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收入分配知识点总结

收入分配知识点总结

收入分配知识点总结收入分配是指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中获得的收入分配给个人、家庭和企业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来调节和管理收入的分配,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目标。

收入分配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涉及到社会公平、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收入分配的原则在现代经济制度中,收入分配的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公正、效率、鼓励生产和创新等。

公平公正是指收入应该按照人们的贡献和需要来分配,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效率是指在收入分配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浪费和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鼓励生产和创新是指收入分配应该激励人们去从事生产和创新活动,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社会财富。

2. 收入分配的方式收入分配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按劳分配、按需分配、按资分配等。

按劳分配是指收入与个人的劳动和贡献成正比,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的一种主要的收入分配方式。

按需分配是指收入与个人的需要和权利成正比,通常用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收入分配。

按资分配是指收入与资本的所有权和投资成正比,是市场经济中的另一种重要的收入分配方式。

3. 收入分配的政策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来调节和管理收入的分配,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目标。

比如税收政策、社会福利政策、劳动合同制度等都可以影响收入的分配。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节个人所得税率和企业所得税率来影响收入分配。

社会福利政策可以通过提供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服务来影响收入分配。

劳动合同制度可以通过调整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影响收入分配。

4.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收入不平等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受到影响。

收入不平等还会影响消费和投资的能力,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和发展。

此外,收入不平等还会导致社会犯罪率的增加,家庭关系的破裂等问题。

5. 收入分配的改革和发展为了实现公平公正、效率和社会稳定,政府需要不断进行收入分配的改革和发展。

高考一轮复习 经济-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思维导图

高考一轮复习 经济-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思维导图

坚持效率与公 平并重原则
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


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增加居民收入,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

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

重要

措施
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有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实施主体和依据
国家 法律
分 配
社会保 障收入
形式
众基本生活水平,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
意义
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坚持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原则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障
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坚持共同富裕原则
坚持共同富裕、维护收入公平是坚持协调、共享发展理念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升社会整体消费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反对收入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 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形式:工资、奖金、津贴
按劳分配
特点
多劳多得 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
原因
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意义
体现了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分配领域:各种所有制经济——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混合所有制经济等

第一到第三单元的重点问题

第一到第三单元的重点问题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五、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哪些作用?
1.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表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 疗卫生制度等。
2.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例:那些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的基础设施行业离不开国家财政 的大力支持。
3.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三、就业的重要地位是什么?怎样做好我国的就业工作? ◇就业的重要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对社会来说: 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 ②对劳动者来说: A.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 B.实现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 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针对主观题(分析题)的复习 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2.商品价格变化会产生哪些影响? 3.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我们怎样才能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1.请完整表述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 2.影响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有哪些? 3.就业的重要地位是什么?怎样做好我国的就业工作? 4.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怎样维护? 5.我国居民当前投资理财主要有哪些选择?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是 什么?怎样做到科学理财?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1.什么是收入分配的公平,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2.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3.什么效率,怎样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4.怎么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5.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哪些作用? 6.为什么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公民应怎样更好地行使纳税 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1.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或价格) 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或价格)成反比。 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 下跌。 3.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货币的流通量等也会影响商品价格。 二、商品价格变化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情况…… ② 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 ③相关商品的需求变化…… 2.对生产的影响(三个方面)

政治高一必修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1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人教课标版李良宾

政治高一必修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1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人教课标版李良宾
2
最爱偷懒的小李想平时自己干得最少, 如果按人头平均分配,自己最有划算。
3
常超额完成任务的小张想自己一直没为车间 少出力,这次奖金一定少不了我的。
如果你是这个车间主管,该如何来分配这笔奖金?


根据社会成员需求,对 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即 需要什么就分配什么
按劳分配 VS 按劳分配 VS
按需分配 平均分配
不论工作态度、工作成绩、 贡献大小、效率高低、干多 干少干好干坏等等,实行大 平均,大锅饭
3.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 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在生产力还没有实现 高度发达,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 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 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目前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 存在着明显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因此,不能 实行平均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士多店
个体 2440
活期:500-600 无 征地:30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00元/月
问题:从小明家的收入情况,你发现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有哪些形式?
2010年10月18日,温家宝总理就《中共中 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稿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 会作说明。
材料: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2)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 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 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 民财产性收入。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 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 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规范分配秩序, 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 扩大趋势。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 分配制度改革。 问题: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第三专题《分配》

第三专题《分配》

本专题重点知识点整理
1.为什么要维护社会收入分配公平? 义) (经济意义)(观点+意
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 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障。社会公平维护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 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③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社会收入差 距,能够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维护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 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⑤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⑥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打破垄断,维护市场秩序,统筹城乡和区域 发展 ⑦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维护社会公平,体现 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能够推动投资、消费、出口的协调发展, 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应该是纳税人)
18、我国对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进行征税。
×(个税是比例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19、纳税人是指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这是负税人) 20、个人有收入所得就必须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应该是应税人员)
21、个别企业和个人用欺骗的方法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的行为属 于偷税。 ×(骗税)
分 配
国 家 收 入 的 分 配
财政的作用:P65
国家财政
财政收入与支出
主 要 来 源
收入渠道—影响因素—P67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P68
支出用途—P68 税收 含义与特征:P69
具体种类:增值税、个税:P70
我国税收的性质:P72 依法 纳税
征税与纳税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在现代社会中,收入和分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体系对收入分配有不同的规定和实践。

本文将探讨一些与收入和分配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经济议题。

一、收入源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从各种渠道获得的经济收益。

它可以来自工资、利息、租金、股息、企业分红、财产出售等多种方式。

在市场经济中,个人通过劳动创造财富,从而获得工资收入。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利息、股息等非劳动性收入成为一部分人财富增长的重要来源。

二、收入不平等收入不平等是指个人和家庭收入分配的不均衡现象。

过高的收入不平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不公平。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收入不平等程度在过去几十年中有所上升。

这主要得益于资本的积累和技术进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些富裕国家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减轻收入不平等,而在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仍然是首要任务。

三、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和福利等手段来调控收入分配。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等方式来减轻贫困和促进公平分配。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养老金和失业保险等,它们的目标是提供社会安全网,减轻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压力。

另外,福利政策也可以通过现金补贴、住房补贴和教育津贴等来帮助低收入人群。

四、收入与经济增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经济增长可以扩大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力的收入水平。

相反,收入的增加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这种正向互动可以通过增加消费和投资来实现。

然而,过高的收入不平等可能阻碍经济增长。

研究表明,收入分配不均导致贫困化和社会不稳定,进而抑制企业投资和创新活动。

五、国际收入分配差距国际收入分配差距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收入水平的不平衡。

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往往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这种差距主要源于历史和制度因素。

贸易、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等因素也会影响国际收入分配的差异。

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经济稳定,国际社会需要采取措施来减轻国际收入分配差距。

最新精品课件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ppt课件

最新精品课件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ppt课件

2021/1/4
31
问题二:结合材料二,分析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分析: (1)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实现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社 会公平。 (2)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3)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4)能够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021/1/4
18
(5)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3.维护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1)收入差距现状与调节措施
2021/1/4
19
(2)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建立调节机制: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 题。 (4)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 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2021/1/4
13
命题角度1 分配方式 高考扫描:2014年天津,1,选
命题探究
典例导引 (2014年天津文综,1,4分)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 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属于按劳分配 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1/1/4

2024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2024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2024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一、神奇的货币1. 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货币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

职能: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 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发行量: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4. 信用工具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5. 外汇和汇率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二、多变的价格1. 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 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一般来说,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三、多彩的消费1. 影响消费的因素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

其他因素:物价水平、消费心理、消费观念等。

2019届政治江苏专版讲义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7课 含答案

2019届政治江苏专版讲义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7课 含答案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展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015·选择);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2012、2017·选择,2013·简析);兼顾效率与公平。

考点1按劳分配为主体(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平均分配)(2)内容要求①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

②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③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④具体要求: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⑤主要形式:国企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农村中家庭承包土地所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村办企业、街道办企业职工工资所得。

(3)原因①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④重要意义: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点拨①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②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

③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然涉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效率问题,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这些效率密切相关。

典例1改革开放的初衷之一,就是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的政策,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一事实说明()①按劳分配原则符合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生产力的要求③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的分配制度④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会促进生产力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符合我国的国情,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故①④符合题意。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知识点

⾼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知识点要学好⾼中政治,学完每⼀个单元的时候最好简单做⼀下总结,这样能及时发现⾃⼰不懂的地⽅。

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1第三单元,接下来随着⼩编⼀起来看看吧!⾼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收⼊与分配1.收⼊分配的公平问题是什么——收⼊分配公平的含义收⼊分配相对平等。

为什么——收⼊公平的意义对社会: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全⾯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经济的局限性,防⽌两极分化;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对个⼈:有利于居民⽣活消费⽔平提⾼,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怎么办——如何解决根本途径:发展经济,提⾼效率,增加收⼊;制度保证:坚持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重要举措:保证居民收⼊在国民收⼊分配中合理⽐重,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合理⽐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政府加强对收⼊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调节过⾼收⼊,取缔⾮法收⼊,最低收⼊,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缩⼩收⼊差距;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提⾼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促进就业,完善社会制度,缩⼩收⼊差距,实现公平。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效率与公平的含义效率:资源节约,社会财富的增加,经济发展;公平:收⼊分配相对平等。

为什么——两者关系效率与公平具有⼀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产⼒、提⾼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公平是提⾼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产、提⾼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怎么办——如何处理既要反对平均主义,⼜要防⽌收⼊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要提倡奉献精神;在⿎励⼈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经济生活一轮复习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经济生活一轮复习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0<基尼系数<1 (值越大表示贫富差距大)
0.3-0.4视为收入相对合理;0.4-0.5视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 到0.5以上时,则表示收入悬殊。 201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4,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大力发展生产力(根本途径)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加社会财富, 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练习
(2016·天津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 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 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时政背景是“整合城乡居民…” “统一城乡医保…” 。
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 具体措施: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③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收入(即自己种地所得)
④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如公务员、教师)的工资、奖金、津贴
劳动要素
3、小赵投资100万设立服装公司,一年赚了12万。
资本要素
4 、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
资本要素
5、小王承包土地种植棉花,一年收入1万。
按劳分配
6、小王承包的土地流转给别人,得到40000元。
土地要素
7、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致富信息,收费200元。 8、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的经理,年薪15万。
信息要素 管理要素
练习
(2016年高考上海卷13)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对专 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科 研人员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规定。为落实这些激励性规定,最 需要完善的分配方式是

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详细)

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详细)

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详细)高中的学生们,你还在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吗?小编在这里有一份超详细的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要送给你们哦,请签收。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0、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八课 第一框 国家财政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八课 第一框 国家财政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框国家财政情景导入学习目标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改善民生。

什么是财政?财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哪些作用?如何发挥好财政的作用?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国家财政》。

1.了解财政收入与支出、国家预算与决算。

2.理解财政的重大作用。

[重点]3.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重点+难点]4.了解财政收支关系。

一、财政及其作用1.财政的含义和实现过程(1)含义: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实现①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②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2.财政的巨大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教材P64“探究问题”提示 (1)不能,因为地铁建设投入大,成本回收期长,个人无力出资修建。

(2)政府,通过国家财政支持。

(3)修建学校、医院、广场等。

教材P65“探究问题”提示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材P66“探究问题1”提示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反之,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1.(1)人民生活的改善要完全依靠国家财政。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必要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其他分配方式包括(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

分配方式与所有制相适应:公有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一定有按劳分配;个体经济一定是按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现代公有制经济中往往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4、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什么?P66效率与公平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

一致性表现为:(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2)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5、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P66 效率优先: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兼顾公平: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1、取得财政收入的渠道有哪些?税(最主要部分)、利、债、费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是什么?P69 经济发展水平(最根本)和分配政策3、财政支出按用途分为哪些内容?经济建设支出(占首位)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各种费用4、财政的作用是什么?P74-75(1)集中力量办大事:A促进资源合理配置;B调控经济平稳运行;C促进经济社会发展(2)人民生活有保障:A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障;B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C 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第九课征税与纳税1、税收的特征是什么?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内个人、企业和国家获得的经济利益,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租金、利息、股利、营业利润等。

收入的分配是指将全社会的收入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式分配到不同的收入群体中。

一、收入与生产要素的关系收入的产生离不开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技术,而这些要素同样也需要收入回报。

劳动的回报为工资、津贴等,土地的回报为租金,资本的回报为利息、股息等,技术的回报为技术转让费等。

二、收入分配的原则1. 公平性原则。

收入分配要遵循公平的原则,弥补不同劳动者因不同工作所得的报酬差异,消除不同层次劳动者收入分配不均和歧视现象。

2. 激励性原则。

激励是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和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收入分配也应该根据人们的能力、工作量和工作效果来给予相应奖励,使其为更高收入而努力奋斗。

3. 非平等报酬原则。

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要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否则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评估,也不能使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人才更好发挥其潜力。

4. 物质保障原则。

应该保障最低收入,避免一些人过于贫困,使他们有能力继续创造价值,同时,也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稳定。

三、收入分配方式1. 劳动所得。

体现的是一种按照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技能和工作成效给劳动者报酬的方式。

2. 资本所得。

以权益资产、有价证券、不动产等为代表,收益来源于其所拥有的资产的增值和产生的收益。

3. 转移支付。

用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救济救助、税收减免等,是政府调节贫富收入差距的手段。

4. 奖励所得。

来自于人才奖励、技术奖励、发明创造奖励等。

四、收入差距及其机制1. 地理位置和行业差别。

人口密集大城市工资待遇一般会比较高,而偏远地区收入较低,不同行业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较大。

2. 教育和技能差异。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下,人们往往会投入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学习和培训,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同时拥有更多法定证书的人也会得到更高薪水。

3. 性别差别。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以及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女性的工资待遇总体上较男性低,工作机会也相对较少。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四知识点总结(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生活)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四知识点总结(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 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 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 供小于求, 表现: 物价上涨, 纸币贬值。

影响: 纸币贬值, 物价上涨, 购买力下降, 生活水平下降, 商品销售困难, 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 表现:物价下降, 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 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 使经济萧条,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导致市场消费不振, 对经济长远发展, 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 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 含义, 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 由于供不应求, 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即使提高价格, 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 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 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 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 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 商品价值量越大, 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 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知识点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课本58页)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我国为什么实行这一分配制度
(1)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

(2)直接原因: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

知识点二: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性质和含义(课本59页第一段)
(1)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老多得,少劳少得。

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课本59页第二段和第三段)
(1)客观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以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劳分配的地位
(1)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在所有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

知识点三:多种分配方式(即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地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课本60页)
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
展。

知识点四:收入分配公平
1.收入分配的含义(课本60页最后一段)
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2.现实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
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课本61、62页)
①根本措施: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②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重要举措一: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增长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即两个比重,两个同步)
④重要举措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知识点五: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的含义
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课本62页第二段)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对公平的追求会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矛盾: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课本63页)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知识点一:财政
1.财政的含义
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财政的实现
财政是通过预算和决算实现的。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

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

3.财政收入(课本67页)
(1)财政收入的形式
税(收)、利(润)、债(务)、费(其它)。

其中,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它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泉的关系)。

②分配政策。

4.财政支出(课本68页)
(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2)分类:按具体用途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5.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①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②财政盈余: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

③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部分。

6.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7.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2)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3)稳健的财政政策:在经济平稳运行,没有明显是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时,政府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通过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知识点二: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含义及本质
(1)含义:税和税的征收合称为税收。

(2)本质: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三者关系:这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强制性地征税。

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3.税收的性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税收的种类
(1)根据征税对象可以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2)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①征税对象:增值额
②纳税人: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
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③税率及计税方法:增值额×税率(17%)
或者营业额×税率(17%)-上一环节已纳税金
④意义:a.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纳税。

b.也可以防止前一
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

(3)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①征税对象:个人所得
②纳税人:a.居住满一年的个人的境内外所得。

b.居住不满
一年的个人在境内所得
③税率和计税方法: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列税率
④意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
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知识点三: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为什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以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强盛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违反税法的行为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3.增强纳税人的权利意识
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