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优质课教案_3
《7.2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极参加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活动,培养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延伸生命价值,提升我们的道德境界;2、养成亲社会行为,提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3、理解服务和奉献社会对我们青少年成长的意义,掌握中学生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做法。
【教学重难点】1、服务社会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何意义?2、在服务和奉献社会中,我们应如何践行?【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学流程】一:导入新闻播评(两位小主播进行新闻播报)过渡语:感谢两位小主播的精彩播报。
无论是看望抗战老兵、还是麓谷清理垃圾、义务植树,都汇聚了同学们满满的爱心,向我们传递了义智少年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
二:学生质疑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课前,同学们在预习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三:主问题导学1、服务社会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何意义?2、在服务和奉献社会中,我们应如何践行?四、自能展示1、老师讲述自身支教的经历,拓展延伸至八年内的自身服务社会的活动2、学生献青丝带:青丝带传递活动青丝带代表的是奉献、是付出、是真爱青丝带到达的地方将充满付出,充满奉献;青丝带走过的地方,花香满地,真爱长存。
同学们手捧青丝带,闭上眼睛,回忆,在咱们班,最乐于奉献的同学是谁。
同学们静静地走到他的身边,诚挚地为最乐于奉献的同学系上青丝带。
同学们看谁系得最多,评出“奉献之星”。
3、采访第一类:献丝带的同学你把青丝带献给他,是因为他做了哪些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事情呢?第二类:丝带最多的同学请你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付出给你自己带来的收获。
4、小结:服务社会对我们青少年成长的意义五、合作探究1、展示校长理念:“办一所现代化社区学校”“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青丝带”微公益活动策划书3、活动规则: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策划,时间为5分钟;②每组确定一位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策划成果4、学生逐一展示本小组的“青丝带”微公益活动策划书5、希望大家有计划,也要有行动,讲求实际效果。
人教版部编道德和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7.1关爱他人教学设计
课题: 7.1关爱他人科目思品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主备复核执教人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身边具体事例感受关爱的力量,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学会关爱他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能力目标:用全面、辩证的观点分析关爱他人的意义,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掌握关爱他人的要求。
教学重点关爱他人的作用教学难点关爱他人的要求学情分析作为八年级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有了自己的见察和了解,逐步形成自己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思考问题方面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
有些学生即使在关爱和帮助他人的时候,也存在方法不得当等问题,这个时候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向积极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了解他人,学会运用策略和方法去传递自己的善意。
教法指导自主学习、讲授法、视频赏析、情境分析相结合教学准备板书设计拓展延伸走向学校……1.小明为什么“低下头”?情境二:第二节课后,班长组织全班同学为本校得白血病的一位学生捐款。
有的同学就捐了一块钱,小明很是看不惯,“就一块钱,这爱心也太廉价了!”……2.你怎么看待此时小明的想法?情境三:中午放学了,他对好朋友小立大声说:“你父母最近闹离婚是吧,中午也没人做饭,这几天就到我家去吃吧,我和爸妈已经说好了。
”……3.你觉得小明这样说合适吗?他应该怎么做?通过自我反思,学会在生活中关爱他人。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课后反思安全提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教案.docx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1课时关爱他人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关爱他人的作用。
教学难点:关爱他人的艺术。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位老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年轻的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放开手。
老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女士对老奶奶说:“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你怎么看待这位女士的行为?教师讲述:奉献社会,不是远离现实的高谈阔论,而是平凡生活中的实际行动。
关爱他人能给人带来温暖,社会需要关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第1课时:关爱他人。
学习为什么关爱他人和怎样关爱他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一)关爱他人的含义及表现1.什么是关爱。
提示: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你得到过哪些关爱?这些关爱对你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回答)3.(多媒体展示一组有关关爱他人的图片)(二)理解关爱设计意图:通过再现公交车前等待老人的温馨一幕,旨在引导学生对情境中乘客、司机、售票员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分析关爱对于他人、社会的意义,感悟关爱他人传递的社会正能量。
1.展示教材P76第一个“探究与分享”2.人物评价:分别对情境中的司机、售票员、乘客的行为进行评价。
提示: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令老人深受感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3.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提示:因为关爱,大家相互尊重,互谅互让。
在与人为善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增进体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教师总结: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4.回忆一下,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赶公交车的经历?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三)关爱他人也是善待自己活动一:关爱获幸福(多媒体展示材料)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第2课时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2课时服务社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服务社会的活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知道中学生奉献社会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经验说明服务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提高搜集、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奉献的意义,培养奉献精神;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教师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第2课时:服务社会。
探讨为什么要服务社会以及如何服务社会。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奉献助我成长(一)服务社会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曹师傅热心公益并带动周围人一起参与公益事业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服务社会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使学生关注公益活动,增强公益意识。
1.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2.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提示: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曹师傅服务社会的行为得到大家的肯定,因此能影响周围的人。
3.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师讲述: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二)服务社会全面发展1.阅读教材P81“探究与分享”2.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提示: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小方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可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发展。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教案2课时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一框题关爱他人【走进课标】友爱互助,真诚、友善,关爱他人。
【核心素养】A道德修养: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A健全人格: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重点:关爱他人的意义。
难点:关爱他人的艺术。
【教学流程】一、阅读教材构建体系学生活动:8分钟时间。
(一)阅读教材P75-79,并在教材中圈画出答案1.关爱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2.为什么要关爱他人?3.怎样关爱他人?(二)建构知识体系提示:知识体系可以通过列出关键词或者问题的方式进行。
■列关键词:关爱、幸福、艺术。
■列问题:本节课的框题、目题及知识点分别是什么?教师对学生构建的知识体系进行点评。
教师呈现一个体系(列表格)示例,供参考一、教学流程:第一目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书P75):学生认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无场景中类似的经历,如有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3分钟。
)学生阅读:教材P75-76正文了解关爱的含义及、表现,明确关爱对于他人的意义:教师强调: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书P76)思考:L你如何评价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2.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书P76—77)思考:小李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关爱他人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第二目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活动四:“探究与分享”(书P77—78)思考:1.你如何看待这位中学生的行为?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学生回答:略。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关爱他人》赛课教学设计_4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1课时关爱他人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关爱他人的作用教学难点:关爱他人的艺术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材料)天堂与地狱的故事,思考:此故事中的“天堂”与“地狱”的区别是什么?教师讲述:关爱他人能给人带来温暖,社会需要关爱。
这节课我们学习为什么关爱他人和怎样关爱他人。
展示课题《关爱他人》二、新课讲授出示自主学习题目,学生自行看书。
(1)为什么要关爱他人?(2)怎样关爱他人?目标导学一:认识关爱(一)关爱他人的含义及表现活动一:爱的体验:请你回忆并分享一两件被关爱或去关爱人、社会、国家、国际方面的都可以)感人小事,并说说感受。
教师总结: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目标导学二:理解关爱(二)关爱他人的原因活动二:关爱促和谐(课本剧表演)情景再现:小鸣和妈妈约好时间看电影,在错过公交站,手机又没电的情况下向陌生人说明情况,请求借用手机……教师总结: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活动三:关爱获幸福播放视频《恰到好处的关爱》思考:从短片中你得到什么启发?教师总结: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关爱他人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活动四:阅读盲人提灯笼的故事,讨论:大家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
目标导学三:关爱他人的艺术(三)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要尽己所能活动四:(展示教材P78 “探究与分享”)思考: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怎么办?教师总结: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四)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活动五:班主任知道学生梅梅家中非常困难,就写了一份倡议书,号召全校同学为梅梅捐款,还请来了电视台为梅梅做宣传。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积极奉献社会关爱他人》教案、教学设计
5.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对道德规范有一定的遵循意识,但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时,可能难以作出正确判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9.评价反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实践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关爱他人,不断提升道德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内容包括关爱他人的温馨场景,如帮助老人过马路、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款等,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师: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它们给我们传递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价值观?
5.角色扮演:设计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关爱他人的过程,增进同理心。
6.情感引导: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爱他人实践的重要性。
8.课后实践:布置关爱他人的实色扮演:设计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关爱他人的过程。
6.总结提升:结合道德与法治知识,总结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7.课后实践:布置关爱他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8.评价反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实践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4.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关爱他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探究活动二:P81
思考问题:
1、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
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你知道我们身边还有哪些道德模范?
探究活动三:P81
思考问题:
1、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2、结合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谈谈你的收获。
探究活动四:P82
问题:1、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2、在参加类似的活动时,你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展示中国青年志愿者图标及介绍,了解该组织的性质及奉行的准则。展示志愿者劳动的图片
播放视频《微公益我能行》
举例讲解参与公益活动的形式,参与公益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
服务社会
(一)交流展示
检查学生课前自学完成情况:
1、我们为什么要主动服务社会?
2、服务、奉献社会需要我们怎么做?
3、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公益活动?
学生结合书本自学并交流展示自学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欣赏图片:无所不在的志愿者(图片展示假期看到的一些志愿者活动)
学生思考并回答
视频的播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视频不长,把时间放在辩论环节,以小组的学生,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让学生将知识点和实际情况相联系,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去关爱他人。
(三)训练总结
课堂训练:见课件
课堂小结:带领学生按照板书内容回顾本节课知识点
学生展示
学生谈学习收获
能力: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行为习惯。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关爱他人》赛课教学设计_1
二、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关爱行为
分享、感悟
感悟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讲述班级中一名同学在七年级发生意外,同学们的表现
分享、感悟
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视频:四川背太婆下公交女售票员感动泸州
分享、感悟
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讲述P76页“南瓜大王”的事例并提问
多媒体教学、希沃白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武汉七旬老人半年拍下59张让座人笑脸
学生欣赏、讨论
让学生感受社会正能量,为了习“关爱他人”暖身
相片:素材来源于福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并通过腾讯公益、腾讯大闽网上传的“关爱在一起”公益广告
并让同学们帮忙出主意(老师可以做些什么?)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第1课时关爱他人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第一课时。本课时仍遵循“以逐步拓展的初中生活”为主线,主要学习为什么关爱他人以及如何关爱他人。教材中的事例,通俗易懂,寓意明显,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尽自所能的关爱他人的情感,理解关爱他人的必要性。
南京大学“暖心饭卡”的故事
思考“暖心饭卡”给我们哪些启示?
导入新课环节出现的“关爱在一起”公益广告并质疑
反思、感悟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小结
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悟关爱他人的情感,并掌握知识目标
课堂练习:
发放课前准备的练习
练习
巩固所学
提高学生在关爱他人时辨别能力,完成能力目标
课堂结束: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优质课教案_0
2服务社会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问题: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教师总结、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如何服务社会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一)服务社会的意义活动一:我的价值在这里(学生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1.思考: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师讲述: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
这不但可以让自己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也使自己成了改变社会和世界的一个积极的力量。
大家都关注环保,才能有美好的环境,人人行动起来,才会真正享有美好的生活。
所以说,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活动二: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学生阅读教材P81“探究与分享”)思考: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教师讲述: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小方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可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发展。
(展示下列材料)很多事情你不去做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去理解它。
以前上学的时候,总觉得当老师是件很容易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
山里的孩子,他们的教育水平很低,所以他们对知识的认知必然很肤浅,刚开始由于自己准备不充分,对他们也不够了解,在上课的时候,总有些学生不能耐心地听课,也就在这时,第一次发现自己付出的劳动不被人所珍惜是多么的不开心和难过。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优质课获奖教案_0
第七课第2课时服务社会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问题: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教师总结、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如何服务社会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服务社会绚丽人生(一)服务社会的意义活动一:我的价值在这里探究一:(1)图片中的行为有哪些共同点?都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2)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与同学分享你的感受。
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对我们有什么帮助?材料二:党勇,潍坊市某福利院孤儿。
他身患癌症,但他不沉沦,不自弃,顽强与病魔做斗争。
为回报社会,他提出捐献眼角膜,把光明留给他人,使生命得以延伸。
如今,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了“党勇爱心捐助中心”组织的“爱心传递”活动。
他们的事迹感动了你我他,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深深的启迪......结合材料,谈谈我们被感动的原因.小组讨论并展示学习讨论成果:教师讲述: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
这不但可以让自己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也使自己成了改变社会和世界的一个积极的力量。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公开课教案_0
八年级上册第七课《服务社会》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二课时《服务社会》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八年级的教材从个体过渡到社会,开始关注学生的公共参与和政治意识。
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是本课的逻辑起点,第三单元的第六课的责任与角色同在是知识背景和重要前提。
认识到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才能进入服务社会。
本课分为两目,第一目奉献助我成长围绕着奉献社会对个体的作用展开;第二目奉献社会我践行围绕着服务社会的要求展开。
《服务社会》一课不仅承接了前面的个人与社会,同时也对后面展望国家打下基础。
本课的教材知识逻辑清晰,从为什么到怎么做,具有深刻的实践指导作用。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开始更多了关注切身相关的人和事。
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进一步深入,学生的集体观念得到发展。
同时他们的社会经验有所丰富,认知能力和辨析思维都有所发展。
此时,了解身边的世界走进社会可以培养出更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一时期的初中生,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时期,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在参与集体中容易产生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所以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四、教学目标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奉献社会中体现自我价值;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在学习上增强自制力,寻找自我学习目标;乐于奉献,正确的认识公益活动。
能力目标:能够具备参与社会的基本能力,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微公益”;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具备与人交往和自我表达能力;增强选择社会服务途径的能力。
知识目标:认识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掌握服务社会的原因;理解和践行参与社会服务的方法和途径。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奉献和服务社会对我们的作用,实现社会服务的具体途径和要求。
教学难点: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认识到奉献的价值。
六、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问题探究法合作学习法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志愿成就梦想》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优质课教案_2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内容来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主题:服务社会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的第六条“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2.教材分析本框题是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中的第七课第二框题,在第一二单元对社会生活、社会规则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开始引导学生意识到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即在学习责任与角色同在,关爱他人之后,思想上和行动上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
同时,第四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到对国家的责任。
3.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经历了初中一年的学习生活之后,身心日渐成熟,视野更加开阔,更多地关注社会、国家生活。
因而有必要让学生在这个时期走进社会生活,了解社会规则,承担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目标1.通过图片欣赏、分享交流,了解和掌握服务社会的做法。
2.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模拟活动,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导入——视频导入《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引导学生思考服务社会的意义和做法,导入新课。
第一环节——服务社会我体验,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结合图片欣赏,整体感知服务社会的做法。
第二环节——服务社会我成长,通过“向道德模范致敬”和“爱心义卖”情景剧两个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
第三环节——服务社会我践行,通过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掌握服务社会的做法。
第四环节——服务社会我策划,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制定策划内容,引导学生对本框题进行整体把握。
总结收获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学习难点:服务社会的意义教法与学法教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提问法、讨论法、研究法。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关爱他人》赛课教案_2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关爱的力量,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
在关爱他人时做到心怀善意、尽己所能、把握策略,将“关爱他人”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知识目标:知道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认识到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懂得关爱他人要讲究艺术。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关爱他人的意义,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伸出关爱之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回忆、反思自身的情况,让我们从亲身经历中提高认识,整合周围环境中的有效信息,在审视自身中不断构建关爱他人的新认识,懂得关爱要尽己所能,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理解关爱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关爱他人。
【教学难点】:理解关爱他人要讲策略教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和活动探究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情境体验法和观察归纳法。
整合有关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课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公益广告及分享关爱与被关爱的感人小事,知道关爱他人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懂得关爱他人的意义。
2、通过小辩论和情境探究,懂得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尽己所能,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3、通过拟定关爱宣言,明理践行,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落实关爱他人的行动。
【导入新课】――爱之体验师播放图例,解说。
生欣赏。
1、波涛让江河澎湃,热血使生命沸腾!无偿献血者用自己的献血延续、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使心灵得到慰藉,使人生更加充实。
用爱为生命助跑。
2、熊熊烈火、滚滚浓烟中,他们总是叫别人往外跑,自己却往里冲,这是世界是最帅的逆行,这张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
3、他们一次次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托住明天的希望,告诉我们什么叫甘为人梯。
4、她不是孩子的妈妈,却给了生病孤儿妈妈般的怀抱,她只是一名90后的护士。
5、她是孩子的妈妈,却把生病的孩子,留在教室门外,因为她是一名老师,那一天她有课。
6、他们的脑海中只有一种愿望叫做天下太平,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百姓平安。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关爱他人》公开课教案_0
共同归纳:关爱他人的意义。
4.视频《善行无迹》。
教师小结:关爱他人不仅体现在当他人遇到困境时的物质帮助,更体现在点滴的微小的善意之中,有的时候精神上的关怀比物质上的支持可能会更加重要。
5.视频《父子情深》,思考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关爱长辈。
6.小品:他为什么苦恼?
7.观看视频《扶不扶》,谈一谈有哪些感悟。
2请运用本节所学知识评析小明一天的言行。
收获与
反思
自由表达自己本节的收获。通过口头表达关爱他人的收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加深了关爱他人的印象。
升华
通过一起宣读关爱宣言,让关爱他人的意识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通过日常学生关爱的举动再次让学生加深对关爱他人的理解:我们可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他人。观看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要关爱他人而且还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做关爱他人的事。
7.1关爱他人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1.明确关爱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社会的意义,知道如何关爱他人;
2.能够积极传递关爱,坚守关爱,营造关爱的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重点
关爱他人的意义
难点
怎样关爱他人
环节
教学过程
目的
导入
课前听歌曲《爱的奉献》
渲染气氛
自主
学习
自主学习课本75-79页,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增强自学能力
①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否则会伤害被帮助者②不动声色地帮助更有利于被贫困生所接受③关爱是一门艺术,当你乐于助人时,一定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④要大力鼓动贫困生在捐赠仪式上痛哭流涕地诉说家庭的不幸遭遇和窘困现状,以获得更多的爱心帮助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第2课时 服务社会
第2课时服务社会知识目标1.知道服务社会的意义。
2.学会如何服务社会。
能力目标1.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服务社会。
2.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或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努力学习,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
4.增强自己热爱劳动的意识和决心,提高劳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自己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敬业精神。
2.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3.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热爱社会。
重点1.服务社会的意义。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难点1.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2.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
教师准备:搜集社会公益活动图片,制成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故事拓展】京东是大家熟识的网络购物平台,同淘宝一样家喻户晓。
它的老板也就是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他荣获“2016年度中国社会责任杰出人物奖”。
京东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从公司创立之初,就把乐于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普惠价值的事情作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理念。
在刘强东的带领下,京东依托互联网和公益的跨界,结合京东商城和京东金融的业务优势,开发慈善平台,拓展爱心捐赠渠道和模式,服务慈善事业,解决社会问题;与此同时,刘强东号召京东员工关注环境保护,发起多项绿色公益项目。
2014年9月24日,刘强东作为发起人的京东公益基金会在北京正式注册成立。
京东公益基金会秉承“品质生活、快乐公益”的愿景,创新性地推出了“让爱回家”社会创新公益开放平台,融合京东商业模式的优势资源,关注妇女儿童群体,让留守妇女和儿童收获改变现状的技能和机会。
“让爱回家”项目正式启动后,中国妇女基金会、壹基金、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已借助这一开放平台相继发起了“女性创业公益联盟”、“公益映像节”、“陪伴计划”、“生命最初1000天”等公益活动。
未来,“让爱回家”将进一步开放这一公益合作平台,全方位赋能公益伙伴,为更多的公益合作项目提供资源服务和资金支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教学设计
小李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得出: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感悟: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
此活动意在让学生明白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探究活动四:
观看小视频《扶不扶》;展示现实生活中扶老人被讹的真实事例,分组进行辩论。
甲方:看到老人摔倒要扶
乙方:看到老人摔倒不扶
总结:扶老人成了高风险的动作,无疑刺痛了不少国人的心。我们不必评判究竟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而更应该反思,为何善举遭遇“寒冬”?
能力: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行为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帮助、关爱,引导学生初步形成乐于助人,关心、爱护他人的良好品质;明确公民最重要的责任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课题: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教学对象:人教版八年级
课时:
2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价值)
课题:积极奉献社会
学习内容:《关爱他人》这一框,主要讲了关爱的含义和表现,关爱他人的意义,知道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懂得如何关爱他人。《服务社会》这一框,主要是让学生懂得服务社会对于我们成长的重要性,服务和奉献社会我们的做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题设计基本观念、教学活动策略)
设计理念: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学习。
教学策略:
教法:活动探究法、情境体验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结合设置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情境体验法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公开课教案_1
【教学设计】课题: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2课时服务社会{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能力目标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能够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培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2.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教学策略】本节课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选取学生身边的话题组织教学,以活动为知识教学的载体,通过“读目标,明问题——讲故事,谈感悟——学榜样,我践行——我策划,我能行”四个层层递进的环节,引导学生对“服务社会的意义和如何践行”有一个更全面、准确的认识和理解,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制订活动方案来提升学生能力并鼓励学生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拓展到课外实践中去,真正达到了学以导行、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过程}漫画导入新课:【猜猜他是谁?】师:姚明,他不仅是篮球明星,而且是公益明星,是第三届CCTV 慈善获奖人物。
他发起“姚基金”,已援建在建希望小学22所,而“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更为贫困地区32万青少年提供了学习篮球的机会;他还在08年汶川大地震后共捐款1600万元。
请同学们思考:姚明为什么能获此奖项?【新课教学】(师生互动大舞台)【学习目标导航】(学生齐读)1.理解服务社会的重要性;2.懂得如何服务和奉献社会;3.学会制订微公益活动策划方案。
活动一.【讲故事,谈感悟】活动要求:1.讲他人或自己服务社会的真实故事;2.简明扼要,详略得当,情感饱满,有感染力;3.也可采用表演的方式进行情境再现。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把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写在红色心状便利贴上并呈心状贴在黑板上。
师:欣赏了这些真实的故事和表演后,同学们是否油然而生一种感动和崇拜之情?结合这几个故事,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2.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对我们成长有何意义?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并由组长总结展示。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优质课教案_1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服务社会的情怀,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全面发展自我,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爱岗敬业的意识。
2.知识·能力:懂得服务社会能体现人生价值促进自我发展;知道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3.过程·方法:通过体验感悟,能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在活动中奉献社会,快乐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1.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2.增强奉献观念,培养敬业精神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图片“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图案(播放幻灯片1)教师:大家认识图片中的标志吗?(学生猜想)追问:从这一标志的整体构图来看,你认为它有什么样的寓意呢?(学生预设:标识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寓意奉献一片爱心。
中间“手”的造型,寓意着在他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也象征着一只和平鸽,寓意着放飞梦想,向往和平,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标识的整体造型像英文“青年”首写字母“Y”的样貌,代表着志愿者的青春与活力。
)教师过渡:中国青年志愿者标识向我们传达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追求,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份追求,来学习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第二框服务社会。
(播放幻灯片2)讲授新课过渡语:我们要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是真正做到了服务和奉献社会呢?(播放幻灯片3)活动一、欣赏视频,感悟提升请大家欣赏焦作青年志愿者短片,捕捉短片中令你感动的瞬间。
(播放幻灯片4视频,两分钟)师:你记录下了哪些令你感动的画面?(学生预设:爱心粥棚,给清晨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去看望孤寡老人,给老人梳头、穿鞋,唱歌,表演节目等; 到山区义务支教,陪伴留守儿童; 在青年志愿亭做志愿者,服务来往的人们;到体育馆做志愿者,义务清洁场内环境。
教师评语:嗯,爱心粥棚,让寒暖的早晨变得温暖。
关心老年人的生活起居,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爱,让晚年更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1课时关爱他人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关爱他人的作用。
教学难点:关爱他人的艺术。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位老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年轻的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放开手。
老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女士对老奶奶说:“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你怎么看待这位女士的行为?教师讲述:奉献社会,不是远离现实的高谈阔论,而是平凡生活中的实际行动。
关爱他人能给人带来温暖,社会需要关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第1课时:关爱他人。
学习为什么关爱他人和怎样关爱他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一)关爱他人的含义及表现1.什么是关爱。
提示: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你得到过哪些关爱?这些关爱对你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回答)3.(多媒体展示一组有关关爱他人的图片)(二)理解关爱设计意图:通过再现公交车前等待老人的温馨一幕,旨在引导学生对情境中乘客、司机、售票员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分析关爱对于他人、社会的意义,感悟关爱他人传递的社会正能量。
1.展示教材P76第一个“探究与分享”2.人物评价:分别对情境中的司机、售票员、乘客的行为进行评价。
提示: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令老人深受感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3.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提示:因为关爱,大家相互尊重,互谅互让。
在与人为善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增进体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教师总结: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4.回忆一下,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赶公交车的经历?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三)关爱他人也是善待自己活动一:关爱获幸福(多媒体展示材料)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1.阅读教材P76—77“探究与分享”2.结合材料和教材,小李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教师总结: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关爱他人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目标导学二: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一)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活动一:小品扶不扶(节选)(多媒体链接视频)1.看完小品(节选),你有什么感受和大家分享?(学生讨论回答)提示:关爱他人时受人的素质、客观情况、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误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关爱他人的行为,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这一基本素质,始终心怀善意。
2.展示教材P77—78“探究与分享”3.你如何看待这位中学生的行为?提示:是关爱他人的表现。
4.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提示:耐心、诚恳地向自行车的主人说明情况,让她相信我说的话或者寻求证人以证实自己的说法。
教师总结: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我们应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
当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二)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设计意图:通过辨析几位中学生关于向贫困山区孩子献爱心活动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关爱无大小之分,贵在心意,我们在关爱他人时应尽己所能,在能力范围内对他人进行援助。
1.阅读教材P78“探究与分享”2.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怎么办?提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社会,就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
3.社会上有哪些主动关爱他人的人?(多媒体展示材料)何玥,女,壮族,2000年7月出生,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
年仅12岁的何玥因患脑瘤去世,生前她作出无偿捐献器官的决定,使得三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
她的无私与大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她被称为“最美女孩”,她的遗愿被称为“最美遗愿”。
(三)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活动二:关爱讲策略(多媒体展示材料)这是二战期间一位德国老人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身穿风衣、头戴礼帽、提皮箱的男人在他家院子栅栏外徘徊。
他观察良久,然后走上前去对那人说:“先生,您是否愿意帮我把栅栏里的这堆木头扛到那边去,我老了,扛不动了。
”男人眼睛一亮,连声答应,脱去风衣礼帽,然后很卖力地把木头扛过去并码放得整整齐齐。
那天晚上,满头大汗的客人心情舒畅地在厨房里与主人共进晚餐,然后又踏上旅程。
整个战争期间,城里逃难的人很多,老人家里的那堆木头无数次地被从院子的两头来回扛过,而每搬一次,就会有一位客人与他共进晚餐。
其实,那堆木头根本不需要搬运。
曾经不理解“嗟来之食”中那个齐人的所为,读了德国老人的故事,我才顿然感受到人的尊严在其中的呐喊。
读完材料你有什么感受?教师总结: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
三、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关爱,为什么关爱他人以及怎样关爱他人。
知道关爱他人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他人、收获幸福;懂得了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尽己所能,还要讲究策略。
关爱他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长期付出努力和共同行动。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充满爱的阳光。
3 板书设计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关爱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为什么关爱他人,以及怎样关爱他人,教材中的事例通俗易懂,蕴意明显,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可就地取材,通过讨论、辨别明确事理。
为了激发学生尽己所能地关心他人的情感,特选取感动中国人物等先进人物事迹加以佐证关心他人的必要性。
第2课时服务社会1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教师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第2课时:服务社会。
探讨为什么要服务社会以及如何服务社会。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奉献助我成长(一)服务社会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曹师傅热心公益并带动周围人一起参与公益事业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服务社会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使学生关注公益活动,增强公益意识。
1.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2.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提示: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曹师傅服务社会的行为得到大家的肯定,因此能影响周围的人。
3.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师讲述: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二)服务社会全面发展1.阅读教材P81“探究与分享”2.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提示: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小方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可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发展。
活动一:支教日记(多媒体展示材料)很多事情你不去做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去理解它。
以前上学的时候,总觉得当老师是件很容易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
刚开始由于自己准备不充分,对他们也不够了解,在上课的时候,总有些学生不能耐心地听课,也就在这时,第一次发现自己付出的劳动不被人所珍惜是多么的不开心和难过。
难过之余,它也教会了我作为一位老师是多么的辛苦,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努力。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案,课堂也慢慢变得生动和活跃起来,达到我们此次支教的宗旨:给他们带去新东西,传播新思想,激发新的兴趣。
每个人都在努力着,加油着,几天下来大家都有些筋疲力尽,好多人生病,嗓子也沙哑了,但谁也没有放弃。
8月16日一大早,好多小朋友送来了玉米、豆角还有橘子等食物,真的很开心,特别感谢他们和他们的家人。
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我们兴致更加高涨,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
3.从这位大学生写的参加下乡支教活动的体会中,你发现她得到了什么?教师讲述:她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增长了才干。
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既可以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做事的自信心,学会与人相处等。
所以说,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目标导学二:奉献社会我践行活动一:参加公益我能行(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1.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在参加类似的活动时,你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学生讨论回答)2.除了这些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服务社会的活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方式很多,比如参加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包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如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
对我们青少年来说,可以参加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
我们可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纠正不文明行为,可以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
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际效果。
活动二:传递正能量(多媒体展示一组材料)材料一:中央电视台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之《深海钳工》18岁管延安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钳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有空的时候就看书学习,是他最大的工余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