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刺激筛选 外围筛选:动物感受器只能感觉到一定 种类、阈值的刺激。外围筛选具特异性 或专一性。(蛾类对紫外光比较敏感) 意义在于减少动物对无关刺激做反应的 能量消耗 中枢筛选:如丘脑的一些细胞只对血糖 浓度的改变这一刺激敏感
(四)行为动机 1、行为动机的概念:行为动机是指动物行为 的内存因素,它以结构特征、生理状态和后天 的经验作为基础,在表现某一特定行为前内部 的待机状况。 2、行为动机的原则 ①特异势能原则:特异势能是执行某种行为所 需的能量,这种能量在刺激未出现前在动物体 内储存。执行某种行为所需能量积蓄越多,动 机越强; ②等级原则:适应于本能行为,说明行为的结 构关系(先后秩序和主从关系);如繁殖行为 (求偶、交配、筑巢) ③负反馈原则:适于摄食及学习行为。如狗的 饥饿引起的摄食过程。(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动物行为学
主讲:刘亚玲
动物行为定义 为了满足个体生存和种群繁衍的要求, 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动物的个体和群 体所做出的有规律、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 就是动物行为。
行为的特征
1、 动态的过程;
2、普遍具适应性意义 ;
3、 自然选择的结果 — 长期进化的产物
— 不可拟人化; 4、行为产生的基础(1)遗传基础(2)生理基础 5、行为复杂性:差异极大 动物高等 → 运动物质基础发达 → 行为复杂
(二)防御行为 动物采取各种方式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叫防御行为。 防御行为有很多方式。如: ①保护色:动物身体的颜色与其栖息环境相似,以此避敌求生。 这种在体色上对环境的适应叫保护色。如水母、海蜇等漂浮生 物躯体近于全透明,是对水体的良好适应。 ②警戒色:一些能释放毒液或恶臭的动物,其体表多具醒目的 色泽或斑纹。其意义在于警示或吓退其捕食者,所以称这种体 色为警戒色。 ③拟态:某些动物的形体或色泽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 这种状态叫拟态。如竹节虫的体形酷似竹枝。 ④假死:是一种以装死方式来逃生的保护性适应。如金龟子遇 敌害后会装死,从植株上滚落地上,伺机逃脱,从那些喜欢吃 活食的捕食者口中逃生。 ⑤逃逸:某些动物遇敌害时,会采取一定方式迷惑捕食者,趁 机逃走,这样的保护性适应方式叫逃逸。如蜥蜴会断尾来逃生; 乌贼喷出墨团趁机逃逸;黄鼬能以臭气退敌等。 ⑥其他方式:如牛遇敌害时,成年的个体会围成一圈,头朝外, 把幼体保护在中央,用角御敌;乌鸦会聚众乱叫以卸敌;食肉 目动物多以提上唇、露犬齿,并发出鸣叫来驱敌。
2、感觉器官
化学感受器:通过嗅觉、味觉感受器来感知空气或水中 的化学物质,与动物求偶、通讯、摄食和防御相关。如 雄蛾用触角感知性外激素;哺乳动物用下丘脑感知血液 中葡萄糖浓度变化。 ②光感受器:原生动物、环节动物(蚯蚓)、棘皮动物 体表有感光细胞;其他各类动物的感光感受器则是感光 细胞和不感光细胞组合中一起,形成眼:①眼点:涡虫, 只有感光功能、②复眼:大部分的节肢动物,由许多小 眼组成,感知光的强弱,偏振光,可以成相。③脊椎动 物的眼:感知光,成相、判别距离。 ③热感受器:蝮蛇和颊窝和蟒蛇的唇窝数尺内温度的微 弱变化。 ④声波感受器:如水母的平衡囊(感受次声波)、蜘蛛 的刚毛、昆虫的鼓膜、鱼类的侧线和陆生脊椎动物的耳。
3、影响行为动机的因素 ①外部因素:如正在求偶的野鸡,当敌害突然 出现时,它们能放弃求偶逃避敌害。 ②内部因素:如血糖浓度和渗透压的改变与动 物的饥饿、饮水动机相关;发育、成熟程度和 激素分泌与动物的求偶动机有关。 ③行为的时间性:行为的时间影响行为动机感 受刺激的阈值。某一行为间隔时间越长,行为 的动机越强烈;间隔时间越短或频繁出现一种 刺激,行为动机就会减退或造成疲劳。
(一)动物行为中的环境 1、体外环境: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2、体内环境:体内各结构和功能状态及 心理活动和生理现象 (二)环境信息 1、概念: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2、分类:物理性环境信息和化学性环境 信息
(三)刺激和动物的感觉器官
1、刺激 ①概念:能被该动物感知并引起动物发生反应 的环境信息。 ②刺激引起动物反应的条件首先要动物有相应 的感觉器官,其次是要达到刺激阈 ③刺激的筛选:动物只对对本身具有生物学意 义的刺激才起反应。包括外围筛选和中枢筛选。
二、行为形成的原因 近期原因; 终极原因
近期原因 — 行为发生的直接原因
解答“怎麽样”
什麽样的刺激会引发这种行为?
怎样引发这种行为的?
它的神经传导路径和肌肉运动等如何?
终极原因 — 行为如何形成、进化的 解答“为什麽” 为什麽自然选择会选中、保留这种行为?
为什麽自然选择会淘汰其他的行为?
四、动物行为的类型
(一)攻击行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发生相互攻击或搏斗叫攻击行为。同 种动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或领地是发生攻击行为的 主要原因。 1、概念: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为争夺食物、配偶、巢区 或领域等发生攻击或搏斗。 2、特点:除种群密度过大,生活资源和活动空间严重不 足外,动物在攻击行为中一般很少受到伤害,通常经过 威胁、估量实力和争斗三个过程。 3、意义:使动物占有足够的食物和空间,使胜利者拥有 交配权。
近期、终极原因的关系 — 密切不可分割
举例:蟋蟀的“潜藏行为”
惊扰 → 停止求偶鸣叫、潜伏 近期原因(“怎麽样”): 惊扰刺激 → 神经传导 → 肌肉活动停止; 终极原因(“为什么”): 暂时放弃求偶 → 有效逃避敌害 (保存生命重于求偶 — 得失问题) → 自然选择选中了这种行为
三、环境信息和行为动机
百度文库
一、动物行为的产生基础
(1)遗传基础 行为具有遗传基础,我们可以通过研究 行为差异的遗传基础,并利用标准的遗 传学方法来确定差异的基因定位。
(2)生理基础
一般认为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与神经 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有关。动物 的行为必须要有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参与。 外界的刺激被感受器感受,需要神经把信息传 入到中枢系统。通过协调,体内各种组织器官 活动才能达到一致,从而控制动物的行为。许 多行为也受激素的调控,特别是那些变化缓慢 的生理活动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