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策略与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利申请策略与规划
前言
一般企业经营多著重于提高营运绩效与竞争优势,但在执行策略上若无独特之处,进而在产品与市场上与他人明显区隔,恐怕难以摆脱竞争对手的纠缠,甚至只有苦苦追赶、受制于人。亦即预做良好的策略规划实有其必要性。
科技导向的企业尤须注意拟定适合的研发方向,并积极保护其智慧财产。一般而言,申请专利除了寻求法律保障以避免他人侵害仿冒,同时也有技术授权、转让等诸多商品化的价值,背后还可能牵涉复杂的市场利益以及与他人的竞争合作。
当研发单位开发出一项新产品或新制程,要不要申请专利?可不可以申请专利?有没有可能取得专利?可以继续开发那方面的技术?那些技术应一并申请保护?应于何时、何处提出专利申请?申请专利能带来什么好处?
就智慧财产权管理而言,提出申请只是当中的一个基本步骤,在此之前和之后应考量与规划执行的事项还很多。本文仅针对专利申请方面的策略规划,以浅显的文字提供一些基本原则做为参考。
申请前应思考之问题
1. 是否为专利保护的对象及X围?
发明: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技术方案。
新型: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装置所提出的技术方案。
新式样:对产品的形状、花纹、色彩或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的设计。
另外也须注意是否为法定不予专利的标的。
2. 是否具备专利的实质条件(可专利性)?
新颖性:未曾公开或非公众已知者。
进步性:具有一定的发明创作难度。
实用性:可实际用于产业。
3. 是否具有良性的市场前景或产业价值?
亦即预测、分析可能创造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再做出是否申请的决策。例如申请的目的是出于策略上的考量而不想实施,或者市场前景与投资效益不明,则是否要先储备专利?是否还要申请外围专利?未来授权或实施获利的机会有多大?
4. 申请专利的保护X围可能有多大?
他人回避专利X围的难易度有多高?这牵涉到预期能获准的申请专利X围,相对于先前技艺与他人专利X围之间的比较,以及阻却他人进行回避仿冒的力道有多强、多周延?
5. 专利的技术内容公开之后,对目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有多大的助益?对与自己技术合作、经销代理的对象有什么影响?
这牵涉专利说明书的技术揭露程度,在符合法律要求下,如何避免泄漏关键的know-how。也须检视是否牴触或不利于与他人签订的技术交流、授权或销售协定。
6. 有无足够的资源或成本来提出申请并维护、运用专利?
亦即要避免盲目申请,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还要想到能否善用未来获准的专利以得到实质的利益回馈。
7. 可否运用其他的方式来保护?
例如能否搭配或改以著作权、营业秘密等来保护?当然也应考虑一并申请注册商标、电路布局…的可能性。
提出以上问题是希望能先就申请专利的本质加以思考。虽然答案也许一时未明,但至少可借此机会省思,尽量先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定程度的共识,如此再客观地依据以下各项策略做出评估,以便顺利拟定执行的细节。
各项评估策略
一、是否提出申请
1. 要申请
* 预备自用:自行实施保护的技术,从实施取得市场垄断地位,甚至建立某种专业形象。
* 预备他用:藉由技术转让、授权以获取利益,进而影响旧市场或主导新市场规格。
* 降低竞争对手优势:限制对手的发展,也避免他人取得专利后处于竞争优势。* 干扰他人视线:在主要研发技术以外的领域申请专利,使竞争者难以洞悉我方真正的技术发展方向。或者还可于申请后要求提早公开、不做实体审查。
2. 不申请
* 避免公开暴露研发策略和意图:改以其他方式XX,以免遭对手洞悉,或怕保护不佳致遭人回避仿冒而丧失应有的市场商机。
* 延长技术XX的时间:若他人难以破解模仿时可以考虑不申请,而无专利期限的缺点。
* 专利实用价值不高,但又不希望竞争者取得专利:例如不打算实施、利用该项技术的专利来获取经济利益,可是又要避免对手取得专利后处于竞争优势,反过来限制自己发展,则可放弃申请,甚至直接适度地公开该项技术。
二、申请何种专利
发明、新型、新式样专利保护的对象、X围、时间各有不同,但都应符合相关的法定要件。如果皆不适合,则应思索有无其他类型的智慧财产权可供保护。否则即使侥幸获准,拿到的只是很不稳定的专利权。故宜按照科技类别与创作层次,选择适当者提出申请,才较易获准专利。
三、申请内容为何
1. 完整技术或部份技术:有时为避免遭人仿冒,部分核心或关键技术不提出申请,或于撰写说明书时巧妙隐藏之。
2. 单项申请或系列申请:依据技术的重要性与XX性,选择申请单项技术的专利或是其相关的一系列专利,以于「技术完整公开所带来的缺点」和「申请周延保护∕布雷」之间做适当的取舍。
3. 基本技术或配套∕衍生技术:
* 基本技术为该领域的根本核心或开创性技术,离实用阶段还很远,相对上比较冷门,可能参与者较少;配套∕衍生技术则是前者的改良或实施所必需者,多半更接近实用的阶段,可能已有较多人投入。这是从特定的技术领域角度来看,所以两者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 拥有基本技术的专利等于掌握此一发展领域的主导权,相当有利;但若由他人取得配套∕衍生技术的专利,则自己实施时恐受阻碍。
* 若只拥有配套∕衍生技术的专利,虽很可能须得到前者的授权才能实施,但仍有利于日后与前者交叉授权,取得部分主导权。
4. 使用中技术或储备技术:除了考虑使用中或即将实施的技术值得提出申请以外,基于日后科技发展、产品汰换周期或市场变迁等因素,也应想想目前用不到、属于次要应用、关联度较低的技术是否也要申请专利。
四、何时提出申请
1. 适时申请:发明创造的技术达到一定成熟度时就提出申请。不过对于不同的产业与科技领域,适当的申请时机所对应的技术成熟度可能会差别很大;有的在研发得到初步成果就要提出申请,有的可能要很成熟完备才比较适合申请。一般而言,通过基本验证以后,进入应用研究、开发或工业性中间试验之前,这段时间提出专利申请,通常算是比较适当的申请时机。
2. 提前申请:鉴于某些产业的技术变迁快速,且各国专利制度多半采先申请主义,因此只要技术已具备基本轮廓,大致符合专利的新颖性、进步性、实用性等三要件,就无须太顾虑技术成熟度,即可提出申请,也可及早获得专利权。
3. 延迟申请:过早申请则专利相对较早到期,同时也可考虑以下情况而延迟申请:
* 目前技术XX措施无虞,而且由他人完成∕破解的机会不大,所以不急于申请专利,以免太早公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