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合集下载

造林再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规

造林再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规

造林再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各个国家与地区已经开始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碳排放量。

其中,造林再造林项目被广泛认为是防止土地退化、增加碳汇量的有效方案。

然而,为了确保这些项目的有效性,需要采用科学的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规范。

下面将分步骤介绍一下这些规范的主要内容。

1. 确定监测指标和计量方法首先,需要明确监测的指标和计量方法。

其中,监测指标主要包括地面植被生物量、土壤碳、冠层宽度、冠层高度等指标。

而计量方法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比如收割法、非破坏性测量法、遥感监测法等。

2. 设计监测样点布局其次,需要设计监测样点布局。

样点布局的合理性可以反映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需要在同一地形地貌、种植结构、土地利用方式的范围内,随机选取适量的样点,并严格控制样点数量和分布均匀。

3. 采集监测数据然后,需要采集监测数据。

监测数据的采集主要根据选择的计量方法和监测指标来进行。

比如,对于地面植被生物量的监测,可以通过采集植物样本后判断其干重,从而得到生物量的数据。

4. 处理监测数据接着,需要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的清洗、统计和分析等。

首先,需要将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异常值和重复数据。

然后,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各个指标的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等指标。

5. 建立碳汇计量模型最后,需要建立碳汇计量模型,根据监测数据来预测碳吸收量。

碳汇计量模型主要基于碳汇量和碳肥料等因素构建,以实际生产和种植区域的特定情况为基础。

这样的计量模型可以用来确定碳减排量和汇入量,同时可以评估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制定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规范是保障造林再造林项目有效性的关键步骤。

在每一个步骤中,都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以达到准确监测和计量的目的。

促进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切实为国家和地区探索可行的碳减排途径提供技术支持。

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林业碳汇的优劣势分析以及相关建议

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林业碳汇的优劣势分析以及相关建议

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林业碳汇的优劣势分析以及相关建议作者:曹文嘉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32期【摘要】随着温室效应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重视,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日趋受到关注。

本文从林业碳汇这一新兴产业的产生、发展出发,紧扣我国西部地区的特点,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在大力发展林业碳汇方面存在的优势及劣势,并为其发展提供相关建议,以期促进西部地区的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碳汇西部地区优劣势分析建议一、林业碳汇概述(一)林业碳汇产生背景及概念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

鉴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已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的历史事实,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在2008~2012年的第一个承诺期内,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碳源)和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碳汇),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5.2%。

研究指出,森林生态系统能储存约占全球陆地总碳库的77%的碳,据估计,森林每积累1立方米木材约可吸收850公斤的二氧化碳。

作为全球碳循环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森林控制着全球陆地碳循环的动态。

鉴于此,林业碳汇蓬勃发展。

林业碳汇的涵义一般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CDM林业碳汇吸收碳的成本与其他部门相比,相对较低。

发达国家可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符合一定条件的造林再造林项目产生的碳汇促其完成减排任务。

(二)我国林业碳汇发展的现状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作为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仅次于美国),在国际气候公约谈判进程中,面临巨大压力。

发展林业碳汇不仅能够改善环境、增加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而且能够为人民增收,促成经济新的增长点。

因此近几年我国在林业碳汇发展上有了不小成绩。

1.林业碳汇规制初具规模。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管理制度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管理制度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管理制度一、概述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旨在规范和指导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与管理工作,确保项目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林业碳汇项目的相关方。

二、项目开发流程1. 项目策划1.1 项目背景与目标:明确项目背景和目标,以解决现有碳排放问题并实现碳汇效果为主要目标。

1.2 项目范围与边界:确定项目的范围以及归属的地理和管理边界。

1.3 项目可行性研究: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包括技术可行性、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评估。

1.4 项目规划与设计:制定项目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包括项目目标、活动方案、监测与评估等内容。

2. 项目实施2.1 资金筹集:明确项目所需的资金来源,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项目资金的到位。

2.2 人员组织:建立项目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并进行适当的培训和管理。

2.3 项目实施:按照项目规划和设计,进行项目的实施工作,包括种植、抚育、管理等方面的活动。

2.4 信息管理: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确保项目数据的收集、存储和管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项目监测与评估3.1 监测指标与方法:制定监测指标和方法,确保对项目各项活动和效果进行科学、准确的监测和评估。

3.2 监测频率与周期:明确监测频率和周期,定期对项目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3 监测报告与信息披露:编制监测报告,公开披露项目的监测数据和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4. 项目管理4.1 项目组织与领导: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机构,明确组织结构、分工和责任,确保项目高效运行。

4.2 项目沟通与合作:与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4.3 项目风险管理:识别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4.4 项目改进与创新: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及时进行项目改进和创新,以确保项目持续发展。

三、责任与义务1. 监管部门:负责项目的监管和审查,确保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要求。

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完整版

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完整版

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附件3: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的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取得预期效益,依据《全国造林技术规程》,并参照《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模式和程序》和《森林多重效益项目设计标准》等国内外技术标准和规则,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指导中国绿色碳基金资助的碳汇项目。

第三条碳汇项目应当保证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与项目所在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土保持等相结合。

坚持适地适树,提倡多树种、多林种结合。

第四条碳汇项目应当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

第五条碳汇项目的计入期(或项目周期)确定为20年。

在项目计入期内,必须保证项目成果得到维护。

第六条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项目活动本身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这些活动排放可能来自于使用机械整地、汽车运输苗木和施肥等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可能导致排放的项目活动不可避免时,应当按照附件1《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要求,详细记录相关情况。

第二章项目地点选择、调查和设计第七条碳汇项目造林应当以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

项目实施地点应当在注重适地适树原则下,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大江大河源头、重要水库周围、西部风沙源、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石油、煤炭开采矿区等。

第八条根据第七条的基本原则,选择实施碳汇项目造林的地点应当满足以下具体条件:1. 2000年1月1日以前或200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

2. 不具有商业竞争力、存在一定造林技术难度、不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土地。

3. 适宜树木生长,相对集中连片,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

4. 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效益。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XXX (Trial)1.ScopeThis n sets technical XXX。

n and n design。

tree species n。

n methods。

land n and planting。

n nurturing。

n and acceptance。

and file management for carbon XXX.XXX China.2.XXXXXX to in this n and e part of it。

For reference documents with a specified date。

all XXX do not apply to this n。

However。

it is encouraged that the latest ns of these documents be used bythe parties who reach agreements based on this n。

For reference documents without a specified date。

the latest n applies to this n.GB/T -2006 XXXLY/T 1607-2003 XXXGB/T .3 Ecological Public XXXGB 6000-1999 Quality Grading of Major Tree XXXGB 7908 Quality Grading of Forest SeedsLY/T 1000 XXX3.XXX and ns3.1 BaselineA representative status of carbon XXX in this n refers to the n of surface n。

land use。

human activities。

and carbon pools before carbon XXX。

碳汇林项目开发实施方案

碳汇林项目开发实施方案

碳汇林项目开发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碳排放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减少碳排放,吸收二氧化碳,保护生态环境,碳汇林项目应运而生。

碳汇林项目是指通过种植树木、保护森林等方式,增加森林碳储量,实现减排增汇的目的。

二、项目目标1. 建设一批面积较大、生长周期较长的碳汇林,增加森林碳储量。

2. 通过科学管理,提高碳汇林的碳吸收能力,实现减排增汇。

3. 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三、项目内容1. 确定项目地点:选择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水资源充足的地区作为碳汇林项目建设地点。

2. 种植树木: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进行种植,包括松树、柏树、柳树等。

3. 管理维护:科学施肥、定期修剪、防治病虫害,提高碳汇林的生长速度和碳吸收能力。

4. 监测评估:建立定期监测体系,对碳汇林的生长情况、碳储量进行评估,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四、项目实施步骤1. 前期调研:对项目地点进行环境评估、土壤检测,确定最适宜的树种和种植密度。

2. 土地准备:清理、整理土地,进行排水、改良土壤,为树木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3. 种植树木: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树木的种植工作,确保树木的成活率。

4. 管理维护: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进行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5. 监测评估:建立定期监测体系,对碳汇林的生长情况、碳储量进行评估。

五、项目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确保项目资金充足,保障项目的正常实施。

2. 技术保障: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碳汇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 政策保障:依法合规,充分利用国家的碳汇政策和补贴政策,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六、项目效益1. 生态效益:增加森林碳储量,改善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2. 经济效益: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生态旅游等方式,实现经济效益。

3. 社会效益: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七、项目风险1. 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可能影响碳汇林的生长。

林业碳汇开发条件与交易流程

林业碳汇开发条件与交易流程

林业碳汇开发条件与交易流程一、林业碳汇开发条件不是所有的林地都可以开发林业碳汇项目。

只有符合方法学要求的林地才可以参与林业碳汇项目开发。

项目开发要按照有关规定和方法学进行,并经国家发改委备案,所产生的碳汇才能进入碳市场交易。

林业碳汇CCER项目的类型主要分为碳汇造林、森林经营、竹子造林和竹林经营,网上已公示的林业碳汇类项目中,占主流的主要是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

以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为例,说明开发林业碳汇CCER项目需要满足的条件:1、土地合格性:碳汇造林要求2005年2月16日以来的无林地或少量的次生林,土壤不能为湿地、有机土;森林经营则要求2005年2月16日之后实施森林经营的人工中、幼龄林,必须为矿质土壤。

两种类型均要求项目活动对土壤的扰动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土壤扰动面积比例不超过地表面积的10%且20年内不重复扰动;项目活动不涉及全面清林和炼山等有效控制火烧,不涉及农业活动的转移。

2、土地合格性证明文件: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核发的土地合格性证明文件;3、土地权属证明:具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土地权属证书或其他证明文件,符合法律的规定;4、文件资料:造林作业设计文件及其批复(森林经营要求森林经营作业或方案及其批复)、开工证明、验收报告等。

二、林业碳汇开发交易流程1、项目设计(项目业主、开发机构)由技术支持机构(咨询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基准线识别、造林作业设计调查和编制造林作业设计(造林类项目),或森林经营方案(森林经营类项目),并报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审批,获取批复,此外地方环保部门出具环保证明文件。

按照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的相关要求,由项目业主或咨询机构开展调研和开发工作,识别项目的基准线、论证额外性、预估减排量,编制减排量计算表、编写项目设计文件(PDD),并准备项目审定和申报备案所有必需的一整套证明材料和支持性文件。

2、项目审定(审定机构)由项目业主或咨询机构,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备案的审定机构,依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指南》和选用的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开展独立审定。

碳汇项目造林方法学

碳汇项目造林方法学

碳汇项目造林方法学引言碳汇项目的目的是通过吸收和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造林是碳汇项目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本文将介绍碳汇项目造林的方法学,包括选址、树种选择、种子采集和繁殖、苗木培育、植树和护树等主要步骤和技术要点。

一、选址选址是碳汇项目造林的首要步骤。

合理的选址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碳汇效益。

一般来说,选址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土壤条件:优质土壤对树木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应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2.水源条件:选址应接近水源,以满足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

3.气候条件:应选择温度适宜、降水充足的地区。

不同树种对气候条件有一定的适应性,应结合不同树种的气候要求进行选址。

4.土地所有权和合规性:选址应遵循土地所有权、法规和政策,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二、树种选择树种选择是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壤、气候和需求来确定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

一般来说,应选择生长快、耐干旱、耐盐碱的树种。

常见的树种包括松树、柏树、桉树、柳树等。

选择树种时还应考虑树种的经济价值、木材用途以及生态效益。

三、种子采集和繁殖种子采集是种子繁殖的第一步,种子的品质直接影响后续苗木的质量。

种子采集应选择成熟的、健康的种子,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采集,避免过早或过晚采集。

采集的种子要进行干燥、清洁和贮存,以保持良好的品质。

种子繁殖可以采用直播和苗床育苗两种方法。

直播是将种子直接播种在地表,成本低但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

苗床育苗是将种子在苗床中培育成苗木,然后再移栽到田间地上。

种子繁殖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条件和需求进行。

四、苗木培育苗木培育是造林的重要环节,苗木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

苗木培育的关键要点包括:1.培育基质的选择:培育基质应具备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并满足苗木生长所需的养分。

2.控制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助于苗木生长。

应根据不同树种和生长阶段的需求进行调控。

3.养分供应和管理:苗木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应根据具体情况提供适宜的养分,并进行养分的及时补充和管理。

中国绿色碳基金及碳汇项目造林技术

中国绿色碳基金及碳汇项目造林技术

关 键 词 中 国绿 色碳 基金 ; 汇项 目; 碳 造林技 术 中图分 类 号 ¥ 1 . 7 85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 — 7 9(0 1 2 — 2 5 0 0 7 5 3 2 1 )4 0 3 — 2
截 止 到 20 0 5年 2月 1 6日 ,京 都 议定 书》 式 生效 前 , 《 正
现 代农 业 科技
21 年第 2 01 4期
林 业科 学
中国绿 色碳基 金及碳汇项 目造林技术
潘 良 1 刘兆 明 盖 宇 宏 z
( 黑 龙 江 省 绥 滨 县 枳 业 局 , 龙 江 绥 滨 1 60 肇 源 县茂 兴营 林 站 ) 黑 5 20;
摘要
术依 据 。
对建 立 中 国绿 色碳 基金 的 目的、 业的 收益 进行 分析 , 重介 绍碳 汇造 林技 术 暂行 规 定 . 企 着 以为今 后 开展碳 汇造林 提供 政 策及技
3 中 国 绿 色 碳 基 金 碳 汇 项 目造 林 技 术 暂 行 规 定
誉。 目前 , 纯 依靠 政 府 的力量 还 远远 不 能满 足 中 国应对 气 单
候 变化 和社 会 对 生态 产 品 的需求 。 需要 构建 一个平 台 , 能 既 增加 森 林植 被 , 固国家 生 态安 全 , 巩 又能 以较 低 的成 本 帮 助
环 境 友好 型社 会 是 中 国展 示 负 责 任 大 国形 象 的 具体 行 动 , 也符 合 中 国长 远 的发 展战 略 。 企 业 是温 室 气 体 排放 的 主体 , 因而 企 业 应 有 减 少温 室 气体 排 放 的责 任和 义 务 。 导企 业 捐资 造林 增 汇 , 倡 志愿减 排
是 国际 上 的通 行 做 法 , 多 知 名 跨 国企 业 都 以 植 树 造林 活 许

碳汇项目造林方法学(V01版)

碳汇项目造林方法学(V01版)
I
监测、取样和计算方法;简化了项目情景下枯落物、枯死木和土壤有机碳库的监 测方法等。
4. 本方法学整合了国内众多研究成果,总结整理出了方法学中各类参数的 缺省值和可供参考的回归方程,使之更积量换算为全株生物量的基本木材密度、 生物量扩展因子、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之比、生物量含碳率等。同时还筛选 出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树种或森林类型的生物量参考方程等。
5.1. 项目边界的确定...............................................................................................................4 5.2. 土地合格性.......................................................................................................................5 5.3. 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选择.......................................................................................5 5.4. 项目期和计入期...............................................................................................................6 5.5. 基线情景识别与额外性论证...........................................................................................6 5.6. 碳层划分 ..........................................................................................................................8 5.7. 基线碳汇量.......................................................................................................................9 5.8. 项目碳汇量.....................................................................................................................12 5.9. 泄漏 ................................................................................................................................19 5.10. 项目减排量...................................................................................................................19 6. 监测程序.................................................................................................................................20 6.1. 基线碳汇量的监测.........................................................................................................20 6.2. 项目活动的监测.............................................................................................................20 6.3. 项目边界的监测.............................................................................................................20 6.4. 事后项目分层.................................................................................................................21 6.5. 抽样设计 ........................................................................................................................21 6.6. 样地设置 ........................................................................................................................23 6.7. 监测频率 ........................................................................................................................23 6.8. 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监测.............................................................................................24 6.9. 灌木生物质碳储量的监测.............................................................................................26 6.10. 项目边界内枯落物、枯死木和土壤有机碳库的监测 ...............................................28 6.11. 项目边界内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量的监测 ...............................................................28 6.12. 精度控制与矫正...........................................................................................................28 6.13. 不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29 6.14. 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42 7. 附件.........................................................................................................................................45 附表 1. 全国主要乔木树种生物量方程参考表...................................................................45

碳汇造林技术规程

碳汇造林技术规程

碳汇造林技术规程
中国的碳汇造林(Carbon Dioxide Sequestration Forestry)技术规程,始于二十一世
纪初。

它是一项新兴的环境,主要涉及到减缓全球变暖过程,以及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程旨在促进森林的二氧化碳汇积,减少一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空气污染,
延缓温室效应等大规模的环境问题。

碳汇造林技术规程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森林的植被结构,修复生物多样性,改善风沙侵蚀,
综合利用水资源,优化氮、磷等肥料减量,促进生态系统的康复,确保森林的健康生长等。

为实现森林质量改进,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碳汇积,以改善全球环境质量,我国现行规
定有以下几项措施:首先,通过实施植被工程、森林肥料管理和森林灭火等技术手段,改
善森林植被的外部属性;其次,强调培养营造良好的森林经营文化,通过林木种植数量监控、技术服务与培训等,提高人们对于森林护理的重视;此外,要加强对混杂树种的优化
结构组合,以及提高林木种类的丰富程度,以扩大未来林木的可持续收穫量;最后,降低
裁伐量,加强相关联的林木补栽及复种以及经营及利用管理,以及进行景观建设工程,实
施再生能力监测等。

我国规定的碳汇造林技术规程,对于进一步改善森林的功能和结构,保护和恢复森林环境,减少温室效应,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均有重大作用。

另外,它还能够提升林业经济收入,
实现森林经营可持续发展,同时支持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毫无疑问,只有我们付诸实施,不断完善这些规定,缩小碳汇与森林管理之间的差距,才能够促进森林碳减排能力的充分
发挥。

林业碳汇项目基准线和监测方法学及应用分析_以贵州省贞丰县林业碳汇项目为例

林业碳汇项目基准线和监测方法学及应用分析_以贵州省贞丰县林业碳汇项目为例

1.2 CDM A/R 项目的基准线和监测方法学 为 确 保 林 业 碳 汇 项 目 的 环 境 效 益 、经 济 收 益 、长
远 意 义 ,确 保 林 业 碳 汇 项 目 本 身 能 带 来 的 长 期 、实 际 可 测 量 、额 外 的 减 排 量 ,需 要 一 套 有 效 的 、透 明 的 、可 操作 的 基 准 线、计 量、监 测 标 准 体 系。 自 2004 年 以 来,联合国 CDM 执行理 事 会 (EB)建 立 了 造 林 再 造 林方法学专家 工 作 小 组 (AR-WG),专 门 研 究、设 计 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执行的具体方法学问题,并负 责向 CDM 执行理事会推荐其认为适 合 的 造 林 再 造 林方法学。方法学 涉 及 的 主 要 方 面 包 括:基 线 的 确 定 、项 目 边 界 和 泄 漏 估 算 、碳 汇 计 量 和 减 排 成 本 效 益 估 算 、监 测 的 程 序 和 方 法 等 。
460
地 球 与 环 境 EARTH AND ENVIRONMENT
2012 年 第 40 卷 第 3 期 Vol.40.No.3,2012
林业碳汇项目基准线和监测方法学及应用分析
———以贵州省贞丰县林业碳汇项目为例
尹 晓 芬1,2,王 晓 鸣1,王 旭1,王 灏3,吴 乔 明4
(1.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430074;2.武汉大学,武汉 430072; 3.加拿大魁北克大学,魁北克 G7H6J9:4.贵州省林业学校,贵阳 550201)
中 国 目 前 虽 然 不 承 担 《京 都 议 定 书 》框 架 下 的 减 排义务,却无法回 避 气 候 变 化 带 来 的 消 极 影 响。 与 发 达 国 家 相 比 ,中 国 的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较 低 ,基 础 设 施 较 差 ,抵 御 和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的 能 力 远 低 于 发 达 国 家 。 因此,有效地利用发 达 国 家 转 让 的 先 进 技 术 和 援 助 资 金 来 适 应 气 候 变 化 、提 高 应 对 能 力 显 得 十 分 必 要 。

1089林业碳汇项目审定与核证技术规范

1089林业碳汇项目审定与核证技术规范
3

由核证机构定期、独立地评审确定林业碳汇项目开始以来所产生的项目净碳汇量,并提出书面证明的过程。
3
项目参与方
参与北京地区林业碳汇项目的企业法人或个人。
3
项目边界
项目参与方控制范围内的项目活动的地理范围。一个项目活动可在若干个不同的地块上进行,但每个地块应有特定的地理边界,该边界不包括位于两个或多个地块之间的土地。
b)将项目设计文件中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与其它可获得的信息来源进行交叉核对。
现场访问
通过现场访问(或电话访问、电子邮件访问或会议室访问)的形式开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召开利益相关方见面会介绍审定计划、收集和验证信息、召开总结会介绍审定发现的步骤实施;
b)审定机构应对利益相关方提供的信息进行交叉核对,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c)召开利益相关方见面会介绍核证计划、收集和验证信息、召开总结会介绍核证发现的步骤实施;
d)核证机构应对利益相关方提供的信息进行交叉核对,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e)利用其他相关信息源交叉核查监测报告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f)评审确定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汇数据时所用到的计算和假设。
6
项目减排量的唯一性
核证委托方应声明所核证的减排量没有在其他任何国际国内温室气体减排机制下获得签发,核证机构对此应予以审查确认。
5
审定概述
审定机构应在审定报告中就审定目的、审定范围和审定准则进行叙述。
审定程序和步骤
审定机构应在审定报告中提供关于审定程序和步骤的以下信息内容:
c)审定机构的详细信息,审定小组、技术专家和评审专家的详细信息以及他们在审定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指明评审工作的负责人;
d)列出文件评审的清单列表,阐述文件评审操作要点;

碳汇林的造林技术及要求

碳汇林的造林技术及要求

yuan lin sheng tai摘要:为了加快推进广东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贯彻落实“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规范和强化广东省碳汇造林项目作业设计技术要求,运用恢复生态学和造林学的方法和理论,因地制宜、长远兼顾、适地适树,选用抗逆性强、稳定性好的优良乡土树种,针对目前的无立木林地,通过人工造林等营造林工程措施营建碳汇林。

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面积,增加森林碳储量,从而实现森林碳汇增加的目的。

关键词:碳汇造林;技术;要求中图分类号:F326.2;F205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9.11.051罗美健1,向红贵2(1.清远市龙坪林场,广东清远513400;2.永州市林科所,湖南永州425600)森林具有碳汇功能,通过植树造林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减缓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等全球性生态问题。

所谓碳汇造林项目,指的是明确土地基线,为了使碳汇增加,从而计量及监测造林及林分生长的碳汇。

1造林地选择与作业设计类型1.1造林地选择结合碳汇造林关于地点的条件与要求,建设森林碳汇项目时,通常选取具有重要生态区位的林地开展,因为林地能够连成一片,相对较为集中。

1.2造林地立地条件通常选取无立木林地作为造林地。

土地归属比较清晰,林地的树种为马尾松,存在散生木,植被主要为芒草等。

海拔100~400米,坡度25°以下,成土母岩以石灰岩为主,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层厚度在10厘米以上,属中壤土,立地条件对林木的生长比较适宜,其碳汇功能比较明显。

2作业设计类型所选造林地分布在龙坪林场砒矿工区内,均为无立木林地,碳汇造林按人工造林的类型进行作业设计,每亩89株,人工造林按红锥∶杉树∶枫香=5∶3∶2的树种配比进行。

3碳汇造林技术设计3.1林地清理在进行碳汇造林时,禁止全面整地与炼山,以清杂、砍杂的方式对林地进行清理,块状堆沤杂草,提升土壤的腐殖质,使土壤的肥力增加,全面清理防火林带,强力保护造林地的灌木与散生木。

造林碳汇 项目适用条件的审定与核查要点

造林碳汇 项目适用条件的审定与核查要点

造林碳汇项目是指通过种植树木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达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的。

在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碳汇项目的建设,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然而,为了确保项目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对于造林碳汇项目的适用条件审定与核查要点显得尤为重要。

一、环境条件审定1.1 土壤条件造林碳汇项目的地块选择应当优先考虑土壤肥沃度和排水情况。

肥沃的土壤有助于树木的生长,而良好的排水条件可以避免树木因水浸而导致逝去。

1.2 气候条件适宜的气候条件对于树木的生长至关重要。

项目地块的气温、降水和光照等气候要素都需要符合树木生长的最佳条件。

1.3 生态环境项目地块周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也需要纳入考虑范围。

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帮助树木生成更多的氧气并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二、项目可行性核查2.1 资金投入对于造林碳汇项目而言,充足的资金投入是保障项目可行性的关键。

需要对项目的土地、树木种植和管理、监测与评估等环节进行资金测算。

2.2 技术水平由于树木的生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气候、病虫害等。

对于项目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水平也需要进行可行性核查。

2.3 治理措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治理措施,包括病虫害防治、自然灾害应对等方面。

三、监测与评估要点3.1 监测指标对于造林碳汇项目,监测指标应包括树木的生长情况、二氧化碳吸收量、树木存活率等,以确保项目能够达到预期的碳汇效果。

3.2 评估方法评估方法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遥感技术、无人机监测等手段对项目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为项目的后续管理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3.3 可持续性评估在监测与评估的过程中,还需要对于项目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包括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并提出科学建议。

通过以上对造林碳汇项目适用条件的审定与核查要点的分析,可以看出该项目需要充分考虑环境条件、项目可行性和监测与评估等方面,以确保项目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关于造林碳汇项目开发操作具体流程

关于造林碳汇项目开发操作具体流程

关于造林碳汇项目开发操作具体流程一、需求分析和项目制定阶段1.确定项目目标:明确项目的主要目标,如提高碳汇量、改善生态环境等。

2.研究市场需求:调研市场上对碳汇项目的需求情况,了解潜在投资者和购买碳汇的主要客户。

3.制定项目计划:根据项目目标和市场需求,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确定项目的时间表、任务分配和预算等。

4.确定合作伙伴: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或专业机构,如林业局、科研机构等,来协助开发和执行项目。

二、土地评估和选址阶段1.土地调查:对潜在的土地进行调查,包括土地类型、土壤质量、气候条件以及附近社区和基础设施等情况。

2.土地评估:根据土地调查的结果,评估土地的适宜性和潜在的碳汇能力。

3.土地选址:根据土地评估的结果,选择适合开展碳汇项目的土地。

三、林种选择和造林规划阶段1.林种研究:根据土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质量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研究并选择合适的林木种类。

考虑到碳汇项目的目标,优先选择吸收二氧化碳能力较强的树种。

2.造林规划:根据选定的林种,制定详细的造林规划,包括栽植密度、栽植方式、施肥和灌溉等。

四、土地准备和树苗培育阶段1.土地准备:根据造林规划,对土地进行清理、翻耕和平整等准备工作,确保土壤的适宜性。

2.树苗培育:根据选定的林木种类,培育适合项目要求的树苗。

树苗的培育需要提前进行,以确保在造林期间有足够的树苗可用。

五、造林实施阶段1.树木栽植:根据造林规划,按照一定的栽植密度和栽植方式,将树苗种植到预定的地点上。

2.施肥和灌溉:根据树木的需求,在栽植后进行合适的施肥和灌溉,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3.病虫害防治:定期监测和防治病虫害,确保树木的健康长势。

六、监测和数据收集阶段1.监测林木生长:定期对林木进行生长状况的监测和测量,包括树高、胸径、生物量等指标。

2.数据收集:收集和记录与项目相关的数据,如土壤质量、气候变化等,以便后续的碳汇计算和验证。

七、碳汇计算和验证阶段1.碳汇计算:根据监测数据和收集的土地信息等,计算所造林地的碳汇量。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国家林业局,2010.07)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国家林业局,2010.07)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国家林业局,2010.07)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1 1 范围范围范围本规定对碳汇造林地点选择、调查和作业设计、树种选择、造林方式、整地栽植、未成林抚育、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提出了技术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境内的碳汇造林。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T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LY/T1607-2003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GB/T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LY/T1000 容器育苗技术 3 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3.1 基线能合理地代表在没有开展项目活动时的碳吸收或碳排放状况。

本规定的基线是指没有开展碳汇造林活动时地表植被、土地利用、人为活动、碳库的状况。

3.2 碳库指在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中碳储存的形式和场所。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枯死木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

3.3 碳汇指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3.4 碳汇造林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

3.5 计入期又称管理运行期,指对项目进行管理并可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以及发证的时间周期。

3.6 碳泄漏由项目活动引起的、发生在项目边界外的、可测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

本规定的碳泄漏主要指造林、抚育、护林过程中使用运输工具燃烧化石燃料、施用化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

中国绿色碳基金暂行管理办法

中国绿色碳基金暂行管理办法

中国绿色碳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应对气候变化,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绿化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保护国际及嘉汉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作为中国绿化基金会下设的专项基金,接受中国绿化基金会的统一管理。

第二条本基金为开放式公募基金,面向国内外企业、组织、团体和个人。

所有进入中国绿色碳基金的资金,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该基金的宗旨是:大力宣传碳汇事业,积极倡导国内外企业、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捐资加入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等活动,增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整体碳汇功能,加快中国森林恢复进程,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能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第四条中国绿色碳基金严格按照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国绿化基金会章程》和《中国绿化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规则》进行管理。

第五条中国绿色碳基金实行执行理事会负责制。

执行理事会由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下同)、捐资方和中国绿化基金会等共同组成。

执行理事会对中国绿色碳基金年度收支和使用的计划、预算、决算进行审批与监督。

中国绿色碳基金支持的项目实行项目管理,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或合同制管理。

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执行理事会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

第六条任何自愿通过参与植树造林,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的国内外企业、组织、团体和个人均可以通过捐资形式加入中国绿色碳基金,并根据出资额度,确定其相应的常务理事或理事成员资格。

第七条凡自愿捐资加入中国绿色碳基金的企业、组织和团体,均需和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绿化基金会共同签订加入协议。

加入该基金的企业、组织和团体如需单独开展碳汇计量、监测等活动,需根据项目具体情况,与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具有碳汇计量资质的相关技术单位共同签订专项业务合同,并作为实施该业务活动的依据。

个人捐资加入中国绿色碳基金,另行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附件3: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的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取得预期效益,依据《全国造林技术规程》,并参照《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模式和程序》和《森林多重效益项目设计标准》等国内外技术标准和规则,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指导中国绿色碳基金资助的碳汇项目。

第三条碳汇项目应当保证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与项目所在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土保持等相结合。

坚持适地适树,提倡多树种、多林种结合。

第四条碳汇项目应当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

第五条碳汇项目的计入期(或项目周期)确定为20年。

在项目计入期内,必须保证项目成果得到维护。

第六条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项目活动本身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这些活动排放可能来自于使用机械整地、汽车运输苗木和施肥等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可能导致排放的项目活动不可避免时,应当按照附件1《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要求,详细记录相关情况。

第二章项目地点选择、调查和设计第七条碳汇项目造林应当以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

项目实施地点应当在注重适地适树原则下,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大江大河源头、重要水库周围、西部风沙源、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石油、煤炭开采矿区等。

第八条根据第七条的基本原则,选择实施碳汇项目造林的地点应当满足以下具体条件:1. 2000年1月1日以前或200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

2. 不具有商业竞争力、存在一定造林技术难度、不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土地。

3. 适宜树木生长,相对集中连片,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

4. 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效益。

5. 近5—10年内尚不能纳入国家造林计划。

6. 造林地权属清晰,具有当地政府部门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

当地群众具有参与项目造林的积极性,具备开展项目活动的组织、劳力和技术保障。

第九条项目实施前应对拟开展项目的地点进行基线状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 拟开展项目造林活动地点的气候、土壤、地质。

多年的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发生情况等。

2.拟开展项目造林活动地点的植物类型、种类、组成、盖度。

鸟类和兽类等动物物种和分布情况。

特别应该关注是否涉及珍稀濒危植物、古树名木、古迹、历史遗存、有特殊价值的景点、珍稀濒危动物的栖息地等。

3.拟开展项目造林活动地点的水土流失情况。

4.拟开展项目造林活动地点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包括人均收入,贫困人口情况,当地群众的燃料来源,当地农户放牧情况。

5.拟开展项目造林活动地点的土地权属和利用现状。

在开展基线调查的同时,可针对拟开展项目造林活动地点典型立地状况拍摄照片或录像加以记录,以便和项目实施后进行对照。

第十条在基线调查基础上,应对项目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主要包括:1. 项目实施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包括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2.拟开展项目造林地点是否存在权属争议;是否存在林农、林牧矛盾;是否存在与被征占用于道路或城市建设等土地利用的冲突;是否存在因技术、资金等制约因素导致拟开展项目造林地点多年来未能造林;未来5-10年内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向,有无被占用作农田、牧业用地或其它建筑用地等非林业用途的潜在风险等。

3.造林树种,尤其是乡土树种的种苗准备、劳动力条件等能否达到实施项目的要求。

不同树种在拟开展项目造林地区的多年平均生长量情况。

4.旱涝灾害、火灾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发生风险以及预防控制灾害的能力和措施等。

5.开展项目造林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和造林后期经营管护措施和能力。

6.项目可能产生的预期效益分析:包括估算项目实施后20年内预期可能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木材或其它木质或非木质林产品收益等;对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促进脱贫、治理水土流失、推进森林可持续管理、提供农户就业机会等生态、社会效益分析以及其它可能的效益。

第十一条项目实施前应当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参见《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

在项目实施方案中,主要的技术环节是开展造林作业设计,所需填写的相关表格见附件3。

第十二条造林作业设计应当按照小班进行。

首先应当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对拟开展项目造林活动的地点的立地类型进行划分,然后应针对不同立地类型,按照《项目营(造)林技术模型登记表》(附件3)进行造林技术模型设计,并填写《项目营(造)林经济模型统计表》(附件3);再按照《造林作业设计小班调查设计卡》(附件3)的要求,针对每个小班进行详细设计。

通过造林小班作业设计,需要将项目造林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小班设计结果需要勾绘到1:1万或1:5万地形图上。

具体见附件2《造林小班作业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具体要求》。

造林技术模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预防火灾和病虫害的技术措施。

提倡营造多树种、多林种结合的混交林。

第十三条造林小班作业设计应在造林施工前编制,作业设计完成后,作为实施方案的一部分一同报省林业厅(局)造林主管部门审核,然后报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

无作业设计或作业设计未经批准的,不得施工。

作业设计一经批准,应遵照执行。

因特殊情况需变更时,须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碳汇项目要定期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有关碳汇项目计量和监测的具体要求另行规定。

第三章种苗准备第十五条碳汇项目造林树种选择应做到适地适树,充分考虑树木生长速率,兼顾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水土流失和提供木质或非木质林产品的作用。

第十六条项目人工植苗造林应使用一、二级苗木。

优先使用源自乡土树种和优良种源或无性系的苗木。

第十七条碳汇项目造林使用的种子和苗木以及其它繁殖材料应具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和种源地标签。

禁止使用无证的、来源不清的、带有病虫害的种苗和其它繁殖材料。

应就地或就近培育和供应苗木。

在就地供应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可从气候、土壤条件相似的临近地区供应。

确需采用外来引进树种造林时,应事先对其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第四章整地栽植第十八条碳汇项目造林以采用人工植苗造林为主。

必要时可采取人工扦插或人工播种造林。

为避免或减少造林活动本身导致的碳排放,整地和栽植尽量采用人工作业。

第十九条整地宜在造林3个月前或上年秋、冬季进行。

整地方式应因地制宜。

一般情况下采用穴状整地、带状整地和鱼鳞坑整地。

穴状整地适用于25度(含)以上的坡地,规格应不小于40×40厘米。

25度以下坡地,一般采用带状整地,带状整地要沿等高线进行,带宽依造林株行距而定,一般为40-100厘米,深度为30—50厘米,带长根据地形确定,但不宜超过10米,带的方向沿等高线保持水平。

鱼鳞坑整地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坡地,鱼鳞坑长径沿等高线方向展开,一般为60—80厘米,短径略小于长径,深度应达40厘米以上。

第二十条禁止采用全垦整地和炼山整地。

为了不破坏原生生态环境,对拟开展造林地点的原生散生树木或灌木不得清理,尽可能保留原生植被,并在山脚、山顶保留宽度10—20米的原生植被带。

第二十一条根据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造林季节,一般宜春季造林或雨季造林。

第二十二条碳汇项目造林密度应参照国家或当地常规造林技术的相关规定,并综合树种特性、立地条件和增加碳汇等因素来确定。

第二十三条栽植前应对苗木根部进行适当修理,可采用浸水、蘸泥浆或浸蘸ABT生根粉等方法对根部进行处理。

栽植时必须做到栽正、舒根、栽紧、不吊空、不窝根,栽植后应当及时浇水覆土。

第二十四条碳汇项目造林不提倡施用化肥,但可施用有机肥。

无论施用化肥或有机肥,都应按附件1要求,对肥料种类、施肥数量、次数等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并归档保存。

第五章幼林抚育和管护经营第二十五条栽植后的三年内,应每年进行2—3次人工除草。

第二十六条造林后应注意及时检查成活率,发现死苗应及时补植。

对成活率未达到本规定所要求的合格标准的造林地,应及时进行补植补造。

补植时应尽量使用同龄苗木。

第二十七条对新造林地、未成林地都要加强管护。

除了有计划地除草和抚育外,应采取长期封禁措施,避免人、畜破坏。

第二十八条要做好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预防和控制工作。

在项目整个计入期(即项目周期)内,要落实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各项责任制度。

对森林病虫害应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避免使用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

第六章检查验收第二十九条项目造林施工期间,项目实施单位应对各项作业施工做到随时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造林结束后半年内,项目实施单位要组织全面自查。

造林结束一年后要对项目造林成果进行验收。

造林三年后要对造林成果进行核查。

第三十条检查验收内容包括:造林面积、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造林作业质量、病虫害和火灾发生情况或风险评估、经营管护措施建立和落实情况等。

第三十一条检查验收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1、作业设计率:必须达到100%;2、造林面积核实率:必须达到100%;3、造林成活率:年均降水量在400mm(含)以上地区,成活率应当达到90%(含)以上;年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下地区,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成活率达到80%(含)以上;4、造林合格率:年均降水量在400mm(含)以上地区,成活率达到90%(含)以上的造林小班为合格小班;年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下地区,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成活率达到80%(含)以上的造林小班为合格小班;5、造林面积保存率:核实合格小班面积占合格小班面积之比。

碳汇项目造林面积保存率不得低于85%;6、管护制度落实情况:批准的实施方案中所确定的各项管护制度和措施落实情况。

第三十二条本规定中有关造林检查验收的其它未尽事项应参照《造林技术规定》(GB/T15776-2006)执行。

第七章技术档案第三十三条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尽可能完整地保存项目实施的相关材料,指定专人负责,及时归档,长期保存,以便查询。

第三十四条需保存的档案主要包括:项目实施方案、造林作业设计书、相关图表、造林地使用权证、项目任务批准通知书、项目实施合同、自查报告、造林项目碳汇计量参数记录表、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和其它相关的重要资料等。

第八章附则第三十五条本规定由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附件2:造林小班作业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具体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造林技术规程》、《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等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原则、方法,特制定本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