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合集下载

肠道寄生虫流行特征及防治概况论文

肠道寄生虫流行特征及防治概况论文

肠道寄生虫流行特征及防治概况【中图分类号】r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482-01肠道寄生虫是指主要寄生于人体肠道内,依靠吸食人体的营养而生存和繁殖的虫类,是人体寄生虫中最常见、分布最广的一类。

肠道寄生虫的种类多,在人体内寄生过程复杂,其各发育期不一定都在肠道,因此引起的病变也就并不限于肠道。

肠道寄生虫感染在全球都有流行,尤其是经济水平不发达、卫生环境不良的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我国也是流行的国家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肠道寄生虫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笔者就国内外肠道寄生虫感染概况、流行因素等进行综述。

1 肠道寄生虫的分类1.1 按寄生虫种属分类线虫:常见的有蛔虫、鞭虫、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蛲虫、粪类圆线虫、旋毛虫等。

吸虫:华支睾吸虫、异形吸虫、布氏姜片吸虫、日本棘隙吸虫等。

绦虫:曼氏迭宫绦虫、阔节裂头绦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棘球绦虫等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纤毛虫等。

1.2 按传播方式分类土源性寄生虫:这类寄生虫在其生活史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期。

主要有蛔虫、鞭虫、钩虫、蛲虫等。

食源性寄生虫:又可分为动物源性、植物源性等几类,动物源性主要包括旋毛虫、棘鄂口线虫、异尖线虫、华支睾吸虫、异形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等;植物源性最常见的是布氏姜片吸虫。

水源性寄生虫:以原虫为主,主要介水传播,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纤毛虫、隐孢子虫等。

2 流行特征2.1 土源性寄生虫流行程度已减轻我国曾是肠道寄生虫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的防治、环境和生活改善,流行程度已逐渐减轻,第二次全国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与第一次相比,城乡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了63.65%[1],感染高发区集中在西部和中部地区。

广东省2002年调查蛔虫、钩虫、鞭虫、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79%、6.46%、5.70%、30.38%,2009年调查感染率分别为0.88%、2.14%、1.74%、24.80%[2],有较为明显的下降。

我国常见虫媒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我国常见虫媒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我国常见虫媒寄生虫病流行概况梁裕芬#!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宁#2&%%%!#摘#要#虫媒寄生虫病是以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类寄生虫病$在寄生虫病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对我国常见虫媒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作一综述&关键词#虫媒寄生虫病#节肢动物#传播媒介##虫媒寄生虫病通过蚊%蝇%白蛉%蚤%甲虫和蜚蠊等节肢动物传播$具有随着媒介节肢动物和人体感染者的流动而扩散的特点$在寄生虫病中具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5%多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虫媒寄生虫病的防治$使虫媒寄生虫病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便捷的交通%日益紧密的交流合作$使货物及人员频繁流动于国内各地区之间%我国与他国之间$导致虫媒寄生虫病再度暴发%扩散$甚至从境外输入我国的状况频频出现$虫媒寄生虫病远距离传播的情况越来越常见$一些新发虫媒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的危险性也在增加$已经引起相关人群%各级疾控部门和临床医生的重视&现就我国常见的虫媒寄生虫病流行情况作一概述&!"蚊媒寄生虫病蚊可通过叮刺吸血%骚扰睡眠等直接危害人类$更严重的危害是作为媒介传播多种疾病$其中疟疾和丝虫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疟疾#疟疾通过按蚊传播$是一种危害严重%容易暴发的传染病$曾流行于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世纪后$得益于国际组织及疟疾流行国家政府逐年增加的资金投入$在抗击疟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据估计$"%%$年和"%!"年死于疟疾人数分别为!%%万'"(和$"/5万'&(&但由于国际社会和疟疾流行国投入的资金!约"2亿美元#距离为实现普遍获得干预措施每年需要的资金!约2!亿美元#尚有较大差距$且疟原虫对抗疟药耐药和蚊子对杀虫剂抗性的持续出现$"%!2-"%!5年间疟疾病例的减少并没有取得显著进展$每年疟疾死亡人数均在四十多万&统计数字显示$"%!5年的病例约5%A集中在布基纳法索等!%个非洲国家及印度&全球疟疾病例居高不下对其他非流行国家和地区存在极大威胁'4(&疟疾也曾是我国流行的%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疟疾年发病人数为&%%%万以上$"%世纪5%年代初期年感染人数仍高达"4%%万'!($疟疾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进入"%世纪@%年代以后$我国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疟疾流行程度明显降低$大部分地区疫情稳定下降&据统计$!00!年全国疟疾病例数已控制在!%/!$万例$!00$-!000年连续4年疟疾发病人数稳定在&万例左右$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跨入"!世纪之后$我国防控疟疾成果进一步扩大$"%%0年报告病例数为!440!例'$($这是年疟疾病例数超过!%%%%例的最后一年&从"%!%年报告病例数5@22例'5(至今$每年报告病例一般都在2%%%例以下$感染者主要是青%壮年$且病例基本为境外输入性病例'@(&统计发现$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主要为在境外感染的归国劳务人员$给我国正在实施的消除疟疾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强对出国务工人群监测和管理是巩固疟疾防控成果的关键&!/"#淋巴丝虫病#淋巴丝虫病!以下简称/丝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第二位致残病因'0(&在我国$丝虫病的病原体分别是班氏吴策线虫!>),2"%"%(-'-#,%&+?($简称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A(-*-.-4($简称马来丝虫#两种&班氏丝虫的传播媒介主要为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马来丝虫的主要媒介为嗜人按蚊%中华按蚊%东乡伊蚊&我国丝虫病的流行区南起海南省三亚市!北纬"4u!%H#$北至山东省乐陵市!北纬&5u4@H#$东起浙江省舟山群岛!东经!""u&%H#$西至四川省雅安市!东经!%&u#$包括!$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个县'!%(&据文献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估计有病人&%00万$其中慢性丝虫病患者24%万例"!004年全国均达到丝虫病基本消灭标准$并于"%%%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阻断丝虫病传播的目标$为其他国家淋巴丝虫病的控制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慢性丝虫病患者人数比较多'!!($对这些慢性丝虫病患者$各级部门应积极给予必要的关怀和照料&此外$我国可能存在丝虫病残存疫点'!"(&再者$丝虫病还在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流行$因而疾控部门应加强对国内残存疫点及从境外输入性病例的监控$及时阻断丝虫病的传播扩散&#"蝇媒寄生虫病通过蝇传播的寄生虫病主要是结膜吸吮线虫病和非洲锥虫病&"/!#结膜吸吮线虫病#结膜吸吮线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其病原体是寄生于人类及犬%猫%兔等哺乳动物!终宿主#眼结膜囊内的结膜吸吮线虫!B2".-C(-,-..(D-"$-#$传播媒介为冈田氏绕眼果蝇!8*(&?-&E-$-(#&冈田氏绕眼果蝇喜欢靠近人眼%犬眼$绕动物眼睛飞行$并伺机叮附眼部$贪婪舔吸眼部分泌物和泪液&此时$幼虫即从果蝇口器逸出侵入眼部并发育为成虫&我国是世界上结膜吸吮线虫病例数最多的国家$至今中国已报告的感染病例数近5%%例$广泛分布于全国"@个省%市%自治区$患者年龄最小"个月$最大至@@岁&以湖北!!&"例#%山东!!%&例#%安徽!@%例#和江苏!$0例#4个省感染病例数最多$西藏%青海和宁夏&个省市自治区迄今尚未见有人群感染病例报道"其他亚洲国家如韩国%日本等也有大量病例报道"欧洲地区病例较少'!&(&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对农村犬的管理$应用杀虫剂处理烂果类垃圾$以消灭冈田氏绕眼果蝇的滋生地$减少果蝇密度$对降低传播有一定作用&儿童应注意眼部%面部清洁卫生$避免在室外睡觉$以防止果蝇叮附眼部而感染&"/"#非洲锥虫病#非洲锥虫病又称非洲睡眠病$是由布氏冈比亚锥虫!B%4D-#&1&*-'%),"(A-*'("#1"#及布氏罗德西亚锥虫!B F'%),"(%2&$"1("#1"#引起$通过舌蝇!亦称采采蝇#吸血而传播&非洲锥虫病的流行仅局限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主要分布于刚果等&$个国家$感染人数约$%%%万&我国虽然不会出现非洲锥虫病流行的状况$但近年公民到流行区工作或旅游日益频繁$国内已经相继报告非洲锥虫病输入性病例$病例均为赴非务工返乡人员'!4(&因此$赴非务工或旅游人员出国前应多了解锥虫病等热带病防治知识$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身防病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白蛉媒介寄生虫病在我国$通过白蛉传播的主要是杜氏利什曼原虫!G"(12*-#(-$&#&5-#(#$感染后引起内脏利什曼病!亦称黑热病#&黑热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解放初期被列为重点防治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曾在!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呈不同程度流行$其中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和河北等省为重度流行区$陕西%甘肃和新疆次之$其他省份仅为轻度流行$当时全国有黑热病患者约2&万人'!2(&经过发动群众治病%消灭病犬和消灭白蛉三个方面的积极防治$黑热病的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02@年$全国基本消灭了黑热病&近年来$我国黑热病疫情有所回升$在新疆%甘肃%内蒙%陕西%山西和四川等西部$省!自治区#呈散发态势$每年新发生的病例数大致在4%%例左右$其中新疆%甘肃和四川&省!自治区#的新发病例数占全国新发病例数的0%A以上'!$(&%"蚤媒寄生虫病微小膜壳绦虫%犬复孔绦虫和缩小膜壳绦虫是鼠%猫%犬等动物体内的常见寄生虫$蚤是传播媒介&当蚤吸食人血时$可把此类寄生虫传播给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不与猫%狗等动物亲密接触$注意环境卫生%控制鼠类&4/!#微小膜壳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H4*"#&."D(1#-#-#也称短膜壳绦虫$蚤是其中间宿主&微小膜壳绦虫呈世界性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地区较多见&国内各地的感染率一般低于!A$唯新疆的乌鲁木齐%伊宁和喀什三市稍高&各年龄组人群都有受感染记录$但以!%岁以下儿童感染率较高&4/"#犬复孔绦虫病#犬复孔绦虫!!(D4.($()*,-#(#)*#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地&犬和猫的感染率很高$狐和狼等也有感染$但人体犬复孔绦虫病比较少见$全世界至今报道仅"%%例左右$患者多为婴幼儿$并有一家人同时受感染的报道&我国仅有数例报告$除"例为成人外$其余均为0个月1"岁的婴幼儿$这可能是儿童与犬%猫接触机会较多的缘故&4/&#缩小膜壳绦虫病#缩小膜壳绦虫!H4*"#&."D(1$(*(#)?-#又称长膜壳绦虫$是鼠类常见的寄生虫&缩小膜壳绦虫感染鼠类极为普遍$但感染人类比较少见$我国报告病例仅有!%%余例$分布于"2省!直辖市%自治区#$多数为散发的儿童病例&患者无自体重复感染情况$故寄生的虫数一般较少$最多的曾驱出过4%条成虫$也有一家几个人同时感染的报道&'"甲虫媒介寄生虫病甲虫中的天牛和金龟子等多种动物作为猪巨吻棘头虫!I-,%-,-#?2&%24#,2)12(%)$(#-,")1#的中间宿主$可以传播猪巨吻棘头虫病&国内报道人体猪巨吻棘头虫病数百例$分布于我国!%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由于甲虫在各地羽化为成虫的时间不同$所以棘头虫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如辽宁省的病例多在0月中%下旬出现$而山东一般在$1@月&猪巨吻棘头虫的感染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在流行区$儿童有烧吃%炒吃%甚至生吃天牛%金龟子的习惯$所以患者以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为主&主要参考文献'!(梁裕芬$汤冬生/人体寄生虫学'K(/北京,科学出版社$"%!$/'"(世界卫生组织/*"%%@年世界疟疾报告+摘要和要点'6(/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4/'&(世界卫生组织/"%!&年世界疟疾报告'6(/疾病监测$"%!&$"@ !!"#,!%%$$!%&4/酶浓度和底物浓度对酶活性影响因素的教学探讨陈加敏#!安徽省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合肥#"&%%5!#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教材课后习题和高考试题$来阐述酶浓度和底物浓度对酶活性影响的作用机理&在教学探讨过程中$注重分析相关实验设计的科学性$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关键词#酶浓度#底物浓度#酶活性#影响因素##酶活性是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或指催化一定反应的能力&酶活性的大小通常是以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改变量来表示&通常酶促反应速率在反应早期阶段保持不变$此后随反应时间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逐渐降低!原因可能在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底物浓度降低%产物对酶的抑制%酶本身的失活以及GP改变等因素导致#&因此$为了消除干扰因素$测定酶促反应速率一般是指测定酶促反应的初速率'!(&在反应起始阶段$产物由无到有$而底物消耗较少$测定产物的生成量比测定底物的消耗量更为准确$一般常测定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酶促反应速率&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解释酶浓度和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对一些经典相关生物学高考试题不能进行科学地解析&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节课后拓展题'"(为例$讨论探究酶活性实验的科学设计&进而以高考试题为例$探讨酶浓度和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作用机理&!"教材课后习题分析针对必修!第@$页拓展题中的&个问题$必修! !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参考答案如下,!!#<点,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Y点,反应速率在此时达到最高&L点,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见图!曲线*&!"#如果<点时温度升高!%c$曲线上升的幅度变小&因为$图中原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催化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变慢$见图!曲线"&图!#反应物浓度和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该曲线表明$Y点的反应底物的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这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答案分析,对于第一小问$通过图示信息$很容易理解"可是对于第二小问$必修!!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参考答案为,升高温度后$Y点和L点对应的反应速率下降$而<点却不变$许多教师和学生对此感到困惑!图!#&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4(&本题探究的问题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4(杨#帅/"%!0年世界疟疾日---.零疟疾从我开始/'6(/中华灾害救援医学$"%!0$5!2#,"$2/'2(陈贤义/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陈贤义副司长在!000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讨论会暨卫生部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6(/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周水森$王#漪$夏志贵/"%%0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6(/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0!!#,!&/'5(周水森$王#漪$李#雨/"%!%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6(/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0!$#,4%!4%&/'@(张#丽$丰#俊$张少森$等/"%!$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6(/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5$&2!$#,2!22!0/'0(C>(S,P.-S R*'(8-7+[-R+>7/?*.`>(S,*.-S R*(.G>(R';(/ M.7.W-,C P'$!002$&/'!%(孙德建/我国消除淋巴丝虫病的历史见证'6(/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0$&5!4#,!$/'!!(茅范贞$徐祥珍$金小林$等/江苏省慢性丝虫病现状调查'6(/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2$$/'!"(黎学铭$杨益超$黄铿凌$等/广西富川县班氏丝虫病传播阻断后残存疫点的发现'6(/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4%44%@/'!&(任一鑫$秦元华$郑莉莉$等/!例结膜吸吮线虫病报告及中国流行状况分析'6(/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5$&&!!!#,!%4!!%44/#'!4(周菊静$苏国平$胡建忠/江苏省江阴市一起输入性非洲锥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6(/医学动物防制$"%!0$&2!"#,"%!"%"/#'!2(诸欣平$苏#川/人体寄生虫学'K(/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4$/'!$(李玉凤$仲维霞$赵桂华$等/我国黑热病的流行概况和防治现状'6(/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0$&!/!。

包虫病病原在我国的流行现状及成因分析

包虫病病原在我国的流行现状及成因分析

包虫病病原在我国的流行现状及成因分析摘要:包虫病主要指的是人感染棘球绦虫幼虫所引发的寄生虫病,其多发于气候寒冷、高山草甸等地区,像是青海、四川、西藏以及新疆等地区,大多是由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所引发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减少这一疾病的发生,本文则就包虫病病原在我国的流行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就成因以及防控作出作出了研究。

关键词:包虫病;流行现状;成因包虫病也可以将其称之为棘球蚴病,是人在感染棘球绦虫幼虫之后而出现的寄生虫疾病。

包虫病这一疾病是人与兽都会患有的疾病,一旦出现就会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安全与健康,也会给家庭与患者带来较为极大的经济负担与痛苦,更是畜牧养殖行业十分头疼的疾病之一。

人一旦感染这一疾病之后,其症状表现主要和寄生位置以及囊肿大小有关,常见临床症状有胸闷气短、肝脏肿大隐痛、咳血、坠胀不适等;而牛羊等动物在感染之后,症状则大多并不显著,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毛发粗糙等。

为了减少这一疾病带来的伤害与损失,笔者也对其进行了以下研究:一、包虫病病原在我国的流行现状我国包虫病流行地区主要是集中于气候寒冷地区、高山草甸地区、半农半牧地区以及干旱少雨的牧区,其中青海省、新疆、甘肃、西藏、宁夏、四川、内蒙等西北地区更是经常会出现这一疾病。

我国作为世界上包虫病发生较为严重的国家,主要是以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为主要分布病原,其中前者的幼虫会引发泡型包虫病(多房棘球蚴病),这一疾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患病者大多是20-40岁的青壮年,在诊断过程中也经常会被误诊为肝硬化、肝癌,对于为人体造成的危害十分显著;后者的幼虫会引发囊型包虫病(细粒棘球蚴病),在所有发病例数之中能够占据90%之上。

就包虫病病原在我国流行趋势来看的话,2022年-2022年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出,定点屠宰场的牛棘球蚴平均感染率为7.14%,羊棘球蚴平均感染率为20%,由此可见,包虫病病原在我国流行情况还是十分严重的。

而且患病人群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女性患病率要明显的高于男性,之所以会如此可能是因为当地女性承担了较多的家务劳动,而畜牧养殖过程中犬粪与牛粪混杂散落在賬房周围,这个时候女性在清除以及打扫的过程中,也就更加容易直接和犬牛羊接触,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建国50年来,在党的“预防为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医务卫生防疫人员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90年WHO报告在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48种疾病中,有40种属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感染率高,今后防治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不容忽视。

1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现况1.1 两种不同的流行趋势特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部分寄生虫病上升或下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趋势〔2〕。

近年全国大量调查资料与过去对照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姜片虫、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

究其原因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好转,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农村城市化,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方面减少了感染机会,南方部分地区仍有感染高的情况。

相反,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囊虫、肝吸虫、并殖吸虫)和棘球蚴病,则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流行程度加重,流行区在不断扩大,主要是缺乏预防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卫生监督跟不上,另外,流动人口增加给卫生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1.2总体人群感染情况和庞大虫种对人健康的威胁1988~1992年,我国各地在卫生部领导下,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开展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3〕。

全国共抽样726个县,2848个点,用统一标准、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

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除外),其中原虫、吸虫、绦虫、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依次为:10.315%、0.573%、0.195%、59.022%。

海南省感染率最高达94.735%,最低的黑龙江省为17.521%。

1988~1992年全国共查出人体寄生虫61种,包括第一批公布的56种,后又确认的5种。

许隆祺等复习我国历年来至1997年8月有关文献,认为在我国寄生的原虫、蠕虫和其他动物已达230种,其中原虫38种、蠕虫122种(包括吸虫54种、绦虫16种、线虫35种、铁线虫6种、棘头虫3种、涡虫1种以及环形动物门的蚯蚓5种、水蛭2种)〔4〕、软体动物门的蛞蝓3种、舌形动物门的舌形虫3种、刺胞动物门的水螅纲1种、节肢动物门蛛形纲19种、昆虫纲44种〔5〕。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2)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2)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2)对流行严重,危害最甚的五大寄生虫病的防治付出极大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50年代初期,我国疟疾的年发病人数逾3000万,1990年降到17.5万;1992年全国疟疾1829个流行县(市)中,已有937县(市)达基本消灭的标准。

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流域12个省(市、区),患者人数达1190万,经过几十年防治工作,累计治愈病人1100万人;1992年底,全国380个流行县(市)已有259个县(市)达到消灭或基本消灭标准。

淋巴丝虫病在建国初期估计感染人数为3099万,流行的15个省(区、市)的864个县(市),到1990年,除1个省28个县外,均已达基本消灭的指标。

曾经流行于长江以北16个省(区、市)的665个县(市)的黑热病,患者达53万,经治疗病人和消灭媒介白蛉的措施,1958年即得到全面有效地控制,现在只有6个省(区、市)的30余个县有零星散在病例,70年代以来的防治工作重点是对西北荒漠地区的散在病例和某些大山区局部流行的控制。

但是,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已取得显著成绩的寄生虫病的疫情不稳定,在部分地区出现了疫情反复。

如疟疾流行因素尚无根本改变,海南、云南二省的恶性疟未得到有效控制,传疟的蚊媒难于消灭,仍广泛存在,加上人口的大量流动和恶性疟抗药性的增加,近年时有暴发流行和局部疫情回升现象;血吸虫病近年在某些原已控制的地区死灰复燃,急性感染人数增加,在洞庭湖、鄱阳湖等广大湖沼地区与地形复杂的川滇广大地区,钉螺分布面积大,这些湖区和大山区至今还在探求行之有效的科学防治办法;丝虫病经过多年的群众性服药治疗,虽然在控制传染源方面效果显著,但由于虫媒问题未能解决,此病威胁仍然存在,而且已基本消灭丝虫病的地区监测工作发展不平衡;在西北地区散在发生的黑热病病例从未间断,陇南、川北地区又出现新病例;此外,多种其他寄生虫病仍在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诊断进展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诊断进展

人体寄生虫病诊断研究进展当前寄生虫学正处于一个从传统寄生虫学向现代寄生虫学过渡的知识更新时期,寄生虫的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抗寄生虫新药,疫苗和诊断技术及新的有发展前景的媒介防治技术是寄生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这里,我想就我国流行最为严重的五大寄生虫病的诊断现状进行讨论,归纳总结了目前研究人员对这五种寄生虫病诊断所取得的进展,以及一些临床检测技术,由于一些诊断方法正处于研究中,因此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中,但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方法终将成熟适用。

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诊断寄生虫种类繁多,据记载,可以感染人体的寄生虫在我国有229种,其中线虫35种,吸虫47种,绦虫16种,原虫41种。

血吸虫病、疟疾、幼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列为重点防治的“五大寄生虫病”。

根据2001年6月~2004年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了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降低,感染人数显著减少;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率在部分省(区、市)明显上升;包虫病和黑热病在西部地区流行仍较严重。

全国31个省(区、市)共检查356629人,查出感染于人体的蠕虫26种。

蠕虫总感染率为21.74%,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9.56%(钩虫6.12%;蛔虫12.72%;鞭虫4.63%),带绦虫感染率为0.28%,流行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40%。

2005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寄生虫病调查结果与1990年第一次调查结果相比,蛔虫、钩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了63.65%,推算感染人数比1990年减少了4.07亿人。

寄生虫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以下几种方式,病原学诊断技术,免疫学诊断技术,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测。

一、病原学诊断技术:1)粪便检查:a:直接涂片法b:厚涂片透明法c:浓聚法d:毛蚴孵化法e:肛门拭子法f:钩蚴培养法g:定量透明法h:淘虫检测法i:带绦虫孕节检查法2) 血液检查:a:检查疟原虫b:检查微丝蚴3)排泄物与分泌物的检查: a:痰液b:十二指肠液和胆汁c:尿液d:鞘膜积液e:阴道分泌物4)其他器官组织检查:a:骨髓穿刺b:淋巴结穿刺c:肌组织活检d:皮肤及皮下组织活检e:直肠粘膜活检二、免疫学诊断技术:1)一般免疫学诊断技术:a:皮内试验e:对流免疫电泳法b:免疫扩散电泳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间接红细胞凝集g:免疫酶染色试验d:间接荧光抗体试验h:免疫印迹2)染色实验3)沉淀实验4)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三.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1)DNA探针技术2)PCR技术四.临床表现五.其他检查:如超声检查、CT检查我国五大寄生虫病诊断进展(一)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因此血吸虫病的诊断在其防治过程中举重若轻。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1000字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1000字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寄生虫病是一种由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中国,寄生虫病的流
行情况与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以下情况:
一、弓形虫病
近年来,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系统的改变,弓形虫病
在我国也呈现出明显的流行趋势。

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弓形虫病
的高发区波及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其中广东省的感染率
最高。

二、包虫病
包虫病是因摄入狗或猫肝内存在成虫或虫卵的生物细胞所致,
我国是世界上包虫病感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包虫病在北方的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等地高发,并在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等
多个地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三、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我
国的南方地区,如江苏、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

在南方的农村地区,由于人们的生活卫生习惯不良,很容易感染血
吸虫病。

四、蛔虫病
蛔虫病是由寄生在人和猪体内的蛔虫引起的疾病,我国是世界
上蛔虫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尤其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
地域、气候和环境等原因,蛔虫病的高发区波及了陕西、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

总之,寄生虫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非常严重,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需要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我国寄生虫病现状

我国寄生虫病现状
♦ 目的: 目的:

在1989年第一次全国寄生虫调查后,全国在一些重点地区开展了防 治工作。为了解和分析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态势,为制 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卫生部于2001年开始在全国31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未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组织开展了人体重要寄生虫 病现状调查 。
♦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
12.72 4.63 6.12 2.40 0.28
12.51 4.24 5.72 3.22 0.0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 China CDC
1 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降低, 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降低, 感染人数显著减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 China CDC
主要结果
♦ 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
降低,感染人数显著减少。
♦ 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率在部分省(区、市)
明显上升。
♦ 包虫病和黑热病在西部地区流行仍较严重。
50
6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 18 16 14
感染率(%)
12 10 8 6 4 2 0 0510152025303540455055-
钩虫 蛔虫 鞭虫
60-
65-
70-
75-
80-
年 龄 组 (岁 )
4.42% 19.24% 1.20%
图例
1种 2种 3种 4种以上
75.1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我国的主要寄生虫病

我国的主要寄生虫病

钩虫危害
• 成虫致病:
贫血:①虫体吸血后血液迅速经其消化道排出; ②吸血时分泌抗凝素; ③更换咬附部位。
美洲钩虫:0.02-0.1ml/天。 十二指肠钩虫:美钩的10倍。
钩虫危害
• 成虫致病:
消化道症状:大出血。引起腹泻、便秘。 消化道大出血与消化道溃疡出血症状类 似,易误诊。
异嗜症:吃生米、生豆、泥土、碎纸、破布…… 原因不明。
绣花针大小,寄生于人的十二指肠及小肠里。每条钩虫 一天就可产卵上万个,这些钩虫卵随粪便排出人体外, 在适当的条件下就可孵出幼虫。
• 感染人体的主要是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
我省钩虫病流行情况
• 我省寄生虫病感染者中超过8成是钩虫感染。 • 全省推算钩虫感染者人数超过300万人。 • 我省105个县均有钩虫感染者。 • 我省钩虫皖南山区美洲钩虫较多,其余地区以
钩虫危害
• 婴幼儿钩虫病:
多由十二指肠钩虫引起。 母体感染后经胎盘或乳汁感染胎儿。 柏油样黑便,腹泻,食欲减退,精神不振,面色苍 白,哭闹不安。 严重可并发支气管肺炎、肠出血、心功能不全,引 起死亡。 目前国内有数百例报道。
预防和治疗
• 预防:普查普治,消除传染源;
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 农业生产做好个人防护; 注意饮食卫生。
褐色果酱样液体。 纤维瘢痕期:虫体死亡或转移,囊内容物被排出或吸收,肉芽
组织填充形成瘢痕。
肺吸虫病的危害
• 分型
急性期:童虫窜扰引起的广泛腹膜炎和胸膜炎(1-3个月)。 慢性期
胸肺型:咳嗽、胸痛、血痰、果酱样或铁锈色痰(最常见)。 肝腹型:腹痛腹泻、大便带血;肝脏肿大、恶心呕吐、严重
者可出现腹水(约1/3)。 皮下型:皮下游走性包块,常发生在腹壁、胸背,头颈处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1.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降低,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率上升
50
45
40
感 35
染 30
率 (
25
20
% )
15
10
5
0
44.59
12.72
蛔虫
14.48 6.12
钩虫
第一次 第二次
17.36 4.63
鞭虫
18
16
14
感 12 染 率 10 (8
% )
6
4
2
0
肝吸虫 带绦虫 弓形虫
第一次 第二次 广东
包虫 肺吸虫
血寄生虫抗体示肺吸虫(+) GLB 31.2g/L,甲胎蛋白正常。腹部B超:“肝内多发片状高回声区,右肝增大, 内脏蠕虫蚴移行症 请结合临床” 。上腹部CT示肝实质弥漫性病变,考虑炎症性病变;肝内淋巴水
肿;可疑肝内部分末梢胆管扩张,不除外肝吸虫可能;脾大;慢性胆囊炎。肝活 检提示: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窦扩张,肝实质内见有数个坏死灶,并见有灶性中 性粒细胞浸润及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门管区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纤维间隔形 成,门管区小胆管增生,但未见确切寄生虫卵。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全片白细 胞总数增多,成熟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偏高占37%,考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BM象。
2.与宠物相关寄生虫病增多:弓形虫病、弓首线虫病、包虫 病……
寄生虫病流行趋势
3.复发或新发寄生虫病增多 血吸虫病;疟疾;蠕虫蚴移行症:弓首线虫病 (肝脓肿、血液病、转移瘤)、裂头蚴病、广 州管圆线虫病、粪类圆线虫病;肺吸虫病(肺 结核、肺癌);囊虫病、原虫病:黑热病、卡 氏肺囊虫病、隐孢子虫病
4.“疑虫病”增多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目录

01寄生虫总论

01寄生虫总论

四、变态反应(allergy): 也称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指处于免疫状 态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或变态原时出现异常 反应,可导致宿主组织损伤和免疫病理变化。寄生 虫感染的变态反应也可分4型:
①速发型:血吸虫尾蚴性皮炎属局部过敏反应、 包虫囊破裂囊液吸收入血产生过敏性休克属全 身性过敏反应,均属速发型变态反应; ②细胞毒型:利什曼原虫或疟原虫抗原吸附于 RBC表面,特异性抗体与之结合,激活补体, 使RBC溶解,导致黑热病或虐疾患者的贫血, 属细胞毒型又称细胞溶解型变态反应;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1)皮肤、粘膜 (2)吞噬细胞 (3)补体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1)消除性免疫 (2)非消除性免疫
(三)相互作用的结果
1、健康:当寄生虫被宿主强大的防御力量制约时,就能消 灭或排除侵入的虫体而不被感染; 2、带虫状态:当宿主和寄生虫斗争中达到相对平衡时,部 分寄生虫长期生存在宿主体内,并不表现临床症状,但 对再感染有了相对抵抗力,称为“带虫者”,由于带虫 者没有症状,但可传播疾病,故在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 义。 3、患病:当寄生虫破坏了宿主正常的防御体系,宿主不能 控制寄生虫的生长、繁殖,可引起病变、产生临床表现 称寄生虫病;
(二)寄生虫及其分类
1.专性寄生虫:疟原虫,钩虫 2.兼性寄生虫:粪类圆线虫 3.偶然寄生虫:眼蝇蛆病 4.体内寄生虫:寄生于宿主体内器官,组织,细胞 5.体外寄生虫:主要指一些昆虫,蚊、虱等 6.长期性寄生虫:成虫期必须过寄生生活
7.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 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出现 异常增殖与致病力增强的寄生虫.弓形虫,隐孢子 虫
2.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1988-1992年全国寄生虫病调查显示,我国12亿人口中 7亿人有不同种的寄生虫感染。全国总感染率62.6%, 其中海南、广西、福建、四川、贵州和浙江等6省感染 率超过80%,海南省高达94.7%。 目前广泛流行的寄生虫病有:贾第虫病、滴虫病、阿 米巴病等原虫及肝吸虫病、肺吸虫病、包虫病、带绦 虫病和囊虫病等蠕虫病。 总之,我国寄生虫种类之多,分布范围之广,感染人 数之众,居世界各国前列。提示我国寄生虫病防治任 务还相当艰巨。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人群易受到哪些寄生虫病威胁目前,除了人们熟悉且危害严重的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外,我国人体重要的寄生虫病还有土源性线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蛲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带绦虫病及囊虫病、肺吸虫病、旋毛虫病等)和包虫病等。

饭前便后不洗手,易感染蛔虫病蛔虫病是由蛔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

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引起蛔蚴性肺炎和过敏症状。

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还能阻塞肠管引起肠梗阻、肠扭转或肠套叠。

蛔虫有钻孔、乱窜习性,往往侵入胆管、阑尾、眼、气管、肺甚至心脏和大脑等各种脏器和组织,引起严重并发症。

根据第一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推算,全国蛔虫感染人数为5.3亿,其中5~9岁儿童感染率最高,估计全国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人数为1.9亿。

生食不洁瓜果、蔬菜和水,易感染鞭虫病鞭虫病是由鞭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回盲部引起的一种肠道线虫病。

鞭虫以细长的前部深入肠黏膜下层及肌层,以人体组织液和血液为食。

轻度感染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中度和重度感染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

全国鞭虫感染人数约为2.1亿,其中10~14岁儿童感染率最高,估计全国14岁以下儿童鞭虫感染人数为7000万。

儿童吸吮手指或用不洁的手抓取食物,易感染蛲虫病蛲虫病是指蛲虫寄生在人体盲肠、结肠及回肠下段,甚至达胃和食道等处所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

蛲虫爬至肛门外产卵时,刺激局部,常引起肛门及会阴部瘙痒,抓破后引起继发感染,长期反复不愈对儿童身心健康均有影响。

全国蛲虫感染人数约为1.34亿,其中5~9岁儿童感染率最高,估计全国14岁以下儿童感染人数为8000万。

在流行区农村徒手赤足干农活或游玩,易感染钩虫病钩虫病是钩虫寄生于小肠引起人体长期慢性失血,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疾病。

由于钩虫病患者长期慢性失血,引起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少数钩虫病患者有异嗜症,即口味反常,喜食常人不能吃的东西,如生米、生豆之类。

寄生虫病流行概况与防治策略

寄生虫病流行概况与防治策略

寄生虫病流行概况与防治策略摘要:寄生虫病是寄生虫入侵人体而诱发的严重疾病。

因虫种与寄生部位的差异,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有所差异,接触疫源较多的劳动人民及免疫力较低的儿童是高发群体,严重威胁到生命健康。

对此,本研究重点论述了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括,并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了防治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防治寄生虫病中,寄生虫种类多样,且寄生过程十分复杂,这无疑是增加防治工作的难度。

同时,经济不发达国家与地区是高发群与,因卫生条件较差,再加上群众防范意识的不足,寄生虫感染风险更大,我国也是流行国家之一。

二十一世纪以来,因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寄生虫病出现了新的变化,对此应探究出针对性防治策略,有效避免寄生虫病大范围流行。

1寄生虫病流行概述曾经,我国是寄生虫病流行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01年—2005年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高达20.14%[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及卫生有所改变,再加上长期有效的方式,寄生虫感染程度有所减轻。

现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位置,选取某地区3000名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1700名、女性1300名。

根据《全国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法》,采用加藤厚涂片法、试管滤纸培养法等方法对虫体进行鉴别,并归纳出人均收入、文化水平、健康教育情况及饮食习惯等流行因素。

结果表明,总共286人感染寄生虫病,感染率为9.53%。

其中,蛔虫感染45例(1.5%)、鞭虫感染138例(4.6%)、钩虫感染103例(3.43%);全部感染患者中,男性172例,感染率为5.73%,女性114例,感染率为3.8%,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

但是,这只是代表一个地区,只是个例,并不能代表全部,不同省份、地区感染率有所差异。

一般情况下,农村寄生虫病感染力明显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经济落后地区高于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高于成人。

另外,虫体分布有所差异,温暖潮湿的地区寄生虫主要是蛔虫、鞭虫;温带、寒带地区则是蛲虫,北方高纬度地区十二指肠钩虫最为常见。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全国范围内,人体重要寄生虫病依旧是一项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人群中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现状,我们开展了一项国家级的调查探究。

调查范围涵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和农村地区,共有20,000名居民参与其中。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感染率、危害程度、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控制状况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依旧较高,其中以蛔虫病和血吸虫病为主要的寄生虫病。

在调查的参与者中,约有10%的人群感染了蛔虫,占比最高;而血吸虫感染率约为5%。

这表明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发病状况依旧严峻,仍需加大防治力度。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峻的危害。

蛔虫病感染者出现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症状,严峻者还可能引发肠梗阻等并发症;血吸虫病感染者会引发肝脏炎症,造成肝功能异常。

这些危害不仅严峻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对经济进步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

调查还发现,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食物、水源和土壤。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然而,调查结果也表明仍有部分地区的食物、水源和环境卫生状况不抱负,这为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传播提供了土壤。

针对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了解不深。

只有少数受访者能正确识别和预防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方式和方法。

这表明在预防控制方面依旧存在认知不足和教育宣扬不到位的问题。

与此同时,部分受访者在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方面存在着误区,比如滥用驱寄生虫药物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宣扬教育工作,提高民众对寄生虫病的熟识和防治意识。

加强对食品、水源和环境卫生的监管,确保人们的饮食和环境安全。

此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防治力度,特殊是加强农夫对寄生虫病的认知和预防措施的普及,以降低寄生虫病的感染率。

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食源性寄生虫病是由摄入被寄生虫或其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引发的一类疾病。

在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是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民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本文旨在概述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流行状况,以及近年来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我们将重点关注几种在我国较为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弓形虫病、旋毛虫病等,并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文还将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进行讨论,以期提高公众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我国主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通过摄入被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引发的寄生虫感染。

在我国,由于地理环境多样、饮食习惯丰富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的复杂性,食源性寄生虫病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引起的,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或吸入囊蚴污染的水而感染。

该病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尤为流行,近年来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北方地区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姜片虫病是由布氏姜片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感染源主要为水生植物(如菱角、荸荠等)或其表面附着的囊蚴,人们因生食这些食物而感染。

姜片虫病在我国多地均有发生,特别是在水生植物种植区。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人类感染弓形虫的主要途径是摄入含有弓形虫包囊或假包囊的未煮熟的肉类,如猪肉、羊肉等。

弓形虫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孕妇感染后可导致胎儿畸形。

绦虫病是由多种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

人们因摄入未煮熟的含有绦虫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而感染。

绦虫病在我国多地均有发生,特别是猪肉和牛肉消费较高的地区。

随着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以及科研工作的深入,我国在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我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我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基础教研室 熊天擎
恶性疟引发的巨脾
侏 儒 型 血 吸 虫 病 人 伴 腹 水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88-1992年
2001-2004年
蠕虫总感染 率
土源性线虫 感染率
带绦虫感染 率
华支睾吸虫 感染率
蠕虫总感染率 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带绦虫感染率 华支睾吸虫感染率
肝吸虫成虫
肝 吸 虫 生 活 史
鱼生
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态势
二、(二)带绦虫病:在第二次全国调查 中,带绦虫感染率比1990年上升了 52.47%, 其 中西藏、四川分别上升了97 %和 98 %。带绦虫 病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新疆、青海等西部省 (区),主要因牧民喜食生的或未熟的猪牛肉而感 染。
眼 囊 尾 蚴 病
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态势
二、(四)另外,其他食源性寄生虫病,如旋毛虫 病、弓形虫病、肺吸虫病,在局部地区特别是西部 贫困地区仍然较高。西部地区的旋毛虫、弓形虫等 寄生虫感染率比东部地区的感染率分别高69.44 %、45.21 %。
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态势
三、包虫病黑热病在西部流行仍较严重 (一)包虫病:在内蒙古、吉林、河南、四川、贵 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 等12 省(区)开展的包虫病调查 , 同时采用B超和血 清学方法进行检查。血清学检查阳性率为12.04%, B超检查包虫病患病率为1.08%, 推算全国包虫病 病人数为38万人。
1988-1992年 2001-2004年
59.79
21.74
83.21
19.56
0.02
0.28

我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我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我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人体寄生虫病是人体寄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相应症状与体征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

寄生虫病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WHO报道,2010年全球有2.19亿疟疾临床病例,66万人死于疟疾。

非洲儿童每年平均罹患疟疾 1.6-5.4次,儿童期死亡者中有1/5由疟疾所致,每30s就有一名儿童因疟疾而死亡。

作为仅次于疟疾危害的血吸虫病,流行于全球78个发展中国家,感染者2.4亿。

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在发达国家成人中感染率为2%,儿童感染率为6-8%,为美国最严重的人体肠道寄生虫病。

长期以来,在我国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重点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4年完成的全国第二次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表明,蠕虫总感染率比1988-1992年首次调查下降了38.05%,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最为明显达到63.65%,感染人数减少了四亿人。

但是,部分省、自治区食源性寄生虫病呈迅速上升趋势。

根据2004年全国调查结果推算,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约为1.29亿;华支睾吸虫(即肝吸虫)感染人数约为1249万;带绦虫感染人数约为55万人;包虫病患者约为38万人。

另外,包虫病、黑热病在新疆、甘肃、四川的部分地区流行仍较为严重;一些地区囊虫病(猪囊尾蚴病)、肺吸虫病(并殖吸虫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的血清学阳性率也比较高。

受重点寄生虫病威胁的人群主要是妇女和儿童,病人大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目前,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流行态势是:一、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显著减少我国目前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比1990年调查结果下降63.65%。

全国土源性线虫的推算总感染人数比1990年的感染人数(5.36亿人)减少了4.07亿人。

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我国五大寄生虫现状及其危害》

《我国五大寄生虫现状及其危害》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的危害及现状传统上认为寄生虫病属于热带病范畴,但事实证明,经济和社会条件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远大于气候的影响。

在不发达地区,特别是乡村贫困人群中,一种或多种寄生虫同时感染的现象屡见不鲜。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动物区系分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群类极为丰富,寄生虫种类也繁多。

寄生虫病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定义了五大寄生虫:疟原虫、血吸虫、钩虫、丝虫、杜氏利什曼原虫一.我国五大寄生虫是什么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的生活史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个时期。

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的细胞内,通过白蛉传播。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

在印度,患者皮肤上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

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

在我国,钩虫病仍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

疟原虫(Plasmodium)是一类最低等最原始的原生动物,它们的整个身体虽则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却是引起疟疾的罪魁祸首。

疟原虫种类繁多,遍及全球,但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在我国较常见的有三种:引起疟疾每隔一天发作一次的间日疟原虫;引起疟疾每隔三天发作一次的三日疟原虫;引起疟疾周期不规则的恶性疟原虫。

丝虫(filaria)是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

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

雌虫为卵胎生,产出带鞘或不带鞘的微丝蚴。

大多数微丝蚴出现于血液中,少数出现于皮内或皮下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源性线虫(蛔、钩、鞭)、蛲虫、带绦虫、肝吸虫、
包虫、囊虫、肺吸虫、旋毛虫、弓形虫、黑热病
土源性线虫感染调查县(区)分布图
肺吸虫病例的分布图
猪肉绦虫病的流行情况
寄生虫病流行趋势
1.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降低,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率上升
18 50 45 40 16
第一次 第二次 广东
第一次 第二次 感 染 率 ( % )
血象和生化检查
日期 AST 872 169 40 41 GGT TB 224.2 506.2 531 433 DB 132.2 271.4 271 273 PT WBC EOS HB PLT
。 2-27
3-22 4.21 5.20
7.14
7-25 7-30 8-5
93
75 97 77
186
183 203 195
医院检查,胸部CT发现纵膈占位病变,考虑“纵
膈肿瘤,淋巴瘤可能性大”而到本院心胸外科住
院治疗。
包 虫 病ຫໍສະໝຸດ 皮 肤 蠕 虫 蚴 移 行 症
摘自《家庭医生》
发热,肝内占位性病变查因
患者男,16岁,因“上腹痛伴低热1周”于2008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起 病前曾进食蝲蛄。腹肌稍紧,剑突下及右上腹压痛(+)、反跳痛(+), Murphy征(+),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击痛(+),右肾区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6.79×109/L EOS% 45%,EOS 7540×106/L”, 尿常规、大便常规正常。生化“AST 102U/L,ALT 198U/L,ALB 52.2g/L,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目录
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常见寄生虫病的特点
生物界中的寄生虫
植物界
动物界
蠕虫 300多种
原虫 70多种 寄生 虫
生物 界
原核生 物
昆虫 多种
原生生 物
真菌界
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1989年第一次全国寄生虫病抽样调查结果,总感染率为 62.632(±0.339)%,推算全国寄生虫感染者有7.08亿 (7.04-7.12亿) 2001年,第二次全国寄生虫病31个省(区、市)867个县 (市)2,279个点, 387,948人 调查内容:
图2)在我院会诊结果示:左侧额、顶、枕叶皮质下区多发异常信号影。
脑裂头蚴病
2008-5-4
2008-10-12
2008-11-19
脑组织多个结节状坏死,坏死灶中间见少许钙化物,周边 为类上皮细胞,周围脑组织见大量淋巴、浆细胞及少量嗜 酸性粒细胞浸润,符合寄生虫性肉芽肿形成
裂头蚴
纵膈肿瘤?
患者男性,36岁,湛江人,因胸闷5天到当地
肝大 十 吸量 二 虫肝 指 性吸 肠 肝虫 引 硬, 流 化确 液 诊找 为到
肝吸虫病
肝吸虫感染导致肝癌
不明原因癫痫
患者詹某某,男性,49岁,潮州人 因反复抽搐10余年,伴左侧肢体无力,1年前睡眠时 呼之不应,当地医院考虑“脑积水”,近期言语不清,偶 有胡言乱语。
脑 囊 虫 病
皮下结节
患者,男,32岁,厨师,广东顺德人 皮下结节10余年,左侧肢体麻痹并头痛3天入院
血寄生虫抗体示肺吸虫(+) 请结合临床” 。上腹部CT示肝实质弥漫性病变,考虑炎症性病变;肝内淋巴水 内脏蠕虫蚴移行症 肿;可疑肝内部分末梢胆管扩张,不除外肝吸虫可能;脾大;慢性胆囊炎。肝活
检提示: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窦扩张,肝实质内见有数个坏死灶,并见有灶性中 性粒细胞浸润及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门管区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纤维间隔形 胞总数增多,成熟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偏高占37%,考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BM象。
血涂片
配殖体
血涂片
环状体(双环)
配殖体
Thank you !
不明原因肝硬化
1. 男性,29岁,广州人,进食鱼生史,起病前服用 “中药”史(具体不详) 2. 起病急,病程长 3. 消化道症状明显:恶心、呕吐 4. 多次出现肝性脑病,血氨高 5. 肝功能明显异常:ALT、AST、TB、DB、ALB PT、PTA、GGT、ALP、TBA 6. 肝炎病毒标志阴性 7. 十二指肠引流液可见肝吸虫 8. 影像学: 提示肝硬化
型囊 、尾 皮蚴 肌病 型( 脑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鉴别
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鉴别
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
眼囊虫病
“米”猪肉 囊蚴
颅内占位病变
• 患者张××,男性,16岁广东新兴人。因“反复抽搐伴右下肢乏力半年”于
2008年10月17日入住我科。当地医院头颅MR(图1)示“左侧额顶叶交界处 及左侧额叶、顶叶多发病灶,增强呈多个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考虑多发结 核瘤可能性大”,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压力均正常,诊断为“结核性脑膜脑 炎”。从2008年5月26日起外院开始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 霉素”四联抗结核治疗,并予鞘内注射异烟肼及抗癫痫治疗。抗结核治疗4月 余后发现病灶增大,抽搐症状无改善,遂停用抗结核药物,转入我院。曾饮 用生井水。入院体查:伸舌左偏,左侧鼓腮稍差,右下肢肌力Ⅳ+级,踝关节 背屈障碍腱反射亢进,右下肢巴氏征阳性。入院检查:血常规、大小便常规、 肝肾功能正常,腹部B超、心电图、胸片无异常。外院多次头颅MR片(图1、
血吸虫病;疟疾;蠕虫蚴移行症:弓首线虫病
(肝脓肿、血液病、转移瘤)、裂头蚴病、广
州管圆线虫病、粪类圆线虫病;肺吸虫病(肺
结核、肺癌);囊虫病、原虫病:黑热病、卡
氏肺囊虫病、隐孢子虫病
4.“疑虫病”增多
目录
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常见寄生虫病的特 点和处理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
病例分享
391
360 354 288
254
289 284 239
17.5
17.5 17.8 17.6 5.19 7.28 0.054 0.04 88 94 163 167
8-18
10-8
88
144
258
469
254
139.9
207
111.1
16.0
16.1 5.3 0.054 102 190
肝 吸 虫 生 活 史
14 12 10 8 6 4 2 0
感 染 率 ( % )
35 30 25 20 15 10 5 0 12.72 14.48 6.12 44.59
17.36 4.63
蛔虫
钩虫
鞭虫
肝吸虫 带绦虫 弓形虫
包虫
肺吸虫
2.与宠物相关寄生虫病增多:弓形虫病、弓首线虫病、包虫 病……
寄生虫病流行趋势
3.复发或新发寄生虫病增多
GLB 31.2g/L,甲胎蛋白正常。腹部B超:“肝内多发片状高回声区,右肝增大,
成,门管区小胆管增生,但未见确切寄生虫卵。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全片白细
发热、昏迷
• 黄钜清,男 ,29岁 ,广东花都人,反复发热11天,意识不清1天,201309-27入内科ICU。 • 患者于2013-09-16从南美洲回国后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40.2℃,伴明显 畏寒、寒战,头晕、头痛,四肢酸痛、乏力,伴大汗淋漓,腹胀、纳差,频 发呃逆不适,渐出现身目黄染,遂至花都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考虑“感染 性休克”,治疗后患者身目黄染渐加重,仍有反复夜间发热,最高体温达 39.5℃,尿少,甚至无尿。1天前患者出现呼之不应,伴小便失禁,醒后不 能回忆发作时情况,后神志模糊,懒言少语,遂转至我急诊。 • 流行病学史:2013-07-21到南美务工,否认居住地附近有类似疾病患者。 26/9头颅CT:左侧颞叶可疑低密度影,建议进一步MR检查。全腹部CT:1. 盆腔少量积液;肝S7/8段钙化灶。2.胆囊、胰腺及脾脏、双肾未见明显异常3. 膀胱、前列腺及精囊腺未见明显异常,建议增强检查。胸部CT平扫:考虑双 肺下叶炎症,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建议治疗后复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