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合集下载

如何鉴赏小说的情节

如何鉴赏小说的情节

如何鉴赏小说的情节
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是以故事为核心的艺术创作。


节是小说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是小说故事发展的轨迹和
血脉。

在鉴赏小说情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情节的起伏和转折
小说情节的起伏和转折是小说对读者的加持力度。

情节
的起伏和转折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紧张感,帮助读者
进入小说故事的世界中,体验小说人物的冒险和经历。

因此,在鉴赏小说情节时,要关注情节的起伏和转折,看看
作者是如何利用这些元素来推进故事的发展。

二、情节的紧凑性和连贯性
情节的紧凑性和连贯性是小说故事的关键。

小说情节的
紧凑性指的是故事情节的构建是否合理、紧凑、准确,是
否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情节的连贯性指故事
情节的铺垫是否得当,是否在小说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有所
呼应。

三、情节的意义和深度
小说情节的意义和深度是指情节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运用以及融入小说故事的深度和丰富程度。

情节的意义和
深度不仅仅是故事背后的主题和内涵,还包括情节与时代、环境以及人性的联系。

四、情节的吸引力和出人意料性
小说情节的吸引力和出人意料性指的是小说故事所呈现
的情节是否具有独特的风格,是否具备吸引读者的力量,
或者是小说情节给人惊喜或带有跨越性。

这些特殊的情节
处理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和读者与小说中人物的
连接度。

综上所述,小说情节的处理是小说创作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情节是小说的精髓所在,合理处理情节能够让小说拥有更好更有趣的发展,让读者感受到创作过程中的艺术魅力。

小说赏析方法

小说赏析方法

小说赏析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小说鉴赏优秀的小说,无论长短,每篇都是一个精美的世界。

正因为这样,小说鉴赏在语文教学和各级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小说解析1、小说释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时,某大学举办了一次超短故事比赛,并要求内容要涉及宗教、王室、性和神秘。

获得比赛第一名的某大学生写的故事是:“我的上帝,女王怀孕了,谁干的”当时,女王未婚,但女王却夸奖了此文的作者。

美国科幻小说家蒂支·布朗曾写出过一篇只有25个字的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2、小说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如《红楼梦》)、中篇(如《阿Q正传》)、短篇(如《最后一课》)以及微型小说(如《德军剩下来的东西》);按照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莎菲女士的日记》)、书信体(如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自传体(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按照小说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等;按照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如《促织》)、白话小说(如《祝福》)。

3、小说的历史(古代小说)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言”。

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谈神说鬼)、“志人”(记录名人轶事)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的小说初具规模。

主要作品有干宝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3)唐代出现了唐代传奇。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小说鉴赏“五角度”

小说鉴赏“五角度”

角度三:分析环境描写
在小说中,环境是烘托人物形象、展示事件发生背景的要素。 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必须 努力发觉它深刻的思想意义。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 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自然环境描写可以渲 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小说阅读方法
鉴赏小说五角度
角度一:梳理故事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事件发展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 说中起到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所以在阅读小说 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情节的设置与发展,既是小说的一个 考查点,也是阅读时的突破口。
Hale Waihona Puke 角度二: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 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 行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 象。我们在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时,要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 感受作者倾注在人物上的感情,同时要注意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 的关系。
角度四:领悟小说主题
小说往往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常常以小事件或平常现象 反映大主题或深刻的道理。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情节、人物和 事件,概括出文章的大主题。
角度五:鉴赏语言技巧
鉴赏语言包括鉴赏主人公语言和作者语言,还有作品中的修 辞和句式等方面的特点。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 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作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 的艺术才能。

小说的基本要素与鉴赏

小说的基本要素与鉴赏

小说的基本要素与鉴赏小说是一种以故事叙述为主的文学形式,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刻画社会背景和展示情节冲突等手法,向读者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并学会鉴赏小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种文学形式。

本文将介绍小说的基本要素,并提供鉴赏小说的方法和技巧。

一、小说的基本要素1. 人物人物是构建小说故事的核心要素之一。

好的小说常常通过丰满、真实的人物形象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人物形象包括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以及行为举止等方面。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成长和变化。

2. 情节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由一系列事件和行动组成。

情节通常包括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

好的情节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

3. 主题主题是作者创作小说的目的和中心思想。

它可以是关于人性、社会问题、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主题的表达,作者可以传达他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让读者得到启发和反思。

4. 符号与意象符号与意象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通过物品、动作、场景等形式出现,代表着深层次的意义和象征。

读者需要仔细分析和解读这些符号与意象,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隐含含义。

二、小说的鉴赏方法和技巧1. 阅读前的准备在阅读一本小说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该作品的背景信息,包括作者的生平和作品风格等。

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小说的主题和要点。

2. 全面理解情节在阅读小说过程中,需注意把握情节的起伏和高潮。

理解每个情节环节的含义和作用,分析人物的动机和冲突,进一步推进故事的发展。

3. 观察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小说生动的载体,读者可以通过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对话和内心独白来揣摩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同时,要注意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相互作用,深入理解他们在故事中的角色和作用。

4. 解读符号与意象小说中的符号与意象常常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读者可以将自己对符号的理解和作者的意图进行对比和分析,探寻潜在的含义和象征。

(完整版)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完整版)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一、理清情节线索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活动,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要分析情节,就要抓线索,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线索的贯穿。

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小说还会有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就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

文章可以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

如巴金的《灯》开头是“窒闷”,中间有“心渐渐安定”“呼吸也畅快了许多”,结尾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抓住了这些,文章的情节和思路就得到了整体把握。

其次抓时空变化(或情节发展脉络)。

例如阅读鲁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几次来鲁镇的不同时空及其肖像言行的变化,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情节和思路,进而把握祥林嫂被封建礼教一步步摧垮的深刻主题。

当然,与分析情节有关的还要看选材、组材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是否自然恰切等。

二、分析人物性格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小说鉴赏方法

小说鉴赏方法

小说鉴赏方法小说: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形象,从而反映深层的社会或人生问题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小说: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注意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不仅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人物的生活环境、场所,而且主要是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人际环境、人情环境、风俗环境。

它是影响和促进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能够提供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性格。

自然环境描写交待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往往起到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⒈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社会环境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反映社会深层问题,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表现人物独特审美价值或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思想情感,为后边刻画人物性格作铺垫。

景物组合,营造意境。

③推动情节线索发展;④象征和暗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位于小说开头时,作用一般是暗示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环境描写位于小说结尾时,作用一般是深化作品主旨;环境描写位于小说中间时,作用一般是推动情节发展;但是无论环境描写位于小说的何种位置,它们共有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

2、常见命题方式: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②联系全文,简析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③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

小说鉴赏方法与技巧

小说鉴赏方法与技巧

小说鉴赏方法与技巧
1. 全面了解小说的背景、叙事手法、文化背景等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和意义。

2. 注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历史背景等因素,分析其与小说主题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3. 重视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包括词汇、句子结构、场景描写等方面,从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技巧。

4. 关注小说的结构与叙事节奏,探究其呈现方式和对读者情感的引导,从而更好地领悟小说中的表达和意义。

5. 同类小说作品之间进行比较和对比,找出其不同之处和特点,以进一步理解小说的秉性。

6. 具体到某一小说,要多次阅读,深入细节,全面理解小说的主题意义,深入理解小说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7. 在阅读小说过程中客观、理性而又富有感性,对小说中的角色、情节、主题进行思考和解读,从不同角度领悟小说的意义。

小说鉴赏方法

小说鉴赏方法

小说的鉴赏方法一原则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性格、生平,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目的,才能准确把握文学作品。

2以意逆志:通过作品的文辞,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原意。

3关注局部,顾及整体。

二具体方法1思路: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尽量要点齐全(分值)2立意或中心思想:总结中心: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起因+经过+结果)/物/景,揭示了......的道理,歌颂/鞭挞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

三小说的鉴赏一)小说:具有的形象性、典型性,表现在以人物刻画为中心的情节展开和环境描写。

二)基本原理和方法1抓住人物形象做具体剖析①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小说的关键。

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肖像(姿态、神情、服饰)、心理、行动和语言等。

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提示人物思想性格特征。

②理解环境(自然、社会)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表现作者情感,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2把握作品的情节和结构:主要从结构、人物及人物关系、主题、时代背景等方面把握。

3深挖作品主题4品鉴小说的语言特色三)基本途径与方法1人物鉴赏: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A表现人物的手法: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B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说鉴赏方法总结

小说鉴赏方法总结

5.平叙——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的事物发展过程 的方式,使头绪清楚,叙述的有条不紊, 照应得体。
6.节奏——情节的进展张弛有度,波澜起伏。 7.突转——情节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
命运由此改变,形成“柳暗花明”的效果。 8.巧合——推动情节;激发矛盾,体现人物性格;
凸显主题。 9.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和兴趣,为高潮蓄势。 10.铺垫伏笔——内容含蓄,使结构严密、紧凑,使
(三)线索的作用? 线索的作用主要有:推动情节发展、揭示小说主题。
1. 开门见山式 2. 由故事、人物、事件等引出式 3.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和
散文的笔法引出式 原则:开篇内容与中心论点有关联,
不能脱节。
一、论据的特点。
真实、典型、概括、深刻。
☻二、论据的分类。
1.理论论据。(名言)(引用贴切) 2.事实论据。(举例)(简洁概括) 3.道理论据。(说理)(充分深刻)
特点。
4.分析并体验作者如何驾驭三种论据的?☻
实践: 以“嚼得草根,百事可为”为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道理论据(为什么、是什么 )

提点中心
文 分析问题
结 构 提
事实论据(正)/ (反) 理论论据(名言警句)

道理论据(为什么、是什么)
提点中心
解决问题 — 怎么办
回扣、升华中心
提出问题—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事实论据(正 / 反) 为什么 理论论据(名言警句)
议 论
是什么 道理论据(为什么/是什么)
下文的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清理之中, 不至于产生突兀之感。
(一)线索是什么? (二)线索的特点?
●答题步骤:

小说的文学鉴赏

小说的文学鉴赏

小说的文学鉴赏
鉴赏小说的技巧可以从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入手。

就人物来说,可重点分析人物性格是否丰富、性格发展是否符合生活逻辑、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是否有新意。

就环境来说,可重点分析其描写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特别是社会环境的描写是否抓住了一定社会的本质特点,并富有个性;环境描写与人物塑造是否完全和谐,具体方法是不得当等。

就情节来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对一般小说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看情节的丰富性、细节的真实性,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结构是否严密;小说线索是否做到了明暗呼应、浑然天成;情节的发展与人物性格成长是否互为表里,是否可以成为“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

就叙述手法来说,倒叙、插叙等是否自然圆熟,既使“故事”波澜起伏,又穿孔了人物个性,等等。

另外,小说还大量使用对比、烘托、抑扬、虚实等手法,需要我们细细领会。

方法指导:如何鉴赏小说

方法指导:如何鉴赏小说

如何鉴赏小说1.品味小说的语言(1)由叙述语言确定小说的情感基调。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鲁迅这样开始祥林嫂悲剧故事的讲述。

这是一个肯定陈述句,叙述故事发生的背景这句话显得别扭、生硬,读起来拗口,听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实在的信息,但实际上蕴含了丰富的内容。

“旧历的年底”,不是辛亥革命后确定使用的公历的年底,从语义表层看,“旧历的”指称语义是“传统的”、“历史的”;“毕竟最像”,作为逻辑联系语,在这里具有强调的意味,联系作品和外部语境理解,它强调年终大典深深地浸淫着、厚厚地积淀着中国古老文化的传统和习俗,指向中国深邃复杂的历史背景。

因其深厚,更加顽固;因其久远,牢如坚冰。

鲁迅的这句话以违反规则的形式流露出沉重的忧思,给充满喜庆气象的现实世界蒙上了一层冷峭深沉的灰色,故事的情感的基调也因之悄然确定下来。

(2)由叙述语言揭示人物性格、社会主题。

《祝福》一开头便讲述到鲁四老爷。

这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叙述者“我”讲道:“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过后说我‘胖了’,说‘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这段叙述是平实的,叙述者介绍了鲁四的身份,通过其言行的概述,反映出人物的立场和政治态度。

“监生”在清王朝是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的,可见鲁四并非货真价实的“科班”出身;“讲理学”暗示了人物维护封建道统,注重封建礼教的道德观念;“大骂其新党”更暴露了他维护封建统治的顽固政治立场。

联系后文对鲁四书房的描写,那“脱落”的对联,“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摆在案头的《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一个不学无术信奉宋明理学的、没落腐朽的乡村地主的形象便鲜明地呈现出来了。

最有趣最深刻的是这里插人的一段叙述者的评议:“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骂的还是康有为。

”这是一个表认知行为的单句,宾语是一个复勾结构形式。

话语字面的指称语义是清晰的,骂的是康有为。

之所以骂康有为,是因为康有为是戊戌变法中改良派的领袖,有违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思想。

小说鉴赏的内容和方法

小说鉴赏的内容和方法

小说鉴赏的内容和方法作者:白靖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年第07期摘要: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鉴赏小说首先应该从人物、情节、环境入手,其次小说的主题、语言、表达方式也是小说鉴赏的内容。

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相对应的切入点分析小说的内容,鉴赏小说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小说鉴赏;内容;方法一、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入手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中有一大段是写程叔平与吴小姐谈及此事时的动作、表情,又有一系列内心活动。

以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程叔平痛苦的思索,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在封建礼教制度下心灵遭受沉重打击,感情上备受折磨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

2.从分析情节入手郑伯奇的《最初之课》中,作者在着重描摹主人公的现实感受的同时,穿插进了人物许多过去的经验,从而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造成多侧面多角度的层次感,整体感,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二、赏析小说的情节1.抓住场面魏金枝在《留下镇上的黃昏》中集中描写了汽车站旁众闲人围观老堂倌杀鳝鱼的一个特写场面。

各位看客虽然没有说一句话,但是通过那掀动的嘴唇,皱起的面颊,看那小孩子所用的仇恨的眼光,就把他们那麻木不仁而又无聊的内心世界全部写了出来。

2.理清小说的结构许杰的《惨雾》是通过“秋英妹”的叙述来展现小说全貌的,读这部小说的时候,就好像是听一个小妹妹在讲述她所亲身经历的故事,娓娓动听,非常有画面感。

从玉湖村的山川地理环境说到农家季节景象,再说到村子里的各色人等。

表面上看好像是在描绘乡土人情,让读者欣赏一幅江浙的风俗画,实际上却是把读者一点一点地引向了小说的主题。

三、赏析小说的环境1.社会环境茅盾的《子夜》中,作者根据真实的生活和主题的需要,创造了一个适宜于人物活动和矛盾展开的典型环境。

作者把小说的背景安排在一九三〇年五—七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内。

这正是中国社会危机日趋严重,各种矛盾冲突表现得最为集中、尖锐的时期。

语文小说鉴赏的方法总结

语文小说鉴赏的方法总结

小说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呢?我们同意“五要素说”,即人物、情节、环境、主
题和语言。

下面,我们即分别从这五个方面具体谈谈语文小说鉴赏的方法。

(一)人物的鉴赏
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
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
前面我们谈到对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分析,这是侧重在个性方面的,但是,如果只分析人物的个性而忽视共性,我们也就不能从中发现更多的人,这样的鉴赏就未免失之肤浅。

反过来,如果只分析共性,把活生生的人物解剖成一个空骨架,也难以说明典型的普遍性,不过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躯壳”而已。

4.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作面面观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与分析一直停留在固有的静态的和单一的线性思维上,而且它几乎成了我们的审美鉴赏“习惯”。

这主要是根植于
特殊的社会环境,小说人物塑造几乎成了某种政治宣传的需要,因而人们鉴赏这类小说也不是甚至也不可能是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这是不正常的。

只有当我们对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作多角度的观照,诸如心理学的、社会学的、政治学的、美学的等,我们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也就不再是那么浅薄、那么单一和那么乏味了。

5.从神魔鬼怪形象中悟出人情
中外小说都起始于远古的神话和传说,从而便开创了小说的神怪题材。

神魔鬼怪形象在中外小说里面,均占有自己的一席地位。

如何认识像志怪小说中的太乐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这一类艺术形象,应是小说人物鉴赏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完整版)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完整版)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一、理清情节线索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活动,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要分析情节,就要抓线索,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线索的贯穿。

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小说还会有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就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

文章可以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

如巴金的《灯》开头是“窒闷” ,中间有“心渐渐安定”“呼吸也畅快了许多” ,结尾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抓住了这些,文章的情节和思路就得到了整体把握。

其次抓时空变化(或情节发展脉络)。

例如阅读鲁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几次来鲁镇的不同时空及其肖像言行的变化,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情节和思路,进而把握祥林嫂被封建礼教一步步摧垮的深刻主题。

当然,与分析情节有关的还要看选材、组材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是否自然恰切等。

二、分析人物性格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如何鉴赏小小说 (精选范文)

如何鉴赏小小说 (精选范文)

如何鉴赏小小说一、了解背景阅读鉴赏小小说,首先考虑的一点就是事件发生的背景,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是小说结构的重要元素,它决定着情节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的幅度。

环境越单纯、集中,情节展示的幅度愈小。

在小小说中,场面以单一为主,场面的自然或社会内容大都简明扼要,不充分展开。

它把生活事件浓缩在时空座标的某一特定点上,进行点式反映。

阅读鉴赏时,应从点到面,从小处看到大问题。

如台湾作家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环境描写,篇幅虽小,作用可不小。

首先,雨是不幸和灾难发生的原因;其次,雨又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同时,雨还造成了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

了解背景还包括小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的心永远是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的,他随时受到当时社会气候的影响,并用饱蘸感情的笔把它传达出来。

所以阅读鉴赏小小说,了解创作背景也是很重要的。

二、理清情节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小小说是以某一行为或动作作为情节的主体。

尽管,人物动作或行动片断也是在一个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但矛盾的前因后果,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过程都可以不作套体性显示。

如白小易的《大仙》尽管小说只叙述了大仙到班老板厂考察这样一件事,可情节是一波三折,发人深省。

文章先写老班介绍产品,他说不懂,老班疑窦顿生,是一层;又写他不听秘书汇报,去厂区遛达,老班觉得有点门儿,是一转;作家不看车间,看王八,老班脸都绿了,又是一转;结果,作家的文章让老班的企业红火起来,结尾出人意外。

可见,阅读小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

三、感知形象小小说不仅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现上通过人物某一动作或行动片断,“闪现”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点细微特征。

运用特写,显示人物的微部、使其充分“曝光”,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于细微处见精神。

小说鉴赏评论的方法步骤

小说鉴赏评论的方法步骤

小说鉴赏评论的方法步骤1运用线索理情节梳理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第一步。

作者在创作小说时,为求叙述突出要旨,故事情节完整统一,选取一个贯穿全文始终的东西,这就是线索。

如《党费》中的“一篮成菜”《项链》中的“项链”。

有时为了主题需要,单线不足,作者便采用双线或多线。

如《药》中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华老栓为儿子买药治病,暗线夏瑜英勇就义。

理清故事情节,是讲好小说的基础。

如讲解小小说《项链》时,弄清作者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偿还项链债务,发现项链是假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讲《林黛玉进贾府》梳理情节,以林依玉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集中介绍迎春三姐姝等,重点介绍贾母、王熙凤、贾宝玉重要人物:;贾母院、荣禧堂、贾政院等典型环境,让学生对贾府有个初步了解。

只有理清了故事情节,才能分析人物形象。

2注意方法析人物型透典型的人物是小说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分析人物形象是讲解小说的第二步。

说起小说,首先谈论的是人物。

提到《三国演义》自然会想到诸葛亮、曹操,谈论《红楼梦》当然会想到贾宝玉、林黛玉。

如何去分析小说中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呢?应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所运用的方法,要从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等方面入手,具体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要分析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结合作者三次描写祥林嫂的“眼睛”:第一次“只是l顺着眼”?第二次“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第三次“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这兰次对其眼睛具体细致的描写,反映了样林嫂的不幸遭遇和经受丧夫失子的沉重打击而她那句单调而重复的话“我真傻,真的,我单知……”及她有意无意接近与阿毛同岁孩子的举动,反映了遭受丧子的沉痛打击而造成的呆滞麻木的精神状态和想寻找一点精神寄托所真实心理,这样就能全面分析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了3结合人物讲环境小说既是时间的艺术,又空间的艺术,空间就是环境,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人物行动的特定因素,讲解小说的环境一般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入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一、理清情节线索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活动,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要分析情节,就要抓线索,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线索的贯穿。

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小说还会有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就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

文章可以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

如巴金的《灯》开头是“窒闷”,中间有“心渐渐安定”“呼吸也畅快了许多”,结尾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抓住了这些,文章的情节和思路就得到了整体把握。

其次抓时空变化(或情节发展脉络)。

例如阅读鲁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几次来鲁镇的不同时空及其肖像言行的变化,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情节和思路,进而把握祥林嫂被封建礼教一步步摧垮的深刻主题。

当然,与分析情节有关的还要看选材、组材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是否自然恰切等。

二、分析人物性格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小说中的人物并非就是现实中的“真人”,而是拼凑起来的角色,是作家经过典型化处理的“人”。

所谓“典型化”,就是作家以概括现实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的方法,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分析选择集中概括,突出其中本质的主要方面,并加以充分的想像和合剔除其中非本质的东西,理的虚构,以此创造出具有鲜明独特个性而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人物形象,达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主观情感的目的。

所以,小说的世界,是作者经过艺术加工的世界,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在阅读中钻牛角尖。

评价人物,只有从事件本身来评价人物才是客观公正的,切忌带先入为主的主观色彩,也要避免贴标签式地将人物脸谱化的泛泛而谈。

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需要通过各种描写方法来刻画。

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

心理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气氛、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等。

如高尔基的《母亲》一文中心理描写的方法很多,有侧面叙述人物内心活动或感觉的,有运用人物内心独白直接剖析心理活动的,有通过动作表情描写反映心理活动的。

莫泊桑的《项链》在心理描写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例如写玛蒂尔德看到舞会请帖时,既急切盼望出席舞会,又没有合适的服饰,那种焦急、懊恼、悔恨的复杂心理,就刻画得惟妙惟肖。

细节描写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个重要手段,它通常包括人物言谈举止细节、生活情景细节、自然景物细节等。

细节的最大特点就是“细”,这“细”包括两层意思:其一,它是生活中的细小事物;其二,对它的描写必须是细致入微的。

另外,细节应当是典型的,能以一当十地反映生活及表现人物性格。

如《变色龙》里写奥楚蔑洛夫为摆脱尴尬,要叶尔德林不断地帮他脱下大衣、穿上大衣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见风使舵的变色龙性格。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独白和人物对白的描写。

人物语言描写要求个性化和本质化,即在用词、语气、表达方式上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文化水平、思想修养、职业身份、内心世界等。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描写人物的独白、对话时,常适当加入一些关于人物的心态、声调和口吻的提示。

如孔乙己的语言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多乎哉?不多也”“窃书不能算偷”打上了封建读书人的鲜明烙印;而咸亨酒店掌柜重复的“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也打上了一个惟利是图的商人的鲜明烙印。

多种描写手段集中而精彩表现出来的作品还要数《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出场的那段场面描写。

对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语言描写,“三角眼”“吊梢眉”的肖像描写,林黛玉的心理描写,周围人物的肃整和王熙凤的放诞无礼的对比描写,先哭后笑、转悲为喜、又是打量又是抹泪等综合运用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把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性格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

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必须分析多种多样的描写方法。

三、了解环境的作用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

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其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其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

社会环境主要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

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是代表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透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

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物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分析时必须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

《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

四、把握作品的主题小说的主题实际就是作者通过各种形象所要表达的思想。

文学作品的作用就是要感奋人、激励人、愉悦人,使人从中得到教益,所以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是评价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环节,是实现小说社会功能的关键所在。

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浓墨重彩皆泼洒于主要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

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某种本质,显示着作品主题的价值。

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和化身。

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示的内容。

在心理印象小说中,主要人物是特定环境的主要感受者和由此产生的特定心理的主要反映者。

主要人物的心理状态,往往具有对特定社会环境客观认识的普遍价值,是作品的主题所在。

所以,把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分析透彻了,作品的主题也就不言自明了。

五、品味作品的语言阅读小说要充分注意它的语言特点和表现力量。

要分析它怎样运用具体性的语言叙事描景,展开情节;更要分析它怎样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性格化的语言刻画人物,通过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作品的主题。

而且小说运用各种写作方法结构篇章,也都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分析写作方法和篇章结构的表现力量,也都和分析语言的表现力量融合在一起,不能割裂。

因而,把握小说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并且具体分析它的表现力量,是深刻理解小说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

小说中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对语言的运用有不同的要求。

—般地说,叙述要简明、流畅,描写要生动、形象,抒情要真切、感人,议论要精确、深刻。

品味语言要做到:①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叙述语言是如何构成一篇和谐完美的整体的;②充分体会作者叙述语言的客观性、含蓄性、形象性、生动性;③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④学会正确审视作家的艺术语言,正确评价作家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所形成的独特鲜明的语言风格。

六、欣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广义)(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现方法、)“技巧”指文学技巧。

它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方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技能;它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1 从表达方式角度。

看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多种表达方式结合。

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②从选材组材角度。

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狭义)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④从结构安排角度。

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

看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朴实、自然、简洁明快、委婉含蓄、尖锐直露、冷峻深沉、热情澎湃、词采华丽等);给读者哪些艺术审美情趣;文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语、夸张、排比、借代、反复、对偶等),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