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1登高丘而望远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译文登上高山,远望大海,烟波浩渺,一望无际。
传说中那六只天帝派来驮负大地的大海龟被龙伯国的人钓起后早已变成了一堆白骨吧,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不知道有没有流向北极,现在是否还在?大海上波浪滔天,连太阳都被遮住了光彩,仙山上的仙树恐怕也都被摧折死掉了。
由此看来,长生不老的神仙之说是不存在的,只害得秦始皇、汉武帝等白白地追求了一番。
大海如此深广,精卫是不可能衔一些树枝和石子就能填平的,鼋鼍为梁之说也无所凭据。
秦始皇和汉武帝的陵墓早已经灰飞烟灭,这些地方就连牧童都可以随意攀登,盗墓贼经常来挖掘珍宝,他们的灵魂又能怎么样呢?相比之下,如今执政者不顾百姓安危大肆征战,杀人无数,就算建立了不世之功业,又怎能会得道成仙,永垂不朽呀?注释①六鳌(áo):传说渤海的东面是无边无际的大海,上面浮着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五座神山,山上长有长生不老药。
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鳖。
②扶桑:神话中树木名。
传说太阳每天在成池沐浴后,渐渐升起,升高到扶桑树梢的时候,天刚刚微明。
③银台金阙:黄金白银建成的亭台宫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④秦皇汉武:秦始皇、汉武帝。
⑤精卫:传说中的鸟名。
据《山海经》记载:炎帝的小女名叫女娃,因在东海游玩淹死,化为精卫鸟。
它不停地从西山衔木石,欲填没东海。
⑥鼋鼍(yuán tuó):传说周穆王征越国,在九江架鼋鼍为桥渡江。
见《竹书纪年》。
鼋,大鳖。
鼍,鼍龙,俗称猪婆龙,鳄鱼的一种。
⑦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陵墓筑在此中。
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
七律之冠杜甫《登高》及赏析
【导语】杜甫⽣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暗、⼈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盾和⼈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被誉为“诗史”。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下⾯是为⼤家带来的杜甫《登⾼》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登⾼唐代:杜甫风急天⾼猿啸哀,渚清沙⽩鸟飞回。
⽆边落⽊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风急天⾼猿猴啼叫显得⼗分悲哀,⽔清沙⽩的河洲上有鸟⼉在盘旋。
⽆边⽆际的树⽊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滚滚奔腾⽽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漂泊常年为客,⼀⽣当中疾病缠⾝今⽇独上⾼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偏⼜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诗题⼀作《九⽇登⾼》。
古代农历九⽉九⽇有登⾼习俗。
选⾃《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历⼆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中的⼩洲;⽔中的⼩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飘落的声⾳。
万⾥: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这⾥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指衰⽼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历⼆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这是五⼗六岁的⽼诗⼈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天他独⾃登上夔州⽩帝城外的⾼台,登⾼临眺,萧瑟的秋江景⾊,引发了他⾝世飘零的感慨,渗⼊了他⽼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就有了这⾸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
赏析 此诗载于《杜⼯部集》,全诗通过登⾼所见秋江景⾊,倾诉了诗⼈长年漂泊、⽼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弦。
古诗登高原文及赏析
古诗登高原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登高》,倾诉了杜甫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整理的资料,更多内容请留意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登高》作者: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解】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形容白发多,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犹言困顿,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作品简介】《登高》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
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登高》在杜甫的律诗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清代的学者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明代的胡应麟在《诗薮》中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登高杜甫》全文带拼音
《登高杜甫》全文带拼音dēng gāo dù fǔ白日依山尽(bái rì yī shān jìn)黄河入海流(huáng hé rù hǎi liú)欲穷千里目(yù qióng qiān lǐ mù)更上一层楼(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你瞅啥(nǐ chǒu shá),瞧看这杜甫的《登高》诗,是不是气势磅礴,让人心生向上之感?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品之一,描绘了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色,同时蕴含了人生思考和追求更高目标的哲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诗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我们可以想象,白日斜照在群山之上,暖洋洋的阳光洒满了大地,山水之间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景象。
而黄河奔流不息,穿越千山万水最终注入大海,展示了大自然的伟大与壮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则寓意深远。
诗人告诉我们,人的眼界应该要拓宽,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境界。
正如登高一样,如果只停留在低处,我们只能看到眼前的景色,无法领略到更广阔的天地。
而如果我们勇敢地登上高山,向更远处望去,就能看到更美丽的风景,也能开阔我们的思想和志向。
这首诗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己,实现更高的追求。
诗人借登高之景,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也引导了读者积极向上的心态。
通过这首诗的欣赏和解析,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许多人生哲理。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同时也要不断进取,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抱更美好的未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无论是在学业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要努力登高,追求更高的境界,不断超越自己。
让我们像杜甫一样,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永不止步。
高中《登高》课文原文
高中《登高》课文原文高中《登高》课文原文《登高》一诗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表现了作者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登高》课文原文,欢迎阅读。
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扩展阅读】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鉴赏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杜甫诗词《登高》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登高》原文译文赏析《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杜甫《登高》注释和赏析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注解】: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
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
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
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
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
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
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
写山为远望,写水为俯瞰。
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
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
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
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
“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登高”的节候。
古诗文《登高》赏析
古诗文《登高》赏析登高唐朝: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译文及注释【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登高鉴赏此诗选自《杜工部集》,是杜甫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
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1] ,渚清沙白鸟飞回 [2] 。
无边落木萧萧下 [3] ,不尽长江滚滚来 [4] 。
万里悲秋常作客 [5] ,百年多病独登台 [6] 。
艰难苦恨繁霜鬓 [7] ,潦倒新停浊酒杯 [8] 。
【注释】[1]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甚哀,所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渚:水中小洲。
回:回旋。
[3]落木:落叶。
萧萧:风吹叶动之声。
[4]滚滚:相继不绝,奔腾不息。
《登高》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登高唐代:杜甫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作品原文《登高》⑴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⑵,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⑶。
无边落木萧萧下⑷,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⑸,百年多病独登台⑹。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⑺,潦倒新停浊酒杯⑻。
[1]注释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
⑵啸哀:指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2]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译文风急天高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天宝中期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作品原文《登高》⑴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⑵,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⑶。
无边落木萧萧下⑷,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⑸,百年多病独登台⑹。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⑺,潦倒新停浊酒杯⑻。
[1]注释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2]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天宝中期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赏析精选8篇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赏析精选8篇风急天高猿啸哀,堵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赏析:唐朝民间有云唐朝诗圣是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杜甫悲天怜人、忧时伤乱的情怀注定了他是活得最痛苦、最不幸的一位诗人。
在杜甫所有的诗作中,《登高》可以说是艰难苦恨、离乱悲愁的集大成者,诗歌写于诗人晚年寄寓夔州时期,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抒发身世命运之悲和时局离乱之慨,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登高》远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悲涌心头;其悲何在呢?下面依循文路,紧扣词句,逐层剖析。
首联写景,自成对比,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此联描绘了两幅画面:一是高江峡口,秋风猎猎,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二是江水洲渚,水清沙白,群鸟翩跹,轻舞飞扬。
后者的清丽精美、欢快明朗(乐景)反衬出前者的`凄清劲厉、揪人心怀(悲情),于此劲风悲鸣、高猿哀啸当中不难觉察诗人凄怆哀怨之心。
哀字关涉全联,笼罩全篇,读来刺目痛心,毛骨悚然。
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全是欢歌笑语,不见半点伤心,是因为李白的好运与老杜的潦倒天差地别之故。
颔联仰观俯察,壮景传悲,寄寓遥深,措语天然。
诗人仰观天宇,无边落木,萧萧而下;俯察江水,奔流不息,滚滚而来。
画面之宏阔苍茫凸现人生的沉重悲壮。
萧萧、滚滚,摹声绘态,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全联状夔州之秋,也分明隐喻落魄杜甫的人生之秋,沉郁悲凉,怆然至极。
是啊,到了人生的秋天,杜甫得到的不是天伦之乐,功成之勋,不是荣华富贵,飞皇腾达,而是穷愁老病,百业无成,而是颠沛流离,形影相吊,人生还有什么希望?人生的希望又在哪里呢?颈联、尾联抒悲,笔力千钧,字字传神,是血与泪的结晶,是悲与恨的沉淀。
辗转江湖,身不由己,凶多吉少,有家难归,此为万里之悲;常年累月,马不停蹄,聚会离合,欢少苦多,此为常客之悲;人生苦短,多灾多难,年迈体弱,疾病缠身,此为多病之悲;登高远眺,临风怀想,天地一儒,形影相吊,此为孤独之悲;落魄潦倒,艰难苦恨,愁生白发,岁月不多,此为霜鬓之悲;时局动荡,生灵涂炭,忧国伤时,一筹莫展,此为家国之悲;异乡飘泊,多病残生,因病断酒,添愁惹恨,此为断饮之悲。
杜甫《登高》原文和译文
杜甫《登高》原文和译文
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渚:水中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生命运。
苦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
潦倒:哀颓,失意。
新停:刚刚停止。
译文1: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译文2:风这样急,天这样高,猿猴的叫声是如此悲哀;水这样清,沙这样白,鸟儿飞去又飞回。
那无边无际的树林里,落叶萧萧飘落;那无穷无尽的长江水,浪涛滚滚而来。
在这悲凉的秋天,我离家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在这思亲的节日,我拖着病体,独自一人缓步登台。
生活真是太艰难了,痛苦和烦恼使我的白发一天比一天多,再加上病体潦倒,最近竟连一杯苦酒也不能喝了。
赏析:《登高》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颠沛夔州时期所作,其时安史之乱虽然平定数年,但关河以东局势越发混乱,肘腋之间宦党日强朝纲日废,后庭方寸吐蕃弄强回纥嗜欲,天下大势实在悲观。
杜甫满腔爱国热情,一身耿骨义气,不但客寓夔州,而且沉疴日起,惶惶终日,自认重见社稷光耀朝纲振奋天下益安苍生乐享,怕是此生无望他生未卜,其萧索落寞悲愁苦涩可以想见,正是这种绝望孤寂悲苦无端的心境,在767年那个秋天,直接催生出千古七律第一的《登高》。
《登高》其诗,八句皆为偶句,在律诗中已属少见,而其信手拈来,卓然成章,巧夺天工,全无痕迹,似无心为之,竟浑然天成的通脱磊落,又足令赏诗者击节赞叹做诗者废然忘返。
杜甫作品《登高》原文及鉴赏
杜甫作品《登高》原文及鉴赏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作品《登高》原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
后入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
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
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
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死于舟中。
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汉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
他出生在襄阳(河南巩县)的一个“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他也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
但他一生经历坎坷。
他七岁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为他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他二十岁起,开始了先南游吴越,后游齐赵。
十年壮游期间,他饱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使他早期诗歌也带有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唐玄宗天宝五年(公元746),三十五岁的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
高中《登高》课文原文
高中《登高》课文原文高中《登高》课文原文《登高》一诗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表现了作者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登高》课文原文,欢迎阅读。
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扩展阅读: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鉴赏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国事艰难,壮志难酬 人生潦倒,消愁无途
首 风急天高猿啸哀, 联 渚清沙白鸟飞回。 颔 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作者于秋天的在 夔州长江边登高 远望所看的风景
这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你能 描绘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
样的高度评价?
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 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作客: 寄居在别处,如作客他乡。 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潦倒:疾病困顿
读诗步骤
1,知人论世 本诗写于杜甫流寓夔州,属杜甫西南漂泊时 期:居无定所,孤苦无依,穷困潦倒,满身 疾病(右臂偏枯耳半聋)。 2,看题:登高 登高——我国古代重阳节风俗,百姓登高祈 福,士大夫登高言志。
方法总结
①描图景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 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 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 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 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 音节词即可,例如寂静冷清、恬静优 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 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 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末句与前三句在描写上有什么不同? 末句写大鱼跃出水面,属动态描写,以动称 静,更突出江上月夜的宁静,与前三句重在 “静”上不同。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意象作用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分析首句的意境? (1)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 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傍晚的天空中 点点寒鸦,声声哀鸣…… (2)写出了一片萧飒凄凉的秋景,造成一种 凄清衰颓的氛围, (3)烘托出作者内心有家难归的悲戚。
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的愁绪呢!把女主人公 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
意象作用
分析意象型
提问方式: 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 什么? 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为什么都写到某个事物? ②诗句用了某些意象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
答题步骤:意象特征 意象作用(主旨)
把握意象的方法: 景物的特点一般落在形容词上
②点意境
③析感情
宋代罗大经 曾说颈联的 十四个字中 含有八层意 思: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诗】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 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 字数和平仄、用韵、对仗等都有严格规定。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颈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 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工整,每一联的最后个字一 定要压韵。
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 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 情或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 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江边的小草在微风吹拂之下显得那么弱小,一 只有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江岸.诗人 借助“细草”、“独舟”这两个意象,写出自 己的处境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柔弱,像江中 孤舟一般孤独寂寞.
方法总结
①描图景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 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 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 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 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 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 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 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 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王国维说“有我 之境,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 彩"。
情景交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江边秋景图特点: 苍凉寥廓
作者感情:
悲怆凄楚
景 急风、高天、哀猿 清渚、白沙、飞鸟 无边落木、不尽长江
登 高
交 人生艰难 功业无成 融
秋 悲
情
国家艰难 忧国忧民
情景交融
“景中有情, 情中有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理解“情景交融”的方法
1,知人论世
2,抓住景物特征,进行适当联想想像。
3,理解景物构成图景的整体特征。
古诗歌题型链接
诗歌考查要点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 我之色彩。 《人间词话》-王国维
意境
意 境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 想感情,镜是诗中所描绘 的生活图景(多个意象叠 加)。意境是这两者有机 融合而形成的耐人寻味的 艺术境界。 它包括景、境、情 三个方面。
你预习了吗?
字音:渚
(zhǔ)
字形:萧萧(非“箫”)啸
鬓 潦
倒 作客: 寄居在别处,如作客他乡。 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落叶。 盘旋。 字义:回: 落木: 深为憾恨。 甚,极。 苦恨:一生,这里指晚年。 苦,
读诗步骤
5,读诗,读出诗的基调,读懂诗的内容。 本诗基调: 凄楚悲伤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 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迟日:春日。
一、描图景: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 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 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二、点意境: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生机勃波的春景图。 三、析感情: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 悦闲适的心境。
高考链接
诗歌考查要点
一,对诗歌意象的考察
方法:
1.抓景物特点,景物的特点一般落在形容词 上. 2,知人论世,探知诗人的感情
3, 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比喻义)
谒金门 (唐·冯延巳) 皱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 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春风乍起,春风搅动了池水,意象特征
把握意象的方法: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 品格、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
小松初时埋没于深草中,但长满针刺的头一直往上 窜,最终长成凌云之木. 意象特征 以小松喻人,表达作者“出生轻微但坚强不屈也能成 就大业”的观点;
[背景]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平定,天下太平,诗人回到成都草堂。
描图景: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的黄鹂在欢唱,蓝天上的白 鹭在自由飞翔,西山雪岭如画般嵌在窗中,岸边停着来自 东吴的江船。 点意境: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 析感情: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平定后无比欢快的感情。
课堂练习
绝句二首(其一)
会使人失去应有的进取精神。
1、但有时身在此山中才能识得山的面目,因
为停留“山”外使我们缺乏更深的认识。
走进杜甫
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自称少陵野老, 杜甫的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 程,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表达悲天悯 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 和完美技巧,他被称为“诗圣”.
比喻。(1分)①愁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 邪为非作歹;②愁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抒 发怀才不遇的愤慨。(4分)
蜜蜂:这世界上爱占别人“甜头”的人实在
是太多了,我是不得已才配备这杆“枪”的。
鱼:明明知道有人垂钓,仍然免不了接二连
三地上钩。唉,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心灵呢?
1、但有时谦虚却使人落后,因为一味的谦虚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景与情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 赏析。 3.诗中某几句写了哪几个事物,请分 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答题步骤: ②概括图景所营造的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点意境
③析感情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的 。 这首诗营造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作者怎样的感 情?(5分) 诗中描绘江月近人;风灯照夜,灯影婆娑, 月照沙岸如雪,白鹭夜宿沙滩,船尾跳鱼的 画面,(2分)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 (1分),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 对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