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宽带与卫星移动

合集下载

低轨卫星宽带通信空口协议标准

低轨卫星宽带通信空口协议标准

标题:低轨卫星宽带通信空口协议标准概述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低轨卫星宽带通信已成为未来通信领域的重要方向。

为了实现高效、可靠、低成本的卫星通信,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统一的空口协议标准。

本文将介绍低轨卫星宽带通信空口协议标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内容以及其对未来卫星通信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低轨卫星宽带通信空口协议是指卫星与地面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接口协议。

其核心目标是实现高速、可靠、低时延的通信,以满足大数据量、高带宽的应用需求。

二、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5G、6G等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的融合已成为趋势。

在此背景下,国际标准化组织如3GPP、ITU等已经开始研究低轨卫星宽带通信的空口协议标准。

国内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三、主要内容低轨卫星宽带通信空口协议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制编码技术: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技术,保证通信可靠性。

2. 信道编码技术:对传输信号进行纠错编码,提高传输可靠性。

3. 同步技术:实现卫星与地面设备的同步,保证通信质量。

4. 多址接入技术:解决多个地面设备同时接入卫星网络的问题,提高系统容量。

5. 射频技术:优化射频参数,提高通信效率。

四、对未来卫星通信的影响低轨卫星宽带通信空口协议标准的制定将为未来卫星通信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方面,统一的协议标准将促进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的融合,提高通信效率;另一方面,标准的制定将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降低卫星通信的成本。

总结,低轨卫星宽带通信空口协议标准的制定是未来卫星通信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制定统一的协议标准,我们可以实现高效、可靠、低成本的卫星通信,满足大数据量、高带宽的应用需求。

卫星移动通信的分类

卫星移动通信的分类

卫星移动通信的分类第一点:卫星移动通信的概述卫星移动通信是一种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来实现移动通信的技术。

它主要由卫星、地球站、移动终端和传输链路等组成。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提供全球覆盖,尤其适合海洋、沙漠、极地等偏远地区的通信需求。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分为两类:卫星电话系统和卫星宽带系统。

卫星电话系统主要提供语音通信服务,而卫星宽带系统则提供数据、语音和视频等多种通信服务。

卫星移动通信的优点在于其覆盖范围广泛,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

此外,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通信质量。

然而,卫星移动通信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传输延迟较大、信号传输衰减较大等。

第二点:卫星移动通信的分类卫星移动通信可以根据卫星类型、频段、传输方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卫星类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分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系统(GEO)和低地球轨道卫星系统(LEO)。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系统具有较高的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但建设成本较高。

低地球轨道卫星系统建设成本较低,但覆盖范围较小,通信质量相对较差。

按照频段,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分为L频段、C频段、X频段、Ku频段和Ka频段等。

不同频段的通信能力、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按照传输方式,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分为单向传输和双向传输两种。

单向传输系统只能实现从一个地球站向多个移动终端的通信,而双向传输系统则可以实现双向通信。

此外,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还可以根据应用领域进行分类,如民用、军事、航空航天等。

不同应用领域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技术要求、通信质量、安全性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总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多种分类方式,不同类型的系统在覆盖范围、通信质量、建设成本等方面有所差异。

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点:卫星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实现涉及到多种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卫星通信技术、多址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

卫星通信技术是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卫星传输链路的设计与优化、信号调制与解调、信号编码与解码等。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卫星网络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速性:宽带海事卫星通信技术具有很高的传输速度,能够实现数百兆甚至更高速度的数据传输。

2. 全球覆盖:海事卫星通信技术通过卫星网络进行传输,具有全球覆盖的能力,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

3. 可靠性:宽带海事卫星通信技术采用先进的通信协议和技术,数据传输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柔性配置:宽带海事卫星通信技术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柔性配置,可以按照不同的通信要求进行优化。

1. 海上通信:宽带海事卫星通信技术能够为海上通信提供高速、稳定、全球覆盖的通信服务,包括船舶通信、钻井平台通信、港口通信、船舶管理等。

2. 海上油气勘探:海上油气勘探需要对海洋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宽带海事卫星通信技术能够实现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为油气勘探提供有力支撑。

3. 海上应急救援:海上发生意外事件时,宽带海事卫星通信技术能够为救援行动提供全球覆盖、高速稳定的通信服务,保障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无线宽带自组网与卫星移动通信的融合应用

无线宽带自组网与卫星移动通信的融合应用

无线宽带自组网与卫星移动通信的融合应用摘要:近年来我国无线通信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也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价值。

为了全面提高卫星移动通信的质量,还需要积极实现无线宽带自组网以及卫星移动通信两者的结合,对现有的通信信息技术内容进行整合,促进卫星移动通信领域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移动通信服务,本文就无线宽带自组网与卫星移动通信两者的融合应用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无线宽带自组网;卫星移动通信;融合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对于移动通信以及卫星通信系统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这也就需要在结合了实际情况基础上,进行无线宽带自组网跟卫星移动通信两者的有机融合,在满足了通信要求基础上实现综合通信质量的全面优化,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无线通信服务,对于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效果。

1 进行无线宽带自组网与卫星移动通信融合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卫星通信领域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我国现有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将海事卫星以及铱星作为主要设备,并且可以实现对海事、应急以及航空等多个领域的移动通信实时性沟通管理工作开展需求。

在我国通信跟信息系统自主可控体系不断发展大背景下,要求对现有的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不断优化与创新,将无线宽带自组网模式融合到卫星移动通信领域之中。

通过两者的融合,能够为我国各个行业提供更加高效与稳定的移动通信服务,对于用户信息传递合理性与规范性的提高也有着积极意义。

此外因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广覆盖特点,通过对两者进行有效融合的方式,可以构建更加合理与完整的拓扑应用模式,促进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提升。

这样可以满足应急通信跟专网通信需求的实际需求,对于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效率优化起到良好的通信保障。

2 无线宽带自组网与卫星移动通信的融合应用2.1 设备层融合只有先做好设备层的融合处理工作,才能够促进整体系统终端设备的综合应用效能充分发挥出来,还可以为无线宽带自组网跟卫星移动通信两者的集成进行良好保障的提供,确保所有的通信体系都能够输入到终端设备体系之中。

移动通信的发展综述

移动通信的发展综述

移动通信的发展综述(梁嘉诚电子101 1011002006)摘要:移动通信从产生到后来的第一代(1G)、第二代(3G)、第三代(4G)的发展,发展已经逐渐成熟。

从维普网站上150篇中选了25篇总结后,本文将对移动通信的发展、种类进行简单的介绍,和现在正在使用的3G的通信的介绍。

关键词:移动通信、通信发展、3G引言:目前移动通信是发展最快、技术更新最快、市场容量最大的产业,是世界通信的主流产业。

移动通信从各个方面渗透我们的生活,引领着我们向前。

移动通信是一方或多方在移动的情况之下进行信息的交流。

一、移动通信的发展阶段1、移动通信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现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的早期。

由于技术的局限主要用短波和电子管技术,工作频率低,范围小,不适合大众使用,多适合于军方和船只。

(2)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由于半导体技术的使用,移动通信开始于公用。

(3)70年代到80年代初由于使用频率的大幅度增加,美国公众蜂窝通信系统得到应用。

(4)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通信频率再次提高至900MHZ---1.9GHZ,无线寻呼系统、无绳电话系统等移动通信系统的产生,使得可以个人使用化,但由于设备等费用贵,难以完全大众化。

(5)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第三代通信兴起,移动数据,移动计算机等发展起来,使移动通信真正的大众化了。

2、移动通信的种类移动通信是固定体与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者是移动物理之间的通信。

移动体可以是人、收音机、火车、汽车、轮船等移动物体。

移动通信的种类有多种。

集群移动通信,也叫大区制移动通信。

它可以和基站通信,也可经过基站和其他移动台还有市话用户之间进行通信。

蜂窝移动通信,也叫做小区制移动通信。

由于超短电波传播距离有限,为了使频率资源能充分利用,从而有一定的距离的小区能重复利用频率。

卫星移动通信。

运用卫星转发信号的移动通信,对于手持终端,可运用中低轨道的多颗卫星,对于车载移动通信则运用赤道同步卫星能保证同通信的质量。

卫星移动通信与卫星宽带通信——发展及现状

卫星移动通信与卫星宽带通信——发展及现状

铱星的技术概况
66颗星在6个轨道面上排列运行(原计划77颗星,有如元素 “铱”) 铱星系统的复杂、先进之处在于采用了星上处理和星间链路技术, 相当于把地面蜂窝网倒置在空中,使地面实现无缝隙通讯。 另外一个先进之处是铱星系统解决了卫星网与地面蜂窝网之间的 跨协议漫游。铱星系统由空间段和地面段组成:空间段即星座, 地面段包括系统控制中心、关口站和用户终端。 铱星系统开创了全球个人通信的新时代,被认为是现代通信的一 个里程碑,使人类在地球上任何"能见到 的地方"都可以相互联络。 其最大特点就是通信终端手持化,个人通信全球化,实现了5个 “任何”(5W),即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地点 (Wherever)、任何时间(Whenever)与任何人(Whomever) 采取任何方式 (Whatever)进行通信。
2011-11
卫星通信的发展及现状
主要内容
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卫星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 VSAT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卫星宽带通信系统
定义
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反射无线电信号,在两 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卫星通信工作在微波频段。
简史
1945年,英国《Extra-Terrestrial Relays》一文中提出利用3颗静止 卫星覆盖全球的设想。 1945年到1964年间,曾经先后利用月球、气球、铜针偶极子带作 为中继,进行电话电视传输试验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1颗LEO卫星-Sputnic(美苏太空竞赛 的导火索) 1962年,美国第1次发射了真正实用通信卫星(Telstar/MEO) 1965年,第1颗商业通信卫星(INTELSAT-1)进入静止轨道 1990-2000年,引入卫星直接广播语言(DAB)业务 2000-2005年,引入宽带个人通信;Ka频段系统得到迅速;多个 LEO和MEO卫星系统投入运行

卫星通信相关系统和业务介绍

卫星通信相关系统和业务介绍

中国电信卫星通信相关系统和业务介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09-8-12目录第一章现有卫星通信业务及相关网络资源 (3)1.1卫星通信业务介绍 (3)1.1.1C网基站卫星中继业务 (3)1.1.2应急通信业务 (4)1.1.3村通及信息下乡业务 (4)1.1.4个人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5)1.1.5卫星宽带接入业务 (7)1.1.6国际专线业务 (7)1.1.7卫星数据广播业务 (9)1.1.8卫星通信系统系统集成业务 (9)1.1.9政府应急信息服务业务 (9)1.2卫星通信资源介绍 (11)1.2.1LINKSTAR系统介绍 (11)1.2.2IPSTAR系统介绍 (16)1.2.3数据广播系统介绍 (25)1.2.4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介绍 (26)第一章现有卫星通信业务及相关网络资源目前中国电信卫星通信网络和业务分为三类,即卫星固定通信和广播、卫星移动通信和卫星移动广播。

卫星通信应用主要包括:C网基站卫星中继、应急通信、村通和信息下乡、个人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宽带接入、国际专线、卫星数据广播、政府应急信息服务等。

中国电信卫星通信资源包括电信集团和卫星公司的相关资源。

电信集团的卫星通信资源主要分布在各省,包括应急、村通、国际国内卫星电路等;卫星公司拥有的卫星通信资源包括:linkstar系统、ipstar系统、卫星数据广播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1.1卫星通信业务介绍1.1.1C网基站卫星中继业务C网基站卫星中继目前主要是指通过卫星链路连接C网基站(BTS)与基站控制器(BSC)。

CDMA系统Abis接口支持多种传输方式,包括E1/T1电缆传输、常规光纤传输、微波传输、BWA传输和卫星传输等。

对于一些光纤连接不到、地面电路铺设困难、微波传输施工困难的站点,Abis接口卫星传输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C网基站卫星中继适合的应用场景包括:1) 地域开阔的高原、草原、戈壁地区、沙漠中的油田基地和偏远地区的矿区,对于这类站点,由于光传输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成本低廉地覆盖,且微波传输系统存在干扰和视距传输以及费用昂贵,卫星中继传输可以实现快速、低成本覆盖;2) 地形复杂的山区,以及正在建设中的铁路沿线,这类站点由于地面传输以及微波传输施工困难,卫星中继传输可以有效地摆脱空间和时间上的约束;3)沿海区域、岛屿以及海洋钻井平台,这类站点的覆盖由于传输制约不能有效解决,目前采用的方式是靠海边的超远覆盖基站进行覆盖,通常覆盖距离为80Km以内,而钻井平台及岛屿位于70海里以外的海域,只能通过卫星中继传输来解决;4)海洋船队、大型游轮和渔船船队卫星电路基站接入方式,在船队主舰建立卫星电路无线基站,基站覆盖整个船队和主舰附近海域。

宽带无线自组网与卫星移动通信的融合应用

宽带无线自组网与卫星移动通信的融合应用
协议栈: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各层之间通过协议接口进行通信。
协议转换:在不同协议栈之间进行转换,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
接口标准化:制定统一的接口标准,以便不同厂商和组织之间的设备可以相互通信。
融合应用的应用场景和案例分析
05
宽带无线自组网与卫星移动通信在应急通信领域的应用
宽带无线自组网与卫星移动通信的融合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宽带无线自组网与卫星移动通信的概述
03
融合应用的需求和优势
04
融合应用的实现方式和技术
05
融合应用的应用场景和案例分析
06
融合应用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宽带无线自组网与卫星移动通信的概述
02
宽带无线自组网与卫星移动通信的互联互通技术需要解决网络安全、服务质量保障等问题,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融合应用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
融合方式:采用无线自组网与卫星移动通信的融合方式,实现快速部署、灵活组网和高效通信。
网络架构:宽带无线自组网与卫星移动通信的融合网络架构,包括接入网、传输网和核心网等部分。
关键技术:多跳中继技术、路由协议、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实现网络的自组织、自修复和自适应能力。
应用场景:适用于应急通信、灾难救援、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提高通信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
融合应用的协议栈和接口技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接口技术:包括无线接口、卫星接口和网络接口,这些接口技术是实现融合应用的关键。
融合模式:未来将探索更多种类的融合模式,以满足不同场景和需求的用户,提高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

宽带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低成本姿态估计算法

宽带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低成本姿态估计算法
GP S信 号 不 完 全 锁 定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 况 下 , 姿 态角估计精 度优 于开 关卡 尔曼方 法 , 达到 ±1 。 以 内, 满 足 低 成 本
移 动 卫 星 通 信 系统 要 求 。
关键 词 :卫星通 信 , 传 感 器融合 ; 姿 态估 计 ; 互 补 滤 波 器
中图分类号 :TN9 2 7 文献标 志码 :A 文 章编 号 :0 2 5 3 — 9 8 7 X( 2 0 1 3 ) 0 6 — 0 0 4 4 — 0 6
Lo w Co s t At t i t u de Es t i ma t i o n Al g o r i t h m f o r Br o a d - Ba n d
Mo b i l e S a t e l l i t e Co mmu n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
第4 7 卷
第6 期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J OURNAL OF XI ’ AN J I AOTONG UNI VERS I TY
Vo 1 . 4 7 NO . 6
2 0 1 3 年 6 月
J u n .2 0 1 3
DOI :1 0 . 7 6 5 2 / x j t u x b 2 0 1 3 0 6 0 0 8
摘 要 :针对低 成本微 机 电惯性 测量 单元无 法满足 宽 带移 动卫 星 通信 系统姿 态估 计 精度 的 问题 , 提
出了以单基 线 GP S为辅 助传 感 器的低 成 本姿 态估 计 ( L C AE) 算 法。该 算 法 通过 互补 滤 波 器对 陀
螺 测 量 值 与 加 速 度 计 姿 态 角进 行 传 感 器 融 合 。 为 了克 服 机 动 加 速 度 干 扰 , 借助 单基 线 G P S 的 速 率

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
全球星(Globalstar)有48颗卫星组成,分布在8个圆形倾斜轨道平面内,轨道高度为1 389km,倾角为52度。用户数逐年稳定增长,成本下降,2005年比2004年话音用户增长。
2多址联接方式多址联接的意思是同一个卫星转发器可以联接多个地球站,多址技术是根据信号的特征来分割信号和识别信号,信号通常具有频率、时间、空间等特征。卫星通信常用的多址联接方式有频分多址联接(FDMA)、时分多址联接(TDMA)、码分多址联接(CDMA)和空分多址联接(SDMA),另外频率再用技术亦是一种多址方式。
全球覆盖的低轨道移动通信卫星有“铱星”(Iridium)和全球星(Globalstar),“铱星”系统有66颗星,分成6个轨道,每个轨道有11颗卫星,轨道高度为765km,卫星之间、卫星与网关和系统控制中心之间的链路采用ka波段,卫星与用户间链路采用L波段。2005年6月底铱星用户达12.7万户,在卡特里娜飓风灾害时”铱星”业务流量增加30倍,卫星电话通信量增加5倍。
固定卫星通信
国际卫星通信组织的Intelsat系列已经发展到第九代,自1996年~2004年来业务量基本稳定增长,2004年全球总收入为94亿美元,美国预计2006年用户达百万,VSAT应用约每年增长15%~20%,宽带接人及多媒体业务逐渐发展,Ka波段将成为宽带业务的主流,宽带业务领先的有加拿大的电信卫星公司(Telesat)、美国的狂蓝(Wild Blue)公司和泰国的Shin卫星公司。
移动卫星通信
全球覆盖的移动卫星通信海事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是全球覆盖的移动卫星通信,工作的为第三代海事通信卫星,它们分布在大西洋东区和西区、印度洋区和太平洋区,第四代Inmarsat一4卫星,已于2005年3月发射了第一颗卫星,另一颗卫星亦准备发射,它们分别定点在64。E和53。W,具有一个全球波束,l9个宽点波束,228个窄点波束,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有信道选择和波束成形功能。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动中通”技术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动中通”技术
为航空 .铁路 .海 上船 只上 的乘客提 供宽 带移 动接入服 务 .主要 包括 I P连接 、高速 因特网和 内部网访 问及 其他 多媒体服务 .如 V l 、流媒体 、网络电视 、视频点播等 。 oP
MOWG Y项 目采 用 D .2R S标 准 .Mo i t 目采 L VB S / C bs 项 a
为 了降低 多普勒效 应 的影响 ,在 调制 与解调 器设计 时有更 高的要 求 .希 望其对频 率偏 移 的鲁棒性 要好 。 目
前采用 的 Q S 相 关接 收机无 法有效地 解决 较大 的相位 PK
域 内.用户 终端 位 置的 随机 性会 带 来 时间 同步 的 问题
对 于 不 同大 小 的 覆 盖 区域 .时 延 差可 达 3~ 5 。 为此 ms
用MFT —DMA体 制.而大型移动载体接入卫星信道 时,其信
道动态性更强 .因此需在MFT M . D A基础上增加扩 频技 术 . 另外 .终端 在移动 情况下 时间 同步 资 源分配 、移动性 管
理等方 面也 存在挑 战。本 文对宽带 多媒体 卫星通 信系统 中
项 目等 都 已经展开对 此方 面的研 究 其 目标是 基于卫星


Tec n o h olgy
专 训
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卫星重点实验室

解放军7 6 3 3 8  ̄队
冯 琦 冯少 栋 李广 侠 奇 坚
统可 以为市 区和近郊 提供移 动宽 带接入 .但是对 于在空
【 摘
要】
随着 宽带 多媒 体卫 星通信技 术的发展 .解 决大型移 动载体 ( 飞机 轮船 和火 车)宽带 接入 的需求越来 越迫切 .其挑
多普 勒频移 .接收端 解调器 可容 忍 的频 率偏移 有 限 ,而 频率补 偿 的要 求主要取决 于数 据传输 速率 因此 在 频

卫星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及趋势

卫星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及趋势

卫星通信关键技术最新进展姓名:唐聪班级:1402015学号:14020150005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的需求增加,同时军队对于卫星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满足未来移动通讯的发展需要,新一代的卫星通信系统应该具备速率快、覆盖广等优点本文从分析目前卫星通信系统出发,简述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及最新进展,并对未来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进行展望,以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

目录0引言 (3)1卫星通信 (3)2卫星通信系统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3)2.1卫星通信的特点 (3)2.2功能 (3)2.3卫星通信发展历程 (3)2.4卫星通信面临的问题 (4)3卫星通信系统体系结构 (4)3.1体系结构分类 (4)(1)交互式宽带卫星Internet接入系统结构; (4)(2)非对称宽带卫星接入系统结构; (4)(3)宽带卫星骨干传输系统结构。

(4)3.2应用方面 (4)4卫星通信关键技术及进展 (4)4.1随机接入技术 (4)4.2多波束天线 (4)4.3星上处理 (5)4.4星间链路 (5)4.5卫星频谱资源 (6)4.6星地融合通信 (6)4.7卫星宽带通信 (6)5卫星通信发展展望 (7)5.1通信卫星的发展趋势 (7)5.2卫星通信的演进 (7)5.3卫星通信的结合 (8)5.4卫星通信宽带化 (8)6结论 (8)7参考文献 (9)0引言通信卫星始于1964年,当年在美国成立了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

1965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晨鸟号(“Early Bird”)。

之后,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应用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除了在军事领域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以外,卫星通信还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电视广播和语音广播,为地面蜂窝网络尚未部署的偏远地区、海上和空中提供必要的通信,为发生自然灾害的区域提供宝贵的应急通信,为欠发达或人口密度低的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等…但是卫星通信自身存在的弱点却使得它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地面固定、无线或移动通信系统的一种补充通信方式。

宽带卫星网络的发展现状

宽带卫星网络的发展现状

宽带卫星网络的发展现状作者:刘新梅来源:《电子世界》2012年第02期【摘要】在卫星通信中,宽带卫星通信的主要目标是为多媒体和高数据速率的Internet应用提供一种无所不在的通信方式。

对于时延要求低以及具有广播/组播性质的高速数据业务(如大容量数据传输、多媒体广播、因特网宽带接入、卫星远程应用、多媒体双向互动等业务)来说,卫星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宽带卫星网络也称下一代卫星通信网络。

宽带卫星通信网具有地面覆盖面广、承载业务种类多、可快速部署、带宽利用率较高、星上交换快捷、可提供一体化网络等特点,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业务需求。

发展宽带卫星系统己成为当前通信的新热点之一。

本文在分析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总结了现有宽带卫星网络的发展基础,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卫星通信;宽带;通信系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臻完善和Internet的商业化兴起,以及交互式多媒体业务的迅速增加,都推动了宽带卫星通信的发展。

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对宽带卫星通信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已着手设计和开发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发展宽带卫星系统己成为当前通信的新热点之一。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既能够在远距离通信传输上充分发挥卫星通信的作用,又能够进一步向用户提供从话音到数据、从低速到高速、从单一通信到多媒体通信、从固定到移动等各种通信方式。

宽带卫星通信不仅要面向企业集团、多媒体提供商,也要在图像传输、卫星数字电视直播、多媒体信息广播、宽带接入、交互式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方面逐步向个人服务方面发展。

时至今日,卫星原有的许多优势己无法与地面光纤通信相比,卫星仅存的优势只剩下广播、建设周期短以及建设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的特性。

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卫星在宽带业务上还将有所作为。

对于时延要求低以及具有广播/组播性质的高速数据业务(如大容量数据传输、多媒体广播、因特网宽带接入、卫星远程应用、多媒体双向互动等业务)来说,卫星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网络逐渐向基于TCP/IP因特网协议的分组交换型网络发展。

宽带卫星网络的发展现状

宽带卫星网络的发展现状











握索 撄察-_ (_ ( ( (
宽带 卫星 网络 的发展 现状
招远 广播 电视 台 刘新梅
【 摘要 】在卫星通信 中,宽带卫星通信的主要 目 标是为多媒体和高数据速率的It t ne 应用提供一种无所不在的通信方 me
式。对于 时延 要求低 以及具有广播/ 组播性质的高速数据 业务 ( 大容 量数据传输、 多媒体广播、 因特 网宽带接入 、卫星远程应 如 用、 多媒体 双 向互 动等业务) 说 ,卫 星具有 极大的优越 性。宽带卫 星网络也称 下一代 卫星通信 网络 。宽 带卫星通信 网具有 地 来 面覆盖面广、承载业务种类 多、可快速部署 、带宽利用率较高、星上交换快捷 、可提供 一体 化网络等特 点 ,能满足 不同用户的
卫 星 系统 己成 为当前通 信 的新热 点 使人 们开 始考 虑使用 卫星 传输 I 业 多信道广 播 、I t r e 和 I t a e P n e nt nr n t
之 一 。 宽带卫星 通信 系统 既能够 在 务 的可 能性 。卫星 I 技 术就 是将卫 的远 程传送 以及 作为 地面 多媒体 通 P
I》 . 探索 察……………………….


宽 带多媒体 卫星通信发
通 信 不仅要 面 向企业集 团、多媒 体 结构和长 期网络演进的研究 。S B G 将 展 的基础 提 供 商 ,也要在 图像传 输 、卫星 数 开 展有关 卫星 I 体 系 结构 的研 究 , P
( )Itre迅速发展的需求 一 nent
字 电视 直播 、 多媒体信 息广播 、宽 第 一步研 究 的对象 是高 级卫 星体 系

无线宽带自组网与卫星移动通信的融合应用研究

无线宽带自组网与卫星移动通信的融合应用研究

通信技术无线宽带自组网与卫星移动通信的融合应用研究薛念明(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为了全面提升卫星移动通信的质量,要整合通信技术内容,有效实现无线宽带自组网技术和卫星移动通信的融合处理,推进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市场的全面进步。

分析无线宽带自组网与卫星移动通信融合的意义,并对技无线宽带自组网;卫星移动通信;融合应用Research on the Fusion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Broadband AD Hoc Network and SatelliteMobile CommunicationXUE Nianming(Guangzhou Haige Communications Group Incorporated Company, Guangzhouimprove the quality of satellitecontent, effectively realize thenetwork technology and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progress of satellite mobile一些高速移动或者是网络拓扑变化动态效能较高的应用场景,能打造较为完整的信息传递和控制体系,最系统在处理过程中,基于COFDM技术体系,能实现多径衰落对抗处理、多普勒频移效应分析等,为移动中通信质量的优化予以支持。

因此,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高速铁路、车辆运输、飞机船舶等,实现双向通信处理。

与此同时,利用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还能完成节点之间的管控,结合链路质量要求满足最高吞吐速率基础上的控制。

其中,上层借助接入与路由算法完成自动多跳接力控制,节点之间则要依据距离、地形等因素完成中继传输,保证路径自由选择的同时,也能符合路由自动管理的功能标准。

系统中宽带无线自组接口和串口,辅助用理、观察处理以及通信处理等,真正意义上实现定位高度的集成化。

中国卫通机载卫星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方案

中国卫通机载卫星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方案

中国卫通机载卫星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方案+蓝云中国卫通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唯一拥有卫星资源、自主运营管理的卫星运营企业。

预计到2015年,中国卫通将拥有15颗以上在轨商业通信卫星,覆盖范围包括亚太、中东、非洲、南美等地区,并分别在北京、香港、喀什拥有四个互为备份的地面测控监测中心。

作为世界第一流的卫星通信运营商,中国卫通致力成为中国航空机载卫星通信服务的提供商和运营商。

为此,中国卫通制定了一套较为先进、完整的航空机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可以为飞行中的客机开展卫星宽带通信服务。

中国卫通的解决方案概述中国卫通航空机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是指使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Ku频段传输通道,通过安装在飞机上的卫星通信系统和舱内通信设备,链接地面关口站及地面通信网络设施,实现航班直接与地面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为飞机上的乘客提供互联网接入以及其他电信增值业务。

飞机机载和机舱内系统主要由机载卫星天线、射频系统、基带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在机舱外部安中国卫通航空机载卫星通信系统示意图033Satellite& Network装有小口径的低轮廓机载卫星天线和射频系统,在机舱内安装一个用于接收卫星信号的调制解调器和综合服务器。

舱内无线通信系统是由无线接入系统和移动通信基站BTS组成的混合系统,将IP信号接入机舱内,通过舱内加装的无线接入系统,支持乘客使用个人计算机等设备接入互联网。

飞机到地面的通信信道为:在中国上空,使用中国卫通的Ku频段卫星和地面关口站连接乘客终端和地面网络,卫星通信使用FSS业务标准Ku频段,即10.7GHz/14.5GHz;当客机在境外飞行、中国卫通卫星覆盖不到时,使用外国航空公司签约的卫星运营商提供卫星覆盖,完成卫星和地面网络漫游通信。

地面关口站通过中国卫通卫星地面站与中国地面关口站实现互联网连接。

机载卫星通信系统网络可以用于公众服务,同时还可以为飞机导航系统提供备份通信手段。

机载卫星宽带多媒体系统采用先进的卫星通信体制和DVB-S2、TD-TDMA编码技术、扩频技术。

CTT升级海事卫星宽带业务

CTT升级海事卫星宽带业务
动宽 带 地面 接续 系统 , 支持 用户 的专 线 互连 、 VPN互连 以
发 。 对 于海 事 卫 星对 新 华 社 记 者的 业务支 撑 , 胜和 深 而 谢
海事卫星在特殊行业不可替代
中国交 通 通 信 中心 主 任 杨 洪 义在 接 受 记 者采 访 时 表
有 感触 。 他告 诉记 者 , 十几 年前 , 波于 伊拉 克 的新 华 社记 奔 者就 在 战火 纷飞 中开 始 使 用海 事卫 星 , 向国 内发 回 了大量
选项 。
M M、 / 先进设 备, 到现 在的体 积 小巧 、 能全 ii _ n M4 F 再 功 面 的新 一代 宽带业 务B AN终端 , G 记者们 的装 备可谓 日 月 新 异 。 其是 宽带移 动 ̄ B 尤 GAN的使 用 , 改变 了记 者 口述文 稿的历史 。 谢胜 和认 为 , 此次 开通 移动 宽带业 务地面 接续 系
的新 闻通 讯 。 目前 新 华 社 记 者 更是 遍 布全 球 各地 。 为新 作 华 社 技 术局 局 长 , 谢胜 和 对装 备记 者 的 海事卫 星 通信 设 备 的 演 变是 最有 发 言权 的。 功 能简 单 、 积 笨 重 的设 备 到 从 体
及I 连接 , 续能 力体现 了前所 未有 的灵活和 强大 。 线将 P 接 专 宽带 直 接 引到 用户 企业 内部 , 户在 公 司内部 就 可以收 到 用 高达4 2 i s 9kb t 的卫 星 图像和 数 据 信息 。 者了解 到, / 记 目前 已经 有三家 单位 和通信 中心连 接了专 线 , 即国家林 业局 、 北
统, 将大 大提 升BGAN新业务 的稳定 性、 效性 、 全 性 , 高 安
成位 于荷 兰、 港和 北京 并相 互贯通 的 三个接续 点 , 香 中国交 通 通信 中心建 成了 电信 级移 动 宽带 网络 系统 和 业务支撑 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地一体化融合系统-卫星与WIFI集成应用
基于热点服务的星地融合系统
WIFI ATC 基站使用和卫星不同的频段; 主要解决卫星用户的室内以及密集城市的覆盖问题,用于增强卫星系统的覆盖范围; 部分卫星移动通信运营商已推出了卫星链路间接提供WiFi 服务的产品和服务。如Thuraya
系统的 SatSleeve 卫星网络适配器,铱系统的“Iridium Go !”以及 Globalstar系统的 “Sat-Fi” 卫星热点设备产品,可通过卫星连接提供地面热点,支持多个终端接入。
相应管理权限;
(4)行业应用:新闻采访、数据采集应用
应急应用 行业应用:新闻采访 企业应用
一、中星16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2、系统应用场景
一、中星16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星16 号 Ka 宽带卫星具有26 个用户波束、3 个馈电波束,在北京、成都和喀什三地设 置了三个关口站。与目前国际先进的卫星相比,中星16 号 Ka 宽带卫星的系统容量、区域覆盖等还相对有限,随后建 设的中星18 号Ka 宽带卫星将对此进行全面的补充和完善。 届时,除了我国陆地、北海、东海、南海都可以全部覆盖 之外,还有几个海洋移动波束可以用于机动应用。这将为 我国应急通信提供大范围、全时空的系统保障。
低速终端
低速采集终端用于低速、稀疏数据采集,小体积、低功耗、 内置天线和电池、无需外接供电。
主要指标
◆ 传输速率:1.2 kbps~9.6kbps; ◆ 最大功耗:<2W; ◆ 供电:采用电池供电,使用寿命3年以上; ◆ 环境适应性:温度(-40℃~55℃)、三防、跌落等 ;
四、终端介绍
背夹终端
背夹终端作为卫星通信的接入热点、其它终端通过近距离 无线(WiFi/蓝牙)连接到背夹终端,经由背夹实现卫星通信。 终端采用三防设计,可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
四、终端介绍
智能手持终端
智能手持终端支持卫星通信和地面移动通信两种模式;采 用智能操作系统和全触屏设计,天线采用抽拉方式;整机设计 考虑常规环境下使用,外观时尚、轻巧便携。
主要指标
◆ 工作网络:卫星移动和地面移动通信双模; ◆ 卫通业务:语音、数据(9.6kbps)、短信; ◆ 导航定位:北斗B1、GPS; ◆ 其他功能:加密、集群、WiFi、蓝牙、FM; ◆ 工作温度:-20℃~45℃; ◆ 电池和续航:电池4000mAh,通话时间≥4小时; ◆ 尺寸和重量:尺寸144×72×16(mm),重量280(g)。
4、系统组成
一、中星16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5、体系结构
一、中星16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站型目录
二、站型及终端
普通版 固定站
机载 动中通
型谱
便携站
船载 动中通
企业版 固定站
车载 静中通
车载 动中通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二、站型及终端
普通版 企业版 车载
车载
船载
机载 便携站
固定站 固定站 静中通 动中通 动中通 动中通
小卫星技术发展迅速 2013年,英国萨里大学的Strand-1微型卫星发射升空;
2013年,NASA的PhoneSat 2.4发射升空;
满足了高校、科研机构课题研究和科学实验的需求;满足了军事应用的需求;
五、卫星移动通信研究的热点问题
小卫星技术发展迅速
基于智能手机软件的高性能、高可靠容错计算存储平台技术; 基于GNU Radio的空间软件无线电技术; 基于自动感知和机器学习的空间自主导航和控制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中星16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二、宽带卫星通信终端 三、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四、卫星移动通信终端 五、卫星移动通信研究热点
一、中星16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1、系统应用背景
中星16卫星通信地面应用系统主要为个人用户和企业集团用 户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并可支持传统的话音业务和线 路租用业务;系统同时还可为机动用户终端提供通信服务, 支持特殊场景下的应急通信;另外系统还可用于环境信息采 集和减灾防灾信息分发。
四、终端介绍
智能手持终端
增强型手持终端支持卫星通信和地面移动通信两种模式; 采用智能操作系统,配备触屏和实体键盘,天线采用抽拉方式; 采用大容量电池和三防设计,可以满足恶劣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主要指标
◆ 工作网络:卫星移动和地面移动通信双模; ◆ 卫通业务:语音、数据(9.6kbps)、短信; ◆ 导航定位:北斗B1、GPS; ◆ 其他功能:加密、集群、WiFi、蓝牙、FM; ◆ 环境适应性:温度(-40℃~55℃)、三防、跌落等 ; ◆ 电池和续航:电池5000mAh,通话时间≥5小时; ◆ 尺寸和重量:尺寸160×72×28(mm),重量350(g)。
四、终端介绍
便携终端
便携终端支持的卫星通信业务种类丰富、传输速率高;支 持北斗B1/B3导航功能;采用智能操作系统,配备触屏和实体 键盘,接口丰富;采用三防设计,可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
主要指标
◆ 工作网络:卫星移动; ◆ 卫通业务:语音、数据(1.2~384kbps)、短信、传真; ◆ 导航定位:北斗B1/B3、GPS; ◆ 其他功能:加密、集群、WiFi、蓝牙、FM; ◆ 环境适应性:温度(-40℃~55℃)、三防、跌落等 ; ◆ 电池和续航:电池5000mAh,通话时间≥5小时; ◆ 尺寸和重量:尺寸220×200×50 (mm),重量1350 (g)。
五、卫星移动通信研究的热点问题
研究热点
1 小卫星技术 2 天地一体化融合技术研究 3 天地多维资源的共用性研究 4 其他热点问题
五、卫星移动通信研究的热点问题
小卫星技术发展迅速
具有小型化、模块化、标准化、软件化、分布式、即插即用的特点 建设迅速、卫星研制周期以天、周、月计算
五、卫星移动通信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中星16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2、系统应用场景
个人应用SOHO
(1)个人应用:终端用户通过卫星
网络接入互联网;用户可以局域网形
式共享带宽; (2)应急应用:作为地面网络
的备份,为特定用户点对点通信
提供保证性带宽;
信关站
(3)企业应用:集团用户或虚拟运营商 Internet 利用卫星网络组建虚拟私有网络,并具有
五、卫星移动通信研究的热点问题
天地一体化集成系统-Integrated MSS的典型架构
基于 ATC 技术的星地一体化网络架构
Integrated MSS网络星地使用相同频段,和相似的空中接口信号格式, 无需双模终端; 终端复杂度与目前现有地面网络终端相当,即使与卫星进行通信,也无需专用外置天线; 卫星采用高功率、大尺寸天线和多波束设计,并不限制空中接口信号形式, 具有兼容地面的卫星
四、终端介绍
车/船载终端
车船载终端支持的卫星通信业务种类丰富、传输速率高; 支持北斗B1/B3导航功能;配备动中通天线,接口丰富;采用 三防设计,可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
主要指标
◆ 工作网络:卫星移动; ◆ 卫通业务:语音、数据(1.2~384kbps)、短信、传真; ◆ 导航定位:北斗B1/B3、GPS; ◆ 其他功能:加密、集群、; ◆ 环境适应性:温度(-40℃~55℃)、三防、跌落等 ; ◆ 尺寸和重量:尺寸220×200×50 (mm),重量1350 (g); ◆ 动中通天线:支持自动对星、自动跟踪。
用途
家庭上网等 企业、学校、 应急、救灾、 应急、救灾、 商船、军舰 民航、无人 应急、救灾、
医疗、政府 线路备份 行进中业务 等
机、科考、 科考
机关等
处理
测量等
天线 口径
功放
0.75m/1.2m 1.2m
2W
2W1.2m 20W0.源自m 20W1.2m 20W
0.6m 20W
0.5m 2W
前向 体制
返向 体制
DVB-S2X
DVB-S2X
DVB-S2X
DVB-S2X
DVB-S2X
DVB-S2X
DVB-S2X
MF-TDMA
MF-
MF-
MF-
MF-
MF-
MF-
TDMA/SCPC TDMA/SCPC TDMA/SCPC TDMA/SCPC TDMA/SCPC TDMA/SCPC
信息 速率
2Mbps
4Mbps
五、卫星移动通信研究的热点问题
天地一体化融合技术研究
ITU定义了两类包含移动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的系统,分别为“集成系 统(Integrated MSS)”与“混合系统(Hybrid MSS)”。二者的 主要区别在于移动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是否采用相同的通信频段、相 同的网管中心甚至是空中接口。
集成系统地面与卫星使用相同的频段并受控于相同的网络,混合系统 的地面部分与卫星系统使用不同的频段。
五、卫星移动通信研究的热点问题
天地一体化融合系统—BGAN混合系统
卫星网络与地面无线网络组成的混合网络
地面部分使用和卫星不同的频段; 卫星和地面部分相互关联,但各自独立运作; 卫星部分工作在 FSS 或 MSS 网络中,地面部分则有固定、移动或漫游的工作方式 。
五、卫星移动通信研究的热点问题
空中接口协议(GSM,CDMA2000,WCDMA 和 WiMAX、LTE 等 )。 典型系统如SkyTerra和TerreStar 。
五、卫星移动通信研究的热点问题
天地一体化融合-通信载荷关键技术
大口径多波束天线技术; 波束调零与负载动态平衡技术; 星上接入与交换技术; 波束标校技术。
20Mbps
4Mbps
10Mbps
10Mbps
2Mbps
三、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主要技术指标
1.覆盖范围:国内覆盖; 2.工作频段:S频段上行1980~2010MHz,下行2170~2200MHz; 3.通信容量:满足100万用户使用要求; 4.互联互通:与PSTN、PLMN、Internet等互连互通; 5.业务类型:话音、短消息、传真、数据、视频、小区广播、集群通信等; 6.业务速率:1.2kbps ~ 384kbp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