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复习问答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

1.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它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一类动物?原生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区别?答:①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因此称之为单细胞动物。

②它们虽然在形态结构上有的比较复杂,但只是一个细胞本身的分化。

③原生动物除单细胞的个体外,也有由几个以上的个体聚合形成的群体,很像多细胞动物,但是它又不同于多细胞动物,这主要在于细胞分化程度的不同。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一般分化成为组织,或再进一步形成器官、系统,协调活动成为统一的整体,组成群体的各个个体,细胞一般没有分化,最多只有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分化。体细胞没有什么分化,而且群体内的各个个体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原生动物门有哪几个重要纲?划分的主要根据是什么?答:原生动物门有4个纲: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大量的工作证明,细胞器类型及其微管带的类型为分类依据。

3.掌握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的主要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并通过它们理解和掌握鞭毛纲、肉足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并初步了解这些动物在科学或实践上的价值。答:①眼虫体呈绿色,梭形,长约60μm,有一个大而圆的核。体表覆以具弹性的、带斜纹的表膜。进行光合作用,在无光的条件下,通过体表吸收水中的氧,排出二氧化碳。鞭毛纲的主要特征:一般身体具鞭毛。以鞭毛为运动器。鞭毛通常有1~4条或稍多。少数种类具有较多的鞭毛。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型(光合营养)和异养型(渗透营养和吞噬营养)。繁殖:无性繁殖一般为纵二分裂,有性繁殖为配子结合或整个个体结合。在环境不良的条件下一般能形成包囊。近年来,用眼虫作为有机物污染环境的生物指标,用以确定有机污染的程度。由于眼虫有耐放射性的能力,因此其对进化水的放射性物质也有作用。

②变形虫结构简单。体表为一层极薄的质膜。在质膜之下为一层无颗粒、均质透明的外质。外质之类为内质,内质流动,具颗粒,其中有扁盘形的细胞核、伸缩泡、食物泡及处在不同消化程度的食物颗粒等。内质又分为处于外层相对固态的凝胶质和处于内部呈液态的溶胶质。变形虫具有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肉足纲的主要特征:以伪足为运动器,伪足有运动和摄食的机能。根据伪足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叶状伪足、丝状伪足、根状伪足、轴伪足。体表没有坚韧的表膜,仅有极薄的细胞质膜。细胞常分化为明显的外质与内质,内质包括凝胶质和溶胶质。虫体有的为裸露的,有的种类具石灰质或几丁质的外壳。繁殖,二分裂,有的种类具有性繁殖,形成包囊者极为普遍。生活于淡水、海水,也有寄生的。变形虫易培养,用于科学实验的研究材料。

③草履虫形似草鞋,全身纵行排列纤毛。表面为表膜,其内的细胞质分化为内质与外质。表膜由3层膜组成,最外面一层膜在体表和纤维上面是连续的。最里面一层和中间一层膜形成表膜泡的镶嵌系统。纤毛纲的主要特征:以纤毛为运动器,一般终生具纤毛。纤毛的结构与鞭毛相同,其不同点是纤毛较短,数目较多,运动时节律性强。结构一般较复杂,在原生动物中这类动物是分化最多的。细胞核一般分化出大核与小核。大部分纤毛虫具有摄食的胞器。生殖,无性生殖是横二分裂,有性生殖是接合生殖。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也有寄生的。草履虫因为其个体较大,结构典型、繁殖快、观察方便、容易采集培养,因此一般用它作为代表动物。同时它也是研究细胞遗传的好材料。近年来也用草履虫的水溶性提取物诊断消化系统的癌症和乳腺癌等。

4.掌握疟原虫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生活史、危害和防治原则,初步了解我国在抗疟方面的主要成就。通过疟原虫掌握孢子纲的主要特征。答:间日疟原虫有人和按蚊2个寄主,生活史复杂,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在人体内,有性世代在某些雌按蚊体内进行,借某些雌按蚊传播。

裂体生殖在人体内进行。当传染了疟原虫的雌按蚊吸人血时,疟原虫的子孢子即随蚊唾液进入人体血液中。半小时后进人肝细胞进行裂体生殖,形成数万圆形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继续裂体生殖,发育成戒指形的小滋养体(环状体),其长大后发育成大滋养体,并继续分裂成16

个核时,停止分裂,此时称裂殖体。子核分裂最终形成16个裂殖子,充斥红血细胞内使细胞破裂,裂殖子散人血浆各自侵入其他红细胞再次裂体生殖。当每次红细胞大量破裂,裂殖子及疟色素等代谢产物进入血液时,患者先寒后热盗汗,此过程在间日疟48h一次,三日疟需72h,恶性疟需36-48h。

配子生殖部分进入红细胞的裂殖子发育为大,小配子母细胞,被吸入蚊胃后先分别发育为大、小配子,并在蚊胃中融合为合子。如未被蚊吸去,则停止发育的大、小配子母细胞.在1-2个月内被白细胞吞噬或变性。孢子生殖合子形成几小时后,在蚊胃基膜与上皮细胞之间发育为圆形的卵囊。其核和胞质经多次分裂,形成数万子孢子。子孢子成熟后逸出散人血腔中,并进入唾液腺。在蚊叮人时,子孢子又进入另一人体,进行下一周期。

疟原虫对人危害很大,能大量破坏红细胞,造成贫血,使人肝脾肿大,并能损害脑组织,严重影响人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防治原则:设立专门抗疟机构,贯彻积极防治与采取综合措施的方针,治病与灭蚊并进

主要成就:防止药物发现,疟疾免疫研究,疟原虫体外培养等

孢子纲的主要特征:1、寄生2、无运动器3、具顶复器4、异样5、生活史复杂,世代交替。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它在动物进化上占重要位置?答: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辐射对称(二)两胚层、原始消化腔 (三)组织分化(四)肌肉的结构(五)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是动物界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

3.腔肠动物分哪几个纲,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何价值?答:腔

肠动物分为3个纲: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一、水螅纲主要特征: 1.一般是小形的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 2.水

螅型结构较简单,只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 3.水母型有缘膜,触手基

部有平衡囊。 4.生活史大部分有水螅型与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现象

(如薮枝虫),少数种类水螅型发达,无水母型(如水螅)或水母型不发

达(如筒螅),也有水母型发达,水螅型不发达或不存在,如钩手水母、

桃花水母;还有的群体发展为多态现象,如僧帽水母。二、钵水母主

要特征: 1.钵水母一般为大形水母,而水螅水母为小形的。 2.钵水

母无缘膜,而水螅水母有缘膜。钵水母的感觉器官为触手囊,水螅水母

为平衡囊。 3,钵水母的结构较复杂,在胃囊内有胃丝,而水螅水母则

无。 4,钵水母的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的生殖腺来源于外胚

层。三、珊瑚纲主要特征: 1.珊瑚纲只有水螅型,其构造较复杂,有

口道、口道沟、隔膜和隔膜丝。 2.珊瑚纲螅型体的生殖腺来自内胚层,

水螅纲螅型体的生殖腺来自外胚层。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 1.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根据什么说它

比腔肠动物高等(要理解两侧对称和三胚层的出现对动物演化的意

义)。答: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从这类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和中胚层,动物体结构和机能

的进一步复杂、完善和发展,对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奠定了必要的基

础,此相关的在扁形动物阶段出现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和梯式的神经系

统等。 (一)两侧对称(二)中胚层的形成(三)皮肤肌肉囊由于中胚层

的形成而产生了复杂的肌肉构造,如环肌、纵肌、斜肌。 (五)排泄系

统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原肾管的排泄系统。(六)神经系统形成“脑”

及从“脑”向后分出若干纵神经索,在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 (七)

生殖系统大多数雌雄同体,由于中胚层的出现,形成了产生雌雄生殖细

胞的固定的生殖腺及一定的生殖导管,如输卵管、输精管等,以及一

系列附属腺,如前列腺、卵黄腺等。这样使生殖细胞能通到体外,进

行交配和体内受精。

5.掌握血吸虫生活史的特点及其危害、防治等,了解我国在防治血吸虫

方面的成就。答:移行途径:尾蚴→皮肤→静脉系或淋巴系→右心房

→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肠系膜动脉→毛细血管→肝门静脉。②危害及分布:血吸虫病是热

带与亚热带地区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流行分布在一定的地方,主要是

因为它的中间寄主——钉螺有一定的地理分布。日本血吸虫病是严重

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流行区分布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

南广大地区。受感染者,成人丧失劳动儿童不能正常发育而成侏儒,妇

女不能生育,甚至丧失生命。人感染血吸虫,主要由于接触疫水,如下

水劳动或皮肤接触被尾蚴污染的露水、雨水及潮湿地面等。此外饮水

时尾蚴也可经口腔粘膜侵入人体。感染季节一般是春、夏、秋三季,

尤以春末、夏季和早秋感染率最高。③防治原则:贯彻以防为主的方

针。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查病治病、查螺灭螺、粪管、水管及预防感

染等几个方面。以切断血吸虫生活史的各个环节。钉螺是血吸虫唯一

的中间寄主,钉螺的分布广、量大,地理条件复杂,我国人民在实践中

创造出许多结合生产,因时因地制宜的有效灭螺方法。管好粪便和水源

可预防多种寄生虫病。此外,针对上述血吸虫的感染途径进行个人防

护,我国从解放后在血吸虫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

6.猪带绦虫的形态结构如何适应于寄生生活?掌握其生活史,并了解其

危害和防治等。答:猪带绦虫的形态结构:成虫白色带状,全长为2m~

4m,有700—1000个节片。虫体分头节,颈部和节片3个部分。头节

圆球形,直径约为lmm,头节前端中央为顶突,顶突上有25~50个小

钩,大小相间或内外两圈排列,顶突下有 4 个圆形的吸盘,生活的绦

虫以吸盘和小钩附着于肠粘膜上。头节之后为颈部,颈部纤细不分节

片,与头节间无明显的界限,能继续不断地以横分裂方法产生节片,所

以也是绦虫的生长区。节片愈靠近颈部的愈幼小,愈近后端的则愈宽大

和老熟。依据节片内生殖器官的成熟情况可分为未成熟节片、成熟节

片和孕卵节片或称妊娠节片3种。未成熟节片宽大于长,内部构造尚

未发育。成熟节片近于方形,内有雌雄生殖器官。孕卵节片长方形,

几乎全被子宫所充塞。这些都是适应寄生生活的附着器官。生活史:

虫体后端的孕卵节片,随寄主粪便排出或自动从寄主肛门爬出的节片

有明显的活动力。节片内之虫卵随着节片之破坏,散落于粪便中。虫

卵在外界可活数周之久。当孕卵节片或虫卵被中间寄主吞食后,在其小

肠内受消化液的作用,胚膜溶解,六钩蚴孵出,利用其小钩钻入肠壁,

经血流或淋巴流带至全身各部。在肌肉中经60—70天发育为囊尾蚴。

防治原则从切断寄生虫生活史的总原则考虑,在预防上加强宣传教育,

改良饮食和生活习惯,不食未熟的或生的猪肉,注意防止猪囊尾蚴污

染食物;加强屠宰场的管理,严格肉品检查制度;加强猪的饲养管理,

避免粪便污染饲料;及时治疗病人,处理病猪,以杜绝传染源。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 4.分析比较腹足类、瓣鳃类及头足类的主要结构

特点的异同。

相同点:具次生体腔、后肾管、螺旋式卵裂,个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

身体柔软,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三部分,体外被套膜,常常

分泌有贝壳。

5、头足类对环境适应的结构特点。答:1、足特化成腕和漏斗2、躯干

两侧具鳍3、内骨骼由内壳及软骨组成4、鳃上具微血管5、闭管式循

环6、神经发达7、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 1.节肢动物门有哪些重要特征?节肢动物比环节

动物高等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①全身包被

发达坚厚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②高效的呼吸器官

——气管,能高效地进行呼吸。③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④异律分

节和身体的分部,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趋避能力。⑤分节的附肢,

有灵活的附肢、伸屈自如的体节以及发达的肌肉,藉以增强运动。⑥强

劲有力的横纹肌。⑦灵敏的感觉器和发达的神经系统。⑧独特的消化系

统和新出现的马氏管。

2.从节肢动物的特点,说明在动物界中节肢动物种类多、分布广的原因。

答:为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门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健康、经济等各方

面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绝大多数种类陆栖;全身包被坚实的外骨骼,

可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有灵活的附肢、伸屈自如的体节以及发

达的肌肉,藉以增强运动。还具备气管等空气呼吸器,能高效地进行

呼吸;完全适应于陆上生活。在无脊椎动物中,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

一门动物,其绝大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上所

有生境。

3、比较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及昆虫纲在形态上的异同。

答:甲壳纲(Crustacea) 触角2对,头和胸部常愈合为头胸部,背侧

被有发达的头胸甲,如虾、蟹等。用鳃呼吸。

蛛形纲(Arachnida) 多数陆生。头胸部除螯肢和脚须外有步足4对,

腹部无附肢,用书肺或气管呼吸,如蜘蛛。书鳃和气管呼吸。

多足纲(Myriapoda)身体分节明显,体分头部与躯干两分,每体节具1~

2对足,如蜈蚣、马陆等。气管呼吸。

昆虫纲(1nsecta) 体分头、胸、腹三部,胸部具3对足,一般具2对

翅,如蝗虫。气管呼吸。

第十六章鱼纲 1、鱼类在脊椎动物中是最适合水中生活的一大类群,

试从它们的形态结构上加以说明。鱼类适应水生:体形,无颈分化,鳃,

单循环。

4.鳔的作用是什么?答:(1)调节身体比重(2)呼吸作用,如肺鱼。(3)

感觉作用,鲤形目鱼类的鳔经韦伯氏器与内耳相连,当外界压力变化时

经鳔、韦伯氏器传入内耳。感受高频声波,鲤形目为7000—10000赫兹,

一般的鱼为2000—3000赫兹。(4)发声作用:鳔管放气发声,如鲤科鱼

类,鳗鲡等。肌肉摩擦使鳔发声,如大黄鱼、小黄鱼鳔外鼓肌收缩使鳔

发声。骨骼摩擦发声,如匙骨和后匙骨、咽齿之间、胸鳍棘与肩带的摩

擦等,鳔可将声音放大。

6.简述鱼类肾脏在调节体内渗透压方面所起的作用。答:鱼类具有调

节渗透压的机能。淡水鱼类体液的盐分浓度一般高于外界环境,为一

高渗溶液,以血液冰点下降表示其渗透压,约为—0.57,而淡水则接近

于 0℃(海水为—2.0℃)。按渗透原理,体外的淡水将不断地通过半渗

性的鳃和口腔粘膜等渗入体内,但肾脏可借助众多肾小球的泌尿作用,

及时排出浓度极低几乎等于清水的大量尿液,保持体内水分恒定。

1.淡水鱼类

体内盐分浓度大于外界环境,水可以从鳃、口腔粘膜等渗入体内,破坏

体内盐、水平衡而死亡。淡水鱼必须连续不断地将多余水分排出体外,

所以肾小体发达,肾小球数量多,超过10000个,每天排出大量尿液。

鳃上的泌氯细胞能从周围的液体中获取氯离子转入血液。当体内含盐量

降低时,细胞吸盐作用很明显。肾小管也有盐类重吸收机能。

2.海水硬骨鱼

体内盐分浓度一般低于外界环境,水分会从鳃和体表渗出,因大量失水

而死亡。为弥补失水必须大量喝水,(水量为体重的7-35%)消化道将

水分吸收,盐分从鳃或尿中排出。肾小球数量少甚至无,使水分排出减

少到最低限度。

3.软骨鱼

软骨鱼血液盐分稍高于海水硬骨鱼,但血液中含有大量尿素,渗透压比

海水高,不会失水。肾小管可将尿素重吸收,血液含尿素量为350毫摩

尔/升(占血液的2%)。一般高等动物为100毫摩尔/升。尿素是维持体

液盐水平衡的主要因子,当血液中尿素高时,从鳃进入的水分就多,冲

淡了血液浓度,拍尿量增多,尿素流失多。血液尿素少,鳃入水少,排

尿量少,血液尿素上升。

第十七章两栖纲 2.试述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其不完善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两栖动物的五趾型附肢与鱼鳍不

同,发展了具有多支点的杠杆运动的关节。肩带游离,前肢在摆脱头

骨的制约后,不但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而且也增强了动作的复杂

性和灵活性;腰带一方面直接与脊柱牢固地联结,另一方面又与后肢

骨相关节,构成支持体重和运动的主要工具,使登陆的目标得以实现。

两栖动物虽已具备登陆的身体结构,但是繁殖和幼体发育仍旧必须在

淡水中进行。幼体形态似鱼,用鳃呼吸,有侧线,依靠尾鳍游泳,发

育中需经变态才能上陆生活。

3.简要总结两栖纲躯体结构的主要特征。答:现存两栖动物的体型大

致可分为蚓螈型、鲵螈型和蛙蟾型。蚓螈型的种类外观很像蚯蚓,眼

和四肢退化,尾短而不显,以屈曲身体的方式蜿蜒前进,营隐蔽的穴

居生活,代表动物有蚓螈和鱼螈等。鲵螈型的种类四肢短小,尾甚发达,

终生水栖或繁殖期营水生生活,匍匐爬行时,四肢:身体及尾的动作

基本上与鱼的游泳姿势相同,代表动物有各种蝾螈和鲵类。蛙蟾型的

体形短宽,四肢强健,无尾,是适于陆栖爬行和跳跃生活的特化分支,

也是两栖动物中发展最繁盛和种类最多的类群,代表动物为各种蛙类

和蟾蜍。两栖动物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和四肢四部分。头形扁平

而略尖,游泳时可减少阻力,便于破水前进。口裂宽阔,颌缘是否有

齿视种类不同而异;吻端两侧有外鼻孔一对,具鼻瓣,可随意开闭控制

气体吸人和呼出,外鼻孔经鼻腔以内鼻孔开口于口腔前部。大多数陆栖

种类的眼大而突出,具活动性眼睑,下眼睑连有半透明的瞬膜(有些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