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的消毒隔离
肠道传染病_应急演练方案

为了提高我单位应对肠道传染病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发生肠道传染病疫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应急演练方案。
二、演练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快速反应,果断处置;3.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4. 协同作战,信息共享。
三、演练组织1. 演练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演练的总体策划、组织和协调。
2. 演练指挥组:负责演练的现场指挥和协调,下设预检分诊组、救治组、消毒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
3. 演练参与人员:包括医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
四、演练内容1. 预检分诊:模拟患者就诊,检验预检分诊人员对肠道传染病的识别和报告能力。
2. 诊疗救治:模拟患者就诊,检验医护人员对肠道传染病的诊疗和救治能力。
3. 消毒隔离:模拟患者就诊,检验消毒人员对病区、医疗设备、环境的消毒能力。
4. 物资保障:检验应急物资的储备和供应能力。
5. 信息宣传:模拟疫情报告和信息发布,检验信息宣传组的协调和发布能力。
五、演练流程1. 演练启动: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宣布演练开始。
2. 演练实施:按照演练内容,各小组分别开展演练。
3. 演练总结:演练结束后,领导小组召开总结会议,对演练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1. 评估内容:包括应急响应速度、处置措施有效性、各部门协作程度、信息报告及时性等。
2. 评估方法:通过现场观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七、演练总结与改进1. 总结: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形成书面总结报告。
2. 改进: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和流程。
八、附则1.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演练工作,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通过本次演练,旨在提高我单位应对肠道传染病的应急处置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肠道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肠道传染病是一类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如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特制定以下肠道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病房管理1、肠道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独的病房,有明显的隔离标识。
病房应保持通风良好,每日定时进行空气消毒。
2、严格限制陪护和探视人员,陪护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并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3、患者的衣物、被褥等应定期更换,使用后的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
二、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应穿戴好工作服、口罩、帽子、手套等防护用品,接触患者前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
2、对患者进行诊疗操作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3、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和消毒隔离措施。
三、清洁消毒1、地面和物体表面病房内的地面应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 的消毒剂湿式清扫2 次。
床头柜、床架、门窗等物体表面,应每日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擦拭 1 次。
2、医疗器械和用品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医疗用品,应专人专用,使用后用 75%的酒精擦拭消毒。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输液器等,应严格按照“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
患者使用后的便器应及时消毒,可用含有效氯 1000mg/L 的消毒剂浸泡 30 分钟。
3、空气消毒病房应保持通风良好,每日通风 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
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次照射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照射强度应符合要求。
也可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按照设备说明书操作。
四、患者管理1、患者的排泄物和呕吐物患者的排泄物和呕吐物应及时清理,倒入专用的容器内。
容器内应加入含有效氯 2000mg/L 的消毒剂,搅拌均匀后作用 2 小时以上,再倒入下水道。
2、患者的饮食管理患者的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医院肠道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肠道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肠道传染病隔离病区(室)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各项消毒工作,防止病人与工作人员和家属之间相互感染。
(一)消毒隔离工作的基本要求1.隔离区内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清洁区:包括更衣室、值班室、配膳室、库房等。
清洁区应保持整洁无污染。
发现有污染或污染可疑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半污染区:包括护士办公室、治疗室、走廊、病人出院卫生处理室、消毒室等。
半污染区应每天用消毒液喷雾或洗擦1~2次。
污染区:包括病室、厕所、污染消毒室、入院卫生处理室等。
污染区内除做好经常性消毒工作外,应定期进行彻底消毒。
在各区交界处应设置消毒洗手设备和擦脚垫。
2.男女病人、确诊与疑似病人要分室收治,条件困难时应创造条件进行适当隔离。
3.病区内要有专用的厕所或便器,要有消毒器具(喷雾器、消毒缸)、消毒药物等,清洁用具(拖把、扫帚、抹布等)要分区、分室专用,标识清楚。
4.病人吐泻物、生活用水、垃圾废物、检验室废弃物等,必须经严格消毒处理后才能向外排放。
病人的用具(衣服、被褥、饮食用具、医疗器械和盛放病人泻物的容器等)每次使用后,均应按照消毒-清洗-消毒的程序要求,消毒处理后再行使用。
5.医护人员要经常教育和指导病人遵守病室各项消毒隔离制度,病人住院期间应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不可私自外出。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般不允许探视和陪护病人。
6.病人出院时,应换穿清洁衣服(设备允许时可淋浴),换下来的衣服及病人带来的被褥、日用品(脸盆、毛巾、书报等),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交病人或家属带走。
7.病人出院后,病床、床头柜等需经消毒处理。
用过的被单、床单、枕套等,要全部更换,经消毒处理后再洗净备用。
(二)工作人员的卫生要求1.参加隔离病区(室)的工作人员要相对固定。
工作人员应熟悉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要掌握各种消毒方法。
2.病区工作人员应严格注意消化道隔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粪便细菌培养。
肠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标题:肠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引言概述:肠道病房是医院中重要的感染控制区域,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传播,肠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消毒隔离区域的设置、消毒措施、医护人员防护以及患者隔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1.1 有效预防交叉感染:肠道病房内患者多为感染性疾病,消毒隔离制度能有效阻止病原体的传播。
1.2 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加强消毒隔离制度能有效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
1.3 提升医疗质量:消毒隔离制度的实施能够提高医院的感染控制水平,提升医疗质量。
二、消毒隔离区域的设置2.1 区域划分:肠道病房内应划分为清洁区、污染区和污染区。
2.2 区域标识:在肠道病房内设置清晰的标识,指示不同区域的功能和使用规范。
2.3 区域通风:保证肠道病房内的通风良好,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的传播。
三、消毒措施3.1 定期消毒:对肠道病房内的器械、设备、地面等进行定期消毒,确保环境清洁。
3.2 消毒剂选择:选择适合的消毒剂,按照规定浓度和时间进行消毒操作。
3.3 消毒监测: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消毒措施的有效性。
四、医护人员防护4.1 佩戴防护用品:医护人员进入肠道病房需佩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
4.2 洗手消毒:医护人员在进入和离开肠道病房前后要进行洗手消毒,有效杀灭手部病原体。
4.3 定期体检:医护人员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身体健康状态,减少感染风险。
五、患者隔离措施5.1 单间隔离: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进行单间隔离,减少感染传播风险。
5.2 隔离标识:在患者隔离房间内设置明显的隔离标识,提醒医护人员和访客注意隔离措施。
5.3 隔离期控制:根据患者病情和传染性确定隔离期限,确保患者在隔离期间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结语:肠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对于预防感染传播、保护医护人员和提升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应加强对消毒隔离制度的管理和执行,确保肠道病房内的环境清洁和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肠道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一、医院工作人员要着装整齐,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图书馆、会议室、宿舍等。
接触传染病病人要带口罩。
二、空气消毒:治疗室每日空气消毒一次,特殊情况随时消毒。
三、各种表面消毒:1、地面和墙面:无明显污染地面用自来水湿式拖地1~2次/日,被病菌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
被肝炎病毒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
被结核病人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0.2%过氧乙酸喷洒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
被烈性传染病病原污染后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于30分钟后清理干净。
2、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无污染时以清洁湿抹布抹洗,1次/日。
被病原菌、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污染时按污染地面消毒方法处理。
3、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每天用清洁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
被污染时,按污染地面消毒方法处理。
4、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一次,被污染时立即更换。
床垫、枕心、毛毯、棉被在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用照射强度不低于70uw/cm2的紫外线灯照射至少30分钟。
照射时用屏风隔离以免伤害同室病人;也可用床单位臭氧消毒器消毒。
四、为特殊传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前,要带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要更换一付手套。
操作结束后按规定程序脱下手套,流水洗手。
五、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器具的消毒灭菌:先以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45分钟,清洗凉干。
耐高温的进行高压灭菌,不耐高温的再次浸泡在1000~2000mg/L的消毒剂中30~45分钟,清洗干燥密闭保存备用。
六、消毒用碘酊、碘伏及酒精注明浓度,酒精每天更换,碘伏碘酒使用时间不超过3天。
瓶子加盖,并每周灭菌二次。
七、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发现霍乱等甲、乙类传染病及时网络报告,并转传染病房隔离治疗。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肠道门诊口常消毒工作由肠道门诊护士负责。
2.肠道门诊护士穿工作衣、戴工作帽、无菌操作时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3.空气:开窗通风,每天用紫外线消毒2次(上午11:00-12:00,下午16:00-17:00),每次1小时。
4.用具:肠道门诊内诊察台、桌子、椅子等用具每天用0.1%的含氯消毒液擦试1次,如有污染及时擦试。
5.地面:每天用0.05%的含氯消毒液拖地。
遇有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时及时用0.05%的含氯消毒液拖地或用相当于排泄物、呕吐物1/5量的漂白粉搅拌均匀作用2小时后再侄入专用厕所。
6.医护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接触每一病人及污染物后要及时洗手或进行手消毒,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护目镜。
7.打扫厕所的清洁用具与打扫其他场所的工具应严格分开。
8.凡腹泻病人做到“有泻必检”、及时送检标本,及时治疗,防止传染病流行。
9.对疑似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做好登记工作,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管理规定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隔离设备1、隔离标记严格隔离:黄色标记图案;接触隔离:橙色标记图案;呼吸道隔离:蓝色标记图案;结核菌隔离:灰色标记图案;肠道隔离:棕色标记图案;引流物—分泌物隔离:绿色标记图案;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记图案;2、隔离衣、衣架;3、设福尔马林熏箱、消毒一般用物;4、洗手方法、避污纸等;二感染患者的用物与传染患者用物分开,固定使用,定期消毒清洗,如治疗盘、听诊器等,病人用后的物品单独处理,在肝炎病房走廊内放一盆%含氯消毒液泡手,每日更换一次,并挂有隔离衣,每日更换一次;三病室定时通风换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治疗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每季空气培养一次,空气细菌总数≤500cfu/m3;四扫床应湿式操作,物品均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用后消毒备用;治疗室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二、病员消毒隔离制度1、病人住院入病区时,除带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一律不得带入;2、病人住院期间,不得互串病室,不可随意外出,病人活动最好是局限于污染区内;3、严格对陪伴及探视人员的管理;尽量控制不让家属陪伴及探视;特殊病情危重的患者,经医务人员允许可以陪伴,但必须遵守医院隔离规定;出院时必须经适当的卫生消毒;三、工作人员消毒隔离制度1、医务人员进入污染区、半污染区工作时,需穿工作服,隔离衣、鞋、戴帽子、口罩,接触病人前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尤其是接触污染物品,以及更换床单,收污染被服,打扫卫生,应立即用%过氧乙酸浸泡双手并彻底清洗;勤剪指甲;严格无菌操作;2、医护人员接触不同病种病人须更换隔离衣,穿隔离衣不得进入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操作前后一定要流水洗手;不得穿工作服进入值班室休息;3、进行护理、治疗操作时做到先感染后传染;4、污染的手不得触及清洁物品,如有可疑必须重新消毒方可使用;5、病人所接触的一切用物应相对固定,必要时专用,如体温计,可用含有效氯%~1%的消毒剂浸泡;如不经消毒处理,不可给他人应用;6、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集中处理;7、用过的物品、器械应先消毒后清洗,定点存放,传染病人的布类必须先消毒,再送洗;8、防止和病人的血液、体液、骨髓等标本有直接接触的机会;盛放标本的容器必须坚固,以防渗漏与破损,在存放、取出送检时,容器外边不得有被污染的可能;9、工作人员不得向其他病区借、换物品;10、应特别注意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在病房的溅落;需对患者进行指导防止其溅落;同时对已出现的溅落物妥善处理,用含有效氯%~1%的消毒剂擦拭或浸泡;11、化验单要始终保持清洁,不与标本及其容器直接接触,更不许把化验单包缠在容器外面送检;12、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应认真做好终末处理;四、护理员消毒隔离制度1、护理员进入污染区操作时,必须穿隔离衣、戴帽子;2、病室地面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拖4次,每周彻底清洗消毒一次;拖把用后消毒30分钟悬挂晾干备用;治疗室、病室、厕所抹布、拖把必须专用,标记醒目;3、病区的床、椅子、床头柜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并做到一人一布,用后消毒、清洗晾干备用;4、物品架,治疗车、推车及专用物品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5、泡手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6、厕所每日用%含氯消毒剂刷洗三次;7、便器用%含氯消毒剂浸泡2小时,清洗备用,肝炎病人分开,固定使用;8、终末处理:病人所用的床、椅子、床头柜用%含氯消毒液擦洗;衣服、床单、被套等物品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送洗;便器等物品用%含氯消毒液清洁浸泡1小时冲洗干净备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为加强我院的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切断病源性的传播途径,有效地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精神,特制定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各临床科室、门诊部主任、辅助科室负责人、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为本部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人,要经常性组织本科室人员认真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增强管理意识,落实部门医疗废物管理职责;2、各科室对产生的医疗垃圾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分类收集,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医疗废物要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容器内;3、盛装医疗废物前,认真检查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有无破损、渗漏;盛装医疗垃圾达到包装袋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袋的封口紧实、严密,以防在运送过程中遗撒;4、化学性废物中,批量报废的化学试剂要交专门机构处理;5、批量报废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械要交专门机构处理;6、医疗废物中有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前,应当就地消毒处理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7、放入包装袋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包装袋或容器的外表被感染性废物污染处要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每个包装物或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中文标签,同时填写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8、医疗废物运送人员每天将分包装的医疗废物按规定时间、路线运送到医院暂存地点并加锁防盗,医疗废物在院暂存时间不应超过2日;9、收集运送医疗垃圾的专职人员要按要求做好自身保护,避免与医疗废物直接接触,同时防止包装物或容器的流失或破损而造成医疗废物的泄漏;10、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处必须由专人负责,应定期对暂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并做好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等安全措施;11、医疗废物暂存处管理负责人应当做好对医疗废物收集、转运进行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交接时间、处理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12、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要加强对医疗废物管理的监督,定期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特殊情况随时报告;。
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操作规程完整

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操作规程完整肠道传染病是一类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如霍乱、伤寒、痢疾、手足口病等。
这些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等特点,严重威胁着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操作规程,对于及时控制疫情、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急准备(一)组织架构成立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疫情监测组、现场调查组、检验检测组、医疗救治组、消毒隔离组、后勤保障组等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职责和任务。
(二)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应急处置人员开展肠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控制措施、个人防护等内容,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物资储备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如防护用品(口罩、防护服、手套等)、消毒药品和器械、检测试剂和设备、治疗药品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数量。
(四)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肠道传染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的流程、措施和责任,定期进行演练和修订,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疫情监测与报告(一)监测系统建立健全肠道传染病监测系统,包括医疗机构的病例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主动监测、社区和学校的症状监测等,及时发现疫情线索。
(二)报告流程医疗机构发现疑似肠道传染病病例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网络直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要及时进行核实和调查,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向上级部门报告。
(三)信息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分析,了解肠道传染病的发病趋势、流行规律和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三、现场调查与处置(一)病例搜索对病例所在的社区、学校、工作场所等进行全面的病例搜索,发现疑似病例及时进行诊断和隔离治疗。
(二)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发病时间、症状、就诊经过、接触史等信息,绘制传播链和传播图,分析疫情的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
2024年肠道门诊管理制度4篇

2024年肠道门诊管理制度4篇目录第1篇医院肠道门诊管理制度第2篇八一医院肠道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3篇医院肠道门诊感染管理制度第4篇医院肠道门诊感染管理制度(三)医院肠道门诊感染管理制度医院肠道门诊感染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应装纱窗、纱门,并搞好灭四害工作。
3、医疗用品相对固定,设有专用厕所,挂号收费、化验、配药、注射在隔离门诊内进行,并有专职医务人员办理。
4、对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厕所应严格消毒(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1小时),接触污物时应戴手套,并做到勤洗手。
5、医务人员在肠道门诊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并每周更换2次,有污染时应随时更换,每次接触病人或离开诊室时,必须做好手的清洗或消毒。
6、每日上下班时用1000mg/l含气制剂擦拭桌、椅、凳、地面,并用紫外线照射半小时。
7、门诊的医疗用品(血压计、听诊器)一般情况下每日用1000mg/l含氯制剂擦拭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体温计由服务中心集中消毒后供应。
8、对暂未住院有肠道传染病病人应向其做好卫生宣教,发给消毒药物并指导消毒方法。
9、各种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做到一对一发放,医用固体废物按医院相关制度执行,集中回收处理。
八一医院肠道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医院肠道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工作人员与设施要求1.医护人员上岗必须穿隔离衣裤、戴工作帽,穿工作鞋。
2.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制度,以防院内交叉感染。
3.医护人员为患者检查或操作完毕,须用消毒液消毒双手后再清洗。
4.肠道门诊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做到“四固定”(人员、诊室、器械、时间固定),六分开”(挂号、收费、取药、化验、候诊、厕所与他人分开)。
5.诊室门前放脚垫,门把手和水龙头开关裹有纱布(每日用毒液浸湿)。
(二)物品与空气消毒1.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4小时更换1次。
2.体温表用75%酒精浸泡30分钟清毒。
传染病护理常规

霍乱护理常规【疾病概述】甲类传染病,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主要为严重呕吐、腹泻和重度脱水症状。
患者和带菌者为唯一的传染源,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一般护理】(一)按传染病常规护理,患者和密切接触者严格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
(二)做好消毒隔离措施,病区早晚消毒,吐泻物用1~2g/L含氯消毒液消毒半小时后及时处理,生活用具及医疗物品未经消毒不得带出病区。
(三)休息患者卧床休息。
(四)饮食护理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饮食。
(五)心理护理尊重关心患者,协助生活护理。
(六)采集标本取黏液部分,采用密实袋封闭,做好特殊标识并及时送检。
(七)探视管理家属要严格遵守病房探视制度,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探视。
【专科护理】(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血压变化,记录24h出入量。
(二)腹泻护理观察腹泻次数、量、性状、评估脱水情况,注意肛周皮肤变化。
(三)输液护理保持静脉输液通道的通畅,必要时开放多条通道,注意患者心率、呼吸的变化,防输液过快和补液量过多。
(四)虚脱、昏迷、年老体弱者注意保暖,翻身防压疮。
神志不清者加床栏,防坠床。
(五)疼痛的护理患者出现腓肠肌、股直肌疼痛可使用热敷法。
(六)肛周皮肤护理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涂氧化锌软膏。
【健康教育】(一)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不要领用和食用,隔离患者和带菌者。
(二)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三)患者和带菌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集中处理,严格消毒。
(四)加强饮水消毒和食物管理,杀蛆灭蝇。
(五)解除隔离的标准,患者症状消失6d后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
肠道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关键信息项:1、消毒隔离的目的2、适用范围3、消毒隔离的具体措施4、医疗废物处理方法5、人员培训与管理要求6、监督与检查机制11 消毒隔离的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特制定本消毒隔离制度。
通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降低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保护易感人群,防止疫情扩散。
111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社区等场所,以及可能发生肠道传染病传播的其他场所。
112 消毒隔离的具体措施1121 环境消毒定期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门窗、桌椅等物体表面。
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消毒频率根据疫情情况和场所特点确定。
1122 空气消毒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必要时可采用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机等方式进行空气消毒。
1123 物品消毒患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器具、物品等应按照规定进行严格消毒或灭菌处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1124 患者分泌物和排泄物消毒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等应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时间和浓度应符合相关标准。
1125 患者衣物和被褥消毒患者的衣物、被褥等应定期清洗消毒,可采用煮沸、暴晒或使用消毒剂浸泡等方式进行消毒。
113 医疗废物处理方法1131 分类收集将医疗废物按照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等进行分类收集,使用专用的医疗废物包装袋和容器。
1132 包装密封医疗废物应进行严密包装和密封,防止泄漏和扩散。
1133 运输和暂存医疗废物应按照规定的路线和时间进行运输,暂存于专用的医疗废物暂存处,不得与其他物品混放。
1134 处理处置医疗废物应由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理处置,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
114 人员培训与管理要求1141 人员培训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肠道传染病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和操作水平。
肛肠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肛肠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和《医院消毒隔离工作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消毒隔离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监控员及医护人员组成。
2. 科主任负责本科室消毒隔离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3. 护士长负责日常消毒隔离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4. 感染监控员负责本科室感染监控、数据分析及反馈,及时改进消毒隔离措施。
三、消毒隔离措施1. 环境消毒(1)保持病室整洁,每日进行湿式拖地、擦拭家具,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2)诊疗物品表面及床单元应每日清洁消毒,不耐湿的物品可选用消毒剂擦拭或浸泡。
(3)卫生间、洗手池、痰盂等应每日消毒,便器应先清洁后消毒。
2. 器械消毒(1)医疗器械应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消毒、灭菌。
(2)内镜、喉镜等不耐热器械应选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
(3)器械的消毒、灭菌应记录,确保可追溯。
3. 手卫生(1)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每项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
(2)患者及陪护人员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手卫生。
4. 个人防护(1)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根据诊疗操作风险等级,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2)患者及陪护人员应按照医务人员的指导,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5. 患者管理(1)对新入院患者进行感染筛查,必要时采取隔离措施。
(2)传染病患者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规范》进行管理。
(3)鼓励患者及陪护人员参与感染预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四、培训与考核1. 定期组织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消毒隔离工作的认识。
2. 开展消毒隔离操作技能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
3.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知识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五、监督与评价1.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对肛肠科消毒隔离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
肠道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关键信息1、消毒隔离的目的和适用范围2、消毒隔离的责任部门和人员3、消毒隔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4、消毒用品的选择和使用规范5、患者管理和医疗废物处理规定6、监督和检查机制7、违规处理和处罚措施1、目的和适用范围11 本制度旨在加强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
111 适用于医疗机构、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各类场所。
2、消毒隔离的责任部门和人员21 设立专门的消毒隔离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211 小组成员包括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员等。
212 各部门和人员应明确自身在消毒隔离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
3、消毒隔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31 环境消毒311 对病房、诊室、教室、食堂等场所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312 地面、墙壁、桌椅、门窗等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313 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通风换气等方式。
32 物品消毒321 医疗器械、餐具、玩具等物品应进行严格消毒。
322 耐高温的物品采用高温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物品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或擦拭。
33 患者分泌物和排泄物处理331 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应使用专门容器收集,并加入适量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332 处理分泌物和排泄物时,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34 个人防护341 医护人员和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应佩戴口罩、手套、工作服等防护用品。
342 接触患者后应及时进行手卫生消毒。
4、消毒用品的选择和使用规范41 根据消毒对象和场所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用品。
411 常用的消毒用品包括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乙醇等。
412 严格按照消毒用品的说明书进行配制和使用,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42 定期对消毒用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
421 不合格的消毒用品应及时更换。
5、患者管理和医疗废物处理规定51 患者管理511 对肠道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严格限制其活动范围。
512 患者的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应定期消毒更换。
肠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标题:肠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引言概述:肠道病房是医院中重点监测和治疗肠道感染病人的区域,为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建立科学严谨的消毒隔离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肠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隔离病房设置1.1 病房选择:肠道病房应设置在医院内部相对独立的区域,与其他病房有明确的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1.2 空气流通:病房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定期清洁空调过滤网,确保空气流通畅通。
1.3 病房布局:病床之间的间距应保持一定距离,病床周围设有洗手间和消毒设施,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消毒操作。
二、医护人员防护2.1 佩戴防护装备:进入肠道病房的医护人员应穿戴好口罩、手套、隔离服等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感染源。
2.2 洗手消毒:医护人员每次进入和离开病房都应进行手部消毒,保持手部清洁卫生。
2.3 定期健康监测: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避免传播疾病。
三、病人管理3.1 单间隔离:肠道感染患者应单间隔离,避免与其他患者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2 定期消毒:病房内的物品、设备等应定期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整洁。
3.3 饮食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饮食要求,科学合理安排饮食,避免食物污染引发二次感染。
四、废物处理4.1 分类收集:病房内产生的废物应按照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进行分类收集,避免混合污染。
4.2 定期清理:废物桶应定期清理和消毒,避免细菌滋生,造成交叉感染。
4.3 专人处理:废物处理应由专门负责的人员进行,避免医护人员接触到感染源。
五、定期检查5.1 检测设备:病房内的消毒设备、空气净化器等应定期进行检测,确保正常运行。
5.2 检查记录:对每次消毒、清洁等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建立档案,便于追溯和管理。
5.3 定期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制度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结语:建立科学严谨的肠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是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安全的重要措施。
肠道门诊管理规定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管理制度1.腹泻病门诊开诊时间:按上经要求,每年自5月1日至10月31日,实行昼夜24小时接诊;2.肠道门诊负责接诊以急性腹泻病程在一周内为主的各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慢性腹泻近一周内有急性发作者以及这些病种的复诊者;2.发现副霍乱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必须立即报请院部有关人员电话报告疾控中心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疑似病例在确诊或否定诊断后,应做更正报告;要严防迟报或漏报;3.腹泻病门诊发现肠道传染病,要填写“腹泻病门诊登记薄”和传染病报告卡,并按传染病报告要求进行网络报告;4.对霍乱的疑似病例,及时取样、送检,严格观察,严格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5.发现可疑或已确定菌株,应立即通知门诊医师,对病人留验观察,并派专人携带菌种送疾控中心进行鉴定;化验后的样品要消毒处理;6.诊室内根据条件适当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门口必须设置浸有消毒液的擦脚垫;7.医务人员进、出腹泻病门诊时,必须穿、脱隔离衣、鞋、帽、并固定地点放置;隔离衣每周更换1—2次,有严重污染时及时更换;8.对肠道门诊留观病人,严格按传染病管理规定,严格管理,隔离治疗,作好疫情报告;9.对留观病员,应作好全面检查,及时下达医嘱写好病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作出正确诊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10.严格执行传染病各项规章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1处理完病人,先用消毒剂浸泡手,再用肥皂洗,最后用流水冲净;2病人的病历、化验单、票证及收回的药瓶、用物等,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再行保存和应用;3病人的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必须消毒处理后再行倾倒;4凡治疗、护理过程中的污染物品严格按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处理;5病人出院后,床单及所有用品,均需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6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工作台、操作台等定期消毒,每月作空气培养;11.利用卫生宣传栏和卫生宣传资料,向就诊病员介绍腹泻病的防治常识;肠道病门诊消毒隔离制度一肠道门诊诊室和治疗室应相对固定医护人员;二工作人员应戴工作帽、穿隔离衣和工作鞋,检查、治疗、护理时应戴口罩;三检查每个患者后用快速手消毒剂搓擦消毒双手或置于125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泡手2min;泡手的消毒液及擦手的毛巾更日更换;四室内桌、椅、门把手用300mg ~ 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2次;用过的器械置于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洗,灭菌;每日下班前地面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拖擦;五检查可疑霍乱患者后,应立即更换隔离衣和床单;被污染的物品置于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1h;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可用10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2h后倒入下水道;便器、痰盂等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2h;六肠道门诊产出垃圾一律按感染性医院垃圾处理,装入黄色塑料袋焚烧;七凡留观的肠道传染病患者转诊后要做好终末消毒处理;诊室用三氧机或紫外线灯消毒1h,布类和器械就地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1h后送衣房处理;八病历、化验单等纸张应高强度紫外线照射或臭氧消毒后送出;。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1一.肠道门诊要做到专人、专室,专用医疗器械、专用厕所,有专用的.治疗观察室。
二.肠道门诊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自觉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不漏报、不迟报。
三.要做到“逢泻必采”,样品合格。
就诊病人要逐个登记,写明家庭详细地址等,上下班要与值班医师认真做好交接班。
四.肠道门诊采得的样品要有专人及时送检,检验科对送检样品要验收签字。
五.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上班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和工作帽,诊治病人后必须严格洗手或手消毒。
六.肠道门诊室每天要进行一次彻底清扫和消毒。
七.肠道门诊如发现霍乱病人或疑似霍乱病人时应立即隔离,并报告防保科及院领导,共同做好有关工作。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21、设置相对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有明显标志。
清洁工具严格分区使用。
2、工作人员及清洁物品由清洁路线出入,患者及污染物品由污染路线出入。
3、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必须穿隔离衣、裤、鞋,戴帽子、口罩;离开污染区应脱去隔离衣,消毒双手。
隔离衣按要求挂放,隔离衣、裤每天更换一次,隔离鞋每周清洗一次,口罩每班更换,遇污染时随时更换。
4、留观病人应单间隔离,不得互串病室,不可随意外出,所需的物品、药品、治疗、饮食等均送至床旁。
原则上禁止陪伴及探视,特殊情况经医生或护士长决定。
5、留观室的医疗器械及用物未经消毒不得放入治疗室、办公室或携带外出;病历本、医嘱本不可带入病室,出院病历消毒后方可送出病区。
6、室内空气每日定时消毒二次;地面、桌椅、门拉手等生活、办公用具和医用仪器表面每日消毒一次;留观室门口备出入口垫,每日用消毒液浸湿,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7、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及剩余饭菜必须先倒入备有漂白粉的容器内按漂白粉与其1:5的.比例放置2小时,方可倒入厕所。
其它的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装入双层黄色废物袋物并密封,由医疗废物专人上门收集统一焚烧。
8、确诊为传染病患者按传染病消毒隔离有关要求执行。
肠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标题:肠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引言概述:肠道病房是医院中病菌易传播的区域之一,为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肠道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消毒措施、隔离要求、医护人员培训、设备管理和定期检查等方面详细介绍肠道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
一、消毒措施1.1 定期消毒:肠道病房应定期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地面、墙面、家具、医疗设备等,以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1.2 消毒剂选择:选择适合肠道病房环境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等,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1.3 物品消毒:对于频繁接触的物品如床单、手术器械等,应采取特殊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二、隔离要求2.1 患者隔离:对于患有传染性肠道疾病的患者,应进行单间隔离,避免传播给其他患者。
2.2 医护人员防护: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减少感染风险。
2.3 家属探视管理:对于患者的家属探视,应有明确的时间和方式规定,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医护人员培训3.1 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对肠道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包括消毒隔离制度、个人防护措施等。
3.2 应急处置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应急处置培训,掌握突发状况下的处理方法,保障患者和自身安全。
3.3 定期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感染控制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其防控意识和技能水平。
四、设备管理4.1 医疗设备消毒:对于在肠道病房使用的医疗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清洁,确保设备无菌状态。
4.2 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感染传播。
4.3 设备标识管理:对医疗设备进行标识管理,明确设备的使用范围和消毒方式,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五、定期检查5.1 环境检查:定期对肠道病房的环境进行检查,包括消毒效果、隔离措施、设备管理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5.2 医护人员检查: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其身体健康状况符合从事肠道病房工作的要求。
肠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引言概述:肠道疾病是一类常见且严重的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肠道,因此在医疗机构中,建立科学有效的肠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肠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建立消毒隔离区域1.1 划定区域:明确肠道病房的范围,包括病房、洗手间、走廊等区域,确保隔离效果。
1.2 配置专用设施:提供独立的洗手间、床位、餐具等设施,避免与其他病区交叉感染。
1.3 定期消毒:制定消毒计划,对肠道病房内的设施、器械、表面等进行定期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二、加强医务人员培训2.1 消毒知识培训: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消毒知识的培训,了解肠道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消毒方法。
2.2 个人防护意识:医务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触肠道病原体。
2.3 消毒操作规范:制定详细的消毒操作规范,包括手部消毒、物品消毒等,确保操作规范化。
三、加强患者管理3.1 严格隔离措施:对肠道病人实施严格的隔离措施,包括单人病房、隔离衣物等,避免交叉感染。
3.2 定期检查: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肠道病原体检查,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者,避免疫情扩散。
3.3 健康宣教:向患者和家属宣传肠道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其防范意识。
四、加强空气消毒4.1 空气净化设备:在肠道病房内安装空气净化设备,过滤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病原体。
4.2 定期通风: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4.3 空气消毒剂使用:使用有效的空气消毒剂对肠道病房内的空气进行消毒,杀灭悬浮的病原体。
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5.1 定期清洁:对肠道病房内的地面、墙壁、家具等进行定期清洁,保持整洁干净的环境。
5.2 废物处理:对肠道病房内产生的废物进行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5.3 环境监测:定期对肠道病房的环境进行监测,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结论:建立科学有效的肠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对于预防和控制肠道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肠道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2015.10

肠道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1、肠道门诊做到:一专用:专用卫生间。
一更换:接诊后更换床单。
四固定:固定诊室、固定人员、固定时间、固定器械。
四消毒:地面、诊桌、诊床、诊室空气每日常规消毒。
五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六分开:挂号、候诊、采血、化验、取药、注射等与其它诊室分开。
2、严格执行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肠道门诊的清洁消毒有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3、肠道门诊医务人员接诊患者加穿隔离衣、戴帽子,检查和护理病人是须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
4、肠道门诊室内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等洗消毒设施,布局合理、分清洁区污染区各区标志明确。
5、每接诊一位患者后更换手套,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6、常用防护用品、消毒剂和器械齐全,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
7、物品专室专用,血压计、听诊器、叩诊捶用75%酒精擦拭后放回原处。
体温计用后清洗,消毒(如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
8、对病人的污水、污物经二次消毒后排放。
若有周围环境或物品被污染,均必须严格消毒。
患者的排泄物经1500-20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2-4小时后弃入下水道经污水处理站再次消毒。
9、每日诊疗结束后,使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台面,抹布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后晾干备用。
地面每日清洁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一次,其余无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扫;有可见血液体液污染物时,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擦拭后,再湿式清扫。
拖把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
10、在诊室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使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对空气进行消毒。
11、产生的废物按医疗废物处理,损伤性废物装入利器盒,其它医疗废物装入双层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进行处理,建立医疗废物登记制度,记录资料保存3年。
12、确诊或疑似肠道传染病患者离开后诊室进行终末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传染病的消毒隔离
朱文华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卫生院院感科北京1 00096)
【中国分类号】R781.6l【文献标识鸡】B【文章编号】1672-4208(2007)18~0020—o
肠道传染病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到目前 为止,在我国,肠道传染病仍是各种急性传染病中 发病数最多、流行面最广、影响群众生活最严重。 最普遍的疾病.因此必须做好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控制工作,杜绝发生重大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做好 消毒隔离工作是关键。 肠道传染病尽管多种多样,佴共同特点是病 原体在人体的定位是一致的,除病毒性胃肠炎外, 发病高峰季节相近,传播途径经粪一口途径为主, 这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了依据。根据肠道传染 病的共同特点采取如下消毒隔离措施。 l消毒措施 消毒是控制消化道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包括手卫生、医疗器具的消毒与灭菌、物体表面消 毒和地面消毒。 ¨ 手卫生 “手卫生”是降低病人发生医院感染 的重要措施,也是肠道传染病防护最简单有效的 方法;“手卫生”包括洗手和卫生手消毒。“洗手”是 指用含或不含抗菌剂的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的过 程。洗手能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部分致病菌。“卫 生手消毒”是指用含或不含抗菌剂的肥皂洗手和 手消毒剂擦手的过程。肠道传染病通过接触传播, 因此在接触病人、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 前后均应洗手,取消r消毒液浸泡双手的步骤,改 用速干手消毒剂,以保证手部皮肤的完整。洗手应 遵循六部法,第一步:掌心对掌心揉搓,第二步:手 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第三步:手指交叉,掌心 对掌心揉搓,第四步:双手互握搓揉手指,第五步: 拇指在掌中揉搓,第六步:指尖在掌心中揉搓。洗 手时注意将指甲、指间、指甲缝、指关节等容易藏 污垢的部位,并随时清洁水龙头的开关,防止干燥 时发生再次污染。 1.2医疗器具的消毒与灭菌 “消毒”是指杀灭或 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 理。“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徽 生物的处理,能杀灭外环境中感染性的或有害的 微生物的化学因子。医院物品消毒方法的选择有 以F几个原则:(1)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来
m玑有效含氯消毒剂溶液2份
可用5000 mg,L
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放置2小时。 1.7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 有效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浸泡时,消毒 液要漫过容器。 2控制消化道传染病的隔离措施 通过设立专门的门诊、独立的区域、相对封闭 的就诊环境以及收住院、转院、转送时的隔离措施 来隔离感染源;如医院内不具备收住肠道传染病 病人,应急时使用具有隔离措施的转运车进行如 使用120进行转院。肠道门诊医务人员应严格执 行消毒隔离措施,穿隔离衣、工作鞋,戴口罩、帽 子、手套,严格洗手,防止肠道传染病的扩散。
(收稿日期:2007—07—151
翦20
万 方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朱文华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卫生院院感科,北京,100096 社区医学杂志 JOURNAL OF COMMUNITY MEDICINE 2007,5(18)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qyxzz200718010.aspx
选择。高度危险性的物品采用灭菌方法,中度危险 性物品采用高、中效消毒,低度危险性物品采用低 效消毒或清洁。(2)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选择。在肠道传染病中常见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 腺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3)跟据消毒物品的 性质选择消毒方式,如消毒液浸泡或高压消毒。 1.3物体表面的消毒肠道门诊的物体表面应定 期清洁与消毒,每天至少擦拭2次,先清洁,再消 毒。使用符合国家要求的含氯消毒剂(1000 H19/L)。 物品遇污染时还应随时清洁与消毒,先清洁污物, 之后使用符合国家要求的消毒剂擦拭。 1.4地面消毒肠道门诊的地面要定期清洁与消 毒,每天拖地至少2次,先清洁,再消毒。使用符合 国家要求的含氯消毒剂(1000 mg,L)。 1.5空气的消毒肠道传染病不是通过空气传 播,因此肠道门诊只要加强通风即可,遇污染时可 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60一90分钟(1.5 w/m3)或 使用过氧乙酸熏蒸(6.67 ml/m3)等方法进行消毒。 1.6病人的排泄物及呕吐物消毒稀薄的排泄物和 呕吐物,每1000ml司加漂白粉50 g或20000瑚爿L 有效氯禽氯消毒剂溶液2000 ml,搅匀放置2小时。 无粪的尿液每1000nd加入漂白粉5 g或10()00m玑 有效含氯消毒溶液100“混匀放置2小时。成型粪 便不能用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剂(含有 效氯5%’或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