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苦两乐”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苦两乐”学习心得
领导苦抓——再苦也要抓教育
家长苦供——再苦也要供娃上学
社会苦帮——再苦也要帮助孩子上学
教师乐教——起早贪黑,血汗教学
学生乐学——坚韧不拔,玩命苦学
学习了“三苦两乐”的教育精神,我感触颇多。
会宁地区,山大沟深,条件艰苦,乡镇离县城远,往往达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村子离乡镇也不近,学生大都背着干粮,翻山越岭,来校寄宿就读。这里非常干旱,靠天下雨吃饭,使得这里十分贫困。而学生的寄宿就读,加大了家庭的开支,但这里却没有一个学生因此而辍学。家长苦供,社会苦帮,领导苦抓,使这个地区的教育质量年年名列前茅,并冠以“全国高考状元县”的美誉。我们这里虽然也比较贫困,但较之于会宁,还是优越富足的(据调查了解,一般学生的零花钱一星期在五元以上.)加上吃住由国家出资承担,可谓是处在福中,但每年还是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辍学,实为不知福啊!
当然,学生的辍学,或许是家庭问题,但在了解了会宁地区教师的工作后,我想,学生的不断流失与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有着更多的干系。曾有一位突然辍学的学生,当我问及他辍学的原因时,他说自己学习差,听不懂老师讲课,感到读书无望,有时还会受到老师的责难和惩罚。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像会宁地区的老师一样爱生如子,不无故责罚,即使学生有过失,也应言语说教,让他从内心深处感到
老师所说所做的一切为的是他好。如果我们做到了这点,也许就不会有上述学生的说法了。尊师重教,在这里才是真正地蔚然成风。在会宁如此艰难的环境中,老师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靠着夜以继日的敬业工作,为会宁的“高考神话”做了“铺路石”。有谁会不尊重他们呢。
当然,会宁教育的成功除了与会宁地区教师的敬业精神有关外,更多的是会宁文化教育氛围下学生所形成的苦学精神所致。会宁的学生是罕见的能吃苦耐劳。孩子们一天的生活大致是这样的:早上5点半,学生们就起床上早自习了;6点半左右上早操,然后吃早饭。早饭多是孩子们吃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就着开水吃,有些学校连开水都没有。学生每次回家都要带够吃一个月的干粮,或者是父母专程定期送来。晚饭和早饭差不多。有30%至40%的孩子甚至不吃晚饭。这样算下来,一个学生一个星期花6元吃饭,男生一个月20多元就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了(最多的也不超过40元),女生花得则更少。看着学生们这样,老师们都很心疼,却都很无奈。当地流传这样一段话:“会宁学生的学习精神成就了会宁教育。学生那种坚韧不拔的吃苦精神从小养成,长大后是很了不起的精神财富。”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对他们进行吃苦教育,让他们向会宁的学生一样以极差的物质条件,敢于向发达地区的学生挑战。
“会宁教育精神”教育我在工作中,要学会苦中作乐,虽然条件有限,但我将以有限的条件勇闯最大的成功,寻找教育的乐趣。
“三苦两乐”学习心得
王宗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