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馒头发霉了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馒头发霉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馒头发霉了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baf54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7.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馒头发霉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生存条件”章节,详细内容为“馒头发霉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生存条件,理解食物发霉的原因。
2. 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食物发霉的原因及生物生存条件。
重点:观察食物发霉的现象,分析发霉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发霉的馒头、显微镜、实物投影仪、白纸、记号笔等。
学具:放大镜、镊子、白纸、记号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1 展示一个发霉的馒头,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馒头的变化。
1.2 提问:为什么馒头会发霉?引导学生思考馒头发霉的原因。
2. 例题讲解2.1 讲解食物发霉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生存条件。
2.2 分析馒头发霉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3. 随堂练习3.1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食物,找出可能发霉的食物并分析原因。
3.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食物发霉,保持食物新鲜。
4.2 拓展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生物生存条件有关?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生存条件1.1 食物1.2 水分1.3 温度1.4 氧气2. 馒头发霉的原因2.1 食物含有水分2.2 食物储存温度适宜2.3 空气中有霉菌孢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食物储存情况,分析可能发霉的食物,并提出预防措施。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食物发霉的原因,如储存环境不当、食物本身含有水分等,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让学生了解生物生存条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环境的意识。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其他生物现象,如动植物的生存条件、生态环境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理解食物发霉原因和生物生存条件的要求。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提到的食物发霉原因及生物生存条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馒头发霉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馒头发霉了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18156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0.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馒头发霉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生物的繁殖和变异”第三节“馒头发霉了”。
主要内容涉及: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了解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霉菌对食物的影响,探讨食品保存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霉菌的生长条件和过程,掌握食品保存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霉菌的生长条件及其对食品的影响。
2. 教学重点:观察馒头发霉现象,探讨食品保存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馒头、实验报告单等。
2. 学具:每组一份馒头发霉的观察材料、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馒头发霉的实物,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馒头会发霉?2. 新课探究:(1)观察馒头发霉现象,引导学生描述霉菌的形态特征。
(2)分析霉菌生长的条件,让学生探讨如何防止食品发霉。
(3)实验:食品保存方法的探究。
3. 例题讲解:讲解食品保存的原理,举例说明不同保存方法的优缺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保存方法,判断其是否符合食品保存原理。
六、板书设计1. 霉菌的生长条件2. 食品保存的原理冷藏法真空包装法脱水法烟熏法盐腌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家中常见的食品保存方法,选择一种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2.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分析,给出合理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馒头发霉现象,使学生了解霉菌的生长条件和食品保存的原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其他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霉菌的生长条件及其对食品的影响。
2. 教学重点:观察馒头发霉现象,探讨食品保存的原理。
3. 实验操作:食品保存方法的探究。
4. 作业设计:分析家中常见的食品保存方法,选择一种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苏教版科学六上《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f962e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4.png)
苏教版科学六上《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馒头发霉了》是苏教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馒头发霉的原因以及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本文通过对馒头发霉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霉菌的生活条件,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事物的探究兴趣较为浓厚。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细菌、真菌等方面的知识,对霉菌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馒头发霉的详细过程,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掌握霉菌的生活条件,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馒头发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馒头发霉的原因,霉菌的生活条件。
2.难点: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防止食品发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观察与实验法:学生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馒头、塑料袋、显微镜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馒头发霉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馒头发霉的原因,呈现霉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霉菌的生活条件。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馒头发霉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 馒头发霉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 馒头发霉了|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0ec4adba0d4a7303763a3e.png)
馒头发霉了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二、教材简析发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食物或其他物品发霉的例子经常可见。
霉是什么?为什么会发霉?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霉一定是有害的吗?怎样防止物品发霉?这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且乐于探究的问题。
本课的探究活动从日常生活中发霉的现象开始,观察霉,探究霉的生长条件,为第二课时研讨怎样防霉,了解霉的功与过做好铺垫,从而加深学生对霉的认识。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已经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相关问题。
在科学实验中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并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四、教学目标1. 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2.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3. 知道霉菌也是微生物的一种,知道霉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难点: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六、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记录单、显微镜、放大镜、镊子、各种发霉的物体。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课件出示霉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揭示课题:馒头发霉了2.交流:你在哪里见过霉?是什么物体发霉了?当时的环境、气候怎样?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分组进行汇报交流。
3. 讨论:关于霉,你还想了解些什么?【设计意图:创设学生身边的情境,激发兴趣探究的欲望,通过让学生小组交流“你在哪里见过霉?”,让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从而体会到发霉物体所处的环境,为下一步的探究做铺垫。
】(二)探索与调查1. 用放大镜观察讲述:因为霉菌,让很多物品和食物发生了变化,那么霉菌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呢?下面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进一步观察。
(1)组长领放大镜,小组观察、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
六年级科学上册 馒头发霉了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馒头发霉了教案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156f0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3.png)
教案:六年级科学上册馒头发霉了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掌握食品保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馒头发霉的原因。
2. 食品保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馒头发霉的实验操作。
2. 食品保存方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1. 馒头、玻璃瓶、塑料袋、食品保存剂(如盐、糖、防腐剂等)。
2. 实验操作工具(如放大镜、剪刀、镊子等)。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发霉的馒头,引导学生观察馒头的特征。
2. 学生分享对馒头发霉的认识,教师总结馒头发霉的原因。
二、探究馒头发霉的原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馒头发霉的原因。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馒头发霉的原因是细菌和真菌的滋生。
三、实验:馒头发霉的模拟实验(10分钟)1. 教师演示馒头发霉的实验操作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馒头的发霉过程。
四、食品保存的方法(5分钟)1. 教师介绍食品保存的方法,如盐腌、糖渍、防腐剂等。
2. 学生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食品保存方法,教师总结。
五、实践与应用(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食品保存的方案。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馒头发霉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馒头发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实践与应用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探索食品保存的科学原理(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介绍食品腐败的化学和生物原理。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不同的食品保存方法是如何作用于食品腐败的原理。
七、小组讨论与设计(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食品作为研究对象。
2. 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所选食品的最适保存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馒头发霉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馒头发霉了》](https://img.taocdn.com/s3/m/7fbab09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6.png)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馒头发霉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具体内容为第3单元《生活与环境》中的第2节“馒头发霉了”。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深入了解霉菌的生长条件,探讨食品保鲜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霉菌的生长条件,掌握食品保鲜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霉菌的生长条件及食品保鲜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食品保鲜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馒头、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本、笔、食品保鲜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馒头发霉的实物,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馒头会发霉?霉菌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2. 观察:让学生分组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记录观察到的霉菌特征。
3. 讲解: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讲解霉菌的生长条件,引导学生探讨食品保鲜的方法。
4.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食品保鲜方法的有效性。
a. 实验一:将馒头放入不同环境中(如干燥、湿润、密封、通风等),观察霉菌生长情况。
b. 实验二:使用不同方法(如冷藏、冷冻、真空包装等)保鲜馒头,观察保鲜效果。
6. 例题讲解:讲解与食品保鲜相关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设计食品保鲜方案。
六、板书设计1. 霉菌的生长条件:a. 温度b. 湿度c. 食物来源2. 食品保鲜方法:a. 密封b. 低温c. 真空包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家庭食品保鲜方案。
2. 答案要求:方案需包含食品保鲜的方法、原因及具体操作步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关注食品保鲜,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开展家庭实践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食品保鲜的原理和技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特别是与实验相关的物品。
馒头发霉了教案
![馒头发霉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e83f1e376baf1ffc4fad4e.png)
馒头发霉了教案【篇一:苏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馒头发霉了】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第3课《馒头发霉了》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同上二、教学准备:发霉的馒头、放大镜、显微镜、抹布、切片、图片等三、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四、课时目标:同上五、教学准备:发霉的馒头、放大镜、显微镜、抹布、切片、图片等六、教学过程:【篇二:3.馒头发霉了教案】课题:《馒头发霉了》课型:新授课课时:2作者:王永刚审核:理化生组教学目标:1、能仔细观察发霉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放久了会长出霉菌这一现象。
2、能根据问题进行假设,并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3、能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会分析整理自己的记录的数据。
材料准备:1、发霉和新鲜馒头、培养皿,手套、镊子。
2、放大镜、显微镜、霉菌切片。
3、操作材料:新鲜馒头、塑料袋、小刀、线、黑色遮光纸、透明胶带。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霉馒头)我这里有块馒头,看,它怎么啦?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板书课题:馒头发霉了)二、获取事实,认识霉菌(一)初步观察1、安全教育这块馒头还能吃吗?对,不能吃!有霉的食物可以使我们的内脏发生癌变!在我们的观察活动,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像我这样(演示):带上手套、用镊子来取,辨别气味时不要直接把它们凑到鼻子前,应该把它段起来,用手轻轻扇动。
明白了吗?2、明确要求现在我就把材料发给大家,请仔细观察比较,发霉的食物与新鲜的食物有哪些不同?注意:把你们的发现简要的记录下来。
3、发放材料,学生观察记录4、组织汇报好,让我们听听大家都有哪些发现。
当其他小组同学发言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听,对照自己的记录做好补充发言准备。
(抓住闪光及时表扬)(二)细致观察1、放大镜观察①因为霉菌,新鲜馒头与发霉馒头有了这么多不同。
那么霉菌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呢?下面我们借助放大镜再次观察,用准确简要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霉菌。
②分发放大镜、学生观察描述③组织汇报(收回材料)那位同学愿意带上你们小组的材料来说说:放大镜下的霉菌是什么样的?看来霉菌有很多种,颜色不同,形状各异。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优质教案《馒头发霉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优质教案《馒头发霉了》](https://img.taocdn.com/s3/m/333bc36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04.png)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优质教案《馒头发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生活中微生物》中,探索第三节《馒头发霉》。
我们将详细学习馒头发霉原因,认识微生物生活需要,解食品保存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馒头发霉原因,掌握食品保存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馒头发霉原因及食品保存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食品保存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馒头、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发霉馒头,提问学生:“为什馒头会发霉?如何防止馒头发霉?”引发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1)引导学生观察发霉馒头,提出问题:“馒头发霉原因是什?”(2)讲解微生物生活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是如何导致馒头发霉?”(3)介绍食品保存原理,引导学生掌握:“如何通过食品保存方法,防止馒头发霉?”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防止馒头发霉。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馒头发霉情况。
(2)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原因。
六、板书设计1. 馒头发霉原因2. 微生物生活需要3. 食品保存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馒头发霉原因。
(2)列举三种食品保存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2. 答案:(1)馒头发霉原因是微生物生长繁殖。
(2)食品保存方法:①低温保存:通过降低温度,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②高温灭菌:通过高温杀死微生物,达到保存食品目。
③干燥保存:通过减少食品中水分,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解馒头发霉原因及食品保存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不同食品保存方法,观察效果。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3 馒头发霉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3 馒头发霉了》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94288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a.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3 馒头发霉了》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1.3 馒头发霉了》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通过馒头发霉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食品保存的方法和原理,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现象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但是,他们对食品保存的方法和原理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知道食品保存的方法和原理。
2.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食品保存的方法和原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食品保存的方法和原理。
2.难点:探究食品保存的方法和原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馒头发霉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食品保存的方法和原理。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馒头、保鲜袋、冰箱等)。
2.学具:学生实验材料、记录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馒头发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馒头发霉了?怎样才能防止馒头发霉?2.呈现(5分钟)介绍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食品保存的必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食品保存的方法和原理。
实验内容:将馒头放入保鲜袋,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观察馒头的变化。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成果,总结食品保存的方法和原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食品保存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否适合所有食品?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食品保存的方法和原理。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调查家庭常用的食品保存方法,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馒头发霉食品保存方法原理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馒头发霉了》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馒头发霉了》](https://img.taocdn.com/s3/m/32760e0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4.png)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馒头发霉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具体内容为第四章《生活中的微生物》第一节《馒头发霉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微生物的生活环境、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特别是馒头发霉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掌握馒头发霉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健康的态度,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馒头发霉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难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实验器材、馒头样本、霉菌样本等。
2. 学具:记录本、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发霉的馒头,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馒头会发霉?霉菌是从哪里来的?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
3. 实践操作:a. 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霉菌样本,了解霉菌的形态结构。
b.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馒头的发霉情况。
4.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发霉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防止馒头发霉的方法,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馒头发霉了2. 内容:a. 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b. 馒头发霉的原因c. 防止馒头发霉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家中食品发霉的原因,并提出防止方法。
2. 答案示例:a. 原因:食品储存环境潮湿,导致微生物滋生。
b. 防止方法:保持食品储存环境的干燥,定期清理食品储存容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了馒头发霉的原因及防止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2024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馒头发霉了苏教版
![2024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馒头发霉了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6d7da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8.png)
2024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馒头发霉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2024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三章《生物的多样性》的第三节“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具体内容为:通过观察和分析馒头发霉的现象,学习真菌的生长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真菌的生长条件,认识馒头发霉的原因,掌握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真菌的生长条件、馒头发霉的原因及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
难点:理解真菌生长的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载玻片、馒头、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铅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个发霉的馒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馒头会发霉。
2. 新课:讲解真菌的生长条件,引导学生分析馒头发霉的原因。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馒头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霉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4. 讲解: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如何防止食品发霉。
5.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食品发霉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6.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馒头发霉原因及防止方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馒头发霉了2. 内容:真菌的生长条件馒头发霉的原因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真菌的生长条件。
(2)为什么馒头会发霉?如何防止馒头发霉?2. 答案:(1)真菌的生长条件:适宜的温度、湿度、有机物等。
(2)馒头发霉的原因:馒头表面有真菌的孢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真菌开始生长繁殖。
防止方法:保持食品干燥、清洁,避免温度过高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馒头发霉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馒头发霉了](https://img.taocdn.com/s3/m/82f313e126fff705cd170a04.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3.馒头发霉了【教学目标】1.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菌。
2.能够用图或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3.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教学重点】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教学难点】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一次性手套、镊子、培养皿、放大镜、显微镜,发霉的食物和新鲜食物。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同学们请看,我这有一块馒头,它怎么了?(长毛了)在科学上,这种现象我们称作发霉了。
2.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二、认识霉菌(一)初步观察1.这块馒头还能吃吗?2.对,发霉的食物有可能会危害人的健康。
所以,我们在观察时,要带上手套,用镊子夹取,不要轻易品尝。
(教师演示)明白吗?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发霉的食物与新鲜的食物有哪些不同?4.学生观察。
5.说一说你的发现。
(二)细致观察1.放大镜观察A.其实,食物发霉是霉菌在作怪。
因为霉菌,新鲜的食物与发霉食物有了这么多不同。
那么霉菌到底什么样呢,我们借助放大镜再次观察,这次要仔细观察霉菌,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
B.学生观察。
C.放大镜下的霉菌是什么样的?D.看来霉菌有很多种,形状各异。
2.显微镜观察(1)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但还是有看得不够真切。
因为霉菌实在太小了。
不过,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看得就可清楚了。
想看吗?(2)老师在课前已经把霉菌切片做好并放到了显微镜下。
同学们只要仔细观察就好。
(3)我们来看用显微镜观察的注意事项:(课件出示)观察要求:1.不要随意调整显微镜,光线暗时只能调整最下面的反光镜。
2.观察霉菌时要闭上另一只眼睛。
(4)小组观察、汇报。
(5)老师收集了一些显微镜下的霉菌,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视频)3.同学们通过肉眼、放大镜、显微镜逐步、详细的观察了霉菌。
那么你认为霉菌有生命吗?说出理由。
怎样才能证明?(学生提出想法)4.对,我们来培养一些霉菌。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3《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3《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54d894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d.png)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3《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馒头发霉了》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馒头发霉的过程,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食品腐败。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和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食品腐败现象并不陌生。
但是,他们可能并没有深入思考过食品腐败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食品腐败。
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并帮助他们找到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
2.学会如何防止食品腐败。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食品腐败的原因,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
2.难点:深入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地防止食品腐败。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馒头发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并找到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共同得出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馒头,塑料袋,食品防腐剂。
2.学具:观察日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食品腐败的现象?食品腐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2.呈现(10分钟)展示馒头发霉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馒头发霉的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馒头发霉的原因是什么?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领取一个馒头和一个塑料袋。
让学生将馒头放入塑料袋中,密封好,放在桌子上。
观察馒头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馒头发霉的原因。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食品腐败是因为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繁殖引起的。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止食品腐败呢?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如:保持食品的清洁,使用食品防腐剂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馒头发霉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馒头发霉了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b803c6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f.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馒头发霉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真菌与人类》第一节“馒头发霉了”。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馒头发霉现象,探讨真菌的生长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详细内容包括:1. 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和过程;2. 学习真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3. 探讨如何防止食品发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真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和过程;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真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馒头发霉的原因和过程。
难点:如何防止食品发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馒头、霉菌、实验器材等;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发霉的馒头,引导学生思考馒头发霉的原因;2. 新课导入:讲解真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馒头发霉的过程;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防止食品发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设计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并进行实验操作;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注意食品安全。
六、板书设计1. 馒头发霉的原因和过程;2. 真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3. 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家中食品发霉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
答案:原因分析:食品受潮、保存不当、温度过高等;防治方法:保持食品干燥、密封保存、低温储存等。
2.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霉菌现象,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答案:观察记录:墙壁、面包、水果等发霉现象;分析:湿度、温度、食品种类等因素影响霉菌生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馒头发霉的原因和过程,以及真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 馒头发霉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 馒头发霉了|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417ce1176a20029bc642d5c.png)
汇报活动三、
1、学生进行汇报,教师协助总结。
指名汇报
其他同学补充。
倾听教师小结。
小组汇报
指名汇报,其他同学给予补充。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点拨深入
5’
1、师生共同解读霉菌的功与过。
2、了解弗莱明发现青霉菌的故事。
师生共同完成。
问题出示
3ˊ
关于霉,你想了解些什么?
(1)、霉菌到底长什么样?
(2)、什么样的条件下最容易发霉?
(3)、防止食品和其他物品发霉的方法有哪些?
提出并筛选要研究的问题。
明确要研究的问题
自主探究
15ˊ
活动一、观察霉的颜色、形状
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观察霉的颜色、形状,并说一说你看到霉菌的颜色、形状等。
活动二、探究在哪些条件下(食品或物品)最容易发霉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交流完善
10’
汇报活动一
通过观察,指明汇报霉菌的颜色和形状。
教师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棉絮状等
汇报活动二、
1、学生汇报,其他同学给予不同意见或补充。
1、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并结课前实验分组展开讨论并完成表格。
如下表格:
条件组合
实验方法(放置的位置)
实验结果
1
温暖、潮湿
2
温暖、干燥
3
寒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方法。
1、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展开讨论。
学生仔细观察。
根据课前实验与带来的实物,小组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馒头发霉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馒头发霉了》](https://img.taocdn.com/s3/m/a5c5ba1a852458fb770b5660.png)
《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2、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3、能够用图和文字表述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4、知道霉菌是有一种生命的微生物。
5、知道霉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6、探究发霉的原因,以及防止发霉的方法。
7、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奥秘的欲望。
8、渗透食品安全意识,科学指导生活。
【教学重点】1、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2、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教学难点】能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教学准备】发霉物品、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甘油、发霉物的图片ppt、抹布、《霉的功与过》资料,演示视频、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熟悉的朋友,一起来看看。
(观看视频)视频《光头强怎么啦?》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用学生熟悉的人物和现象导入,引起学生探究兴趣,为研究课题做好铺垫。
)2、师:光头强是怎么啦?学生回答。
3、师:发霉的食物有什么特征?指名回答。
4、师:看,正如老师手中的这块馒头,它----发霉了。
(揭提,板书课题:馒头发霉了)今天,我们就从发霉的馒头开始,探究“霉”的知识。
(“霉”打上着重号。
)二、观察探究1、肉眼和放大镜观察霉菌①咱们一起来观察馒头上的的霉菌。
请认真阅读“观察提示一”,小组长领取材料,大家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做好记录,准备交流。
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
②观察结束,请各小组收按要求好材料,教师提示安全卫生,学生汇报交流。
大家刚才的观察很仔细,方法也很多,现在,请各小组的代表带上你的标本和实验记录单,上来汇报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发现。
大家可要仔细听,看哪个组观察最细致,发现最多,你还能补充什么。
③交流结束,教师小结:肉眼观察到的小黑点,是许多个微小的霉菌个体组成的。
2、使用显微镜观察霉菌①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了解的更多,想要观察的更细致入微,我们还可以使用显微镜。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馒头发霉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馒头发霉了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44002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a.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教学目标:1.能利用显微镜观看物品上的霉。
2.能够设计有操纵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3.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4.明白霉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5.明白发霉的缘故,了解防止发霉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在什么情形下物体容易发霉难点:设计有操纵变量的探究实验。
教学预备:发霉的食物、显微镜、霉菌切片、白纸、铅笔、实物投影、镊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形,提出问题1、你在哪里见过霉?什么物体容易发霉?(学生自由发言)2、关于霉,你还想了解什么?(学生提出想明白的问题)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一)观看霉的形状1.讲述:请大伙儿认真观看带来的发霉的物品,看一看,霉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为了看得更清晰,我们能够借助一些工具,如用放大镜来观看,并在活动记录上画出或用文字描述出显微镜下看到的霉。
有一点务必请大伙儿注意:观看完毕,把发霉的物体倒进垃圾袋里,并洗净双手。
2.学生观看记录,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专门小,用眼睛专门难直截了当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因此叫它微生物。
霉的种类专门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棉絮状等。
(二)推测馒头发霉的缘故通过刚才的观看,我们对霉的种类和形状差不多有所了解。
那么你们明白在哪些条件下馒头会发霉?(1)请大伙儿依照生活体会大胆猜想,再请各小组把这些条件写下来。
(2)各小组汇报猜想结果。
(三)提出疑问,引导设计对比实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
(1)讲述:同学们的推断是否正确,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下面先请各小组设计几个对比实验。
(2)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操纵变量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修改,得到比较合理的、容易操作的实验方案)(3)交流方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进行相互补充,之后再修改,使各自设计的方案更加科学。
六年级科学上册馒头发霉了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馒头发霉了教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39b9ccb7360b4c2f3f649a.png)
馒头发霉了
课程标准: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工具观察霉,并能通过图画、文字、语言等描述霉的样子;
●能够设计对比实验,研究霉产生的条件。
知识与技能
●知道霉是一种微生物,了解其形状、颜色,及其作用和危害;
●知道霉产生的条件,了解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
●会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奥秘的欲望;
●在科学实验中能克服困难,善始善终。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1、利用显微镜、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认识霉。
2、认识霉的功与过。
3、探究霉的生长条件。
4、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办法及依据。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探究能力:
教学材料馒头、放大镜、显微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馒头发霉了
课程标准: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工具观察霉,并能通过图画、文字、语言等描述霉的样子;
●能够设计对比实验,研究霉产生的条件。
知识与技能
●知道霉是一种微生物,了解其形状、颜色,及其作用和危害;
●知道霉产生的条件,了解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
●会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奥秘的欲望;
●在科学实验中能克服困难,善始善终。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1、利用显微镜、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认识霉。
2、认识霉的功与过。
3、探究霉的生长条件。
4、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办法及依据。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探究能力:
教学材料馒头、放大镜、显微镜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 教师
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一、通过图片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霉的图片,提问:你
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交流: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
3.讨论:关于霉,你最想了解些什
么?引出讨论的话题。
探索和调查二、学生观察霉的样子
1.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
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颜
色?什么形状?并在活动记录上画出或
用文字描述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霉。
我们
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
有一点务必请大家注意:观察完毕,记住
把发霉的物体倒进垃圾袋里,并洗净载玻片和双手。
利用显微镜、放大镜进一
2.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
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
三、指导学生阅读资料
1.谈话:霉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此,你了解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对霉的已有认识。
3.学生阅读教材第9页的资料——《霉的功与过》。
4.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霉的其他资料,让学生明白霉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人类有贡献也有危害。
四、探究霉的生长条件
1.大胆进行假设。
(1)提问:你们知道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大
胆猜想,再请各个小组把这些条件写下来。
(2)各小组汇报猜想结果。
2.设计实验方案。
(1)讲述:同学们的推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下面先请各小组设计几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要求把设计意图写下来。
(3)小组派代表利用实物投影仪汇报交流。
(4)小结:在我们假设的条件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在改变这个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不能改变。
初步设计如下实验表格:
假设的条件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步观察认识霉。
认识霉的功与过
探究霉的生长条件。
3.小组相互交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
行实验,避免实验雷同。
4.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课外进行对比实验。
回顾和解释一、汇报探究霉的生长条件的结果
1.各小组简要汇报实验过程及结果。
2.分析实验结果,发现规律:食物或其他物品在温暖和潮湿的条件下最容
易发霉。
二、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一些方法
1.提问:你们还见过哪些食物或物品会发霉?
2.启发谈话:发霉给我们人类带来许多不便,我们可以怎样防止食物或物品发霉呢?
3.看教材第10页上的四幅图,具体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
三、拓展延伸
1.课外实验:学生继续研究霉产生的其他条件。
2.进一步探究防止食物或物品发霉的方法。
进一步加深对霉的认识。
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办法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