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整体感知能力教学简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案(15篇)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0217c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b.png)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案(15篇) 学校语文阅读理解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争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min)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
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布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
而和亲人一起漫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
今日,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漫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
(板书课题:漫步)(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2min)问题一:同学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先由老师提问,同学回答。
第一、漫步的时间?——初春其次、漫步的地点?——田野第三、漫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第四、漫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打算委屈儿子,由于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
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终是如何选择的呢?——最终,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转变了办法。
好,下面依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快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留意时间、地点、人物和大事。
)(师明确: 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漫步。
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漫步。
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整体感知
![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整体感知](https://img.taocdn.com/s3/m/a6f68628cfc789eb172dc8fd.png)
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整体感知、语言赏析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批注,进一步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2.学生能够准确的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进行赏析
教学重点:
指导批注的方法,语言赏析的技巧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批注,准确的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现在同学们已经进入了中考总复习阶段,现代文阅读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项内容,这节课我们进行现代文阅读整体感知和语言赏析的专项复习,希望老师的这堂课能对大家有一点点帮助。
二、考点回顾,明确学习目标:
1.考点:
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理清文章思路
内容理解:能对文中重要词语形成解释、体会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能够完成给定的任务
赏析评价:赏析作品中的形象和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综合:探究问题、读写结合
2.明确学习目标
三、对整体感知的思路点拨和方法指导
四、以《心境防割》为例进行批注的指导
1.熟悉课文内容,划分层次
2.教师讲解前两层的批注
3.学生练习后两层的批注,完成阅读题
五、对语言赏析进行方法指导
1.范例引路
2.课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中考语文 第18课题《现代文阅读(小说)》复习教案 苏教版
![中考语文 第18课题《现代文阅读(小说)》复习教案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d3791951e79b8969022623.png)
课题:现代文阅读(小说)[复习过程]一.导入谈话:备考小说阅读理解应注意:整体把握小说叙述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初步领悟小说的社会内涵,读懂小说所反映的社会主题;能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简洁的分析评价;能联系小说的社会背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评判;能对小说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多角度的赏析,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以及比喻句、双关句等在具体语境中的内涵和表达效果;能初步赏析小说的一些表达技巧,如伏笔句、过渡句、照应句以及“欧·亨利笔法”等对情节的发展和刻画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能在读懂小说内容对人物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对小说情节进行加工,以使小说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多样化。
二.导学:巩固拓展延伸父亲①小群是个苦孩子,生下来就双目失明,母亲生小群时由于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当小群懂事后便知道自己没有如别的孩子享受五彩缤纷世界的福气,但是,小群也非常热爱这个世界。
因为小群有一个细心的父亲,父亲便是小群的眼睛。
②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后来,小群真的由父亲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边玩,父亲竟然教会了小群游泳。
③父亲是要在失明的儿子的心灵中,重安一双明亮的眼睛。
④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
小群生下来就是一个黑暗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比方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能把人晒暖和。
⑤“我懂了!”小群说,“红色就是让人感到光亮和温暖。
”⑥“不全对。
”父亲细致地解析,“血也是红色的,但它不会发出什么光来。
人血也是温热的。
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色的。
红色并不总同光和热联系在一起。
"⑦小群困惑了起来。
⑧父亲再作耐心的解析:“发热发光的是太阳,而不是红色,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色的。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本类阅读整体感知》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本类阅读整体感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adbb8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7.png)
③ 为什么写?(归纳文章主旨和作者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立足于学情,精准定位讲授的方向,促进学生了解整体感知的概念、明确整体感知在文本类阅读中的重要性。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 课内寻根 忆读课文 体悟“整体感知”
阅读:鲁迅《藤野先生》(八下)
完成下列问题:
《刘姥姥进大观园》
刘姥姥是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其语言、动作极富个性。阅读时,画出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把握其性格特点。
九下
《孔乙己》
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联系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谈谈你的理解。
类型三 题目含义及好处
册数
篇目
考点探源
七上
《秋天的怀念》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以《藤野先生》为例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作者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交代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自然段):描写了作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理解,交代了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赞扬了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36——38自然段):描写了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藤野先生的崇高精神对作者的激励和鼓舞。
《散步》
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一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再塑生命的人》
阅读文章,要关注标题,尤其是那些能揭示主旨的标题。本文题为《再塑生命的人》,为什么生命要“再塑”呢?谁来“再塑”生命?如何做到的?
七下
《驿路梨花》
再想一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201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情分析及应试策略
![201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情分析及应试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b4a736d01f69e314332946f.png)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情分析及应试策略201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基本延续多年来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考查考生阅读理解的综合素养。
但在稳定中有一定变化,同一能力点采用多种题型进行考查。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去培养应变能力,减少答题失误.201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情分析【选材特点】近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选材呈现出的总体特点是:阅读文本大多来自课外,重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阅读材料难易适中,越来越生活化,与课内所学相近,适合中学生阅读。
文本篇幅一般在1000~1500字,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贴近实际生活的作品,注重人文内涵和教育功能,语言规范、优美,可读性强。
不同文体的阅读材料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记叙文阅读材料注重表现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实际、表现浓郁地域文化等方面的文本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表达真情实感、抒发成长体悟、记录读书学习心得以及反映社会生活的文本居多。
说明文阅读材料中,高新科技材料首当其冲,自然生态材料与健康生活材料居其次,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生活类素材2017年也有考区涉及。
而议论文阅读材料大多涉及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问题等,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以期用正确的舆论引导考生健康成长。
【能力立意】中考现代文阅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发展,贯彻《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文本解读,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语言揣摩、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要求,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和综合理解的能力以及拓展联想的能力。
试题突出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各种能力,而且通过不同文体考查不同的能力点,形成完整的能力考查体系。
总的来说,考查的主要能力点有:一、整体感知的概括能力采用内容概括的方式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能力,而概括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拟题式概括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传达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拟题类试题一般出现在说明文阅读中,要求运用拟题的形式对说明的对象或者内容进行概括。
2018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整体感知能力训练材料无答案
![2018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整体感知能力训练材料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63c08f01f69e3142329467.png)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整体感知能力训练材料一:最后一课一文要素: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是,事件是。
本课主要内容:材料二:成长,有时只是瞬间事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忧愁。
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
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苦涩。
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
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
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眼神。
夏日午热混杂着少年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老歌;远处传来繁忙市音,隐隐约约,嘈杂杂……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沉闷,年轻美术教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感受。
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
〞我没想到,被喊中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
周围有窃窃笑声与私语。
我心,因为那些轻蔑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
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是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己滚烫脸,埋进深深臂弯。
我当时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
美术教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是不舒服〞教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
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起,好似一点点铺排着内心局促、不安……教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睡莲:水波粼粼,睡莲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摇曳火焰,热烈而又含蓄。
看似随意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光与影。
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感动。
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语气说:“画家好似是想表现……温与、平静、美丽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教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美丽。
〞她轻轻地按了按我肩膀:“你挺有悟性。
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
济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四文学类作品阅读课时1整体感知课件
![济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四文学类作品阅读课时1整体感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8dfa24376baf1ffc4fad58.png)
【解题技巧】归纳内容要点:
1.概览段落大意,明确中心句。
中心句的一般表现形式:①段首提示性中心句;② 段中过渡性中心句;③段末总结性中心句;④自然段外 的抒情性或综合性中心句。 2.抓住关键词,找出重点段。
归纳一段话的要点要抓住关键词,概括一个层次的
②我们缓缓前行,漫无目的地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 铺,饭店、超市、五金店„„那个小书屋就这样跳进了 我的眼帘。最初吸引我的是玻璃橱窗上的那一层白,让
店里的陈设变得隐约可见,多了一层朦胧,多了一分温
馨,还多了几许妙曼。透过橱窗旁边的玻璃门,小店一 览无余。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小书屋,二三十平方米, 西边和北边沿墙各放一排高高的书架,上面满是书;东
“哦?”他狐疑地看了我一眼,没有吱声。这还是那位 店主吗?不是,应该不是,怎么能是呢?能把书屋布置 成那样的人必定是个读书之人,必定是个爱书之人,他
的眼里必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周身必定弥漫着书
卷的清香。当他决定把这个店转给别人时,心中一定有 着万般的不舍,又有着万般的无奈吧!
⑥走出店门,沉重的脚步声告诉我:这儿,我再不 会来。 ⑦抬头望向夜空,星星已困倦得睡眼蒙眬,但我的
书屋一角放置几盆鲜花,让花香和墨香一起萦绕,心如
莲花般绽放„„ ⑨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作者:歆虹。文章有删改
考点一 归纳内容要点,把握文章主旨 例 通读全文思考:文章②③两段写出了小书屋 (1)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第⑥段却说“这儿,
我再不会来”,原因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边放一长沙发、玻璃茶几,有一位女士正坐在沙发上看 书;中间一片空旷处放一玻璃桌、几把椅子,两位男士 坐在桌旁交谈。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
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b62e0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5.png)
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整体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字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材选择: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要求,选用适合的教材和阅读材料。
2. 阅读材料的选取:选择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新闻报道、历史故事等,涵盖不同题材和风格。
3.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阅读导入:通过提问、图片展示或者短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心无旁骛地沉浸在阅读中。
2. 整体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指定的材料,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
3. 阅读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对文本的理解深度。
4. 细节分析:帮助学生分析文本中的细节信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5. 文本互动: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6. 写作训练:根据阅读材料的主题和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
7.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评价1. 日常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2. 综合评价:通过定期的阅读测试、作文评比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的提高情况。
3. 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习惯,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2018高考现代文阅读教案(14份)-人教课标版3
![2018高考现代文阅读教案(14份)-人教课标版3](https://img.taocdn.com/s3/m/5c930a7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d.png)
.披沙拣金,筛选重要信息“筛选”是解题的关键步骤,“筛选”的对象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区间内的重要信息。
有以下两种情况:()理解性筛选对信息源中的信息作区分,区分出重要信息、次要信息和冗余信息。
在阅读时,按照一定标准去粗取精,去次留主,筛选出重要信息。
【特别提醒】不同信息的判断标准重要信息承载着全文的重要信息的句子,如新闻标题、导语、背景介绍等。
次要信息承载着次要信息、居于次要地位的句子,如阐释或说明或叙述补充等内容。
冗余信息删除后不妨碍文章内容的表达的一些承载冗余信息的句子。
()检索式筛选按照一定要求,迅速挑选出相关语言材料,这种筛选和阅读速度及阅读注意度相关,在答题时可以一边看题一边读文。
.求同存异,整合有效信息整合信息就是把筛选出来的信息加以归类、概括,进行一定的理性提升,以形成相对抽象的认识。
在整合时,先求同存异,把同一类信息归在一起,去掉次要和无关或重叠的信息,再把相关的几类信息归在一起,找到一个更大的概念;最后把相关的几类信息用一个概念加以整合。
【特别提醒】整合信息的两种方法()摘引语句法:即根据题旨要求选择与原文相关语句,筛选出其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
()提炼重组法:即将较为零散的没有明显短语和句子提示信息以及关键内容隐含其间的文字,按一定要求概括出其大意。
经过这样的整合,就很容易得到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二)、分析综合题答题指要.看标题,抓要素,整体把握新闻内容新闻标题是新闻主要内容的提要,能显示出该文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以及记叙对象。
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离不开记叙的要素,所以,分析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进一步把握主要内容。
.理脉络,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新闻各要素的作用()理清脉络,把握结构看清文章前后的联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
通讯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语文阅读全攻略:整体感知篇(一)教学设计
![语文阅读全攻略:整体感知篇(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b7a06443323968011c9293.png)
语文阅读全攻略:整体感知篇(一)教学设计The whole strategy of Chinese Reading: overa ll perception (1) teaching design语文阅读全攻略:整体感知篇(一)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言运用是指人们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特定意义,并产生相应交际效果的活动,这种活动具体表现为交际双方进行交际的动态过程,即表达和理解等活动。
本教案根据语言运用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有言在先]传说有几个盲人摸一头大家,摸到象腿的说大象似一根柱子,摸到身子的说大家像一堵墙。
摸到尾巴的说大家如一条蛇,大家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在我们的同学中,也会有不少类似的“盲人”。
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往往错把局部当成整体,因而闹出了不少笑话。
整体感知文章可以避免我们成为这样的“盲人”,掌握了整体感知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比较快捷地提取文章的信息,把握全文的主旨了。
提醒你,闯关开始啦![第一关]睡美人①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序曲奏响了,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女A脚却“失踪”了。
②“嘭”,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朝回过头看的导演一耸肩:“找遍了,哪儿也没有!”导演阴沉着脸,心中紧扣着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声响绷断了。
突然,他的手指向了坐在一边的女B角:“你上!”③女B角色激动地站直身,双手抚摸着短裙,眼里闪着倔强和自信的光。
只见她,踮起脚尖,一个优雅的旋转,轻盈地提着舞裙,飘然来到台上……④导演余怒未息。
女A用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扮演王子菲利浦的男A角又是老搭档,今天的汇报演出正是胜败定局的关键,万一女B角腿一软……他不禁打了个冷战。
⑤女B角在追光中独舞。
多么雍容的舞步,多么潇洒翩翩的舞姿,她巧妙地把音乐的颤动和光融会在一整套芭蕾舞的语言里了……⑥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两人在目光如水的舞台上跳起了双人舞。
初中语文阅读整体感知指导
![初中语文阅读整体感知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e4b8071daef8941ea66e05a7.png)
教学目标:1、能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能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意思3、能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写作思路教学难点:能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意思本章知识网络:知识点: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导读1、注意诵读。
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把握朗读技巧与层次,融入阅读体验,培养审美情趣、感悟语感。
2、感受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赏析文章意境,训练阅读感知能力。
3、理清思路。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生动而有层次地写景状物、借景抒情、精巧构思的写作方法,领会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征。
4、整体概括。
抓住比拟明显的语言标志,在文字浅显的内容中去捕捉信息,感知文章的层次与层意。
5、抓住主干。
即文章中起提纲挈领作用的关键句段,迅速感知全文的主要意思。
6、组合关键词。
从句段中找出点示本段主要内容的词,组合起来,感受词语,概括全文内容。
7、提取中心句寻找关键句,在段首、段中、段尾感受句式,感受文章的构思及美点。
8、揣摩品味。
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及词语。
9、感悟理解。
展开联想与想象,重品味语言,“披文以入情〞,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0、注重积累。
巧妙迁移,以读促写,“一切景语皆情语〞,调动各种感官去感觉,学习化虚为实、动静结合的写法,融入阅读体验,倾听自然天籁,与大自然进展心灵对话。
【典型例题讲练】重点例题:秋天的风秋天的风是一个顶惹人厌的顽皮孩子。
他唱着叫人讨厌的曲子;他撒着沙尘;他抛着石子;他敲着你的窗子;当你骂他的时候,他却做着鬼脸对你笑。
秋天的风从墙上爬过来,他走到院子里,看见一个穿红衣服的梧桐姑娘静静地站在那儿。
她好似有点忧愁似的。
秋天的风走过去,粗鲁地推了她一下,推得梧桐姑娘前俯后仰地不容易站稳。
她气得脸通红地骂着说:“哪儿来的野孩子呀?你打算做什么!〞秋天的风伸着舌头,涎〔xián〕皮赖脸地说:“你真美呀,来跟我跳个舞吧!〞梧桐姑娘气得浑身发抖。
高考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之整体感知》复习案课件
![高考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之整体感知》复习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7dbcd5fd0a79563d1e7229.png)
掌握关键能力
整体阅读的“四步”读法
一、小说阅读要领 1.核心要求 阅读小说,要看到小说三要素之间的渗透和相互作用。人物塑造是小说创作 的核心任务。人物在这三要素中居于第一重要地位。情节的设置和环境的描写, 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人物常常是情节和环境的核心和主体,而情节则应 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延伸和发展史,环境则是人物和情节发展的舞台。没有环境, 情节则不可能发生,人物也不可能存在。不要把这三要素割裂或孤立起来看待, 而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活生生的整体。这样,你就会真正地感觉到小说 中情节和环境的任何一笔描写都与人物息息相关,而不是多余的叙述。
体裁
题号
试题 题干
考点 分值
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
小说先用“淡淡”,
《走眼》 当代小说
2014
11 后用“朗声”来描写 3分
4
(王伟锋) (微型小说)
他的神态,反映了人
物怎样的心理?
“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 12 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 4分 1
要分析。
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
《走眼》 当代小说 13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
4分
(汪曾祺) 小说)
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
14 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作 5分
这样的结构安排?
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
15
5分
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4 2、4 2、4
1 7
作品重要词语
理解文中加颜色词语的
10
4分 含义的理解(考
含义。
纲未列)
《一种 当代小说 11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具体内容为:一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 当下和未来的忧虑;二是对自然与他人的敬畏和感恩,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 在发展中表现出于己于人的深度反思、审视与批判精神,等等。
记叙文阅读中的整体感知教案 (2)
![记叙文阅读中的整体感知教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1a644fcf0912a216147929f4.png)
记述文阅读中的整体感知。
怀柔四中马雪燕教课目的:1、阅读考试说明,明确本课内容——记述文阅读中的整体感知。
2、阅读《老海棠树》,联合文本剖析并总结记述文整体感知题型的解题思路。
3、经过练习培育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课重点:阅读《老海棠树》,掌握记述文整体感知题型的解题方法。
教课难点:经过练习培育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课方法:归纳法、练习法教课方法:归纳法、练习法课型:复习课教具:多媒体教课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是我们现代文阅读复习的第一课,我们从记述文阅读开始。
先来看看中考说明中对于记述文阅读的内容和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体会和斟酌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联合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7)赏识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初步意会作品的内涵。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偏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论;对作品中动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尝作品中富裕表现力的语言。
整体感知是记述文阅读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考点。
考察阅读中的整体感知,主要就是考察对文章整体构造和行文脉络的掌握程度。
考试说明中对于整体感知的内容和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
(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考察记述文阅读中的整体感知都有哪些题型呢,我们先往返首一下近五年的中考题。
二、展现中考原题,熟习中考记述文整体感知题型。
1、05 年中考题:《老北京的小胡同》阅读第⑨⑩两段,简要归纳这两段的内容。
答案重点:回想儿时丰富多彩的游戏生活。
(或:回想儿时游戏之乐)考察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或归纳段意2、06 年中考题《望柳庄》选文叙述了慕生忠将军的故事,请依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用简短的语言把下边的内容增补完好。
(2分)将军率领大家种树;将军率领大家护树;将军率领大家葬树;将军与树同在。
考察理清或增补完好故事的主要情节3、07 年中考题《晶莹的泪珠》阅读第①—○14段,请你用词语归纳女教师在给“我”办理休学证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整体感知能力教学简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整体感知能力教学简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1911bfb90d6c85ec3ac692.png)
《现代文阅读之整体感知能力》教学简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对现代文阅读概括能力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2、复习和强化现代文阅读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训练现代文阅读的概括能力教学难点:现代文阅读概括能力训练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教学方法:教师举例点拨为辅,学生自主训练为主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出示中考要求及分值三、出示主要考点四、讲授过程(一)请同学们回忆并说出记叙文六要素,思考并完成材料一:《最后一课》的要素。
《最后一课》一文的要素: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是,事件是:。
生回答,补充,师明确: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普法战争期间,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里,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板书:要素归纳法材料二:《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1.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
生说出自己划出的语句并思考完成题目,归纳方法,师明确。
材料三:《一桩奇特的诉讼案》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主要内容。
生思考说出要素并完成题目,归纳方法,师明确。
再给同学们一个方法,这个方法也容易记住。
就是5W.“5W”:Who-人物 What-事情 Where-地点 When--时间 Why- 为什么。
(二)每篇文章都有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把标题适当补充一下,让它更完整,请同学补补看。
师明确板书:标题扩展法。
材料四:《为梦想拼尽全力》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分)生挖掘标题,看短文内容,完成问题。
(三)材料五《痛苦聚积力量》1.本文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2. 用一句话概括文中所列举的事例。
答:生思考完成题目。
师明确:找中心句(摘录句段法)。
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来说,文章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学案:整体感知文章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学案:整体感知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8d3bee25c8d376eeaeaa31e3.png)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学案[复习内容] 整体感知文章[复习目标]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文章的中心,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金点巧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以是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也可以是文章层次,人物形象以及写作技巧的归纳。
具体地说,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粗知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致思路,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要考点: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或段意;2、补写故事情节;3、分析题目含义;4、归纳文章中心。
解题方法:一、文章内容概括或段意概括1、抓“二主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抓住段落的中心句。
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或段的结尾,也有在段的中间。
一般说,段首中心句就是首括句、启下句;段尾的中心句,就是总括句。
采用摘要法,即把文章或段中有主次之分的几层意思,选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
联合法,即文章或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几个意思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二、根据文章内容补写故事情节首先,看清题目要求和题目的提示,其次,概括故事情节的大意,第三,用简明的词语进行归纳。
三、归纳中心思想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
1、一类是把文章的中心思想直接告诉读者的,要抓住文中表明中心思想的话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就是中心思想。
这类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主要有以下方法。
(1)从分析文章标题入手。
一些文章的标题就表明了中心思想。
如《背影》。
(2)从分析文中的点题句、关键句入手。
一篇文章的点题句、关键句,往往揭示了中心意思。
点题句,有的开篇点题;关键句,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常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有的是交待写作意图或时代背景等,对于准确归纳中心思想有重要作用。
2、另一类是没有直接写明中心思想的,需要读者分析概括。
方法是:先把全文各段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感情等。
[中考例析]阅读《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马付才)(重庆市2006年中考)①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的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之整体感知能力》教学
简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对现代文阅读概括能力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2、复习和强化现代文阅读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训练现代文阅读的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现代文阅读概括能力训练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
教师举例点拨为辅,学生自主训练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出示中考要求及分值
三、出示主要考点
四、讲授过程
(一)请同学们回忆并说出记叙文六要素,思考并完成材料一:《最后一课》的要素。
《最后一课》一文的要素: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是,事件是:。
生回答,补充,师明确: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普法战争期间,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里,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板书:要素归纳法
材料二:《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1.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
生说出自己划出的语句并思考完成题目,归纳方法,师明确。
材料三:《一桩奇特的诉讼案》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主要内容。
生思考说出要素并完成题目,归纳方法,师明确。
再给同学们一个方法,这个方法也容易记住。
就是5W.
“5W”:Who-人物 What-事情 Where-地点 When--时间 Why- 为什么。
(二)每篇文章都有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把标题适当补充一下,让它更完整,请同学补补看。
师明确
板书:标题扩展法。
材料四:《为梦想拼尽全力》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分)
生挖掘标题,看短文内容,完成问题。
(三)材料五《痛苦聚积力量》
1.本文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
2. 用一句话概括文中所列举的事例。
答:
生思考完成题目。
师明确:找中心句(摘录句段法)。
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来说,文章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表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偶尔也在中间。
板书:摘录句段法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外还有一些其它的方法,比如概括整篇文章内容时,可以先分层分段分别概括再进行组合(段意合并法)。
(五)材料六:真题演练(2017.济宁)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刘根生
14.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五、小结
答题顺口溜
要素归纳定记牢,摘录句子要找到,标题扩展也很妙,段意合并组织好
附:板书设计
要素归纳法
题目扩展法
摘录句段法
段意合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