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重点讲义文件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复习讲义

高中数学复习讲义

高中数学复习讲义一、代数1.1 一元一次方程1.2 一元二次方程1.3 平面直角坐标系1.4 解析几何与向量1.5 指数与对数1.6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1.7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二、几何2.1 平面与立体几何基本概念2.2 直线与角2.3 三角形与三角形的性质2.4 四边形与四边形的性质2.5 圆与圆的性质2.6 空间几何与立体几何三、概率与统计3.1 随机事件与概率的计算3.2 组合与排列3.3 抽样与统计四、数学思想方法4.1 推理与证明4.2 逻辑与谬误4.3 数学建模与解题策略五、应用题本讲义将针对高中数学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复习总结,旨在帮助大家全面复习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一、代数1.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最基础的方程形式之一,解一元一次方程需要掌握方程的基本性质和求解方法。

我们将重点讲解常见的一元一次方程类型,并提供解题思路和方法。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技巧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2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在高中数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解一元二次方程需要掌握配方法、因式分解法以及求根公式等知识点。

我们将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并通过大量例题帮助大家提高解题能力。

1.3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研究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的基础,了解坐标系的性质和坐标变换的规律对于解决几何问题至关重要。

我们将详细介绍直角坐标系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大家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

1.4 解析几何与向量解析几何是将代数与几何相结合的重要数学分支,研究空间中点、直线、平面等几何对象的解析表达和性质。

向量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工具,学习向量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律有助于解决几何问题。

我们将讲解解析几何基本概念和向量的数学性质,并通过练习题提高大家的解题能力。

1.5 指数与对数指数和对数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数学工具和运算方法,涉及到数学表达式的简化、方程的求解等。

高中数学讲义 第二章 函数A (超级详细)

高中数学讲义 第二章 函数A (超级详细)

分析:运用配方法,逆求法,换元法等方法求函数值域.
(1) 解: y x2 4x 2 (x 2)2 2 , x [0,3) ,函数的值域为[2, 2] ;
(2)
解法一:由
y
x2 x2 1
1
x
1 2
1

0
1 x2 1
1 ,则 1
1 x2 1
0
, 0
y
1,故函
数值域为[0,1) .
解法二:由
求函数的值域应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
第 3页 【辅导专用】共 16页
【反馈演练】
1.函数 f(x)= 1 2 x 的定义域是__(____,_0_]___.
2.函数
f
(x)
1 log 2 (x 2
4x
3)
的定义域为___(_1_, _2_)___(_2_, _3_)___.
3.
函数
y
1 1 x2
它的值域也就确定,故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只需判断它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否相同即可.
例 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① y 1 x 2 1 ; 2 x
② f (x)
x

log 1 (2 x)
2
解:(1)①
2 由题意得:
x
0, 解得 x 1且 x
2 或 x
1且 x
2,
x2 1 0,
1.设有函数组:① y x ,y
x2 ;② y x ,y 3 x3 ;③ y
x ,y
x x
;④
y
1 1
(x 0),

(x 0),
y x ;⑤ y lg x 1 , y lg x .其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有___②④⑤___.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三册全册WORD讲义《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三册全册WORD讲义《导学案》

8.1.1向量数量积的概念(教师独具内容)课程标准:1.通过物理中功等实例,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会计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通过几何直观,了解平面向量投影的概念以及投影向量的意义.3.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教学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几何意义.教学难点:向量的投影及数量积的几何意义.知识点一两个向量的夹角(1)定义:给定两个01非零向量a,b(如图所示),在平面内任选一点O,作OA→=a,OB→=b,则称02[0,π]内的∠AOB为向量a与向量b的夹角,记作03〈a,b〉.(2)根据向量夹角的定义可知,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是唯一确定的,而且040≤〈a,b〉≤π,〈a,b〉=05〈b,a〉.时,称向量a与向量b垂直,记作07a⊥b.在(3)垂直:当〈a,b〉=06π2讨论垂直问题时,规定08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垂直.知识点二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一般地,当a与b都是非零向量时,称01|a||b|cos〈a,b〉为向量a与b的数量积(也称为内积),记作a·b,即a·b=02|a||b|cos〈a,b〉.由定义可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知识点三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1)当e是单位向量时,因为|e|=1,所以a·e=01|a|·cos〈a,e〉.(2)a⊥b⇔02a·b=0.(3)a·a=03|a|2,即04|a|=a·a.(4)cos〈a,b〉=05a·b(|a||b|≠0).|a||b|(5)|a·b|06≤|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知识点四向量的投影如图1,设非零向量AB→=a,过A,B分别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B′,则称向量为向量a在直线l上的01投影向量或投影.类似地,给定平面上的一个非零向量b,设b所在的直线为l,则a在直线l 上的投影称为a在向量b上的02投影.如图2中,向量a在向量b上的投影为03.可以看出,一个向量在一个非零向量上的投影,一定与这个非零向量04共线,但它们的方向既有可能05相同,也有可能06相反.知识点五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如图(1)(2)(3)所示.当〈a ,b 〉<π2时,A ′B ′→的方向与b 的方向01相同,而且||=02|a |cos〈a ,b 〉;当〈a ,b 〉=π2时,为零向量,即||=030;当〈a ,b 〉>π2时,的方向与b 的方向04相反,而且||=05-|a |cos 〈a ,b 〉.一般地,如果a ,b 都是非零向量,则称06|a |cos 〈a ,b 〉为向量a 在向量b 上的投影的数量.投影的数量与投影的长度有关,但是投影的数量既可能是07非负数,也可能是08负数.两个非零向量a ,b 的数量积a ·b ,等于a 在向量b 上的投影的数量与b 的模的乘积.这就是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1.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的数量也可以写成a ·b|b |,它的符号取决于角θ的余弦值.2.在运用数量积公式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两向量夹角的范围是0°≤θ≤180°.3.a ·b 的符号与a 与b 的夹角θ的关系设两个非零向量a与b的夹角为θ,则(1)若a·b>0⇔θ为锐角或零角.当θ=0°时,a与b共线同向,a·b>0.或a与b中至少有一个为0.(2)a·b=0⇔θ=π2(3)a·b<0⇔θ为钝角或平角,当θ=180°时,a与b共线反向,a·b<0.特别注意a,b共线同向与共线反向的特殊情况,即a·b>0(<0),向量夹角不一定为锐角(钝角).4.向量的数量积a·b=|a||b|cosθ的主要应用(1)利用公式求数量积,应先求向量的模,正确求出向量的夹角(向量的夹角由向量的方向确定).求夹角,应正确求出两个整体:数量积a·b与模(2)利用公式变式cosθ=a·b|a||b|积|a||b|,同时注意θ∈[0,π].(3)利用a·b=0证明垂直问题.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a·b=0,则a⊥b.()(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向量.()(3)当a∥b时,|a·b|=|a||b|.()答案(1)√(2)×(3)√2.做一做(1)已知向量a与向量b的夹角为30°且|a|=3,则a在b上的投影的数量为____.(2)已知|a|=4,|b|=22,且a与b的夹角为135°,则a·b=____.(3)在直角坐标系xOy内,已知向量AB→与x轴和y轴正向的夹角分别为120°和30°,则BA→在x轴、y轴上的投影的数量分别为____和____.答案(1)32(2)-8(3)12|AB→|-32|AB→|题型一两个向量夹角的定义例1已知向量a,b的夹角为60°,试求下列向量的夹角:(1)-a,b;(2)2a,23b.[解]如图,由向量夹角的定义可知:(1)向量-a,b的夹角为120°.(2)向量2a,23b的夹角为60°.(1)向量的夹角是针对非零向量定义的.(2)注意向量的夹角是[0°,180°].(3)按照向量夹角的定义,只有两个向量的起点重合时所对应的角才是两向量的夹角,如图所示,∠BAC不是向量CA→与AB→的夹角,作AD→=CA→,则∠BAD才是向量CA→与AB→的夹角.|a|,求a-b与a的夹角.[跟踪训练1]已知向量a与b的夹角为60°且|b|=12解如图,作OA→=a,OB→=b,则∠BOA=60°,连接BA,则BA→=a-b.取OA的中点D,连接BD,∵|b|=1|a|,∴OD=OB=BD=DA,2∴∠BDO=60°=2∠BAO,∴∠BAO=30°.∴a-b与a的夹角为30°.题型二向量数量积的定义例2(1)已知|a|=5,|b|=2,若①a∥b;②a⊥b;③a与b的夹角为30°,分别求a·b.(2)已知|a|=4,|b|=2,b2-a2=3a·b,求向量a与向量b的夹角.[解](1)①当a∥b时,若a与b同向,则它们的夹角为0°,∴a·b=|a||b|cos0°=5×2×1=10;若a与b反向,则它们的夹角为180°,∴a·b=|a||b|cos180°=5×2×(-1)=-10.②当a⊥b时,则它们的夹角为90°,∴a ·b =|a ||b |cos90°=5×2×0=0.③当a 与b 的夹角为30°时,a ·b =|a ||b |cos30°=5×2×32=53.(2)由题意,得4-16=3a ·b ,∴a ·b =-4,∴cos 〈a ,b 〉=a ·b |a ||b |=-12,向量a 与向量b 的夹角为120°.1.求向量数量积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1)确定向量的模和夹角,根据定义求出数量积.(2)a 与b 垂直当且仅当a ·b =0.(3)非零向量a 与b 共线当且仅当a ·b =±|a ||b |.2.求向量夹角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1)确定向量的模和数量积,根据夹角公式求出向量夹角的余弦值.(2)注意向量夹角的范围为[0,π],从而确定夹角的大小.[跟踪训练2](1)已知|a |=4,|b |=5,向量a 与b 的夹角θ=π3,求a ·b .(2)已知向量a ,b 满足|a |=1,|b |=4,且a ·b =2,求a 与b 的夹角.解(1)a ·b =|a ||b |cos θ=4×5×12=10.(2)设a 与b 的夹角为θ,cos θ=a ·b |a ||b |=21×4=12,又因为θ∈[0,π],所以θ=π3.题型三向量的投影例3已知直线l ,(1)|OA →|=4,〈OA→,l 〉=60°,求OA →在l 上的投影的数量OA 1;(2)|OB →|=4,〈OB →,l 〉=90°,求OB →在l 上的投影的数量OB 1;(3)|OC→|=4,〈OC→,l〉=120°,求OC→在l上的投影的数量OC1.=2.[解](1)OA1=4cos60°=4×12(2)OB1=4cos90°=4×0=0.(3)OC1=4cos120°=4 2.对向量投影的理解从定义上看,向量b在直线(或非零向量)上的投影是一个向量,投影的数量可正、可负、可为零.(1)当θ(2)当θ(3)当θ=0时,该数量为|b|.(4)当θ=π时,该数量为-|b|.注意:此处b为非零向量.时,该数量为0.(5)当θ=π2时,a在e方向[跟踪训练3]已知|a|=8,e为单位向量,当它们的夹角为π3上的投影的数量为()A.43B.4C.42D.8+32答案B解析因为a在e方向上的投影的数量为|a|cosπ=4,故选B.3题型四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及应用例4(1)已知|b |=3,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的数量是32,则a ·b 为()A .3 B.92C .2D.12(2)如图,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AB ∥CD ,AB ⊥AD ,且AB =2DC =4.E 为腰BC 上的动点.求AE→·AB →的取值范围.[解析](1)设a 与b 的夹角为θ,a ·b =|a ||b |cos θ=|b ||a |cos θ=3×32=92.(2)如图,过E 作EE ′⊥AB ,垂足为E ′,过C 作CC ′⊥AB ,垂足为C ′.则AE →在AB →上的投影为AE ′→,∴AE →在AB →上的投影的数量为|AE ′→|,由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知AE →·AB →=|AE ′→||AB →|=4|AE ′→|.∵E 在腰BC 上运动,∴点E ′在线段C ′B 上运动,∴|AC ′→|≤|AE ′→|≤|AB→|,∴2≤|AE ′→|≤4,∴8≤4|AE ′→|≤16,∴AE→·AB→的取值范围是[8,16].[答案](1)B(2)见解析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求两向量的数量积需明确两个关键点:相关向量的模和一个向量在另一向量方向上的投影的数量,代入向量数量积的公式即可.利用向量数量积判断几何图形形状或解决最值范围问题时,常结合图形直观分析得到结果.[跟踪训练4](1)若E,F,G,H分别为四边形ABCD所在边的中点,且(AB→+BC→)·(BC→+CD→)=0,则四边形EFGH是()A.梯形B.菱形C.矩形D.正方形(2)已知a·b=16,若a在b方向上的投影的数量为4,则|b|=____.答案(1)C(2)4解析(1)因为(AB→+BC→)·(BC→+CD→)=0,所以AC→·BD→=0,所以AC→⊥BD→.又因为E,F,G,H分别为四边形ABCD所在边的中点,所以四边形EFGH的两组对边分别与AC,BD平行,且EF⊥EH,所以四边形EFGH为矩形.(2)设a与b的夹角为θ,因为a·b=16,所以|a||b|cosθ=16.又a在b方向上的投影的数量为4,所以|a|cosθ=4,所以|b|=4.1.已知|a|=3,|b|=5,且a·b=12,则向量a在向量b上的投影的数量为()A.125B.3C.4D.5答案A解析设a与b的夹角为θ,则向量a在b上的投影的数量为|a|cosθ=a·b|b|=12 5.2.已知|a|=4,|b|=2,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π3时,a·b=() A.43B.4C.83D.8答案B解析根据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得a·b=|a||b|cos〈a,b〉=4×2×cosπ3=4.3.已知|a|=2|b|≠0,且关于x的方程x2+|a|x+a·b=0有实根,则a与b的夹角θ的取值范围是()A.0,π6 B.π3,πC.π3,2π3 D.π6,π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得,Δ=|a|2-4a·b≥0,∵|a|=2|b|,∴cosθ≤12θ∈π3,π.故选B.4.(多选)已知两个单位向量e1,e2的夹角为θ,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e1在e2上的投影的数量为sinθB.e21=e22C.任给θ∈[0,π],(e1+e2)⊥(e1-e2)D.不存在θ,使e1·e2=2答案BCD解析对于A,因为e1,e2为单位向量,所以e1在e2上的投影的数量为|e1|cosθ=cosθ,A错误;对于B,e21=e22=1,B正确;对于C,如图,设AB→=e1,AD→=e2,则易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即(e1+e2)⊥(e1-e2),C正确;对于D,e1·e2=1×1×cosθ=cosθ≤1,所以D正确.5.在△ABC中,已知|AB→|=|AC→|=6,且AB→·AC→=18,则△ABC的形状是____.答案等边三角形解析∵AB→·AC→=|AB→||AC→|cos∠BAC,∴cos∠BAC=12,∴∠BAC=60°.又|AB→|=|AC→|,∴△ABC为等边三角形.一、选择题1.若|a|=2,|b|=12,〈a,b〉=60°,则a·b等于()A.1 2B.1 4C.1D.2答案A解析a·b=|a||b|cos〈a,b〉=2×12×12=12.2.在Rt△ABC中,角C=90°,AC=4,则AB→·AC→等于()A.-16B.-8C.8D.16答案D解析解法一:∵AB→·AC→=|AB→||AC→|cos A,△ACB为直角三角形,∴AB→·AC→=|AB→|·|AC→|·|AC→||AB→|=|AC→|2=16.故选D.解法二:∵△ACB为直角三角形,∴AB→在AC→上的投影为AC→,∴AB→·AC→=AC→2=16.故选D.3.向量a的模为10,它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150°,则它在x轴正方向上的投影的数量为()A.-53B.5C.-5D.53答案A解析a在x轴正方向上的投影的数量为|a|cos150°=-53.4.已知向量a,b满足|a|=4,|a·b|≥10,则|a-2b|的最小值是()A.1B.2C.3D.4答案A解析设a,b的夹角为θ,因为|a·b|=4|b||cosθ|≥10,所以|b|≥104|cosθ|≥52,由向量形式的三角不等式得,|a-2b|≥||a|-|2b||=|2|b|-4|≥|2×52-4|=1.5.(多选)关于菱形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CD→B.(AB→+BC→)⊥(BC→+CD→)C.(AB→-AD→)·(BA→-BC→)=0D.AB→·AD→=BC→·CD→答案ABC解析∵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D,∴AB→∥CD→,A正确;∵对角线AC 与BD互相垂直,且AB→+BC→=AC→,BC→+CD→=BD→,∴AC→⊥BD→,即(AB→+BC→)⊥(BC→+CD→),B正确;∵AB→-AD→=DB→,BA→-BC→=CA→,∵DB→⊥CA→,即DB→·CA→=0,∴(AB→-AD→)·(BA→-BC→)=0,C正确;易知〈AB→,AD→〉=180°-〈BC→,CD→〉,且|AB→|=|AD→|=|BC→|=|CD→|,∴AB→·AD→=-BC→·CD→,D错误.故选ABC.二、填空题6.△ABC中,∠A,∠B,∠C的对边长分别为a,b,c,a=3,b=1,∠C=30°,则BC→·CA→等于____.答案-332解析BC→·CA→=|BC→||CA→|cos(180°-30°)=ab cos150°=-332.7.若|a|=2,b=-2a,则a·b=____.答案-8解析|b|=2|a|=4,且b与a反向,∴〈a,b〉=180°.∴a·b=|a||b|cos180°=2×4×(-1)=-8.8.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0,则对任一向量b,有a·b=0;②若a≠0,则对任意一个非零向量b,有a·b≠0;③若a≠0,a·b=0,则b=0;④若a·b=0,则a,b至少有一个为0;⑤若a≠0,a·b=a·c,则b=c;⑥若a·b=a·c,且b≠c,当且仅当a=0时成立.其中真命题为____.答案①解析由数量积的定义逐一判断可知,只有①正确.三、解答题9.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分别求:(1)AB→·CD→;(2)AB→·AD→;(3)AC→·DA→.解如图,(1)〈AB→,CD→〉=π,∴AB→·CD→=-1.(2)〈AB →,AD→〉=π2,∴AB →·AD →=0.(3)〈AC →,DA →〉=3π4,∴AC →·DA →=2×1×cos 3π4=-1.10.已知△ABC 的面积S 满足3≤S ≤3,且AB →·BC →=6,AB →与BC →的夹角为θ.求θ的取值范围.解∵AB→·BC →=|AB →||BC →|cos θ=6>0,∴cos θ>0,∴θ为锐角,如图,过C 作CD ⊥AB ,垂足为D ,则|CD |=|BC |sin θ.由题意,知AB→·BC →=|AB →||BC →|cos θ=6,①S =12|AB ||CD |=12|AB →||BC →|sin θ.②由②÷①得S 6=12tan θ,即3tan θ=S .∵3≤S ≤3,∴3≤3tan θ≤3,即33≤tan θ≤1.又θ为AB →与BC →的夹角,θ∈[0,π],∴θ∈π6,π4.1.(多选)已知△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H 为BC 边上的高,给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AH→·(AC→-AB→)=0B.AB→·BC→<0⇒△ABC为钝角三角形C.AC→·AH→|AH→|=c sin BD.BC→·(AC→-AB→)=a2答案ACD解析因为AC→-AB→=BC→,且AH⊥BC,所以AH→·(AC→-AB→)=0,故A正确;在△ABC中,由AB→·BC→<0,只能得出角B为锐角,不能判断出△ABC的形状,故B不正确;AH→|AH→|是AH→的单位向量,依据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可知AC→·AH→|AH→|为AC→在AH→方向上的投影,为b sin C=c sin B,故C正确;因为AC→-AB→=BC→,所以BC→·(AC→-AB→)=|BC→|2=a2,故D正确.2.已知a,b是两个非零向量.(1)若|a|=3,|b|=4,|a·b|=6,求a与b的夹角;(2)若|a|=|b|=|a-b|,求a与a+b的夹角.解(1)∵a·b=|a||b|cos〈a,b〉,∴|a·b|=||a||b|cos〈a,b〉|=|a||b||cos〈a,b〉|=6.又|a|=3,|b|=4,∴|cos〈a,b〉|=6|a||b|=63×4=12,∴cos〈a,b〉=±12.∵〈a ,b 〉∈[0,π],∴a 与b 的夹角为π3或2π3.(2)如图所示,在平面内取一点O ,作OA→=a ,OB →=b ,以OA →,O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CB ,使|OA →|=|OB →|,所以四边形OACB 为菱形,OC 平分∠AOB ,这时OC→=a +b ,BA →=a -b .由于|a |=|b |=|a -b |,即|OA→|=|OB →|=|AB →|,所以∠AOC =π6,即a 与a +b 的夹角为π6.8.1.2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教师独具内容)课程标准:理解掌握数量积的性质和运算律.教学重点:向量数量积的性质与运算律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的证明.知识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已知向量a ,b ,c 与实数λ,则交换律a ·b =01b ·a结合律(λa)·b=02λ(a·b)=03a·(λb)分配律(a+b)·c=04a·c+b·c对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的几点说明(1)向量数量积不满足消去律:设a,b,c均为非零向量且a·c=b·c,不能得到a=b.事实上,如右图所示,OA→=a,OB→=b,OC→=c,AB⊥OC于D,可以看出,a,b在向量c上的投影分别为|a|cos∠AOD,|b|cos∠BOD,此时|b|cos∠BOD=|a|cos∠AOD=OD.即a·c=b·c.但很显然b≠a.(2)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乘法结合律:一般地,向量的数量积(a·b)c≠a(b·c),这是由于a·b,b·c都是实数,(a·b)c表示与c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a(b·c)表示与a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而a与c不一定共线.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对于向量a,b,c等式(a·b)·c=a·(b·c)恒成立.()(2)若a·b=a·c(a≠0),则b=c.()(3)(a+b)·(a-b)=a2-b2.()答案(1)×(2)×(3)√2.做一做(1)已知|a|=2,b在a上的投影的数量为-2,则a·(a-b)=____.(2)已知|a|=3,|b|=4,则(a+b)·(a-b)=____.(3)已知|a|=6,|b|=8,〈a,b〉=120°,则|a2-b2|=____,|a-b|=____,|a2+b2|=____.答案(1)8(2)-7(3)28237100题型一求向量的数量积例1已知|a|=2,|b|=3,a与b的夹角为120°,求:(1)a·b;(2)a2-b2;(3)(2a-b)·(a+3b).[解](1)a·b=|a||b|cos120°=2×3 3.(2)a2-b2=|a|2-|b|2=4-9=-5.(3)(2a-b)·(a+3b)=2a2+5a·b-3b2=2|a|2+5|a||b|cos120°-3|b|2=8-15-27=-34.求向量的数量积的两个关键点求向量的数量积时,需明确两个关键点:相关向量的模和夹角.若相关向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向量的线性运算,则需先利用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及多项式乘法的相关公式进行化简.[跟踪训练1]在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ABC中,设BC→=2BD→,CA→=3CE→,则AD→·BE→=____.答案-14解析由已知得AD→=12(AB→+AC→),AE→=23AC→,BE→=BA→+AE→=23AC→-AB→,所以AD→·BE→=12(AB→+AC→)·-=12×→|2-|AB→|2-13AB→·=1 2×1-13cos60°=-14.题型二求向量的夹角例2已知单位向量e1,e2的夹角为60°,求向量a=e1+e2,b=e2-2e1的夹角.[解]设a,b的夹角为θ,∵单位向量e1,e2的夹角为60°,∴e1·e2=|e1||e2|cos60°=12.∴a·b=(e1+e2)·(e2-2e1)=e1·e2+e22-2e21-2e1·e2=e22-2e21-e1·e2=1-2-12=-32,|a|=a2=(e1+e2)2=|e1|2+|e2|2+2e1·e2=1+1+1=3.|b|=b2=(e2-2e1)2=|e2|2-4e1·e2+4|e1|2=1+4-4×12=3.∴cosθ=a·b|a||b|=-323×3=-12.∵θ∈[0,π],∴θ=120°.求向量a,b夹角θ的思路(1)解题流程求|a|,|b|→计算a·b→计算cosθ=a·b|a||b|→结合θ∈[0,π],求出θ(2)解题思想:由于|a|,|b|及a·b都是实数,因此在涉及有关|a|,|b|及a·b的相应等式中,可用方程的思想求解(或表示)未知量.[跟踪训练2]已知|a|=3,|b|=5,|a+b|=7,求a·b及a与b的夹角.解∵|a+b|=7,∴(a+b)2=a2+2a·b+b2=|a|2+2a·b+|b|2=34+2a·b=49,∴a·b=152.设a与b的夹角为θ,则cosθ=a·b|a||b|=1523×5=12又θ∈[0,π],故a与b的夹角θ=60°.题型三求向量的模例3已知x=1是方程x2+|a|x+a·b=0的根,且a2=4,〈a,b〉=120°.求:(1)向量b的模;(2)向量2b+a的模.[解](1)∵a2=4,∴|a|2=4,即|a|=2.把x=1代入方程x2+|a|x+a·b=0,得1+|a|+a·b=0,∴a·b=-3,则a·b=|a||b|cos〈a,b〉=2|b|cos120°=-3,∴|b|=3.(2)(2b+a)2=4b2+a2+4a·b=4×9+4+4×(-3)=28,∴|2b+a|=27.极化恒等式求模长(1)两个结论①(a+b)2=a2+2a·b+b2;②(a+b)·(a-b)=a2-b2.证明:①(a+b)2=(a+b)·(a+b)=a·a+a·b+b·a+b·b=a2+2a·b+b2.②(a+b)·(a-b)=a·a-a·b+b·a-b·b=a2-b2.说明:下列结论也是成立的:(a-b)2=a2-2a·b+b2,(a+b)·(c+d)=a·c+a·d+b·c+b·d.(2)由上述结论,我们不难得到4a·b=(a+b)2-(a-b)2,即a·b=1[(a+b)2-(a-b)2].4我们把该恒等式称为“极化恒等式”.(3)应用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求向量的模的方法①求模问题一般转化为求模平方,与向量数量积联系,并灵活应用a2=|a|2,勿忘记开方.②一些常见的等式应熟记,如(a±b)2=a2±2a·b+b2,(a+b)(a-b)=a2-b2等.提醒:向量的模是非负实数;一个向量与自身的数量积等于它的模的平方.,求|a-b|,|a+b|.[跟踪训练3]已知|a|=|b|=5,向量a与b的夹角为π3解解法一:|a+b|=(a+b)2=a2+b2+2a·b=|a|2+|b|2+2|a||b|cos〈a,b〉=53.=52+52+2×5×5×cosπ3|a-b|=(a-b)2=a2+b2-2a·b=|a|2+|b|2-2|a||b|cos〈a,b〉=5.=52+52-2×5×5×cosπ3解法二:以a,b为邻边作▱ABCD,设AC,BD相交于点E,如图所示.∵|a|=|b|且∠DAB=π3,∴△ABD为正三角形,∴|a-b|=|DB→|=5,|a+b|=|AC→|=2|AE→|=2|AB→|2-|BE→|2=252-5 2253.题型四用向量数量积解决垂直问题例4已知平面上三个向量a,b,c的模均为1,它们相互之间的夹角为120°,求证:(a-b)⊥c.[证明]证法一:∵|a|=|b|=|c|=1,且a,b,c之间的夹角均为120°,∴(a-b)·c=a·c-b·c=|a||c|·cos120°-|b||c|cos120°=0.∴(a-b)⊥c.证法二:如图,设OA→=a,OB→=b,OC→=c,连接AB,AC,BC,三条线段围成正三角形ABC,O为△ABC的中心,∴OC ⊥AB.又BA→=a-b,∴(a-b)⊥c.要解决的问题是用向量表示,它往往对应一个几何图形;如果是几何的形式表示,它往往对应一个向量关系式.要善于发现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用哪种形式解决问题方便就选用哪种形式.[跟踪训练4]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求证:AF ⊥DE .证明设AD→=a ,AB →=b ,则|a |=|b |,a ·b =0,又DE→=DA →+AE →=-a +b 2,AF →=AB →+BF →=b +a 2,所以AF →·DE →a 12a 2-34a ·b +b 22=-12|a |2+12|b |2=0.故AF →⊥DE→,即AF ⊥DE .1.若向量a 的方向是正北方向,向量b 的方向是西偏南30°方向,且|a |=|b |=1,则(-3a )·(a +b )等于()A.32B .-32C.23D .-23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a 与b 的夹角为120°,∴a ·b =-12.∴(-3a )·(a +b )=-3a 2-3a ·b =-32.2.已知a ,b 均为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60°,那么|a -b |等于()A.1 B.2C.3D.2答案A解析|a-b|=(a-b)2=a2+b2-2a·b=12+12-2·1·cos〈a,b〉=2-2cos60°=1.3.若O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OB→-OC→)·(OB→+OC→-2OA→)=0,则△ABC的形状为()A.正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以上均不正确答案C解析由(OB→-OC→)·(OB→+OC→-2OA→)=0,得CB→·(AB→+AC→)=0,又CB→=AB→-AC→,∴(AB→-AC→)·(AB→+AC→)=0,即|AB→|2-|AC→|2=0.∴|AB→|=|AC→|.∴△ABC为等腰三角形.,则4.已知a,b,c为单位向量,且满足3a+λb+7c=0,a与b的夹角为π3实数λ=____.答案-8或5解析由3a+λb+7c=0,可得7c=-(3a+λb),则49c2=9a2+λ2b2+6λa·b.,即λ2+3λ-40由a,b,c为单位向量,得a2=b2=c2=1,则49=9+λ2+6λcosπ3=0,解得λ=-8或λ=5.5.已知|a|=4,|b|=3,(2a-3b)·(2a+b)=61,(1)求a与b的夹角θ;(2)求|a+b|和|a-b|.解(1)因为(2a-3b)·(2a+b)=61,所以4a2-4a·b-3b2=61,,所以4×42-4×4×3cosθ-3×32=61,cosθ=-12又因为θ∈[0,π],所以θ=120°.(2)因为|a+b|2=a2+2a·b+b2=16+2×4×3cos120°+9=13,所以|a+b|=13,同理可求得|a-b|=37.一、选择题1.已知向量a,b满足|a|=2,|b|=1,(a-b)·b=0,那么向量a与b的夹角为()A.30°B.45°C.60°D.90°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得a·b-b2=0,设a与b的夹角为θ,则2cosθ=1,cosθ=12又θ∈[0,π],∴θ为60°.2.已知平面向量a,b满足|a|=3,|b|=2,a·b=-3,则|a+2b|=()A.1 B.7C.4+3D.27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得|a+2b|=a2+4a·b+4b2=7.3.若AB →·BC →+AB →2=0,则△ABC 为()A .直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A解析∵0=AB→·BC →+AB →2=AB →·(BC →+AB →)=AB →·AC →,∴AB →⊥AC →,∴∠BAC =90°.故选A.4.如图,O ,A ,B 是平面上的三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向量OA→=a ,OB →=b ,设P 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向量OP →=p .若|a |=4,|b |=2,则p ·(a -b )=()A .1B .3C .5D .6答案D解析由题图知CP →⊥BA →,则CP →·BA →=0,p =OP→=OC →+CP →=12(OA →+OB →)+CP →,则p ·(a -b )=12(a +b )+CP →·(a -b )=12(a +b )·(a -b )+CP→·(a -b )=12(a 2-b 2)+CP →·BA →=12(|a |2-|b |2)+0=12×(42-22)=6.5.(多选)设a ,b ,c 是任意的非零向量,且它们相互不共线,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a ·c -b ·c =(a -b )·cB .(b ·c )·a -(c ·a )·b 不与c 垂直C .|a |-|b |<|a -b |D .(3a +2b )·(3a -2b )=9|a |2-4|b |2答案ACD解析因为a ,b ,c 是任意的非零向量,且它们相互不共线,则由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知A ,D 正确;由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知C 正确;因为[(b ·c )·a -(c ·a )·b ]·c =(b ·c )·(a ·c )-(c ·a )·(b ·c )=0.所以(b ·c )·a -(c ·a )·b 与c 垂直,B 错误.故选ACD.二、填空题6.若a ⊥b ,c 与a 及与b 的夹角均为60°,|a |=1,|b |=2,|c |=3,则(a +2b -c )2=____.答案11解析原式展开,得|a |2+4|b |2+|c |2+4|a ||b |cos90°-2|a ||c |cos60°-4|b ||c |cos60°=11.7.若非零向量a ,b 满足|a |=3|b |=|a +2b |,则a 与b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____.答案-13解析由|a |=3|b |,得|b ||a |=13.由|a |=|a +2b |,两边平方得|a |2=|a +2b |2=|a |2+4|b |2+4a ·b ,整理得a ·b =-|b |2.设a ,b 的夹角为θ,则cos θ=a ·b |a ||b |=-|b |2|a ||b |=-|b ||a |=-13.8.已知向量AB→与AC →的夹角为120°,且|AB →|=3,|AC →|=2.若AP →=λAB →+AC →,且AP→⊥BC →,则实数λ的值为____.答案712解析因为向量AB→与AC→的夹角为120°,且|AB→|=3,|AC→|=2,所以AB→·AC→=|AB→||AC→|cos120°=3×2 3.由AP→⊥BC→,得AP→·BC→=0,即AP→·BC→=(λAB→+AC→)·(AC→-AB→)=0,所以AC→2-λAB→2+(λ-1)AB→·AC→=0,即4-9λ-3(λ-1)=0,解得λ=7.12三、解答题9.已知|a|=4,|b|=8,a与b的夹角是120°.(1)计算|4a-2b|;(2)当k为何值时,(a+2b)⊥(k a-b).解由已知,得a·b=4×816.(1)∵(4a-2b)2=16a2-16a·b+4b2=16×16-16×(-16)+4×64=3×162,∴|4a-2b|=16 3.(2)若(a+2b)⊥(k a-b),则(a+2b)·(k a-b)=0.∴k a2+(2k-1)a·b-2b2=0,即16k-16(2k-1)-2×64=0,∴k=-7.10.如图,在△OAB中,点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包含端点),且满足AP→=λPB→.(1)若λ=12,用向量OA →,OB →表示OP →;(2)若|OA→|=4,|OB →|=3,且∠AOB =60°,求OP →·AB →的取值范围.解(1)∵AP →=12PB →,∴OP →-OA →=12(OB →-OP →).∴32OP →=OA →+12OB →,即OP →=23OA →+13OB →.(2)OA→·OB →=|OA →||OB →|cos60°=6.∵AP→=λPB →,∴OP→-OA →=λ(OB →-OP →),(1+λ)OP →=OA →+λOB →,∴OP →=11+λOA →+λ1+λOB →.∵AB→=OB →-OA →,∴OP →·AB →+λ1+λOB OB →-OA →)=-11+λOA →2+λ1+λOB →2·OB →=-16+9λ+6-6λ1+λ=3λ-101+λ=3-131+λ.∵λ>0,∴3-131+λ∈(-10,3).∴OP→·AB →的取值范围是(-10,3).1.已知向量OA→与OB→的夹角为θ,|OA→|=2,|OB→|=1,OP→=tOA→,OQ→=(1-t)OB→,t∈R,|PQ→|在t=t0时取得最小值,当0<t0<15时,夹角θ的取值范围是()A.0,π3π3,π2C.π2,2π30,2π3答案C解析因为向量OA→与OB→的夹角为θ,|OA→|=2,|OB→|=1,所以OA→·OB→=2cosθ,由PQ→=OQ→-OP→=(1-t)OB→-tOA→,得|PQ→|2=PQ→2=(1-t)2OB→2-2t(1-t)·OA→·OB→+t2OA→2=(5+4cosθ)t2-(2+4cosθ)t+1,所以t0=1+2cosθ5+4cosθ,由0<1+2cosθ5+4cosθ<15,解得-1 2<cosθ<0,因为0≤θ≤π,所以π2<θ<2π3.故选C.2.平面四边形ABCD中,AB→=a,BC→=b,CD→=c,DA→=d,且a·b=b·c=c·d=d·a,试问四边形ABCD的形状.解∵AB→+BC→+CD→+DA→=0,即a+b+c+d=0,∴a+b=-(c+d),由上式可得(a+b)2=(c+d)2,即a2+2a·b+b2=c2+2c·d+d2.又a·b=c·d,故a2+b2=c2+d2.①同理可得a2+d2=b2+c2②由①②,得a2=c2,且b2=d2,即|a|=|c|,且|b|=|d|,也即AB=CD,且BC=DA.∴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故AB→=-CD→,即a=-c,∴a·b=b·c=-a·b,即a·b=0,∴a⊥b,即AB→⊥BC→.综上知,四边形ABCD为矩形.8.1.3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教师独具内容)课程标准:1.能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会表示两个平面向量的夹角.2.能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垂直的条件.教学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以及模、角度、垂直关系的坐标表示.教学难点:用坐标法处理模、角度、垂直问题.知识点一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已知a=(x1,y1),b=(x2,y2),则a·b=01x1x2+y1y2,即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02它们对应坐标乘积的和.知识点二向量的长度已知a=(x1,y1),则|a|=01x21+y21,即向量的长度等于02它的坐标平方和的算术平方根.知识点三两向量夹角的余弦设a=(x1,y1),b=(x2,y2),则cos〈a,b〉=01x1x2+y1y2x21+y21x22+y22.知识点四两点间的距离如果A(x1,y1),B(x2,y2),则|AB→|=01(x2-x1)2+(y2-y1)2.知识点五用坐标表示两向量垂直设a=(x1,y1),b=(x2,y2),则a⊥b⇔01x1x2+y1y2=0.1.两个向量垂直的条件已知a=(x1,y1),b=(x2,y2),如果a⊥b,则x1x2+y1y2=0;反之,如果x1x2+y1y2=0,则a⊥b.运用向量垂直的条件,既可以判定两向量是否垂直,又可以由垂直关系去求参数.如果a⊥b,则向量(x1,y1)与(-y2,x2)平行.这是因为a⊥b,有x1x2+y1y2=0(*),当x2y2≠0时,(*)式可以表示为x1-y2=y1x2,即向量(x1,y1)与向量(-y2,x2)平行.对任意的实数k,向量k(-y2,x2)与向量(x2,y2)垂直.2.不等式|a·b|≤|a||b|的代数形式若a=(x1,y1),b=(x2,y2),则a·b=x1x2+y1y2,|a |=x 21+y 21,|b |=x 22+y 22.由|a·b |≤|a ||b |得|x 1x 2+y 1y 2|≤x 21+y 21·x 22+y 22,当且仅当a ∥b ,即x 1y 2-x 2y 1=0时取等号,即不等式(x 1x 2+y 1y 2)2≤(x 21+y 21)(x 22+y 22)成立.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a =(1,1),b =(-2,2),则a·b =0.()(2)若a =(4,2),b =(6,m )且a ⊥b ,则m =-12.()(3)若a·b >0(a ,b 均为非零向量),则〈a ,b 〉为锐角.()答案(1)√(2)√(3)×2.做一做(1)已知向量a =(1,3),b =(3,1),则a 与b 夹角的大小为____.(2)已知a =(1,3),b =(-2,0),则|a +b |=____.(3)设a =(2,0),|b |=1,〈a ,b 〉=60°,则a·b =____.(4)已知a =(3,4),则与a 垂直的单位向量有________,与a 共线的单位向量有________.答案(1)π6(2)2(3)1-45,-35,-题型一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例1已知向量a 与b 同向,b =(1,2),a ·b =10,求:(1)向量a 的坐标;(2)若c=(2,-1),求(a·c)b.[解](1)∵a与b同向,且b=(1,2),∴a=λb=(λ,2λ)(λ>0).又a·b=10,∴λ+4λ=10,∴λ=2,∴a=(2,4).(2)∵a·c=2×2+(-1)×4=0,∴(a·c)b=0.(1)通过向量的坐标表示实现向量问题代数化,应注意与方程、函数等知识的联系.(2)向量问题的处理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纯向量式,另一种是坐标式,两者互相补充.[跟踪训练1]已知a=(2,-1),b=(3,-2),求(3a-b)·(a-2b).解解法一:(3a-b)·(a-2b)=3a2-7a·b+2b2.∵a·b=2×3+(-1)×(-2)=8,a2=22+(-1)2=5,b2=32+(-2)2=13,∴(3a-b)·(a-2b)=3×5-7×8+2×13=-15.解法二:∵a=(2,-1),b=(3,-2),∴3a-b=(6,-3)-(3,-2)=(3,-1),a-2b=(2,-1)-(6,-4)=(-4,3),∴(3a-b)·(a-2b)=3×(-4)+(-1)×3=-15.题型二向量的夹角问题例2已知a+b=(2,-8),a-b=(-8,16),求a与b的数量积及a与b的夹角的余弦值.[解]+b =(2,-8),-b =(-8,16),=(-3,4),=(5,-12).∴a ·b =(-3,4)·(5,-12)=(-3)×5+4×(-12)=-63.cos 〈a ,b 〉=a ·b |a ||b |=-63(-3)2+42×52+(-12)2=-635×13=-6365.∴a 与b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6365.利用数量积求两向量夹角的步骤特别提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的坐标,就可以利用该公式求得两个向量的夹角,因为向量的夹角范围为[0,π],故不存在讨论角的终边所在象限的问题.[跟踪训练2]设向量a =(-2sin α,2cos α)(0≤α≤π),b =(-25,0),则a 与b 的夹角为____.答案|π2-α|解析设a 与b 的夹角为θ,则cos θ=x 1x 2+y 1y 2x 21+y 21x 22+y 22=45sin α2×25=sin α,∵α∈[0,π],∴θ=|π2-α|.题型三向量的长度、距离问题例3已知向量a,b满足|a|=|b|=1,且|3a-2b|=3.求|3a+b|的值.[解]设a=(x1,y1),b=(x2,y2).∵|a|=|b|=1,∴x21+y21=1,x22+y22=1,3a-2b=3(x1,y1)-2(x2,y2)=(3x1-2x2,3y1-2y2),∵|3a-2b|=(3x1-2x2)2+(3y1-2y2)2=3,∴9x21-12x1x2+4x22+9y21-12y1y2+4y22=9,∴13-12(x1x2+y1y2)=9.∴x1x2+y1y2=13.∵3a+b=3(x1,y1)+(x2,y2)=(3x1+x2,3y1+y2),∴|3a+b|=(3x1+x2)2+(3y1+y2)2=9x21+6x1x2+x22+9y21+6y1y2+y22=10+6(x1x2+y1y2)=10+6×13=23.(1)在上述解题过程中,根据|a|=|b|=1,可以设a=(cosβ,sinβ),b=(cosα,sinα).(2)利用本题的解法可解决下面的一般性问题:若向量a,b满足|a|=|b|=r1,及|λ1a+μ1b|=r2求|λ2a+μ2b|的值.(3)注意区别m=n与|m|=|n|,其中m=n表示的是向量关系,即(x1,y1)=(x2,y2),而|m|=|n|表示的是数量关系,即x21+y21=x22+y22.[跟踪训练3]若向量OA→=(1,-3),|OA→|=|OB→|,OA→·OB→=0,则|AB→|=____.答案25解析解法一:设OB→=(x,y),由|OA→|=|OB→|,知x2+y2=10.①由题意知OA→·OB→=x-3y=0.②=3,=1=-3,=-1.当x=3,y=1时,AB→=OB→-OA→=(2,4),则|AB→|=25;当x=-3,y=-1时,AB→=(-4,2),则|AB→|=25.故|AB→|=25.解法二:由题意知,|AB→|就是以OA→,OB→对应线段为邻边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因为|OA→|=10,所以|AB→|=2×10=25.题型四两向量垂直条件的应用例4如图所示,以原点O和点A(5,2)为两个顶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OB,使∠B=90°,求点B的坐标.[解]设点B(x,y),则OB→=(x,y),AB→=(x-5,y-2).因为∠B=90°,所以x(x-5)+y(y-2)=0,又|AB→|=|OB→|,所以x2+y2=(x-5)2+(y-2)2,2+y 2-5x -2y =0,x +4y =29,1=72,1=-322=32,2=72.即点B利用向量可以解决与长度、角度、垂直、平行等有关的几何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把其他语言转化为向量语言,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常用方法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借助向量的坐标运算再将向量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决.[跟踪训练4]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是直角,AC =BC ,D 是BC 的中点,E 是AB 上一点,且AE =2EB .求证:AD ⊥CE .证明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CA =CB =2,则A (2,0),B (0,2),C (0,0),设E (x ,y ).∵D 为BC 的中点,∴D (0,1).∵AE =2EB ,∴AE →=23AB →,∴(x -2,y )=23(-2,2),-2=-43,=43,=23,=43,∴∴AD→·CE→=(-=-43+43=0,∴AD→⊥CE→,∴AD⊥CE.题型五向量数量积的综合应用例5若函数f(x)=-2<x<10)的图像与x轴交于点A,过点A的直线l与函数的图像交于B,C两点,O为坐标原点,则(OB→+OC→)·OA→=() A.-32B.-16C.16D.32[解析]令f(x)=0,得π6x+π3kπ,k∈Z,∴x=6k-2,k∈Z.∵-2<x<10,∴x=4,即A(4,0).设B(x1,y1),C(x2,y2),∵过点A的直线l与函数的图像交于B,C两点,∴B,C两点关于点A对称,即x1+x2=8,y1+y2=0.故(OB→+OC→)·OA→=(x1+x2,y1+y2)·(4,0)=4(x1+x2)=32.[答案]D与三角函数相结合考查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及其应用是高考热点问题.解此类问题,除了要熟练掌握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公式、向量模、夹角的坐标运算公式外,还应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知识.[跟踪训练5]设O(0,0),A(1,0),B(0,1),点P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AP→=λAB→.若OP→·AB→≥P A→·PB→,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A.12≤λ≤1B.1-22≤λ≤1C.12≤λ≤1+22D.1-22≤λ≤1+22答案B解析设P(x,y),则由AP→=λAB→,得(x-1,y)=λ(-1,1),-1=-λ,=λ,∴x-1+y=0.①又OP→·AB→≥PA→·PB→,∴(x,y)·(-1,1)≥(1-x,-y)·(-x,1-y).整理,得x2+y2-2y≤0,即x2+(y -1)2≤1.②将①整理,得x=1-y,代入②中,得(y-1)2≤12.即-22≤y-1≤22.∴1-22≤y≤1+22.结合题意,得1-22≤y≤1,即1-22≤λ≤1.故选B.1.若a=(2,-3),b=(x,2x),且3a·b=4,则x等于()A.3 B.13C.-13D.-3答案C解析∵3a·b=(6,-9)·(x,2x)=-12x=4,∴x=-13.2.已知A(1,2),B(4,0),C(8,6),D(5,8)四点,则四边形ABCD是() A.梯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答案B解析∵AB→=(3,-2),DC →=(3,-2),∴AB →=DC →,又AD→=(4,6),∴AB →·AD →=0,∴AB →⊥AD →.∵|AB→|≠|AD →|,∴选B.3.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1,设AB →=c ,BC →=a ,CA →=b ,那么a ·b +b ·c +c ·a 的值是____.答案-32解析解法一:如图,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 (0,0),B (1,0),∴a -12,b -12,-c =(1,0),∴a ·b +32×=-12,同理b ·c =c ·a =-12,∴a ·b +b ·c +c ·a =-32.解法二:a·b +b·c +c·a =1×1×cos120°+1×1×cos120°+1×1×cos120°=3=-32.4.设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α,且a =(3,3),2b -a =(-1,1),则cos α=____.答案31010解析∵a =(3,3),由2b -a =(-1,1)可得b =(1,2),∴cos α=a ·b |a ||b |=918×5=31010.5.如图,已知△ABC 的面积为32,AB =2,AB→·BC →=1,求边AC 的长.解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为x 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点C 的坐标为(x ,y )(y >0),因为AB =2,∴点B 的坐标是(2,0),∴AB→=(2,0),BC →=(x -2,y ).∵AB →·BC →=1,∴2(x -2)=1,解得x =52.又S △ABC =32,∴12·|AB |·y =32,∴y =32,∴C AC →∴|AC→|==342,故边AC 的长为342.一、选择题1.已知a=(-3,4),b=(5,2),则a·b=()A.23B.7C.-23D.-7答案D解析a·b=(-3)×5+4×2=-7.2.已知A(1,2),B(2,3),C(-2,5),则△ABC的形状是()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答案A解析∵AB→=(1,1),AC→=(-3,3),∴AB→·AC→=1×(-3)+1×3=0,∴AB→⊥AC→,∴A=90°,故选A.3.已知a=(2,-3),b=(1,-2),且c⊥a,b·c=1,则c的坐标为() A.(3,-2)B.(3,2)C.(-3,-2)D.(-3,2)答案C解析设c=(x,y)2x-3y=0,x-2y=1,x=-3,y=-2.4.与已知向量a 72,12,b12,-72的夹角相等,且模为1的向量是()-45,-223,答案B解析设与向量ab1的向量为(x,y)+y2=1,+12y=12x-72y,=45,=-35=-45,=35,故选B.5.(多选)设A(a,1),B(2,b),C(4,5)为坐标平面上的三点,O为坐标原点.若OA→与OB→在OC→方向上的投影相同,则a,b的取值可能为()A.a=2,b=1B.a=7,b=5C.a=9,b=6D.a=12,b=9答案ABD解析由图知,要使OA→与OB→在OC→方向上的投影相同,只需使AB→⊥OC→,即(2-a,b-1)·(4,5)=0,得4a-5b-3=0,则a,b需满足关系式4a-5b=3,结合选项可知,A,B,D中a,b的取值满足条件.故选ABD.二、填空题6.若a=(x,2),b=(-3,5),且a与b的夹角是钝角,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____.答案103,+∞解析x应满足(x,2)·(-3,5)<0且a,b不共线.解得x>103且x≠-65,∴x>103.7.已知向量a=(1,2),b=(-2,-4),|c|=5,若(a+b)·c=52,则a与c的夹角为____.答案120°解析由已知,得a+b=-a,∴a与c的夹角与c与a+b的夹角互补.又cos〈a+b,c〉=(a+b)·c|a+b||c|=12.∴〈a+b,c〉=60°.∴a与c的夹角是120°.8.已知向量a=(cos2θ,sin2θ),向量b=(2,0),则|2a-b|的最大值是____.答案22解析令t=cos2θ(0≤t≤1),则a=(t,1-t),所以|2a-b|2=(2t-2)2+(2-2t)2=8(t-1)2.所以|2a-b|=22|t-1|=22(1-t),故当t=0时,|2a-b|取得最大值22.三、解答题9.在△ABC中,A(2,-1),B(3,2),C(-3,-1),AD是BC边上的高,求。

高中数学选修内容复习讲义(选修1-1)

高中数学选修内容复习讲义(选修1-1)

第1讲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了解“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2.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1.命题的概念在数学中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的语句叫真命题,的语句叫假命题.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1)四种命题(2)四种命题间的关系(3)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的真假性;②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思考探究]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与“否定”是同一个命题吗?提示:不是.命题的否命题既否定命题的条件又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命题的否定仅是否定命题的结论.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如果p⇒q,则p是q的,q是p的;(2)如果p⇒q,q⇒p,则p是q的.1.命题真假的判定对于命题真假的判定,关键是分清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只有将条件与结论分清,再结合所涉及的知识才能正确地判断命题的真假.2.四种命题的关系的应用掌握原命题和逆否命题,否命题和逆命题的等价性,当一个命题直接判断它的真假不易进行时,可以转而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特别警示]当一个命题有大前提而写出其他三种命题时,必须保留大前提,大前提不动.※ 分别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若q ≤1,则方程x 2+2x +q =0有实根;(2)若x 、y 都是奇数,则x +y 是偶数;(3)若xy =0,则x =0或y =0;(4)若x 2+y 2=0,则x 、y 全为0.1.利用定义判断(1)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2)若q ⇒p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3)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4)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5)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6)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利用集合判断记条件p 、q 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 、B ,则: 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若A ⊇B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 若A B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若A =B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若A ⊈ B ,且A ⊉ B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特别警示] 从集合的角度理解,小范围可以推出大范围,大范围不能推出小范围. ※ 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1) p :a +b =2,q :直线x +y =0与圆(x -a )2+(y -b )2=2相切; (2) p :|x |=x ,q :x 2+x ≥0;(3) 设l ,m 均为直线,α为平面,其中l ⊄α,m ⊂α,p :l ∥α,q :l ∥m ; (4) 设α∈)2,2(ππ-,β∈)2,2(ππ-,p :α<β,q :tan α<tan β.1.条件已知证明结论成立是充分性.结论已知推出条件成立是必要性;2.证明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充分性;二是必要性.证明时,不要认为它是推理过程的“双向书写”,而应该进行由条件到结论,由结论到条件的两次证明;3.证明时易出现必要性与充分性混淆的情形,这就要分清哪是条件,哪是结论.※求证:关于x的方程x2 +mx +1=0有两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是m≥2.若关于x的方程x2 +mx +1=0有两个正实根,求m的取值范围?第2讲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2)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1.命题p∧p2.全称量词3.1.判断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真假的关键是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含义的理解. 数学中的逻辑联结词“或”与日常生活中的“或”意义不同,日常生活中的“或”带有不能同时具备之意.数学中的逻辑联结词“且”与日常生活中的“且”意义基本一致,表示而且的意思. 数学中的逻辑联结词“非”与日常生活中的“非”意义基本一致,表示否定的意思.2.解决该类问题基本步骤为:(1)弄清构成它的命题p 、q 的真假; (2)弄清它的结构形式;(3)根据真值表判断构成新命题的真假.※ 已知命题p :∃x ∈R ,使tan x =1,命题q :x 2-3x +2<0的解集是{x |1<x <2},下列结论: ①命题“p ∧q ”是真命题; ②命题“p ∧q ”是假命题; ③命题“p ∨q ”是真命题; ④命题“p ∨q ”是假命题.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是真命题,必须对限定的集合M 中的每一个元素x ,验证p (x )成立.2.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举出集合M 中的一个x =x 0,使p (x 0)不成立即可.3.要判断一个特称命题是真命题,只要在限定的集合M 中,至少能找到一个x =x 0,使p (x 0)成立即可,否则这一特称命题就是假命题.※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是全称命题或特称命题,若是,用符号表示,并判断其真假. (1)有一个实数α,sin 2α+cos 2α≠1;(2)任何一条直线都存在斜率;(3)所有的实数a ,b ,方程ax +b =0有唯一解; (4)存在实数x ,使得2112=+-x x 。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精华讲义优秀名师资料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精华讲义优秀名师资料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精华讲义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精华讲义(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精华讲义新课标引言1.课程内容: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

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 1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难点:函数、圆锥曲线高考相关考点:?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辑、充要条件?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及其应用?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不等式的应用?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空间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棱柱、棱锥、球、空间向量?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差、抽样、正态分布?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 ?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 B. 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3、全集、补集,CUA {x|x U,且x U} ?1.2.1、函数的概念1、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 f,x,,x A.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1)定义法:设x1、x2 [a,b],x1 x2那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高中数学教案讲义模板范文

高中数学教案讲义模板范文

---课题: [填写课题名称,如“函数的性质与图像”]教学对象: [填写年级和班级,如“高二(1)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如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

- 学会分析函数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判断函数的性质。

- 通过实例,学会运用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

- 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函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 分析函数图像,判断函数性质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

- 复杂函数图像的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函数性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函数性质。

-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函数性质的应用。

- 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函数性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引入新课题,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1. 函数的基本性质:- 奇偶性:讲解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并通过实例分析函数的奇偶性。

- 单调性:讲解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并通过实例分析函数的单调性。

- 周期性:讲解函数周期的定义,并通过实例分析函数的周期性。

2. 函数图像的分析:- 通过函数图像,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和周期性。

- 分析函数图像的拐点、极值点等特征。

三、课堂练习1.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和周期性。

2. 分析函数图像,找出函数的拐点、极值点等特征。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讲义

高中数学讲义

函数知识归纳一、抽象函数问题〈一〉、抽象函数奇偶性、单调性的判断1.对于抽象函数奇偶性的判断,通常用定义法(方法)。

要充分利用所给条件想方设法寻找f﹙x)与f (-x)之间的关系。

此类题目常用到f(0),可通过对式子中的变量进行特殊赋值(技巧),构造出0,把f(0)求出来。

利用特殊法求解,取特殊值时,要注意取值的合理性,有时取一组值不能得到合适的答案,还需尝试再取另一组。

做题时,注意体会领悟。

2.对于抽象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也是利用定义法,就是要注意f(x1) -f(x2) =f[ (x1﹣x2) ﹢x2] ﹣f﹙x2﹚或f(x2) -f(x1) =f[ (x2﹣x1) ﹢x1 ] ﹣f﹙x1﹚的变形应用。

例1.已知函数y=f﹙x﹚不恒为0,对任意x ,y∈R都有f﹙x﹢y﹚=f ﹙x﹚+f﹙y﹚,且当x<0时,f﹙x﹚<0. 求证:(1)y=f﹙x﹚是奇函数;(2)y=f﹙x﹚是R上的增函数.导析:(1)灵活运用的x ,y的任意性及关系式f﹙x+y﹚=f﹙x﹚+f ﹙y﹚寻找f﹙﹣x﹚与f﹙x﹚的关系(2)根据单调性的定义,利用f﹙x+y﹚=f﹙x﹚+f﹙y﹚寻找f﹙x1﹚与f﹙x2﹚的关系解答:(1)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对任意x ,y∈R都有f﹙x﹢y﹚=f﹙x﹚+f﹙y﹚,令x=y=0得f﹙0﹚=f﹙0﹚+f﹙0﹚,∴f ﹙0﹚=0,令y=﹣x得f﹙x-x﹚=f﹙x﹚+f﹙﹣x﹚,∴f﹙x﹚+f﹙﹣x﹚=f﹙0﹚=0,∴f﹙﹣x﹚=﹣f﹙x﹚,∴函数f﹙x﹚是奇函数(2)设x1,x2∈R,且x1<x2,则f(x1)-f(x2)=f[ (x1﹣x2)﹢x2]﹣f﹙x2﹚=f (x1﹣x2)﹢f﹙x2﹚﹣f﹙x2﹚=f (x1﹣x2) ∵x<0时,f﹙x﹚<0, 且x1-x2<0,∴f (x1﹣x2)<0.即f(x1)<f(x2),∴f﹙x﹚在R上是增函数.变式1. 已知函数y=f﹙x﹚不恒为0,且对任意x 1,x2∈R都有f﹙x1﹢x2﹚+f﹙x1-x2﹚=2f﹙x1﹚·f﹙x2﹚.求证:f﹙x﹚是偶函数. 证明:令x1=0,x2=x,则得f﹙x﹚+f﹙-x﹚=2f﹙0﹚·f﹙x﹚①又令x1=x,x2=0,得f﹙x﹚+f﹙x﹚=2f﹙x﹚·f﹙0﹚②由①、②得f﹙-x﹚=f﹙x﹚,∴f﹙x﹚是偶函数.例2. 函数y=f﹙x﹚对任意a ,b∈R都有f﹙a﹢b﹚=f﹙a﹚+f﹙b﹚-1,且当x<0时,f﹙x﹚>1(1)求证:f﹙x﹚是R上的增函数.(2)若f﹙4﹚=5,解不等式f﹙3m²-m-2﹚<3.(3)若关于x的不等式f﹙nx-2﹚+f﹙x-x²﹚<2恒成立,求实数n的取值范围.思路点拔:要证f﹙x﹚是R上的增函数,要紧扣单调性的定义进行,解不等式f﹙3m²-m-2﹚<3的关键是先给3“穿上f”,转化为两函数值大小关系,再根据函数单调性“脱掉f”,将其转化为一般不等式求解.规范解答:(1)设x1<x2,则x2-x1>0,f﹙x2-x1﹚>1,∴f(x2)=f (x2﹣x1﹢x1)=f﹙x1﹚+f﹙x2-x1﹚-1>f﹙x1﹚∴f﹙x﹚在R上是增函数.(2﹚f﹙4﹚=f﹙2+2﹚=2f﹙2﹚-1=5,∴f﹙2﹚=3,∴f﹙3m²-m-2﹚<3=f﹙2﹚,∴3m²-m-2<2,即3m²-m-4<0,∴-1<m<4/3(3)令a=b=0,∴f﹙0﹚=2f﹙0﹚-1,∴f﹙0﹚=1∵f﹙nx-2﹚+f﹙x-x²﹚<2∴f﹙nx-2﹚+f﹙x-x²﹚-1<1∴f﹙nx-2+x-x²﹚<f﹙0﹚由(1)知nx-2+x-x²<0恒成立∴x²-﹙n+1﹚x+2>0恒成立∴Δ=﹙n+1﹚²-4×2<0 ∴﹣2·2½-1<n<2·2½-1,即﹣2·2½<n<2·2½拓展提升:(1)单调性的定义实质上给出自变量与函数值大小关系的转化.如果f﹙x﹚在D上为增函数,则x1,x2∈D,x1<x2﹤=﹥f ﹙x1﹚<f﹙x2﹚. 如果f﹙x﹚在D上为减函数,则x1,x2∈D,x1<x2﹤=﹥f﹙x1﹚>f﹙x2﹚.以上也是脱去符号“f”的重要手段.(2)解含有抽象符号“f”的不等式时,关键是符号“f”的“穿”和“脱”.变式2:函数f﹙x﹚对于x>0有意义,且满足:①f﹙2﹚=1;②f ﹙x·y﹚=f﹙x﹚+f﹙y﹚;③x≥y﹤=﹥f﹙x﹚≥f﹙y﹚;﹙1﹚求证:f﹙1﹚=0;﹙2﹚f﹙x/y﹚=f﹙x﹚-f﹙y﹚;﹙3﹚求f﹙4﹚的值;﹙4﹚如果f﹙x﹚+f﹙x-3﹚≤2, 求x的取值范围.解析:﹙1﹚由②,令x=y=1,得f﹙1﹚=f﹙1﹚+f﹙1﹚,∴f﹙1﹚=0﹙2﹚∵x=﹙x/y﹚·y, 由②得f﹙x﹚=f﹙x/y﹚+f﹙y﹚∴f﹙x/y﹚=f﹙x﹚-f﹙y﹚﹙3﹚由②,令x=y=2,得f﹙4﹚=f﹙2﹚+f﹙2﹚=2.﹙4﹚由③和f﹙4﹚=2及x>0得f﹙x﹚+f﹙x-3﹚≤f﹙4﹚得f﹙x·﹙x-3﹚﹚≤f﹙4﹚﹤=﹥x>0,,x-3>0,x·﹙x-3﹚≤4解得3<x≤4,故x∈(3,4].例3.已知函数y=f﹙x﹚的定义域是﹙0,+∞﹚,当x>1时,f﹙x﹚>0,且f﹙x·y﹚=f﹙x﹚+f﹙y﹚.(1)求:f﹙1﹚;(2)求证:f ﹙1/x﹚=﹣f﹙x﹚;(3)证明f﹙x﹚在定义域上为增函数;(4)如果f﹙1/3﹚=﹣1,求满足不等式f﹙x﹚-f﹙1/﹙x-2﹚﹚≥2 的x的取值范围.解析:(1)令x=y=1,可得(2)令y=1/x(3)例4. 设函数y=f﹙x﹚定义在R上,对任意m ,n∈R都有f﹙m﹢n﹚=f﹙m﹚·f﹙n﹚,且当x>0时,0<f﹙x﹚<1.(1)求证:f﹙0﹚=1,且当x<0时,f﹙x﹚>1;(2)证明f﹙x﹚在R上单调递减;(3)设集合A=﹛﹙x ,y﹚|f﹙x²﹚·f﹙y²﹚>f﹙1﹚﹜, 集合B =﹛﹙x ,y﹚|f﹙ax-y+2﹚=1,a∈R﹜,若A∩B=Φ,求a的取值范围.例5. 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对任意实数m ,n总有f﹙m﹢n﹚=f﹙m﹚·f﹙n﹚,且当x>0时,0<f﹙x﹚<1.(1)试求f﹙0﹚的值;(2)判断f﹙x﹚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3)设A=﹛﹙x ,y﹚|f﹙x²﹚·f﹙y²﹚>f﹙1﹚﹜, B=﹛﹙x ,y﹚|f﹙ax-y+2 ½﹚=1,a∈R﹜,若A∩B=Φ,试确定a的取值范围;(4)试举出一个满足条件的函数f﹙x﹚.答案:﹙1﹚f﹙1﹚=0;﹙2﹚函数f﹙x﹚在R上单调递减;﹙3﹚﹣1≤a≤1;﹙4﹚如f﹙x﹚=﹙1/2﹚x.例6. 若f﹙x﹚是定义在﹙0,+∞﹚上的增函数,且对一切x,y>0,满足f﹙x/y﹚=f﹙x﹚-f﹙y﹚.(1)求f﹙1﹚的值;(2)若f﹙6﹚=1,解不等式f﹙x﹢3﹚-f﹙1/3﹚<2 .解答:(1)在f﹙x/y﹚=f﹙x﹚-f﹙y﹚中,令x=y=1,则有f﹙1﹚=f﹙1﹚-f﹙1﹚,∴f﹙1﹚=0.(2)∵f﹙6﹚=1,∴f﹙x﹢3﹚-f﹙1/3﹚<2=f﹙6﹚+f﹙6﹚,∴f﹙3x﹢9﹚-f﹙6﹚<f﹙6﹚,即f﹙﹙x﹢3﹚/2﹚<f﹙6﹚.∵f﹙x﹚是﹙0,+∞﹚上的增函数,∴①x﹢3>0②﹙x﹢3﹚/2<6,解得﹣3<x<9.即原不等式的解集为﹙﹣3,9﹚.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的综合运用<一>、利用奇偶性求函数解析式1、此类问题的一般做法是:(1)“求谁设谁”,即在哪个区间上求解析式,x就设在哪个区间内.(2)要利用已知区间的解析式进行代入.(3)利用奇偶性写出﹣f﹙x﹚或f﹙-x﹚,从而解出f﹙x﹚.2、已知(奇)偶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解析式,通常利用对称性可求出这个区间的对称区间上的解析式.要注意“求谁设谁”.3、这类问题的一般情形是:已知x∈(a ,b)时,f﹙x﹚=ψ(x),求x∈(-b,-a)时f﹙x﹚的解析式.例.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x·﹙1+x﹚,求f﹙x﹚.导析:只需求x≥0的解析式,可把x>0的解析式转到x<0上求解<二>、奇偶性与单调性的综合运用1、对于含“f”的不等式,求解时首先根据奇偶性把不等式转化为f﹙x1﹚>f﹙x2﹚或f﹙x1﹚<f﹙x2﹚,然后根据单调性及定义域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一定要注意不能漏掉函数定义域对参数的限制(定义域优先原则).2、解含“f”的不等式,应具备两个方面:一是能转化为f﹙x1﹚>f﹙x2﹚或f ﹙x1﹚<f﹙x2﹚的形式,二是f﹙x﹚的单调性已知.特别是f﹙x﹚为偶函数时,应把不等式f﹙x1﹚<f﹙x2﹚(或f﹙x1﹚>f﹙x2﹚﹚转化为f﹙|x1|﹚<f﹙|x2|﹚(或f﹙|x1|﹚>f﹙|x2|﹚的形式,利用x∈[0,﹢∞﹚的单调性求解.例.已知f﹙x﹚=﹙ax+b﹚/﹙1+x²﹚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f﹙1/2﹚=2/5,(1)确定函数f﹙x﹚的解析式;(2)用定义证明在上是增函数;(3)解不等式f﹙t-1﹚+f﹙t﹚<0.导析:①求a ,b②确定f﹙x﹚的解析式③证明单调性④解不等式解答:(1)∵f﹙x﹚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f﹙-x﹚=﹣f﹙x﹚,即﹙-ax﹢b﹚/﹙1﹢x²﹚=﹙﹣ax﹣b﹚/﹙1﹢x²﹚.∴b=﹣b,∴b=0.∵f﹙1/2﹚=2/5,∴﹙﹙1/2﹚·a﹚/﹙1﹢﹙1/4﹚﹚=2/5,∴a=1,∴f﹙x﹚=﹙x﹚/﹙1﹢x²﹚(2)利用定义法证明(3)f﹙t-1﹚<﹣f﹙t﹚=f﹙﹣t﹚,∵f﹙x﹚在﹙﹣1,1﹚上是增函数,∴①﹣1<t-1<1②﹣1<t<1③t-1<﹣t,解得0<t<1/2变式突破:定义在[﹣2,2]上的偶函数f﹙x﹚,当x≥0时单调递减,设f﹙1﹣m﹚<f﹙m﹚,求m的取值范围.解答:∵f﹙x﹚是定义在[﹣2,2]上的偶函数,且在[0,2]上单调递减,∴在[﹣2,0]上单调递增,又∵f﹙1﹣m﹚<f﹙m﹚,∴f﹙|1﹣m|﹚<f﹙|m|﹚,∴①﹣2≤m≤2②﹣2≤1﹣m≤2③|1﹣m|>|m|,解得﹣1≤m<1/2.例2.设定义在[﹣2,2]上的奇函数f﹙x﹚在区间[0,2]上单调递减,若f﹙m﹚+f﹙m﹣1﹚>0,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教案讲义模板

高中数学教案讲义模板

---一、教学信息1.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2. 授课班级:[班级名称]3.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4. 授课时间:[具体日期]5. 授课地点:[具体教室]---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学生能够运用[具体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方法],提高学生的[具体能力],如:观察、分析、推理、证明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兴趣和好奇心。

- 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具体知识点]的核心概念和性质。

- [具体知识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具体知识点]的抽象理解。

- [具体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难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3. 探究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

- 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 讲解[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课堂练习:- 设计基础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反馈。

4. 课堂讨论:- 针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 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2. 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 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教材名称]2. 辅助材料:[相关辅助材料,如:课件、习题等]3. 网络资源:[相关网络资源链接]---八、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数学选修3-1基础精品讲义

高中数学选修3-1基础精品讲义

高中数学选修3-1基础精品讲义
一、函数的基本概念
- 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 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和逆函数
- 函数的相等和不等关系
二、一次函数
- 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 一次函数的斜率和截距
- 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
三、二次函数
- 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 二次函数的最值和对称轴
-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
四、指数函数
- 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
- 指数函数的增长速度
五、对数函数
- 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 对数函数的应用场景
六、三角函数
- 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
- 三角函数的应用场景
七、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 数列的定义、性质和常见类型
-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递推公式
八、排列与组合
- 排列和组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排列和组合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 排列和组合的应用
以上是《高中数学选修3-1基础精品讲义》的主要内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讲义完整版

高一数学讲义完整版

高一数学复习讲义函数部分(1) 重点:1把握函数基本知识(定义域、值域)x(a>0、<0) 主要是指数函数y=a x(a>0、<0),对数函数y=loga2二次函数(重点)基本概念(思维方式)对称轴、开口方向、判别式考点1:单调函数的考查2:函数的最值3:函数恒成立问题一般函数恒成立问题(重点讲)4:个数问题(结合函数图象)3反函数(原函数与对应反函数的关系)特殊值的取舍4单调函数的证明(注意一般解法)简易逻辑(较容易)1.2.3.4.启示:对此部分重点把握第3题、第4题的解法(与集合的关系)问题1:恒成立问题解法及题型总结(必考)一般有5类:1、一次函数型:形如:给定一次函数y=f(x)=ax+b(a≠0),若y=f(x)在[m, n]内恒有f(x)>0(<0)练习:对于满足0<p<4的所有实数p,求使不等式x2+px>-4x+p-3恒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2、二次函数型:若二次函数y=ax2+bx+c=0(a≠0)大于0恒成立,则有a>0Δ<0若是二次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恒成立问题,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以及根与系数的分布知识求解练习:1设f(x)=x2-2ax+2,当x∈[-1, +∞)时,都有f(x)>a恒成立, a的取值范围2关于x的方程9x+(4+a)3x+4=0恒有解,求a的范围。

3、变量分离型若在等式或不等式中出现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范围已知,另一个变量的范围为所求,且容易通过恒等变形将两个变量分别置于等号或不等号的两边,则可将恒成立问题转化成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练习:若1-ax>1/(1+x),当对于x∈[0, 1]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4利用图象练习:当x∈(1, 2)时,不等式(x-1)2<logx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a5利用函数性质练习:若f(x)=sin(x+α)+cos(x-α)为偶函数,求α的值.(最值)已知t 为常数,函数22y x x t =--在区间[03],上的最大值为2,则t =函数部分2(三角函数)学习目标:1熟悉函数命题知识点2 每种题目能找出突破点(课后总结归纳) 3三角函数主要考点(平移、函数大小及比较(2007)、最值(两大类)、二次函数综合、恒成立问题(湖北2007)、图像) 三角函数考点 1考查化简2考查图像变换(与一般函数联系起来) 平移:a 普通平移 b 向量平移引出知识点:1函数周期性 y=sinx2 参数范围求解 若方程3sinx+cosx=a 在[0,2π]上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求a 的取值范围.3.函数解析式 如图是函数y=Asin(ωx+φ)的半个周期 的图象,求其解析式.3 考查函数性质4考查解三角形5考查综合运用数列1.数列问题(常见几类数列的解法)特殊的(裂项法、构造法等)三类数列你知道吗?2.函数知识的复习函数在数列中应用(复习函数的有关解法)1(2000年上海卷)在xOy平面上有一点列P1 ( a1 , b1 ) 、P2 ( x2 , y2 ) 、⋯、Pn ( an , bn ) 、⋯,对每个自然数n,点Pn 位于函数y = 2000 ( a/10) x (0 < a < 10)的图像上,且点Pn、点( n, 0)与点( n + 1, 0)构成一个以Pn 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 Ⅰ)求点Pn 的纵坐标bn 的表达式;( Ⅱ)若对每个自然数n,以bn、b n + 1、b n + 2为边长能构成一个三角形,求a的取值范围;( Ⅲ)设cn= lg( b n ) ( n∈N) . 若a取( Ⅱ)中确定的范围内的最小整数, 问数列{ cn }前多少项的和最大? 试说明理由.2在等差数列{ a n }中,若a1 < 0,且S5 = S13,试问这数列的前几项之和最小?(变化类型)3 (2004年重庆卷)若{ an }是等差数列, 首项a1 > 0, a2003 + a2004 > 0, a2003 a2004 < 0,则使前n项和Sn > 0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是( ) .(A) 4005 (B) 4006 (C) 4007 (D) 4008.4 (2004年福州卷) y = f ( x)的定义域为R,且f ( 0 ) ≠ 0. , 对任意实数m、n 有f (m + n ) =f (m ) f ( n) ,当x∈R时, f ( x)是单调函数. 数列{ an }满足a1 = f (0) , f ( an + 1 ) =1/f ( - 2 - a n )( n∈N+ ) .(1)求f (0)的值;(2)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5 ( 2004年湖南卷)已知数列{ an }满足a1= 0, an + 1 =an – 3/3an + 1 ( n∈N) ,则a20 = ( ) .(A) 0 (B) - 3 (C) 3 (D) 3补充常考三类数列问题:1 化为等比数列如an =2an-1+5构造法在1的基础上多一项,解法类似 2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3 含有分式用裂考试主要考三类数列:1 a n=2a n-1+5 (非等差、非等比)2 a n=q 2n (求和)3 裂项数列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常数列构造法奇偶讨论函数思想(Sn是二次函数)题型练习:一、选择题1、三个正数a、b、c成等比数列,则lga、lgb、lgc是()A、等比数列B、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C、等差数列D、既不是等差又不是等比数列2、前100个自然数中,除以7余数为2的所有数的和是()A、765B、653C、658D、6603、如果a,x1,x2,b 成等差数列,a,y1,y2,b 成等比数列,那么(x1+x2)/y1y2等于A、(a+b)/(a-b)B、(b-a)/abC、ab/(a+b)D、(a+b)/ab4、在等比数列{a n}中,S n表示前n项和,若a3=2S2+1,a4=2S3+1,则公比q=A、1B、-1C、-3D、35、在等比数列{a n}中,a1+a n=66,a2a n-1=128,S n=126,则n的值为A、5B、6C、7D、86、若{ a n }为等比数列,S n为前n项的和,S3=3a3,则公比q为A、1或-1/2B、-1 或1/2C、-1/2D、1/2或-1/27、一个项数为偶数的等差数列,其奇数项之和为24,偶数项之和为30,最后一项比第一项大21/2,则最后一项为()A、12B、10C、8D、以上都不对8、在等比数列{a n}中,a n>0,a2a4+a3a5+a4a6=25,那么a3+a5的值是A、20B、15C、10D、59、等比数列前n项和为S n有人算得S1=8,S2=20,S3=36,S4=65,后来发现有一个数算错了,错误的是A、S1B、S2C、S3D、S410、数列{a n}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且a7,a10,a15是一等比数列{b n}的连续三项,若该等比数列的首项b1=3则b n等于A、3·(5/3)n-1B、3·(3/5)n-1C 、3·(5/8)n-1D 、3·(2/3)n-1二、填空题11、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的第2,3,6项依次构成一等比数列,该等比数列的公比q = 12、各项都是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公比q ≠1,a 5,a 7,a 8成等差数列,则公比q=13、已知a,b,a+b 成等差数列,a,b,ab 成等比数列,且0<log m ab<1,则实数m 的取值范是14、已知a n =a n -2+an -1(n≥3), a 1=1,a 2=2, b n =1+n na a ,则数列{b n }的前四项依次是 ______________.15、已知整数对的序列如下:(1,1),(1,2),(2,1),(1,3),(2,2),(3,1),(1,4),(2,3),(3,2),(4,1),(1,5),(2,4),……,则第60个数对为三、解答题(12分×4+13分+14=75分)16、有四个数,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其和为19,后三个数为等差数列,其和为12,求此四个数。

高中数学教案讲义模板

高中数学教案讲义模板

高中数学教案讲义模板标题:高中数学课程教学
教学内容:数学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 基本数学运算;
2. 代数方程与不等式;
3. 几何图形与空间几何。

教学难点:
1. 复杂数学运算;
2. 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
3. 几何证明与推理。

教学流程:
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
1. 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问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看法。

二、新知讲解(30分钟)
1. 介绍本节课的新知识点,详细讲解基本概念和方法;
2. 举例演示解题步骤,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三、练习与训练(15分钟)
1.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解题;
2. 督促学生互相讨论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检测与总结(10分钟)
1. 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与评价;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复习和提高。

五、课堂延伸(5分钟)
1. 辅导学生扩展相关知识,拓宽思维视野;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讲解清晰,学生参与积极,但仍需加强课后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馈:请学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练习题目,并反馈学习体会和建议。

高中数学总复习全套讲义

高中数学总复习全套讲义

高中数学复习讲义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考点导读】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 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文氏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4. 集合问题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有关,其中字母系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要复杂一些,综合性较强,往往渗透数形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基础练习】1.集合{(,)02,02,,}x y x y x y Z ≤≤≤<∈用列举法表2.设集合{21,}A x x k k Z ==-∈,{2,}B x x k k Z ==∈,则A B ⋂=3.已知集合{0,1,2}M =,{2,}N x x a a M ==∈,则集合M N ⋂=_4.设全集{1,3,5,7,9}I =,集合{1,5,9}A a =-,{5,7}I C A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范例解析】例.已知R 为实数集,集合2{320}A x x x =-+≤.若R B C A R ⋃=,{01R B C A x x ⋂=<<或23}x <<,求集合B .【反馈演练】1.设集合{}2,1=A ,{}3,2,1=B ,{}4,3,2=C ,则()C B A U ⋂=_________. 2.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5,2,0{},,|{=∈∈+P Q b P a b a 若}6,2,1{=Q ,则P +Q 中元素的个数是______个.3.设集合2{60}P x x x =--<,{23}Q x a x a =≤≤+. (1)若P Q P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若P Q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3)若{03}P Q x x ⋂=≤<,求实数a 的值.第3 课时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考点导读】1. 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2. 从集合的观点理解充要条件,有以下一些结论: 若集合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若集合P Q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 若集合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3. 会证明简单的充要条件的命题,进一步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基础练习】1.若p q ⇒,则p 是q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2.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填空. (1)已知:2p x >,:2q x ≥,那么p 是q 的_____充分不必要___条件. (2)已知:p 两直线平行,:q 内错角相等,那么p 是q 的____充要_____条件.(3)已知:p 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q 四边形是正方形,那么p 是q 的___必要不充分__条件. 3.若x R ∈,则1x >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0x >.【范例解析】例.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填空.(1)2,2.x y >⎧⎨>⎩是4,4.x y xy +>⎧⎨>⎩的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2)(4)(1)0x x -+≥是401x x -≥+的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3)αβ=是tan tan αβ=的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4)3x y +≠是1x ≠或2y ≠的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分析:从集合观点“小范围⇒大范围”进行理解判断,注意特殊值的使用.点评:①判断p 是q 的什么条件,实际上是判断“若p 则q ”和它的逆命题“若q 则p ”的真假,若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为假,则p 为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为真,则p 为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为真,则p 为q 的充要条件;若原命题,逆命题均为假,则p 为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②在判断时注意反例法的应用.③在判断“若p 则q ”的真假困难时,则可以判断它的逆否命题“若⌝q 则⌝p ”的真假.【反馈演练】1.设集合}30|{≤<=x x M ,}20|{≤<=x x N ,则“M a ∈”是“N a ∈”的_ 条件.2.已知p :1<x <2,q :x (x -3)<0,则p 是q 的 条件.3.已知条件2:{10}p A x R x ax =∈++≤,条件2:{320}q B x R x x =∈-+≤.若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012高中数学复习讲义第二章函数A【方法点拨】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高中函数以具体的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为主要研究对象,适当研究分段函数,含绝对值的函数和抽象函数;同时要对初中所学二次函数作深入理解.1.活用“定义法”解题.定义是一切法则与性质的基础,是解题的基本出发点.利用定义,可直接判断所给的对应是否满足函数的条件,证明或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等.2.重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当你所研究的问题较为抽象时,当你的思维陷入困境时,当你对杂乱无章的条件感到头绪混乱时,一个很好的建议:画个图像!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可迅速地破解问题,乃至最终解决问题.3.强化“分类讨论思想”应用.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进行分类讨论时,我们要遵循的原则是:分类的对象是确定的,标准是统一的,不遗漏、不重复,科学地划分,分清主次,不越级讨论。

高中数学讲义(人教A版必修二):第07讲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学生版)

高中数学讲义(人教A版必修二):第07讲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学生版)

第07课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了解向量基底的含义.2..掌握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会用基底表示平面向量.3.会应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决有关平面向量的综合问题.1.在课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上初中阶段对数轴的理解,以及物理知识中里的分解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了解向量基底的含义.2.掌握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不仅仅局限在直角坐标系,更应该学会用基底表示平面向量.3.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学习致用,会应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决有关平面向量的综合问题.知识精讲知识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向量a ,实数λ1,λ2,使a =λ1e 1+λ2e 2.2.基底:若e 1,e 2不共线,我们把{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向量的一个基底.【即学即练】(多选)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已知向量(,2),(3,1)a b,且a 与b 的夹角为锐角,则23B .ABC 中,π3,3b c C,则ABC 有两解C .向量(1,2),(5,7)a b能作为所在平面内的一组基底D .已知平面内任意四点O ,A ,B ,P 满足1233OP OA OB,则A ,B ,P 三点共线反思感悟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作用以及注意点(1)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同一平面内的任何一个基底都可以表示该平面内的任意向量.用基底表示向量,实质上是利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向量的线性运算.(2)基底的选取要灵活,必要时可以建立方程或方程组,通过方程或方程组求出要表示的向量.能力拓展考法0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典例1】已知G 是ABC 的重心,点D 满足BD DC,若GD xAB y AC ,则x y 为()A .13B .12C .23D .1【变式训练】我国东汉末数学家赵爽在《周髀算经》中利用一副“弦图”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在“赵爽弦图”中,已知3,,AE EF AB a AD b ,则AE()A .1292525a bB .16122525a bC .4355a bD .3455a b考法02用基底表示向量【典例2】如图,在ABC 中,4BD DC ,则AD()A .1455AB ACB .4155AB ACC .1566AB ACD .5166AB AC 【变式训练】《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其中八卦深邃的哲理解释了自然、社会现象.如图1所示的是八卦模型图,其平面图形(图2)中的正八边形ABCDEFGH ,其中O 为正八边形的中心,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OA ED DO B .AB EF C .OB OD D .AH 和CE能构成一组基底考法0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典例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3,4AB AD ,60BAD ,点E 是BC 的中点,2CF FD ,则AE BF()A .6B .2C .2D .6【变式训练】锐角三角形ABC 中,D 为边BC 上一动点(不含端点),点O 满足3AO OD,且满足AO AB AC ,则11的最小值为()A .43B .34C .3D .163分层提分题组A 基础过关练1.在ABC 中,点D 在边AB 上,3AD DB .记,CA a CD b ,则CB()A .4133a bB .1433a bC .4133a bD .1343a b2.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若(,R)AC AB AD ,且3 ,则||||CD AB()A .13B .3C .12D .23.如图,已知,,,2OA a OB b OC c AB BC ,则c()A .3122b aB .2b aC .2a bD .3122a b4.若向量a 与b是平面上的两个不平行向量,下列向量不能作为一组基的是()A .a 与a bB .a b 与2a bC .25a b 与410a bD .2a b 与2a b5.如果21,e e表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个基底,那么下列四组向量,不能作为一个基底的是()A .212,e e eB .12212,2e e e eC .21212,42e e e e D .1212,e e e e 6.(多选)已知12,e e是平面内的一组基底,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实数m ,n 使120me ne,则0m n B .平面内任意一个向量a 都可以表示成12a me ne,其中m ,n 为实数C.对于m ,n R ,12me ne不一定在该平面内D .对平面内的某一个向量a ,存在两对以上实数m ,n ,使12a me ne7.(多选)在下列向量组中,可以把向量(3,2)a表示出来的是()A .1(0,0)e ,2(1,2)eB .1(1,2)e ,2(5,2)eC .1(3,5)e ,2(6,10)eD .1(2,3)e ,2(2,3)e8.(多选)已知向量a ,b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且向量3ma b 与 2a m b共线,则实数m 的可能取值为()A .1BC .4D .39.(多选)下列各组向量中,不能作为基底的是()A .12(1,0),(0,1)e eB .12(1,2),(2,1)e eC .1234(3,4),,55e eD .12(2,6),(1,3)e e10.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2AE AD ,AF AB,若E ,C ,F 三点共线,则实数 ________.11.如果12,e 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 =________.我们把12,e e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个基底.12.已知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 b ,//b c,则// a c ;②设a 是已知的平面向量,则给定向量b 和c,总存在实数 和 ,使a b c ;③第一象限角小于第二象限角;④函数11()(sin cos )|cos sin |22f x x x x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正确的有________.题组B 能力提升练1.已知1e ,2e是不共线向量,则下列各组向量中,是共线向量的有()①15a e ,17b e ;②121123a e e ,1232b e e;③12a e e ,1233b e e.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2.若12e e ,是平面内的一个基底,则下列四组向量能作为平面向量的基底的是()A .12e e ,21e eB .12e e ,12e eC .212e e ,212e e D .122e e ,124e 2e3.若1e ,2e是平面内的一组基底,则下面的四组向量中不能作为一组基底的是().A .12e e 和12e eB .1232e e 和2146e e C .123e e 和213e e D .2e 和12e e4.如果12 e e ,是平面内一组不共线的向量,那么下列四组向量中,不能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的是()A .1e 与12 e eB .12 2e e 与12 2e eC .12 e e 与12e e D .12 2e e 与122e e 5.在给出的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A .设,,,O ABC 是同一平面上的四个点,若(1)()OA m OB m OC m R,则点,,A B C 必共线B .若向量,a b 是平面 上的两个向量,则平面 上的任一向量c 都可以表示为(,) c a b R,且表示方法是唯一的C .已知平面向量,,OA OB OC 满足,||||AB AC OA OB OA OC AO AB AC,则ABC 为等腰三角形D .已知平面向量,,OA OB OC 满足||||(0)OA OB OC r r |=|,且0OA OB OC,则ABC 是等边三角形6.(多选)设a是已知的平面向量,向量,,a b c 在同一平面内且两两不共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给定向量b ,总存在向量c ,使a b c ;B .给定向量b 和c,总存在实数 和 ,使a b c ;C .给定单位向量b 和正数 ,总存在单位向量c和实数 ,使a b c ;D .若2a ,存在单位向量,b c 和正实数, ,使a b c,则2 .7.(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为()A .已知 1,2a r , 1,1b r 且a 与b 的夹角为锐角,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5,3B .向量 12,3e,213,24e不能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C .非零向量a ,b ,满足a b 且a 与b 同向,则a bD .非零向量a ,b ,满足a b a b ,则a 与a b 的夹角为30°8.(多选)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AB MB BC OM CO ABB .已知向量(6,2)a 与(3,)b k的夹角是钝角,则k 的取值范围是0k C .若向量 12,3e,213,24e 能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D .若//a b ,则a 在b 上的投影向量为a9.(多选)古代典籍《周易》中的“八卦”思想对我国建筑中有一定影响.下图是受“八卦”的启示,设计的正八边形的八角窗,若O 是正八边形ABCDEFGH 的中心,且1AB u u u r ,则()A .AH 与CF 能构成一组基底B .0OD OFC .OA OCD .AC CD 10.设12,e e 是两个不共线的非零向量,且12122,3a e e b e e .(1)证明:,a b 可以作为一个基底;(2)以,a b 为基底,求向量123c e e 的分解式.题组C 培优拔尖练1.在ABC 中,2360AB AC BAC ,,,N 为线段BC 的中点,M 为线段AC 上靠近点A 的三等分点,两条直线AN 与BM 相交于点P ,则AP BC =()A .54B .74C .94D .1142.如图,ABC 中,3BD DC ,AE mAB ,AF nAC ,0m ,0n ,则13m n ()A .3B .4C .43D .34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在边AD 、CD 上,3AE ED ,,DF FC AF 与BE 相交于点G ,记,AB a AD b ,则 AG ()A .341111a b B .631111a b C .451111a b D .361111a b 4.如图,在ABC 中,点D 是边AB 上一点且2BD AD ,E 是边BC 的中点,直线AE 和直线CD 交于点F ,若BF 是ABC 的平分线,则BC BA ()A .4B .3C .2D .125.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边CD 的中点,AE 与BD 交于点F .若AB a =,AD b ,则AF ()A .1344a b B .2133a b +r r C .3144a b D .1233a b 6.在三角形ABC 中,已知D ,E 分别为CA ,CB 上的点,且15AD AC ,13BE BC ,AE 与BD 交于O 点,若CO mCA nCB ,则mn 的值为___________.7.如图,在ABC 中,已知182,,,,49AD DC BE BC AF AE AB a AC b .(1)用向量,a b 分别表示AF 与BD ;(2)证明:,,B F D 三点共线.8.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且2AB CD ,设,AD a BC b .(1)试用a 和b 表示AC ;(2)若点P 满足34AP a b ,且,,B D P 三点共线,求实数 的值.。

高中数学讲义

高中数学讲义

高中数学讲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学好数学非常关键。

通过本讲义,我们将系统地介绍高中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拓宽视野。

本讲义将按照数学的不同分支进行分类,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

一、代数1.1 数与式1.1.1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的定义和性质1.1.2 等式和方程的概念1.1.3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1.2 函数与方程1.2.1 函数的概念及性质1.2.2 一元函数、二元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2.3 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二次函数的基本特征1.3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1.3.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3.2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1.3.3 不等关系的性质和运算二、几何2.1 二维几何2.1.1 角的概念和性质2.1.2 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和特性2.1.3 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的基本属性2.2 三维几何2.2.1 空间几何体的分类和性质2.2.2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2.2.3 空间向量的运算和性质2.3 解析几何2.3.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曲线的图像关系 2.3.2 点、直线、圆的方程和性质2.3.3 曲线的参数方程及其应用三、概率与统计3.1 概率基础3.1.1 随机事件、样本空间和概率的定义 3.1.2 概率的性质和计算方法3.1.3 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关系3.2 统计学基础3.2.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2.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数据分析3.2.3 抽样调查和统计推断四、其他4.1 数学思维方法4.1.1 推理与证明4.1.2 抽象与建模4.1.3 计算与估算4.2 数学应用领域4.2.1 金融数学4.2.2 工程数学4.2.3 研究数学通过本讲义的学习,相信你们对高中数学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对数学能力的提升也将更有信心。

提醒大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动手实践,做大量的练习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希望本讲义能给你们带来帮助,祝愿大家在数学学习上取得优秀的成绩!。

高中数学完整讲义——概率_随机事件的概率2.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

高中数学完整讲义——概率_随机事件的概率2.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

高中数学讲义版块一:事件及样本空间1.必然现象与随机现象必然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某种结果的现象;随机现象是在相同条件下,很难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的现象.2.试验:我们把观察随机现象或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实验统称为试验,把观察结果或实验的结果称为试验的结果.一次试验是指事件的条件实现一次.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时,始终不会发生的结果,称为不可能事件; 在每次试验中一定会发生的结果,称为必然事件;在试验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结果称为随机事件.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 B C ,,,来表示随机事件,简称为事件. 3.基本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可以用来描绘其它事件的,不能再分的最简单的随机事件,称为基本事件.它包含所有可能发生的基本结果.所有基本事件构成的集合称为基本事件空间,常用Ω表示.版块二: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1.如果事件A B ,同时发生,我们记作A B ,简记为AB ; 2.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 B ,,如果有()()()P AB P A P B =,就称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简称A 与B 独立.当事件A 与B 独立时,事件A 与B ,A 与B ,A 与B 都是相互独立的.3.概率的统计定义一般地,在n 次重复进行的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频率mn,当n 很大时,总是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随着n 的增加,摆动幅度越来越小,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为()P A . 从概率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随机事件的概率()P A 满足:0()1P A ≤≤. 当A 是必然事件时,()1P A =,当A 是不可能事件时,()0P A =. 4.互斥事件与事件的并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或称互不相容事件.由事件A 和事件B 至少有一个发生(即A 发生,或B 发生,或A B ,都发生)所构成的事件C ,称为事件A 与B 的并(或和),记作C A B =.若C A B =,则若C 发生,则A 、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事件A B 是由事件A 或B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组成的集合.5.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若A 、B 是互斥事件,有()()()P A B P A P B =+若事件12n A A A ,,,两两互斥(彼此互斥),有1212()()()()n n P A A A P A P A P A =+++.事件“12n A A A ”发生是指事件12n A A A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6.互为对立事件知识内容板块二.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高中数学讲义 不能同时发生且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为对立事件.事件A 的对立事件记作A .有()1()P A P A =-. <教师备案>1.概率中的“事件”是指“随机试验的结果”,与通常所说的事件不同.基本事件空间是指一次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基本结果.有时我们提到事件或随机事件,也包含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将其作为随机事件的特例,需要根据情况作出判断.2.概率可以通过频率来“测量”,或者说是频率的一个近似,此处概率的定义叫做概率的统计定义.在实践中,很多时候采用这种方法求事件的概率.随机事件的频率是指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是在某个常数附近摆,且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这个常数叫做这个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可以看成频率在理论上的期望值,它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近似地看作这个事件的概率.3.基本事件一定是两两互斥的,它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主要方法:解决概率问题要注意“四个步骤,一个结合”: 求概率的步骤是:第一步,确定事件性质⎧⎪⎪⎨⎪⎪⎩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独立事件 n 次独立重复试验,即所给的问题归结为四类事件中的某一种.第二步,判断事件的运算⎧⎨⎩和事件积事件,即是至少有一个发生,还是同时发生,分别运用相加或相乘事件.第三步,运用公式()()()()()()()()(1)k k n k n n m P A nP A B P A P B P A B P A P B n P k C p p -⎧=⎪⎪⎪+=+⎨⎪⋅=⋅⎪=-⎪⎩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 次独立重复试验:求解第四步,答,即给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答复.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会正确求解以下六种事件的概率(尤其是其中的(4)、(5)两种概率): ⑴ 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⑵ 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⑶ 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⑷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⑸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在第k 次才首次发生的概率; ⑹ 对立事件的概率. 另外:要注意区分这样的语句:“至少有一个发生”,“至多有一个发生”,“恰好有一个发生”,“都发生”,“不都发生”,“都不发生”,“第k 次才发生”等.题型一 概率与频率【例1】下列说法:①频率是反映事件发生的频繁程度,概率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典例分析高中数学讲义②做n次随机试验,事件A发生的频率mn就是事件的概率;③百分率是频率,但不是概率;④频率是不能脱离具体的n次试验的实验值,而概率是具有确定性的不依赖于试验次数的理论值;⑤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①③⑤【例2】对某工厂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调查,数据如下:950件合格品,大约需要抽查多少件产品?【例3】某篮球运动员在最近几场大赛中罚球投篮的结果如下:((2)这位运动员投篮一次,进球的概率为多少?【例4】下列说法:①频率是反映事件发生的频繁程度,概率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②做n次随机试验,事件A发生m次,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mn;③频率是不能脱离n次试验的实验值,而概率是具有确定性的不依赖于试验次数的理论值;④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例5】盒中装有4只相同的白球与6只相同的黄球.从中任取一只球.试指出下列事件分别属于什么事件?它们的概率是多少?⑴A=“取出的球是白球”;⑵B=“取出的球是蓝球”;⑶C=“取出的球是黄球”;⑷D=“取出的球是白球或黄球”.高中数学讲义题型二 独立与互斥【例6】(2010辽宁高考)两个实习生每人加工一个零件.加工为一等品的概率分别为23和34,两个零件是否加工为一等品相互独立,则这两个零件中恰有一个一等品的概率为A .12B .512C .14D .16【例7】掷两枚均匀的骰子,记A =“点数不同”,B =“至少有一个是6点”,判断A 与B 是否为独立事件.【例8】设M 和N 是两个随机事件,表示事件M 和事件N 都不发生的是( )A .M N +B .M N ⋅C . M N M N ⋅+⋅D .M N ⋅【例9】判断下列各对事件是否是相互独立事件⑴ 甲组3名男生、2名女生;乙组2名男生、3名女生,今从甲、乙两组中各选1名同学参加 演讲比赛,“从甲组中选出1名男生”与“从乙组中选出1名女生”. ⑵ 容器内盛有5个白乒乓球和3个黄乒乓球,“从8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是白球”与“从剩下的7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还是白球”.【例10】⑴某县城有两种报纸甲、乙供居民订阅,记事件A 为“只订甲报”,事件B 为“至少订一种报”,事件C 为“至多订一种报”,事件D 为“不订甲报”,事件E 为“一种报也不订”.判断下列每对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①A 与C ;②B 与E ;③B 与D ;④B 与C ;⑤C 与E .高中数学讲义【例11】抛掷一枚骰子,记事件A为“落地时向上的数是奇数”,事件B为“落地时向上的数是偶数”,事件C为“落地时向上的数是3的倍数”,事件D为“落地时向上的数是6或4”,则下列每对事件是互斥事件但不是对立事件的是()A.A与B B.B与C C.A与D D.C与D【例12】每道选择题都有4个选择支,其中只有1个选择支是正确的.某次考试共有12道选择题,某人说:“每个选择支正确的概率是14,我每题都选择第一个选择支,则一定有3题选择结果正确”.对该人的话进行判断,其结论是()A.正确的B.错误的C.模棱两可的D.有歧义的题型三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例13】(2010丰台二模)一个正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半径为1,向该圆内随机投一点P,点P恰好落在正三角形外的概率是_________.【例14】(2010崇文一模)从52张扑克牌(没有大小王)中随机的抽一张牌,这张牌是J或Q或K的概率为_______.【例15】(2010朝阳一模)一只小蜜蜂在一个棱长为30的正方体玻璃容器内随机飞行.若蜜蜂在飞行过程中与正方体玻璃容器6个表面中至少有一个的距离不大于10,则就有可能撞到玻璃上而不安全;若始终保持与正方体玻璃容器6个表面的距离均大于10,则飞行是安全的,假设蜜蜂在正方体玻璃高中数学讲义 容器内飞行到每一位置可能性相同,那么蜜蜂飞行是安全的概率是( )A .18B .116C .127D .38【例16】(2010东城二模)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集合{}(,)01,01x y x y Ω=≤≤≤≤,在区域Ω内任取一点(,)P x y ,则满足1x y +≤的概率等于 .【例17】(2010朝阳一模)在区间[π,π]-内随机取两个数分别记为,a b ,则使得函数22()2πf x x ax b =+-+有零点的概率为( )A .78B .34C .12D .14【例18】(2010东城一模)某人向一个半径为6的圆形标靶射击,假设他每次射击必定会中靶,且射中靶内各点是随机的,则此人射击中靶点与靶心的距离小于2的概率为( )A .113B .19 C .14 D .12【例19】(2010西城一模)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任取一点P ,则点P 到点A 的距离小于1的概率为 .【例20】(2010丰台二模)已知(){},|6,0,0x y x y x y Ω=+≤≥≥,{}(,)4,0,20A x y x y x y =-≤≥≥.若向区域Ω上随机投一点P ,则点P 落入区域A 的概率是_________.高中数学讲义【例21】(2010朝阳一模)袋子中装有编号为,a b的2个黑球和编号为,,c d e的3个红球,从中任意摸出2个球.⑴写出所有不同的结果;⑵求恰好摸出1个黑球和1个红球的概率;⑶求至少摸出1个黑球的概率.【例22】(2010崇文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平面区域W中的点的坐标(,)x y满足225x y+≤,从区域W中随机取点(,)M x y.⑴若x∈Z,y∈Z,求点M位于第四象限的概率;⑵已知直线:(0)l y x b b=-+>与圆22:5O x y+=y x b-+≥的概率.【例23】(2010西城一模)一个盒子中装有4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1个数字,数字分别是1、2、3、4.现从盒子中随机抽取卡片.⑴若一次抽取3张卡片,求3张卡片上数字之和大于7的概率;⑵若第一次抽1张卡片,放回后再抽取1张卡片,求两次抽取中至少一次抽到数字3的概率.高中数学讲义【例24】(2010海淀一模)某商场为吸引顾客消费推出一项优惠活动.活动规则如下:消费每满100元可以转动如图所示的圆盘一次,其中O为圆心,且标有20元、10元、0元的三部分区域面积相等.假定指针停在任一位置都是等可能的.当指针停在某区域时,返相应金额的优惠券.(例如:某顾客消费了218元,第一次转动获得了20元,第二次获得了10元,则其共获得了30元优惠券.)顾客甲和乙都到商场进行了消费,并按照规则参与了活动.⑴若顾客甲消费了128元,求他获得优惠券面额大于0元的概率?⑵若顾客乙消费了280元,求他总共获得优惠券金额不低于20元的概率?【例25】(2010石景山一模)为援助汶川灾后重建,对某项工程进行竞标,共有6家企业参与竞标.其中A企业来自辽宁省,B、C两家企业来自福建省,D、E、F三家企业来自河南省.此项工程需要两家企业联合施工,假设每家企业中标的概率相同.⑴企业E中标的概率是多少?高中数学讲义⑵在中标的企业中,至少有一家来自河南省的概率是多少?【例26】(2010湖北高考)投掷一枚均匀硬币和一枚均匀骰子各一次,记“硬币正面向上”为事件A,“骰于向上的点数是3”为事件B,则事件A,B中至少有一件发生的概率是A.512B.12C.712D.34【例27】盒子中有大小相同的3只小球,1只黑球,若从中随机地摸出两只球,两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是.【例28】(2010江西高考)一位国王的铸币大臣在每箱100枚的硬币中各掺入了一枚劣币,国王怀疑大臣作弊,他用两种方法来检测.方法一:在100箱中各任意检查一枚;方法二:在5箱中各任意抽查两枚.国王用方法一、二能发现至少一枚劣币的概率分别为12,p p,则()A.12p p=B.12p p<C.12p p>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例29】(2010陕西卷高考)铁矿石A和B的含铁率a,冶炼每万吨铁矿石的2CO的排放量b及每万吨铁矿石的价格c如下表:高中数学讲义2最少费用为______(百万元).【例30】甲、乙两人进行击剑比赛,甲获胜的概率是0.41,两人战平的概率是0.27,那甲不输的概率为________甲不获胜的概率为_______.【例31】已知A B ,是相互独立事件,且()0.3P A =,()0.6P B =,则()P A B ⋅=______.【例32】某人射击5枪,命中3枪,3枪中恰有2枪连中的概率为( )A .120B .110C .25D .35【例33】袋中有大小相同的5个白球和3个黑球,从中任意摸出4个,求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⑴ 摸出2个或3个白球; ⑵ 至少摸出一个黑球.【例34】一批产品共100件,其中5件是废品,任抽10件进行检查,求下列事件的概率.⑴ 10件产品中至多有一件废品;⑵ 10件产品中至少有一件废品.【例35】(2009湖南卷文)为拉动经济增长,某市决定新建一批重点工程,分为基础设施工程、民生工程和产业建设工程三类.这三类工程所含项目的个数分别占总数的12,13,16.现有3名工人独立地从中任选一个项目参与建设.求:⑴他们选择的项目所属类别互不相同的概率;⑵至少有1人选择的项目属于民生工程的概率.【例36】甲、乙二射击运动员分别对一目标射击1次,甲射中的概率为0.8,乙射中的概率为0.9,求:⑴2人都射中的概率?⑵2人中有1人射中的概率?【例37】(2009全国卷Ⅰ文)甲、乙二人进行一次围棋比赛,约定先胜3局者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比赛结束.假设在一局中,甲获胜的概率为0.6,乙获胜的概率为0.4,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已知前2局中,甲、乙各胜1局.⑴求再赛2局结束这次比赛的概率;⑵求甲获得这次比赛胜利的概率.【例38】纺织厂某车间内有三台机器,这三台机器在一天内不需工人维护的概率:第一台为0.9,第二台为0.8,第三台为0.85,问一天内:⑴3台机器都要维护的概率是多少?⑵其中恰有一台要维护的概率是多少?⑶至少一台需要维护的概率是多少?【例39】从甲口袋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13,从乙口袋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12,则23是()A.2个球不都是红球的概率B.2个球都是红球的概率C.至少有一个红球的概率D.2个球中恰好有1个红球的概率【例40】甲、乙两个人独立地破译一个密码,他们能译出密码的概率分别为13和14,求:⑴两个人都译出密码的概率;⑵两个人都译不出密码的概率;⑶恰有1个人译出密码的概率;⑷至多1个人译出密码的概率;⑸至少1个人译出密码的概率.【例41】现时盛行的足球彩票,其规则如下:全部13场足球比赛,每场比赛有3种结果:胜、平、负,13场比赛全部猜中的为特等奖,仅猜中12场为一等奖,其它不设奖,则某人获得特等奖的概率为.【例42】从10位同学(其中6女,4男)中,随机选出3位参加测验,每位女同学能通过测验的概率均为45,每位男同学能通过测验的概率均为35,试求:⑴选出的3位同学中至少有一位男同学的概率;⑵10位同学中的女同学甲和乙及男同学丙同时被抽到,且三人中恰有二人通过测验的概率.【例43】(08天津)甲、乙两个篮球运动员互不影响地在同一位置投球,命中率分别为12与p,且乙投球2次均未命中的概率为116.⑴求乙投球的命中率p;⑵求甲投球2次,至少命中1次的概率;⑶若甲、乙两人各投球2次,求两人共命中2次的概率.【例44】甲盒中有红、黑、白三种颜色的球各个,乙盒子中有黄、黑、白三种颜色的球各个,32从两个盒子中各取个球,求取出的两个球是不同颜色的概率.【例45】某商场有奖销售中,购满100元商品得1张奖券,多购多得.第1000张奖券为一个开奖单位,设特等奖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50个.设1张奖券中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事件分别为,,A B C ,求: ⑴()()(),,P A P B P C ; ⑵1张奖券的中奖概率;⑶1张奖券不中特等奖且不中一等奖的概率.【例46】把10张卡片分别写上0129,,,,后,任意叠放在一起,从中任取一张,设“抽到大于3的奇数”为事件A ,“抽到小于7的奇数”为事件B ,求()P A ,()P B 和()P A B .【例47】甲、乙两人下棋,乙不输的概率是0.7,下成和棋的概率为0.5,分别求出甲、乙获胜的概率.1【例48】黄种人群中各种血型的人所占的比如下表所示:AB型血的人,其他不同血型的人不能互相输血.小明是B型血,若小明因病需要输血,问:⑴任找一个人,其血可以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⑵任找一个人,其血不能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例49】在袋中装20个小球,其中彩球有n个红色、5个蓝色、10个黄色的,其余为白球.求:⑴如果从袋中取出3个都是相同颜色彩球(无白色)的概率是13114,且2≥n,那么,袋中的红球共有几个?⑵根据⑴的结论,计算从袋中任取3个小球至少有一个是红球的概率.【例50】某射手射击一次射中10环、9环、8环、7环的概率分别为0.120.320.270.11,,,,计算这名射手射击一次:⑴射中9环或8环的概率;⑵至少射中7环的概率;⑶至多射中8环的概率.【例51】射击运动员李强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8,他射击3次,恰好2次击中目标的概率是多少?【例52】在12345,,路车的到来.假如汽车,,,,条线路汽车经过的车站上,有位乘客等候着134经过该站的次数平均来说2345,,,路车是相等的,而1路车是其他各路车次数的总和.试求首先到站的汽车是这位乘客所需要线路的汽车的概率.【例53】(2007年全国I卷文)某商场经销某商品,顾客可采用一次性付款或分期付款购买.根据以往资料统计,顾客采用一次性付款的概率是0.6,经销一件该商品,若顾客采用一次性付款,商场获得利润200元;若顾客采用分期付款,商场获得利润250元.⑴求3位购买该商品的顾客中至少有1位采用一次性付款的概率;⑵求3位位顾客每人购买1件该商品,商场获得利润不超过650元的概率.【例54】(2007年全国II卷文)从某批产品中,有放回地抽取产品二次,每次随机抽取1件,假设事件A:“取出的2件产品中至多有1件是二等品”的概率()0.96P A .⑴求从该批产品中任取1件是二等品的概率p;⑵若该批产品共100件,从中任意抽取2件,求事件B:“取出的2件产品中至少有一件二等P B.品”的概率()【例55】(2009全国卷Ⅰ文)甲、乙二人进行一次围棋比赛,约定先胜3局者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比赛结束.假设在一局中,甲获胜的概率为0.6,乙获胜的概率为0.4,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已知前2局中,甲、乙各胜1局.⑴求再赛2局结束这次比赛的概率;⑵求甲获得这次比赛胜利的概率.【例56】为防止某突发事件发生,有甲、乙、丙、丁四种相互独立的预防措施可供采用,万元的前提下,请确定一个预防方案,使得此突发事件不发生的概率最大.【例57】某售货员负责在甲、乙、丙三个柜面上售货.如果在某一小时内各柜面不需要售货员照顾的概率分别为0.90.80.7,,.假定各个柜面是否需要照顾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求在这个小时内:⑴只有丙柜面需要售货员照顾的概率;⑵三个柜面恰好有一个需要售货员照顾的概率;⑶三个柜面至少有一个需要售货员照顾的概率.【例58】(2006年北京卷)某公司招聘员工,指定三门考试课程,有两种考试方案.方案一:考试三门课程,至少有两门及格为考试通过;方案二:在三门课程中,随机选取两门,这两门都及格为考试通过.,,,且三门课程考试是否及格相互假设某应聘者对三门指定课程考试及格的概率分别是a b c之间没有影响.⑴分别求该应聘者用方案一和方案二时考试通过的概率;⑵试比较该应聘者在上述两种方案下考试通过的概率的大小.(说明理由)【例59】假设飞机的每一台发动机在飞行中的故障率都是1P,且各发动机互不影响.如果至少50%的发动机能正常运行,飞机就可以顺利地飞行.问对于多大的P而言,四发动机飞机比二发动机飞机更安全?【例60】(2009陕西卷文)椐统计,某食品企业一个月内被消费者投诉的次数为012,,的概率分别为0.4,0.5,0.1⑴求该企业在一个月内被消费者投诉不超过1次的概率;⑵假设一月份与二月份被消费者投诉的次数互不影响,求该企业在这两个月内共被消费者投诉2次的概率.【例61】某项选拔共有四轮考核,每轮设有一个问题,能正确回答问题者进入下一轮考核,否则即被淘汰.已知某选手能正确回答第一、二、三、四轮的问题的概率分别为45、35、25、15,且各轮问题能否正确回答互不影响.⑴求该选手进入第四轮才被淘汰的概率;⑵求该选手至多进入第三轮考核的概率.题型四 条件概率【例62】设某批产品有4%是废品,而合格品中的75%是一等品,任取一件产品是一等品的概率是_____.【例63】某地区气象台统计,该地区下雨的概率是415,刮风的概率是215,既刮风又下雨的概率是110,设A =“刮风”,B =“下雨”,求()()P B A P A B ,.【例64】(09上海春)把一枚硬币抛掷两次,事件A =“第一次出现正面”,事件B =“第二次出现反面”,则()_____P B A =.【例65】(2010宣武二模)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所得点数的样本空间为{}1,2,3,4,5,6S =.令事件{}2,3,5A =,高中数学讲义21 思维的发掘 能力的飞跃 事件{}1,2,4,5,6B =,则()P A B 的值为( )A . 35B . 12C . 25D .15【例66】设某种动物活到20岁以上的概率为0.7,活到25岁以上的概率为0.4,求现龄为20岁的这种动物能活到25岁以上的概率.【例67】抛掷一颗骰子两次,在第一次掷得向上一面点数是偶数的条件下,则第二次掷得向上一面点数也是偶数的概率为 .【例68】掷两枚均匀的骰子,记A =“点数不同”,B =“至少有一个是6点”,求(|)P A B 与(|)P B A .。

《高中数学重点解析课件》

《高中数学重点解析课件》

平面的方程和相交关系
理解平面的性质和方程,掌 握平面的交线与平面的距离 等概念。
空间中曲线和曲面
了解空间曲线曲面的定义和 分类,掌握直线与平面的相 交情况。
积分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1 定积分和不定积分
理解积分的定义和不同求解方法,对变限积分和重要定积分能够熟练 运用。
2 微积分应用
在几何、物理、工程等方面探讨微积分的应用,如曲线长度、体积、 质心等。
数学课件分享
感谢大家来参加我的数学课件分享会。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高中数学的一些 重要概念和应用,希望这份课件对你们有所帮助。
数列与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掌握数列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练好数列的推导应 用。
数组的求和及其几何意义
理解数组求和公式的本质,以及等差数列和等比数 列之和的求解方法。
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 和坐标表示法,能够根据图 形确定坐标系的参数。
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理解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定 义,掌握直线方程的标准式 和一般式。
刻画平面图形的方程
如何利用方程表示常见平面 图形,如直线、圆、椭圆、 双曲线等。
三角函数及其应用
1
三角函数的定义
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单位圆和三角函数的关系。
解析几何中的圆的方程
1
圆的标准方程
2
推导标准圆方程的基本方法,掌握圆的
一般式和切线方程。
3
圆的性质和参数方程
掌握圆的定义和性质,了解圆的参数方 程及其应用。
圆锥曲线的分类
了解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椭圆 和双曲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பைடு நூலகம்
空间几何中的向量和平面
空间向量与叉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重点知识与结论分类解析一、集合与简易逻辑1.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2.对集合A B 、,A B =∅时,必须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求集合的子集时是否注意到∅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n 2,12-n .22-n ,12-n 4.“交的补等于补的并,即()U U U C A B C A C B =”;“并的补等于补的交,即()U U U C A B C A C B =”.5.判断命题的真假 关键是“抓住关联字词”;注意:“不‘或’即‘且’,不‘且’即‘或’”.6.“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7.四种命题中“‘逆’者‘交换’也”、“‘否’者‘否定’也”.原命题等价于逆否命题,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反证法分为三步:假设、推矛、得果.注意:命题的否定是“命题的非命题,也就是‘条件不变,仅否定结论’所得命题”,但否命题是“既否定原命题的条件作为条件,又否定原命题的结论作为结论的所得命题” .8.充要条件二、函 数1.指数式、对数式,mn m n a a =1mn m na a -=,log a N a N = log (0,1,0)b a a N N b a a N =⇔=>≠>,01a =,log 10a =,log 1a a =,lg 2lg51+=,log ln e x x =,log log log c a c b b a =,log log m n a a n b b m=. 2.(1)映射是“‘全部射出’加‘一箭一雕’”;映射中第一个集合A 中的元素必有像,但第二个集合B 中的元素不一定有原像(A 中元素的像有且仅有下一个,但B 中元素的原像可能没有,也可任意个);函数是“非空数集上的映射”,其中“值域是映射中像集B 的子集”.(2)函数图像与x 轴垂线至多一个公共点,但与y 轴垂线的公共点可能没有,也可任意个.(3)函数图像一定是坐标系中的曲线,但坐标系中的曲线不一定能成为函数图像.(4)原函数与反函数有两个“交叉关系”:自变量与因变量、定义域与值域.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分三步:逆解、交换、定域(确定原函数的值域,并作为反函数的定义域).注意:①1()()f a b f b a -=⇔=,1[()]f f x x -=,1[()]f f x x -=,但11[()][()]f f x f f x --≠.②函数(1)y f x =+的反函数是1()1y f x -=-,而不是1(1)y f x -=+.3.单调性和奇偶性(1)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完全相同.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恰恰相反.单调函数的反函数和原函数有相同的性;如果奇函数有反函数,那么其反函数一定还是奇函数.注意:(1)确定函数的奇偶性,务必先判定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确定函数奇偶性的常用方法有:定义法、图像法等等.对于偶函数而言有:()()(||)f x f x f x -==.(2)若奇函数定义域中有0,则必有(0)0f =.即0()f x ∈的定义域时,(0)0f =是()f x 为奇函数的必要非充分条件.(3)确定函数的单调性或单调区间,在解答题中常用:定义法(取值、作差、鉴定)、导数法;在选择、填空题中还有:数形结合法(图像法)、特殊值法等等.(4)函数单调是函数有反函数的一个充分非必要条件.(5)定义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的任意一个函数,都可表示成“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和(或差)”.(6)函数单调是函数有反函数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奇函数可能反函数,但偶函数只有()0({0})f x x =∈有反函数;既奇又偶函数有无穷多个(()0f x =,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任意一个数集).(7)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特点是:“同性得增,增必同性;异性得减,减必异性”.复合函数的奇偶性特点是:“内偶则偶,内奇同外”.复合函数要考虑定义域的变化。

(即复合有意义)4.对称性与周期性(以下结论要消化吸收,不可强记)(1)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0=x (y 轴)对称.推广一:如果函数()x f y =对于一切x ∈R ,都有()()f a x f b x +=-成立,那么()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2a b x +=(由“x 和的一半()()2a x b x x ++-=确定”)对称. 推广二:函数()x a f y +=,()y f b x =-的图像关于直线2b a x -=(由a x b x +=-确定)对称.(2)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0=y (x 轴)对称.推广:函数()x f y =与函数()y A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2A y =对称(由“y 和的一半[()][()]2f x A f x y +-=确定”). (3)函数()x f y =与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坐标原点中心对称.推广:函数()x f y =与函数()y m f n x =--的图像关于点(,)22n m 中心对称. (4)函数()x f y =与函数()1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推广:曲线(,)0f x y =关于直线y x b =+的对称曲线是(,)0f y b x b -+=;曲线(,)0f x y =关于直线y x b =-+的对称曲线是(,)0f y b x b -+-+=.(5)类比“三角函数图像”得:若()y f x =图像有两条对称轴,()x a x b a b ==≠,则()y f x =必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2||T a b =-.若()y f x =图像有两个对称中心(,0),(,0)()A a B b a b ≠,则()y f x =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2||T a b =-.如果函数()y f x =的图像有下一个对称中心(,0)A a 和一条对称轴()x b a b =≠,则函数()y f x =必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4||T a b =-.如果()y f x =是R 上的周期函数,且一个周期为T ,那么()()()f x nT f x n ±=∈Z .特别:若()()(0)f x a f x a +=-≠恒成立,则2T a =.若1()(0)()f x a a f x +=≠恒成立,则2T a =.若1()(0)()f x a a f x +=-≠恒成立,则2T a =. 三、数 列1.数列的通项、数列项的项数,递推公式与递推数列,数列的通项与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必要时请分类讨论). 注意:11221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12112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2.等差数列{}n a 中: (1)等差数列公差的取值与等差数列的单调性.(2)1(1)n a a n d =+-()m a n m d =+-;p q m n p q m n a a a a +=+⇒+=+.(3)1(1){}n k m a +-、{}n ka 也成等差数列.(4)两等差数列对应项和(差)组成的新数列仍成等差数列.(5)1211,,m k k k m a a a a a a ++-++++++仍成等差数列. (6)1()2n n n a a S +=,1(1)2n n n S na d -=+,21()22n d d S n a n =+-,2121n n S a n -=-,()(21)n n n nA a f n f nB b =⇒=-. (7),()0p q p q a q a p p q a +==≠⇒=;,()()p q p q S q S p p q S p q +==≠⇒=-+;m n m n S S S mnd +=++.(8)“首正”的递减等差数列中,前n 项和的最大值是所有非负项之和;“首负”的递增等差数列中,前n 项和的最小值是所有非正项之和;(9)有限等差数列中,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存在必然联系,由数列的总项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决定.若总项数为偶数,则“偶数项和”-“奇数项和”=总项数的一半与其公差的积;若总项数为奇数,则“奇数项和”-“偶数项和”=此数列的中项.(10)两数的等差中项惟一存在.在遇到三数或四数成等差数列时,常考虑选用“中项关系”转化求解.(11)判定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的主要方法有:定义法、中项法、通项法、和式法、图像法(也就是说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主要有这五种形式).3.等比数列{}n a 中:(1)等比数列的符号特征(全正或全负或一正一负),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与等比数列的单调性.(2)11n n a a q -=n m m a q -=; p q m n p q m n b b b b +=+⇒⋅=⋅.(3){||}n a 、1(1){}n k m a +-、{}n ka 成等比数列;{}{}n n a b 、成等比数列{}n n a b ⇒成等比数列.(4)两等比数列对应项积(商)组成的新数列仍成等比数列.(5)1211,,m k k k m a a a a a a ++-++++++成等比数列.(6)111111 (1) (1)(1) (1) (1)1111n n n n na q na q S a a a a q a q q q q q q q q ==⎧⎧⎪⎪==--⎨⎨-+≠=≠⎪⎪----⎩⎩. 特别:123221()()n n n n n n n a b a b a a b a b ab b ------=-+++++.(7)m n m n m n n m S S q S S q S +=+=+.(8)“首大于1”的正值递减等比数列中,前n 项积的最大值是所有大于或等于1的项的积;“首小于1”的正值递增等比数列中,前n 项积的最小值是所有小于或等于1的项的积;(9)有限等比数列中,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存在必然联系,由数列的总项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决定.若总项数为偶数,则“偶数项和”=“奇数项和”与“公比”的积;若总项数为奇数,则“奇数项和”=“首项”加上“公比”与“偶数项和”积的和(10)并非任何两数总有等比中项.仅当实数,a b 同号时,实数,a b 存在等比中项.对同号两实数,a b 的等比中项不仅存在,而且有一对G =两实数要么没有等比中项(非同号时),如果有,必有一对(同号时).在遇到三数或四数成等差数列时,常优先考虑选用“中项关系”转化求解.(11)判定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的方法主要有:定义法、中项法、通项法、和式法(也就是说数列是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主要有这四种形式).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1)如果数列{}n a 成等差数列,那么数列{}n a A (n a A 总有意义)必成等比数列.(2)如果数列{}n a 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log ||}(0,1)a n a a a >≠必成等差数列.(3)如果数列{}n a 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n a 是非零常数数列;但数列{}n a 是常数数列仅是数列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4)如果两等差数列有公共项,那么由他们的公共项顺次组成的新数列也是等差数列,且新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原两等差数列公差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有公共项顺次组成新数列,那么常选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进行研讨,且以其等比数列的项为主,探求等比数列中那些项是他们的公共项,并构成新的数列.注意:(1)公共项仅是公共的项,其项数不一定相同,即研究n m a b =.但也有少数问题中研究n n a b =,这时既要求项相同,也要求项数相同.(2)三(四)个数成等差(比)的中项转化和通项转化法.5.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三种形式),②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三种形式), ③1123(1)2n n n ++++=+,22221123(1)(21)6n n n n ++++=++,2135(21)n n ++++-=,2135(21)(1)n n +++++=+.(2)分组求和法:在直接运用公式法求和有困难时,常将“和式”中“同类项”先合并在一起,再运用公式法求和(3)倒序相加法:在数列求和中,若和式中到首尾距离相等的两项和有其共性或数列的通项与组合数相关联,则常可考虑选用倒序相加法,发挥其共性的作用求和(这也是等差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4)错位相减法:如果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与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相乘构成,那么常选用错位相减法,将其和转化为“一个新的的等比数列的和”求解(注意:一般错位相减后,其中“新等比数列的项数是原数列的项数减一的差”!)(这也是等比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之一).(5)裂项相消法:如果数列的通项可“分裂成两项差”的形式,且相邻项分裂后相关联,那么常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常用裂项形式有: ①111(1)1n n n n =-++, ②1111()()n n k k n n k=-++, ③2211111()1211k k k k <=---+, 211111111(1)(1)1k k k k k k k k k-=<<=-++--, ④1111[](1)(2)2(1)(1)(2)n n n n n n n =--++++ , ⑤11(1)!!(1)!n n n n =-++, ⑥12(1)2(1)n n n n n+-<<--, ⑦1(2)n n n a S S n -=-≥,⑧1111m m m m m m n n n n n nC C C C C C --+++=⇒=-. 特别声明: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务必检查其公比与1的关系,必要时分类讨论.(6)通项转换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