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合集下载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借助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系运用整体性原理(1)(2019全国Ⅰ文综,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答案: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2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2分)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分)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板块运动造成山脉隆起,使里海从地中海分离,里海成为了湖泊;山脉的隆起,使河流改道,流入里海的水量减少,导致里海湖泊面积缩小;西部隆起的山脉阻挡了西风的深入,使里海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2.自然带或植被类型的判断a.根据地理位置判断(2)(2016.10浙江选考,2分)下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丰美,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

读图,完成下题。

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C)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经纬网图中自然带的判断。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图中“大兴安岭”的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主要为我国东北地区,甲地位于大兴安岭的东侧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C项正确。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为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植被,亚寒带针叶林带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的典型植被,均与图示地区不相符,故A、B、D项错误。

b.根据气候资料判断(3)(2021改编,8分)下图为陕西省1月和7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17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17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3-24高三下·河北秦皇岛·开学考试)欧洲红豆杉喜温暖、荫蔽,耐旱不耐淹,早期在欧洲、北非、西亚广泛分布,末次盛冰期分布范围萎缩。

末次盛冰期后,随着种子扩散,欧洲红豆杉在大高加索山脉逐渐定植,从山麓一直到海拔2200m的林线以上均有生长,在林线以上呈匍匐状。

在大高加索山脉西段,南北两坡皆有欧洲红豆杉,而在山脉东段只分布在北坡。

下图示意大高加索山脉位置。

1.大高加索山脉东西段欧洲红豆杉分布的坡向差异主要取决于()A.水分B.热量C.光照D.积雪2.欧洲红豆杉在林线以上匍匐生长,主要是为了()A.吸收太阳辐射B.吸收土壤养分C.利于积雪埋藏D.减缓地表蒸发(2024·湖南娄底·模拟预测)加拉帕戈斯企鹅,又名科隆企鹅,是一种分布在南美洲科隆群岛的企鹅,是唯一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企鹅,同时也是唯一分布在北半球的企鹅。

根据生物学家的考证,赤道上的加拉帕戈斯企鹅是南极大陆上的原始企鹅随着秘鲁寒流一路向北,最终漂到了赤道上的科隆群岛,进而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特有的企鹅种类——加拉帕戈斯企鹅。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因为离开南极太久了,加拉帕戈斯企鹅的身体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它们的体型减小了,其可能原因是()A.有利于散热B.躲避天敌C.食物减少D.生存空间减小4.加拉帕戈斯企鹅能够在赤道上的科隆群岛得以生存下来的原因是()A.降水多B.海拔高C.生存环境相对封闭D.洋流的影响(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中国南极科考站长城站(62°S,59°W)坐落于南极乔治王岛。

这里几乎见不到植物性或杂食性鸟类,而全为肉食性种类。

图示意为长城站地区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南极大陆相比,长城站周边地区()A.可能为无冰区B.冻融日数长C.风力更强劲D.天气更利于天体观测6.影响该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的因素主要有()①纬度②地面积雪的消融③海冰的形成与消融④大气逆辐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长城站地区优势植被类型可能为()A.矮小乔木B.矮小灌木C.草本植物D.苔藓地衣(2024·河北沧州·模拟预测)下图示意在风速固定的情况下我国黄土高原北部风蚀率与植被盖度的关系。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15] 第五章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15] 第五章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练案[15]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单项选择题(2021·福建适应性测试)我国某淡水湖湖区内洲滩广泛发育,植物面积季节变化明显。

下图示意该湖区各月的多年平均植物面积和水位。

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该湖区植物面积逐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C)A.湖区光照和湖区降水量B.湖区湿度和流域面积C.湖区气温和流域降水量D.湖区风力和植物类型2.近年来该湖区上游修建了大型水库,导致该湖区(B)A.夏季泥沙淤积量减少,植物面积缩小B.夏季来水量减少,植物面积扩大C.冬季泥沙淤积量减少,植物面积缩小D.冬季来水量减少,植物面积扩大3.该湖区最可能位于(D)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解析]第1题,植物生长受气候影响较大,2月随气温回升,植物面积不断增加。

随流域降水增加,洲滩被淹没,植物面积下降。

故影响该湖区植物面积逐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湖区气温和流域降水量。

第2题,湖区上游修建了大型水库,对湖区水量的调节能力变强,同时拦截了部分泥沙。

夏季来水量减少,冬季来水量增加,水位与植物面积呈负相关;夏季和冬季湖区泥沙淤积都减少,植物面积扩大。

第3题,此地位于我国淡水湖湖区,湖泊水位在3月份开始增加,7、8月份开始下降,水位增加的时间较长,故该湖区雨季较长,东北平原雨季在7、8月份,故该湖区应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2021·河北适应性测试)云南元阳以水田为主的哈尼梯田(左图) 和山西昔阳大寨旱地梯田(右图) 是我国南北方山区人民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代表。

据此完成4~5题。

4.两地均形成了坡面“上部林地+下部梯田”的空间结构,林地对梯田的主要生态保护功能是(D)①防止山洪对梯田的毁坏②为梯田提供养分③防止大风对梯田的毁坏④为梯田涵养水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与大寨梯田相比,哈尼梯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独特性是(D)A.防止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B.防止水分流失加剧土地干旱化C.防止土壤侵蚀导致土壤养分流失D.防止有机质快速分解与淋溶加剧养分流失[解析]第4题,林地对梯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上部的林地可起到减缓地表径流速度的作用,防止山洪对梯田造成破坏,林地可大量保存水分,为梯田提供水源;云南元阳为湿润地区,风力作用不显著,林地对梯田的主要生态保护功能不是防风,林地也不能为梯田提供养分。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项练习(附解析)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项练习(附解析)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项练习(附解析)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下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题训练,请考生练习。

1.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到底是( )A.改变原始大气成分B.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C.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D.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特点完全相同的区域B.地域差异往往独立于整体性之外C.环境整体性确实是说自然环境是不变的D.气候状况会阻碍植被类型甚至整个生态系统、3.下列说法,符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当草原植被为森林所取代时,可能是温室效应加强B.当森林减少或人为清除大量森林植被时,可能使温室效应减弱C.植被类型的改变,可能引起地表水热交换发生变化D.森林的减少,可能引起气温日较差减少4.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看,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合的是( )A.气候洪涝,降水少B.化学风化柔弱,物理风化剧烈C.流水腐蚀显著,风力腐蚀柔弱D.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5.热带雨林地区进行毁林造田,其结果是( )A.局部气候得到改善B.淋溶作用减轻,土壤腐殖质增多C.加速地面径流导致对土壤的腐蚀D.获得肥沃的耕地,符合可连续进展6.大量捕杀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若干年后草原环境( )A.恶化后逐步变成森林环境B.可不能发生专门大的变化C.植食动物大量增加D.可能逐步显现退化、沙化答案1.D2.D3.C4.C5.C6.C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题训练及答案的所有内容确实是这些,查字典地理网期望考生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专题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含答案).doc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专题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含答案).doc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版专题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一、单选题兰渝铁路途经甘、陕、川、渝三省一市22个市县(区),为客货共线双线电气化国家I级铁路,兰州至重庆全长886公里,2017年兰渝铁路全线通车,小明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据图完成下题。

1.从兰州到重庆,图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土壤C.热量D.水分2.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A.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B.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C.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林D.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金沙江干热河谷山高谷深,南北连绵,平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76倍。

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或靠山吃山的生活。

下图示意金沙江北部干温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热河谷的植被演替趋势。

据此完成下题。

3.北部干温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热河谷分别对应图中( )A.甲、乙、丙B.丙、甲、乙C.丙、乙、甲D.乙、丙、甲4.图中甲地区内部干旱程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 )A.土壤、水源B.坡度、水源C.海拔、植被D.热量、光照小晓同学初秋穿着棉袄乘火车出门旅行,发现越往前行穿着由棉袄变成夹克、由夹克变成单衣,最后甚至穿上了T恤。

图示意小晓出行的可能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小晓同学出行的线路最可能的是( )A.①线B.②线C.③线D.④线6.造成小晓同学出行穿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因素B.地形因素C.纬度因素D.季风因素7.图示线路②,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沿途地表植被的变化大致是( )A.森林草原—森林—草原B.森林草原—荒漠—草原C.森林—草原—森林草原D.森林—草原—荒漠下图中M表示绿色植物。

读图回答下题。

8.图示过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呼吸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9.关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变化B.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D.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020年3—4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

2022届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

2022届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柳絮即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

每年四月开始,北方部分地区柳絮飘飞。

读柳絮飘飞景观图,完成1~2题。

1.南方柳絮飘飞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较多B.光照较多C.气温较高D.风力较小2.柳絮飘飞对当地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①诱发火灾②阻碍物种繁衍③引起呼吸道疾病④影响出行安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1.A 2.C 第1题,四月份,南方气温较高是柳絮飞舞的条件,C不对;四月南方雨季到来,光照较少, B不对;四月南方相比较于北方,风力较小,降水较多,二者都是限制柳絮飞舞的条件,此时南方和北方比较,四月雨带到达南方,降水多少是最大的差别,因此正确答案选A。

第2题,柳絮是过敏源,会引起打喷嚏、流鼻涕、易引发过敏症状,引起呼吸道疾病;柳絮容易飞入眼睛,导致眼睛不适,甚至阻碍人的视线,引起出行安全问题;柳絮是易燃物,温度较高时,极有可能引发火灾,所以避免在有柳絮的地方用火;①③④正确。

春季飞絮实际上是雌性杨树、柳树自然繁衍的现象,飞絮里携带的黑色颗粒,就是雌树的种子,白絮借助风力在空气中飘飞,然后落地生根、生长壮大,有利于物种繁衍,②错。

选C。

雪兔是寒带、亚寒带的代表动物之一。

为了适应冬季严寒的雪地生活环境,雪兔冬季毛色变白,直到毛的根部;夏季毛色变深,多呈赤褐色。

雪兔是中国唯一冬季毛色变白的野兔,在历史上的冰河时代曾广泛分布于欧洲,之后随着冰河的后退而迁移。

据此完成3~4题。

3.雪兔毛色的季节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多样性D.区域性4.冰河时代以后雪兔的迁移方向最可能是( )A.向东B.向南C.向西D.向北解析:3.A 4.D 第3题,由材料可知,雪兔为了适应冬季严寒的雪地生活环境,其毛色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体现的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4题,由材料可知,雪兔是寒带、亚寒带的代表动物之一,喜寒冷环境。

冰河时代结束后,随着冰河后退,气候寒冷的区域向北缩小,因此雪兔的迁移方向最可能是向北。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单元检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灾害(原卷版和解析版)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单元检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灾害(原卷版和解析版)

单元检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灾害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广西南宁调研)垂柳是我国广泛分布的落叶乔木,开花前需要经历一定的低温日数(指日均温低于5℃的日数)并达到一定的积温。

研究发现,垂柳开花的积温需求量与年低温日数密切相关。

下图示意年低温日数与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的关系。

据此完成1~2题。

1.近几十年来,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增加幅度最大的城市是()A.哈尔滨B.北京C.济南D.杭州2.气候变暖使东北地区垂柳开花始期提前最为明显,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使东北地区() A.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大幅减少B.年低温(低于5℃)日数显著减少C.积温需求能更快得到满足D.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明显增多(2023·山东济南模拟)英德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荒漠草原区,盛行西北风。

1950年英德海湖泊面积为2.1km2,至1990年,湖泊完全干涸,流沙侵入湖床。

为研究内陆湖盆植被(注:马蔺草地覆盖度、高度均好于赖草草地)空间分异与土壤颗粒组成的相互作用关系,在英德海湖盆东西两侧分别选取了样带(下图)。

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湖盆西侧土壤粒径大于东侧的位置在()A.顶部B.上部C.中部D.底部4.湖盆东西两侧的植被差异受地表沉积物粒径的影响深刻,主要是因为沉积物粒径影响土壤的()A.热量B.水分C.矿物质D.有机质(2024·浙江温州联考)丹霞梧桐是多年生落叶阔叶小乔木,主要生长在海拔180米左右、坡度超过60°、土壤较贫瘠、节理较发育的广东丹霞山崖壁上。

右图为“丹霞梧桐景观图”。

据此完成5~7题。

5.丹霞山岩体的成因是()A.火山喷发B.沉积作用C.变质作用D.岩浆侵入6.丹霞山自然地带的基带是()A.热带季雨林带B.常绿阔叶林带C.落叶阔叶林带D.山地针叶林带7.丹霞梧桐落叶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低B.降水少C.光照弱D.风力强(2023·四川德阳模拟)秦岭山脉东西绵延1600km,南北跨度200km。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考点剖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考点剖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考点20:植被与土壤(1—9题,25题)考点2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0—17题,26题)考点2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8—24题,27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达荷美景观带是西非两热带雨林间的稀树草原带,降水集中于3~10月。

研究M湖及沿海沉积物发现,距今8400~4500年间,该景观带以森林为主:距今4500~3400年间,受几内亚湾北部湿季上升补偿流增强影响,稀树草原逐渐取代了森林;如今,当地耕地和种植园广布,M湖的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

图示意达荷美景观带及调查地位置。

完成下面小题。

1.距今8400~4500年间,达荷美景观带森林适应干季的方式最可能是()A.季节性的落叶B.叶片退化成刺C.枝干呈匍匐状D.根系侧向伸展2.距今4500~3400年间,达荷美景观带森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年干旱少雨B.湿季出现短暂干旱C.干季干旱加重D.年内光照时间缩短3.目前该湖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主要得益于()①全年热量充足②河流纵贯南北③植被演化复杂④周边植被破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林地土壤的蓄水作用主要取决于毛管孔隙的贮水能力,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

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资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林地类型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吨公顷总孔隙毛管孔针阔叶混交林5945 4.62503常绿阔叶林6347 3.18648楠竹林5240 2.08312灌木林73567.7918334.最不适合作为该山地水土保持林的是()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楠竹林D.灌木林5.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地表径流出现时间最晚的是()A.针阔混交林B.楠竹林C.常绿阔叶林D.灌木林6.当地灌木林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A.根系较浅B.枯枝落叶多C.地表径流少D.岩石风化速度快贺兰山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西坡约75%的区域坡度<15°,东城近半区域的坡度>15°,最大坡度达76°。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题测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题测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题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觉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黝黑发光,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据此完成1~2题。

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A.古生代、三叶虫B.中生代、恐龙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2.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A.湿热的草原地区B.温暖广阔的浅海C.湿热的森林地区D.干旱的陆地环境1~2.剖析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在中生代,恐龙是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湿热的森林环境应是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答案 1.B2.C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发动其他要素的变化,此中水是比较简略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连合下图完成3~5题。

3.鉴别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泥土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增强④植被笼盖率增加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4.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干系表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性B.地区性特性C.差异性特性D.不稳固性特性5.阿斯旺大坝修建以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①泥土肥力下降②产生泥土盐碱化③洪涝灾害加剧④渔业产量下降⑤三角洲面积扩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3~5.剖析第3题,修建水库一方面导致泥土水增多,给植被生长提供更多水分,植被笼盖率增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增强,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

第4题,图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表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5题,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可以调理河流径流的季候变化,减少洪涝灾害的产生,同时大坝修建之后,径流趋缓,携带的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有减少的趋向。

答案 3.C4.A5.D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历程示意图,回答6~7题。

6.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7.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应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固性D.脆弱性6~7.剖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先是减小,最后消失。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轮复习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气候、地形地质、水文、土壤、生物。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3.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针对性练习1: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

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

据此完成1-3题。

1.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A.防御海浪,便于出行B.扩展用地,抵御强风C.稳固地基,承受积雪D.减少潮湿,保暖防寒2.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A.风干海鱼B.晾晒衣物C.堆放薪柴 D.圈养牲畜3.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A.林海 B.冰川C.雪原 D.极光答案:1.B 2.A 3.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大,平地狭小,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目的主要扩展平整的用地空间,由材料知该区域为岛屿,四面环海,风力强劲,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目的为了抵御强风,防止强风掀翻屋顶。

故B正确;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对防御海浪,便于出行关系不大,故A错误;减少屋顶积雪的承受,应将增加屋顶坡度,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C错误;保暖防寒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第2题,由材料可知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为捕鱼,搭建许多木架主要是用来晾晒鱼干,故A正确;晾晒衣物不会搭建许多木架,故B错误,由图中木架的形状,可知搭建的木架不是用来堆放薪柴、圈养牲畜的。

故CD错误。

故选A。

第3题,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北极圈以内,有极光现象,是该地区比较独特的旅游资源,故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极光,故D正确;林海、冰川、雪原在较低纬度的区域也有,不是该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故不是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故ABC错误。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含答案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含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21·邯郸质检]某群岛面积12 200平方千米,由大约200个岛屿组成,岛上建有一座城镇。

岛上植被低矮、浓密,为无天然树木生长的草原,土生的陆地哺乳动物已不复存在。

读图,完成1~2题。

1.群岛上无天然树木生长的最主要原因是()A.阴凉多风的气候B.过早与大陆分离C.过于单一的地形D.火山的不断喷发2.群岛禽鸟丰富得益于()A.靠近大陆的位置B.流经沿岸的洋流C.缺少大型食肉动物D.受人类活动影响弱[2021·郑州市质检]长白山高山苔原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上部(海拔约2 000~2 500 m),以灌木苔原为主,很少有草本植物。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原先位于长白山苔原带西坡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

下图为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变化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山苔原带最先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A.较低海拔的缓坡地带B.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C.较高海拔的缓坡地带D.较高海拔的陡坡地带4.随海拔升高,草本植物入侵减弱的原因有()①气温降低②光照减弱③降水增加④种子传播距离加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草本植物入侵后导致当地()A.生物量增加B.生物耗水量增加C.土壤肥力降低D.土壤水分降低[2021·四川雅安模拟]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

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如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回答6~8题。

6.推测艾比湖现湖区湖水最浅的位置是()A.东侧B.西侧C.北侧D.南侧7.下列不属于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B.人类活动增多,大量引用入湖河水C.过度开垦,长期引湖水灌溉D.入湖河流减少,稀释作用减弱8.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是()①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②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③风沙加剧,影响交通④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加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2021·合肥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

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

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间: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有关地球四大圈层特征,正确的是( )A.①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组成B.②上部存在电离层C.③是已知宇宙中地球唯一存在的圈层D.④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解析:图中①向③供水,同时向②渗透,说明①为水圈,特点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②接受降水和渗透,是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③需要供水、且能提供氧气,因此为生物圈,地球是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④能产生降水,是大气圈。

答案:C2.形成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景观的过程是( )A.①→③B.①→②C.④→②D.③→④解析:,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景观是流水侵蚀地表的结果,是大气圈对岩石圈的作用。

答案:C读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景观示意图(甲图)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系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3.甲图中为保护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不合理的措施是( )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B.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C.采取措施保持③自然要素的稳定D.强化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解析:保护图中①斜坡可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也可以修筑水平梯田,打坝淤地;同时应强化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

③要素是大气要素,即降水和蒸发,均与①处土壤侵蚀无关,因此C措施不合理,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C4.下列叙述属于乙图中A环节的是( )A.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温和湿润B.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形成红色荒漠C.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D.河网稠密,径流量大,水能丰富解析: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土壤,乙图中的A环节,反映的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高温多雨的环境中,有机质被分解的快,最后形成的土壤,是一种黏性的低产土壤,C对,A环节反映的是土壤形成的气候条件,不是气候特征,A错。

植被破坏与气候无关,B错,A环节不能表现出河水数量多少、流量大小,D错。

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下图为湖泊演化为陆地的进程表示图,读图回答1—3题。

1.湖泊演化为陆地的进程是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2.湖泊演化为陆地进程中的主导要素是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3.图示演化进程表达了天文环境的A.区域性B.全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2021届江苏省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行道树是指种在路途两旁及分车带,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树种。

南昌地域行道树以樟树为主。

以下图是摄影喜好者在南昌市东西向路途上朝正西方向拍摄到的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4—5题。

4.景观树要与外地天文环境相顺应,这表达了自然天文环境的A.全体性B.差异性C.时节性D.周期性5.2021年2月3日,南昌遭遇往年终次雨雪冰冻灾祸,行道树中樟树受损清楚,缘由是樟树A.树干矮小B.根系单薄C.枝叶茂盛D.夏季落叶〔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六次模拟考试〕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要素影响清楚,以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质变化图,据此完成6—7题。

6.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的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如今A.春季B.春季C.夏季D.夏季7.樟树对干旱环境反映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增加,樟树顺应干旱的特征表如今①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②根系茂盛,增加地下水吸收③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④干旱前期,树木少量落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021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三诊考试〕加拿大的塞布尔岛东西长40公里,面积约80平方公里。

外表为细沙掩盖,小岛周围布满流沙浅滩,水深约2至4米,因每年平均移动100米而为人称奇,又被称为游览岛。

全岛没有矮小的树木,只要一些沙滩小草和矮小的灌木。

以下图表示塞布尔岛位置,据此完成8—10题。

8.塞布尔岛的类型和移动方向区分是A.冲积岛向西B.冲积岛向东C.珊瑚岛向南D.火山岛向东9.塞布尔岛上没有矮小树木是由于A.远离大陆B.热量条件缺乏C.降水较少D.土壤发育差10.该岛未来会A.逐渐增加B.不时抬升C.继续扩展D.基本不变〔2021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石笋〔如左以下图所示〕是指雨水沿石灰岩的裂隙下渗并在喀斯特溶洞泂顶渗出,滴水到溶泂底面的碳酸钙堆积而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2.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3.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2019届江苏省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行道树是指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树种。

南昌地区行道树以樟树为主。

下图是摄影爱好者在南昌市东西向道路上朝正东方向拍摄到的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4—5题。

4.景观树要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季节性D.周期性5.2019年2月3日,南昌遭遇今年首次雨雪冰冻灾害,行道树中樟树受损明显,原因是樟树A.树干高大B.根系薄弱C.枝叶茂盛D.冬季落叶(2019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六次模拟考试)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6—7题。

6.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的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A.春季B.秋季C.夏季D.冬季7.樟树对干旱环境反映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①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②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③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④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019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三诊考试)加拿大的塞布尔岛东西长40公里,面积约80平方公里。

表面为细沙覆盖,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水深约2至4米,因每年平均移动100米而为人称奇,又被称为旅行岛。

全岛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一些沙滩小草和矮小的灌木。

下图示意塞布尔岛位置,据此完成8—10题。

8.塞布尔岛的类型和移动方向分别是A.冲积岛向西B.冲积岛向东C.珊瑚岛向南D.火山岛向东9.塞布尔岛上没有高大树木是因为A.远离大陆B.热量条件不足C.降水较少D.土壤发育差10.该岛将来会A.逐渐缩小B.不断抬升C.持续扩大D.基本不变(2019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石笋(如左下图所示)是指雨水沿石灰岩的裂隙下渗并在喀斯特溶洞泂顶渗出,滴水到溶泂底面的碳酸钙沉积而形成。

科学家对地中海沿岸地区索雷克洞的研究表明,石笋在生长过程中随季节变化形成明暗相间的微层(如右下图所示),暗条纹形成与有机质密切相关;石笋年微层厚度变化与同时代树木的年轮记录相一致。

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中的有机质最主要来源于A.洞穴外的动物B.洞穴上覆的土壤C.洞穴中的植被D.洞穴中的地下河12.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最主要形成于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3.该洞石笋年微层近几十年来逐渐变厚,反映了当地气候A.变冷变干B.变冷变湿C.变暖变湿D.变暖变干14.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9年,中央电视台作为全球电视媒体首次对“第七大自然奇迹”——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

让国内观众近距离感受了那悲壮的史诗般旅程,真实生动呈现了一场原始自然生态下物种迁徙的“视听盛宴”。

我们看到的这支迁徙大军,穿越狮群、猎豹们埋伏的草原,强渡布满鳄鱼、河马的马拉河,大批的角马在路上毙命的同时又有大批小角马在途中诞生……下图为该区域的动物迁徙路线。

材料二在东非国家肯尼亚西北部荒凉的沙漠与戈壁滩上横亘着一个狭长的湖泊——图尔卡纳湖,它是东非大裂谷和肯尼亚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世界第四大咸水湖,湖中渔业资源丰富,图示范围以北为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南为东非高原,N区域是查尔比沙漠。

(见下图)(1)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析该区域地形对其主要植被的影响。

(2)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央视记者在漫长的直播路程中,在甲地遇到狮群,说明甲地有利于狮群生存的自然条件。

(3)肯尼亚西北部及N区域接近赤道,但常年少雨形成荒漠,请解释其原因。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尔卡班巴(见下图)意为“神的山谷”,也有土著人称它为“青春谷”,是南美赤道国厄瓜多尔南部小镇,为世界著名的长寿之谷。

小镇处于安第斯山脉中段靠近大陆分水岭的山谷中,面临太平洋,海拔为1500米,终年气温18℃—24℃,湿度68%,无季候风。

小镇风景秀丽,常见清澈溪流,溪中富含镁、钙等营养元素。

当地居民以玉米、芋头、豆类、小米等为主食,肉食少;没有代步工具,没有机器劳动,老少脚力惊人,喜欢劳动,无金钱和竞争概念。

随着比尔卡班巴名声渐响,越来越多的外乡人移居或旅游于此,这里的房地产公司甚至打出“70万美金坐拥20英亩健康山林”的广告吸引客户。

(1)分析比尔卡班巴河谷平原的成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比尔卡班巴河曲发展变化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3)分析小镇比尔卡班巴形成“长寿之谷”美誉的原因。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高加索山脉位于黑海、里海之间,全长1100 km,山势陡峻,4800 m以上山峰15座,山上多积雪冰川。

西高加索山位于大高加索山脉的最西部,是欧洲少有的尚未受到人类干扰的山区。

从山麓到山顶,森林茂密,物种丰富。

黑海沿岸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山脉北侧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高加索山脉矿产资源丰富。

下图示意大高加索山脉位置与矿产资源分布。

(1)分析西高加索山物种丰富的原因。

(2)说明大高加索山脉对区域内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参考答案【答案】1.A 2.D 3.B【答案】4.A 5.C【答案】6.C 7.D【答案】8.B 9.D 10.A【答案】11.B 12.D 13.C14.【答案】(1)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由此发育了热带草原植被;高原面较为平坦开阔,使得草原植被分布面积广,类型较单一。

(2)甲处于动物迁徙路线中间位置,且由于靠近河流,草类茂盛,食草动物多,狮子的猎物丰富;植被茂盛,利于狮群隐蔽捕食;河流附近,狮群饮水充足;地形较为开阔,生存空间大。

(3)该地地势较低,地形闭塞;周围高原、山脉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纬度低,常年高温,蒸发旺盛。

15.【答案】(1)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形成高山峡谷;河谷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河谷堆积形成河谷平原。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2)河曲扩大了河谷水面,调节了沿线地区气候;河曲的发展减缓水流速度,有利于泥沙沉积;河曲泥沙堆积拓宽了河谷平原;泥沙堆积使土壤肥力提高、土层更加深厚;河曲扩张,湿地面积增加,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3)原因:海拔较高,温度、湿度适中,适宜居住;淡水矿物营养元素丰富,有益于人体健康;居民多食用低脂肪,粗纤维的健康食品,利于身体健康;赤道附近长年昼夜长短相近,村民作息时间很有规律;长年健步出行和劳作,体格健康;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和谐宁静。

16.【答案】(1)气候温暖湿润;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垂直分异显著;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对生态环境破坏小。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2)水文特征:森林茂密,河流含沙量少;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海拔高,高山上多积雪和冰川,形成春汛、夏汛。

水系特征:区域内地势中间高,河流呈放射状水系;距海近,河流流程短;海拔高,山势陡峻,河流落差大,流速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