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波兰总统专机坠毁事件(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摩棱斯克上空的悲剧
2010年波兰总统专机坠毁事件
莫斯科时间2010年4月10日上午9时27分,波兰空军第36特种航空团图-154M101号飞机从波兰首都华沙起飞,执行送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夫妇及多名波兰军政要员赴俄罗斯西部城市斯摩棱斯克参加卡廷事件纪念活动专机任务。
该机在即将飞临跑道头的最后阶段不幸失事,于莫斯科时间10时41分06秒(数据为飞参所记录的机上设备停止工作时间)坠毁于距斯摩棱斯克北机场跑道中心线仅约400米处。
机上连同机组人员在内的96名乘员全部遇难。
这起影响巨大,震惊世界的恶性空难事故引发了人们强烈关注,本文试就此次空难中受人关注的因素做简要分析供读者参考。
★事故飞机履历
101号图-154M飞机隶属于波兰空军第36特种航空团,该团为波兰空军专机部队,驻波兰首都华沙的肖邦国际机场。
在此次空难发生前,该部共装备各型运输机、直升机20架,其中图-154M大型运输机2架,其余的为俄制雅克-40、米-8,波兰国产PZL M28B以及美制贝尔412等机种,和很多前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失事的波兰“空军一号”——101号图-154M的前任是一架伊尔-18型飞机,机号也是101,而目前与101号机同属专机部队的102
号图-154M,今年1月已进厂翻修,至今尚未交付。
波兰空军101号图-154M飞机,由苏联原古比雪夫飞机制造厂生产,制造厂编号90A837,1990年6月29日出厂并进入波兰空军服役。
2009年6月进厂翻修,大修厂依旧是101号飞机的娘家,历史悠久的原古比雪夫飞机制造厂——世界闻名的图-16、图-114、图-95等飞机均出自该厂。
苏联解体后经历了更名、股份制改造等一系列重组,现称萨玛拉航空工厂。
其作为主要民用产品的图-154飞机已停产数年,工厂近年来主要承接图-154飞机修理及改装升级业务。
101号机翻修内容主要包括客舱装修升级、发动机翻修等,飞机于2009年12月21日交付波方,截至坠毁前,仅飞了50个架次130小时左右,其累计总飞行时间5134小时,3873架次,年均飞行时间不到260小时,大概相当于很多民航客机一个多月的总飞行时间。
而萨玛拉工厂给定的飞机使用寿命为60000飞行小时,22000个起落,因此有些报道将该机称为“老旧专机”并认为该机存在安全隐患明显有些言过其实。
★事故机场概况
斯摩棱斯克北机场地处丘林地带,机场周边地形比较复杂,飞机下滑航道一带的地形,由起伏不平的大小山坡构成。
该机场为俄军一座一级军用机场,机场跑道长2500米,宽49米。
机场始建于1922年,1941年起改为军
用机场建制,之前的主要使用者为俄罗斯空军第103近卫军远程航空兵运输团和斯摩棱斯克飞机制造厂。
前者曾是俄军的一支功勋部队,组建于卫国战争时期并屡立战功,二战结束后由战术轰炸团改为运输航空兵建制,曾装备安-24、安-26、安-12、伊尔-76等飞机。
历史上执行过苏联空军对捷克斯洛伐克及阿富汗的军事空运任务。
近年来还参与了俄罗斯对车臣的军事行动和俄罗斯联邦国防部组织的几次大的联合军事演习。
103团于2009年10月遭解散,斯摩棱斯克北机场只留驻部分飞行管制及保障人员。
据悉因此一部分退役的伊尔-76M运输机被就地切割分解,令当地不少航空迷十分惋惜和遗憾。
斯摩棱斯克北机场的东北角,是一直以生产雅克系列飞机而闻名的斯摩棱斯克飞机制造厂。
该厂1926年成立,在苏联时期曾代号475厂,工厂特色产品主要有雅克-18T、雅克-40型飞机,各种金属材质的纪念徽章、奖牌等。
制造厂与空军共同使用机场跑道和地面保障设施。
应该说这样一座多年来同时保障大型运输机飞行团和一个大型飞机工厂的机场,保障图-154飞机起降是毫无问题的。
俄罗斯方面也称,2010年3月25日曾对机场地面导航及灯光等保障设施进行过综合校飞并验收合格,4月5日批准并认定机场可以保障雅克-40、图-134、图-154等型号民航飞机或专机起降,最低开放条件为云底高100米,能见度1000米。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因该机场并非国际民航机场,因此并未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要求安装精密仪表盲降设备,只在跑道东头设置了远距(6.1公
里)、近距(1.1公里)无线电导航台,并配合着陆雷达设备,供飞机进行非精密仪表着陆。
据了解,因受国防经费紧张等因素影响,俄境内不少机场的导航条件与斯摩棱斯克相类似,飞机只能按照非精密仪表着陆模式进近。
在历史上,斯摩棱斯克北机场多年前也曾发生过一起严重飞行事故,一架驻场的安-12因为结冰而坠毁。
★事故经过
2010年5月19日,俄罗斯国家间航空委员会公开了波、俄两国共同认定的事故部分客观事实。
6月1日,波兰方面在俄罗斯向其移交101号专机飞参数据和座舱录音资料后,也公布了机组在此次飞行过程中的有关通话内容,由此可以初步勾勒出这次事故的大致经过:
莫斯科时间2010年4月10日上午9时27分,101号图-154M飞机从波兰
首都华沙出发,高度10000米,经白俄罗斯直飞斯摩棱斯克北机场。
飞机起
飞时间比预定飞行计划约推迟27分钟,起飞时,机上共载有航空煤油19吨。
在接收101号图-154M前,降落场斯摩棱斯克北机场还预备接收另外2架飞机。
一架是莫斯科时间9时15分正常着陆的波兰空军雅克-40飞机,该机搭载的是波兰方面的新闻记者及部分先遣人员。
另一架是运载警卫人员的俄罗斯伊尔-76飞机。
波兰雅克-40降落时,机场天气条件尚好,水平能见度在4公里左右。
随后天气逐渐转坏,浓雾开始覆盖机场,101号机坠毁前27分钟曾收到明斯克飞行管制区“降落场大雾,能见度400米”的通报,并下降高度至7500米。
接着101号机机组用无线电联络斯摩棱斯克北机场塔台,机场也向101号机组两次通报了机场水平能见度400米,垂直能见度50米的天气实况。
此时继雅克-40之后到来的伊尔-76飞机飞临降落场上空并在二次穿云降落未成后,直接改飞明斯克备降。
第3架飞临斯摩棱斯克北机场的即为波兰101号专机。
因斯摩棱斯克机场仅配备了低精度无线电导航台和着陆引导雷达,机上安装的精密自动着陆系统无法发挥作用。
机组使用传统无线电进近的方法穿云,在转弯下滑过程中接通了自动驾驶设备,机组在连续3次复飞落不下来的情况下(此时能见度已降至200米),并未果断改飞备降场,而是继续试图按原计划着陆。
就在101号机第4次对准跑道下滑距跑道头约1700米左右,莫斯科时间10点40分45秒时飞机突然增大下滑率,使下滑线严重低于正常轨迹。
10点40分53秒斯摩棱斯克北塔台指挥:“101改平”,副驾驶报高度:“20(米)”,继而飞机在距跑道头1050米,近距导航台左侧方距离约40米、高度10.5米(低于机场标高15米)位置第一次撞树,而101号机因受地形影响高度一度降至距地面2.5米并再次撞树。
10点40分59秒自动驾驶仪断开,机组操纵飞机试图爬高时又连续撞击多棵杨树,塔台指挥:“复飞,复飞!”。
但此时左翼翼尖部分折断,飞机继而失控并向左滚转了约210度倒扣在地面解体燃烧。
机上人员无一人生还。
★事故焦点
为什么能见度降到200米飞机依旧要勉强着陆?
从已公开的调查情况来看,“4·10“事故已基本排除了恐怖袭击、飞机空中爆炸、空中失火、机械故障等因素。
其携带的19吨油料足够飞机留空5个小时以上,不要说备降300公里外的明斯克,就是返回华沙降落都绰
绰有余。
而在仅仅只能做一般仪表穿云的斯摩棱斯克机场,在大大低于其最低接收条件的情况下,机组对塔台及已着陆的雅克-40机组的提示和警告均未置可否,仍继续按“100米”的决断高度试图复飞着陆,而实际情况是飞机第4次进近五边下滑后段丢失高度严重,过近距导航台的高度比规定低约85米,低于机场平面15米(此处地形呈斜坡状)。
由此可以推断,进行此种超条件的强行着陆,主因是人为决策的结果,至于责任人是机组、总统,或是随行的空军领导、波兰外交联络人员,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为什么飞机坠毁前4~5秒,机组才断开自动驾驶仪?
按图-154M飞机设备有关使用细则规定,图-154M在做非精密仪表穿云时,可以使用自动驾驶仪做转弯、下滑等动作,但也明确规定最低使用高度为60米。
而机组在断开自动驾驶仪时已与树顶相撞。
这些情况似乎表明,在撞树前,机组人员并未准确判断出实际离地高度,并未明显意识到灾祸即将发生。
飞机进近时是否还有其他人在驾驶舱?
经事故调查组反复听辨座舱录音,认定事发前,的确有2名非机组人员进入过驾驶舱,两人具体是谁,一度曾未能得到波兰方面的确认,俄罗斯也一直由于外交原因而含糊其辞。
直到6月1日,波兰政府才主动证实了之前外界获知的“小道消息”:其中一人的确是随行的波兰空军司令安德烈·波拉西科,而另一个则是外交部首席联络官。
有报道称外交官曾于失事前14分钟进入驾驶舱询问情况,而空军司令则在失事时依旧未离开。
这
表明恶劣的着陆条件也引起了机上的高层领导以及外交部活动联络人员的高度关注(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总统和随行的波兰主要军政经济界人士不能按时抵达,将会导致外交方面的一些负面影响和其他相关问题)。
当然还有另一种猜测——即飞行员在决断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了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压力,目前为进一步判明有关推测,波、俄已专门组织了心理学专家继续对座舱录音进行听辨和分析。
★事故的教训和启示
严格遵守飞行安全规定,按章飞行是保证飞行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事故发生后曾有媒体认为机组人员可能对塔台使用俄语通话不适应。
而事实表明,机组在坠毁前,也收到了先期着陆的雅克-40机组发来能见
度起初400米,后降至200米的通报,可以说在进场阶段,机组对斯摩棱斯克机场的气象情况已经有充分了解。
而在落地无精密助降设备引导,又地处地形较复杂的陌生机场条件下,机组本应正常严格遵守飞行安全规定,在机场上空盘旋等待天气转好或前往备降场。
但机组的做法却是冒险做非精密仪表穿云,而第4次五边下滑过程中更是不顾近地警告装置连续警告,不顾100米高度看不到跑道就复飞的起码要求,盲目增大下滑率,最后低空撞树解体。
血的教训再次为人们敲响了警钟。
多座飞机乘员应加强协同,密切配合,搞好分工
波兰空军的图-154M安装了西方民航飞机标准的领航设备,从技术上提供了足够的安全保证,但飞机距离跑道头1700米左右却突然增大下降率,偏离正常轨迹。
从事后公布的情况来看,副驾驶在飞机下滑过程中于40分42秒、40分49秒相隔7秒钟,连续两次报高度“100米”,说明此时机组下滑依据的是无线电高度。
而从机场地形看,距离跑道头1500~1700米的地方正处在丘林缓坡的“谷底”位置,即飞机无线电高度最低处与机场水平面落差达57米。
在副驾驶第2次报100米时,飞机距跑道的实际高度仅50来米。
因此可以说,101机组对于地形和高度的判断失误可能也是促成此次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故也充分说明,复杂、陌生条件下的飞行操纵一定要建立在对客观飞行环境完整、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上,切不可凭想象或仅凭单一仪表指示盲目动作,否则任何片面和侥幸的做法都有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失误。
地面指挥在关键时刻要敢于把关,敢于负责
从已公布的情况看,降落场自始自终只是向101机组通报了天气情况,并勉强建议飞机下降到100米看不到跑道就复飞,但似乎并未明确指挥飞机去备降场,或主动发出关闭机场的指令。
按照斯摩棱斯克北机场1000×100米的开放条件,实际上早在101号专机飞越白俄罗斯国境时,机场就可以根据水平能见度仅400米的天气实况拒绝接收任何飞机着陆。
分析这种矛盾做法的外部原因:当日到场的飞机属外国元首的1号专机,机上人员又急赶着参加在当地举行的重大外事纪念活动,所以机场能否接收飞机,
牵扯的不仅是有关飞行规章,实时的飞行管制及指挥,也涉及到复杂、敏感的国际外交事务,即背后的政治压力和政治责任,故可能因此造成俄地面人员在管制和飞行指挥上有所限制、有所顾虑,故也未能严格按照规定掌握和处置(俄方的伊尔-76仅复飞2次就去了备降场似乎也能说明这一点)。
虽然此次事故的结果是令人悲痛和遗憾的,但假设斯摩棱斯克北机场塔台当时能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和规定,果断、大胆地对波兰专机实施明确有力的指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好地面指挥这道安全关口,这起严重飞行事故也极有可能避免的。
★波兰图-154M“101”号机组人员简介
机长:阿尔卡迪乌什·普罗塔斯亚克,1974年11月13日出生,空军大尉军衔,硕士学历。
1997年6月航校毕业进入波兰专机部队服役,并在此期间获得硕士学位并担任图-154飞机机长,总飞行时间3582小时,其中在图-154上飞行2937小时。
副驾驶:罗伯特·吉斯维纳,1974年2月8日出生,空军少校军衔,硕士学历,1997年6月航校毕业进入波兰专机部队服役,总飞行时间1939小时,其中在图-154上。
飞行时间506小时。
领航员:阿瑟·曾泰克,1978年9月12日出生,空军上尉军衔,大学学历,2007年7月调入第36特别航空团,总飞行时间1069小时,图-154飞行时间59小时。
空中机械师:科尔安德烈·米夏拉克,1973年5月3日出生。
空军少尉军衔,1993年毕业于航空技术中等专业学校并分配到第45飞行试验中队任机械员,1998年调入36特别航空团,之后取得国际商业金融专业研究生文凭,2008年12月改装图-154M飞机,2009年8月正式担任图-154M空勤机械师,总飞行时间303小时。
★图-154飞机简介
图-154是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的用以取代图-104、伊尔-18、安-10的三发喷气式干线客机,它是苏联和前华沙条约组织的标准客运飞机,也是产量最多的俄民用运输机之一。
该机于1966年春开始设计,1968年初在莫斯科附近的茹科夫斯基工厂进行地面滑行试验,1968年10月14日首次试飞。
共有六架原型机和预生产型机用于试飞,从第七架开始交付给苏联民航局使用,并于1972年8月全面投入各航线运营。
图-154不但在苏联国内大量使用,而且还不断出口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古巴、波兰、叙利亚、朝鲜和中国等国家。
图-154主要型别有基本型、图-154A、图-154B、图-154C货运型和图-154M。
图-154M由图波列夫设计局在1980年推出。
对尾翼进行重新设计,机翼的缝翼减小,扰流片加大,尾部中央发动机进气口扩大,辅助动力系统移到了机身尾锥内,增加了航程。
1984年12月首次交付苏联民航使用。
我国于1985年开始引进图-154M客机,分配给民航及空军使用,因飞机在诸如耗油量、出勤率、航材供应等方面较西方飞机逊色,在2002年即已完全退出国内航空市场。
(文/刘晓军)
图154M基本数据:
翼展:37.55米
机长:47.90米
机高:11.40米
货舱容积:38立方米
全经济座舱布局:180人
空机重量:55.3吨
最大载荷:18吨
最大燃油量:39.75吨
最大起飞总重:100吨
最大油量航程:6600公里
最大巡航速度:950公里/小时
最大巡航高度:11900米
动力装置:三台索洛维耶夫D-30KU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10604公斤)
链接
斯摩棱斯克——浸染着波俄两国血泪的恩怨之地
仿佛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此次卡钦斯基坠机而亡的地点斯摩棱斯克,恰恰是最能反映波俄两国血泪恩怨史之地。
波兰俄国同属斯拉夫民族,只不过波兰为西斯拉夫民族,俄国为东斯拉夫民族。
1385年,波兰女王下嫁立陶宛大公,以联姻形式完成波兰对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控制。
1410年,波兰-立陶宛联军在坦嫩贝格战役中大败条顿骑士团,由此开始在东欧崛起。
1480年后,莫斯科公国彻底摆脱蒙
古人统治,也开始向东欧逐渐扩张。
1569年,波兰与立陶宛达成“卢布林联合”正式完成合并。
在16世纪后期,俄国和波兰就原为立陶宛属地,后并入波兰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归属权问题反复厮杀,最终波兰获胜。
1584年,俄国沙皇伊凡四世(即著名的伊凡雷帝)去世,其两子很快又相继病死,留里克王朝结束。
后来继任的沙皇波利斯·戈东诺夫由于统治有诸多失策之处,招致俄国各阶层不满。
波兰认为此事为统治俄罗斯的良机,扶持起一位逃亡到波兰的教士,假称为伊凡四世已经病死的小儿子季米特里,于1604年开进俄国“即位”。
由于负责抵抗伪季米特里的瓦西里·舒伊斯基三心二意,伪季里特里在波兰军队的保护下于1605年开进莫斯科,取代暴死的戈东诺夫成为新一届沙皇,史称季米特里一世。
俄国历史由此进入自从蒙古独立后最为混乱的时期。
伪季米特里即位为沙皇后,立即暴露出其波兰傀儡的本质,不仅盘剥俄国百姓供养波兰,波兰军队和贵族在俄国的暴行更招致俄国各阶层愤怒。
1606年,俄国爆发平民起义,杀死在莫斯科的波兰军队和贵族及季米特里一世,舒伊斯基就任新沙皇。
看到自己傀儡被杀的波兰人勃然大怒,立即又扶持起一个伪季米特里,集结起大军杀入俄国。
1608年,波军击败俄军主力。
1609年,波兰军队开始围攻俄国重镇斯摩棱斯克。
1610年,莫斯科贵族叛变,向波兰国王投降,波兰国王自任俄国沙皇。
1611年6月,波兰军队攻陷斯摩棱斯克,对城中百姓进行了屠杀,城中人口由8万减为8000。
这样,莫斯科就有了波兰统治俄国的朝廷,但军事基地在斯摩棱斯克。
1612年,由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和库兹马·米宁率领的俄国义军击败波兰军队,解放莫斯科,德米特里·波扎
尔斯基和库兹马·米宁由此成为俄罗斯历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
莫斯科旧领主米哈伊尔·费奥尔多罗维奇·罗曼诺夫出任沙皇,俄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罗曼诺夫王朝开始。
1618年,波兰军队再度围攻莫斯科,但被俄军击败。
此段历史由此成为波俄民族仇恨的基础。
1632年到1634年,俄国为夺回斯摩棱斯克向波兰发动了斯摩棱斯克战争。
战争最终以俄军失败,波兰仍占领斯摩棱斯克告终。
1648年,乌克兰爆发反抗波兰贵族民族压迫的民族起义,义军在遭到波兰镇压后向俄国求援。
恰逢1650年波俄边界谈判破裂,俄国遂与乌克兰结盟,共同对付波兰。
1654年,俄军在乌克兰义军的帮助下开始进攻波军,主攻方向即为斯摩棱斯克和白俄罗斯。
在这场长达13年的波俄战争中,乌克兰、波兰、俄国、瑞典先后卷入。
最终的结果是,波俄瓜分乌克兰,斯摩棱斯克和塞维尔斯克地区归还俄国,此战过后,波俄博弈开始朝对俄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在1700年到1721年的北方战争中,波兰与俄国一道对付瑞典,战争的结果是俄国获得大胜,而波兰却由于身处战场而一蹶不振。
1733年到1735年,以俄国、奥地利为一方,法国、西班牙、撒丁王国为另一方就波兰王位继承权问题而爆发战争。
战争结果十分有利于俄国,而波兰的国力被进一步削弱。
1766年,俄国和普鲁士要求波兰赋予波兰境内东正教教徒和新教教
徒同天主教教徒同等权利,被波兰拒绝。
俄国遂与波兰交战。
波军最终被完全击败。
1772年,俄国、普鲁士、奥地利在彼得堡召开会谈,最终达成瓜分波兰的协议。
这就是波兰历史上的第一被瓜分,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1年,受法国大革命的鼓舞,波兰四年议会通过了《五三宪法》,为波兰民族独立和统一奠定了基础,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为此对波兰进行武力干涉。
1793年,俄国和普鲁士第二次瓜分波兰。
1794年,波兰爆发科希丘什科民族起义。
起义随后被俄国和普鲁士联合镇压。
1795年,俄国和普鲁士、奥地利对波兰进行了第三次瓜分。
从此后,波兰从欧洲政治版图消失达123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国爆发革命。
苏维埃俄国政府宣布承认波兰独立。
1918年,波兰成立由毕苏斯基领导的资产阶级政府。
然而,新成立的波兰政府不承认协约国划定的波俄边界,坚持要求恢复1772年的波俄边界。
波兰最终在1920年趁俄国红军与白军交战之时开始入侵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甚至一度占领乌克兰首都基辅。
然而红军随后反攻,直抵华沙城下。
由于种种原因,红军后被波军击败。
此时双方均力不能支,遂达成《里加条约》停战。
波兰最终从俄国手中获得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
苏维埃政府不仅丢失大片土地,而且大批红军战俘也被波军屠杀,由此埋下了仇视波兰的种子。
毕苏斯基在停战后借助战时威望成立了右翼独裁政府,1934年与纳粹德国签定了《波德互不侵犯条约》。
然而事与愿违,最终苏联与德国签定
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双方于1939年将波兰瓜分。
苏联将俘虏的波军战俘进行了甄别,出身农民和工人阶级的士兵予以释放或将其成立为波兰人民军。
而出身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波军军官则被屠杀于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森林。
卡钦斯基此次飞赴斯摩棱斯克,正是为悼念卡廷屠杀的遇难波军军官。
(文/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