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高低文化语境理论的现实阐释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 段晓芳

合集下载

基于霍尔高低语境理论浅析汉语欧化现象

基于霍尔高低语境理论浅析汉语欧化现象

一一一一一一一语言学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基于霍尔高低语境理论浅析汉语欧化现象唐悦(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715)摘要:自西方文化传入,经洋务变法开蒙,至五·四民主革命。

破封建,废帝制,兴民主,中国近现代历史就是一条效法西学的长河。

而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欧化问题一直纷争不断。

该文首次利用霍尔高低语境理论对汉语欧化现象分四步进行逻辑论证:1、语言可以被影响;2、语言可以被其他语言影响;3、欧洲语言已对汉语产生了深远影响;4、无法避免欧洲语言对汉语的影响。

最终得出汉语欧化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这一结论。

关键词:欧化;霍尔理论;高低语境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6)04-0199-02A Brief Analysis of Chinese Europeanization Based on Hall ’s High and Low Context Theory TANG Yue(Southwest University,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ongqing 400715,China)Abstract: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culture,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westernization reform,to the Five-Four Democratic Revolution,the feudal and monarchy has been abolished,then democracy has been sprung up.Chinese modern history is a histo-ry of western imitate.In this long process,Europeanization has been disputed constantly.Based on Hall ’s high and low context theory,this thesis argues Chinese Europeanization phenomenon logically into four steps for the first time.First,language can be influenced.Second,language can be affected by other languages.Third,European language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ese.Fourth,there is no way to avoid the influence of European language to Chinese.Finally,the thesis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Chinese Europeanization isinevitable.Key words:Europeanization;Hall ’stheory;high and low context1汉语欧化现象追述与简析汉语欧化现象主要指欧洲语言对汉语的语法、句式、风格及修辞等方面影响的结果或过程。

高低语境文化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

高低语境文化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

高低语境文化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当今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低语境文化则是对跨文化交际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一大因素。

本文将从高低语境文化的视角,探讨跨文化交际中高低语境对交际双方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之策。

高低语境文化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信息的传达与理解对环境因素的依赖程度。

高语境文化强调的是在交际过程中对环境的敏感度和对非言语信息的依赖,而低语境文化则更注重言语信息,倾向于用明确的言语来传递信息。

在跨文化交际中,高低语境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交际双方在沟通和理解上的障碍。

高低语境文化对语言习惯产生了影响。

高语境文化的语言常常包含着丰富的隐含意义,需要听者从整体环境中去理解。

而低语境文化的语言更注重直白的表达,力求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

例如,中西方文化在表达感谢时的语言习惯就有所不同。

在中文的高语境文化中,我们常常会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表达感谢,如“麻烦你了”“辛苦你了”等,而在英文的低语境文化中,人们则更倾向于直接说“Thank you”来表达感谢。

高低语境文化对沟通方式产生了影响。

高语境文化的沟通方式更倾向于含蓄内敛,注重非言语信息的传递,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而低语境文化的沟通方式则更加直接明了,强调言语信息的沟通。

例如,在跨文化交际中,西方人可能会对东方人的含蓄表达方式感到困惑,而东方人可能会对西方人的直率产生误解。

高低语境文化还对文化差异产生了影响。

高语境文化通常更加强调群体意识和共性,注重面子、尊严等抽象概念。

而低语境文化则更注重个人主义和独立性,强调逻辑和事实。

这种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导致交际双方的误解和冲突。

针对高低语境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之策:培养文化意识: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认知。

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价值观和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高低语境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减少误解和冲突。

提高沟通技巧:在不同语境文化中,沟通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从高低语境理论看中西文化交流差异

从高低语境理论看中西文化交流差异

从高低语境理论看中西文化交流差异作者:许月文刘静澜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10期摘要:隨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西文化交流愈发频繁,但由于双方特定的文化背景,语境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和作用日渐显著。

本文将美国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T.Hall)提出的高低语境理论作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中西文化交流中由于语境不同而造成的文化冲突并加以探讨、研究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从而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低语境;中西文化;差异一、高语境与低语境理论美国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T.Hall)从交际与感知的角度提出了一种研究文化异同的有效方式,他在l976年出版的Beyond Culture一书中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High Context)与低语境(Low Context)。

霍尔认为:“一切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

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讯息中。

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讯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

”人们交往时,如较多的交际信息反映在社会文化情景中,而相对较少的信息存在于实际的言语中,此文化称为“高语境文化”,即“意会”。

相反,在“低语境文化”中,实际的言语信息起更为重要的作用,语境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更注重实际的语言信息,即“言传”。

二、高语境与低语境理论的成因1.社会文化因素这一理论产生的主要原因基于哲学。

美国学者古狄昆斯特的研究表明,美国、德国、瑞士、芬兰等西方国家属于低语境文化国家,中国、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属于高语境文化国家。

西方文化的起源是古代希伯莱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强调人要善于雄辩和修辞。

因此,西方人注重培养准确、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方式。

东方文化主要受到儒家、佛教和道教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儒家思想,认为多说无用的,甚至是无益的,少说话是善良的象征,这是高语境文化产生的原因。

基于霍尔高低文化语境的中西交际差异比较

基于霍尔高低文化语境的中西交际差异比较

基于霍尔高低文化语境的中西交际差异比较摘要: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

语言环境即指说话时,人所处的状况和状态。

语言环境有多种:一般地说,有自然语言环境、局部语言环境和自我营造的人工语言环境。

人类学家霍尔是研究跨文化交际的先驱之一。

他将文化分为高语境或低语境。

不同的语境文化所包含的编码、信息传输也不同,在高语境文化中信息已存在于人们心中,消息的编码、显性传输方式部分很少;而低语境文化则敲好相反。

关键词:高语境;低语境;交际;差异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其文化不一样,交流方式也不一样。

跨文化交际是文化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的发展变化与文化的发展变化时相互依存的[1]。

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交际需求大幅上升,这就要求双方关注彼此的交流内容、交流空间、交流活动,促使人们不得不对跨文化交际做全面系统的研究。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必须要认识到它是一个融合与排斥、求同与存异辩证统一的过程,而且文化上的差异必定会给生活在不同国度的人带来理解上的困难[2]。

因此人类学家霍尔就认为文化差异的存在会产生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双方在对比、分析文化交际差异后就能使文化交际顺利进行,所以提高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低语境文化的形成原因霍尔经研究得出多数亚洲国家是高语境文化,而欧洲国家更倾向于低语境文化。

首先高语境文化的定义是人们彼此进行交流时,不必把交流信息完全用言语表达出来,有时可以利用表情、动作、眼神、甚至沉默的形式来传递信息,双方通过交流环境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内容。

而低语境文化由于在生活经历上的差异性,所以他们彼此问的交际是比较独立的,较少会受到交际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交际环境本身和交流双方自身所涵有的信息量比较少。

交际信息必须通过清晰明确的语言信息编码来传递才能让交流顺利进行。

而造成以上种种不同的原因在于中德的社会历史因素不同。

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发现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悠久,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中,语言相同,生活节奏尽然有序,彼此熟悉,生活经验较为单一,所以人们对言语的依赖程度低而更多的借助非语言手段。

霍尔的高语境与低语境

霍尔的高语境与低语境
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充分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信息的传递方式,尊重并 适应对方的语境特点。
在高语境文化交流中,应注重非言语交际和内隐知识的传递;而在低语境 文化交流中,应强调言语交际和外显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和掌握高语境与低语境理论,可以更好地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挑 战和障碍,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果和质量。
非言语行为
在高语境文化中,非言语行为如 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在信息传 递中占据重要地位。
环境背景
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善于利用环 境背景传递信息,如空间布局、 装饰风格等。
社会规范
高语境文化中的信息传递还受到 社会规范的制约,人们通过遵守 或违反规范来传递信息。
高语境文化的影响与实例
• 跨文化沟通:高语境文化中的信息传递方式可能导致跨文化沟通障碍,需要特别注意文化差异。 • 教育方式:高语境文化中的教育方式可能更注重实践和体验,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 • 商业谈判:高语境文化中的商业谈判可能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而非仅仅关注利益交换。 • 例子: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是典型的霍尔高语境文化代表,这些国家的人们在沟通中非常注重非言语
PART 01
引言
主题简介
霍尔的高语境与低语境理论是跨文化 交际领域的重要概念,由美国人类学 家爱德华·霍尔提出。
该理论主要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交际 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理解方式。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际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方式存在 差异,因此理解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 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误解 和冲突具有重要意义。
PART 02
霍尔的高语境理论
高语境文化的特点
内在信息丰富

简述霍尔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语境和低语境导向说

简述霍尔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语境和低语境导向说

简述霍尔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语境和低语境导向说例:高语境文化:(1)内隐,含蓄;(2)暗码信息;(3)较多的非言语编码;(4)反应很少外露;(5)圈内外有别。

低语境文化:(1)外显,明了;(2)明码信息;(3)较多的言语编码(4)反应外露;(5)圈内外灵活。

在高语境文化中,大部分信息存在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于交际者的思维记忆深处,信息的传递和编码取决于社会文化环境和交际者所处的具体情景,显性清晰的编码所负载的信息量相对较少,人们对交际环境的种种微妙的提示较为敏感。

在高语境文化中刚好恰好相反,人们在交际时,大量的信息通过显性贴切的编码贯穿,隐性的环境传达出来适当的信息和情景,表明的信息较太少。

也就是说,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双方,习惯用语言本身的力量来交流。

不过这种区别并不是绝对的,高语境和低语境并不是泾渭分明,因为在实际交流中,这两种类型的交际类型可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存在。

低语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与高语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由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最早在年在《打破文化》中明确提出。

这一对概念的提出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新的视角,指出了任何交际的双方都会受到其所处的社会人文关系环境、具体的交流情景的影响,拓宽了人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视野。

霍尔指出实地考察具体内容的语言交际活动,无法正视交际双方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他将语境研究关上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开创性的将语境分割为“低语境”和“高语境”。

世界每一刻都处在变化当中,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全球化,特别是全球化的发展,低语境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交流的趋势,中国的高语境文化正在经历着向低语境文化演变的过程中。

人们必须先培育自己的多元文化意识,介绍多寡语境的文化差异,消除低语境的交流障碍,从低语境逐渐转型为高语境。

这样,就可以达至低、高语境下,相同交际习惯的“异源合流”,提升中国的外交效率,推动中西方人民的交流、合作。

简述霍尔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语境和低语境导向说

简述霍尔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语境和低语境导向说

简述霍尔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语境和低语境导向说霍尔在他的经典著作《超越文化》中首次提出了高语境和低语境交际的概念,这一理论对跨文化交际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根据霍尔的理论,交际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高语境交际和低语境交际。

首先,高语境交际(High Context Communication)指的是那些在传达信息和意义时,大量依赖于环境、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参与者的共有知识进行交际的形式。

这些共有的知识包括共享的信仰、价值观、社会规则、文化传统等等。

因此,高语境交际的顺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者对于共有的这些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具体来说,高语境交际的特点是:信息编码密度高,信息包含在交际语境中,而不仅仅是言语中。

信息的解码更多地依赖于交际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如特定的场所、特定的时间等)和社交环境(如参与者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

与此相反,低语境交际(Low Context Communication)是指那些在传达信息和意义时,更多地依赖于言语本身,而非环境、情境等外部因素。

换言之,低语境交际更注重言语符号本身的编码和解码过程,而对交际环境等外部因素的依赖相对较小。

低语境交际的特点是:信息编码密度低,信息直接包含在言语中。

解码信息时,不需要过多依赖交际环境,因为信息直接包含在言语中。

这种交际方式更倾向于直接、明确、以言行事。

值得注意的是,高语境和低语境并不意味着某种文化比另一种文化更优越或更落后。

它们只是反映了不同文化在处理和传达信息时所偏好的方式。

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和识别不同文化的语境导向对于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非常重要。

对于高语境文化,如亚洲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日本文化和韩国文化等,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那些未言明的、隐含的信息。

这些信息往往深深根植于这些文化中,对于有效地交流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我们经常使用含蓄、暗示或者通过第三方来传达信息,这些都是高语境的表现。

高低语境文化中的语用失误现象浅析

高低语境文化中的语用失误现象浅析

高低语境文化中的语用失误现象浅析作者:张春艳来源:《祖国》2019年第09期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高低语境文化; ;语用失误美国人类学家霍尔在beyond cultures书中最先提出了高语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与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这两个概念。

高低语境文化在人类学中被定义为一种衡量人们在交流过程中言语信息表达的清晰度和语境的重要程度的方式。

霍尔认为在低语境文化中,交流的有效信息依赖于书面语或口头言语的清晰表达;而在高语境文化下,交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非语言要素,例如说话人的语气、姿势、暗含的意义、表达方式、身份、环境等。

依据2004年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对高低语境文化国家的划分,日本、中国、韩国处于高语境文化的一端,而德国、美国处于低语境文化的一端。

高语境文化特点是:语义含蓄内隐、暗藏言外编码信息、交际者反应克制、有交际圈界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紧密、高承诺、时间观念相对薄弱。

与之相反,高语境文化的特点是语义明显清晰、富于言语编码信息、交际者反应外露、圈子界限模糊、人际关系相对疏远、低承诺、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

语用失误是跨文化语用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Jenny Thomas将语用失误定义为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即谈话的一方无法准确地理解说话方的意思。

依据Jenny Thomas的划分,跨文化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两类。

唐红芳(2007)在此基础上将语用失误进一步划分,其中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语用失误,社会语用失误包括礼貌语、称谓语、招呼语、委婉语、熟语、邀请和致歉语的语用失误,除此之外,语用失误还包含非言语交际语用失误。

(一)语言语用失误语言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一是说话方未能使用正确的目的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二是听话方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没能正确地理解说话方的语言所表达的意思。

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作业(论文)专用封面作业(论文)题目:高低语境文化与英语写作教学课程名称:语言、文化与翻译任课教师姓名:冒国安研究生姓名:单菲菲学号:200816432年级:2008级专业:外部教学与翻译学院(部、所):大学外部教学部任课教师评分:年月日高低语境文化与英语写作教学单菲菲(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贵州贵阳550001)摘要:语言是社会现象,语言与社会文化有之密切的联系。

在对语境与文化关系的研究中,霍尔认为,人类交际(包括语言交际)都要受到语境的影响。

他把语境分为高语境与低语境。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文化的语境性,将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两类。

笔者将从语言结构和语篇构建方面分析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体现,并提出其对语言教学中写作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语言结构,语篇构建,写作教学Abstract:Language is the social phenomenon. Language and social cul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Among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xt and culture, Hall views that human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s affected by context. He divided context into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and then analyzed the cultural context. Thus he divided culture into high-context culture and low-context culture. In this paper, I’ll analyze h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context culture and low-context culture affect language from the aspect of language structure and textural organization, and how it affectsKey words:high-context culture, low-context culture, language structure, textural organization,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在对语境与文化关系的研究方面,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霍尔(E. T. Hall)独创性地提出自的语境观,他把语境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

霍尔的高语境与低语境ppt

霍尔的高语境与低语境ppt
直接陈述
明确表达
强调细节
简单明了
低语境文化中,人们倾向于使用具体、明确的词汇和语言结构,确保对方能够准确理解自己的意思。
在低语境文化中,人们通常会提供足够的细节和背景信息,以确保对方能够完全理解自己的意思。
低语境文化中,人们倾向于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或专业的术语。
霍尔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霍尔的高语境与低语境
目录
contents
霍尔的理论概述高语境文化特点低语境文化特点霍尔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霍尔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霍尔理论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参考文献
霍尔的理论概述
01
霍尔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他对跨文化交际和语言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他的研究中,霍尔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交际的方式和特点,提出了高语境和低语境的概念。
改进语言教学方法与策略
基于霍尔理论,语言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和跨文化意识。
在高语境文化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教学方法和策略应该根据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水平进行个性化调整。
在低语境文化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如口语表达、写作等。
04
高语境文化
交际行为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深刻影响,言外之意和暗示较为重要。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于高语境文化的理解和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低语境文化
交际行为相对独立于社会文化背景,言外之意和暗示不那么重要。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于低语境文化的理解和沟通同样关键。
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行为
增强文化敏感度
掌握跨文化沟通技巧
缺乏动态视角
03
霍尔的理论主要关注静态的文化特征,而忽视了文化是如何在历史和社会变迁中发展和变化的。

霍尔的高语境与低语境

霍尔的高语境与低语境

Sensory image
observable facts
General statements
specific statements
Reader fills in detail
all relevant details included
Structure: loosely structured
tightly structured
霍尔高语境和低语境导向??1介绍高语境与低语境?2比较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特点差异?3高语境与低语境的应用举例爱德华霍尔edwardtwitchellhall?美国人?人类学家?被称为系统地研究跨文化传播活动的第一人?被认为是跨文化传播作为学术研究领域的奠基人?在20世纪五十年代确立了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概念高语境和低语境?语境说话时的客观因素
霍尔的高语境与低语境


1、介绍高语境与低语境
• 2、比较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特点差异
• 3、高语境与低语境的应用举例
爱德华·霍尔 Edward Twitchell Hall
• 美国人 • 人类学家 • 被称为系统地研究跨文化传播活动的第一
人 • 被认为是“跨文化传播”作为学术研究领
域的奠基人 • 在20世纪五十年代 ,确立了“高语境文化”
什么意思? ”辛楣笑道: “这是董斜川想出来的, 他说, 同跟一个先生 念书的叫‘同师兄弟’, 同在一个学校的叫‘同学’, 同有一个情人的 该叫‘同情’。” ( 248)
译文: “I forgot to ask you. In your letter you called me ‘lovema te. ’ What do you m ean by that? ” Hsin - mei said w ith agrin, “That’s something Tung H sieh - chuan thought up. He says people who study under the same teacher are called classmates, and people who go to the sam e school are called schoolmates, so people who are

低语境文化下的当代中国高语境文化交际传播

低语境文化下的当代中国高语境文化交际传播

低语境文化下的当代中国高语境文化交际传播王静崔海英王晓琳【摘要】:文化与交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在《超越文化》一书中首次根据交际时依靠语境程度的不同,把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但是随着国家间接触日益频繁,两种语境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加深。

本文通过针对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三年级学生交际风格的调查问卷,试图从被试者言语和行为风格差异入手,证明在西方国家低语境文化冲击下,中国大学生的交际风格呈现由高语境向低语境的动态变化过程,这也侧面反映出他们在价值观等方面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关键词】:高低语境;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一、研究背景在人们跨文化的频繁接触中,语言作为人们交流的工具体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除了编码于语言中的信息,更多的信息则蕴含在其它因素当中,例如语境。

语境这个概念最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Wegener[1]提出的,他指出,语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说话时的客观情景,二是听话者能够直接联想到的各种成分或因素,三是交流双方对各自身份的感知。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尤其重视文化语境在交际中作用的体现。

正如他(1988︰17)[2]所言“文化即交际,交际即文化。

”他还提出了文化具有语境性,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

区分的标准则是信息的编码依赖于语境的程度,即“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在于传递的信息中。

低语境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信息中,以便弥补语境中丢失的部分”(Hall,1988︰96)[2]。

美国传播学学者William Gudyknust[3]发展了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将十二个不同文化的国家按“高语境”到“低语境”的方式排列,说英语的北美国家,属于低语境文化,东亚国家如中国文化,则具有高语境特征。

学者M.W.Lustig和J.Koester[4]总结了高语境和低语境传播方式以及它们代表的两种文化的特点(如表1所示)。

中西儿童文学中高低语境

中西儿童文学中高低语境

中西儿童文学中高低语境一、高语境交际与低语境交际理论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T. Hall)在1976年出版的《超越文化》一书中,颇有见地地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讲语境分为高语境(High Context)与低语境(Low Context)。

他认为:“ 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

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讯息中。

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讯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

”(Hall, 1988:96)。

这一理论的提出是从交际与感知的角度出发的。

他认为文化是人类生活的环境。

人类生活的各方面无不受文化的影响,并随文化的变化而变化。

文化决定了人的存在,包括自我表达的方式以及感情流露的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等。

简单地说,高语境和低语境说的就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由语境和非话语所传递的隐性讯息与由语言编码所传递的显性讯息的对比。

二、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的形成原因高语境社会相对来说发展较慢,人们受多年积累的文化熏陶,有着极其相似的背景只是,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信仰、民族心里、行为准则等,这是长期生活的积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因为,在交流过程中,很多信息已经蕴含在背景信息之中,无需再明确地表达出来,完全可以意会,这就造成了高语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较隐晦。

而低语境社会中多半是科技发展较快、经济较发达的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少依赖于传统或习俗来作为自己交流的准则或依据。

所谓的文化传统也是变化较快没有统一模式可依的。

霍尔认为中国、日本、阿拉伯等东方国家多属于高语境传播社会,而美国、瑞典、德国等西方国家多属于高语境传播社会。

也就是说,在中国文化中,人与人的沟通讲究点到为止、言简意赅、强调心领神会。

而美国文化恰恰相反,在沟通的时候强调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把多由要沟通的信息都用明白无误的、清晰易懂的文字语言传达出来,常常没有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义,不需要说话听声、锣鼓听音。

高低语境间文化壁垒的成因及理论消解

高低语境间文化壁垒的成因及理论消解

高低语境间文化壁垒的成因及理论消解高低语境间文化壁垒的成因及理论消解引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语言的障碍。

尤其是在跨文化的交流中,高低语境间的差异经常成为一个文化壁垒,限制了人们的理解和沟通。

本文将探讨高低语境间文化壁垒的成因,以及可能的理论消解。

一、高低语境的定义和特点高低语境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姆斯德尔所提出的概念,意为交流中信息传递所依赖的上下文的程度。

在高低语境中,信息传递依赖于暗示、言外之意和非语言线索。

而低语境则侧重于直接明确的语言表达。

高低语境的不同主要源于文化的差异。

二、高低语境的成因1. 历史和地理环境不同地理和历史环境下的人们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性。

在农业社会中,人们相对独立生活,信息交流主要依赖面对面的互动,导致高语境的文化特征。

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信息交流更加直接、明确,低语境的文化特征开始形成。

2. 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对语境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等级制度较为严格的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身份和地位的表达,信息传递更依赖非语言的暗示和推断。

而相对平等的社会中,人们更注重直接的表达和理解,低语境成为主流。

3. 语言的特性和语法结构语言的特性和语法结构也会影响高低语境的形成。

某些语言中含有丰富的非字面意义,强调暗示和间接表达,因而更具高语境的特点。

而一些语言则更注重直接明确的表达,具备低语境的特点。

三、高低语境的理论消解1. 教育和培训通过教育和培训,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中的语言特点和沟通方式,增强跨文化的语言能力。

教育可以帮助人们理解高语境文化背后的暗示和推断,同时也能培养直接和明确表达的能力。

2. 跨文化交流和经验积累跨文化交流和经验积累是消解高低语境壁垒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人们共同工作、生活或学习,人们可以逐渐了解不同语境下的沟通方式,减少误解和障碍。

3. 提高文化敏感度提高文化敏感度是消解高低语境壁垒的关键。

在跨文化的交流中,人们需要尊重和理解对方的文化特点,尽量适应对方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并且主动学习和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

浅析在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沟通中的障碍及其消除

浅析在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沟通中的障碍及其消除

浅析在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沟通中的差异及提高(环境与测绘学院环境工程10-1班徐怡婷07102917)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跨出国门,踏上充满异国文化的土地求学和工作;同时也有大批的外国人被东方古老文明所吸引,来到中国定居和求职。

这些“国际旅人”首先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克服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如何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尽快地融入当地文化。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什么是跨文化沟通。

跨文化沟通(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通常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发生的沟通行为。

因为地域不同、种族不同等因素导致文化差异,因此,跨文化沟通可能发生在国际间,也能发生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

正文:霍尔根据信息传播对于环境的依赖程度提出了在宏观文化中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的问题将语境划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语境是从来没有具体意义的,但交流的意义常常依赖于语境。

用高、低语境的不同来分析文化的多样性,根据各种文化中占优势和主导地位的交际活动方式,将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两类,是一种比较新的文化划分方式。

依照这种分法,大部分亚洲文化,例如:中国文化,以及拉美文化、非洲文化可被看作是高语境文化;而美国、德国、瑞士及多数北欧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

语境不同所造成的双方交流上的一个障碍,了解这种语境文化间的差异,才能为我们实现两种文化的交流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的了解什么是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我们可以用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来深入浅出的解释这两种语境文化的差异从而剖析。

高语境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文化;低语境文化的代表——美国文化。

(一)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定义及特点首先,先来看一下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的不同定义以及各自的一个特点。

从通俗的角度上来讲,所谓高语境文化,乃是指内在意涵丰富而语词简约的,换成中国话来说,就是言简意赅,甚至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的口译员能力研究》范文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的口译员能力研究》范文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的口译员能力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口译作为沟通的桥梁,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为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提供了重要视角。

本文旨在探讨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口译员所需具备的能力及其特殊性。

二、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概述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是由美国文化学家爱德华·霍尔提出,该理论将文化分为高低语境两类。

高语境文化注重非语言信息的交流,如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社交礼仪等,信息传递隐含性高,直白性低;而低语境文化则更侧重于语言信息的直接传递,信息表达明确、直接。

了解并掌握这一理论,对于口译员在跨文化交际中准确传递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低语境文化下口译员的能力要求1. 语言能力:无论在高语境还是低语境文化中,口译员的首要任务是准确理解并传达信息。

因此,他们需要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

此外,对于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用语要有深入的了解。

2. 文化敏感性:口译员需要具备高度的文化敏感性,能够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调整自己的翻译策略。

在高语境文化中,口译员需要更加注重非语言信息的传达;在低语境文化中,则需要更加关注语言的精确性。

3. 跨文化交际能力:口译员不仅是语言的传递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在不同文化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这包括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

4. 快速应变能力:在口译过程中,口译员经常面临时间紧迫、信息量大等挑战。

他们需要具备快速应变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反应。

5. 心理素质:口译工作往往压力巨大,口译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抗压能力、情绪调控能力等。

在高强度的工作中保持冷静和专注,是口译员必备的素质。

四、高低语境文化下口译员的特殊性能力1. 在高语境文化中,口译员需要更加注重非语言信息的传递。

例如,在东方文化中,人们往往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传达情感和态度。

高低语境文化[整理]

高低语境文化[整理]

•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高语境的传播是“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有形的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极少存在于被编码的、清晰的被传递的讯息中”(Hall,1976, p.79)。

高情境文化强调了沟通所在的情境;它们非常注意含糊的、非言语的信息。

•低语境的传播刚好相反,是“大量的信息蕴含在清晰的编码中”(p.70)。

低情境的文化不太强调沟通的情境(例如,隐含的含义或是非言语的信息);它们所依赖的是明确的言语沟通。

强调言语沟通远甚非言语沟通;强调个人的主动性和个人决策。

通常,来自低情境文化的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自己的各种关系相互分割开来。

实际上,关系会被看作是任务之外的事情,而不是任务内的一部分。

即便是项目的某个关键人员离开了公司,其他人也能够轻而易举地接过他的岗位。

这是因为商业交易被看作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发生的,而不用依赖某些人之间的关系。

个人主义文化的成员倾向于低语境传播,直接交流,是以机械化的观点,来看待雇主/员工之间的关系。

依赖事实、统计数据以及其他细节资料,作为支持性证据。

在书写和言谈中采用直接的风格;忠于法律的字面意义。

•高语境文化的成员则倾向于高语境信息,间接交流,因为维持内群体的和谐一致是十分重要的;强调非言语沟通;强调集体的主动性和集体决策,任务从属于关系,倾向于以一种人文主义的观点,来看待雇主/员工之间的关系,把员工看作是“大家庭”的成员,所有成员都会为了群体的利益而努力工作,并且在很多年里都会对企业保持着忠诚。

依赖信任或直觉的引导;在书写和言谈中倾向于间接的风格,喜欢迂回或间接的推理方法;忠于法律的精神。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如果我们将自己看作是独立的、自立的话,如果我们所珍视的是个人认可和个人成就的话,那么我们可能就从属于某种个人主义的文化。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将自己看作是相互依赖的、是某个更大的群体中的一分子,如果我们重视亲密与和谐更甚于个人目标的话,那么我们可能就从属于某种集体主义的文化。

高、低语境文化交际差异的对比研究

高、低语境文化交际差异的对比研究

高、低语境文化交际差异的对比研究独雪梅【摘要】美国人类学家霍尔从文化的角度把语境分为高、低语境文化,高语境文化里的交际是高语境交际,而低语境文化里的交际是低语境交际,两种语境文化的交际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明显的差异.本文对两种语境文化交际的特点和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对话式交际模式是解决其跨文化交际冲突的最有效的交际模式.【期刊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20)006【总页数】4页(P76-79)【关键词】高、低语境文化;跨文化交际;差异;有效交际模式【作者】独雪梅【作者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苏,连云港,222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他的《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进入新世纪,地球村每一个角落的公民都不同程度的进入了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使不同国家的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方便和频繁。

因此,跨文化交际成了人们不可避免的交际行为。

跨文化交际是人类交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通常是指超越国界和政治版图的两种文化或两种语言之间的碰撞[1]。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霍尔在其1985年出版的名著 The SilentLanguage里曾经说过“文化就是交际,交际就是文化”。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中会反映出自己的背景文化,文化差异的存在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和障碍,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学习对方的文化,对双方的文化交际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采取有效的交际模式,灵活动态的应对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冲突和障碍,从而提高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人类学家霍尔认为,人类交际(包括语言交际)都要受到语境的影响。

倘若没有语境,符号是不完全的,因为它只包含信息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他在《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自己的高、低语境文化观(hign context culture, low context cultu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2095-0365(2013)04-0044-05霍尔高低文化语境理论的现实阐释———解读“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段晓芳, 郭增卫(太原工业学院外语系,山西 太原 030008) 摘 要:当前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社会现象引发了社会共鸣。

人们倾向于将这种群体行为理解为是一种不文明行为。

但如果是处于相同社会环境下的几乎所有社会成员都习得的社会行为,就不能仅仅从公民个体素质方面来理解这一行为。

而应从更深层次的文化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一社会现象。

文化学家泰勒指出,每一群体、每一社会都有一套显性的或潜性的行为模式。

这些共同的行为模式叫做文化。

个人的习惯模型是由适应既成的习惯模型形成的,即人的行为就是文化行为,文化对人的行为具有塑造作用。

因此,本文基于高低文化语境理论来解读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破解“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高低文化语境理论;思维;群体取向;隐形规则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与文化中国式过马路,是人们对大多数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这一现象的存在由来已久,尤其是在央视《新闻直播间》对其报道之后更加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中国式过马路,表面看似是一种不文明、违反交通规定的现象。

如果是少数群体出现这样的行为,尚可理解为是一种不文明行为,或公民素质低的表现。

可如果是处于相同社会环境下的几乎所有社会成员都习得的社会行为,就不能仅仅从公民个体素质层面来理解这一行为了。

立足于从文化视角阐释这一社会现象。

泰勒认为:“文化或文明,是一种复杂总结之全体。

这种复杂总结的全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任何其他的人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

这里所说的人,是指社会的一个分子而言的。

各式各样支配社会行为的风俗、传统、态度、观念,便是文化。

每一群体,每一社会,都有一套明显的或不明显的行为模式。

这些行为模式多多少少是该群体的分子所共有的。

这些模式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而且也常常会改变。

这些共同的行为模式我们叫做文化。

文化是社会互动的产品。

人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以内是文化行为。

个人的习惯模型是由适应既成的习惯模型形成的,这种既成的习惯模型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个人是生长在文化里的。

任何文化是由一组习惯的和传统的思想方式、情绪和反应方式构成的。

这些方式足以表现一个特殊社会在一个特殊的情境里应付问题时特别不同的地方。

”[1]。

因此,文化对行为具有塑造作用。

二、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根据交流中所传达的意义是来自交流发生的场合还是来自交流所使用的语言,人类学家霍尔将文化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两种。

他在《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到:“在高语境文化中,人们在交际时,有较多的信息量或由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来传递,或内化于交际者的思维记忆深处,显性的语码所负载的信息量相对较少,人们对交际环境的收稿日期:2013-06-24作者简介:段晓芳(1984-),女,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与英美文化。

第7卷 第4期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7 No.42013年12月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Dec.2013种种微妙之处较为敏感。

高语境的交流或信息是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即指大多数信息都已经体现出来了,只有极少的信息清楚地以编码的方式进行传达。

”[2]35。

所以在高语境环境下,通过环境以及其它因素就可以获得信息,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用话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

传统文化视天、地、人三者为和谐的统一体,人不是孤立地生活在一定的关系之中,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关系中一员,因此这就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对各种隐形的关系以及行为可以自我认知[3]61。

“低语境交流正好相反,大量的信息置于清晰的编码中即大多数信息都是通过外在的语言方式进行传达在低语境文化中,人们在交际时,大量的信息由显性的语码负载,隐性的环境传递出相对少量的信息。

”[2]36。

也就是说,在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们,习惯借助言语的力量来交际。

根据霍尔的定义,而在低语境环境下,人们缺少相同的经历,所以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需要详细的背景信息,相比之下它主要依靠逻辑、推理、思维和语言表达,是一种直接的外在的言语交流,话语本身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信息,语境和参与者方面只包含极少的信息。

三、高低语境文化的形成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

之所以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有其哲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渊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明积淀,而儒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

儒家认为天、地、人三者是和谐的统一体,人不是孤立地生活在一定的关系之中,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关系中一员,因此这就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对各种隐形的关系以及行为可以自我认知[3]61。

除了儒家学说,道教和佛教对中国传统思维模式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讲究禅意,在无声的空间让人们有所感悟与体会[4]。

道教由老子创立,它认为,万物皆有阴阳、虚实,人们必须注意两者的辩证与统一。

这些正是中国高语境文化形成的主要根源。

从地理和经济因素来看,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人们习惯于群居、混居。

在漫长的集体生活中,人们已经习得对一些隐形的规则,无需体现在语言等显性层面等。

像北方地区的“四合院”,众多人口居住在一片狭小的天地里,互相依赖,互相帮助,久而久之形成了人们高语境文化意识。

在经济形态上,中国有着几千年的自然经济发展史,在自然经济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变得越来越深刻,所以中国文化中的人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个体,人们总是习惯于把个人置于群体中。

所以,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交际以及行事中重“意会”、“领会”,“尚象”,尚“言象互动”[3]61。

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水,易经八卦,都是高语境文化的体现,体现了中国人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相克相依的关系。

西方属于低语境文化。

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交际中,十分重视“言传”,即“尚言”[3]62。

之所以西方国家属于低语境文化也有其哲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渊源。

从哲学宗教信仰来看,低语境文化历史根源后追溯到整个欧洲文化的基础————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

古希腊哲学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

人是理性的个体,人的理性来自于对事实的观察和分析[3]。

中世纪后,伴随着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humanism)为旗帜,力图复古中世纪前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中以人性为根本的精神,追求人的精神和肉体的全面自由解放,追求人的才智的全面发挥以及自我尊严、意识的培养。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文化思想史上光辉的一页,对于西方文化形成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基督教作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形式,对于西方语境文化也给予深刻的影响。

从历史地理渊源看,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没有封建社会历史,从一开始,就是以资本主义精神立国的,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众多具有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们来到美国创业、发展,期待着实现自己的“美国梦”[5]104。

此外,美国的地理概貌特点是地广人稀。

驱车行驶在美国广袤的土地上,除了大片相连的田野和土地之外,很难看到像中国“四合院”式的热热闹闹聚族而居的村落。

美国人的住处之间相隔甚远,即使是住在附近,也是独门独户,相互之间很少来往。

当然邻里之间也几乎不可能像中国人那样形成紧密而又依赖的关系[5]105。

这些因素导致人们的交际和行事无法依赖于语境,因为人们之间没有共同的语境元素,促成了低语境文化的形成。

54 第4期 段晓芳等:霍尔高低文化语境理论的现实阐释四、高低语境文化与群体取向思维和隐形规则霍尔指出任何事物都被赋予了高、中、低语境的特征,文化也不例外,不同语境下的文化,其文化观念、思考模式和语言结构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6]。

东方与西方在这方面的差异是悬殊的。

高低两种语境文化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

首先,高低文化语境对群体取向思维方面会产生差异。

具体来说,中国的高语境文化会使得处于文化中的社会成员更容易趋向群体取向思维。

因为高语境文化中,人们交际和行事很大程度都依赖于个体所处的情境中,这就需要各个社会成员在思维上具有趋同性。

否则,无法达到有效的交际行为。

而低语境文化中,人们之间的交际对情境的依赖度较低,这就允许个体思维差异性的形成,因为通过语言也可达到有效的交际行为。

儒家代表孟子主张“万物皆备于我”,道家代表庄周提倡“与天地并生,而与万物为一”。

新儒家大师董仲舒继承发展了这种天地万物一体的整体观念。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有诸多体现,如中国的姓氏是家族整体的姓在前,家族个体成员的名字则在后,而西方则正好相反,家族的姓在后,个人的名字在前。

汉语中常说:他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总是先说大的地方,然后说小的地方,而翻译成英文则是:He was born in Shen Yang city,Liao Ning province。

先说个体,然后再说整体。

因此中国文化重视整体。

太极式思维模式对中国文化价值观中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具有决定性的意义[7]。

中国传统文化之整体本位观念带来的结果就是使得处于这种文化当中人们更容易采取群体行事方式。

整体思维观念使得中国人行事方式具有群体取向和趋同性。

中国的群体取向的特点从其社会性来讲,表现为从众心理。

这种群体取向的文化倾向也形成了一个社会生活层面上的趋势:形成协同的群体行为。

而西方重视个体,对于西方人来说,自己就是自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西方文化注重逻辑思维,分析思维导致了它注重个体。

这种观念将个体、个人作为社会的逻辑元点和价值元点,反映在社会行为上就是个体行事方式这种个体本位观念使得社会成员更容易形成个体取向思维和行为的差异性。

当然,个体本位观念并不是一定没有群体取向行为,只是与集体主义相比较,在行事的时候更倾向于个体优先考虑,不容易产生趋同思维与行为。

另一方面,高低文化语境对于处于文化中的社会成员的规则意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中国高语境文化具有模糊特征,而西方低语境文化具有精确性,这是西方文化语境特点带来的必然结果。

中国人的思维注重悟性,西方注重逻辑推理。

高语境文化的特点是内隐性和注重悟性,要求人们从语境中去体悟。

高语境文化使得群体取向的文化倾向也形成了一个社会生活层面上的趋势:形成协同的群体行为。

在群体取向思维下,在社会各个方面人们更加容易形成统一的不言而喻的潜规则行为。

规则对中国人来讲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有时候是没有作用的。

这一切与社会情景有关系。

Linell认为,儒家人文主义的人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人格,似乎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要视情境而定[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