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学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医学心悟》论咳嗽病理。程钟龄:“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提示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为了驱邪外达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2)《医学正传》论哮与喘。虞抟:“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间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3)《证治汇补》论肺胀。李用粹:“又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4)《景岳全书》论血证病理。张景岳:“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5)《血证论》论治血四法。唐容川:“止血、消瘀、宁血、补血”(6)《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论治吐血三要法。缪希雍:“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7)《医学正传》论九种心痛证治。虞抟:“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气在上者涌之,清气在下者提之,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培之,实者泻之,结者散之,留者行之。”(8)《四明心法》论吐酸病理。高斗魁:“凡为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虽分寒热而端,总之治肝为根本。”(9)《医宗必读》论治泻九法。李中梓:“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10)《景岳全书》论痰与饮、泄与痢的异同痰与饮:“痰之与饮,虽曰同类,而实有不同也。盖饮为水液之属,凡呕吐清水及胸腹膨满,吞酸嗳腐,渥渥有声等证,此皆水谷之余停积不行,是即所谓饮也。若痰有不同于饮者,饮清澈而痰稠浊,饮惟停积胃肠而痰则无处不到。水谷不化而停为饮者,其病全由脾胃,无处不到而化为痰者,凡五脏之伤皆能致之。故治此者,当知所辨,而不可不察其

本也”泻与痢:“泻浅而痢深,泻轻而痢重,泻由水谷不分,出于中焦,痢以脂血伤败,病在下焦。在中焦者,湿由脾胃而分于小肠,故可澄其源,所以治宜分利;在下焦者,病在肝肾大肠,分利已无所及,故宜调理真阴,并助小肠之主,以益气化之源。”(11)刘河间论痢疾治法。“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12)《金匮要略》论胸痹。病因病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主要治疗法则:取温通散寒,宣痹化湿。主要方剂:瓜蒌薤白白酒汤等九张方剂。“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13)《医宗必读》关于积聚分期论治。“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14)《内经》、《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关于眩晕的论述。①《内经》:病名:称之为“眩冒”。病因: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玄机原病式》:“风火立论”②《丹溪心法·头眩》“无痰则不作眩”③《景岳全书·眩运》“无虚不能作眩”(15)《内经》、张仲景、朱丹溪、王履、张景岳、王清任等论中风病因病理。《内经》记载很多,如《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

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篇》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此外,还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体质、饮食、精神刺激、烦劳过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素问·通评虚实论篇》曾明确指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如《金匮要略》认为: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并以邪中浅深,病情轻重而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治疗上则多采用疏风祛邪,扶助正气的方药。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代)突出以内风立论。①刘河间力主“心火暴甚”。②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③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④王履从病因学角度归类,提出“真中”、“类中”。⑤张景岳又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景岳全书·非风》中指出:“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阴亏于前而阳损于后,阴陷于下而阳乏于上,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所以忽尔昏愦,卒然仆倒。”该书《厥逆》篇还引《内经》“大厥”之说,指出:“正时人所谓卒倒暴仆之中风,亦即痰火上壅之中风”。王清任又专以气虚立说,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至今仍为临床常用方剂之一。(16)《外科正宗》论瘿病。“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17)《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医宗必读》论水肿。《丹溪心法》分为阳水,阴水两大类,“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涩,此属阴水。”《景岳全书》水气互化,水肿与气肿;“温补即所以化气,气化而痊愈者,愈出自然;消伐所以逐邪,逐邪而暂愈者,愈

出勉强。此其一为真愈,一为假愈,亦岂有假愈而果愈者哉!”《医宗必读》以虚实为纲。“阳证必热,热者多实;阴证必寒,寒者多虚。”(18)《内经》论痹证。《内经》列痹论专篇,对病因病机、证候分类作了较详细地介绍。病因: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分类: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五体痹: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五脏痹:肾痹、肝痹、心痹、脾痹、肺痹(19)《内经》论痿证。《内经》载有专篇,奠定理论基础。病机:肺热叶焦。分类:筋、脉、肉、皮、骨、等五痿。治疗:治痿独取阳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