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试验报告

合集下载

砂石试验报告范文

砂石试验报告范文

砂石试验报告范文一、引言本次试验旨在对砂石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以评估砂石的使用性能和质量指标。

通过对砂石的试验,可以为相关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数据。

二、试验方法1.试验样品的制备通过采集砂石样品,经过筛分和清洗得到试验所需的砂石颗粒。

采用干法筛分,将砂石样品按照一定的筛网尺寸进行分级,确定试验所需的颗粒大小范围。

2.试验项目(1)粒径分析采用筛分法和沉降法,分别测定砂石试样的粒径分布和粒度曲线。

通过筛分法分析颗粒在不同筛孔尺寸下的含量,并根据粒径分布曲线来描述砂石的物理结构特征。

(2)密度测定采用水密度法测定砂石的湿密度和干密度,计算出砂石的孔隙度和堆积密度。

通过测定砂石的密度指标,可以评估砂石的岩土力学性质和实用价值。

(3)含水率测定采用称重法和加热法,测定砂石试样的湿重和干重,计算出砂石的含水率。

通过计算砂石的含水率,可以评估砂石的渗透性和水分稳定性。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根据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和综合评价。

1.粒径分析结果通过筛分法和沉降法,得到砂石试样的粒径分布和粒度曲线。

根据粒径分布曲线,可以确定砂石的颗粒组成和分级情况。

同时,还可以评估砂石的孔隙度和贯入阻力。

2.密度测定结果根据水密度法测定的数据,计算出砂石的湿密度、干密度、孔隙度和堆积密度。

通过对密度指标的分析,可以评估砂石的完整性和强度特性。

3.含水率测定结果通过称重法和加热法测定的数据,计算出砂石的湿重、干重和含水率。

含水率是评估砂石渗透性和液体固定能力的重要指标。

四、结论通过对砂石的试验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砂石试样的粒径分布均匀,颗粒组成合理,说明砂石的质量较好。

2.砂石的物理性质稳定,密度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可应用于各种岩土工程。

3.砂石的含水率较低,说明砂石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水分稳定性。

综上所述,砂石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质量指标,适用于各类岩土工程中的填充、路基和基础等施工要求。

但需根据具体工程情况,通过综合评价和合理规划,确保砂石的最佳使用效果。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篇一:砂的筛分实验试验四砂的筛分析试验一、实验目的和原理:砂的颗粒级配,即表示砂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通常有粗纱、中砂与细纱之分。

在配制混凝土时,这两个因素(砂的颗粒级配和砂的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

控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有很大的技术经济意义,它们是评定砂质量的重要指标。

用级配区表示砂的颗粒级配,用细度模数表示砂的粗细。

二、主要仪器设备和工具:实验筛、托盘天平、烘箱、台秤、摇筛机等三、实验步骤1.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应先筛除大于10mm颗粒,并记录其筛余百分率。

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应先用水洗。

然后将试样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2.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最上一只筛上,将套筛装入筛机摇筛约10min(无摇筛机可采用手摇)。

然后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逐个在清洁的浅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

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3.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mr?Ad300Ad200质量仲裁时,生产控制检验时,mr?式中:mr—筛余量,gD—筛孔尺寸,mmA—筛的面积,mm24.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

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余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计算实验结果6.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7.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0.1%)。

8.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筛分曲线,评定颗粒级配。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报告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报告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报告试验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无粘性土的最大与最小孔隙比用于计算相对密度。

最大孔隙比试验宜采用漏斗法和量筒法;最小孔隙比试验采用振动锤击法。

实验材料砂试验方法与原理最大孔隙比取代表性的烘干或充分风干试样约用手搓揉或用圆木棍在橡皮板上碾散并拌和均匀。

将锥形塞杆自漏斗下口穿入并向上提起。

使锥体堵住漏斗管口一并放入体积1000ml的量筒中使其下端与筒底接触。

称取试样700g,准确至g,均匀倒入漏斗中将漏斗与塞杆同时提高然后下放塞杆使锥体略离开管口管口应经常保持高出砂面约1-2cm,使试样缓缓且均匀分布地落入量筒中.试样全部落入量筒后取出漏斗与锥形塞,用砂面拂平器将砂面拂平,勿使量筒振动,然后测读砂样体积,估读至5ml。

用手掌或橡皮板堵住量筒口,将量筒倒转,后缓慢地转回原来位置,如此重复几次,记下体积的最大值,估读至5ml。

取上述两种方法测得的较大体积值,计算最大孔隙比。

最小孔隙比取代表性的试样约4kg,分3次倒入容器进行振击。

先取上述试样600-80g,(其数量应使振击后的体积略大于容器容积的1/3),倒入容器内,用振动叉以每分钟各150-200次的速度敲打容器两侧,并在同一时间内用击锤于试样表面每分钟锤击30-60次,直至砂样体积不变为止。

(一般击5-10min)。

敲打时要用足够的力量使试样处于振动状态,锤击时,粗砂可用较少击数,细砂应用较多击数。

进行后2次的装样、振动和锤击,第3次装样时应先在容器口上安装套环。

最后1次振毕,取下套环,用修土刀齐容器顶面削去多余试样,称容器内试样质量,准确至g,并记录试样体积.计算其最小孔隙比.计算公式最大孔隙比1min max -⋅=d s w G e ρρ 最小孔隙比 1minmax -⋅=d s w G e ρρ 相对密度)()(min max maxmin d d d d d d rD ρρρρρρ--=试验结果与分析分析。

砂 试验报告

砂 试验报告
二、表观密度2670kg/m3三、紧密密度1620kg/m3
四、松散密度1550kg/m3五、含泥量1.0%
六、泥块含量0.5%七、吸水率/%
八、含水率/%九、石粉含量/%
十、坚固性(质量损失)/%十一、亚甲蓝值/g/kg
十二、云母含量/%十三、碱活性/%
结论
根据JGJ52-2006标准.河砂适用于C60及以下砼。
备注
①部位:梅河东路雨水、污水管道砌筑、路缘石工程
②取样人:王勇见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陈晨
注:未经书面批准,不得复制试验报告(完整复制除外)。
主检:审核:授权签字人:
报告日期:2015年4月25日
检测单位地址:郑州市金水路47号电话:
砂试验报告
试验表5
委托编号:V2446试验编号:SH15-5072
委托单位:试验委托人:王勇
工程名称:14年度道路工程八标段
BT施工工程项目梅河东路
砂产地:南阳种类:河砂代表批量:400m³
检验依据:JGJ52-2006收样日期:2015.4.23试验日期:2015.4.23
一、筛分析1、Mx2.52、颗粒级配Ⅱ区

砂试验检测报告

砂试验检测报告

砂试验检测报告1. 引言本砂试验检测报告旨在对进行的砂试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砂试验是一项常用的土壤力学试验,用于评估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

通过砂试验,可以获得土壤的强度参数、压缩性质以及渗透性等重要参数,为土壤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 实验目的本次砂试验的主要目的是:1.评估所选砂的力学性质;2.确定砂的渗透性特性;3.探究不同加载条件下砂的变形性状;4.计算砂的重度。

3. 实验方法本次砂试验采用以下实验方法:1.样品准备:收集砂样品,并进行筛分以得到所需颗粒级配;2.试验装置:使用标准试验装置,包括剪切装置、压缩装置和渗透装置;3.试验流程:依次进行剪切试验、压缩试验和渗透试验,记录实验数据;4.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所需参数,并进行数据分析。

4. 实验结果4.1 砂颗粒级配通过筛分实验得到了砂的颗粒级配曲线,如下表所示:筛孔口径(mm)砂颗粒通过质量(g)累积通过质量(g)颗粒通过百分比(%)4.75 100 100 100 2.00 90 190 90 0.425 80 270 80 0.075 70 340 70 0.040 60 400 60 0.020 50 450 500.010 40 490 404.2 砂的渗透性采用渗透试验测得不同水头下的砂的渗透系数,如下表所示:水头(mm)通量(L/h)20 10040 8060 6080 40100 204.3 砂的抗剪强度通过剪切试验测得砂的抗剪强度参数,如下表所示:剪切应力(kPa)剪切应变(%)50 0.5100 1.0150 1.5200 2.0250 2.54.4 砂的压缩性压缩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应力(kPa)压缩系数100 0.05200 0.10300 0.15400 0.20500 0.255.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得以下结论:1.由砂颗粒级配曲线可以看出,所选砂的颗粒级配基本符合标准砂的要求,适用于土建工程中作为填料材料;2.砂在不同水头下的渗透系数逐渐减小,说明其渗透性能较好;3.砂的抗剪强度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加而增加,表明砂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4.砂在不同应力条件下呈现不同的压缩系数,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压缩性。

砂的筛分析试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试验报告

临沂大学建筑学院《土木匠程材料》实验陈述实验项目:骨料的筛剖析实验专业班级:土木匠程二班实验分组第一组实验地点:实验三区106建筑材料实验室实验时光:指点教师:(解释:实验成绩=陈述成绩×小我权重,小我权重平手值为1,实验成绩最大为90~100)骨料的筛剖析实验一.实验目标测定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作为混过凝土用砂的技巧根据二.重要仪器装备1、实验筛孔径为5.00mm.2.50mm.1.25mm.0.63mm.0.315mm.0.16mm.0.175mm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筛框为300mm或200mm.实验筛应知足GB/T6003.2中防筛的划定.2、天平3、摇筛机4、浅盘.硬(软)毛刷.容器.小勺等.三.实验步调1.将实验筛由上至下按孔径大小次序叠置,加底盘.2.称取试样500g,倒置孔径为5mm筛内,加盖后,至于摇筛机上摇筛约5min.% .经由过程的颗粒并入下号筛中,并于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路过筛,每一个筛依次全体筛完为止.4.分离称量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准确至1g),及分计筛余量,在盘算出分计筛余量的百分率.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残剩量的总和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比拟,其差值不得超出试样总量的1% ,不然必须重做实验.四.测定成果1、%).2、%).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A,查表或绘制筛分曲线,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散布情形.4、按下式盘算砂的细度模数Mx(准确至0.01),即Mx=1176543261006 )(AA AAAAAA--+++++式中:A1.A2.A3.A4.A5.A6.A7-----依次为5.00.2.50.1.25.0.63.0.315.0.16.0.075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筛孔尺寸/mm 筛余量/g 分计筛余百分率% 累计筛余百分率% 5底盘 M= 五.总结。

砂质量检验报告

砂质量检验报告

砂质量检验报告1. 引言砂质量检验报告是对砂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颗粒形态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的结果。

本报告旨在对砂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以帮助相关单位或个人了解并选择合适的砂用于工程和建筑项目。

2. 检验标准本次砂质量检验参照《砂石骨料质量验收标准》(GB/T 14684-2011)执行,以及相关砂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

3. 检测项目及结果3.1. 砂的粒度分析使用粒度分析仪对砂的粒度分布进行测试,以下是测试结果:粒径范围含量(%)0.075mm以下 3.50.075mm-0.15mm 10.20.15mm-0.3mm 25.60.3mm-0.6mm 35.80.6mm-1.18mm 20.41.18mm-2.36mm 4.53.2. 砂的密实度检测使用密实度试验仪对砂的密实度进行测试,以下是测试结果:密实度指标结果干密度(g/cm³) 1.85饱和密度(g/cm³) 2.15相对密度92.3%孔隙率(%)14.03.3. 砂的均匀系数检测使用均匀系数试验仪对砂的均匀系数进行测试,以下是测试结果:均匀系数结果D10 0.12D30 0.34D60 0.60Cc 1.85Cu 2.543.4. 砂的含水量检测使用烘箱法对砂的含水量进行测试,以下是测试结果:含水量(%)结果表干状态0.5饱和状态 5.24. 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砂的粒度分布均匀,符合工程要求。

2.砂的密实度较高,适合用于承重工程。

3.砂的均匀系数较小,颗粒分布较为均匀。

4.砂的含水量较低,利于施工操作。

基于以上结论,建议将本批砂用于工程和建筑项目中,能够满足项目要求并具备较好的工程性能。

5. 检验人员本次砂质量检验由以下人员完成:•检验员:XXX•实验室负责人:XXX6. 附录附录中包含了砂质量检验的详细数据表格、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检测设备的信息等。

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编写。

砂子筛分实验报告总结(3篇)

砂子筛分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砂子作为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对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砂子的质量,本实验通过对砂子进行筛分试验,以测定其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为后续的建筑工程提供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确定砂子的颗粒级配,为建筑工程提供合理的砂子配比。

2. 分析砂子的粗细程度,判断其适用性。

3. 掌握砂子筛分实验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三、实验原理砂子筛分实验是利用不同孔径的筛子对砂子进行筛选,根据筛分结果计算各粒级含量,从而确定砂子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

筛分实验中,常用的指标有筛余率、通过率、细度模数等。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筛分试验筛一套(孔径分别为2.36mm、4.75mm、9.50mm、16.0mm、19.0mm、37.5mm、50.0mm)、天平、烘箱、托盘、摇筛机等。

2. 材料:砂子试样。

五、实验步骤1. 准备试样:将砂子试样过筛,筛除大于10mm的颗粒,记录筛余百分率。

若试样含泥量超过5%,则先用水洗。

2. 烘干试样:将试样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3. 称取试样: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最上一只筛上。

4. 摇筛:将套筛装入筛机摇筛约10min(无摇筛机可采用手摇)。

5. 筛分: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逐个在清洁的浅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1%时为止。

6. 记录数据:记录各号筛上的筛余量,计算筛余率、通过率等指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砂子颗粒级配: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砂子颗粒级配曲线,计算各粒级含量。

2. 砂子粗细程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细度模数,判断砂子的粗细程度。

3. 分析结果:根据砂子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评价其适用性。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砂子筛分实验的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验技能。

2. 实验结果表明,本批砂子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符合建筑工程的要求,可以用于相关工程。

砂的筛分试验报告

砂的筛分试验报告

砂的筛分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旨在对砂的筛分进行测试,以了解砂的颗粒分布情况,为工程建设和材料选用提供参考。

二、试验原理。

砂的筛分试验是通过筛分装置对砂样进行筛分,根据筛孔尺寸,将砂样分为不同粒径的颗粒,再通过称重和计算,得出各个粒径的含量百分比。

三、试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试验所需的筛分装置和砂样准备妥当,确保筛网整洁无损。

2. 筛分操作,将砂样放入筛分装置,启动振动器进行筛分,直至筛分结束。

3. 称重记录,将各筛网下方的容器取下,称重记录各个筛孔中的砂样质量。

4. 计算分析,根据称重记录,计算各个筛孔中砂样的质量百分比。

四、试验结果。

经过筛分试验,得出以下结果:筛孔直径为5mm的筛网下方砂样质量为30g,占总质量的15%;筛孔直径为3mm的筛网下方砂样质量为50g,占总质量的25%;筛孔直径为2mm的筛网下方砂样质量为60g,占总质量的30%;筛孔直径为1mm的筛网下方砂样质量为40g,占总质量的20%;筛孔直径为0.5mm的筛网下方砂样质量为20g,占总质量的10%。

五、试验分析。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可知,砂样主要分布在2mm和3mm的筛孔中,占总质量的55%,符合工程建设中对砂的颗粒分布要求。

同时,砂样在0.5mm以下的细颗粒含量较低,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小。

六、试验结论。

通过本次砂的筛分试验,得出砂样的颗粒分布情况,为工程建设和材料选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建议在工程中合理利用砂样的颗粒分布特点,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和工程质量。

七、试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筛分试验前,需对筛分装置和砂样进行充分准备,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2. 在称重和记录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3. 在筛分结束后,需对筛分装置和砂样进行清洁和保养,以便下次试验使用。

八、参考文献。

[1] GB/T 14684-2011 筛分试验方法。

[2] 《土工试验方法规程》。

以上为砂的筛分试验报告内容,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砂相对密度检验报告

砂相对密度检验报告

砂相对密度检验报告砂的相对密度是指砂颗粒的紧密程度,是评价砂的物理性质之一、通过相对密度检验可以了解砂料的颗粒组成及其排列状态,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砂料的堆积性能,为工程设计提供基本数据。

本文以砂的相对密度检验结果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1.实验目的:研究砂的相对密度,了解砂颗粒的堆积状态。

2.实验原理:相对密度是指材料的实际密度与其中一标准密度的比值。

砂的相对密度可以通过试验室的方法进行测定,常用的方法有摩擦测定法和细密度测定法。

摩擦测定法是通过测定砂与金属壳体之间的摩擦力来确定砂的相对密度。

细密度测定法是通过计算砂颗粒的含水量和干密度来计算砂的相对密度。

3.实验设备:砂测量罩、实验砂、天平、电子天平、计时器、碗、盘子、水桶等。

4.实验步骤:(1)取一定质量的砂加入砂测量罩中,记录质量为m1(2)用电子天平将砂倒入碗中,记录质量为m2(3)将碗加满水,并在碗的外侧用盘子收集溢出的水。

(4)搅拌碗中的砂与水,保持搅拌均匀。

(5)定时5分钟,待时间结束后,尽量排出气泡,记录碗中的质量为m3(6)将碗与砂从天平上取下,用吸水纸吸去表面水分,并记录质量为m4(7)用公式计算相对密度,相对密度=(m3-m4)/(m2-m4)。

5.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定,得到砂的相对密度为0.756.结果分析:本次实验所得的砂的相对密度为0.75,这意味着砂颗粒的堆积状态不是很紧密,具有一定的孔隙率。

相对密度越大,材料的紧密程度越好,孔隙率越小,抗渗性能越好。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该砂在工程应用中的孔隙率较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材料的紧密程度。

7.实验结论:通过相对密度检验,得出该砂的相对密度为0.75,表明砂颗粒的堆积状态较为松散。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合理地选择砂料的应用场景,并针对松散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综上所述,砂的相对密度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工程质量检验,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基本数据。

通过本次实验得出的结果,可以对砂材料的堆积状态进行初步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工程设计。

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了解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概念和其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砂,量筒,小口漏斗,试管,电子天平。

实验步骤:
1. 砂的表观密度测量
(1) 将一定量的砂倒入已干燥的量筒中。

(2) 用小口漏斗将水慢慢加入量筒中,直至砂全部被淹没,轻
轻振动量筒使空气泡从中逸出。

(3) 用试管或玻璃棒轻轻地将水表面刮平,记录下此时的体积,即为砂体积和水的体积之和。

(4) 按照表观密度公式计算表观密度。

2. 砂的堆积密度测量
(1) 干净的容器中先倒入已测定的一定量的砂。

(2) 把容器从一定高度垂直落下,使砂堆均匀地落在容器中,
然后以常规方法加入足够的砂,直至容器塞满,并使砂面平整。

(3) 用试管或玻璃棒轻轻地将砂面刮平,记录下此时的体积。

(4) 按照堆积密度公式计算堆积密度。

实验结果:
经过多次实验统计后,砂的表观密度为2.65 g/cm³,砂的堆积
密度为1.40 g/cm³。

实验分析及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砂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均不同,且差距较大。

表观密度是砂和水一起占据的空间与砂的质量之比,而堆积密度是砂堆在容器中的密实度。

因此,两者的差距可能由于水和空气存在引起的。

本实验通过测定砂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使我们对砂的密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密度测量的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砂的表观密度实验报告

砂的表观密度实验报告

砂的表观密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测量砂的表观密度,掌握测量方法,了解砂的物理性质和特点。

实验材料:
实验用的材料有砂、量筒、圆柱体、实验台等。

实验步骤:
1.准备砂和实验用具。

2.将砂倒入圆柱体,用实验台轻轻震动,让砂沉降。

3.用量筒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圆柱体中,使砂完全浸没在水中。

4.测量水的位移量,并记录数据。

5.取出测量好的砂,用纸巾去掉表面水份,称取砂的质量。

实验数据及分析:
做好实验后,我们得出两个数据:水的位移量和砂的质量。


们根据公式ρ=m/V算出砂的表观密度。

其中ρ为表观密度,m为
砂的质量,V为砂的体积。

得到表观密度的值后,根据其特点和
物理性质,我们可以详细分析砂的纹理、颜色、形状、粘性等属性。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砂是由许多小颗粒构成的物质,其表观
密度取决于砂颗粒的排列情况。

不同颗粒大小和形状的砂的表观
密度也不同。

我们还了解到,砂的物理性质与其颗粒大小、硬度、形状和粘性等因素有关。

实验注意事项:
1.测量时要注意重量和体积的准确性。

2.实验室内要保持安全,注意用水的安全。

3.使用的砂要清洗干净,防止因杂质干扰实验结果。

4.在实验中,要注意观察砂的状态,及时调整实验步骤。

砂实验报告

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砂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掌握砂的物理性质测试方法。

3. 分析砂的工程应用及质量要求。

二、实验原理砂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本实验主要测试砂的以下物理性质:含水率、细度模数、容重、堆积密度、筛分试验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电子秤、筛分仪、量筒、搅拌器、吸水纸等。

2. 材料:砂、水。

四、实验步骤1. 砂的含水率测定(1)称取100g砂样,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2)取出砂样,用吸水纸吸去表面水分。

(3)称取烘干后的砂样质量,计算含水率。

2. 砂的细度模数测定(1)称取100g砂样,放入搅拌器中。

(2)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3)将搅拌好的砂样倒入筛分仪中,进行筛分试验。

(4)计算不同筛孔尺寸的累计筛余量,求出细度模数。

3. 砂的容重测定(1)称取1000g砂样,放入量筒中。

(2)将砂样捣实,使砂样紧贴量筒壁。

(3)记录量筒中的体积,计算容重。

4. 砂的堆积密度测定(1)称取1000g砂样,放入量筒中。

(2)将砂样捣实,使砂样紧贴量筒壁。

(3)记录量筒中的体积,计算堆积密度。

5. 砂的筛分试验(1)称取1000g砂样,放入筛分仪中。

(2)进行筛分试验,记录不同筛孔尺寸的累计筛余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砂的含水率:根据实验数据,砂的含水率为5%。

2. 砂的细度模数:根据实验数据,砂的细度模数为2.6。

3. 砂的容重:根据实验数据,砂的容重为1.6g/cm³。

4. 砂的堆积密度:根据实验数据,砂的堆积密度为1.5g/cm³。

5. 砂的筛分试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不同筛孔尺寸的累计筛余量如下:- 筛孔尺寸为0.15mm:累计筛余量为20%。

- 筛孔尺寸为0.3mm:累计筛余量为40%。

- 筛孔尺寸为0.6mm:累计筛余量为60%。

- 筛孔尺寸为1.2mm:累计筛余量为80%。

- 筛孔尺寸为2.0mm:累计筛余量为100%。

六、结论1. 本实验对砂的基本性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砂的含水率为5%,细度模数为2.6,容重为1.6g/cm³,堆积密度为1.5g/cm³。

砂石筛分试验实验报告(3篇)

砂石筛分试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测定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分析其粗细程度,评估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适用性。

通过对砂石材料进行筛分试验,可以了解其颗粒分布情况,为后续的混凝土配制、路面铺设等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砂石筛分试验是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子对试样进行筛选,从而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质量分数。

根据筛分结果,可以绘制出筛分曲线,分析颗粒级配,并计算出相关参数,如有效粒径、不均匀系数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 烘箱- 摇筛机- 托盘天平- 标准筛(孔径分别为2mm、4mm、6mm、10mm、20mm、40mm、60mm、80mm、100mm、120mm、150mm、180mm、200mm)- 筛分底盘- 筛分试样2. 材料:- 砂石试样- 烘干剂四、实验步骤1. 试样准备:- 按照规定取样,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1规定的数量。

- 将试样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 冷却至室温后,用四分法缩分至表1规定的数量。

2. 筛分试验:- 将烘干后的试样置于标准筛的最上层筛子上。

- 将套筛装入摇筛机中,摇筛约10分钟。

- 取下套筛,按照筛孔大小顺序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1%。

- 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

3. 结果计算与评定:- 计算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0.1g。

- 根据筛余量,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

- 绘制筛分曲线,分析颗粒级配。

- 计算有效粒径、不均匀系数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筛分曲线:- 通过绘制筛分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出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情况。

2. 颗粒级配分析:- 根据筛分曲线,可以判断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是否合理。

3. 参数计算:- 有效粒径:D10 = 2.5mm- 不均匀系数:Cu = 2.3六、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对砂石材料进行筛分试验,分析了其颗粒级配情况,得出了有效粒径和不均匀系数等参数。

砂的筛分析试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试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试验报告临沂大学建筑学院《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报告试验项目:骨料的筛分析实验专业班级:土木工程二班实验分组第一组试验地点:试验三区106建筑材料试验室试验时间:指导教师:(说明:试验成绩=报告成绩×个人权重,个人权重平局值为1,试验成绩最大为90~100)骨料的筛分析试验一、实验目的测定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作为混过凝土用砂的技术依据二.主要仪器设备1、试验筛孔径为5.00mm、2.50mm、1.25mm、0.63mm、0.315mm、0.16mm、0.175mm 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筛框为300mm或200mm。

试验筛应满足GB/T6003.2中防筛的规定。

2、天平3、摇筛机4、浅盘、硬(软)毛刷、容器、小勺等。

三.实验步骤1.将试验筛由上至下按孔径大小顺序叠置,加底盘。

2.称取试样500g,倒置孔径为5mm筛内,加盖后,至于摇筛机上摇筛约5min。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大小顺序在洁净浅盘上逐渐进行手筛,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式样的总量的0.1%。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号筛中,并于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每一个筛依次全部筛完为止。

4.分别称量各号筛上的筛余量(精确至1g),及分计筛余量,在计算出分计筛余量的百分率。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试样总量的1%,否则必需重做试验。

四.测定结果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a,即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出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A,即各号筛上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的各号筛上分计筛余百分率的总和(精确至0.1%)。

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A,查表或绘制筛分曲线,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

4、按下式计算砂的细度模数Mx(精确至0.01),即Mx=11 76543261006 )(AA AAAAAA--+++++式中:A1、A2、A3、A4、A5、A6、A7-----依次为5.00、2.50、1.25、0.63、0.315、0.16、0.075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普通砂石检测报告

普通砂石检测报告
100
试验结果:细度模数μf=2.7级配区属: Ⅱ区中砂
试验结果
根据GB/14684-2011标准,该批砂各项检测性能合格。
备注
审核:钦伦义 试验:卞广柱日期:2018.06.04
.
2.36
1.18
0.6
0.3
0.15
筛底
标准颗粒级配范围累计筛余(%)
Ⅰ区
0
10-0
35-565ຫໍສະໝຸດ 3585-7195-80
100-90
Ⅱ区
0
10-0
25-0
50-10
70-41
92-70
100-90
Ⅲ区
0
10-0
15-0
25-0
40-16
85-55
100-90
实际累计筛余(%)
0
2
13
35
58
82
99
泥块含量(%)
≤1.0或
≤2.0
1.4
紧密密度(kg/m3)
/
云母含量(%)
≤2.0
/
空隙率(%)
/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1.0
/
吸水率(%)
/
轻物质(%)
≤1.0
/
含水率(%)
/
氯化物(%)
≤0.02≤0.06
/
有机物含量
浅于标准色
坚固性(%)
≤8≤10
/
颗粒级配
筛孔尺寸(mm)
9.5
4.75
普通砂石检测报告
普通砂(石)检测报告
材料名称
地砂
报告编号
S06-001
样品种类
Ⅱ区中砂
产地

砂子检测试验报告(一)2024

砂子检测试验报告(一)2024

砂子检测试验报告(一)引言概述:本文旨在针对砂子的检测进行全面的测试报告,通过对砂子样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和分析,评估砂子的质量和性能。

该报告主要分为五个大点:砂子的基本特性分析、化学成分检测、颗粒分布试验、水分含量测定和矿物成分鉴定。

正文内容:1. 砂子的基本特性分析- 结晶类型: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光谱分析,确认砂子的结晶类型,包括石英、长石等。

- 颜色和形态:对砂子样品进行目视观察和显微镜观察,描述其颜色和形态特征,如颗粒大小、形状和表面质地等。

- 比重和密度:利用比重管和密度计,测量砂子的比重和密度,以评估其重量和容积之间的关系。

2. 化学成分检测- 硅含量测定: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确定砂子中硅的含量,以评估砂子的纯度和质量。

- 杂质检测:通过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检测和鉴定砂子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如氧化物、金属离子等。

3. 颗粒分布试验- 粒径分析:采用激光粒度仪或筛分方法,测定砂子样品中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分布情况。

- 粒度系数计算:根据粒径分布数据,计算砂子的粒度系数以及分级指标,以评估砂子的均匀性和质量。

4. 水分含量测定- 烘干法:采用加热烘干法或红外线烘干法,测定砂子样品的初始湿度和最终干燥状态之间的差异,以计算砂子的水分含量。

- 含水率分析:根据水分含量计算出的数据,评估砂子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5. 矿物成分鉴定- X射线衍射:通过X射线衍射仪分析砂子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鉴定其中的矿物组成,如石英、长石、黑云母等。

- 热分析法:利用差热分析仪和热重分析仪,对砂子样品进行热分析,以检测其中可能存在的有机物、水化产物等。

总结:通过对砂子样品的一系列试验和分析,我们评估了砂子的基本特性、化学成分、颗粒分布、水分含量和矿物成分。

这些结果有助于了解砂子的质量和性能,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报告还为进一步研究砂子性质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测试方法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水率/有机质含量/云母含量/碱活性/空隙率/坚固性/轻物质含量/ 氯离子含量/紧密密度
依据JGJ52-92标准,含泥量合格,泥块含量合格,属Ⅱ区中砂。
批准 试验单位 报告日期
× × ×
审核
× × × × × 建筑工程公司试验室 2003-01-15
试验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表由试验单位提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保存一份。
砂试验报 告
表C4-11
工程名称 委托单位 种类 代表数量 × × 工程 一层墙柱 × × × 公司 中砂 600t 来样日期
编号 试验编号 委托编号 试样编号 试验委托人 产地 试验日期 2.7 Ⅱ 2.6 0.5 / 1460 / 区 % % kg/m3 kg/m
3
1.细度模数(μf) 一、筛分析 2.级配区域 二、含泥量 试 验 三、泥块含量 结 果 四、表观密度 五、堆积密度 六、碱活性指标 七、其它 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