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学校打破传统分班制,实行选课走班一个学生一张课表
北京十一学校教育改革 让教育自由呼吸
北京十一学校教育改革让教育自由呼吸上海迎园中学校长祝郁在十一学校学习期间,好奇地问授课的老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但他们说根本没有这个概念”。
以年级为单位的“学部”,在十一学校的改革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权,集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于一身,终于扬眉吐气。
原标题:让教育自由呼吸在今年北京十一学校召开的教育年会上,一位旁听的外校老师向作完主题发言的潘国双提问:你觉得十一学校与你之前所在的单位相比,有何不同?潘国双曾在北京一所高校任教6年,2009年从北师大数学系博士毕业后来到这所中学。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我不喜欢太多人管我,也不喜欢被规章制度限制,限制越多,就越不想干事。
但这位年轻博士每天都马不停蹄,有时累得像刚生完孩子的产妇,却依然乐此不疲。
36岁的潘国双在课程研究院领衔课程数学V 的开发。
2012年10月,校方还为他成立了潘国双高端数学研究室,让他和学校里最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待在一起。
当时他教的是高二,根据正常的安排,去年他应该跟上教高三。
但为了潜心课程开发,他提出不跟高三,也如愿以偿。
建设家一样的学校,是去年与来自上海的同行交流时,十一学校工会主席马玉琴的报告题目,而这也契合潘国双对十一学校的感觉:自由自在。
让人感到自由而非被控制十一学校的老师累,有目共睹。
该校从去年开始实行小班化教学,每个教学班最多不超过24人,这使得老师教的班级增多,工作量翻倍。
按高二学部主任王春易的说法,一位老师大致要承担这些工作:课程的开发和课程的实施,落实个别化教学,兼顾教育的责任,在各种分布式领导中负责某项工作。
上海迎园中学校长祝郁在十一学校学习期间,好奇地问授课的老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但他们说根本没有这个概念。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刘伟发现,如果与十一学校的同事谈论房子、车子或者去哪里旅游等话题,很难引起大家的兴趣,他们的兴趣点都在学生,都是教育。
在职业倦怠感突出存在的基础教育界,这群中学老师的精神状态确实令人惊讶。
北京十一学校的“走班选课”
北京十一学校的“走班选课”我去北京十一学校参观,感到她的最大亮点是学生“走班选课”。
全校4600多名学生,而且是跨高中和初中两个学段的学校,已经没有了“班”的概念,因此也没有班主任。
这种“走班制”,不按原来传统方式组成班级,而是根据学科形成授课教室。
到什么样的教室听课学习,由学生自主选择报名。
我跟踪了一个高中二年级的孩子,先是到二楼上语文阅读课,这一节下课后,稍稍休息后便去四楼上英语课。
上午最后一节是到一楼生物课教室上课。
下午上选修课,我又同这个孩子一起去上了 90分钟戏剧课。
那天的戏剧课是他们排练自己编剧的京剧《花木兰》。
我手里现在还有一本在戏剧教室获得的初中学生编写的剧本。
在十一学校,目前开发出来的课程有二百多个,仅戏剧课程就达到 18 个。
为什么要实行“走班制”,我一直心存茫然。
我们看了十一学校拍摄的记录学生一天学习生活的视频《三个学生的一天》,然后听了秦建云副校长《课程开发与课程特点》,候敏华老师《学科课程改革及研发》,王春易老师《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的讲座,又分享了四个技术课老师对技术课程的介绍,听了学校团委副书记戴冲老师对学校社团的介绍,两名同学分别介绍了两个学生社团的活动,到技术课教室参观了技术课程。
后来又读了李希贵校长的新著《新学校十讲》。
我想应该是:走班制创造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个人实际状况和需要的,最适合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校园环境。
这种改革是大胆的,尽管在国外已经尝试,但在中国绝无仅有。
十一学校实行走班制以后,班级的规模变小了,平均每班24人。
而教学班数却增加到694个。
过去的行政班,全班的学生等着老师来上课。
老师讲得好坏与否并不能选择。
走班制则是学科老师等着学生来上课。
学科根据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实行分层和分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教室听课。
所以学生一人有一个课表。
对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春易老师的生物课。
教室里摆满的各类生物物种,特别是在窗台周围呈梯状摆布的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生长得郁郁葱葱。
北京十一学校24模式
十一学校:2+4初中段(一)改革学制,实行二•四学制。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把中学六年重新划分为二••四学制。
初中两年完成原三年的教学任务,从第三年开始进入高中阶段。
对于不能适应的学生仍按三•三学制。
初中两年的主要任务:完成原初中三年课程教学任务,夯实双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科学习方法的积淀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在初中学段,各实验区在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整体考虑工作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经过基础学段的学习不参加中考的实际情况,注意确定每一学年的工作重点,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热情,对此,提出以下建议:初一年级的工作重点是:高标准要求,明确奋斗目标,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实验角色意识,实现高起点;初二年级的工作重点是: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有一定水平的质疑能力等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制定适当的指导策略,通过加强竞赛等活动,鼓励更多的学生在各方面崭露头角,防止落后生的出现;(二)改革教学内容,对主要学科的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实行语文、数学、英语工具学科重心下移,物理、化学、生物重心上移并开设科学课(理科综合课)、历史与社会课(文科综合课)和创造课,改革和增加体育课、艺术课。
1、在这一学段,要特别加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工具性学科的教学,适当提高教学标准,适量增加课时。
不仅要使学生在两年的时间优秀地完成原初中三年的教学任务,而且要掌握较完整的语文和外语的听、说、读、写的学习方法,以及数学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等学科素养的培养。
语文和英语一定要增大阅读量,通过说话课、演讲课、辩论课等课型发展学生的中英文的口才,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综合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设置“科学课”,实施模块教学,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综合五大模块。
论文:浅议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改革
100453 教育理论论文浅议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改革北京十一学校,这所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原中央军委子弟学校,作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惊心动魄的改革。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本书《中国教育寻变―北京十一学校的1500天》进入我们的眼帘,泛读、品读、深思,让我们了解了这所学校,对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改革、深刻变革、脱胎转型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因材施教、服务于学生成长―回归教育本质这所完全中学,从2007年李希贵校长掌舵十一开始,一场影响中国基础教育界的重大改革开始酝酿,经过两年的准备,2009年11月,学校第十届教代会上,一个凝聚全校教师智慧,达成全员共识的《北京十一学校行动纲要》获得高票通过。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将“十一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卓越的品牌;把十一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伟大的学校,成为了“十一”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使命。
因材施教,这一2000多年前由孔夫子提出的朴素而深邃的教育思想,曾经被无数教育工作者不小心丢失的东西,又重新被十一学校拾起,成为了开启学校教育改革的金钥匙。
因材施教,服务于学生成长,这就是十一学校渐进改革走向成功的教育哲学。
一切都因学生而改变。
全校课程因学生而开发,必修课,不同学科分层级编写,更多的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设立的选修课。
全校4000余人,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了317个课程,1335个教学班。
学生根据自己需要自主选择课程,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及学科教室。
适应学生高位发展的高端实验室,自主研修教室应运而生。
所有学生,全体教师,全面投入,真正践行“因材施教”思想,一切都围绕服务于学生成长而进行,变革途中,研讨不断,争执不断。
不管怎样,即使困难重重、问题多多,改革始终没有停步,始终向前推进。
二、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引领学校全面系统改革学校改革,选课走班是关键环节。
一切都从这里开始,一切都因此而改变。
改革一点一滴逐步展开。
选课走班,前提是有课程。
北京十一学校改革记
北京十一学校改革记取消行政班、推行走班制,建立学科教室,取消班主任,实施咨询师和教育顾问制度,设立大学先修课程、自修课程、枣林村书院……这里的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开办‚银行‛、广告公司、咖啡馆、书店,组织、导演自己的戏剧节,主持食堂饭菜质量评测……这里的学生百花齐放:有学霸,更有营销强手、动漫奇人、卡丁车高手……这里的校园别具一格:教师从容,学生自信,落落大方是他们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
这一切,从何而来?记者深入北京市十一学校,研读她的不一样。
4000多名学生,4000多张独一无二的课程表课程,是选择的。
当选择成为校园主题词时,思考便成为常态,每一位学生都无法回避9:43,十一学校高二学生陈天泽走在通往数学教室的路上。
课间,奔向不同楼层的学科教室,‚行走‛成为学生最鲜明的动作。
‚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课堂优质,学生才会卓越;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新。
‛《十一学校行动纲要》这样写明。
独特的走班制,正是源于对课堂低效的反思。
学校意识到:统一的课程无法满足不同个性的不同需求,必须因材施教,进行多元课程体系的开发。
2011年,分级分类课程、走班选课在十一学校高一年级全面实施,现在已在全校推广。
这是一个独特的课程体系,不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200多门选修课,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商学与经济学、综合实践等9个领域。
33门职业考察课程,涵盖金融、经济、信息技术、法律、医疗等门类。
对于语文、数学等‚必修课‛,学生可根据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选择不同层级的课程。
比如数学由易到难分为1至5等,最易的数学1适合今后大学里读文科专业的学生选修,数学2、3是针对高考理科的课程,数学4是竞赛班的课程,最难的数学5,是大学先修课。
班级统一授课消失了:4000多名学生,4000多张独一无二的课程表。
然而,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和给学生安排课程完全是两个概念。
‚毫不夸张地说,我一开始是用脚趾头选的课,不考虑自己的情况,结果碰得头破血流。
北京十一学校学习心得范文
北京十一学校学习心得范文北京市十一学校原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1952年在周恩来、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建立,聂荣臻元帅用新中国的诞生日为学校命名。
关于北京十一学校学习心得有哪些呢?下面整理了关于北京十一学校学习心得,供你参考。
北京十一学校学习心得篇一七月下旬,学校组织了我们向北京十一学校学习的培训活动。
为期五天的学习,我们收获良多。
我深刻地感受到这所学校的魅力以及时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它的教育模式也十分值得我们去借鉴、吸收、消化、应用。
近几年来,北京市十一学校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与升学的和谐发展之路,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并创造了优秀的办学业绩。
北京市十一学校成立于1952年,原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聂荣臻元帅用新中国的诞生日为学校命名。
学校占地234亩,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是一所拥有初高中的完全优质中学。
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
2014年2月27日,教育部第一次在高中校园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国介绍和推广该校高中课程改革和创新育人模式的经验。
第一天的学习是从十一学校主管课程改革的副校长秦建云主讲《从问题出发构建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课程体系》开始的。
他从目前的教育现状的几点问题出发,谈及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他还从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评价、课堂教育形式、课堂教学环境等五方面讲述了具体变革的尺度和相应措施。
我的之前的教学理念受到了彻底的颠覆。
的确学生是学出来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他们的潜意识和暗藏能量,适宜学生个体需求让兴趣指引、增强责任、磨练意志,从而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
一上午三个多小时的报告,秦校长滔滔不绝,有理有据,幽默风趣,深深地感染了所有学员,也使我们重新审视了自己作为教师的作用和教学理念。
秦校长说,教育改革可以先从学校中容易、切实可行、学生最迫切的方面开始。
北京市十一学校章程
北京市十一学校章程一、学校名称北京市十一学校二、学校宗旨本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全面的发展机会。
三、学校领导机构1. 学校校董会:由学校的主要利益相关方组成,负责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2. 学校董事长:由校董会成员选举产生,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决策。
3. 学校校长:由董事长聘任,负责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四、学校教育理念本学校秉承以德育为根本,以智育为重点,以体育、艺术和劳动教育为辅助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学校课程设置1. 学校实行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体育、艺术等学科。
2.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包括科技、人文、艺术、体育等方面的课程。
六、学校教学管理1. 学校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 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定期的教师培训和进修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3. 学校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七、学校学生管理1. 学校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
2.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3. 学校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设立心理辅导室,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八、学校师生关系1. 学校倡导师生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学校鼓励教师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积极指导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3. 学校鼓励学生尊重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九、学校家校合作1. 学校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情况。
2. 学校倡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3. 学校与家长保持及时沟通,共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十一中学课程改革
北京十一学校“选课走班”背后的故事“老师,这学期可以不听课吧。
”“高端课程没啥可听的,校长,恢复自主研修学院吧。
”“能不能建一个粒子物理实验室,去大学修学分不方便。
”学生可以不上课,可以任意就课堂提出意见,这还是上学吗?让人惊奇的还在后面。
没有班级,没有班主任,没有固定的课程表,让学生在学校开银行、管食堂、办社团、开印刷厂……问题是,这样的变革还赢得了众人高度的肯定。
学生周雨萱说:“它满足了我对理想高中的全部想象。
”主持人崔永元说:“那一瞬间,我真想哭,因为我没有机会上这样的学校。
”全国各地的教育管理者、校长教师们更是“闻风而至”,通过各种关系,想进入学校,一探究竟。
这所学校就是北京十一学校(以下简称十一学校)。
2011年,十一学校提出“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把学生放在了教育最核心、最当中的位置。
课程,成为改革动真格儿的地方。
5年的时间,学校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全面实施选课走班,通过大容量、可选择性课程,真正唤醒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1.所有的选择,都因为学生立场每年秋季开学的时候,十一学校的每个学生都会拿到一本《学生课程手册》,手册上详细介绍了学校提供的全部课程。
全校有4174名学生,就有4174张不同的课程表。
学生们采取“走班上课”制,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所选择的课程安排一天的“行程”。
这是许多学校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十一学校早在2009年就已经开始酝酿,对现有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进行整合,开发出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爱因斯坦曾说,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后剩下的东西。
而我们开发了这么多的课程,给学生提供了这么多的选择,又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们最真切的感受是,有两样东西对学生至关重要,一是方向,二是动力。
”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不止一次这样说过。
寻找失落的育人目标,让课程成为学生成长的发动机、方向盘。
十一学校给自己的目标是:以国家课程为蓝本,依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构建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
北京十一学校2+4模式
十一学校:2+4初中段(一)改革学制,实行二•四学制。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把中学六年重新划分为二•四学制。
初中两年完成原三年的教学任务,从第三年开始进入高中阶段。
对于不能适应的学生仍按三•三学制。
初中两年的主要任务:完成原初中三年课程教学任务,夯实双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科学习方法的积淀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在初中学段,各实验区在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整体考虑工作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经过基础学段的学习不参加中考的实际情况,注意确定每一学年的工作重点,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热情,对此,提出以下建议:初一年级的工作重点是:高标准要求,明确奋斗目标,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实验角色意识,实现高起点;初二年级的工作重点是: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有一定水平的质疑能力等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制定适当的指导策略,通过加强竞赛等活动,鼓励更多的学生在各方面崭露头角,防止落后生的出现;(二)改革教学内容,对主要学科的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实行语文、数学、英语工具学科重心下移,物理、化学、生物重心上移并开设科学课(理科综合课)、历史与社会课(文科综合课)和创造课,改革和增加体育课、艺术课。
1、在这一学段,要特别加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工具性学科的教学,适当提高教学标准,适量增加课时。
不仅要使学生在两年的时间优秀地完成原初中三年的教学任务,而且要掌握较完整的语文和外语的听、说、读、写的学习方法,以及数学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等学科素养的培养。
语文和英语一定要增大阅读量,通过说话课、演讲课、辩论课等课型发展学生的中英文的口才,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综合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设置“科学课”,实施模块教学,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综合五大模块。
北京市十一学校“一人一课表”的选课走班制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北京市十一学校“一人一课表”的选课走班制到底是怎么实现的?随着全国各地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高考科目采用“3+3模式”的省市在不断扩大,“选课走班”日趋普遍。
“选课走班”增加了课程的丰富性,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课程需求,但是如果没有系统的规划和设计,“选课走班”就只能流于“选科走班”,甚至仅提供几种捆绑式的组合,大大降低了课程的选择性,难以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目标。
北京市十一学校以“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为价值追求,通过构建可选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了一人一张课表的选课走班。
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构建了“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方案,旨在使学生通过可选择的课程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找到目标和方向,拥有学习的内动力,更好地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一、分层课程:难度分层,适合学生不同发展方向数学和科学领域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自身体系逻辑严密,在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按照难度螺旋上升。
这样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差异常常表现为对难易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
同时,学生的学习差异也体现了他们独特的发展需求,不同的发展需求对这些课程的难度要求也不同。
因此,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方向,我们在数学和科学领域对课程进行分层设计。
以高中数学为例,学校设置了数学 I、数学Ⅱ、数学Ⅲ三个层次的课程。
其中数学I是为将来升入大学准备选择人文社会、语言、法律、经济、商科、农林、中医、艺术、教育、心理等专业方向的学生以及有店铺意愿的学生开设的。
它立足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包括国家必修和选修I的内容,满足国家统一高考的要求。
数学Ⅱ主要针对准备选学金融、工程、矿业、师范等专业的学生开设。
它将普通高中数学必修和选修I课程进行整合,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略有拓展。
数学Ⅲ是为喜欢数学,并且自主学习能力强,善于独立思考,准备选学计算机、信息学、数学、物理等专业方向的学生开设的。
北京十一学校---我校的课程改革与实践
(八)综合实践课程
• 紧紧围绕我们的育人目标而设计,搭设了 育人目标落地的平台。
课程 领域
课程
名家大师进校园 名师讲堂 名生讲堂 学长有约 家长有约
课程简介
每周三下午学校邀请名家大师或各领域领军人物开设讲座
举办优秀教师的讲座,介绍他们在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已经毕业的学长或在校学生中具有某一方面特长的学生位同学课设讲座 学生的学习或校园生活经验分享 家长志愿者为同学们提供生理、心理、职业、亲子沟通等咨询服务
四年制高中数理方向、酷爱化学,具备了较好的化学思维的学生;对初、高中和大学内容进行统整
工程与数理方向的学生 出国留学方向的学生
自选 必选 自选
学
化学概念与应用 AP化学
生 生物Ⅰ 生物Ⅱ 生物Ⅲ 生物Ⅳ 生物Ⅴ
人文与社会方向的学生;达到高中毕业要求
三年制高中工程与经济方向,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达到理科高考难度
我校的课程改革与实践
北京十一学校 来凤华
一、改革的动因
• 1.培养模式单一,无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需要,尤其是课程缺乏选择性,无法支撑学生获 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 2.评价方式单一,片面追求分数,造成学生自主 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能力严重不足。日益 凸显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主发展需求,迫使学 校要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育途径等反面进 行内源性、结构性、系统性的转型。
(七)援助课程设计
• 有的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 题和困难,需要特别帮助。考虑到他们的需求, 在平时系统课程的学习之外,我们还设置了学科 援助课程,针对学生的情况和需求,编排专门内 容,安排还时间、地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 缺,有各学科教师实施一对一辅导。援助课程一 般安排在每个学期中间的小学段或课余时间。
北京市十一学校2013-2014作息时间表
本部初中作息时间表第一节8:00——8:45第二节8:55——9:40第三节9:50——10:35第四节10:45——11:30第五节11:40——12:25第六节12:35——13:20第七节13:30——14:15第八节14:25——15:10第九节15:30——16:15自主安排16:15——17:00说明:1.55分钟一个课时单位,每节课45分钟,10分钟休息。
2.每天从上午8:00到下午4:15,一共九个课时单位,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上课、自习、午餐和休息时间。
3.每天下午第八节和第九节课之间的20分钟,为年级教师每日一聚的时间。
4.每天下午4:15-5:00,各学科老师将到各自的学科教室等待学生,有问题的学生可在这个时间去相关的学科教室与老师交流。
5.午餐从上午11:30到下午2:30连续供应。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课表,安排午餐和午休时间。
第八节与第九节课之间有5分钟,学生做眼保健操。
下午4:15-5:00为学生自主安排时间,任何年级、学科不得占用,主要用于学生的体育活动、社团活动、与导师或任课教师交流。
本部高中作息时间表起床6:30早饭6:50——7:30第一节8:00——8:45第二节8:55——9:40第三节9:50——10:35第四节10:45——11:30第五节11:40——12:25第六节12:35——13:20第七节13:30——14:15第八节14:25——15:10第九节15:30——16:15自主安排16:15——17:30晚饭17:30——18:30晚自习18:30——20:30/18:30——21:30/18:30——22:30说明:1. 55分钟一个课时单位,每节课45分钟,10分钟为课间休息。
2. 每天从上午8:00到下午4:15,一共九个课时单位,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上课、自习、午餐和休息时间。
3. 每天下午4:15之后,各学科老师将到各自的学科教室等待学生,有问题的学生可在这个时间去相关的学科教室与老师交流。
北京市十一学校打破传统分班制实行选课走班一个学生一张课表
北京市十一学校打破传统分班制实行选课走班一个学生一张课
表
董洪亮
【期刊名称】《师资建设》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北京市十一学校与其他学校有些不一样,教室门口标牌上的内容不再是“几年级几班”,而是学科名和教师的名字。
学生们不再按传统做法分班,而是“选课走班”。
尊重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变一班一张课表为一个学生一张课表,课表由学生自选的各门课程组成。
【总页数】2页(P88-89)
【作者】董洪亮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4
【相关文献】
1.选课走班制下的中学生师生关系和师生沟通模式研究r——以北京市十一学校为例 [J], 杨小斌;杨静;赵玉双;周逸清
2.取消班级课表制、实行全面学分制 [J], 高盘良
3.北京市十一学校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 [J],
4.吉林——2007年高中实行学分制,将取消文理分班 [J],
5.迎奥运北京市第46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北京市十一学校隆重举行 [J], 本刊记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市十一学校改革
北京市十一学校改革:还需现行高考制度配合核心提示:在此轮新教改中,十一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
全校范围内采取“选课走班制”,取消了“班级”的概念,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
21世纪经济报道[编者按]中国的基础教育屡遭诟病,僵化的办学体制是病根。
为了应对统一高考,中国的学校普遍存在课程“千校一面”、学生“千人一面”的局面,遵循“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办学体制极端僵化。
尽管2004年教育部开启新一轮课程改革,但从改革成效来看,仍然是在传统教育模式的框架内修修补补,并没有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育途径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基础教育怎么改?成为中国教育改革难以回避的一个重要议题。
北京十一学校的尝试,或许可以成为这场挣扎前行的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在此轮新教改中,十一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
近三年来,该校拟定并实施了一整套综合改革方案,核心是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全校范围内采取“选课走班制”,取消了“班级”的概念,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
身高体壮的蔡立德,是一名高二的学生。
他说自己很喜欢现在的学校,觉得这里“自由、尊重人”。
他的学校位于北京西边,占地200多亩,有漂亮的体育场和办公楼。
校园里还专门建了一所校史馆,就在体育场的正对面,暗红色的外墙显示了这所学校的非同寻常。
北京市十一学校(下文简称“十一学校”),原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
1952年,当人们还无法估量朝鲜战争要持续多久时,前线将领们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子女教育和安全问题被提上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重要议程,十一学校作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应运而生。
周恩来总理批示建校,罗荣桓元帅的爱人林月琴女士担任校长。
因为是在国庆节这天建校,故聂荣臻元帅以“十一”为学校命名。
可以说,这是一所从创校之初就肩负着独特使命的学校。
在新一轮的教改中,十一学校被批准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
北京十一学校(走班制)
学段2学 段 评价 一
自编
分
次
数学Ⅲ(A)数理方向学生 5 2-1-H-3
1- 24 12
10 一 个 大 一 个 大 学 高中数学原 科 学 教 育
学段2学 段 评 价 一 理与方法 出 版 社 、
分
次
自编
数学Ⅳ(A)选学数理方向中 5+2 1- 24
参加自主招生的
12
2-1-H-4
学生
10 一 个 大 一 个 大 学 高中数学原 科 学 教 育
天津、北京线路
《思想品德》(九年级关注经济发展、八年级同 伴交往)、《历史》八年级上第一次鸦片战争, 下新中国的外交)、《地理》(八年级上中国的 工业)、《生物》(八年级上第5章生物的多样 性)
绍兴、杭州线路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多元文化)、《历史》 (七年级下金与南宋的对峙)、《地理》(八年级 上河流和湖泊)、《生物》(七年级上第3章生态系 统)
学段2学 段 评 价 一 理与方法 出 版 社 、
分
次
自编
2-1-H-5
数学Ⅴ
数 理 方 向 中 学 5+ 1- 24 习 大 学 先 修 和 4 16 竞赛课程的学 生
10 一 个 大 一个大学 高 中 数 学 教育科学
学 段 2 段评价一 原 理 与 方 出版社
学分 次
法、
高中课程
高中课程
高中课程
打造绿色课程链 北创京新十育一人学模校式
2015.8.17
1
课程 :发现唤醒了每一个学生
《学校行动纲要》
学生 创造适合
发展的教育
8
一个人成为他自己了,那就是达到 了幸福的顶点。
——德西得乌·伊拉斯谟
北京“十一学校现象”具有里程碑意义
按:本文原载《学校品牌管理》杂志2014年4月刊,后被“学校品牌管理”微信公众号及“教育发现”公众号转发。
从“大锅饭”到“大包干”北京“十一学校现象”具有里程碑意义何池歆北京十一学校的改革是“伤筋动骨”的,就差一点拆除学校围墙,打破学校教育体制了。
这几年,各式各样的学校改革层出不穷,改革标杆也一个接一个涌现。
但是,多数标杆的改革是局部的、形式的、浅层次的。
相比较而言,至少到目前为止,北京十一学校的改革是最彻底、最全面的。
虽然,对于十一学校改革的质疑声不绝于耳——中国人对新生事物的态度总是喜欢七嘴八舌——但真理和本质总是在“退潮”之后,“裸奔”在沙滩和阳光之下。
我甚至认为,在改革初期,我们不必在意教育家、专家的看法甚至争论——洗碗的人难免打碎一两个碗,只有不洗碗的人才永远不会打碎碗——我们不妨用普通民众的心态和视角,来解析“十一学校现象”。
抛开被广泛质疑的各种细枝末节,本人觉得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十一学校改革值得赞赏。
用“大包干”的胆魄去改变教学形态当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几位农民兄弟暗中“歃血为盟”,分田到户搞起了“大包干”,他们是“提着脑袋”谋划这件事。
因为这涉及到“集体生产制度”和“个体承包制度”的大问题。
不曾想,就是他们的敢为人先,拉开了中国三十多年全面改革开放的大幕。
与“把土地和生产权还给农民”的道理一样,北京十一学校把“学习权力”还给学生,堪称教育领域的“大包干”改革,它的意义远远超过改革本身。
从“大锅饭”形态中走出来的学生,能否完成“懒儿、乞丐”到“自我管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学习者”的转变,是改革最大的悬念和风险。
正像十一中学有位教师描述的那样,看到学生在“自主学习”的道路上那么缓慢艰难,恨不能把这些孩子重新抱进怀里,把知识塞进他们的脑子里。
这种担忧不亚于当年农村搞大包干时那种对于“姓资”还是“姓社”的担忧。
同样是“穷则思变”,面对学生们厌学、弃学、学不进、学不好这些普遍存在的难题,北京十一学校被逼着推行“选课、走班、分层、分级”这样伤筋动骨的改革措施。
北京十一学校高中课程方案
北京十一学校高中课程方案第一篇:北京十一学校高中课程方案北京十一学校高中课程方案一、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课程体系(一)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是否能成功实现,关键就在于这个目标是否清晰,实现标志着成功;没有实现就标志着失败。
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个性化课程体系。
目前中国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把不同的孩子教育的最终相同。
所以人才趋同性太强,人才的储备和人才的使用上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二)培养适合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课程体系人和人绝对是不一样的,拿着培养一个人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所有的人身上,这肯定是不合适的。
所以要立足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改变的范围:(一)高考科目思考就高考的范畴而言,相信还有一个科学的做法。
这个做法,一方面能推进每个孩子的差异性教育,另一方面也能很好的保证高考。
(二)学校课程体系课程改革,不是限定在所谓的校本课程,只有改变国家课程,触及这个领域,才能真正称得上变革的课程。
为此,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称,形成学校自己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体系特点:分层、分类课程体系(一)类别上的差异课程体系的特点,是创设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有些课程,孩子们的差异主要在类别上,比如体育,不同的人兴趣不一样,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网球,有的喜欢武术,它是个类别的差异;比如技术和艺术,差异主要在类别上。
因此,像此类的课程,怎么样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是强化类别上的不同种类上的提供。
(二)层级上的差异有些课程,实际上它是层级上的差异,比如数学,它是一门逻辑学科,每个人对逻辑的敏感度不同,所以它在学习的层级上差异很大。
语文、英语、体育、艺术、技术,它们是按类别的,这一类和那一类,这就是课程体系。
四、学段设置一学年(两个学期),将每个学期划成三段。
第一、三段是九个星期,第二段是两个星期;九个星期的学段,称之为大学段,最后简称为学段,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果这个孩子读四年高中的话,那是1-16学段,如果你要查他的成绩,一说每个学段,它是唯一的。
北京十一中学实行大学式管理
北京十一中学实行大学式管理
9月3日是开学的第一天,孩子们已经开始上开学的第一课了,2012年教育部推出的《开学第一课》主题为“美在你身边”,目的就是要和孩子们共同积极、美好的成长。
那么开学的第一张课表又会安排怎样的课程呢?这些课程孩子们会不会喜欢?他们是否能从这一张张课表里发现美、发现快乐呢?
北京十一学校学生说,在十一学校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不一样的课表,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课表显示,红色的代表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等,粉色的是自习时间,绿色的是锻炼时间,蓝色是同学们根据自己特别偏爱的学科进行的安排。
每个同学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张独特的学习时间表。
学校实行大学式的管理方式,课间的时候每个同学都在不停的往前跑,他们要赶到下一个课堂去上课。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数学,但是课堂会由易到难分为一到五级,最容易的数学一适合今后大学里读文科专业的学生选修,而最难的数学五就会涉及到大学的微积分知识,是为以后攻读数学系的学生开设的。
十一学校学生表示,他们的体育课不是大家一样的跑跑步、跳跳远,学生还可以选择羽毛球、足球、棒球甚至是马术,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可以去报名上课。
这样一个学校在课程的宽度、广度还有跨度上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与细致的安排,也让因材施教在这里拥有了极大的空间,因为有了这些充满个性的课程,还有未来的职业规划设计,这些都让学生们有能力去充分发现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十一学校打破传统分班制,实行选课走班一
个学生一张课表
作者:董洪亮
来源:《师资建设》 2014年第5期
报道/《人民日报》记者董洪亮
北京市十一学校与其他学校有些不一样,教室门口标牌上的内容不再是“几年级几班”,而是学科名和教师的名字。
学生们不再按传统做法分班,而是“选课走班”。
尊重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变一班一张课表为一个学生一张课表,课表由
学生自选的各门课程组成。
没有固定班级,分层分类教学,学生自选适合的课程
选课走班是怎么回事?就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成绩、兴趣,选择各科不同的难度层级、类型。
其中,理科类课程
分层,有的分3个层次、有的分4个或者5个层次;文科课程分类,全校共有400多门课程、272个学生社团。
这样,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全校4174名学生,就有4000多张不同的课程表。
同一学科水平近似的学生在一
个学科教室上课。
仅高一年级就有217个教学班、69间教室。
学生人手一本《学生课程手册》,手册介绍了学校全部课程的设置目的及要求,比如初中语文为必修课,如果有
余力想进一步提高,可以选修名篇欣赏、演讲与口才、议论文写作、古典诗词欣赏等课程。
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就
细分为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汽车技术、影视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等19个模块。
“我们开设了学科竞赛课程、大学
先修课程,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
每个年级都成立自主研修学院,有些学科不需要学习的学生可以在此相互切磋。
”
学校课程研究院院长秦建云说。
没有了传统的行政班,学生们的活动空间更大。
高中二年级学生毛佳钰,数学、物理分别选择4级、3级,化学、生物均选择2级。
她爱好建筑,自己创办学生社团少年建筑学院,并担任院长,会员有30多人。
学校联系了清华大学
建筑专业的副教授为她做指导,毛佳钰完成了论文“北京钟鼓楼地区商业房屋改造研究及建议”。
“选择”已经成为学校的主题词,课程通过选课走班可以选择,而且在一个学段之后学生可以再次选择;学习方式可以选择,既可以按常规天天在教室上课,也可以申请自修、免修或到书院里与同学切磋。
学生们最关心的是自己未来
发展方向,这也能够选择,学校组织了30 多个职业考察和体验活动,同学们慢慢认识了社会职业、认识了自我,理清
自己的职业倾向,这又引导他们选择课程。
校长李希贵说,学校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原来有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同时又有些学生听不懂,分层分类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按学部、项目组分解责任和权力,师生自主权扩大
没有了行政班,原来班主任的职责谁来承担?学生如何管理?他们的学习动力是否减弱?
为了及时听到师生的心声,做出正确决策,自2007年开始,北京市十一学校减少管理层级,年级学部成为骨干
部门,集教育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管理于一身,副校级干部兼任年级学部主任。
中层部门由管理部门变为职能部门,与初中年级学部、高一学部、高二学部、高三学部、国际学部协商工作。
学校用了近3年时间,把原有的十几个
中层部门压缩到4个,即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工会。
教职工的聘任由各年级学部、各部门双向选择,课堂教学
的主导权在每一个学科和每一位教师。
学部下面分若干项目组,高二年级学部主任王春易说:“我们学部就分为自习、课程管理、咨询师、诊断与评价等
项目组及学生管理学院,每位教师都是学生的咨询师、导师。
”没有了传统的行政班,学校里少了些行政的硬力量,多
了些平等的氛围。
选课走班的教学组织形式,使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班主任不复存在,代之的是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导
师和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