工程区域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了解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岩性组分、地下水位等信息。

地质调查还包括地理、气候、水文和土壤等方面的调查,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地质调查的方法包括野外观察、采样分析和实验室测试等。

野外观察主要通过实地勘察,利用天然露头和地质剖面等地质现象,掌握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

采样分析和实验室测试主要通过取样和分析土壤、岩石、水文等样本,进一步研究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行为特征。

二、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为了获得地下地质情况而进行的工程勘察活动。

在较大规模的工程项目中,地质调查的范围有限,需要进行更深入、更详细的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的方法包括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遥感调查和地质雷达等。

地质钻探是最常用的地质勘探手段之一,通过钻孔获取地下岩石和土层的样本,可以对地下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

地球物理勘探主要是利用地球物理技术手段,如地震勘探、电法勘探和重力勘探等,测定地下结构和地层厚度等参数。

遥感调查和地质雷达则是利用卫星遥感和电磁波辐射技术,探测地下和地表的物理信息。

三、地质灾害评估地质灾害评估是工程地质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评估工程区域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为工程设计和规划提供合理的建议和防范措施。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塌陷、地面沉降和地震等,它们对工程建设和运行都具有较大的危害。

地质灾害评估主要通过野外调查、地质勘探和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

野外调查主要是观察地貌特征、植被和水文情况等,判断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

地质勘探则提供更详细的地下信息,以便进行更精确的评估。

数学模型则是通过数学和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对地质灾害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简述工程地质问题的概念及其包括的具体内容

简述工程地质问题的概念及其包括的具体内容

简述工程地质问题的概念及其包括的具体内容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
(1)地基稳定性问题: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它包括强度和变形两个方面。

此外岩溶、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和现象都会影响地基稳定。

铁路、公路等工程建筑则会遇到路基稳定性问题。

(2)斜坡稳定性问题:自然界的天然斜坡是经受长期地表地质作用达到相对协调平衡的产物,人类工程活动尤其是道路工程需开挖和填筑人工边坡(路堑、路堤、堤坝、基坑等),斜坡稳定对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及保证地基稳定十分重要。

斜坡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是影响其稳定性的物质基础,风化作用、地应力、地震、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对斜坡软弱结构面作用往往破环斜坡稳定,而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是影响其稳定的重要因素。

(3)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地下洞室被包围于岩土体介质(围岩)中,在洞室开挖和建设过程中破坏了地下岩体原始平衡条件,便会出现一系列不稳定现象,常遇到围岩塌方、地下水涌水等。

一般在工程建设规划和选址时要进行区域稳定性评价,研究地质体在地质历史中受力状况和变形过程,做好山体稳定性评价,研究岩体结构特性,预测岩体变形破坏规律,进行岩体稳定性评价以及考虑建筑物和岩体
结构的相互作用。

这些都是防止工程失误和事故,保证洞室围岩稳定所必需的工作。

(4)区域稳定性问题:地震、震陷和液化以及活断层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自1976年唐山地震后越来越引起土木工程界的注意。

对于大型水电工程、地下工程以及建筑群密布的城市地区,区域稳定性问题应该是需要首先论证的问题。

个人对工程地质的理解和认识

个人对工程地质的理解和认识

个人对工程地质的理解和认识1.引言1.1 概述概述工程地质是研究地质条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和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到工程项目前期勘察、选址和设计的地质调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监测和处理,以及工程运营中的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

工程地质的核心任务是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和经济。

工程地质的研究对象是地下岩石、土壤和水体等地质物质以及它们与工程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工程地质要求地质学、土力学、水文地质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地质环境对工程的影响。

工程地质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紧密相连。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工程建设的不断增多,工程地质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工程地质的理论和技术不仅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数据和科学的决策依据,还为城市规划和灾害防治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个人对工程地质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对工程地质的定义和范畴以及其重要性和作用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本文也将探讨个人对工程地质的理解和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对未来工程地质发展的展望。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对读者对工程地质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简单介绍工程地质的定义和范畴,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工程地质的定义和范畴,探讨其重要性和作用。

我们将深入探讨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并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进行支持和论证。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对工程地质的个人理解,强调工程地质与实践的关系,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我们将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个人对工程地质的理解和认识,使读者对工程地质有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认识。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工程地质的理解和认识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增加人们对工程地质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提高对工程地质的重视程度。

工程地质ppt课件

工程地质ppt课件
工程动力地质学实质上是结合工程建筑的特点来研究自 然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作用,并由此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
从上述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来看,工程地质学是属于 应用地质科学的范畴,与许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其中与岩 石力学、土力学和水文地质学的关系特别密切。工程地质学 的基础理论课有动力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 地史及古生物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等,并与应用地球 物理、遥感测量学、基础工程学等工程技术学科有密切联系。 因此,可认为工程地质学是一门介于地质学与土木建筑、水 利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返回
工程地质问题的定义
人类工程活动和自然地质作用会改变地质环 境,影响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当工程地质 条件不能满足工程建筑上稳定、安全的要求 时,亦即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之间存在 矛盾时,就称为存在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与工程建筑的类型和规模有着 密切的关系。各类工程建筑,由于其结构类 型和工作方式不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工程 地质问题。
传统的自然历史分析法(地质学方法)、室内和现场试 验、原位测试方法和经验判断法。

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及离散元法等数值方法
究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分形几 方 何等
法 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包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及 其派生的新理论
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信息系统(RS)、计算机 网络系统
工程地质条件因地而异,千变万化
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就差异很大。
在平原地区,一般土层较厚,且简单和均匀。 建筑物一般均匀沉降,当建筑物发生较大的沉 降量时,只要建筑物荷重不超过地基土层的承 载能力,地基仍是稳定的,不会导致建筑物的 灾难性破坏。但若建筑物的荷重大大超出土层 的承载能力,则地基将会破坏,土体从基础下 挤出,建筑物的安全就受到威胁。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工程科学和地质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

2工程地质条件:指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概念3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如: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4岩体:为各类演示在自然历史形成过程中,受到地壳运动等的影响所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岩层层理、节理裂缝、断层等切割成的碎裂块体所组成。

5建筑场地烈度:也称为小区域烈度,指因建筑场地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引起的基建筑场地烈度本烈度的提高或降低6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所承受由建(构)筑物基础传来的荷载的能力。

7岩石: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称为矿物。

9土体: 分布于地壳表部尚未固结成岩体的松散堆积物。

10地质构造: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工程中,地壳经受了长期、多次复杂的构造运动和岩浆侵入等的影响,使地壳岩层受到压缩、拉伸、剪切、扭曲、相对位移和岩浆侵入的冲切、上覆、下顶,以及热熔岩浆围岩的挤压与摩擦等的作用,引起地壳中岩层产生倾斜、褶皱、断裂和侵入岩体的贯穿与覆盖等,形成的各种岩层形态和行迹在空间的分布,称为地质构造。

11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

岩层产状要素: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表示,称产状要素。

12褶皱构造:一系列波浪起伏的弯曲状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13断裂构造: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14节理:节理也称裂隙,是存在于岩体中的裂缝,为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体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

15断层:岩层受力作用断裂后,岩层沿着破裂面产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16岩石: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是岩石,它们都是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工程地质概述

工程地质概述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学是调查、研究、解决与各类工程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的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

工程地质学的内容包括:工程岩力学(研究土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其内在机理和天然或认为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工程地质分析(运用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去分析、研究工程活动中不同建筑物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力学地质及其演化规律,以便正确评价和有效防止其不良影响).和工程地质勘查。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勘查和评价工程建筑物场地的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并预测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学则最佳的长场地位置;提出改善与防治措施;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

使用和维护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和数据。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包括:地层的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

工程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地质因素,只有其中的稳定因素或工程建设产生不稳定因素对工程建设运行构成或可能构成有害影响时才能成为地质问题。

矿物是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一定化学成分的物质,是组成地壳的的基本单位。

它们在地壳中按一定规律共同组合在一起,形成有某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的组成的天然集合体,这种天然集合体称为岩石。

地质构造:残留在岩层中的这些变形,变位的现象。

构造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水平方向,它使岩层产生褶皱,断裂,形成裂谷,盆地及褶皱山系。

垂直运动:相邻块体或同一块体的不同部位做差异性上升或下降,使某些地区上升形成山岳,高原,另一些地区下降形成湖、海、盆地。

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

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地层层序法是确定地层相对年代的基本方法。

地层是指一定地质年代内形成的层状岩石。

生物层序法:生物演化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可逆地不断发展。

地层接触关系:(1)整合接触(2)平行不整合接触(3)角度不整合接触(4)侵入接触(5)沉积接触地质年代按时间的长短依次是:宙、代、纪、时、期。

《工程地质》PPT课件

《工程地质》PPT课件

0102工程地质是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规律的学科。

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预测和防治工程地质问题,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定义任务工程地质定义与任务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地壳稳定性及地震活动对工程的影响。

地质构造与地壳稳定性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分类及工程特性。

岩土体性质与分类研究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发育规律及防治措施。

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研究内容为土木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与土木工程关系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水文地质资料,预测水库渗漏、溃坝等工程地质问题。

与水利工程关系为交通线路选线、桥隧位置选择等提供地质依据,保障交通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与交通工程关系预测和评估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与环境工程关系工程地质与相关领域关系01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形成,包括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具有结晶质结构和块状构造。

02沉积岩由风化产物、生物遗骸和火山物质等在地表或水下沉积形成,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

03变质岩由已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具有片理构造和变质矿物。

残积土由岩石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质组成,结构松散,力学性质较差。

坡积土由山坡上的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堆积形成,具有分选性和层理构造。

洪积土由洪水携带的碎屑物质堆积形成,具有分选性和交错层理。

冲积土由河流携带的碎屑物质堆积形成,具有层理构造和较好的力学性质。

01020304表示岩石和土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影响工程建设的荷载计算。

密度与重度描述岩石和土体中孔隙的发育程度和连通性,影响工程建设的排水设计和地基稳定性。

孔隙性与渗透性表示岩石和土体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减小的性质,影响工程建设的沉降计算和地基稳定性。

压缩性与变形性描述岩石和土体抵抗剪切和压缩破坏的能力,影响工程建设的边坡稳定性和地基承载力。

抗剪强度与抗压强度岩石与土体物理力学性质03岩层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波状弯曲现象,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1、名词解释: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也许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地震级:通常地震学上所说的地震的大小。

是依据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来划分的,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

——震级是um(微米)的对数来表达的。

区域稳定性:指在内、外力动力地质作用下,现今一定区域地壳表层的相对稳定限度及其对工程建筑安全的影响限度。

地震效应: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地表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

滑坡体:与母体脱离通过滑动的部分岩体。

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减少的现象。

渗透变形:岩土体在地下水渗透力(动水压力)的作用下,部分颗粒或整体发生移动,引起岩土体的变形和破坏的作用和现象。

表现为鼓胀、浮动、断裂、泉眼、沙浮、土体翻动等。

流土:在渗流作用下,一定体积中的土颗粒同时发生移动,或一定体积的土体发生悬浮隆起和顶穿现象。

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单个土颗粒发生移动的现象,工程界称为潜蚀。

正常固结土:假如抽水前土层不同深度处的固结限度都与土中现有的天然有效应力此相适应,那么这种土层就称为正常固结的土层。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地震烈度: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限度的尺度。

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有关。

土洞:是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对上层的溶蚀和冲刷而产生空洞;空洞的扩展,导致地表陷落的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地质因素涉及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

临界水力梯度:渗流水出逸面处开始发生流土或管涌时的界线梯度即在渗流作用下,土粒开始发生移动时的水力坡度。

渗透力:渗透作用于土体的力叫做渗透力。

地质超前预报: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收集地下工程所在岩土体的有关系信息,运用相应的理论和规律对这些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对施工掌子面前方岩土体情况,不良地质体的工程部位及成灾也许性做出解释、预测和预报,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地下工程的施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工程地质3.1总体地质概述茂名市电白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地点为茂名市电白区马踏镇、岭门镇、观珠镇、林头镇和小良镇等镇,分别位于茂名市电白区的马踏镇新村水库边沿、岭门镇龙头岭水库附近、观珠镇九仔山水库附近、林头镇卖鸡子水库附近、小良镇菠萝山水库附近。

故本工程地质情况直接引用5个水库地质报告。

3.1.1马踏镇松塘片区地质情况(一)地形地貌及地质、地震概况库区位于丘陵地带。

区域地层岩性为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上覆坡残积层较发育,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沿低洼地段稍发育。

勘察场区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区,小型水利工程可按该烈度进行设防。

(二)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经钻探揭露,坝址岩土层自上而下共分3层,分述如下:1、坝体土层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①填筑土:红褐、褐灰、灰黄色等,稍湿,松散、呈可塑状,韧性度中等,均匀性稍差。

组份以粉质粘土为主,含少量砂粒及角砾,局部由砂质粘性土混少量强风化岩块组成。

该层在坝体地段均有分布,层顶为坝体表面,揭露层厚4.80~8.80m,层顶标高均为0.00m。

作标准贯入试验(后称“标贯”)4次,校正击数N=6.3~7.7击,平均6.8击。

取原状土样12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如下:含水量W0=18.6%、天然密度ρ0=1.81 g/cm3、孔隙比e0=0.760、液性指数I L=0.06、粘聚力C=20 kPa、内摩擦角φ=20.5°。

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 ak=100kPa。

2、坝基岩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②粉质粘土:褐灰、青灰色,湿,可塑,韧性度良好。

以粉、粘粒为主,含少量砂粒及角砾。

该层各孔均见及,层厚3.70~5.70m,层顶埋深4.80~8.80m,层顶标高-4.80~-8.80m 。

作标贯3次,校正击数N=5.0~5.6击,平均5.3击。

取原状土样1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值如下:含水量W0=18.8%、天然密度ρ0=1.84 g/cm3、孔隙比e0=0.730、液性指数I L=0.14、粘聚力C=22 kPa、内摩擦角φ=16.0°。

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 ak=100kPa。

第四系残积层(Q el)——③砂质粘性土:灰黄、褐灰、青灰色等,湿,可塑,韧性度中等。

以粉、粘粒为主,含少量砂粒及角砾。

该层各孔均见及,尚未揭穿,揭露层厚 4.00~6.70m,层顶埋深8.50~14.30m,层顶标高-8.50~-14.30m 。

作标贯3次,校正击数N=6.5~8.9击,平均7.4击。

取原状土样2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如下:含水量W0=19.0%、天然密度ρ0=1.74 g/cm3、孔隙比e0=0.837、液性指数I L=0.20、粘聚力C=20 kPa、内摩擦角φ=18.3°。

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 ak=140kPa。

3.1.2岭门镇新丰片区地质情况一、地形地貌及地质、地震概况库区位于台地及残丘地带。

区域地层岩性为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上覆坡残积层较发育,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沿低洼地段稍发育。

勘察场区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区,小型水利工程可按该烈度进行设防。

(一)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经钻探揭露,坝址岩土层自上而下共分4层,分述如下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①填筑土:灰黄、红褐色等,稍湿~湿,松散、呈可塑状,韧性度良好,均匀性稍差。

组份为砂质粉质粘土,局部含较多强风化岩块。

该层在坝体地段均有分布,层顶为坝体表面,揭露层厚7.30~9.00m,层顶标高均为0.00m。

作标准贯入试验(后称“标贯”)5次,校正击数N=2.7~4.9击,平均3.9击。

取原状土样1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值如下:含水量W0=28.2%、天然密度ρ0=1.78 g/cm3、孔隙比e0=0.945、液性指数I L=0.38、粘聚力C=20 kPa、内摩擦角φ=13.5°。

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 ak=90kPa。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②粉质粘土:灰褐、灰黄色等,湿,可塑为主,局部软塑,韧性度良好。

以粉、粘粒为主,含少量砂粒。

该层于ZK1、ZK2孔均见及,层厚0.70~3.20m,层顶埋深8.60~9.00m,层顶标高-8.60~-9.00m 。

作标贯2次,校正击数N=3.3~13.4击,平均8.3击。

取原状土样2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如下:含水量W0=33.7%、天然密度ρ=1.83 g/cm3、孔隙比e0=0.984、液性指数I L=0.57、粘聚力C=19 kPa、0内摩擦角φ=14.4°。

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 ak=110kPa。

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M r3)——③强风化混合花岗岩:褐灰、灰黄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为主,局部上部呈坚硬土状,岩块大部份用手可折断。

原岩粗粒花岗结构清晰。

该层于ZK1、ZK2孔揭露,部份孔尚未揭穿,揭露层厚2.10~8.20m,层顶埋深9.30~12.20m,层顶标高-9.30~-12.20m。

作标贯1次,校正击数N=44.1击。

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 ak=500kPa。

④中风化混合花岗岩:浅灰、黄白色,岩芯呈块状或短柱状,表面粗糙,岩块击打难破碎,岩体节理裂隙发育,且多被泥质物充填,胶结一般。

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以长石、石英为主,少量云母。

该层于ZK1、ZK3孔揭露,尚未揭穿,揭露层厚3.40~6.20m,层顶埋深7.30~11.40m,层顶标高-7.30~-11.40m 。

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 ak=1500kPa。

3.1.3林头尖阁山片区地质情况(一)地形地貌及地质、地震概况库区位于丘陵地带。

区域地层岩性为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上覆坡残积层较发育,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沿低洼地段稍发育。

勘察场区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区,小型水利工程可按该烈度进行设防。

(二)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经钻探揭露,坝址岩土层自上而下共分3层,分述如下:1、坝体土层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①填筑土:黄褐、暗黄色等,稍湿~湿,松散、呈可塑状,韧性度中等,均匀性较差。

组份为砂质粘性土,以细粒土为主,含砂粒及角砾。

该层在坝体地段均有分布,层顶为坝体表面,层厚2.50~4.30m,层顶标高均为0.00m。

作标准贯入试验(后称“标贯”)3次,校正击数N=3.8~5.8击,平均4.7击。

取原状土样1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如下:含水量W0=23.8%、天然密度ρ0=1.81g/cm3、孔隙比e0=0.869、液性指数I L=0.42、粘聚力C=18.3 kPa、内摩擦角φ=14.8°。

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 ak=90kPa。

2、坝基岩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②粉质粘土:灰黄、灰白间紫红色等,湿,可塑,韧性度良好。

以粉、粘粒为主,含少量砂粒及角砾。

该层各孔均见及,层厚2.70~3.10m,层顶埋深2.50~4.30 m,层顶标高-4.30~-2.50m 。

作标贯3次,校正击数N=4.5~5.3击,平均4.8击。

取原状土样2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如下:含水量W0=37.9%、天然密度ρ=1.80g/cm3、孔隙比e0=1.037、液性指数I L=0.62、粘聚力C=17.5kPa、内摩擦角φ=12.8°。

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 ak=110kPa。

第四系残积层(Q el)③砂质粘性土:褐红、黄褐色等,湿,可塑~硬塑,以可塑为主,局部硬塑,韧性度中等。

以粉、粘粒为主,含砂粒及角砾,砂粒及角砾分布欠均匀,局部含量较多,呈小团状产出。

该层各孔均有揭露,尚未揭穿,揭露层厚7.40~7.50m,层顶埋深5.60~7.00m,层顶标高-7.00~-5.60m 。

作标贯5次,校正击数N=7.5~10.6击,平均8.9击。

取原状土样2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如下:含水量W0=20.4%、天然密度ρ0=1.92 g/cm3、孔隙比e0=0.669、液性指数I L=0.33、粘聚力C=18.9 kPa、内摩擦角φ=19.7°。

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 ak=150kPa。

3.1.4 观珠镇新华片区地质情况(一)地形地貌及地质、地震概况库区位于丘陵地带。

区域地层岩性为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上覆坡残积层较发育,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沿低洼地段稍发育。

勘察场区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区,小型水利工程可按该烈度进行设防。

(二)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经钻探揭露,坝址岩土层自上而下共分4层,分述如下:1、坝体土层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①填筑土:褐红色为主等杂色,稍湿~饱和,松散、呈可塑状,韧性度一般,均匀性较差。

组份为粉质粘土,含较多砂粒及角砾,局部过渡为粘土质砾砂。

该层在坝体地段均有分布,层顶为坝体表面,层厚4.80~6.20m,层顶标高均为0.00m。

作标准贯入试验(后称“标贯”)2次,校正击数N=3.9~8.5击,平均6.3击。

取原状土样1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值如下:含水量W0=29.1%、天然密度ρ0=1.65 g/cm3、孔隙比e0=1.097、液性指数I L=0.47、粘聚力C=22 kPa、内摩擦角φ=22.6°。

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 ak=100kPa。

2、坝基岩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②粉质粘土:褐灰、深灰、浅灰色等杂色,湿,可塑,韧性度一般。

以粉、粘粒为主,局部夹薄层砂土。

该层各孔均见及,层厚1.20~3.90m,层顶埋深4.80~6.20 m,层顶标高-4.80~-6.20m 。

作标准贯入试验(后称“标贯”)2次,校正击数N=4.5~8.0击,平均6.3击。

取原状土样2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如下:含水量W0=39.1%、天然密度ρ0=1.78 g/cm3、孔隙比e0=1.112、液性指数I L=0.76、粘聚力C=18 kPa、内摩擦角φ=15.5°。

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 ak=120kPa。

第四系残积层(Q4el)③砂质粘性土:褐红、灰黄色等,湿,可塑~硬塑,韧性度一般。

以粉、粘粒为主,含少量砂粒及角砾,砂粒及角砾分布欠均匀,局部含量较多,呈小包状产出。

该层各孔均有揭露,部分孔尚未揭穿,揭露层厚2.00~5.00m,层顶埋深7.40~9.00 m,层顶标高-7.40~-9.00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