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试题(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德育试题

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答题时间45分钟。

使用班级: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试卷自存。

卷一(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共30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写

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60)

1、“实事求是”这句成语的中的“是”指( )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2、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 A 、个人的体质 B 、个人的学业基础 C 、个人的家庭情况 D 、个人的性格

3、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中国女排、杨利伟、姚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感动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

①以偶像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作出贡献 ②以偶像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鼓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 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5、战国时期的荀子认为人“最为天下贵也”。这说明他( ) A 、认识人有自己的特殊能力 B 、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 C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D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6、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 )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实用价值,而物不具有实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7、人类积极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首先表现在( ) A 、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B 、人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D 、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结构 8、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在( )

①人能够把客观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指导实践 ②人能以自己的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 ③人能改变或创造条件,变有害为有利

④人能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方式,使规律的作用有益于人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 产生的事物。这表明( )

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及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封 线 内 请 勿 答 题

德育试题第1页,共8页

德育试题第2页,共8页

1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1、“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 ) A 、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 、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 、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 、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

12、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的传染机会,人们都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

A 、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1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话蕴涵着的哲理是( ) A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 D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曲折性的统一

14、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 A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B 、强大和完善的 C 、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 D 、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15、“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①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②它肯定了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一帆风顺的 ③它不懂得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④它看不到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6、某中学召开“关于京剧的前途和命运”的讨论,会上同学们各抒已见,争论激烈。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 、京剧太古了,已失去了观众,应当淘汰

B 、京剧是国粹,应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

C 、京剧节奏太慢,跟不上时代节奏,应任其自生自灭

D 、京剧是传统文化精华,没有必要进行改革

1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话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是( )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18、有一则寓言:剌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19、哲学上所说的对立是指( )

A 、矛盾双方互相依存

B 、矛盾双方互相对抗

C 、矛盾双方互相分离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20、不能把政治用语的斗争等同于哲学意义上的斗争。这主要是因为( ) A 、政治上讲的斗争和哲学上讲的斗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 、政治用语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哲学意义上的斗争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C 、政治上讲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具体表现,而不能概括事物矛盾斗争的全部内容

D 、政治用语的斗争是看得见的,哲学意义上的斗争是看不见的

21、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

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

D 、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2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A 、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封 线 内 请 勿 答 题

德育试题第4页,共8页

德育试题第3页,共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