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论文
论安娜_卡列尼娜的悲剧成因
论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成因【摘要】列夫〃托尔斯泰塑造的典型形象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画廊里独具魅力的妇女形象之一。
安娜追求真爱与上流社会的虚伪道德之间的冲突,传统观念对她精神上形成的桎梏,母爱和情爱不能两全所造成的矛盾痛苦,以及对渥伦斯基爱情的幻灭和自身的性格等等,作者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安娜以生命为代价的唯美爱情悲剧, 并揭示了这一悲剧形成的必然性,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成因。
【关键词】安娜;悲剧;内因;外因在世界文学的巍巍群山中,能与与莎士比亚、歌德、雨果这几座高峰并肩而立的俄国作家当首推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是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博学的艺术大师。
他的作品展现的社会画面之广阔,蕴含的思想之丰饶,融会的艺术、语言、哲学、历史民俗乃至自然科学等各种知识之广博,常常令人望洋兴叹。
安娜·卡列尼娜是他的一部既美不胜收而又博大精深的巨著。
小说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主人公安娜是一位资质优异、诚实聪慧、有文化教养、有高度人格尊严的女性。
如此一位美丽动人,有丰富内涵的女性,只不过是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最终却被落到卧轨自杀的悲惨结局,我们不能不为其悲剧命运扼腕叹息。
她的美,不是一般的美,而是光彩夺人,美艳绝伦的。
连对安娜一直怀有成见的列文在看到安娜的画像时,都为那画中妩媚动人的,活生生的袒肩露臂,含着笑意的嘴角,温柔美丽的眼睛所迷倒。
在交谈中,她的美貌聪慧和良好的教养,都深深打动了他,使他不由得在内心赞叹道:一个多么出色可爱,逗人怜惜的女人!这个活人身上带着一种新鲜的动人心魄的风度。
同她谈话是一种乐事,而倾听她的谈话更是一种乐事。
安娜的美不仅体现在外表,还体现在内在上。
比如她对朵丽的关切友爱对不幸的人怀有同情在追求爱情上,安娜也是一位诚实勇敢有高度人格尊严的女性当她一接受渥伦斯基的爱情后,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来的虚伪与欺骗的生活处境她勇敢地向丈夫挑明,与旧生活决裂甚至为了追求她心中真正的人的生活毅然抛弃了自己心爱的儿子,与渥伦斯基生活。
安娜形象分析论文论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塑造-V1
安娜形象分析论文论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塑造-V1安娜形象分析论文——论《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塑造一、导言安娜卡列尼娜作为著名的俄国文学作品,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作品中的主人公安娜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的眼球,她执着的爱情和最终的悲剧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因此,对安娜这一形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理解整部作品的主旨和思想意义以及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安娜形象的主要特征1.独立自主安娜是一位独立自主的女性,她拥有自己的意志和追求目标,毫不妥协地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品开头,她因为不满足婚姻生活而铤而走险,展现了她对权利、自由和个人尊严的坚持。
2.热情奔放安娜的热情奔放是她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她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以及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都是表现出她强烈的生命力和能量。
3.内心矛盾安娜的内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她同时展现出了强烈的情感和矛盾的思想。
在她的内心,爱情和家庭、责任和自由等多种价值观念在不断冲突和激烈碰撞。
这种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
三、形象塑造的手法分析1.描写细致入微作家托尔斯泰通过对安娜的身体和行为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将安娜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如作品中对安娜整体形象的描写,“她那优美的肩膀、长长的颈项,好像春天里吐露的鲜花一样娇娆可爱”。
这样的描写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安娜的独特魅力。
2.心理描写细腻在作品中,作家托尔斯泰通过多种手法进行心理描写,将安娜内心的丰富多彩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当安娜与文化人列文进行对话时,在她的内心世界中,“在她的心中蔓延着一种甜蜜的激动和柔弱而突破的愿望。
”3.对比手法明显作家托尔斯泰在塑造安娜的形象时,通过与其他形象进行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安娜的特点和形象。
如安娜和她的丈夫卡列宁在性格和处事方式上的对比,以及安娜和社交界女性的鲜明区别等等。
这种对比手法使安娜的形象更加鲜明,凸显了她的独特性。
四、结论总体来看,《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这一形象的塑造非常成功,形象性格鲜明,扮演着作品的核心角色。
安娜卡列尼娜论文
安娜卡列尼娜论文摘要本篇论文将以《安娜卡列尼娜》为研究对象,分析主要角色安娜的形象转变和情感发展。
通过对小说中的情节、语言和文化背景的解读,探讨安娜在爱情和家庭两个领域中所经历的挣扎和变化。
本文将从主题、情节和形象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经典文学作品。
引言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小说通过叙述安娜与其丈夫及情人之间复杂纠缠的故事,探讨了爱情、婚姻、道德和社会等一系列深刻的问题。
安娜这个角色几乎成为了现代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她的形象转变和情感发展是该小说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详细分析安娜从开始到结束在情感和心理状态上的变化,并探讨这一转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安娜的情感状态演变开始的恋爱在小说一开始的时候,安娜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妻子和母亲,但她的生活状况逐渐改变,当她与军官崔洛斯基陷入了一段禁忌的恋情后,她的情感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她渴望爱情和自由,她感受到了在家庭和婚姻中缺失的东西。
婚姻的困境尽管安娜与崔洛斯基之间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她仍然面临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她与丈夫卡列宁的婚姻状况不佳,她渴望解脱出来,但她又不敢违背传统和道德规范。
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得安娜的情感状态变得更加复杂。
爱情的追求在与崔洛斯基的恋情中,安娜体验到了强烈的爱情和满足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崔洛斯基的感情逐渐减退,安娜开始感受到了孤独和不安。
这一再次改变的情感状态让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和生活。
忏悔和痛苦尽管安娜试图通过改变环境和与其情人重新陷入爱情来恢复自己的情感状态,但她的努力往往带来更多的痛苦和内心的负担。
她开始感到厌倦和心灰意冷,她不再能够找到真正的幸福。
结局的悲剧最终,安娜对于自己的不幸命运感到无法承受,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一悲剧性的结局彻底地改变了安娜的情感状态,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影响安娜情感状态的因素社会压力和价值观安娜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她应该按照传统的道德和家庭观念来过性格正常生活。
安娜卡列尼娜婚姻和个人悲剧分析5篇
安娜卡列尼娜婚姻和个人悲剧分析5篇第一篇:安娜卡列尼娜婚姻和个人悲剧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婚姻和个人悲剧分析正如全书来头所说“幸福的家庭全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的悲剧命运的成因也有很多,我不能一一分析,一下简单从婚姻和个人两方面分析安娜的悲剧一生。
一:婚姻的不幸安娜将幸福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爱人的身上,然爱人不能使之幸福,不可寄托厚望。
安娜所爱非人。
安娜作为一个即将没落的封建贵族的一员,带有明显的贵族特点:优雅、高贵。
她同时又具有摆脱庸俗的精神追求,这形成了安娜的精神结构,这样的安娜任何一种思考和行为都带有纯粹的精神意义,当面对爱情,安娜所要求的就更加热烈、更加执着。
安娜敢爱敢恨,不顾一切,冲破种种宗法礼教的禁锢和樊篱。
安娜在少女时代就嫁给了卡列宁,过了八年没有爱情的夫妻生活。
在贵族妇女中,她不只是外貌上尤其在精神气质上远远超出她的同伴,“可惜渥伦斯基并没有决心坚持真挚的爱情,虽然他在开始与安娜热恋时比较认真,有一些颇为高尚的行为。
他自从开始追求安娜后,洗心革面,变得真诚和专一起来,为了得到和保持安娜的爱情,放弃了他的前程名誉等一切妨碍他爱情的东西,也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对他实施经济制裁,甚至在安娜面临难产危险时自杀殉情。
在安娜情绪失控的时候,也委曲求全的努力迁就安娜的无理苛求,直到安娜报复性自杀之后,依然在悲痛之余,将所有的财产变卖一空,亲自组建了一支军队奔赴战场,显示了以死殉情的一番真情。
但这些行为与安娜为追求他的真爱所付出的远远不及。
安娜所追求的、所向往的,渥伦斯基并没有给她,也没能给她以希望。
安娜为了他放弃了一切。
却没有得到她想得到的,为此她绝望了。
渥伦斯基在获得了她的爱情,即满足了自己的情欲和虚荣之后,却对她越来越冷淡厌倦了,他自己的行为越来越退缩后悔了,她清楚地看到:她面临的只是被他最终抛弃的悲惨结局。
她恐慌,只有以死来“摆脱”。
渥伦斯基不理解她献身的爱,安娜也对自己所追求的爱产生了迷惘。
安娜形象分析论文论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塑造(1)
安娜形象分析论文论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塑造(1)《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在小说中,安娜这一角色是一个复杂的形象,她的形象不仅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还让人们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本文就从安娜的角色性格、人际关系、道德取向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角色性格安娜是一个既迷人又复杂的角色,她是一个既有着温柔的一面又有着强烈欲望的一面的女性。
她的出场是在火车站,当时安娜还没有离婚,她和她的丈夫的关系也很和谐。
但随着小说的深入,我们看到了安娜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她经历了婚姻的背叛和丈夫的无情,最终选择了和瓦伦京一起逃走,但是这样的选择带给她的是更大的孤独和无奈,她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二、人际关系安娜与他人的交往方式是进退两难、欲言又止。
她与众多男子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她的生命中,有丈夫亚历克谢、青年瓦伦京、律师凯伦斯基等人。
但是,她与这些男人之间的关系总是表现出一种既暧昧又矜持的状态。
她在和瓦伦京的感情中也是如此,她爱瓦伦京,但她也无法逃脱世俗的压力和自己的内心矛盾。
三、道德取向安娜的行为和选择,无疑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追求个人幸福而付出的代价。
她在选择和瓦伦京在一起时,当时她还没有离婚,这样的行为无疑触犯了社会道德和伦理底线。
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娜的人生中有很多时候她的行为都是违背自己的良知和社会公德,并且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最后,可以看出,安娜的形象不仅仅是小说中的主角,更是一个集人性、情感和道德观于一身的复杂形象。
她的形象让我们了解到人性的复杂,让我们思考到每个人在内心深处的矛盾和诉求。
通过对安娜这个形象的分析,不仅可以有更深入的文学理解与思考,也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
读后感 论文 从《安娜 卡列尼娜》看女性的独立之路
从《安娜·卡列尼娜》看女性的独立之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讲述了一位美丽端庄、个性鲜明的公爵夫人安娜的爱情以及最终悲剧的结局,安娜对完美爱情的执着和“不愿意将就”以及当时男权社会下女性衣服男性生存、丧失自我意识的社会大环境姜安娜一步步推向死亡的悲剧边缘;这部小说也因为安娜的死引发了许多对女性独立意识的思考。
她的爱情和他们的“婚姻”安娜的丈夫——一个比她大二十岁的官僚卡列宁从小寄养在他的叔叔——一个先皇宠臣家里,从小接受的都是封建官僚虚伪庸俗、麻木不仁的教育,成为了当官的机器,正如安娜所说:“他什么也不懂,什么感情也没有,他就像一个木偶,他不是人,时一架官场机器,他不懂得我是他的妻子……”麻木腐朽的卡列宁与安娜的婚姻是典型的“家长制”婚姻,没有爱情的基础,仅仅是“门当户对”。
起初的安娜也尽力扮演好一个妻子、一个母亲的角色,在过去的八年中,她努力让自己成为当时主流社会喜爱的公爵夫人的形象,直到与沃伦斯基的偶遇,她内心对爱情的憧憬和对现实的不满一爆发,她开始勇敢并且执着地追去自己的爱情,可是沃伦斯基的软弱和虚荣让安娜失去了最后的依靠和最终活着的勇气。
在当时的上流社会,婚姻只是社会地位巩固的工具和门当户对的象征,婚外情成了成功男士的象征,有地位、有金钱的男人有婚外情被认为是很正常的事情,只不要引来舆论、影响“声誉“就可以,女性在婚内与别的男子有暧昧也被视为一件正常的事情,只要在背地里,没有人会关注。
可是,安娜渴望的爱情是轰轰烈烈的、是光明正大的、是不能容忍任何杂质的,她与沃伦斯基高调的爱情被“上流”社会所不齿,他们认为安娜“放着高贵的公爵夫人不当,居然做出这么有损丈夫名誉的事情”,安娜的丈夫卡列宁自始至终从未因为安娜的出轨而痛苦,他仅仅是因为安娜的高调引起大家的关注,让他的声誉受损;沃伦斯基无法放弃上流社会的生活,无法接受与安娜共度平淡但幸福的生活,因此后来对安娜越来越冷漠。
试论安娜.卡列妮娜的悲剧根源
试论安娜.卡列妮娜的悲剧根源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安娜悲剧原因的根底上探究造成现代现代婚姻悲剧的三大因素:婚姻悲剧,出身和性格不同,愛情悲剧。
论文关键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悲剧根源马克思说:“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悲剧形象具有有恒的艺术魅力。
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伟大作品?安娜·卡列尼娜?给读者塑造了一个令人同情的悲剧形象——安娜·卡列尼娜。
一何谓“悲剧〞?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根本内容的作品。
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如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短暂的一生是悲剧的,那么,安娜的人生都由哪些悲剧构成呢?我认为,她的人生主要经历了三个悲剧。
〔一〕与丈夫卡列宁的婚姻悲剧出身和性格不同为了安娜和卡列宁的婚姻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卡列宁从小就是孤儿,可以想象,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俄国上流社会,他受尽了怎样的白眼和鄙视,从小就缺失亲情的他养成了孤僻固执的性格。
当卡列宁当上了省长后,安娜就像一件商品,被她的姑妈强行卖给了他,而他也确实尽到了丈夫的职责,他对妻子的迷恋彻底消除了他同别人亲密交往的需要。
安娜出身贵族,从小就围绕在花团锦簇之中,锦衣玉食中长大的她活泼开朗、优雅迷人,而贵族小姐的出身又铸造了她浪漫的气质,内心里有一个感情丰富而又诗意昂然的超凡脱俗的世界。
这种出身、生活际遇的不同使她不可能理解身处体制僵化、钩心斗角的官场的丈夫,而被官场的应付扼杀了其所有生活乐趣的丈夫也不可能像安娜梦想的那样经常搞愛情的小把戏。
二人性格的不同注定了他们对愛情婚姻生活的不同理解,这些也是他们婚姻不幸的根源。
〔二〕情人伏伦斯基的愛情悲剧的这个悲剧由三个原因造成。
1.与伏伦斯基的不同的愛情观安娜对待愛情的态度是自私的占有欲极强这使得原本开朗、活泼的她变得偏执、疑心、忌恨,她认为她愛伏伦斯基就应该完全占有他,丝毫不许他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权利,只有靠他的愛情保证她才能活下去,身为贵族的她不了解“人仅仅有愛情是万万不行的〞这一真理。
安娜卡列尼娜 毕业论文
安娜卡列尼娜毕业论文《安娜卡列尼娜》毕业论文安娜卡列尼娜,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位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作品中的女主角,以她的悲剧命运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闻名于世。
《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探讨了爱、婚姻、道德和社会等一系列复杂的主题,引发了读者们深思。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爱情。
小说中,安娜与她的情人瓦伦京之间的爱情关系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他们的爱情起初是一种激情的冲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无法逃脱的困境中。
安娜作为一个已婚妇女,她的婚姻并不幸福,但她却无法割舍对家庭的责任感。
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这使我们思考:爱情是否能够战胜一切?婚姻和道德的束缚对于个人的幸福又有何影响?其次,小说中的婚姻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安娜与她的丈夫凯伦尼,以及她的情人瓦伦京之间的婚姻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婚姻在当时俄国社会中的复杂性。
凯伦尼是一个典型的冷漠丈夫,他对安娜的感情冷淡且缺乏沟通。
这种婚姻关系使安娜渴望得到真正的爱和关怀,最终导致了她与瓦伦京的不可避免的爱情。
这引发了我们对婚姻制度的思考:婚姻是否只是一种社会约束?是否有可能在婚姻中实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此外,小说中的道德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安娜与瓦伦京的爱情被社会所谴责,他们被视为道德败坏的典型。
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小说中其他角色的道德观念并不完全正义。
例如,凯伦尼对待安娜的冷漠和不关心,以及其他人对安娜的非议和嘲笑,都暴露出社会道德观念的虚伪和偏见。
这使我们思考:道德观念是否应该被社会所定义?道德是否应该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最后,小说中描绘的社会背景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主题。
《安娜卡列尼娜》发生在19世纪末的俄国社会,这个时期正值俄国社会发生剧变的时刻。
小说中描绘了贵族阶级的生活和道德沦丧,以及农民的贫困和压迫。
这种社会背景使我们思考:社会的不公正和道德沦丧是否导致了安娜和其他角色的悲剧命运?社会变革是否能够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公正?综上所述,《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通过描绘爱情、婚姻、道德和社会等一系列复杂的主题,引发了读者们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深思。
作文:《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作文:《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英文版本Anna Karenina's Tragedy of LoveAnna Karenina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Russian writer Leo Tolstoy, depicting the various ugliness and moral decline of the upper class society in 19th century Russia, and showcasing Tolstoy's profound reflection on human nature through the tragic love story of the protagonist Anna Karenina.Anna Karenina is a beautiful and intelligent aristocratic woman, and her presence has captivated the entire social circle. However, Anna's marriage with her husband Karenin was full of contradictions and unhappiness. When she met the young and promising officer Zvilkov, the passion between the two quickly ignited, ultimately leading to their unfortunate ending.Anna's tragic love story stems from her pursuit of her true inner emotions, but she is bound by moral and religious norms. In a feudal society, marriage was considered the most sacred thing, while betrayal was an unforgivable crime. Anna was unable to overcome the pressure of social opinion and family when pursuing her love, and ultimately fell into a desperate situation.Anna Karenina's tragic love story reflects the various contradictions and injustices in Russian society at that time, revealing the constraints and harm of feudal moral concepts on individual freedom. The emergence of conflicts stems from conflicts between the needs of oneself and others, and ultimately leads to unfortunate outcomes.Through Anna Karenina's tragic love story, Tolstoy portrays the complexity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insurmountable fate. He criticized the excessive interference of society in individual behavior and the shackles of moral norms, calling on people to cherish sincere emotions and pursue inner truth, and not be bound by social opinion and traditional values.In contemporary society, despite changes in values and moral concepts, people still face conflicts between their own needs and the expectations of others. Therefore, we can draw profound inspiration from Anna Karenina's tragic love story, truly cherish emotion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life, not be influenced by external interference and constraints, and pursue inner truth and freedom.中文版本《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19世纪俄国上层社会的种种丑恶和道德沦丧,并以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展现出了托尔斯泰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毕业论文-对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女性主义解读-语言文学论文
毕业论文-对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女性主义解读-语言文学论文毕业论文-对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女性主义解读 - 语言文学论文摘要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父权制社会,在男性的观念、思想、行为、伦理价值的霸权话语中,婚姻是父权制安排给丧失了自我身份的女性的唯1出路,也是无法更改的选择。
安娜为了摆脱这1身份不惜以死相争,是托尔斯泰笔下寻求个体自我真实身份的女性象征。
安娜对婚姻爱情的重新选择,显示了她独立的女性意识,她从最初对爱的幻想到最后决然以死相抗,安娜“死而再生”了,是安娜对父权制社会的殊死抗争,表达出1种全新的女性意识与女性反抗。
关键词:女性意识;父权制;身份;自我ABSTRACTIn the mid-late nineteenth century of the Russia patriarchal society, the male’s idea, thought, behavior, a nd ethical values in hegemony words, the marriage was the only outlet that the patriarchy arrangement for the feminine who lost their self-identities and it is also the unalterable choice. In order to break it away, Anan sacrificed her life without hesitation, who was the feminine symbol that seek the individual self- real status in Torstein’s novel. Anan’s new choice of her love, has demonstrated her independent female consciousness, from fantasy of love to finally decidedly dead, Anna "died regenerates", which was Anna’s life-and-death resistance to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expressing a kind of brand-new feminine consciousness and resistance.Key words: Feminism consciousness; Patriarchy; Identity; Self。
安娜卡列尼娜学术论文
申冤在我,我必报应摘要:《安娜卡列尼娜》塑造了安娜这个俄国文学史上典型的上流社会女性”多余人”,社会环境和自我主观因素造成了安娜的悲剧的必然性。
作者精心的构思为安娜这个形象赋予了时代意义,通过安娜的悲剧来传达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扼腕。
关键词:安娜,多余人,贵族社会早在1870年2月24日托尔斯泰夫人就记下丈夫的一段谈话:“昨天晚上他对我说,他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已经结婚、但失了足的上流社会妇女的典型。
他说,他的任务是要把这个女子写得只显得可怜而不显得有罪。
“后来有一件事促使他动笔。
1872年1月4日晚,一位年轻贵妇,系托尔斯泰邻近的庄园主比比科夫的情妇,因主人结婚而被抛弃,便以卧轨自杀来抗议。
她的姓名是安娜*斯捷潘诺夫娜*皮罗戈娃。
托尔斯泰便把她的名字和生命结束的方式移植到未来小说女主人公身上,但并不是作为小说人物原型。
此外,小说女主人公安娜的外貌则取自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女儿玛丽娅,托尔斯泰曾被她的美貌和仪态所吸引,写作时正式采用了她的外形,使小说中的安娜具有美丽动人、雍容华贵、待人真挚的形象。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70年代的俄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资本主义势力迅速发展,封建宗法制日趋瓦解。
托尔斯泰对俄国在资本主义冲击下发生的城市的畸形现象和农村的破产,日益感到不安,于是《安娜卡列尼娜》的重心就从一部单纯的家庭悲剧小说转移到描写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灾难性后果上:贵族阶级家庭关系瓦解,道德败坏,贵族地主日趋没落,资产阶级日渐得势,农村中产阶级矛盾激化。
用书中人物列宁的话来说,就是在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
列宁认为,对于1861年1905年这个时期,很难想象得出比这个更恰当的说明了。
那“翻了一个身“的东西,就是农奴制及其相应的整个“旧秩序“;那“刚刚开始安排“的东西,就是资本主义制度。
小说的结局,安娜惨死在火车轮下,渥伦斯基的母亲还觉得不解气,在同另一个贵族谈到安娜时,悻悻地说:“她的下场,正是那种女人该有的下场,连她挑选的死法都是卑鄙而下贱的。
安娜卡列尼娜的论文.doc
论《安娜·卡列尼娜》的文学成就内容摘要列夫·尼古拉耶维厅·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
他以深遂的智慧、无畏的精神、不倦的探索、丰硕的成果将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顶峰,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后人景仰的文学大师。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斯文文泰继《战争与和平》之后的又一部鸿篇巨制,是作者众多文学作品中的扛鼎之作,也是俄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作品反映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国现实,安娜一书是托尔斯泰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暴力革命与阶级调和、贵族与平民和命运、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农民问题与农业的出路、婚姻与家庭、生与死以及教育、伦理、自我修养、宗教信仰等一系列问题的重新审视。
《安娜·卡列尼娜》反映了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从而描绘出六七十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一幅真实、凝重而又发人深思的画卷。
《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的色调是比较阴郁的,人物的矛盾斗争激烈,贵族与平民的思想观念,几位主人公矛盾与惶恐的心理,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中,列夫·托尔斯泰塑造了许多在文学史上光芒四射的人物:安娜、渥伦斯基、吉提、列文、卡列宁、奥布朗斯基公爵……如果我们简单地归纳一下全书的内容,这部作品主要写了两个故事:其一,是安娜与渥伦斯基从相识、热恋到毁灭的过程,以及围绕这一进程的所有社会关系的纠葛,其二是列文的故事以及他在宗教意义上的展开个人思考。
关键词小说结构安娜弗龙斯基列文一.关于小说的结构小说有三条情节线索,第一条是以安娜——卡列宁——弗龙斯基为主的与上流社会紧密联系的线索;第二条是以列文——吉娣为主的与农村和寒潮制农民紧密联系的线索,这两条平等线又是依靠奥布隆斯基——多丽为主的中间线引发并连接起来的。
形成一座十分严谨的拱形结构。
第一条情节线索展示的是女主人公安娜的爱情悲剧;第二条线索展示的是列文复杂而紧张的精神活动。
安娜卡列尼娜(含5篇)
安娜卡列尼娜(含5篇)第一篇: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崇高的声誉。
列宁曾称赞他的作品为反映俄国现实生活的镜子。
他对俄罗斯自然风光的描绘,对人物心灵世界的昭示,对生活中一些富有典型意义的场面描写都是卓绝的。
《安娜卡列尼娜》中舞会就是有关场面描写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例,他的独具匠心的描写和叙述,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令人叹为观止!舞会在第一部第二十二、二十三节,篇幅不长,但在全书却占有重要的位置。
它是形成小说两条主要线索平行发展的枢纽;是主要人物感情发生转变的契机。
跳舞会后,安娜为了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爱情抛弃家庭和名誉,毅然与渥伦斯基结合而陷于毁灭;而吉提和列文经过痛苦之后的复苏,终于建立起美好的家庭。
所以,这一统领全局的场面,是颇费了作者一番匠心的。
为了更好地欣赏这场别开生面的舞会,还应该交待舞会之前已发生的两件事:一是吉提因为爱着年轻、英俊、又有很好前途的彼得堡皇室侍从武官渥伦斯基,而拒绝了诚实、善良的列文的求婚;而渥伦斯基却和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来的安娜在火车站一见倾心,他并没有把过去和吉提的调情当回事。
二是安娜和吉提在舞会之前曾见过面,因为安娜的嫂子正是吉提的姐姐。
吉提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盼望着舞会。
她以为自己的婚事将在这场舞会上决定,所以她对舞会“抱着很大的希望”,她希望所有的人都在场,所有的人都参与,都来分享她的幸福和欢乐!当然她也邀请了安娜,并认为安娜若穿着淡紫色的衣服参加舞会是再漂亮不过了。
吉提以为安娜来参加舞会会增加她的快乐和幸福的,然而,命运之神并没有满足吉提的心愿,相反地,她得到的却是渥伦斯基的背叛。
一巧设线索,紧紧围绕人物的情绪变化组织材料,明暗交织,细致缜密。
舞会中作者设置了两条线索:{1} 按跳舞的顺序,以华尔兹舞、卡德里尔舞、玛佐卡舞为标志,构成跳舞会的外在线索。
{2} 吉提由欢乐到痛苦的情绪变化过程则构成了跳舞会的内在线索。
两条线索,内钩外连,层层推进。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作文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作文安娜卡列尼娜悲剧作文篇一伏伦斯基和安娜的灵魂属于两个不同的精神世界。
他们虽然一见钟情,但他们貌合神离,相距遥遥,根本不可能融合在一起。
当安娜孤独无助的时候,伏伦斯基选择了逃避,他想要回到他以前的那种花花世界。
对生活和理想彻底失望的安娜选择了自杀。
她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中,已承受太多的悲哀与不幸。
她需要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干扰。
她用她的方式寻求到心灵的完全宁静。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感到安娜正在某个角落里,怀着满腹的渴望和决绝的目光看着我……我想,我终会拥抱,带着同样满怀的情,摆脱所有的现实,去与她一起起舞长空。
风中之烛在风中摇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终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
安娜・卡列尼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
安娜的爱情虽然没有得到完美的结局,但她永远都是我所知道的最美的女人,永远驻留在我的心中。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作文篇二安娜的惨死从多方面揭发和控诉了沙皇俄国特别是它的上流社会的腐败和黑暗。
作家以令人信服的艺术力量表现了安娜的死是安娜的必然结局。
他把安娜的命运写成一个悲剧,体现了生活自身的逻辑。
安娜的命运,很值得同情,更值得我们认真的思索。
她被逼上绝路,是社会的罪过;她的死,更是对黑暗社会的一个反抗,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对真挚诚恳的向往,对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特别是在今天要求妇女解放的时代,这一种悲剧给我们的启示,更是深远而恒久的。
关于安娜这个形象,自其诞生以来,古今中外,众说纷纭,不同阶层不同世界观不同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观点。
安娜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极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积极、进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极、落后的一面,今天如何全面深入地分析她的性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仍具有很深刻的意义。
安娜卡列尼娜毕业论文
安娜卡列尼娜毕业论文安娜卡列尼娜毕业论文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位热爱文学的大学生,她即将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
这篇论文是她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也是她对文学研究的一次探索和实践。
在过去的四年里,安娜卡列尼娜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热衷于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
她发现,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作品,她逐渐理解了文学对人们的意义和影响。
在她的论文中,安娜卡列尼娜选择了一位著名作家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这位作家是她的偶像,也是她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通过对这位作家的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她希望能够揭示作家的创作理念和风格,并探讨他的作品对读者的影响。
安娜卡列尼娜的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作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进行介绍。
她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和资料,了解了这位作家的成长经历、创作环境和思想观念。
她发现,作家的个人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其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成为她后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二部分是对作家的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安娜卡列尼娜选择了几部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文本分析和比较,她揭示了作家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她发现,作家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作家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人性的理解。
第三部分是安娜卡列尼娜对作家作品的影响和意义进行总结和评价。
她通过对作家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作家的作品对读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家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思想的启示和情感的交流。
通过阅读作家的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作家的情感和思考,也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和人性的新的理解。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安娜卡列尼娜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文献查阅和资料整理,同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思考。
然而,她克服了这些困难,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和写作。
她相信,通过这篇论文的完成,她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的魅力。
浅谈《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外国文学毕业论文
浅谈《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外国文学毕业论文
(一)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
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
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
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
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
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
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
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
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
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
外国文学:安娜·卡列尼娜小论文
《安娜·卡列尼娜》小论文19世纪80年代,列夫·托尔斯泰完成了这部著名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在这部作品中,作家从贵族的婚恋和家庭关系的角度切入,描写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广阔的生活画面,展示了俄国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过程中的社会风貌,同时也反映了作家的道德观、家庭观和世界观的矛盾。
安娜,真诚、单纯、聪明、美丽,热烈追求个人的爱情幸福,是俄国19 世纪70年代优秀贵族妇女的典型现象,她的身上有着那个时代的社会特征。
少女时期的安娜,由姑妈做主嫁给了比自己大二十岁的大官卡列宁,但两个人毫无感情可言,完全靠封建礼教维持着家庭生活。
后来,她爱上了渥伦斯基,这唤醒了她对生活的追求。
她要这爱情,她终于跨出了礼教的藩篱,作为已婚的端庄的妇女,要跨出这一步,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虽则在当时上流社会私通已司空见惯了。
但她的勇气主要在于,不愿与淫荡无耻的贵族妇女同流合污,不愿像她们那样长期欺骗丈夫,毅然把暧昧的关系公开。
这不异于向上流社会挑战,从而不见于上流社会,同时也受到了卡列宁的残忍报复:既不答应她离婚,又不让她亲近儿子。
她徒然挣扎,曾为爱情牺牲母爱,可这爱情也成了镜花水月,心爱的人抛弃了自己,自己的爱情追求没了,最终落得个自杀的下场。
但安娜的爱情追求以悲剧告终,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一是她的性格有循规蹈矩的一面,二是安娜个性解放的追求触犯了俄国的法律、道德、宗教教义和贵族上流社会的习俗,为他们所不容,三是安娜的个性追求有超前的性质,在当时是孤立的,不被理解的,四是渥伦斯基所爱的主要是安娜外在的美,它属于俄国上流社会而不是属于安娜。
所以安娜把自己的命运和他的联结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也注定了其悲剧的结局,最后是安娜自身的矛盾。
这一切都预示着这场悲剧是必然的。
列文是这部著作的另一重要人物,与安娜不同,列文可以说是获得了真正的爱情和家庭的幸福,但他也是一矛盾的人物,也代表了作者的思想。
有关安娜卡列尼娜感想例文五篇
有关安娜卡列尼娜感想例文五篇《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所反映的俄国正处于一场大变动中,古老的封建俄国受到西欧资本主义浪潮的猛烈冲击,社会制度、经济结构、风俗习惯、思想意识.....无一不受到震撼。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安娜卡列尼娜感想例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有关安娜卡列尼娜感想例文一关于安娜这个形象,自其诞生以来,古今中外,众说纷纭,不同阶层不同世界观不同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观点。
安娜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极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积极、进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极、落后的一面,今天如何全面深入地分析她的性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仍具有很深刻的意义。
安娜是一个资质优美,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子,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象芜草丛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惊人的美,她的聪慧、典雅、质朴、活跃,她的单纯、沉静、从容、高贵,使得她在各种场合下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
对安娜一直怀有成见的列文,都为她的美为她的丰富活跃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那在瞬间由悠闲恬静而又显得那么优美端丽突然变为好奇、气愤和傲慢的神情,她的美貌、聪明和良好的教养,都深深打动了他,使他不由地在内心里赞叹道:“这是怎样一个女人!”“一个多么出色、可爱、逗人怜惜的女人!”“这个活人身上带着一种新鲜的动人心魄的风度。
”“同她谈话是一种乐事,而倾听她的谈话更是一种乐事。
”短暂的会面,便使列文依依不舍地离安娜而去时,他“又望了望那幅画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对她发生了一种连他自己都觉得惊讶的一往情深的怜惜的心情。
”在欢腾的舞会上,吉娣眼睁睁地瞧着渥伦斯基谦卑、驯从地投向安娜,并被安娜所接受,安娜夺去了她的爱情和幸福,成了她的情敌,可她却仍然被安娜的“超自然的力量”的美所深深吸引。
她“愈来愈叹赏她”,安娜“那穿着简朴的黑衣裳的姿态是迷人的,她那戴着手镯的圆圆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挂着一串珍珠的结实的颈项是迷人的,她的松乱的卷发是迷人的,她那生气勃勃的美丽的脸蛋是迷人的。
安娜卡列尼娜大学生获奖作文
安娜卡列尼娜大学生获奖作文安娜卡列尼娜大学生获奖作文(精选5篇)《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安娜卡列尼娜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安娜卡列尼娜大学生获奖作文(篇1)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毫无疑问,安娜很漂亮,满激情和活力,热心又善良。
一出场的女神气质无疑虏获了所有人的好感。
她漂亮,所以在社交场合独领风骚;她诱人,所以弗龙斯基对她一见倾心。
可是她不够聪明,聪明的女人可以像穿花蝴蝶一般游刃有余,安娜卡列尼娜却随着她的感情心意去走。
世上最不幸的事情就是一个不聪明的女人还那么贪心。
确实,安娜卡列尼娜是个贪心的女人。
安娜迷恋弗龙斯基,于是不理会世俗舆论和他同居、出国;她又舍不得她的儿子廖秋沙,所以死活不肯离婚;她不愿离开曾经令她变成众人焦点的社交圈,她一边像祥林嫂一样乞求朋友亲人的理解和宽恕,一边像个放荡的女人一样以自己的魅力勾引每一个来访的男人,包括基季的丈夫列文。
她渴望把她想要的一切都抓在手中,一样都不能放,却不明白质量守恒的道理,没有人可以享尽一切好处,安娜不是千手观音。
在她身上,我看到一个空虚寂寞冷的俄国上层阶级贵族妇女,离开上层社会的社交和吹捧就无法存活,她收养了一个农家女孩,像个小宠物一样置放在自己身边,却不愿意给自己的亲生女儿些许关心,在乡村建学校对她而言更是无稽之谈。
她高高在上也凄凄惨惨戚戚,因为失去了唯一的消遣方式,安娜几乎是病态地抓住自己想要的,憎恶自己不想要的。
大概是中国传统的那种“一夜夫妻百夜恩”的说法的影响,我不觉得她的丈夫做错了什么,让她一直骂他是个恶魔,卡列宁即使痛苦,也不曾把妻子极尽贬低。
那种典型的式的隐忍与安娜无节制的索求形成强烈对比。
不过也是,一个女人,一个年轻好动,魅力四射的女人,是永远不可能安于现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娜卡列尼娜》与《美狄亚》女主人公悲剧命运比较作者:胡芳洁学校:重庆师范大学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2013级摘要:安娜与美狄亚都是西方典型的悲剧人物,虽然两部作品所出现的时代相差很远,但两人都是相同的弃妇命运,二者对于相同弃妇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也相差很远,造成二者不同态度的原因也很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安娜;美狄亚;悲剧;比较研究引言: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和“古希腊三大悲剧大师”之一的欧里皮庇德斯笔下的美狄亚都是西方作品中典型的弃妇悲剧人物,二者对待相同的弃妇命运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对待态度,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也有较大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精神境界和性格特征。
一、相同的弃妇命运美狄亚是科尔喀斯城邦国王埃厄忒斯的女儿。
那年,伊俄尔科斯城邦国王埃宋的儿子伊阿宋来科尔喀斯取金羊毛,美狄亚疯狂地爱上了这位异邦的小伙子,为了爱情,她帮助心上人盗取了父王的“金羊毛”,当父亲派自己的弟弟前来追赶时,她更是为了和伊阿宋安全离开而杀了自己的亲弟弟,背弃了父亲,也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去帮伊阿宋夺回王位。
但是失败了,他们流亡到了科任托斯。
戏剧开场就是伊阿宋要娶科任托斯的公主,科林斯国王要将美狄亚以及她和伊阿宋的两个儿子驱逐出境。
美狄亚和丈夫伊阿宋起先在争吵,后来她假意和伊阿宋和解,又苦苦哀求科任托斯的国王克瑞翁让自己再多住一天,理由是要给两个孩子找到一个安身的地方,事实上她已经酝酿好了复仇计划。
她打发儿子捧着那件抹过毒药的精致的袍子和金冠送给公主作礼物,当公主的身子沾着那些衣饰时,她和接触她的人就会死掉。
就这样,她杀死了科任托斯的国王克瑞翁和伊阿宋将要迎娶的公主格劳刻。
为了使负心的丈夫更加痛苦,她又残忍地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
美狄亚的弃妇命运是由于丈夫伊阿宋要另娶新人。
安娜是一个俄国的贵族妇女,她的婚姻只是贵族和教会婚姻制度下的产物,可是她本身是一个热情善良、生气蓬勃的女子,这样的家庭压抑了她的生气。
“虽然如此,安娜对生活还是充满热爱,对爱情依旧怀着模糊的憧憬。
当时,俄国旧的封建奴隶道德正受到西方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恋爱自由的挑战,像安娜这样一个感情丰富而又很有个性的女子就自然无法不受影响。
一旦遇到弗伦斯基这样一个风度翩翩的贵族青年,安娜很自然就坠入情网,无法自拔,最后演出一场动人心魄的大悲剧,惨死于火车轮子之下。
”[1]在这之中,弗伦斯基的出现让安娜积极追求爱情生活,在被丈夫卡列宁识破之后,卡列宁让她顾及颜面和声誉断绝和弗伦斯基的来往,然而对于安娜这样需要生机的女子怎么可能放弃爱情?她为了和情人在一起而被丈夫赶出家门。
但是,爱情总是要面对生活的考验,当安娜放弃一切后,她的爱情也和预想的并不一样,弗伦斯基对她越来越冷淡,甚至发展到了十分反感她,这时候的安娜再也没有了退路,唯一的归宿就是死亡,她也是没有逃开弃妇的悲剧命运。
二、面对命运不同的态度反观美狄亚和安娜的弃妇命运,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对待相同的命运有着截然不同的对待态度。
美狄亚发现昔日山盟海誓的丈夫变了心将要迎娶别人的时候,她只剩下满腔的怒火和恨意。
“我虽然曾用很庄严的盟誓系住我那可恶的丈夫,但如今却这般受痛苦!让我亲眼看见他,看见他的新娘和他的家一同毁灭吧,他们竟敢首先害了我!”她选择了复仇方式作为自己对命运的抗争。
她坚定地说:“女人总是什么都害怕,走上战场,看见刀兵,总是心惊胆战;可是受到丈夫欺负的时候,就没有别的心比她更毒辣的了!”[2]她的复仇不仅杀害了伊阿宋要迎娶的公主和公主的父王,更有自己的两个孩子。
对于安娜而言,在弗伦斯基出现之前她虽对爱情有着模糊的憧憬,但并没有主动对这样的生活发起过挑战,直到情人出现疯狂地追求点燃了她,她才选择了爱情。
在她和弗伦斯基私奔在外的时光里她也并不是完全享受爱情的甜蜜,还一直饱受思想上的折磨,在她的内心深处她始终觉得自己在上帝面前是有罪的,更是思念和放不下自己的儿子。
面对丈夫卡列宁的抛弃和情人弗伦斯基的遗弃,她是无措的,所以选择了更为悲剧的卧轨自杀。
三、悲剧成因比较(一)、社会历史原因在欧里庇得斯创作《美狄亚》的年代,古希腊奴隶民主制由盛转衰,传统的宗教观念和道德标准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妇女的地位变得低下,几乎与奴隶差不多。
在一个家庭中,男子可以参加社会活动,而妇女只能在家里劳作,至于婚姻,男子可以遗弃妻子,而妻子却没有能力反抗丈夫。
在戏剧中也有表露:“即使你丈夫爱上一个新人——这不过是一种很平常的事——你不必去招惹他,宙斯会替你公断的!”正是在这种社会情况下创作出来的美狄亚,她的社会地位低下,伊阿宋是敢于抛弃她的。
《安娜卡列尼娜》创作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但是俄国正处于历史大变动时期,俄国的封建旧道德旧秩序正受到西欧资本主义浪潮的猛烈冲击。
正如书中所说:“一切都颠倒了过来,一切都刚刚开始建立。
”在这种猛烈冲击下,俄国旧的社会制度、经济结构、风俗、人的思想意识等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当然,个体的家庭也发生着变化,家庭悲剧不断上演,妇女的命运也发生着变化。
在那个年代,出轨行为比比皆是,上流社会是肮脏虚伪的。
“而在当时的坏境下,偷情并不可耻,而是被上流社会默许的,但是公开示爱却是‘不道德’的,备受上流社会唾弃,其原因就是打破了上流社会的游戏规则,这是在于众人为敌,与社会为敌,所以即使安娜遇到的是真爱,她的‘爱情’依然会迅速走向灭亡。
”[3]这样的社会坏境,安娜的爱情注定不能久存,悲剧很快到来。
(二)、宗教文化原因“安娜生活在资本主义扩张的时代,当时的俄国正在推行农奴制改革,正处于从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时期,旧的封建宗教习俗正在瓦解,人们正在追求个性解放、自由恋爱。
”[4]但是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人们并没有完全摆脱旧的宗教习俗,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就是旧制度下塑造出来的典型人物。
在宗教婚姻制度造就的婚姻下,他发现自己的妻子安娜有了外遇,但是让他恼怒的并不是出轨的行为本身,而是妻子竟然不顾自己的声誉不肯与情人断绝往来。
他认为婚姻是神的意志不能违背,与妻子大谈婚姻的宗教意义,其实妻子与什么人相好他并不在乎,他在意的是妻子的出轨会让他接受来自周围人的异样目光。
在安娜内心的深处其实还是受到宗教习俗的束缚,她认为在上帝面前自己是有罪的,负罪感一直占据她的心底。
这种宗教文化下,安娜追求幸福是不可能实现的。
美狄亚选择了复仇的反抗方式对抗命运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宗教因素。
“一方面,西方民族以个人为本位,古希腊人更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自我是主导一切的核心。
在这种文化背景中生长的人没有道德意识,只有自我意识。
美狄亚出身‘蛮夷之邦’,带有原始人的气质,一切行动任凭人的本能,爱恨分明,没有造作,没有虚伪。
美狄亚杀死自己的儿子使丈夫绝望,使负心人备受良心的煎熬,最终达到复仇的目的。
另一方面,西方是个信奉宗教的社会,基督教文化以罪感文化为基础,人出生便意味着原罪,人活着意味着罪孽。
对他们来说,死亡是解脱苦海的最好办法,要让他们经受人间的诸般痛苦才能解脱。
美狄亚正是基于这种心理,才让伊阿宋生存下来,以便使他的余生颠沛流离,没有妻子,没有子嗣,使他后半生在忏悔、赎罪中度过,这是一种更为残酷的惩罚方式。
”[5]在这个人类文明的起始年代,还保留着原始的诸多习俗观念,宗教对人的束缚是软弱无力的,人们身上原还有始的暴力特征以及希腊所崇尚的追求个人价值、自我中心,这些特征在美狄亚身上展露无遗。
这样宗教文化背景下的美狄亚自然敢于背叛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国家,杀害弟弟,杀害丈夫的外遇甚至自己的孩子。
(三)、女性的自我缺失波伏娃在其《第二性》中提到:“女性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
”[6]这种思想认为男女出生时并无差异,而是在后天坏境中被分明。
对于安娜和美狄亚来说也是一样,她们也都有其自身的天性,在后天的爱情、婚姻生活中被改造、被束缚。
她们所处的男权社会下给她们划定了“天使”与“妖妇”的归属。
符合男性审美理想的形象有着天使般的美丽、纯洁、善良和无私。
而不肯顺从男性、不肯放弃自我的女性,都被指为妖妇。
安娜和美狄亚在男权思想下就经历了从天使到妖妇的转变。
安娜选择了与弗伦斯基的爱情,甘愿为了爱情放弃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儿子,与整个上流社会为敌。
美狄亚为了心爱的人,盗取“金羊毛”、杀死弟弟、叛父叛国。
这些都是女性在爱情生活中自我的缺失的体现。
安娜完结与卧轨自杀是因为在付出一切后无路可退,对现实的世界臣服。
美狄亚选择复仇杀死所有人是自我丧失之后被抛弃后的对现实世界的逃离。
“安娜最终回归传统,美狄亚逃离传统,两者都未能在男权社会里求得生存,而是迷失了自我,以致走上悲剧道路。
”[7]两者都未能真正地发现自我、回归自我,悲剧命运不可避免。
安娜和美狄亚都是西方弃妇形象的典型,两者的悲剧命运既有相似之处,也有诸多不同,值得我们探讨。
参考文献:[1]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M].草婴译.译林出版社.2014.[2]欧里庇得斯.美狄亚.外国剧作选(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3][4]张晴.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J].环球人文地理.2014(16).[5]张忠慧.古希腊悲剧美狄亚的女性悲剧形象及成因[J].科技信息.2009(17).[6]克罗蒂娜蒙泰.第二性波伏娃[M].胡小跃译.作家出版社.[7]张旭.自我缺失:安娜与美狄亚两种反抗的共性[J].文学教育.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