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单元
第五单元《周长》(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e.学生小组讨论,提出周长的创新性应用
f.课堂展示和点评
g.课堂小结,强调周长的重要性和意义
6.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软件、数学教学课件、网络教学视频、在线习题库、实物投影仪等
7.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展示和点评,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请用你的话描述一下周长的概念。
2.请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计算一个图形的周长。
3.请解释一下周长与图形边长的关系。
4.请列出三个周长的实际应用场景。
5.请解释一下如何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一个与周长相关的问题。
6.请用你的话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7.请提出三个关于周长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总体来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周长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关于周长的学习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够很快理解并掌握周长的概念,而有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指导和解释。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周长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周长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周长在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行为习惯方面,三年级学生表现出一定的自律性,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拖延、马虎等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作业完成质量不高,考试时容易粗心大意等。因此,在教学周长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三年级数学周长知识点整理
4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周长知识点+练习⒈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⒉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⒊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⒋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什么是周长⒈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⒉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⒈用彩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⒉比一比下面3个图形的周长大小。
(最大的画“△”,最小的画“□”。
)()()()⒊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周长=cm 周长=cm 周长=cm⒋仔细观察下面用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后填写。
轻松演练单元总览目标导航44图A图B图C 周长最长的是图(),周长最短的是图()。
⒌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在圈里画上“<”“>”或“=”。
)⒍下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cm,数一数,填一填。
周长是()cm周长是()cm⒎在一个长方形上剪去一个正方形后,周长变大的是图()。
图A图B图C⒏一个公园湖的周围每隔10米栽1棵柳树,共栽了8棵柳树,公园湖的周长是多少米?通过本课的学习我能得到☆☆☆☆☆游园⒈用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周长。
⒉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学习做铺垫。
⒈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13m7dm10dm能力提升聚沙成塔轻松演练目标导航457dm8cm15dm18cm⒉画一画,算一算。
(方格的边长为1厘米)⑴画一个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厘米。
⑵画一个周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厘米。
⒊从A 到D 有两条路,你认为走哪条路较近?说明理由。
CD⒋儿童公园有一个六边形荷花池,围着荷花池边有一条小路,沿着小路走一圈是多少米?10米10米10米⒌村口有一个鱼池,王伯伯每天绕鱼池走1圈,他每天走了多少米?34m36m30m 28m40m能力提升46⒍小青每天早晨绕操场跑道跑2圈,她每天早晨跑了多少米?300m100m ⒎这块耕地周长是多少米?(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18m20m10m28m⒏用一根绳子绕树三圈余30厘米,如果绕树四圈则差40厘米,树的周长有多少厘米?绳子长多少厘米?通过本课的学习我能得到☆☆☆☆☆花边有多长⒈探索并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教学目标1.认识周长的概念。
2.掌握用尺和卷尺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3.学会计算物体的周长。
教学重点1.启发学生认识周长的概念。
2.提供实物,使学生感性认识直线段与周长的关系。
3.教授用尺和卷尺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4.让学生练习计算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的长度。
2.教授计算周长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认识周长的概念1.引导学生看图认识周长: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曲线形图形,如圆形或矩形,并围绕图形画上几条等长的线段。
2.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理解的周长概念,引导他们理解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的长度。
3.让学生回答这个概念和数学中其他概念的关系,如长度、面积等。
二、用尺和卷尺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1.准备物品:可以是纸片、笔筒等物品。
2.教师演示用尺或卷尺测量物品周长的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3.练习测量多个物品的周长,注意记录测量结果。
三、计算物体的周长1.引导学生通过记录物品周长的测量结果,推导计算周长的公式。
2.让学生利用计算周长的公式计算测量过的物品周长。
3.练习计算不同形状物品的周长。
教学评价1.准确理解周长概念。
2.正确测量物品周长的方法。
3.能够计算物品周长。
4.活跃参与教学活动。
展示与讨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了周长的概念,学会用尺和卷尺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以及计算物体周长的公式。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周长对物品进行测量,例如:衣服尺码、腰围、手腕等,因此这些知识点教育对学生来说非常实用。
同时,学生需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互动讨论问题,通过分享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周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周长第1课时什么是周长(1)【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 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什么是周长和周长的实际含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经历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实际的围、量、观察和比较,理解和认识周长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测量一个物体的周长,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和理解周长的含义。
难点:能测量一个物体的周长,会在方格图中数一个图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师∶同学们,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但我希望同学们能在故事中找到与我们今天学习有关的内容。
师讲故事∶小白兔种了许多的大白菜,眼看就要丰收了,可是,有一群淘气的鸡经常跑到菜地里偷吃小白兔种的菜。
看着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菜被这些小鸡们糟蹋了,小白兔非常着急。
为了保护这些蔬菜,小白兔想了一个办法,它打算用纱网将菜地围起来。
可是怎么围呢?小白兔设计了两种方案,仔细观察一下,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呢?(第一种是围成一个封闭图形,第二种没有围完,不封闭。
)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一种更有效?学生交流后汇报∶第一种全封闭的最好。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周长”?[板书∶什么是周长(1)]二、探究新知1.一笔画树叶。
师∶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树叶,要求用笔描出你手中的这片树叶。
然后交流一下描的过程。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演示描的过程并汇报小组交流结果。
2.引导思考,形成结论。
师问∶在描的时候,我们是从哪点开始的,到哪一点结束的。
中间有没有断开过?学生回答∶都是沿树叶的外边沿描,从一点开始描,最后笔又回到这一点,中间没有断过。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得到的结论后出示课件∶(1)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中间没有断开过,最后形成一个封闭的图形∶(2)都是沿着树叶的外边沿描的。
师提要求∶我们再用同样的方法围绕数学书一周封面,描一描数学书的形状。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学会使用直尺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3.能够找出生活中具有相同周长的图形。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不同物品的周长。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将使用直尺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并计算出结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学生们对生活中的周长实例很感兴趣,这说明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得较为紧密。但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上,学生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此,我会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周长应用的理解。
另外,我发现在新课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但在提问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紧张,不敢大胆发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课堂上创造更加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周长》精品教学案(含答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周长》精品教学案(含答案)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周长,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这些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学生已经认识了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但还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水平。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况,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和掌握矩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够运用矩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1.注意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具体事物开始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形式的活动,获得直观的空间体验和图形知识,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
最后,让学生用矩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呈现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关注学生的测量体验。
组织学生积极测量。
在活动中,首先要注意学生是否愿意积极参与活动,是否愿意合作与交流,是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第二是关注结果。
1什么是周长1课时2长方形周长1课时3练习四1课时什么是周长。
(教科书第45-47页)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够测量和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周长冀教版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周长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周长。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周长概念的理解。
2. 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3. 周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直尺、圆规、量角器等测量工具。
3. 纸质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边长,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边长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2. 讲解周长概念:向学生讲解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周长是一个图形边界线的长度。
3. 讲解周长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周长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周长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图形边界线的长度。
2. 周长的计算方法: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请学生测量家中或学校的物品,计算其周长。
2. 请学生绘制一些图形,并计算其周长。
3. 请学生解答一些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2. 学生在计算周长时,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方法?3. 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4.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5.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周长概念的理解:周长是指一个图形边界线的长度,也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能识别并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周长2. 周长的测量方法3. 计算周长4.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直尺、圆规、纸张、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周长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周长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 学习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师示范并讲解周长的测量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周长知识: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周长知识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含义2. 周长的测量方法3. 周长的计算方法4.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身边的物体,找出周长的存在,并尝试计算其周长。
3. 设计一个关于周长的实际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解答过程。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够准确描述周长的含义。
2. 学生在测量和计算周长时,是否存在困难,如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的周长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周长的含义、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什么是周长》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图形的周长,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周长的规律,从而达到理解周长概念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可能会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
他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此外,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来完成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图形的周长。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图形的周长。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活动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操作活动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周长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圆规、图形卡片、绳子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自己喜欢的图形,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周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小猫围着花坛跑了三圈,请问小猫一共跑了多少米?”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周长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围巾、操场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周长是什么。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周长的概念。
【应用题专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周长》(知识梳理+典例精讲+专项训练) (含答案)
第五单元周长(讲义)三年级数学上册专项训练(知识梳理+典例精讲+专项训练)1. 周长的含义。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 周长的测量方法。
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可以用绕绳法,规则图形的周长可以用直尺先测量出各边的长度,再相加。
3. 求一般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
把它所有边的长度相加即可。
4.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5.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典例一】王大伯打算用200米长的栅栏围一块菜地,菜地图形如图所示,这些栅栏够用吗?【分析】观察图形,可知王大伯围成的菜地是一个四边形;将四边形中四条边的长度相加,可以求出四边形的周长,即需要栅栏的长度;再将需要栅栏的长度与所给栅栏的长度比较大小,若需要的长度小于等于所给长度,就够用;反之,则不够。
【详解】45+20+50+19=65+50+19=115+19=134(米)134米<200米答:这些栅栏够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周长的认识。
周长就是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典例二】从A到E有两条路,你认为走哪条路较近?说明理由。
【分析】从A点经过B、C、D到达E走的路为:CB+BC+CD+DE;另外一条路走的路为:AH+GH+GF+FE;然后根据其他线段长短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从A点经过B、C、D到达E走的路为:CB+BC+CD+DE;另外一条路走的路为:AH+GH+GF+FE;根据图形可知CB+CD+GH=FE,AH+GF=BC+DE;所以AH+GH+GF+FE= AH+GF+GH+FE= BC+DE+GH+CB+CD+GH= CB+BC+CD+DE+2 GH所以从A点经过B、C、D到达E较近,另一条路需要多走2个GH的距离。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周长的计算,走的路程实际上就是路程的周长的计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7单元 认识周长 课件(17张ppt)
圆的周长 ≈ 4cm
知识巩固
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下列图形的周长?
(1)
(2)
(3)
(1)直接测量法:用直尺测量每一条边的长度,再把所 有边相加。 (2)花瓣是不规则图形,可以采用绕绳法。 (3)硬币是圆形的,可以采用绕绳法或滚动法。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呢?
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2.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3.测量 直接测量法(尺子、软尺) 间接测量法(绕绳法、滚动法)
叶子周长 9.5cm
化曲为直 测量树叶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可以用绳绕树叶边缘 围一圈,再测线绳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3)圆周长的测量
1.绕绳法 用一根绳子绕圆的边缘
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 直,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圆 的周长。如下图:
化曲为直
2.滚动法 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测出圆的周长。
测量上面 这些图 形的周长其实就是 测量这些图形一周
的长度。
由于这些图行的种类不同,需要分类测量, 方法如下:
(1)规则直边平面图形的测量——直接测量法
可直接测量的图形:
5+4+4=13(厘米)
(1)规则直边平面图形的测量——直接测量法
可直接测量的图形:
(2)不规则图形的测量——间接测量法
化曲为直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认识周长
测量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化曲为直)
一、什么是周长呢? 二、周长又该怎样测量 或计算呢?
认识周长
什么是一周?
这是一个封闭图形
辨一辨:下面的这几个图形有周长吗?
(√) (√)
(√) 不是封闭图形 (√) 没有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怎样测量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呢?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单元分析
五周长单元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出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探究图形周长的活动中,激发探究欲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这一单元,主要是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有关知识的基础。
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丰富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有关空间与几何的问题都与具体生活实例联系比较紧密,它们不可能以几何图形的形式抽象存在。
有关周长的问题也是如此。
因此,教科书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特别注重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结合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来帮助学生认识周长,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逐步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获得更多、更直观的有关周长的直观经验,建立周长的概念,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例如,“什么是周长”一课,关于周长的概念教科书没有给出严格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和已有经验出发,帮助他们逐步感悟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
教科书首先让学生用彩笔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的长度,接着通过认一认和说一说,知道什么是树叶的周长、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通过想办法得到它们的周长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实际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等活动,在头脑中逐步建立周长的表象。
2.重视实际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测量各种图形周长的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设计有效的测量各种图形周长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经历测量周长方法的发展过程,也是学生积累测量经验的重要途径。
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教案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版本:人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识别平面图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探究周长的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周长的概念及平面图形周长的识别。
2. 测量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周长概念的深入理解。
2. 测量平面图形周长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3. 平面图形卡片(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二、探究周长的概念(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边界,提出周长的概念。
2. 讲解周长的定义:周长是一个平面图形边界上所有边的长度之和。
3. 示例:以正方形为例,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4. 学生尝试计算其他图形的周长。
三、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10分钟)1. 讲解测量周长的方法:使用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2. 示例:以正方形为例,演示测量周长的方法。
3.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平面图形,测量其周长。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平面图形,让学生计算它们的周长。
2. 学生分享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强调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物体的尺寸、计算跑道的长度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周长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提问:如何计算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二、深入探究周长的相关问题(10分钟)1. 提问:为什么周长是一个重要的几何概念?2. 讨论周长与图形面积的关系。
3. 探究周长不变时,图形的形状变化。
三、动手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平面图形,用测量工具测量其周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单元分析
周长单元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出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探究图形周长的活动中,激发探究欲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单元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这一单元,主要是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有关知识的基础。
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丰富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有关空间与几何的问题都与具体生活实例联系比较紧密,它们不可能以几何图形的形式抽象存在。
有关周长的问题也是如此。
因此,教科书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特别注重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结合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来帮助学生认识周长,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逐步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获得更多、更直观的有关周长的直观经验,建立周长的概念,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例如,“什么是周长”一课,关于周长的概念教科书没有给出严格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和已有经验出发,帮助他们逐步感悟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
教科书首先让学生用彩笔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的长度,接着通过认一认和说一说,知道什么是树叶的周长、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通过想办法得到它们的周长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实际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等活动,在头脑中逐步建立周长的表象。
2.重视实际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测量各种图形周长的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设计有效的测量各种图形周长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经历测量周长方法的发展过程,也是学生积累测量经验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
1、()图形()的长度叫做周长。
2、长方形的周长=()或()
正方形的周长=
3、多边形的周长就是求各边长度的()。
4、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分别是4厘米、6厘米、7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厘米。
5、把一根长4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二、判断题。
1、2个同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一个等,边长不一定相等。()
3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4、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4倍。()
5、两根一样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
三、选择题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2分米,它的边长是()分米。
(2)小丽用一根长48厘米的彩带正好沿着一个正方形礼盒围一圈,这个礼盒一个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试求下图周长。
10厘米
⑴ 4 (2)3 (3)6
2、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大小()
(1)一定相等(2)不相等(3)不确定
3、比较下图的周长,正确的是()
甲
乙
(1)甲的周长小于乙的周长。(2乙的周长小于甲的周长。(3)甲的周长等于乙的周长。
四、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的花坛,长24米,宽16米,小明沿花坛跑5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