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的经典句子
《大学》经典名言
![《大学》经典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d625974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6.png)
《大学》经典名言《大学》经典名言11、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2、无论你是否每天努力工作,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3、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4、没有轻蔑、苦难和斗争,就没有征服不了的命运。
5、悲伤的海洋是漫长的。
但学习是无穷的,志气战高考,懒惰怕高考。
6、努力是成功之母,坚持是胜利之母。
7、总是想赢就会输,不怕输就会赢。
8、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社会承诺,梦想凌迟。
9、再长的路,一步步也可以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10、痛苦的思想没有希望,努力的工作有头脑。
11、相信自己,挑战自我,超越自我!12、不管你有多努力多累,你都应该学习!我将参加高考。
13、我自信,我优秀:我拼搏,我成功!14、此刻打盹,你将做梦;现在学习吧,你会解梦的!15、黑头不知道早努力学习,白头方悔晚读书。
16、不要问收获,而要问犁!上帝奖赏那些努力工作的人。
《大学》经典名言21、要自信,绝对自信,无条件自信,时刻自信,即使在做错的时候。
2、寂寞空虚无聊的时候看点杂志,听听音乐,没事给自己找事干,可以无益,但不能有害。
3、不要想太多,尤其是负面的想法,定时清除消极思想。
4、学会忘记一些东西,那些痛苦的、尴尬的、懊悔的记忆,为阳光的记忆腾出空间。
5、敢于尝试新事物,敢于丢脸,热爱丢脸,勇于挑战。
年轻时多犯几次错误,有好处。
但能一步到位的,一次就对的,就别出叉子。
6、每天都是新的一天,烦恼痛苦不过夜。
每天早晨以乐观热情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
即使昨天被人扇了一个大嘴巴。
7、承认自己的不聪明,不勇敢,这样在面对别人的优秀时,可以坦然,并给予发自内心赞美。
8、做人的最高境界不是一味低调,也不是一味张扬,而是始终如一的不卑不亢。
9、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能舍本逐末。
10、重视预习和复习,学会自学。
不错,考前突击可以使你取得高分,但速成的知识也是脆弱的。
我不想我毕业后发现自己什么都没记住,大脑空空如也。
《大学》中的句子
![《大学》中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75aeede848d7c1c709a1455d.png)
精心整理《大学》中的经典句子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选自《大学》第一章。
道:宗旨,纲领。
明: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
“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释】选自《大学》第二章。
齐:管理。
修:修养。
正:端正。
致:推极,获取。
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3.【译文】以后,家庭就能管理好,家庭管好以后,国家就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以后,天下就能太平。
【赏析】这段话是对上一段话相对的复述。
上一段话说明要明明德平天下,最终推到人要学习掌握知识,明白事理,修身养性,培养道德情操。
而这段话强调通过学习,修养学问道德,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有仁德修养的人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关键。
两段话在说理逻辑上只是修辞手法上的先后而已,都阐述的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4.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注释】选自《大学》第三章。
止:达到。
敬:恭敬。
慈:慈爱。
信:信义,诚信。
【译文】作为君主,就要达到仁爱;作为臣下,就要达到恭敬;作为儿子,就要达到孝顺;作为父亲,就要达到慈爱;善”效。
5.【注“格物者知之始也;诚意者行之始也。
”即对事物能明白其理,以达到致知的境地,然后对于道理无所不明,可是,有丰富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守仁,明白事理并不一定能切实依理而行,唯意念诚实不欺的人,才能真正地为善去恶。
《大学》经典名句释义及赏析
![《大学》经典名句释义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42b81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0.png)
《大学》经典名句释义及赏析《大学》名句欣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选自《大学》第一章。
道:宗旨,纲领。
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
德:德行。
亲:更新。
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
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
定,心志的定向。
本:原指树根,末:原指树梢。
【译文】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
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
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
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赏析】在《大学》的开头,便阐明它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
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
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的去追求。
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
“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释】选自《大学》第二章。
齐:管理。
修:修养。
正:端正。
致:推极,获取。
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大学》经典原文
![《大学》经典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0369d22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5.png)
《大学》经典原文1、《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2、《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大学》原文:物格而後Though,Though而後静心,静心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成,身修成而後家魏,家魏而後国治,国治而後天下平。
4、《大学》原文:自天子以至於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5、《大学》原文:所谓荣其意者,毋贪生怕死也。
例如恶人臭味,例如好好色。
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寓居为疏于,无所不至。
见到君子而後厌然,颇为其疏于,而着其仁义。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荣於中,形於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6、《大学》原文:诗云:“瞻彼淇澳(音郁),菉(绿)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僩兮者,恂慄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7、《大学》原文:诗云:“於戏(呜呼)!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刘諟天之明遣。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国姓也。
8、《大学》原文: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9、《大学》原文: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区道丘隅。
”子曰:“於止知其其处,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音乌)缉熙莫茂洽。
《大学》名句赏析
![《大学》名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27e2d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6.png)
《大学》名句赏识大学之道,在明显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尔后有定,定尔后能静,静尔后能安,安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说明】选自《大学》第一章。
道:主旨,大纲。
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
德:道德。
亲:更新。
止:有完成和保持之意。
至善:最完美圆满的境地。
定,心志的定向。
本:原指树根,末:原指树梢。
【译文】大学的主旨,就在于弘扬光明磊落的道德,在于更新风气,在于达到德才完满的最高境地。
知道所要达到的境地,而后理想就能有所确立。
理想确立此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此后就能悠闲舒坦,悠闲舒坦此后就能仔细考虑,仔细考虑此后就能有所收获。
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靠近于合理了。
【赏析】在《大学》的开头,便说明它的主旨,在于彰明人类天分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磊落的道德;在于言传身教,建立楷模再经过礼乐教化,以启示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停更新自己的道德,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地。
对大学的大纲有所领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理想,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
确立了心中理想,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扰乱,就会始终不渝的去追求。
无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仔细思虑,由此获取至善之理,理解明显德和亲民的关系好像根本和末梢的关系。
“知止”是初步,“能得”是结果,对大学大纲有深切的认识和领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说明】选自《大学》第二章。
齐:管理。
修:涵养。
正:正直。
致:推极,获取。
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弘扬光明磊落的道德,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涵养自己的身心;想要涵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正直自己的心志;想要正直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明自己的诚心;想要证明自己的诚心,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大学》中的经典语句
![《大学》中的经典语句](https://img.taocdn.com/s3/m/08a83a0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d.png)
《大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以下是《大学》中的经典语句,共计32条: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2. 尚德,第一要义。
3. 学而优则仕,乐而优则民。
4. 中庸之道,可踵而行。
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6.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8.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9. 吾日三省吾身。
1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14.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15. 事者,风之行也,而善者,水之行也。
1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8.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0. 贤者不惑。
21. 人伦有义,而后成大功。
2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4.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5. 欲速则不达,见微知著,扬长避短。
26.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8.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9. 实事求是,创新不止。
3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2. 知难而退,乐此不疲。
这些经典语句非常深刻且有启发性,让我们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受启示和帮助。
《大学》名言名句
![《大学》名言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f6cb400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12.png)
《大学》名言名句大学,不仅仅是一个阶段,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大学时光里,我们不断学习,探索世界,结交朋友,积累经验,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大学的名言和名句,它们或励志、或启示,或深沉、或激励,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珍惜大学时光。
1. "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学位,更是为了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思考者。
" - 约翰·亚当斯2. "大学是探索无垠知识的殿堂,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 - 未知3. "大学是万物的起点,每一次发现都是新生命的诞生。
" - 伊桑·霍金斯4. "大学是一种思想的驿站,它引导我们去发现自己所追求的价值和目标。
" - 弗朗西斯·鲍尔5. "大学是人生最美好也最辛苦的时光,用汗水浇灌的勤奋将变成为结出果实的智慧。
" - 未知6. "大学是为了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 - 雅克·拉卡尔7. "大学是生活的一本教科书,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阅读这本书。
"- 未知8. "大学是追求真理的殿堂,只有持续不懈的努力,才能迈向更高的境界。
" - 高尔基9. "大学生活是在沉重的课业中度过,但也是在乐趣与友谊中度过。
" - 对本·琼斯10. "大学是一种自由的舞台,每个人都应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 - 纪德11. "大学时光是见证成长的最美时光,它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
" - 奥斯卡·王尔德12. "大学是一所开放的学校,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尽情探索和实践。
" - 未知13. "大学是思想的摇篮,伟大的思想在这里诞生。
" - 欧内斯特·海明威14. "大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追求知识是一种持久的动力。
《大学》经典名句
![《大学》经典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7ef1ee6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e.png)
《大学》经典名句《大学》是儒家典籍中的一部经典著作,作者是著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孔子。
自古以来,孔子的文章影响着中国的教育体系,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记录了孔子的智慧和他的思想,被誉为“中国的经典之作”。
《大学》中有许多经典名句,下面我们将介绍其中的几句。
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指出,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而不只是一次性的。
一个人如果要学好一门课程,必须按照这个系统实施,一步一步地系统地学习。
第二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句话强调,学习是一个贯彻落实的过程,不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过程。
只有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够真正把所学的知识运用自如。
第三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指出,温习旧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新知识,从而成为良好的老师。
这意味着,只有彻底理解旧知识,才能准确地讲解新知识。
第四句:“不食周粟,焉知齐礼?”这句话强调,没有习惯,就不能明白习俗,要熟悉一种习俗,就要首先认真学习它。
第五句:“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句话表明,要想做一个好的教师,就要勤于教育,勇于探究,给学生传授知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勤奋精神。
以上就是《大学》中的五句经典名句。
这些经典名句不仅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更体现了他对中国教育的智慧,为中国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指导力量和理论支撑。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可以促进人们的智慧和道德发展。
他认为,只有经过长期的系统学习,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从而对人类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让我们深入思考孔子的思想,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以期在把握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大学》中经典句子
![《大学》中经典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5d0973d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a.png)
《大学》中经典句子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7. 礼之用,和为贵。
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若乐之者。
9. 左使乎!冯唐《大学》之美也。
10. 彷徨于去留之间,怀抱忧而生憎。
11. 怀抱忧而生憎,身首异处心归宁。
12. 观左手空握彩云不见,含笑留痕若水明澈。
13. 渐渐冷透的满苑莺歌钱如美。
14. 星辰湮灭何处寻,烟云飞扬缀天空。
15. 将旧燕归梁,终身追寻如此荒凉。
16. 以顺遇时,不易道矣。
17. 久久不达,将会愈发坚持。
18. 且流且问,飞沙在目已无辨。
19. 人生爱去相随难,最爱之人终消散。
20. 且与你离别归我身,毕竟是青山常在。
21. 儿时欢笑不复见,独面归乡思不安。
《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
![《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1bed6b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2.png)
《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大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篇目,成书于汉代,但其思想内容却源远流长。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解释:《大学》的核心思想在于人的德行,而实现德行的重要途径就是学习。
因此,《大学》被认为是一部教人如何成为有道德的人的经典著作。
2.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解释:这句话传达的是《大学》倡导“仁政”的思想。
政府的治理应该以人民为本,让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同时也要追求至善之境。
3.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解释:这句话表达了对自我修养的思考。
应该在定力的基础上达到内心的宁静,这样才能安享生活并能够思考问题,进而获得成功。
4. 可以勝天下而不可以勝人,可以勝人而不可以勝己解释:这句话强调在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品德——“仁爱”。
人要学习如何谦虚、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人们的敬爱,而这种东西是金钱、权利和地位无法替代的。
更重要的是,人要学会自我约束和培养自我约束的能力才能赢得尊重。
5.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解释:对于修养和学问上的追求,要秉持刚毅的精神,以便承担重任,成就大业。
6.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错必有一得解释: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或做错决定。
智者在做决定时要考虑到所有因素,但也无法完全做到。
愚者犯错误的次数可能会更多,但他们也可能得到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重要的是,当犯错时,要认真检讨,总结经验教训并发现问题,才能不重蹈覆辙。
7. 是故非圣人之不变也,安能久居上乎?解释:这句话表达的是改变与不变之间的平衡。
在变化如此快速的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拥有正确的态度并不断进步,就无法在竞争中立足。
人的不断发展与成长是不变的,这也是进步与成功的基础。
8.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解释:这句话提到的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方法。
采用“以刑罚治理”的社会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这会令民众失去尊严和荣誉感。
《大学》传世名句赏析
![《大学》传世名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26d748f46527d3250ce00d.png)
《大学》传世名句赏析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选自《大学》第一章。
道:宗旨,纲领。
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
德:德行。
亲:更新。
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
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
定,心志的定向。
本:原指树根,末:原指树梢。
【译文】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
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
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
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赏析】在《大学》的开头,便阐明它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
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
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的去追求。
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
“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2.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释】选自《大学》第二章。
齐:管理。
修:修养。
正:端正。
致:推极,获取。
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实用参考]《大学》名句赏析
![[实用参考]《大学》名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49564b48d7c1c708a1455e.png)
《大学》名句欣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选自《大学》第一章。
道:宗旨,纲领。
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
德:德行。
亲:更新。
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
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
定,心志的定向。
本:原指树根,末:原指树梢。
【译文】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
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
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
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赏析】在《大学》的开头,便阐明它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
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
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的去追求。
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
“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释】选自《大学》第二章。
齐:管理。
修:修养。
正:端正。
致:推极,获取。
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完整版)《大学》中的经典句子
![(完整版)《大学》中的经典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1c68055928ea81c759f5787c.png)
《大学》中的经典句子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选自《大学》第一章。
道:宗旨,纲领。
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
德:德行。
亲:更新。
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
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
定,心志的定向。
本:原指树根,末:原指树梢。
【译文】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
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
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
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赏析】在《大学》的开头,便阐明它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
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
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地去追求。
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
“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释】选自《大学》第二章。
齐:管理。
修:修养。
正:端正。
致:推极,获取。
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大学》《中庸》中最经典句子
![《大学》《中庸》中最经典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f99f5c1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8.png)
《大学》《中庸》中最经典句子【国学文化】《大学》《中庸》中最经典句子,重温国学精粹!芒种风向标2021.2.2.17:40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四书之名始于宋朝。
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下《大学》《中庸》最经典的句子,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吧!《大学》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世上的事情都有它的次序,明白他们的先后顺序,就可以借鉴事情的发展规律了。
2、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
人在心静了之后才能心安,心安之后才能安定,安定了才会聪慧,聪慧自会慧悟,能悟之后才能有所得。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中庸》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大学》经典名言
![《大学》经典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789123e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5.png)
《大学》经典名言《大学》经典名言101 正确的思考。
先正确的评判自己,才有能力评断他人。
三思而后行的人,很少会做错事情。
企图说服不用大脑的人,是徒劳无功。
认为整个世界都错的人,极可能错在自己02、行动观察走在你前面的人,看看他为何领先,学习他的做法。
忙碌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呆板的人只会投机取巧。
优柔寡断的人,即使做了决定,也不能贯彻到底。
03、相信相信你做得到,你一定会做到。
不断告诉自己某一件事,即使不是真的,最后也会让自己相信。
04、警觉警觉过度犹如不及,使人变得多疑。
不要羡慕邻居的篱笆更绿,或许荆棘多于青草。
对于满口"别人都说-----"的人,问他"别人"是谁,就会看到他张口结舌的窘态。
陌生人过分热心帮你做事时,当心他别有居心。
05、挑战如果你想要更上一层楼,就为别人提供超出预期更多更好的服务。
每一次都尽力超越上次的表现,很快你就会超越周遭的人。
亨利福特悬赏2.5万元,征求有办法让他在每一台汽车上节省一个螺钉和螺冒的人。
你让我工厂的每个环节节省10分钱,我让你平步青云。
如果你一直保持现状,10年后将会如何?在你有把握做得更好之前,不要破坏任何东西。
06、主要目标你的人生想要什么?你能付出什么作为回馈?成功的人只想自己要的――而非自己不要的。
不要管过去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将来要做什么?如果你不知道你自己的一生要的是什么,你还想得到什么?智者除了有所为,还能有所不为。
不要怕目标定得太高,你可能需要退而求其次。
如果你不会知道自己要什么,别说你没有机会。
07、合作善于下命令的人,必定能够服从命令并且执行。
乐意合作产生支持的力量,强迫服从导致失败的结果。
除非你自己愿意被别人伤害,否则没有人能够伤害你。
08、勇气勇敢的承认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才能学习并进步。
勇气只是多跨一步超越恐惧。
抱怨自己没有机会的人,多半没有勇气冒险。
09、批评一事无成的无名小卒才能免于批评。
不要怕不公正的批评,但要知道哪些是不公正的批评。
《大学》中的经典名句
![《大学》中的经典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fdfe7de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6.png)
《大学》中的经典名句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6、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7、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8、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0、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11、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12、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13、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大学》赏析
![《大学》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e3425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f.png)
《大学》赏析《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大学》赏析,希望大家喜欢!《大学》赏析篇1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选自《大学》第一章。
道:宗旨,纲领。
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
德:德行。
亲:更新。
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
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
定,心志的定向。
本:原指树根,末:原指树梢。
【译文】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
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
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
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赏析】在《大学》的开头,便阐明它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
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
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的去追求。
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
“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2.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释】选自《大学》第二章。
齐:管理。
修:修养。
正:端正。
《大学》鼓舞人心摆正心态的句子
![《大学》鼓舞人心摆正心态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cb0c285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0.png)
《大学》鼓舞人心摆正心态的句子1、美丽的空想比不上踏实地做事,只要开始行动,就算再晚也不迟。
2、这辈子你只管努力就行,剩下的交给命运。
3、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4、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亩是时间。
5、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用辛勤的汗水实现人生的梦想。
6、面对人生的磨难,请用你的毅力创造生命的奇迹吧!7、虽然信念有时薄如蝉翼,但只要坚持,它会越来越厚的。
8、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9、没有风浪,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也没有不屈的开拓者。
10、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11、一旦立下目标,不达目标绝不罢手,方可成功。
12、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梦想,只有坚持,你的梦想才能实现。
13、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
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14、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
15、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16、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17、我们必须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18、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愿望上。
19、进取用汗水谱烈军属着奋斗和希望之歌。
20、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21、一个人只有在全力以赴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
22、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23、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24、松驰的琴弦,永远奏不出时代的强音。
25、只有自强自立自信,你才能付得起人生的账单。
26、如果圆规的两只脚都动,永远也画不出一个圆。
27、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28、机会只对进取有为的人开放,庸人永远无法光顾。
29、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是愚者。
30、天才之舟,在汗水的河流里启程。
31、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32、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中的经典句子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选自《大学》第一章。
道:宗旨,纲领。
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
德:德行。
亲:更新。
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
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
定,心志的定向。
本:原指树根,末:原指树梢。
【译文】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
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
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
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赏析】在《大学》的开头,便阐明它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
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
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地去追求。
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
“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释】选自《大学》第二章。
齐:管理。
修:修养。
正:端正。
致:推极,获取。
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赏析】治国、齐家、平天下都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是修身的问题。
有道德的理想人格具体表现在行为、节操之中,可行为节操由意念志向所决定,如果意念志向夹杂着私情物欲。
表现在行为节操不符合道德规范。
所以只要思想志向真诚,心灵自然能够体现在各种行为事物之中,心志不为物欲所诱惑,道德人格就由此建立。
其实道德的修养前提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掌握做人道理。
由此再推到这段话的前部分,要平治天下,开创一个道德的世界,就必须有一个道德的国家,国家由家组成,家由个体的人组成;最终归结到人的德行和道德人格。
3.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注释】选自《大学》第二章。
【译文】对事物深入研究以后,知识就能丰富,知识丰富以后,诚意就能证实,诚意证实以后,心志就能端正,心志端正以后,身心就能修养,身心修养以后,家庭就能管理好,家庭管好以后,国家就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以后,天下就能太平。
【赏析】这段话是对上一段话相对的复述。
上一段话说明要明明德平天下,最终推到人要学习掌握知识,明白事理,修身养性,培养道德情操。
而这段话强调通过学习,修养学问道德,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有仁德修养的人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关键。
两段话在说理逻辑上只是修辞手法上的先后而已,都阐述的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4.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注释】选自《大学》第三章。
止:达到。
敬:恭敬。
慈:慈爱。
信:信义,诚信。
【译文】作为君主,就要达到仁爱;作为臣下,就要达到恭敬;作为儿子,就要达到孝顺;作为父亲,就要达到慈爱;与国民交往,就要达到诚信。
【赏析】《大学》在首章就阐述了明明德、亲民与止于至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
强调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知识,知书明理,通晓人生之道,修养品德,建立自己理想的道德人格。
以“止于至善”为方向或目标,使自己无时无刻不在为仁行善之途上前进。
所以至善之地表现在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事事物物中,像君主的仁,臣子的恭,儿子的孝、父亲的慈,国民之交的信等都可以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永远不止息。
要想“止于至善”,就需要发挥知、情、意,全力以赴,不可懈怠,然后会有较好的成效。
5.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注释】选自《大学》第三章。
毋:不要。
恶:前一个厌恶,后一个污浊。
好:前一个喜欢,后一个美丽。
【译文】所说的证实自己的诚意,就是不要自我欺骗,如同厌恶奇异的臭味,如同喜欢美好的色彩,这叫做自我满足。
【赏析】这段话主要是对诚意的含义论述。
《朱子语类》卷第十五中说:“格物者知之始也;诚意者行之始也。
”即对事物能明白其理,以达到致知的境地,然后对于道理无所不明,可是,有丰富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守仁,明白事理并不一定能切实依理而行,唯意念诚实不欺的人,才能真正地为善去恶。
这也是修身、正心的前提。
所以说,让意念真实而无妄地依理而发,如同厌恶污秽的臭味,如同喜爱美好的色彩,不虚伪,不自欺,每个人应当以此自勉。
6.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注释】选自《大学》第三章。
润:润泽,润饰。
广:宽平。
胖:安舒。
【译文】有钱的人能够光彩他的房屋,有仁德的人,会修养他的身心,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所以君子一定要证实自己的诚意。
【赏析】作为君子,一定要有诚意,在意念将发未发的瞬间要告诫自己,使意念真实无妄。
由于意念是非,必然表现在各种言行上,而意念真诚又是美好道德品质的表现。
所以有仁德的君子,做事光明正大,内心毫无愧疚,自然心胸坦然开朗,身体舒适健壮全归于诚意的结果。
7.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注释】选自《大学》第三章。
贤:前一个贤是尊敬,后一个,所尊敬的贤人。
亲:前一个亲近,后一个所亲近的亲族。
乐:前一个以此为乐,享受之义,后一个喜乐,快乐。
利:前一个以此为利益,得到之义,后一个利益。
【译文】后代君子尊敬所应尊敬的贤人,亲近所应亲近的亲族,普通一般人享受所得到快乐,利用所得到的利益,所以才终生不忘记前代圣王。
【赏析】这句话是对此之前半部分总结,前部分论述前代圣君止于至善的德行,人民敬仰,不能忘怀。
形容更新民风的效果,以证明明德的作用,所以后世有德之贤士,有感先王德行的宏大,自然敬而仰之。
后代君子继承前王的宏德基业,自然怀念感激,百姓享受安居乐业的快乐,所以才终生不忘前代圣王。
说理充分,证明了“止于至善”的巨大作用。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一章。
不恕:不能推己及人。
喻:使人明了,使人接受。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赏析】要治国,先齐家;不修身,不可以齐家。
从修身到齐家,再到治理国家,是最自然的事,所以《大学》里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讓,一国兴讓”。
一家之长修身与否,是家人的榜样,国君的修身,同样对人民起着表率作用,治国者的举止最能引起人民的注意,容易上行下效。
治国者必须谨言慎行,务求言行一致,凡是推行的礼乐政令,自己能身体力行,并能慈爱人民,体贴民心,考虑养民教民之道,使人民在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满足。
人民才会心悦诚服接接受其礼义教化、信守政令法制,才能要求别人。
所以对君子而言,自己具备道德修养否则会适得其反。
9.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二章。
上:国君。
老老:第一个老指敬重,后一个老指老人。
长长:第一个长指尊重,第二个长指长辈。
弟:悌,孝悌。
恤:怜惜,救助。
孤:没有父亲。
倍:即背,违背,背弃。
【译文】所说的平定天下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是国君敬重老人,人民就会崇尚孝道;国君尊敬长者,人民就会崇尚恭顺;国君怜抚孤儿,人民就不会背弃。
【赏析】言传不如身教。
齐家的关键是修身,身修才能教育家人。
治国之道除了教化之外,还需政令,但毕竟以教化为本。
这段话就是强调国君在治国中的表率作用。
只要在上者有敬老尊长、怜恤孤苦的行为,则人民自会兴起孝、慈、不背之志。
这只不过是能推己及人,人心比,都一理而已。
为人君者若能洁身自好,修养仁德,实行仁政,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拥护而保有天下。
这就是国君有道,不令自行,治国之道便是此理。
10.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四章。
道:言说之意,指治国的道理。
【译文】就是说得到人民的心,就能得到整个国家;丧失民众的心,就会丧失整个国家。
【赏析】儒家治国思想是为政以德,以礼治国,以民为本。
这句话所阐述的道理和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同出一辙。
在上位者,要重视民众的力量,把人民做为立国之本,因为民众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存亡。
有仁德的君主,应顺应民心,以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宽以待民,善待民众,关心民众疾苦,让民众安居乐业。
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自然保有天下。
这种治国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11.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注释】先自《大学》第十四章。
【译文】财富积聚了,民众就会离散,财富分散了,民众就会集聚。
【赏析】治理国家,财用之源来自人民的辛勤劳动。
国君若能从爱民出发,节约用度,使人民能生活充裕,以达到爱民、善民、富民的目的,人民自然而然会人心归向,辛勤耕作,贡献国家。
如果国君只求自己聚敛财物,满足奢侈荒淫的享乐,那么,所属臣下就会争财逐利,中饱私囊,造成内乱四起。
既然不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当然不会努力耕作,导致人心涣散,人人见利轻义,上下都会陷于祸乱,最后招致国家败亡。
所以,《大学》强调为上者要修养道德,公正无私,廉洁自律,与民同乐,拥有了人民,才是真正的拥有财富。
12.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六章。
拂:违反的意思。
菑:古“灾”字。
逮:及至。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赏析】荀子在《哀公》中说:“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以舟水比喻君王与百姓的关系,把君比做舟,把民比做水,水可载舟达到彼岸,亦可将舟掀翻沉没。
可谓精辟至极。
所以说:若为君者为一己的私欲,他的好恶有悖人民的好恶,以至失去民心,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必将是引祸至身,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