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64学分:4适用专业:康复技术先修课程:考试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

《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

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的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和感觉功能的评定等。

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和“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和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

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康复评定技术 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 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64 学分:4适用专业:康复技术先修课程:考试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康复医学就是社会发展与进步得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

《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得核心课程与必修课程,也就是本专业得基础课程。

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专业得学生提供系统、全面得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得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得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得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得基本要求。

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得学习为基础,也就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得基础。

(二)课程理念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得专业基础课程,就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得桥梁,也就是本专业得主干课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得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得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得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与感觉功能得评定等、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与“理实一体"得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得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得培养。

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得“学"与“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与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就是学习得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就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该课程就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得工作项目设置得。

其总体设计思路就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得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得训练,理论知识得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得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得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与态度得要求。

康复评定说课说课

康复评定说课说课

分值比 5% 20% 5%
分值合计 5分 20分 5分
形 纪律考核 成 实训考核 性 考 核 终结性考核
合 计
期末笔试
70%
100%
70分
100分
单元说课 – 步态分析
(一)
理论教学
1、复习旧课2’
共 计 90 分 钟
2、介绍学习目标1 ’ 3、导入新课2’
4、讲授新课80’
5、小结、布置作业5’
教师示范操作、学生模仿
定量分析:传统的测定方法为足印法,即在足底涂 上墨汁,在步行通道(一般为不少于6米)铺上白 纸,用秒表记录步行时间,并通过足迹测量步行 空间。
目测分析法
1.患者的异常步态特征 是什么?
2.造成步态异常的原因
是什么?
教学效果
●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使教学更生动。 ●诱导式教育,使学生更投入。 ●在职业角色前提下教育,使教学环境更真实。 ●教学内容能掌握90%以上。
仪器评定 (难点)
简单仪器的肌力评 0.5 定 认知功能评定 平衡仪评定 2 0.5
学情分析
优 势 劣 势
重视专业课学习 寒暑假见习经历
过分依赖教师的讲授,自学能力较弱
临床思维不足
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 任务驱动法
小组讨论法
1.针对重点——关节活动度评定 示范教学法
(三)常见病理步态分析—引导式教学 足拍地、 拖地
胫前肌无力
踝背伸
胫前肌的作用是什么?
支撑相: 足跟着地 足趾离地
跨槛步态
胫前肌在步行周期起 什么作用?
摆动期髋、 膝屈曲增加
胫前肌无力的临床表现 是什么?

康复评定技术 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 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64学分:4适用专业:康复技术先修课程:考试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

《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

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的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和感觉功能的评定等。

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和“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和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

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精品课件)康复评定技术(第2版)——第一章 总论

(精品课件)康复评定技术(第2版)——第一章  总论

➢ 其缺点是只能了解表现的事实,不能直接解释 其发生的原因。观察法属于定性分析法,因而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 为弥补肉眼观察之不足,可用摄像机将观察内 容记录下来,以便反复观察和进行再次评定时 的比较。
(二)调查法
➢ 调查法是以提问或填表的形式收集评定对象有 关资料的一种评定方法。
➢ 优点是能够在短时间内收集多个人、多方面的 资料,省时省力。
➢ 仪器法主要用于器官或系统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 检查,如关节活动度测量、等速运动肌力测定、 静态与动态平衡功能评定、步态分析、心肺运动 负荷测验等。
❖三、评定方法的质量要求
(一)信度 (二)效度 (三)敏感度
(一)信度
➢ 又称可靠性,是指不同评定者使用同一评定量表 的一致性水平,用以反映相同条件下重复测定结 果的近似程度。
理、心理功能的异常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组织、 器官或系统的正常功能,因而表现为功能障碍。 ➢ 表现为一种器官水平上的障碍。
残疾 ➢ 由于残损的原因使人的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至于不
能在正常范围内和以正常方式进行活动。 ➢ 残疾为个体水平上的障碍。
残障 ➢ 由于残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充当正常社会
角色所致的障碍。 ➢ 是一种环境和社会水平上的障碍。
➢ 以尺子为例,用一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皮尺测量一 张桌子的长度时,即便是由一个人测量,每一次用 它都可以测量出不同的结果;如果用一把木制的尺 子测量一张已知长度为1米的桌子时,即使分别让 100个人测量,也会得出相同的测量结果。
➢ 由此可见,测量工具的可靠性将影响测量的结果。
分等级进行量化,即将等级赋予分值的方法。 2.计量资料评定 ➢ 计量资料评定是通过测量获得资料、分析量化结
果的方法。
❖二、康复评定的方法

《康复评定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康复评定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授课对象:三年制大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时:27学时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康复评定技术》人卫出版社主编:王玉龙《康复评定技术》实训见习指导书(自编)考核方式:实验课考核总分100分(其中实验报告占10%,课堂随机检测占20%,实践操作考试占70%),占期末总成绩30%。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康复评定技术》是研究功能障碍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行动领域归纳,分析出其所需技能要求,通过实验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尤其是功能评估,熟练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学会如何采集、归纳、综合分析客观资料,为临床中实施的各种疗法奠定基础,也是保障临床康复治疗安全的前提。

二、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康复评定技术》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型一人体反射评定 2 验证性二人体形态评定 1 验证性三肌力评定 4 验证性四关节活动度评定 3 验证性五肌张力评定 1 见习六感觉功能评定 1 验证性七协调功能评定 1 验证性八平衡功能评定 1 验证性九步态分析 1 见习十肺功能评定 2 见习十一言语功能评定1 见习十二吞咽功能评定1 见习十三脑性瘫痪评定1 综合性十四截瘫评定3 综合性十五偏瘫评定2 综合性十六实践操作考核 2合计27一、人体反射评定【实验目的】学会反射发育中脊髓水平、脑干水平、中脑水平、大脑皮质水平四个阶段常用的反射评定技术操作。

【实验时数】2学时【实验内容】1.脊髓水平:交叉性伸展反射2.脑干水平: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3.中脑水平:调正反应、自动运动反应4.大脑皮质水平:仰卧位平衡反应;俯卧位平衡反应;膝手四点位平衡反应;坐位平衡反应;双膝立位平衡反应;三种跨步及跳跃反应【实验要求】必开【实验方法】在实训室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二、人体形态评定【实验目的】熟练掌握人体测量(肢体长度、围度)评定的操作方法。

2024级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

2024级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学分:6学时:108开课学期:2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作用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展调研、分析的根底上,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实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培育为重点,采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院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前修课程?人体发育学?、?功能解剖学?、?运动学?,后续课程?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学?、?临床康复学?、?言语治疗学?。

3.课程标准根本理念本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为遵循职业教化以就业为导向,以效劳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医院调研为根底,围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育目标和培育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化思想和方法的根底上,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医院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为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化规律,从宏观(培育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展系统化设计。

结合学生已有学习根底和学习风格,依据教学做合一的原那么,依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支配教学单元次序。

采纳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探讨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主动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学问、实力、素养的系统化培育。

系统化标准教学环境条件,对校院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展系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建立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的实力,并具备……的实力,促进企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驾驭各种功能评定的方法的实力,并具备娴熟应用运动、感觉等功能评定方法评定患者的各项功能的实力,促进患者康复。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设计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设计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康复评定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能够熟练运用康复评定技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了解康复评定的最新发展动态。

2.技能目标:能够熟练运用康复评定技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包括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康复事业,关爱患者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介绍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康复评定的方法:介绍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评定方法。

3.康复评定的应用:介绍康复评定在临床治疗、康复计划制定和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4.康复评定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康复评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康复评定相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康复评定技术进行临床评估。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康复评定技术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康复评定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康复评定技术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康复评定技术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康复评定所需的实验设备,如肌力测试仪、关节活动度量角器等,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康复评定说课

康复评定说课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说案系部康复系教研室临床康复教研室说课人二O一O年十二月《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说案一、课程设置(一)课程定位、性质及作用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医疗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临床检查的基础上,用客观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种类、性质、部位、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全过程。

该课程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第三学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与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共同构成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能力课程群.本门课程共设98学时,其中44学时为理论学时,24学时为实训学时,30学时为临床见习学时;它的前序课程以解剖学、生理学、人体发育学、运动学、康复医学概论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及常见疾病康复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紧紧围绕着“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未来康复治疗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能力为本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对康复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起到主要支撑作用。

(二)课程目标目标是通过学习、实训和临床见习使学生具备康复功能评定的能力,记住康复功能评定的内容和方法,知道各种康复功能评定技术的概念、评定目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了解各种康复评定技术的用具,学会各种康复功能评定技术的具体评定方法;从而能够准确地设计患者的康复目标,制订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案,指导康复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三)课程设计理念1.本课程以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为指导思想;2.强化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两个环节,通过校内仿真实训室的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的临床见习,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3.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四)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开设依据: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所必备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结合技能型培养目标开设本课程;课程的开设经过了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的多次论证和分析。

康复医学课程标准

康复医学课程标准

《康复医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一)课程性质、地位《康复医学》是我校八年制医学生必修的医学课程。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以功能障碍为核心、以提高生存质量为目标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医学的第四方面,全面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作为八年制医学生必须学习掌握这门具有独特理论与技术的医学学科。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了解康复医学的含义与特征,及其发展简史、现状和发展动向。

使学员了解现代康复医学在保健、预防、临床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康复医学在战创伤、工伤、训练伤、车祸伤、各种急慢性病、老年病等治疗中加速治愈率,降低致残率,以及在增强战斗力和劳动力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使学员了解康复医学对某些武器所致损伤的防治作用,并使之能够在未来的医务工作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确定平、战时康复对象,为提高我军战斗力而服务。

三、内容标准理论教学部分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教学目标]了解:1.康复医学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向2.致残原因及残疾分类、残疾的康复目标与防治原则理解:1.国际残疾分类(ICF)2.康复医学的主要工作内容与医疗服务对象和范围掌握:1.康复、康复医学、残疾、残损、残障的定义2.康复医学的组成、主要对象与工作方式3.康复医学与其它临床医学的关系4.康复医学与现代医学模式[重点难点]重点:1.康复、康复医学、残疾的定义2.康复医学的主要对象及工作方式3.康复医学与其它临床医学的区别难点:1.国际残疾分类(ICF)2.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的关系3.康复医学迅速发展的原因及未来发展方向[学时分配]2学时第二章康复医学评定[教学目标]了解:1.失语症的康复评定(自学)2.常用心理测验量表3.电诊断、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理解:1.康复评定方法的基本要求2.躯体功能评定的主要内容3.肌电图、诱发电位在康复医学中应用价值掌握:1.康复评定与临床诊断、病理诊断的区别2.康复评定的定义、内容、目的3.关节活动度检查和徒手肌力检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4.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正常值5.ADL分类及常用ADL评定标准6.ADL评分(Barthel指数法)的意义应用:1.股四头肌、肱二头肌的肌力测试(MMT)2.肩、肘、膝、踝关节活动度测量(量角器)[重点难点]重点:1.康复评定与临床诊断、病理诊断的区别2.康复评定方法的基本要求3.关节活动度测试的方法4.徒手肌力检查的方法5.徒手肌力评定分级6.ADL的评定方法、ADL的分类难点:1.康复评定方法的基本要求2.徒手肌力测试的注意事项3.关节活动度异常的分析及测量的注意事项4.常用的ADL评定标准[学时分配] 2学时第三章康复治疗技术[教学目标]了解:1.物理治疗因子的物理特征和生理学效应及其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自学)2.麦肯基力学手法3.语言治疗、心理治疗、职业训练和康复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理解:1.运动疗法的基本原理、治疗作用和常用方法2.作业疗法的基本原理、治疗作用和常用方法3.神经发育疗法的基本原理、治疗作用和常用方法掌握:1.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的优、缺点2.电疗法、超声波疗法、光疗法、水疗法、冷疗法、磁疗法、压力疗法、牵引疗法的临床应用3.关节松动技术的分级及适应症4.神经发育疗法的分类及适应症5.肌力、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方法6.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助动运动的概念应用:1.超短波疗法治疗麦粒肿(剂量、时间、方法、次数等)2.超声波疗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剂量、时间、方法、次数等)3.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重量、时间、方法、次数等)4.紫外线照射治疗炎症期感染创面(生物剂量、方法、次数等)5.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肩周炎(方法、时间、次数等)[重点难点]重点:1.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助动运动的概念2.肌力、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3.作业疗法的分类与制订步骤4.电疗法、光疗法、水疗法、超声波疗法、冷疗法、压力疗法、牵引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的临床应用5.关节松动技术、神经发育疗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难点:1.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和临床应用2.等长、等张、等速运动之间比较3.主动、被动、助动运动之间比较[学时分配] 4学时第四章脑卒中康复[教学目标]了解:1.脑卒中康复的机制及进展2.卒中单元理解:1.脑卒中主要功能障碍及评定2.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掌握:1.脑卒中运动功能的评定(Brunnstrom法)2.脑卒中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康复目标和措施3.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重点难点]重点:1.脑卒中运动功能的评定、早期康复的含义2.脑卒中各期的康复治疗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难点:1.脑卒中运动功能的评定2.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学时分配] 2学时第五章颅脑创伤康复[教学目标]了解:1.颅脑创伤分类、流行病学2.认知康复进展理解:1.颅脑创伤与脑卒中康复的异同2.颅脑创伤行为障碍、言语障碍、情绪障碍、运动障碍的评定及治疗掌握:1.颅脑创伤的主要康复评定及常用方法2.颅脑创伤不同时期的康复目标及主要措施[重点难点]重点:1.颅脑创伤严重程度的评定(GCS)2.颅脑创伤常用认知训练方法难点:1.颅脑创伤预后的预测2.颅脑创伤认知障碍的治疗[学时分配] 2学时第六章脊髓损伤康复[教学目标]了解:1.脊髓损伤的搬运和急救2.脊髓损伤恢复期的训练手段理解:1.脊髓损伤的原因及影响康复的因素2.脊髓损伤平面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掌握:1.脊髓损伤的评定内容及主要方法2.脊髓损伤急性期及恢复期的有关训练3.脊髓损伤主要并发症的处理[重点难点]重点:1.脊髓损伤水平的评定2.脊髓损伤急性期的康复训练:关节保护和训练、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适应性训练、膀胱和排便的训练3.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训练:肌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坐位训练、转移练习、步态训练、作业治疗4.截瘫行走器的临床应用难点:1.脊髓损伤各期的康复训练2.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防治[学时分配]2学时第七章骨折后康复[教学目标]了解:1.骨折的概念2.骨折后的康复机制和作用理解:1.骨折后的康复评定2.常见骨折的康复要点掌握:骨折固定期和愈合期的康复治疗[重点难点]重点:1.骨折固定期的康复治疗2.骨折愈合期的康复治疗难点:常见骨折的康复要点[学时分配]2学时第八章截肢康复[教学目标]了解:1.截肢康复进展2.现代假肢技术的发展对截肢手术的影响理解:1.上下肢假肢的康复训练2.残肢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掌握:1.假肢分类2.早期装配假肢的优缺点[重点难点]重点:1.残肢处理及评定2.正式假肢的装配与评定难点:1.残肢处理及评定2.临时假肢与正式假肢的异同[学时分配] 2学时第九章颈肩腰腿痛康复[教学目标]了解:颈椎病、肩周炎、腰突症的预防和保健知识。

康复工程技术课程标准

康复工程技术课程标准

《康复工程》课程标准课程类型: 理论+实践课程性质: 职业技术课适用专业: 康复治疗技术学时: 40学分: 2课程标准编制负责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二)《康复工程》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 是其他康复专业课程基础, 。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 是康复治疗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基本课程, 对应康复治疗岗位能力需求、康复治疗师执业资格标准, 培养学生在临床康复、社区康复等康复治疗岗位必需的康复治疗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三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学生起点应为普通高考学生或同等学历者。

(三)课程作用(四)本课程是国家康复治疗师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课程。

要求对应康复治疗岗位能力需求、康复治疗师执业标准,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学会应用康复工程技术对病人实施整体康复治疗。

(五)前导、后续课程本课程的前期课程有医学基础课程, 康复医学概论, 运动治疗技术、临床医学概论、物理疗法技术、作业疗法技术、中国传统康复等。

同步课程则包含言语康复、康复综合实训等课程。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和就业岗位前必须掌握的临床康复技能学科。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结合康复工程研究进展和教学实际,突出“最基本、最重要、最实用”原则, 每章结构按基本构造、内容和临床运用三部分讲授。

突出康复工程技术临床实用性,注重康复工程技术临床应用和技能操作。

以理论和实训并重为原则, 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 突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特点, 强调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科学性和独立性。

确立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40学时, 理论20学时, 实训20学时。

采用教学方法:理论与临床实例结合, 通过实际病例,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独立思考的能力。

角色扮演法:还原实际临床操作过程, 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更能提高其应对突发情况, 提高其医患沟通、团结协作的能力。

(完整版)康复评定技术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康复评定技术学教学大纲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五、考核方式与要求1.考试方式和时间《康复评定技术》为专业课,考试成绩由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权重占80%,平时考核权重占20%,两者相加满分100分,达到或超过60分为及格。

不足60分者为考试不及格,如期末一次考试不及格者,可允许参加一次补充考试,补考成绩及格者,本门课程最终成绩一律记为60分,补考成绩仍不足60分者,以补考的实际成绩记入该课程的最终考试成绩。

2.期末考试本课程期末考试参加由学院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方式采用笔试考试方式进行,课程命题根据本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要求。

着重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掌握情况,以及分析和解决外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命题既要有一定覆盖范围,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适当突出本课程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另外,考试命题不应超出本标准考核知识点的范围,不应有偏题或怪题。

最后按80%权重计入外科护理学考试总成绩。

3.平时考核本课程平时考核由课内实验,上课考勤,听课秩序及课堂提问等内容组成,满分100分,其中实验考核权重占本部分的50%,即50分;上课考勤占本部分30%,即30分;听课秩序及课堂提问占本部分20%,即20分。

其中上课考勤项中每无故缺勤一次,扣10分,该项分数扣完为止。

最后以三项考核之和计算总分,按20%权重计入外科护理学考试总成绩。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其它拓展资源1.教材:《康复评定技术》,王玉龙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七、说明本次教材大纲制订主要根据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依据《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使学生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康复医学评定技术对患者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估,为临床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从而为学生学习后继康复治疗学课程和临床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康复评定技术教案新

康复评定技术教案新

康复评定技术教案新一、第一章:康复评定基础1.1 课程介绍:本章将介绍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目的、原则和流程。

学生将了解康复评定的重要性,并掌握评估患者功能障碍的基本方法。

1.2 教学目标:了解康复评定的定义和目的。

掌握康复评定的原则和流程。

理解康复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内容:康复评定的定义和目的康复评定的原则康复评定的流程康复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1.4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康复评定的具体应用。

二、第二章:康复评定方法2.1 课程介绍:本章将介绍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包括观察、询问、物理检查和辅助检查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来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

2.2 教学目标: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

学会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

2.3 教学内容:观察法:学习如何通过观察来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

询问法:学习如何通过询问来获取患者的功能障碍信息。

物理检查法:学习如何通过物理检查来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法:学习如何使用辅助检查工具来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

2.4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各种评定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以掌握各种评定方法的使用。

三、第三章:康复评定技巧3.1 课程介绍:本章将介绍在进行康复评定时所需的技巧,包括与患者的沟通、观察技巧和记录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与患者交流并准确记录评定结果。

3.2 教学目标: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提高观察技巧和记录能力。

3.3 教学内容:观察技巧:学习如何观察患者的功能障碍,包括细节和变化。

记录方法:学习如何准确记录评定结果,包括描述和分析。

3.4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录像分析:观看录像,学习观察技巧和记录方法。

四、第四章:康复评定案例分析4.1 课程介绍:本章将通过具体的康复评定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的评定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

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23302230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学分:6学时:108开课学期:2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作用《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院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前修课程《人体发育学》、《功能解剖学》、《运动学》,后续课程《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学》、《临床康复学》、《言语治疗学》。

3.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医院调研为基础,围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医院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为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宏观(培养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

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单元次序。

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讨论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化培养。

系统化规范教学环境条件,对校院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行系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的能力,并具备……的能力,促进企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掌握各种功能评定的方法的能力,并具备熟练应用运动、感觉等功能评定方法评定患者的各项功能的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康复评定技术学教学大纲

康复评定技术学教学大纲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二、课程目的与要求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总论”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康复评定的方法第三节康复评定的内容第四节康复评定的实施“第一章总论”教学难点康复评定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第一章总论”教学重点康复评定的方法和实施过程“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教学内容第一节人体反射评定技术第二节人体形态评定技术“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教学难点出现各种人体反射的正常时间“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教学重点常见异常姿势及其评定“第三章运动功能评定技术”教学内容第一节肌力评定技术第二节关节活动度评定技术第三节肌张力评定技术第四节感觉功能评定技术第五节协调功能评定技术第六节平衡功能评定技术第七节步态分析技术“第三章运动功能评定技术”教学难点1.肌力评定2.肌张力评定“第三章运动功能评定技术”教学重点1.肌力评定2.肌张力评定3.关节活动度评定技术4.平衡功能评定技术5.步态分析技术MMSE)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五、考核方式与要求1.考试方式和时间《康复评定技术》为专业课,考试成绩由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权重占80%,平时考核权重占20%,两者相加满分100分,达到或超过60分为及格。

不足60分者为考试不及格,如期末一次考试不及格者,可允许参加一次补充考试,补考成绩及格者,本门课程最终成绩一律记为60分,补考成绩仍不足60分者,以补考的实际成绩记入该课程的最终考试成绩。

2.期末考试本课程期末考试参加由学院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方式采用笔试考试方式进行,课程命题根据本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要求。

着重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掌握情况,以及分析和解决外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命题既要有一定覆盖范围,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适当突出本课程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另外,考试命题不应超出本标准考核知识点的范围,不应有偏题或怪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负责人:赵雄
所属系部:蒙中医系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教务处
二〇一六年九月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62104 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学期:第学期总课时:72 理论课时:50 实践课时: 22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康复评定技术是研究有关功能状况的理论和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康复治疗专业主要的专业课之一,是通过评定获得功能障碍相关信息的必要阶段,是制定适宜的康复治疗计划的前提,是保障康复治疗安全的基础,是康复工作者的一项基本的专业技能。

在康复领域中,康复评定技术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二)设计思路
通过康复治疗士(师)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归纳其工作流程为:问诊与观察→康复评定→康复治疗计划制定→实施康复治疗计划→康复治疗效果评价,所以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更是康复治疗效果的评价依据。

所以,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按项目、任务设计教学内容,以临床典型案例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共设计10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又设置若干个工作任务,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安排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实践评价以项目考核为主,重视过程考核。

康复评定技讲述了常用的评定技术的定义及影响评定的因素和具体的评定方法。

按照教材设计出人体形态评定、心肺功能评定、人体发育评定、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张力评定、感觉评定、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步态分析、康复医学中常见的心理功能评定、言语评定、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和社会功能评定、截瘫及四肢瘫评定、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假肢评定、常见病症的评定以及环境评定等,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评定方法。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康复评定的概念、评定方法、基本要求、评定时间、评定内容及注意事项。

2. 掌握人体形态学、关节活动范围、肌力、肌张力、平衡功能、协调功能、步态分析、知觉、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及残疾等评定项目的相关理论知识。

3. 掌握Brunnstrom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定、上田敏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定知识。

4. 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运动系统常见疾病等功能障碍评定知识。

5. 理解吞咽、言语、心肺和心理功能等康复评定知识。

(二)技能目标:
1. 能对人体形态学、关节活动范围、肌力、肌张力、平衡功能、协调功能、步态分析、知觉、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及残疾等项目实施评定。

2. 能对偏瘫患者实施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上田敏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

3. 能实施神经生理反射检查、病理反射检查及特殊检查。

4. 能对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脑卒中等)、运动系统常见疾病(骨折等)进行综合康复评定。

5. 能对吞咽、言语、心肺、心理功能等进行初步评定。

(三)素质目标:
1. 培养学生富有爱心、耐心、同情心和责任心,以及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态度和人际沟通能力。

2. 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评定思维方法和客观准确的评定方法,充分认识到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工作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热爱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提高扎实的评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对康复患者重要性的认识。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
1.使用教材:
《康复评定技术》,主编王玉龙,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8月第2版2.参考教材:《康复疗法评定学》,主编恽晓平,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二)教学建议
本课程拟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开展启发式、自学辅导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实践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以多媒体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在康复实训室为主,结合医院临床授课,运用视频播放、图片演示、表格展示、工作流程式、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体现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在实践教学过程安排了示教、角色扮演、仿真练习、医院见习、床边授课、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重视康复评定实践教学,融入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元素。

五、课程考核方式
建立以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能力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过程评价,项目三实践考核与期末理论考核可以考虑为终结性评价内容,其余为过程性评价内容,理论与平时考核成绩比例为7:3。

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情感态度和操作技能3方面;具体包括平时表现(上课纪律、作业、实训报告完成情况等)、实践操作表现、项目理论考核、项目实践考核等多项内容;评价主体采用教师、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

对学生掌握课程情况采用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具体见下表:
六、编制说明
教学内容还需要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变化及国家执业康复治疗师考试大纲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教学设计与评价方式如果在实际执行遇到不可抗拒因素或有更加科学方式应及时调整完善。

未尽事宜还需要在下阶段课程组研讨不断完善标准。

编制人:赵雄
编制单位:康复教研室
审核人:王宇春
制定日期:2016年9月1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