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填空,推荐文档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填空(K12教育文档)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填空(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填空(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填空(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化学反应与原理章节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
符号:(2)。
单位:3。
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热化学键形成——热放热反应(放热吸热) △H 为“ "或△H 0吸热反应(吸热放热)△H 为“ "或△H 0☆常见放热反应:①②③④⑤☆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l②③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必须标明聚集状态(分别表示固液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也可以是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 ;反应逆向进行,△H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
燃烧热的单位用表示。
※注意: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 ④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 0,单位)四、中和热1.概念: 溶液中, 的反应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和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3.弱酸或弱碱,所以它们反应时的中和热 57。
3kJ/mol.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用品仪器:大烧杯(500ml) 、小烧杯(100ml)、、量筒(50ml 2只)、、硬纸板或泡沫塑料板(有2孔)、泡沫塑料或碎纸条盐酸(0.50mol/L)氢氧化钠溶液(0。
完整版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化学反响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反响与能量一、焓变反响热1.反响热〔Q〕: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响物之间完全反响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 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响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H=H〔生成物)-H(反响物〕微观角度解释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响。
(放热>吸热)△H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响。
〔吸热>放热〕△H为“+〞或△H>0注:〔高中阶段Q与△H二者通用〕4〕影响晗变的主要因素:①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程正比。
②物质的温度和压强☆常见的放热反响:①所有的燃烧反响②酸碱中和反响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响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响⑤生石灰和水反响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响: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响③以H2、CO、C为复原剂的氧化复原反响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响方程式要指明反响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响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响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响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响热叫中和热。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应用- 化学键的形成: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2.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 酸碱反应、沉淀反应3. 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 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4. 溶液与溶度- 溶液的分类与性质-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常见溶剂的性质和应用二、无机化学1.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的特性- 氧化物、酸、碱的分类与性质- 非金属元素的重要化合物2.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元素的特性- 金属的电化学行为- 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3. 配位化学- 配位键的形成-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与结构-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碳的杂化与分子几何- 有机反应的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2. 烃类化合物- 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与性质- 环烷烃与芳香烃的特点- 烃的来源与应用3. 官能团化学- 醇、酚、醚的化学性质- 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反应- 胺与酰胺的特性4. 有机合成- 有机合成的策略与方法- 保护基团的使用- 有机合成实例分析四、化学实验技能1.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 常见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加热、冷却、萃取、蒸馏2. 化学实验安全- 实验室安全规则- 化学品的储存与处理- 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理3. 化学实验设计与分析- 实验目的的明确与实验方案的设计- 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 实验报告的撰写以上是高二化学选修4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以及实验技能等多个方面。
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化学现象、进行化学实验以及未来深入学习化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四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门选修课程,主要涉及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化学选修四课程中的常见知识点进行总结:一、有机化学1. 有机官能团:烷烃、烯烃、炔烃、芳香化合物、醇、酚、醛、酮、羧酸、酯、胺等。
2. 碳杂原子及其官能团的性质:原子中的电子云不断重叠,形成共轭体系,导致碳杂原子官能团的共性特征。
3. 芳香化合物的性质:具有稳定的芳香性质、还原性不如脂肪族化合物、赛北—雷诺特规则、苯代烃的活泼中心。
4. 烯烃的异构:烯烃具有同分异构体,包括顺反异构、链枝异构、环异构等。
5. 醇的性质及合成:醇可以在物质的转化过程中作为中间体,可通过水合法、卤代烃氢化法、烯烃水化法等方法合成。
6. 酮和醛的性质及合成:酮和醛可通过氧化、还原、羰基化合物的加成等一系列反应合成。
7. 羧酸的酸碱性及合成:羧酸具有酸性,可以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合成羧酸的方法包括氧化法、酸加成法、羧酸的重复性切除法等。
8. 酯的性质及合成:酯是羧酸与醇缩合而成的产物,可以通过酸酐法、酯化法等合成。
9. 胺的性质及合成:胺可通过红氨基化法、胺的还原法、酰胺的水解法等方法合成。
二、分析化学1. 分析化学基本概念:确定化学物质的成分和性质的科学,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2. 实验室常用试剂:酸、碱、盐、指示剂、络合剂等,用于实验室分析工作中的酸碱滴定及络合滴定等。
3. 分析化学的平衡理论:如氧化还原滴定原理、络合滴定原理、酸碱滴定原理等。
4. 氧化还原滴定:包括物种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如还原滴定和氧化滴定。
5. 酸碱滴定:通过滴定法测定酸和碱之间的等值点,酸溶液滴定以碱标准溶液,碱溶液滴定以酸标准溶液。
6. 离子反应与溶液的定性分析:如阳离子之间的沉淀反应和阴离子之间的鉴定反应。
7. 硬水与水质分析:硬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和镁盐,通过复合指示剂和络合剂来定量分析。
8. 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吸收或发射光来进行定量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知识点和练习

高二化学教学资料(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学校: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 Cl二、热化学方程式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三、燃烧热1.概念:25℃,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 1 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 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 2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五、盖斯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ΔH=-483.6 kJ ・ mol ,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 ・mol ・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2.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还原-氧化反应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4. 摩尔概念- 摩尔的定义- 摩尔质量- 物质的量浓度5. 溶液- 溶液的组成- 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 溶解度和饱和溶液二、化学中的测量和计算1. 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 量筒、滴定管、天平- pH计、电导率仪2. 溶液配制- 质量百分比溶液的配制 -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3. 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 - 反应的定量关系4. 溶液的酸碱性- pH值的测定-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5. 化学计算- 质量守恒的计算- 溶液稀释的计算- 化学反应的热量计算三、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2.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和卤素- 氧族元素- 氮族元素- 碳族元素3. 无机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 沉淀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4. 配位化合物- 配位键的形成-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四、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烃的分类和命名2. 烃的衍生物- 醇、酚- 醛、酮- 羧酸、酯3.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4. 生物分子- 糖类、蛋白质- 核酸、脂质五、化学实验技能1. 实验安全知识- 实验室安全规则- 化学品的妥善处理2. 实验基本操作- 溶液的配制和稀释-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3. 常见化学实验- 酸碱滴定实验-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 沉淀反应实验4. 实验报告的撰写- 实验目的和原理- 实验步骤和结果- 结果分析和结论六、化学与环境1. 环境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 水体污染物- 土壤污染物2. 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 绿色化学在工业上的应用3.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七、化学与生活1. 食品中的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 营养素2.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 清洁剂- 化妆品3. 材料科学- 金属和合金- 塑料和合成材料本知识点总结旨在为高中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化学选修4课程复习框架,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实验技能、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与生活等多个方面。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选修4知识点汇总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 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例:CH4 (g) + 2O2 (g) = CO2 (g) + 2H2O (l) ΔH=-890.3 kJ/mol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25℃,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C→CO2,S→SO2,H→H2O,只能在氧气中燃烧。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常考选择: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详细版)-(19314)

化学选修 4 化学反应与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 ( 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符号:△ H. 单位:kJ/mol,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H表示,单位都kJ/mol。
是3. 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 放热 >吸热 ) △H 为“- ”或△ 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 H 为“ +”或△ H >0也可以利用计算△ H 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键能 - 生成物的总键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 >固态6. 常温是指 25,101. 标况是指 0,101.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 H,△ 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s,l, g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 H加倍,即:△H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 H 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考点1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巩固对盖斯定律的理解,提升应用盖斯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灵活应用盖斯定律。
【精确解读】1.内容: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热只与其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2.应用:a.利用总反应和一个反应确定另一个反应的热效应;b.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代数变换等数学处理;3.反应热与键能关系①键能:气态的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既是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也是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②由键能求反应热:反应热等于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为“+”)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为“-”)的代数和.即△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E反-∑E生③常见物质结构中所含化学键类别和数目:1mol P4中含有6mol P-P键;1mol晶体硅中含有2mol Si-Si键;1mol金刚石中含有2molC-C键;1mol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4mol Si-O 键。
【精细剖析】1.盖斯定律的使用方法:①写出目标方程式;②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③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例如:①Fe2O3(s)+3CO(g)=2Fe(s)+3CO2 △H1②3Fe2O3(s)+CO(g)=2Fe3O4(s)+CO2(g)△H2③Fe3O4(s)+CO(g)=3FeO(s)+CO2(g)△H3求反应FeO(s)+CO(g)=Fe(s)+CO2(g)△H4的焓变三个反应中,FeO、CO、Fe、CO2是要保留的,而与这四种物质无关的Fe2O3、Fe3O4要通过方程式的叠加处理予以消去,先②+③×2-①×3先消除Fe3O4,再消除Fe2O3,得到④6Fe(s)+6CO2(g)=6FeO(s)+6CO(g)△H5,④逆过来得到⑤6FeO(s)+6CO(g)=6Fe(s)+6CO2(g)-△H5,再进行⑤÷6,得到△H4=-;2.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①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方向改变,方向改变时,反应热数值不变,符号相反;②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可以同时改变倍数;③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叠加,叠加时,物质和反应热同时叠加;④当对反应进行逆向时,反应热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1. 化学平衡1.1 平衡状态•可逆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零。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1.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无关。
1.3 影响平衡的因素•浓度变化: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变化: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加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少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温度变化: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1 反应速率•平均化学反应速率v = Δc/Δt,单位为mol·L-1·s-1或mol·L-1·min-1。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性质、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2.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
•固体表面积:增大固体表面积,反应速率增大。
2.3 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当反应速率大于平衡速率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反应速率小于平衡速率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 难溶电解质与沉淀溶解平衡3.1 溶度积•溶度积Ksp表示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水中达到饱和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乘积。
•Ksp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无关。
3.2 沉淀溶解平衡•当Qc > Ksp时,溶液中会产生沉淀;当Qc = Ksp时,溶液处于饱和状态;当Qc < Ksp时,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3.3 沉淀的转化•当两种难溶电解质溶液混合时,溶解度更小的电解质会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4. 酸碱平衡4.1 酸碱理论•酸: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 4 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化学反应原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为大家总结一下这部分的重要知识点。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1、焓变(ΔH)焓变是指化学反应在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
如果ΔH 为正值,表示反应吸热;如果ΔH 为负值,表示反应放热。
2、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还表明了能量变化。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明物质的状态,并且ΔH 的数值要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3、燃烧热在 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4、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5、能源常见的能源有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氢能等)。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化学反应速率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计算公式v =Δc /Δt ,其中 v 表示反应速率,Δc 表示浓度变化,Δt 表示时间变化。
3、影响因素(1)内因:反应物的性质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2)外因: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减慢。
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显著改变反应速率,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负催化剂能减慢反应速率。
三、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是可逆反应。
(2)等: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3)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仍在进行。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四是最难的部分,学问点也比较琐细,正由于如此,我们面对这本书的时候更要好好仔细去学,我在这里整理了学习这本书的全部学问点,盼望能关心到大家。
更多化学学问点相关内容推举↓↓↓(高一化学)学科必考学问点有机化学基础学问点归纳(总结)(高二化学)选修三学问点总结高二化学重点学问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分特殊留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定的联系,而打算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一切燃烧反应;①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①酸碱中和反应;①铝热反应;①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等均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①等也是吸热反应;①水解反应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1.依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3.依据键能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依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假如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
①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Δ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5.依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其次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表达式:___________ 。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及对应习题解析(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化学选修4 全书总复习提纲绪言1、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2、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活化能的大小意味着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的难易。
但对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并无影响。
第一章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放热反应,需要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燃烧反应④多数化合反应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多数的分解反应②2NHCl(s) +Ba(OH> • 8H2O(s) = = BaCM 2NHf +10H2O高温高温③ C(s) + H2O(g) = = = C» H2 ④ CO+ C= = 2CO4、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就叫做反应热。
在恒压条件下又称始变,符号为△ H ,单位是KJ/mol。
当AH为“一”或4 H <0时,为放热反应;当^ H为“ + ”或4 H >0时,为吸热反应5、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a、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0C、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表明。
b、需要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注明4H的值及其“ + ”与。
c、需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d、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系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而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故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当系数不同时,AH也不同。
系数与△ H成正比。
6、燃烧热:在250G 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是kJ/mol。
注意:①产物必须是稳定的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物)②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的系数通常为1,其余物质以此为标准配平。
③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 H<07、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 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详细版),推荐文档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化学选修 4 化学反应与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也可以利用计算△H 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② 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 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 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2·8H2O 与NH4Cl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 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6.常温是指 25,101.标况是指 0,101.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 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最新最全面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详细版)(精华版)

化学选修 4 化学反应与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 .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 .焓变( 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符号:△H. 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kJ/mol 。
是3. 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 放热>吸热) △H 为“- ”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也可以利用计算△H 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 生成物的总键能☆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 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6. 常温是指25,101. 标况是指0,101.7. 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分别表示固态,液态,s,l, g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H 改变符号,⑤各物质系数加倍,△ H加倍,即:△H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数值不变。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章节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形成。
其中旧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会释放能量。
(2)化学反应的特征: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和电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热能的变化。
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表示的时候“-”,“kJ/mol”不能省略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表示的时候“+”,“kJ/mol”不能省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判断方法①能量图像左图反应物总能量大于产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右图为反应物总能量低于产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注意:a.图中可以得知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b.一定是所有物质的能量之和,而不是某一个物质的能量高于产物或者低于产物的能量②通过键能的计算△H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不建议大家死记硬背公式,应当理解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和产物成键时所放出的能量相对大小,如果断键吸收能量大于成键释放能量则为吸热反应,如果成键释放的能量大于断键吸收的能量则为放热反应)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的关键是正确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含共价键的数目,注意晶体结构中化学键的情况。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 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mo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与原理章节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2).单位: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 热化学键形成—— 热放热反应 (放热吸热) △H为“ ”或△H 0吸热反应(吸热放热)△H为“ ”或△H 0☆常见放热反应:①②③④⑤☆常见的吸热反应:①l②③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必须标明聚集状态(分别表示固液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也可以是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反应逆向进行,△H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
燃烧热的单位用表示。
※注意: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④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 0,单位)四、中和热1.概念:溶液中,的反应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和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3.弱酸或弱碱,所以它们反应时的中和热 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用品仪器:大烧杯(500ml)、小烧杯(100ml)、、量筒(50ml 2只)、、硬纸板或泡沫塑料板(有2孔)、泡沫塑料或碎纸条盐酸(0.50mol/L)氢氧化钠溶液(0.55mol/L)实验步骤:计算公式:误差分析五、盖斯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各反应物)和(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
2.使用方法3.反应热的计算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v)⑴定义:衡量反应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的变化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计算公式:(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单位:⑷影响因素:①决定因素(内因):(决定因素)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2.反应物浓度、气体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条件变化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活化分子百分数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V变化光、电磁波、超声波、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溶剂等※注意:(1)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二、化学平衡(一)1.定义: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前提是反应)等(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3、判断平衡的依据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移动(3)溶液中的反应,如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平衡向方程式中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_____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移动。
注意:(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的,所以平衡。
但是使用正催化剂可以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_。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的方向移动。
三、化学平衡常数(符号)(一)定义: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_比值。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
2、K只与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固体或纯液体,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的标志。
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的浓度越大,它的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___。
反之,则相反。
一般地,K>105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2、利用K值做标准,可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建立平衡的方向。
(Q:浓度积)Q 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 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 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反应*四、等效平衡1、概念: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同一可逆反应经不同途径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2、分类(1)等温,等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第一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第二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2)等温,等压的等效平衡:五、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看懂图像(面、线、点、势)--联想规律---分析判断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1)熵:一个状态函数,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S. 单位:J•••mol-1•K-1 (2)体系趋向于有序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这叫做原理,也是反应方向判断的依据。
.(3)同一物质,气态、液态、固态时熵值关系为S(g ) S(l) S(s)2、反应方向判断依据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断依据为:ΔG=ΔH-TΔS 0 反应能自发进行ΔH-TΔS 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ΔH-TΔS 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注意:(1)ΔH为负,ΔS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2)ΔH为正,ΔS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在中或状态下能导电的。
非电解质: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下列物质中HCl、NaOH、NaCl、BaSO4、HClO、NH3·H2O、Cu(OH)2、H2O 、SO3、CO2、CCl4、CH2=CH2属非电解质的有:属强电解质的有:。
属弱电解质的有: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温度:电离一般热,升温电离平衡向移动。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6、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表示方法:AB A++B- Ki=7、影响因素: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K W = ;25℃时, ; K W = =注意:K 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 W值一定K 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稀溶液(酸、碱、盐)2、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①酸、碱:水的电离②温度:水的电离(因为水的电离是热的)③能水解的盐:水的电离4、溶液的酸碱性和pH:(1)pH= ](2)pH的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变色范围:甲基橙 3.1~4.4(橙色)石蕊5.0~8.0(紫色)酚酞8.2~10.0(浅红色)pH试纸—操作。
注意:①事先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②广泛pH试纸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三、混合液的pH值计算方法1、强酸与强酸的混合:(先求[H+]混:将两种酸中的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H+]混=([H+]1V1+[H+]2V2)/(V1+V2)2、强碱与强碱的混合:(先求[OH-]混:将两种酸中的O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OH-]混=([OH-]1V1+[OH-]2V2)/(V1+V2)(注意:不能直接计算[H+]混)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先据H++ OH-==H2O计算余下的H+或OH-,①H+有余,则用余下的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H+]混;OH-有余,则用余下的O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OH-]混,再求其它)四、稀释过程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1、强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 n (但始终不能7)2、弱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7)3、强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7)4、弱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7)5、不论任何溶液,稀释时pH均是向7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无限稀释后pH均接近76、稀释时,弱酸、弱碱和水解的盐溶液的pH变化,强酸、强碱变化。
五、酸碱中和滴定:1、中和滴定的原理实质:H++OH—=H2O 即酸能提供的H+和碱能提供的OH-物质的量。
2、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1)滴定管的刻度,O刻度在,往下刻度标数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它的最大刻度值。
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
(2)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3)准备过程:准备:检漏、、、、赶气泡、调液面。
(4)实验过程及滴定终点的判断3、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误差分析:利用n酸c酸V酸=n碱c碱V碱进行分析六、盐类的水解1、定义:。
2、水解的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使平衡向移动,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①有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 Na2CO3>NaHCO3)4、盐类水解的特点:(1)(2)(3)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①温度:温度越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越稀越水解)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水解而阳离子水解;OH—)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显酸性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性(如: HSO3-、H2PO4-)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性(如:HCO3-、HS-、HPO42-)7、双水解反应:(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