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四批)

合集下载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2024年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2024年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面试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这一教学原则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实践这一原则。

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以下是具体理解及实践方法:1.理解:(1)教师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通过讲解、示范、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2)学生主体: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体验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实践方法:(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发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探究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注重师生互动:教师应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相长。

(5)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

举例:在讲解《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展示荷塘美景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作者如何描绘荷塘月色。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荷塘月色”的感悟,实现教学目标。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初中语文教学原则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实现教学相长。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附答案.doc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附答案.doc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附答案.doc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附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附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

接下来,我为你分享。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伤仲永》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语文《伤仲永》主要教...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

接下来,我为你分享。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伤仲永》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语文《伤仲永》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

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

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

(二)整体感知1.结合课下注释通读全文。

2.教师泛读,纠正读音、句读。

3.学生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4.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鼓励。

5.师生一同总结规律:要想把文章读懂,必须看注释。

看注释之后仍然有问题,要讨论交流。

要想把文章读得流畅,就要多读,反复读。

【设计意图】本文注释较为详细,学生先结合书下注释,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反复的朗读来读准字音,理解文意。

(三)深入研读通过多遍的"读"之后,学生肯定会产生疑问,下面结合原文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问答比赛,并用原文回答问题。

(1)我们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作品,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篇文章写出了王安石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天生聪慧的人还是非常需要后天的教育的。

勤奋出天才,不管原先你多么聪慧,你都得接受后天的教育。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请谈谈你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看法,并说明如何针对这些目标进行实际教学。

第二题结合你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并举例说明某一课堂活动中是如何具体实施的。

第三题题目:请你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题题目:请谈谈您对中学语文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识,并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五题请谈一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第六题请谈谈你在教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时如何保证教学质量。

第七题题目:请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

第八题情境:一位同学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对鲁滨逊的孤寂感和孤独感表达出了深深的同情,并问我:“老师,这种感觉非常难受,我如果一个人被困在荒岛上,一定也会感到非常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办呢?”要求:请结合本情境,谈谈你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应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学习正能量。

第九题题目: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请简述你的理解和实践策略。

答案及解析:第十题题目:请描述一下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请设计一节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诗情雅韵——古诗词赏析》的课程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

第二题题目:请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为主题,设计一个教案片段,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

第三题题目:《长歌行》要求:请你帮助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准备上好这堂古诗。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面试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请谈谈你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看法,并说明如何针对这些目标进行实际教学。

【答案】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面试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理念。

第二题题目:请阐述一下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并举例说明。

第三题题目:请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情境教学法”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

第四题题目: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五题题目:如果你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频繁分心,对于这位学生的这种情况,你将如何处理?第六题题目:请阐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举例说明。

第七题题目:以下是一位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遇到了以下情况:在讲解《背影》这篇文章时,有学生提出了关于“背影”这一主题的理解问题,认为文章中的“背影”只是父亲的形象,而非文章的主题。

请问,作为教师,你将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第八题题目:请你阐述一下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举例说明具体的教学方法。

第九题题目:请结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实际,谈谈你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

第十题题目:请你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举例说明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要求:请根据以下教学要求,设计一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教学要求:1.教材内容:《背影》2.教学年级:初中八年级3.教学课时:2课时第二题题目:请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设计一堂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主题的语文课。

这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及其对自然的热爱,并通过分析文本中的描写手法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单选题]1.教学李白《赠汪伦》时,教师联系其他送别诗句进行比较鉴赏,下列适合的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江南博哥)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的题材。

A项:诗句出自杜牧的《江南春》,描绘了江南的美好春景,和题干的“送别”无关。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诗句出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描写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和题干的“送别”无关。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诗句出自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根据标题的“送”和诗句中“帆”借代“船”这一意象,可判定是“送别诗”。

与题干相符,当选。

D项:诗句出自王之涣的《凉州词》,写出了戍边战士无法还乡的悲怨与豪情,是边塞诗,和题干的“送别”无关。

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单选题]2.教学杜甫《春望》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辨析“家书抵万金”中“抵”的意思,下列短语中的“抵”字,意思与之相同的是()。

A.一个抵两个B.收支相抵C.相互抵触D.抵挡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字词的含义。

题干中,“家书抵万金”的意思是: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抵”是“相当”的意思。

A项:“一个抵两个”中的“抵”是“代替、相当”的意思。

与题干相符,当选。

B项:“收支相抵”的“抵”是“抵消”的意思。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相互抵触”的“抵”是“彼此对立、排斥”的意思。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抵挡”的“抵”是“抵抗”的意思。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单选题]3.学习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准备推荐一篇小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杨绛《老王》B.鲁迅《故乡》C.莫怀戚《散步》D.高尔基《海燕》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体裁。

2020初中语文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五套)

2020初中语文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五套)

2020初中语文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卷(一)姓名:得分:第一部分学科专业素养(共计80分)一、选择题。

(5分)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观点是(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新课标对第一学段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4、阅读教学过程是( D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C、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进行。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二、判断题。

(5分)1、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所谓的“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3、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

(×)4、新课程标准要求二、三学段每学年安排课内习作14次左右。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三、排序题。

(10分)( 4 )尤其是不要忽视老人的每一个细小的请求。

( 1 )生命无常。

( 3 )因为有着这样的一个遗憾,所以我时常提醒自己,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 6 )或许是他离开这个世界寻求的最后一丝温暖。

( 5 )那或许会成为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留言。

( 2 )尤其是走进暮年的生命更是薄如蝉翼,让人无法预料。

四、连线题。

(10分)黛玉呆霸王薛蟠混世魔王宝玉二木头迎春母老虎王熙凤病西施最是一年春好处客舍青青柳色新渭城朝雨浥轻尘绝胜烟柳满皇都别有幽愁暗恨生浅草才能没马蹄乱花渐欲迷人眼此时无声胜有声梅子黄时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五、给带点字注音。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卷四)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卷四)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卷四)一、选择题1.《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作者是()。

A.海涅B.雨果C.巴尔扎克D.狄更斯2.京剧中“梅派”的创始人是()。

A.程砚秋B.尚小云C.苟慧生D.梅兰芳3.下列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甲烷D.氧化亚氮4.我国第一本文学理论专著是()。

A.《随园诗话》B.《沧浪诗话》C.《文心雕龙》D.《人间词话》5.“落雁”指的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的()。

A.西施B.貂蝉C.王昭君D.杨玉环二、材料分析题1.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初二年级(2)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

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问题: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了吗?2.某班主任老师在班会课时,教育学生要勤奋刻苦学习,对得起为之付出辛劳的父母亲,并声情并茂地感叹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此时,班里有一个学生突然说出“放屁!”两个字,顿时全班同学惊讶了。

面对这一“侮辱”之词和尴尬局面,假如你是当时的班主任老师该如何处置?3.老师、家长都反映学生小青是个“不开窍”的孩子。

一道数学题,老师课堂上讲过,课后又复习过,可做起来还是错误百出,一到考试就更不行了。

剐的同学背课文,一下子背出了,可她读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丢三落四,常用字也常会错,渐渐地她对学习也没有多大兴趣了。

结合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分析小青出现这一症状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或建议。

三、写作题请以“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为题,写一篇论述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不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A【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学常识。

【名师详解】诗体游记《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海涅重要的政治讽刺诗,这是他于1843年10月回家看望母亲时所写,当时他看见整个德国的统治如同冬天一样冰冷,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部作品。

初中语文考编面试题目(3篇)

初中语文考编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基础知识部分(50分)1. 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正确用法:(10分)(1)婉约(2)澎湃(3)剽悍(4)蔚为大观(5)络绎不绝2. 请判断下列句子中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10分)(1)他工作勤奋,成绩斐然,深受领导赏识。

(2)这部电影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让人百看不厌。

(3)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

(4)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集思广益,共同解决。

(5)他出身贫寒,但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摆脱了困境。

3.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的病句并修改:(10分)(1)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2)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他热爱祖国,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榜样。

(4)我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5)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为实现这一梦想而努力奋斗。

4. 请根据下列成语,写出相应的句子:(10分)(1)画龙点睛(2)杯水车薪(3)画蛇添足(4)画饼充饥(5)画虎类犬5. 请解释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10分)(1)那棵树仿佛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2)他工作勤奋,成绩斐然,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3)春天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4)那座山连绵起伏,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

(5)他微笑着,眼角眉梢都洋溢着喜悦。

二、阅读理解部分(50分)1.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20分)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里,有一棵参天大树。

这棵树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迁,见证了无数生灵的成长。

有一天,一群伐木工来到了这里,他们要将这棵树砍倒。

树非常害怕,它知道一旦被砍倒,自己的生命将结束。

于是,它开始哀求伐木工:“求求你们,不要砍我,我还有好多梦想没有实现呢!”伐木工们被树的话感动了,他们决定给树一个机会,让它完成自己的梦想。

树得到了这个机会,它开始努力地生长,希望能尽快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面试语文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面试语文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面试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请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你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教学原则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题题目:请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三题题目:如果你是一位初中的语文老师,发现班上有同学在课后经常讨论网络小说和流行歌曲,而对课本中的文学作品没有太高的兴趣,你该如何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学的兴趣?第四题题目:请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举例说明。

第五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你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第六题题目:请你谈谈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一教学目标的认识,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说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

第七题题目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辅导技巧。

假设你在班级中发现一名学生成绩突然下降,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孤独和抑郁情绪,你会如何处理这一情况?题目:请详细描述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帮助这名学生,以及这些措施背后的教育理念是什么?第八题题目:请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目标的看法,并举例说明如何在课堂上实现这一目标。

第九题题目:请谈谈如何保持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第十题题目:请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谈谈你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背景: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春》是一篇经典散文,作者朱自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这篇文章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好材料,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

题目要求:请你根据《春》这篇课文,设计一份适合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案。

你的教学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2020教师资格面试真题示范-初中语文

2020教师资格面试真题示范-初中语文
真题示范 初中语文(内部资料)
试讲真题: 1.阅读课教学 2.综合性学习 3.写作教学 【解析】 今天这节课是教师资格的真题示范。试讲真题包括阅读课教学、综合性学习 写作教学,今天上午的重点是阅读课教学。
阅读课教学(一) 试讲真题《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 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 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 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 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 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 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 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 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 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 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 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 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 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基本要求:
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 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 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 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 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 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真题(初中语文)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真题(初中语文)

试讲要求:1、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节奏的朗读全文;2、积累文言词汇;3、理解屠户的心理变化,懂得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答辩题目:1、你认为文中的屠户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里感受到的?2、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聊斋志异》。

试讲要求: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朗读课文,掌握诗歌主要内容;2、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3、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答辩题目:1、你怎样让学生学习用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2、你认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你又是怎么突破的?试讲要求:1、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2、把握细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答辩题目:1、谈谈你对本文题目的理解和看法。

2、你怎样理解文中刻画人物的幽默笔调。

基本要求:(1)朗读课文,读音、停顿准确;(2)翻译准确,突出重点字词;(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4)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

答辩题目:1.简单地说一说议论文的常见论证方法。

2.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设计?3.本节课布置作业的依据是什么?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体会藤野先生的品质;(3)教学过程中设置适当的小组活动;(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答辩题目:1.请你简要介绍一篇曾学过的鲁迅先生的其他散文作品。

2.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经典?3.结合对《藤野先生》这篇文章的理解,谈谈如何设计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3)引导学生体会本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学以致用;(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答辩题目:1.常见说明方法有哪些?选择其中一个简单介绍。

2.谈一谈多媒体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运用?3.结合本节课课型特点说一下,你是如何设计教学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完《唐雎不辱使命》,请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下列文言虚词(也、哉、乎、矣)表示什么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字?(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020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岳阳楼记

2020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岳阳楼记

2020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岳阳楼记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语文《岳阳楼记》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昨天,我们感受了《岳阳楼记》的文采之美。

不过,华美的词藻下还有哪些妙处铸就了它的非凡风骨、朗朗英气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一起探幽觅胜。

(二)体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问题?②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原因是什么?③课文三、四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④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⑥“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教师引导。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三)鉴言1.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本文的句式是如何骈散结合的?(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明确:本文骈句散句的运用,依文章的内容而变化。

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性文字运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这样,骈散结合,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本文是如何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文章开头叙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不到一年,就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已暗含“不以己悲”的意思,说明他不同于一般的“迁客”,为写下文的“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做铺垫。

接着写“岳阳楼之大观”,至“然则北通巫峡”一转,描写了两幅画面,极力渲染“迁客骚人”们的悲和喜,每一个画面都是先写景,后写情,他们的形态虽有别,但实质却相同,都是“以物”“以己”而生。

由此再转入议论,将文势推向高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参考答案解析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参考答案解析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真题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45分)1.学习《登幽州台歌》时,教师带领学生整理其他登高诗,下列适合的是()。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C.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2.在“阅读经典,了解党史”读书节读书活动中,教师推荐一本著作让学生选择,下列著作不适合的是()。

A.钱钟书《围城》B.罗广斌、杨益言《红岩》C.王树增《长征》D.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3.学习《大道之行也》,老师在讲解“选贤与能”的主张时,为学生介绍教材相类似主张的相关文章,下列适合的是()。

A诸葛亮《出师表》B.欧阳修《醉翁亭记》C.周敦颐《爱莲说》D.司马迁《陈涉世家》4.教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单元重组,有学生重组了“家人亲情”主题单元,下列不适合选入本单元的作品是()。

A.朱自清《背影》B.史铁生《秋天的怀念》C.泰戈尔《金色花》D.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5.学习《活板》时,教师带领学生整理了“为”字的用法,其中与“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中“为字意义相同的是()。

A.念无与为乐者。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B.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C.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司马迁《史记》)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学洢《核舟记》)6.学习“活动探究”教学单元,教师根据本单元特点和学情设计活动,下列选项不适合的是()。

A.活动任务设置应当针对学生具体情况,通盘考虑。

B.“学习鉴赏”重在涵泳品味,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C.“诗歌朗诵”要先学习朗诵技巧,再感受诗歌情感。

D.“尝试创作”为学生搭建创作平台,展示学习成果。

7.教研组针对作业和考试开展研讨,老师们发表了一些看法,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语文知识的概念有必要作为作业和考试的一部分。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谈谈你对“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理念的理解。

第二题题目:请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情境教学”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有效运用情境教学。

第三题请以《背影》这篇课文为例,谈谈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四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你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些理念。

第五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你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六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你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及其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第七题题目:请你谈谈对“语文素养”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八题题目:请谈谈你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第九题题目:请谈谈你对“语文教育中的跨学科融合”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举例说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跨学科融合。

第十题题目:请你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且如何通过此类事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教材内容,设计一节针对初中二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教案。

教材内容:《背影》原文节选: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和教案参考(最新)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和教案参考(最新)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和教案参考(最新)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初读课文1.一读:疏通文意,了解大意。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教师补充相关文言知识。

(1)“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

“窥”,必然是仔细的。

“窥镜”,不是一般的“对着镜子看”或“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的意思。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孰与”:与……比,谁……。

“美”:漂亮,形容词。

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美”。

(3)“今齐地方千里”:“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千里”就是“纵横各千里”。

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116500平方公里,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

“地方”为古今异义词。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指责。

能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几个月以后,隔一段时间偶有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

“虽”:即使。

“言”:说,批评,建议。

“进”:进谏。

“者”:相当于“……的”。

2.二读:理清思路。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

(提出问题)第二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主。

(分析问题)第三段:齐王纳谏除弊,内政修明。

第四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四
批)
2018年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四批)
初中语文《未选择的路》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
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
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
人生之路的思考。

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2.点两名学生分别朗读,思考:
(1)这首诗是写什么,引起了你哪些思考?学生讨论。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
独立自主的选择。

(2)《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
提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边》《白杨》等。

(三)深入研读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未选择的路》每一小节的意思:
(1)伫立(思索)。

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决定(选择)。

(3)选择后的惆怅。

(4)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2.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去开拓,从而拓展成为一条大道;正因如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见作者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

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

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4.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

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

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

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
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
人生的选择问题。

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5.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

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

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请同学们仔细的想一想,我们应怎样选好我们的人生道路。

试列举你曾作出的一次选择。

(五)小结作业
1.总结:齐读本诗,师生总结,升华情感。

2.作业:请同学分别写出走大路或走小路的感受和结果,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一段小散文,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如何理解文中的象征手法?
【参考答案】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
予充分注意。

诗中表面是写自然的路,实际是写人生的路。

这种写法就是象征,表面是浅显的,实质却是深刻的,诗人所写的重点不是那条已选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

全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
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主要
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条路可选择,但一个人往往
走一条路,因为人生短暂,更因为人生没有返程而只能放弃其他许
多条路,许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选择都带着偶然性和随意性,那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深入的思考人生选择的问题,一定要慎重选择,当你作出了一种选择你也就放弃了另一种人生的路。

2.请你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参考答案】
品读该诗,主人公形象的大气沉雄、勇敢创新、义无反顾,还是比较容易看得出来。

在到了岔路口,因为“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所以必得选一条路去走。

由于“鱼”和“熊掌”两者不能得兼,故颇费踌躇,
“我”“久久伫立”对两条路都再三观望,最终才咬咬牙下定决心选实了走“人迹更少的”那条“荒草凄凄,十分幽寂”的路,这样的义无反顾需要何等的勇气和魄力。

如果说选择“那条通向丛林深处的路”是大众化的选择,比较平稳,但很有可能就平常了;那么主人公不愿庸俗而冒险地去创新一番,玩一把过瘾,认为即使轰轰烈烈地去死也比窝窝囊囊地存活强上百倍千倍。

诗人的这种思想无疑是难得的,很精彩的。

这样看来,说诗人的这种勇敢和大气魄不是一般的果敢,而是大气沉雄的干练,再恰当不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