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1课下能力提升二诗两首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一语文《第2课诗两首》学案必修一
【学习导航】1、了解雨巷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感受再别康桥的意象美。
2、在诵读中感受两首新诗的诗情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3、体味新诗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
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
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徐志摩(1897~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
名章垿,小字槱森,后改名志摩。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
1897年出生,至1931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
原名徐章垿,为什么改名叫徐志摩呢?因为他小时候特别可爱,清末时长着一个大脑袋,留着一个"猪尾巴",所以他的父亲就请了一个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说是将来必成大器。
所以1928年,他出国时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过的。
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
【资料链接】《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高中语文 第02课 诗两首(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 02 课 诗两首(第 02 课时)1.徐志摩(1897—1931),、散文家。
名章垿(xù),笔名、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3 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是的代表诗人。
后加入文学研究会。
徐志摩以文坛才子著称,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散文集《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集《轮盘》,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青荇( )浮藻( )荡漾( )长篙( )漫溯( )笙箫( )3.解释下列词语。
青荇:漫溯:1.《再别康桥》第 2〜6 节诗中,诗人捕捉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诗人捕捉的意象主要有:①金柳,妩媚而美丽,浸透着诗人欢喜和眷恋的感情;②青荇、柔波,写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更表现出诗人对康桥的眷恋;③榆阴下的清潭、倒映天上的彩虹,有如梦如幻之美;④ 星辉、水波与星光辉映,色彩斑斓,表现了诗人的快乐心情;⑤夏虫的“沉默”,渲染了一种静寂的氛围, 衬托了诗人的离情别绪。
诗人选择的这些意象,都是自然景物,给人清新之感,而诗人要表达的是怀念惜 别之情,诗中的这些意象却有一种纯净的美感,能让读者也不知不觉地从离愁别绪的伤感中超脱出来,而 去全身心地感受诗中优美的意境。
12.《再别康桥》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有怎样的表达作 用?“轻轻”“悄悄”的运用,有什么意味?诗的首尾两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重叠复沓,具有一种节奏感和旋律美。
首节以“作别”二字,概括全诗主要内容,而三个“轻轻”的运用,既定下全诗抒情的基调,又因其 音节轻盈柔美,而形成一种轻盈跳跃的节奏。
尾节中两个“悄悄”与前文“轻轻”照应,而表意略有不同, “轻轻”强调动作的轻盈,“悄悄”写不忍打破康桥和谐宁静境界的心情。
首节不说“告别康桥”,而说 “作别西天的云彩”显得清新飘逸,尾节中,将本不能带走的云彩说作“不带走一片云彩”,显得情意绵 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1单元-2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
2诗两首本课话题——追求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在“我”的长久期待中,姑娘走近了“我”,却投出了“太息一般的眼光”。
这眼光意味深长,是定格在诗人的脑海中最深刻的印象,意蕴深厚,令人回味无穷,是彷徨之情的真实流露。
“飘”字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和倏然而过的感觉,隐含着诗人孜孜追求的执着精神。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2014年4月20日晚,央视励志综艺节目“出彩中国人”总决赛落幕。
经过激烈角逐,民乐歌手冯满天成为首季节目的“出彩之星”。
在节目中,评委除了被他特别的演奏方式吸引,更被他30年来执着追求“非琴不是筝”的中阮古音打动。
为研制这种中国古代乐器,冯满天花了17年时间。
他寻访了许多制阮琴师,但结果让他很失望。
不甘失败的冯满天决定自己动手制琴。
他翻书学习,拆琴观察,又去探访西方做提琴、吉他的琴师。
为了去掉琴板上的音孔,冯满天足足琢磨了七八年。
最终在“出彩中国人”舞台上呈现了这把“仿唐隐孔中阮”,而在它之前,冯满天有47把失败品。
冯满天说,我们的文化就像是一颗闪亮的钻石,由于历史的沉淀落上了一层厚厚的灰,但用力擦拭后就会一点一点透出令世人震惊的光芒。
让中阮时尚起来,流行起来,是他毕生的追求。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人的本质就在于他的意志有所追求,一个追求满足了又重新追求,如此永远不息。
——叔本华我常常重复这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矢志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
——华兹华斯[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撑.着( ) 彷徨..( )( ) 彳. 亍.( )( ) 颓圮.( ) 河畔.( ) 荡漾.( ) 青荇.( ) 浮藻.( ) 沉淀.( ) 漫溯.( ) 斑斓.( ) 惆.怅( ) 【答案】 chēnɡ pán ɡ huán ɡ chì chù pǐ pàn yàn ɡ xìn ɡ zǎodiàn sù lán chóu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巷⎩⎪⎨⎪⎧雨巷.( )巷.道( ) (2)似⎩⎪⎨⎪⎧似.的( )相似.( ) (3)载⎩⎪⎨⎪⎧满载.( )记载.( ) (4)泥⎩⎪⎨⎪⎧软泥.( )拘泥.( ) (5)别⎩⎪⎨⎪⎧作别.( )别.扭( ) (6)悄⎩⎪⎨⎪⎧悄.悄( )悄.然( ) 【答案】 (1)xiàn ɡ hàn ɡ (2)shì sì (3)zài zǎi (4)ní nì (5)bié biè(6)qiāo qiǎo2.语境辨析法(7)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似.( )乎是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 )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下能力提升(二)诗两首+Word版含解析
课下能力提升(二) 诗两首(时间:40分钟 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偏远的一个梦了。
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迎面而来,让人( ) 进入梦境。
现在____________。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
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
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那么宁静,那么( )。
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
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怨怼的丁香姑娘。
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 )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忽然 典雅 演示B .忽然 文雅 演绎C .仿佛 典雅 演绎D .仿佛 文雅 演示2.依次填入第一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②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③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④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⑤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A .①③②④⑤B .③④①②⑤C .③①⑤④②D .①②④⑤②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徐志摩可以说是诗歌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能望其项背....的。
B .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 再别康桥》学案+练习有答案-word文档资料
第一单元2诗两首再别康桥学习目标1.了解徐志摩诗歌三美的内涵。
2.解读文本,分析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其诗歌中表现出的轻烟似的离别情绪。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一)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二)查阅徐志摩的生平资料。
二、自练自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荡漾.( ) 青荇.( ) 沉淀.( )长篙.( ) 漫溯.( ) 斑斓.( )满载.( ) 笙箫..( )2.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作品有《》《》《》等。
3.补出下面的诗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
(李白《赠汪伦》)(2),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三、质疑问难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有哪些。
2.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分别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以你喜欢的一种意象为例进行分析。
3.选择的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如何读出你所体会到的美?读一读,总结一下。
5.下面是《康桥再会吧》的片段,比较本诗,你能看出《再别康桥》的形式上的特点吗?“我但自喜楼高车快的文明,不曾将我的心灵污抹,今日我对此古风古色,桥影藻密,依然能坦胸相见,惺惺惜别。
康桥,再会吧!你我相知虽迟,然这一年中我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妩媚河身的两岸,此后清风明月夜,当照见我情热……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撑.着(zhǎng)彷.徨(páng)凄.清(qī)寂寥.(liáo)B.踟蹰..(chì chù)漫溯.(sù)满载.(zǎi)迷茫.(má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的(sì)笙.箫(shēng)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陷井哀怨轻手蹑脚水波荡漾B.破锭凄婉柔声细语波光艳影C.回溯太息力挽狂澜招摇过市D.沉淀迷茫悄无生息沉默寡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诗两首》之《雨巷》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雨巷》[教学设想]《雨巷》和《再别康桥》,都是中国现代新诗的经典之作。
但高二语文教科书上只选了后者,前者仅作为课外读物,选编在《语文读本》上。
“非指示性〞教学的选文原那么是:只要是精彩的、经典的作品,就可以拿到课堂里来;而教科书里语言不雅、意韵不深的文章,那么简要地由教师介绍着上,或者干脆不上。
因此,《雨巷》这首意境朦胧、情韵悠远的好诗,准备拿到课堂里,按照“非指示性〞教学的“二不〞、“四自〞原那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笔者新一届的“非指示性〞教改尝试从本学期正式开始,这是第五次。
与前几次相比,预计学生会有更多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在同学、老师、专家的感悟与理解面前,能更自信地对待自己的观点,不会盲目趋同。
本次教学流程基本按照“非指示性〞教学的常规形式进行:教师激趣;学生初读文本,交流原初体验;再读文本,确定各自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研读欣赏;交流研读心得;提问讨论,深化阅读;教师补充提问,并介绍自己的及专家的研读心得;学生反思,肯定优点,直面不足,并提出调整对策;教师提供课外作品,让学生比较阅读;下课前,每人说一句结束语。
每人发一X16开备用纸,边读边写,将自己的感想和体验及时记录下来。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同时培养,自信、主动、合作等心理品质也一起训练。
《语文读本》上的《雨巷》,正文前面有阅读提示,不利于“非指示性〞教学,因此弃之不用,另外打印一份发给学生。
[教学流程]一.教师激趣现代文学时期,我们某某大地上开满了文学的鲜花。
徐志摩,这位才子诗人,已经向我们描述了他心中的康桥美景;今天,一位叫戴望舒的诗人,又将用浪漫的笔调、迷离的情怀,向我们描述他的雨巷故事。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诗人,走进《雨巷》,走近美丽的丁香姑娘。
二.自读两遍,说说原初体验导语:请各位放开声音,自由诵读。
〔学生自由诵读后〕请再读一遍,然后说说自己的原初体验。
先在备用纸上写一写。
〔学生写完后〕读一篇作品,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现在,请用一句话,说说你的体验与感受。
高中语文 2诗两首课堂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课堂提升训练筑基达标1.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寂寥.〔〕彷徨..〔〕..〔〕彳亍颓圮.〔〕笙箫..〔〕青荇.〔〕解析:“彷徨〞“彳亍〞是连绵词,“圮〞“荇〞是易读错的字。
答案:依次为liáo、páng huáng、chìchù、pǐ、shēng xiāo、xìng。
2.请解释以下词语。
〔1〕彳亍:〔2〕颓圮:〔3〕惆怅:〔4〕斑斓:解析:对诗中的重要词语要准确理解它的意义。
答案:〔1〕走走停停的样子。
〔2〕坍塌、破败。
〔3〕伤感、失意。
〔4〕灿烂多彩。
3.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戴望舒在?雨巷?中沿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用意象丁香。
在诗中,“丁香〞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是一首别离诗,辞别的对象当然是人,但徐志摩一改传统的写法,以_________作为辞别对象,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套路,给人以清新之感;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的反复运用,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情境,排除了“伤别〞,而产生了飘逸之感。
解析:上面两题,是针对两首诗的表现手法而设置的。
第〔1〕题是对意象的理解,要求能抓住诗中关键的语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从中概括出丁香是美丽、高洁、忧愁三位一体的象征〔注意:丁香的象征义不同于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第〔2〕题“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很显然,“云彩〞就是作者的辞别对象。
全诗中,反复出现而又能表现寂然无声、产生飘逸境界的,只有三个词——轻轻、悄悄、云彩。
答案:〔1〕美丽高雅忧愁〔2〕西天的云彩轻轻悄悄云彩4.诗句填写。
〔1〕她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2〕寻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完整版ppt
19
6.A 在(1)句中第一空要求与前句主语一致,应选①。第二 空要与后句结构相同,且有空间顺序,所以应选③。(2)句空后面 有“消散了”,所以应选⑤才能对应起来。
完整版ppt
20
7.对《再别康桥》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中诗人连用三次“轻轻的”,将离别时的依恋之 情表现得含蓄委婉。“西天的云彩”这一色彩鲜明的特定意象, 表现出学业完成后的释然与轻松的情怀。 B.第二节至第五节中,诗人描绘了康桥迷人的景色。河畔 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树下的清泉以及小船、星辉,这些美 妙的景物,幻化出记忆中的康桥的斑斓的色彩和梦一般的情境。
完整版ppt
12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 一种新诗体。 B.“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形式上的束缚,不讲究格 律,不讲究押韵。 C.《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为此他获得了“雨 巷诗人”的称号。 D.徐志摩,现代诗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再别康 桥》是他的代表作。
完整版ppt
13
6.依次填入下列文段中横线上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1)《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 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________,如向西 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_______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 阴下的长满浮藻的清潭,等等。
完整版ppt
B.①④⑤ D.②③⑥
完整版ppt
16
答案 自主梳理 1 . diàn yànɡ pǐ chì chù lán chēnɡ ɡāo xìnɡ pánɡ huánɡ liáo chóu chànɡ wǎn 2.畔/衅 溯/朔 蒿/篙 斓/谰/澜 3.(1)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2)寂静; 空旷。(3)走走停停的样子。(4)叹息。(5)坍塌,破败。(6)灿烂多 彩。
高中语文 第02课 诗两首(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第 02 课 诗两首(第 01 课时)1.戴望舒(1905 一 1950),笔名有 、江恩、艾昂甫等,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现代诗人。
1926 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璐》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并翻译魏尔伦的诗。
1928 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一起创办《文学工场》。
1929 年 4 月,第一本诗集 出版,其中《雨巷》 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 ”。
1936 年 l0 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 《新诗》月刊。
1939 年和艾青主编《顶点》。
1941 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 《心 愿》《等待》等诗篇。
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主要作品除《我的记忆》外,还有诗集《望舒 草》(1933)、《灾难的岁月》(1948)等。
2.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彷徨__________ 寂寥__________ 悠长__________ 彳亍__________ 凄婉__________ 颓圮__________ 篱墙__________ 惆怅__________ 3.在后面的括号内写出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 ) ②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 ) ③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 ) ④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 )1.《雨巷》中主要描写了哪两个意象?请作要分析。
金戈铁制卷-------------------------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1)雨巷。
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2课 诗两首 含答案
第2课诗两首(一)作者简介(二)人物轶事为读者签名送书1929年的一个星期六下午,有位读者在上海水沫书店买书,选购的书中有一本是戴望舒的《我底记忆》,当他翻开《我底记忆》仔细看目录的时候,戴望舒走向前来,态度很安详地问:“你是哪一间大学念书的?念文学么?”聊了一会儿天,戴望舒便向这位读者请教姓名,这位读者告诉了他,但是他却没有告诉这位读者,只是从那一叠放在书架上的《我底记忆》的书堆里,抽取了一册,签上了那个响亮的名字,赠给这位读者,叫他不要花钱买了。
这时这位读者才知道他原来就是戴望舒。
徐志摩之死1931年11月19日早八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
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
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白马山(又称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一)背景链接《雨巷》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高潮中,戴望舒受到了革命的洗礼,加入共青团,在震旦大学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然而,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发生了,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遭到屠杀,戴望舒也被通缉。
《雨巷》正是诗人在革命的低潮时期,躲进小楼,躲进“雨巷”的一种忧郁和苦痛的复杂思绪的抒写。
诗作在对江南雨中小巷的抒写中,反映出大革命失败后部分青年的压抑心情。
叶圣陶先生称这首诗为新诗的章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再别康桥》 1918年徐志摩留学美国,1921年又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他邂逅了林徽因。
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剑桥大学两年的英国资产阶级教育,给予他很深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政治理想。
《再别康桥》这首诗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而后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大学剑桥大学所在地。
1-2诗两首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必修1
友,故未把这次感情的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 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 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必修1
6.开阔视野 (1)现代诗派 这个诗派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围绕 这个刊物并且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现代诗 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这个诗派的鼎盛时期。这个诗派并 非西方现代派诗歌的简单移入,它实际上是对象征诗派与新 月诗派变革性的继承与发展,因而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 派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现代诗派的诗艺核心是象征主 义。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必修1
书画家的生活很多都是简单的,但简单里却饱含着更多 生活感悟的沉淀,诚如一幅幅画卷正表达着他们的情感,诉 .. 说着他们的生活。 作为源于中国蒸馏酒发源地的贵州茅台酒,能与公元前 135年让唐蒙叹为观止的枸酱酒,隔着两千多年的时空同享 盛誉,这件事本身便让人不能不联想到它们之间的渊源,无 法不感觉到茅台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是源于那深厚的历史积淀。 ..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必修1
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 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写下了《狱中题 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 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 至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 在北京病逝。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 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 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档:第1单元 第2课 诗两首 训练-落实提升 含答案
⑤学习新诗,就不能不注意到新诗的流派现象,从史料上看,新诗的流派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⑥看过反映徐志摩爱情生活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后,我对才子徐志摩有了捉襟见肘的感觉。
A.③⑤⑥B.①②④
C.①③⑤D.②④⑥
【解析】①“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用于此处正确。②“如火如荼”指像火那样红,像茶(茅草的白花)那样白。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用于此处正确。③“深文周纳”指定罪名很苛刻,想尽方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泛指不根据事实而牵强附会地妄加罪名。④“独树一帜”指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⑤“异彩纷呈”与“呈现”重复。⑥“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亚投行的成功建设和运营,将惠及亚投行各国,也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这是不言而喻的。
②虽然国际上引力波科学研究和观测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科研开发基础还相对薄弱,目前尚没有自主建设的引力波天文台。
③戴望舒是一个善于借鉴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最明显的特征是留心古今中外诗坛,深文周纳。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档:第1单元 第2课 诗两首 训练-落实提升 含答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错误的注音。
撑着(chēnɡ)彷徨(pánɡ)巷道(xiànɡ)
河畔(pàn)青荇(xìnɡ)长篙(hāo)
【答案】 诗人把“希望逢着”改成了“希望飘过”,表达了自己理想的飘忽不定和自己心绪的迷惘茫然,也暗示了这种“丁香一样的”理想的可望而不可即。
人教版高一语文 第2课 诗两首(解析版) (必修1)
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青荇.(xìng)长篙.(hāo)漫溯.(sù)B.笙.箫(shēng)撑.开(chēng)哀.怨(āi)C.寂.寥(jì)彷.徨(páng)彳.亍(cì)D.凄婉.(wǎn)斑斓.(lǎn)笙箫.(xiāo)【答案】B【解析】A项,“长篙”中的“篙”应读“gāo”;C项,“彳亍”中的“彳”应读“chì”;D项,“斑斓”中的“斓”应读“l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艳影彳亍冷漠凄婉B.颓杞寂寥彷徨迷惘C.凄清惆怅榆阴浮澡D.船蒿沉淀漫溯笙箫【答案】A【解析】B项,“杞”应为“圮”;C项,“澡”应为“藻”;D项,“蒿”应为“篙”。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徐志摩死亡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B.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
C.用丁香结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
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的诗句。
D.《雨巷》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使诗的意境深邃、丰富、并具有含蓄美。
【答案】A【解析】B项,最后一处逗号应改为句号;C项,应去掉引号内的句号;D项,最后一处顿号应改为逗号。
4.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1)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
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
(2)一别两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
①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②草的青,花的香,星月的光明,流水的殷勤③晚钟撼动黄昏,田野没遮拦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答案】D【解析】第一句应填入的语句是按照由高到低、由实到虚的顺序。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过能力-《诗两首》
过能力-《诗两首》一、[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一阶段性考试]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3题。
狱中题壁【注】戴望舒如果我死在这里,朋友啊,不要悲伤,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他怀着的深深仇恨,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用你们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曝着太阳,沐着飘风: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这曾是拖,一的美梦。
1942年4月27日(选自《灾难的岁月》)【注】戴望舒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时,编发了大量充满抗日激情的诗文。
香港被占领后,戴望舒被日本侵略者逮捕入狱,在身受酷刑;随时可能被处死的时候诗人写了这首诗。
1. 在这首诗中,诗人有哪两个设想?结合诗歌简要概括。
2.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你们之中的一个”表达的具体意思。
3.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现代诗派翟长兴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
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
《现代》杂志构成了三十年代现代派文学创作的重要阵地,汇聚了沪、京、津等许多大城市的诗人群体,也集中刊发了一大批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
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1932年诗坛刮起“戴望舒旋风”,其诗论被现代诗派奉为金科玉律。
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
现代派诗歌是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结晶,它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
在上世纪30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
现代派诗人是都市的漂泊者,又是一代寻梦者。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专题02 诗两首(测)(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语文专题02 诗两首(测)(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 1.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撑.(zhǎng)着彷.(páng)徨凄.(qī)清巷.(xiàng)道B.彳亍..(chì chù)凄婉.(wǎn)颓圮.(pǐ)迷茫.(mé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sì)的泥.(nì)古【答案】C【解析】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句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3分)(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2)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____________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3)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B.品位贯注揣测C.品味灌注揣测D.品味贯注揣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品位指对事物有分辨与鉴赏的能力。
品味①尝试滋味,侧重于味道。
不合句意。
灌注汇合在一起流入。
符合句意。
贯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侧重于集中精神。
揣摩反复思考推敲。
符合句意。
揣测对事物的发展及结局的判断和猜想.。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3.下列选项中关于《雨巷》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雨巷》的重要意象之一,就是“雨巷”,凄风苦雨狭窄破败的“雨巷”,使人感到沉闷窒息的时代气氛,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B.《雨巷》的另一个重要意象,是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的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如丁香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令人惆怅。
C.《雨巷》首尾的两节,除了“逢着”和“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下能力提升(二)诗两首(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偏远的一个梦了。
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迎面而来,让人() 进入梦境。
现在____________。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
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
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彷徨,那么宁静,那么()。
或是两把油纸伞..或踟蹰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
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怨怼的丁香姑娘。
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忽然典雅演示B.忽然文雅演绎C.仿佛典雅演绎D.仿佛文雅演示2.依次填入第一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②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③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④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⑤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A.①③②④⑤B.③④①②⑤C.③①⑤④②D.①②④⑤②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徐志摩可以说是诗歌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能望其项背....的。
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
D.夕阳下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韩国乐天集团自签署供地协议后,中国游客抵制韩国的声音就此起彼伏,鉴于目前的情势,不少旅行社下架了赴韩国的旅游产品。
B.改善就业率不是简单的追市场、设置热门专业,更不是让学生“被就业”,而应该更新高校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C.朗读不仅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手段,更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式。
央视《朗读者》以其精美的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好评如潮。
D.2017年高考加分政策在2014年和2015年连续瘦身的基础上再次大规模瘦身,这使得自主招生成为高考录取前获得加分的最宝贵的途径。
5.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借代)B.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顶真)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比喻)D.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拟人、顶真)二、阅读鉴赏(2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11分)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漠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6.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人自比雪花,借雪花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自己对心灵自由的渴望和对自由生活无比执着的态度。
B.这首诗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如诗人运用排比的手法连用三个“飞飏”就不乏轻快的韵律。
C.这首诗在用词上富有想象力和象征性。
如最后两节中的“她”可以象征诗人的“心上人”,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向往的理想追求。
D.这首诗共四节,韵律铿锵,具有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更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
E.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取代了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7.“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化身,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应如何理解?(6分)答:(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11分)烦忧戴望舒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8.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诗只由两节组成,第二节正好是第一节的反复。
这种形式使诗的旋律循环往复,使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表现诗人不敢说的真实处境。
B.“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中的“不敢”二字确切地表达了作者的复杂心态,且把读者引向无穷的遐想之中。
C.全诗八句两组,呈轴对称排列,形式整齐,音节和谐,这是作者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格律诗影响的结果。
D.全诗以“清愁”作结,却正好表达了成熟的思想者以“却道天凉好个秋”式的常语来表达自己复杂心态的不同寻常。
E.前四句短短三十六个字,活画出了作者深刻的怀念,激烈的斗争,那种“欲说还休”的滋味,那种刻骨铭心的相思,既意味深长,又强烈迫切。
9.[对应链接高考]在这首小诗中,诗人借“秋”和“海”两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6分)答:三、语言运用(13分)10.下面是《雨巷》中的几个意象,请你用一段话把它们连缀起来,并且能表达本诗的主要内容。
(4分)意象:油纸伞、雨巷、他、丁香、姑娘、梦答: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5分)对于《雨巷》这首诗的欣赏,__①__,也许会把它当作一首单纯抒写忧怨或抒写爱情的作品去理解,去品尝;而知道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__②__,即领略出这是诗人在以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的飘然而去作为象征,__③__。
诗人以象征手法所抒写的这种感情,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低沉哀怨之情,是一种在挫折和失败面前的惶惑空虚之情,是一种对时代洪流的回避之情。
答:12.某中学将于教师节举办诗歌朗诵会,请根据对下面诗歌的内容、风格等方面的理解或评价,在三首诗词之间为主持人报幕各设计一段衔接语。
(每段不超过50字)(4分)徐志摩《再别康桥》衔接语:(1)戴望舒《雨巷》(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课下能力提升(二)1.解析:选C仿佛:似乎,好像;像,类似。
忽然: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
文雅:(言谈、举止)温和有礼貌,不粗俗。
典雅:优美不粗俗。
演示: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
演绎:铺陈,发挥;展现,表现。
2.解析:选C前一句话题为“梦”,不难断定首句为③,排除A、D;④应在①后,排除B。
3.解析:选A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B项,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此处指思路畅通。
C项,举步维艰:迈步艰难,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
与语境不符。
D项,栩栩如生:像活的一样,形容生动逼真。
与语境不符。
4.解析:选D A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应将“自”放在“韩国乐天集团”之前;B 项,搭配不当,“改善”与“就业率”不搭配;C项,语序不当,应为“朗读不仅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手段”。
5.解析:选A修辞手法是“比喻”。
6.解析:选BE B项,“运用排比的手法”错,应为“运用反复的手法”;E项,“叙事诗”应为“抒情诗”。
7.答案:诗人愿化作雪花,自由地毫无拘束地飘舞在空中,去追寻永恒的东西。
他借雪花充分地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欢乐,一旦追寻到美好的东西,就再也不会放弃。
8.解析:选AB A项,“反复”应为“回文”;B项,“复杂心态”应为“矛盾心态”。
9.答案:营造了寂寞、辽远的意境。
10.答案:他很孤独,也很寂寞,在绵绵的细雨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在这样阴郁而孤寂的环境里,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
她虽然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是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
她的内心充满了“冷漠”“凄清”和“惆怅”。
她和诗人一样,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
而且,她竟是默默无言,“像梦一般的”从自己身边飘过去了,走进了这寂寥的雨巷。
11.解析:根据下文的分号及其后的“而知道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可知,①处应填“不知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之类的内容。
由“即领略出这是诗人在以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的飘然而去作为象征”可以看出,②处要填的内容应该与象征手法分析诗歌有关。
由“诗人以象征手法所抒写的这种感情,是……,是……,是……”可以推测③处应填“抒写大革命退潮后无法排遣的忧郁与惆怅”之类的内容。
答案:①不知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②却可以更深一层地去发掘它的象征意义③抒写大革命退潮后无法排遣的忧郁与惆怅12.答案:(1)让我们挥一挥手,告别柔美、静谧的异国康桥,随诗人戴望舒去感受小巷深深、丝雨霏霏的江南情调吧!(2)“康桥”“雨巷”牵动着诗人的情思,而祖国万里江山无限的风光更是激励着伟人毛泽东歌咏祖国雄姿伟象,矢志主宰沉浮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