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质情况

合集下载

贵阳市地理环境

贵阳市地理环境

贵阳市地理环境
贵阳市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贵州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
的城市。

贵阳市地理环境优越,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一、城市地理位置:贵阳市位
于贵州省中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

二、地形地貌特点:贵阳市地势较为平坦,地形起伏不大,山地、丘陵和盆地交错分布。

三、水系湿地资源:贵阳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境内有黔灵河、南明河等河流,湖泊
较多,是黔中盆地的主要水源涵养区。

四、生态环境保护:贵阳市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工作,建设了一批城市绿地和生态公园,为市民提供了
良好的休闲环境。

五、气候特点:贵阳市气候湿润,夏季凉爽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春秋温和宜人。

六、地质资源分布:贵阳市地质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
有煤炭、铅锌、铜、铁、铝土等矿产资源。

七、旅游资源概况:贵阳市拥有丰富的旅
游资源,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各类景点众多,是一座宜居宜游的城市。

贵州区域地质构造

贵州区域地质构造

贵州区域地质构造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处华南山地和四川盆地之间,地理位置独特。

贵州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包含了许多著名的地质构造,如盆地、山地、断裂带等。

本文将探讨贵州区域地质构造的特点及其对该地区的地质历史和地质资源的影响。

一、地形地貌特点贵州地处于中国大陆板块的交汇边缘,长期以来受到华南板块、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和东南沿海平原的构造活动的影响。

因此,贵州的地形地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

整体上,贵州的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山地与盆地交错分布。

其主要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台地、盆地和峡谷等。

1. 山地:贵州的山地分布广泛,包括了云贵高原和贵州黔南山地等。

云贵高原是中国的主要山地之一,由赛里木湖、黄果树等山脉组成。

贵州黔南山地则位于云贵高原南部,地势较为陡峭,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2. 丘陵:贵州的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带,地势相对较低,交通便利。

丘陵地区的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3. 台地:贵州的台地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如黔西南、毕节等地。

台地地势平坦,多为草原和农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区。

4. 盆地:贵州的盆地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如遵义盆地、贵阳盆地等。

这些盆地由构造运动形成,地势相对较低,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5. 峡谷:贵州的峡谷众多,如九龙洞峡谷、龙宫峡谷等。

这些峡谷是由于河流侵蚀形成的,地貌陡峭,风景秀丽。

二、地质构造特点贵州地区的地质构造主要由华南特提斯古构造和陆缘构造两部分组成。

华南特提斯古构造是由华南、三江和扬子板块的碰撞形成的。

贵州地区主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包括了了贵阳古构造、抱远古构造、阿荣古构造等。

1. 贵阳古构造:贵阳古构造位于贵州西南部,是地质构造中一个重要的构造单元。

其由华南特提斯古构造影响形成,地势较高,是该地区的山地地形主要展示。

2. 抱远古构造:抱远古构造位于贵州东南部,是华南特提斯古构造在该地区的另一个重要构造单元。

其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包括了断裂、褶皱等多种地质现象。

贵州地质情况资料-共10页

贵州地质情况资料-共10页

贵州地质环境概况贵州省简称贵或黔,地处祖国西南腹地,属云贵高原的一部分,或称贵州高原,从云贵高原向东南往湖南、广西的丘陵平原及向北往四川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

东经:103。

36,—109。

35,北纬:24。

37,—29。

13,。

面积17.6万km2。

一、贵州地势基本轮廓由纬向三级阶梯与经向两面斜坡构成,处于我国青藏高原第一梯级到东部第三梯级丘陵平原过渡的第二梯级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

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纬向形成三个阶梯,同时又处于我国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区,中部高,东、南、北低。

经向形成两面斜坡,因而又成为高耸于四川盆地与湖南、广西丘陵间的高原山地。

贵州地势可分三个梯级(台面),海拔高程分别是,第一梯级(台面)在2900-2200m,由西部威宁、赫章、水城一带的高原组成;第二梯级(台面)海拔降到1500-1000m由贵州中部山原(黔北、黔南)丘原(黔中)组成;第三梯级(台面)海拔继续降到800-500m、由江口-镇远以东的低山丘陵组成。

西部第一梯级(台面)地势最高,为云南高原的延续部分,是贵州最典型的高原地貌,高原面大部保存较好,高原的边缘切割强烈,形成高中山。

中部第二梯级是典型的山原和丘原分布区,其范围在遵义市以南、惠水以北、黔西以东、镇远以西的广大地区,南、北两大斜坡区则是山区分布区。

东部第三梯级(台面)指松桃、铜仁、锦屏等地,是典型的低山丘陵与湖南丘陵区连成一片。

贵州地势起伏较大。

最高点威宁韭菜坪海拔2900m,最低点都柳江出省处海拔137m,高差距2763m。

但全省地势起伏状况各地有所不同,一般是大梯级和高原的中心部位、地形起伏小,河流切割浅,相对高度小,如处于第一梯级(台面)面的安顺、平坝、贵阳、遵义、湄潭、瓮安、麻江等地,以及处于第三梯级(台面)面的铜仁、玉屏、锦屏等到地,相对高度多在200m以下;但在梯级面的转变地带,高原边缘以及各大河流中、下游地区则地形起伏大,河流切割深,相对高差大,如地处高原北部的习水、桐梓、道真、沿河和高原南部的边缘的安龙、册亨、望谟、罗甸、荔波等地相对高差常达500-700m以上。

贵州省区域地质

贵州省区域地质
分布情况
贵州省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黔 北、黔东和黔南地区,其中以黔 北地区的煤炭资源最为集中。
02
贵州省国家地质公园概览
贵州赤水丹霞地质公园
01
地理位置
赤水市南部,距离遵义市约 160公里。
02
面积
约300平方公里。
03
04
主要地质景观
丹霞地貌、瀑布、峡谷、石柱 群等。
特色景观
四洞沟、燕子岩、红石野谷等 。
04
贵州省地质旅游与开发
地质旅游资源与特色
01
02
03
04
丰富的地质遗迹
贵州省拥有独特的地质景观, 如黄果树瀑布、赤水丹霞等, 这些都是重要的地质旅游资源 。
多样的地貌景观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拥有喀 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等多种地 貌景观,为地质旅游增添了丰 富的内涵。
独特的文化背景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将地质景观与民族文化相结合 ,可以提升地质旅游的文化内 涵。
地质科研成果与进展
矿产资源勘查
经过多年的努力,贵州省地质调查院在铜、金、锰、磷等矿产资源的勘查方面 取得了重大突破,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矿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地质环境与灾害研究
贵州大学地质学院在地质环境与灾害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贵州 省乃至全国的地质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贵州省区域地质

CONTENCT

• 贵州省地质概述 • 贵州省国家地质公园概览 • 贵州省地质科学研究与探索 • 贵州省地质旅游与开发
01
贵州省地质概述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西 与云南省接壤,北靠重庆市。

贵州稀土矿及成矿地质特征

贵州稀土矿及成矿地质特征

贵州稀土矿及成矿地质特征贵州稀土矿及成矿地质特征稀土元素是指20种元素的集合,包括镧系、钇系和铈系等,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稀土元素在现代科技、国防工业、环保等领域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价值。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资源大国,其中贵州省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

本文将介绍贵州稀土矿及成矿地质特征。

一、贵州稀土矿产区及分布贵州省境内主要的稀土矿产区有兴义地区、都匀地区和遵义地区三个。

1.兴义地区:分布在安龙县和普安县交界处,其主要矿产有大口岸矿床、柿木坪矿床、红峰矿床等,主要以中重稀土矿为主。

2.都匀地区:分布在贵州南部,其主要矿产有南郎沟矿床、铜仁坡矿床等,主要以轻稀土矿为主。

3.遵义地区:分布在遵义市、桐梓县等地区,其主要矿产有蓝田矿床、旧县矿床、金钟山矿床等,主要以中重稀土矿为主。

二、贵州稀土成矿地质特征1.地质构造特征贵州省位于我国南方大地构造复杂的带状构造带上,该构造带为典型的克拉通和造山带的过渡区域。

该地区走向明显的断裂裂谷、相对稳定的地堑和相对活泼的火山岩出现在同一区域内,形成了克拉通-隆起山-远震带-岛弧带的组合式地质构造。

在这种复杂地质体制中,兴义、都匀和遵义地区稀土矿床都发育在断裂带及其周围的变质岩体和含有硅质屑石英砂岩中。

2.成岩成矿作用特征贵州稀土矿主要分布于中、新元古界的燕山期、修复期、伸展期和新构造运动期的岩石中。

这些岩石含有除稀土以外丰富的铁、铜、铅、锡、锑、钨等金属元素,表明在地球的历史上,这一地质区曾经历过多次的成岩-成矿作用的作用。

在成岩成矿作用中,贵州稀土矿床主要受到了热液和流体的影响,其中热液成矿占据了主导地位。

热液通过地下水的洗涤作用,将岩石中的稀土、铁、钇等元素和上述其他金属元素溶解出来,并在断裂、岩脉中聚集,形成了丰富的稀土矿床。

3.稀土矿床特征贵州稀土矿床的特点是矿体含量高、品位高、成分稳定。

在燕山期变质岩体中,主要发育中等型和中重型稀土矿床。

这些矿床多分布在镁铁质、超镁铁质和超基性岩体中,主要矿物有磷灰石、方解石、铁钠长石、橙闪石、黑云母等。

贵州地质构造.

贵州地质构造.

贵州地质构造贵州位于华南板块内,处于东亚中生代造山与阿尔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带之间,横跨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

在已知1400Ma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5个阶段。

雪峰运动奠定了扬子陆块的基底,广西运动使黔东南地区褶皱隆起与扬子陆块熔为一体,以后又经历了裂陷作用、俯冲作用,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今构造的基本格局。

多次造山作用的地应力场在变化多端的地应力条件下,形成了挤压型、直扭型和旋扭型三类构造型式,交织成一幅复杂多变的应变图象。

其特点是:(1贵州的地质构造属板内构造,构造的主体为薄皮构造。

(2变形不十分强烈,在贵州发育最完整、最广泛的构造样式是侏罗山式褶皱带。

都匀运动:原地矿部第八普查大队(1980命名,系指发生在贵州中部及南部,奥陶纪末到志留纪初之间的一次地壳运动。

该运动的表现是:在毕节-遵义-湄潭-铜仁连线与贵阳-施秉联线之间的贵州中部地区,普遍缺失上奥陶统中上部,下志留统中上部与下伏奥陶系不同层位呈假整合,在不少地区如贵阳乌当附近可见到志留系底部的砾岩层或含砾粘土岩嵌覆于呈数米起伏的间断面上。

在黔南地区下志留统中部超覆于奥陶系的不同层位之上,其间缺失地层达数百米,志留系底部常见底砾岩,部分地区见风化壳。

这是一次大面积的抬升运动。

独山抬升:王约1994年命名,系指独山地区中泥盆统独山组鸡窝寨段与下伏宋家桥段之间的抬升运动。

在该区独山组鸡窝寨段之底有风化残积的褐铁矿层,其上为底砾岩。

另外,根据遗迹化石组合在区域上的对比,可以确认独山组宋家桥段上部受到不同程度风化剥蚀。

鸡窝寨段底部直覆在凸凹不平的基底上。

所有这些都表明在独山组宋家桥段沉积之后,地壳有一次极为广泛而明显的上升运动。

黔桂运动:赵金科等(1959年命名,原指广西栖霞组与马坪组之间的假整合。

在贵州除部分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马坪组与其上覆的梁山组、栖霞组为假整合,故沿用此名。

根据我国最新公布的地质年表,这次运动发生在中、下二叠统之间。

贵州地质情况资料

贵州地质情况资料

贵州地质环境概况贵州省简称贵或黔,地处祖国西南腹地,属云贵高原的一部分,或称贵州高原,从云贵高原向东南往湖南、广西的丘陵平原及向北往四川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

东经:103。

36,—109。

35,北纬:24。

37,—29。

13,。

面积17.6万km2。

一、贵州地势基本轮廓由纬向三级阶梯与经向两面斜坡构成,处于我国青藏高原第一梯级到东部第三梯级丘陵平原过渡的第二梯级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

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纬向形成三个阶梯,同时又处于我国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区,中部高,东、南、北低。

经向形成两面斜坡,因而又成为高耸于四川盆地与湖南、广西丘陵间的高原山地。

贵州地势可分三个梯级(台面),海拔高程分别是,第一梯级(台面)在2900-2200m,由西部威宁、赫章、水城一带的高原组成;第二梯级(台面)海拔降到1500-1000m由贵州中部山原(黔北、黔南)丘原(黔中)组成;第三梯级(台面)海拔继续降到800-500m、由江口-镇远以东的低山丘陵组成。

西部第一梯级(台面)地势最高,为云南高原的延续部分,是贵州最典型的高原地貌,高原面大部保存较好,高原的边缘切割强烈,形成高中山。

中部第二梯级是典型的山原和丘原分布区,其范围在遵义市以南、惠水以北、黔西以东、镇远以西的广大地区,南、北两大斜坡区则是山区分布区。

东部第三梯级(台面)指松桃、铜仁、锦屏等地,是典型的低山丘陵与湖南丘陵区连成一片。

贵州地势起伏较大。

最高点威宁韭菜坪海拔2900m,最低点都柳江出省处海拔137m,高差距2763m。

但全省地势起伏状况各地有所不同,一般是大梯级和高原的中心部位、地形起伏小,河流切割浅,相对高度小,如处于第一梯级(台面)面的安顺、平坝、贵阳、遵义、湄潭、瓮安、麻江等地,以及处于第三梯级(台面)面的铜仁、玉屏、锦屏等到地,相对高度多在200m以下;但在梯级面的转变地带,高原边缘以及各大河流中、下游地区则地形起伏大,河流切割深,相对高差大,如地处高原北部的习水、桐梓、道真、沿河和高原南部的边缘的安龙、册亨、望谟、罗甸、荔波等地相对高差常达500-700m以上。

贵州工程施工常见的问题

贵州工程施工常见的问题

贵州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等因素,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以下是对贵州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的简要分析:一、地质条件复杂1. 地质灾害频发:贵州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岩溶发育,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岩崩等)频发,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影响。

2. 地质构造复杂:贵州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皱、断裂等地质现象较多,给工程地质勘察和施工带来一定难度。

二、气候条件恶劣1. 多雨季节: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季长、雨量大,对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2. 高温天气:夏季高温天气,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施工设备运行带来挑战。

三、施工环境复杂1. 交通不便:贵州山区较多,道路条件较差,给物资运输和人员调配带来不便。

2. 施工场地狭窄:贵州地区地形复杂,施工场地往往较为狭窄,给施工组织和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四、工程质量问题1. 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如排水、供电、通讯等,导致施工进度和质量受到影响。

2. 材料质量不合格:在工程建设中,部分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五、施工安全风险1. 高空作业风险:贵州地区部分工程项目需要高空作业,如塔吊、脚手架等,施工安全风险较高。

2. 机械操作风险:施工过程中,机械操作不当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1. 加强地质勘察和风险评估,合理制定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

2. 优化施工组织,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

3. 加强材料质量管理,确保工程使用合格材料。

4.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确保施工安全。

5.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施工环境,为工程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总之,贵州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较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贵州地质典型报告

贵州地质典型报告

贵州地质典型报告引言贵州地处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一个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省份。

它因为丰富的地质资源而闻名,拥有许多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典型的地质景观。

本文将重点介绍贵州地质的典型特征,包括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矿产资源等方面的内容,并进一步探讨这些特征对贵州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影响。

贵州的地质构造贵州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华南岩浆岩带和华南地台两部分组成。

华南岩浆岩带是一个由大量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形成的地区,它贯穿了贵阳、遵义和安顺等地。

而华南地台则是由长期的地壳运动形成的,其地势较为平坦。

由于地质构造的特殊性,贵州的地震活动频繁,地质灾害多发。

然而,这种地质条件也为贵州的矿产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条件。

贵州的岩石类型贵州地区的岩石类型繁多,包括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页岩等。

其中,石灰岩是贵州最重要的岩石之一,广泛分布于贵州的喀斯特地区。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以其独特的风景和自然景观而闻名,例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等。

另外,贵州的页岩资源也很丰富,尤其是在贵州东部的黔东地区。

这些页岩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被广泛用于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贵州的矿产资源贵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金、银、铅、锌等有色金属矿和煤炭、石灰石等非金属矿。

其中,贵州的铅锌矿储量位居全国前列,被誉为“贵州铅锌之乡”。

此外,贵州的金矿和银矿也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贵州的矿产资源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拉动作用。

矿产开采和加工业成为贵州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当地的就业和税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贵州地质对旅游业的影响贵州独特的地质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探险。

例如贵阳的花溪景区和遵义的赤水景区,它们以其壮丽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自然环境而闻名于世。

与此同时,贵州的矿山遗址和矿产资源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之一。

游客可以了解到矿业的发展历史和贵州地质的演化过程,增加对贵州地质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贵州地质期末总结

贵州地质期末总结

贵州地质期末总结一、引言贵州地处中国南部,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独特。

贵州地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与经济、人文、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本次地质期末考试的学习,我对贵州地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下面我将从地质背景、地质遗迹、地质资源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贵州地质背景1. 地理位置: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缘,属于扬子地块的一部分。

它东邻湖南省、广东省,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越南,西接云南省,北濒四川省。

2. 地质构造:贵州地质构造活动频繁,断裂带和地震活动多。

地壳构造以盆地和山地为主,地势分布复杂。

3. 地质时代:贵州的地质年代有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三个主要时代,相继地埋藏了大量的地质信息。

其中震旦纪、志留纪、泥盆纪等地层相对发育,是考古地质研究的热点。

三、贵州地质遗迹1. 喀斯特地貌:贵州喀斯特地貌是全球闻名的地质遗迹,以石林、天生三桥、黄果树瀑布等为代表,展示了地壳运动和水文地下水洞的过程。

2. 地质公园:贵州有多个地质公园,如贵州茅台地质公园、布依花溪地质公园等。

这些地质公园保存了丰富的地质构造和地质遗迹,对于研究地质学和拓宽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3. 古生物化石:贵州地质中保存了许多古生物化石,如菊石、海蝶、植物化石等。

这些化石有助于恢复地球演化的历史,在地质学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贵州地质资源1. 矿产资源:贵州地质资源丰富,有煤炭、铅锌矿、铜矿、锡矿、铁矿、金矿等多种矿产,其中以煤炭和金矿资源储量较大。

这些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水力资源:贵州地形特殊,地表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数百条,湖泊众多。

同时,贵州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这些水力资源对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具有重要意义。

3. 矿泉水资源:贵州矿泉水资源丰富,有数百种不同类型的矿泉水。

这些矿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于人体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贵州地质环境1. 土壤资源:由于贵州地质条件复杂,土壤类型多样。

贵州山体调研报告

贵州山体调研报告

贵州山体调研报告根据贵州山体调研报告结果分析显示,贵州省内存在大量山体地质灾害风险。

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山体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山区域:贵州省地势高差较大,高山区域相对较多。

这些地区的山体地质条件复杂,易发生山体滑坡、岩崩、崩塌等灾害。

尤其是在夏季和雨季,降雨量增大,地表水渗透增加,山体抗滑性能下降,山体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2. 峡谷和溪流沿岸:贵州省地形地貌复杂,峡谷和溪流沿岸是山体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域。

峡谷地区因地表坡度大、土壤结构脆弱等原因,易发生山体滑坡和崩塌。

在溪流沿岸地区,水流的冲刷作用会导致山坡的不稳定,引发山体滑坡等灾害。

3.开发区:贵州省经济发展迅速,大量的开发项目在山区进行。

由于人类活动和土地开发,破坏了原有的山体植被覆盖和土壤结构。

这些区域的山体地质灾害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在建筑和挖掘工程过程中,更容易引发山体塌方等灾害。

针对上述山体地质灾害风险,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山体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通过技术手段及时掌握山体变化情况,并提前采取防灾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2. 在高风险的山区和峡谷地区,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严格控制开发行为,避免激励山体地质灾害的发生。

3. 提高公众的山体地质灾害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供相关的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提高公众对山体地质灾害的应对能力。

4.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应对山体地质灾害的整体效能。

总之,贵州山体地质灾害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需要全力以赴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加强预警和监测措施,规范土地开发行为,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组织管理和指导将是应对贵州山体地质灾害的有效途径。

贵州区域地质地史概述

贵州区域地质地史概述

贵州区域地质地史概述贵州地处祖国西南腹地,属于云贵高原的一部份。

位于西部特提斯构造域和东部濒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地带,在长达10多亿年的地质演化过程中,铸就了现今的地质面貌。

贵州区域地质的主要特征是:(1)沉积地层发育齐全,自中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海相地层层序连续。

中晚元古代以海相碎屑沉积为主,古生代至晚三叠中期则以海相碳酸盐沉积占优势,晚三叠世晚期以后全为陆相碎屑沉积。

地层中富含古生物化石,并赋存有丰富的煤、磷、铝、锰等沉积矿产。

(2)沉积岩发育,不仅分布广泛,岩类繁多,且形成环境变异多姿、相带发育齐全,其中碳酸盐岩最为发育,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61.9%,尤以生物碳酸盐岩占绝对优势。

(3)火成岩出露面积不大,分布零星,但岩类较多,属性较全,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的岩石中皆可见及,尤以基性岩发育最佳。

岩浆活动时间漫长,在中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十余亿年间的地史时间内均有活动,以中元古代和二叠纪两期最为强烈。

成因类型复杂,既有幔源岩浆喷溢的基性熔岩和侵位基性岩,超基性岩,又有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其形成的原始构造背景以伸展为主。

(4)变质岩以层状浅变质岩系为主,属绿片岩相,具面型分布,相带宽阔,单相变质的特点,原岩以硅质碎屑岩为主。

(5)在长达10多亿年的地质历史的时期中,构造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和燕山-喜马拉雅等5个阶段,构造运动既有激烈的褶皱运动,又有缓和的升降运动。

雪峰运动奠定了扬子陆块的基底,广西运动使黔东南地区褶皱隆起与西北的扬子陆块融为一体,事后又经受了后期的裂陷作用和俯冲造山作用。

多次造山运动形成了复杂的构造形迹,其中以规模宏大的侏罗山式褶皱分布最广,发育最好。

(6)矿产资源较丰富,矿种较多,但以沉积矿产和低温热液矿产为主。

地层地层是具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并能以明显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面与相邻岩石体相区分的岩石体。

贵州地层发育较全,自中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分布,且富含化石,层序大多连续。

贵州的地质奇观有哪些值得探索

贵州的地质奇观有哪些值得探索

贵州的地质奇观有哪些值得探索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瑰宝,蕴藏着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质奇观。

从雄伟壮观的喀斯特地貌到神秘深邃的地下溶洞,从奇特的峡谷风光到古老的地质遗迹,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探险家和游客的目光。

首先,不能不提的便是贵州那广袤而壮观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在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形成了众多奇峰异石、天坑地缝。

比如著名的万峰林,成千上万座奇峰罗列,形态各异,有的像宝剑直插云霄,有的似骆驼伏地休憩,还有的如仙女亭亭玉立。

站在高处俯瞰,峰林连绵,此起彼伏,与碧绿的田野、蜿蜒的河流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田园画卷。

荔波小七孔也是喀斯特地貌的杰出代表。

这里的山水秀美如画,清澈的溪流在绿树青山间流淌,六十八级跌水瀑布层层叠叠,水花飞溅,如银链般悬挂在山间。

水上森林则是另一番奇妙景象,树木扎根在水中的岩石上,溪水在林间穿梭,人在其中行走,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

而织金洞,作为贵州地下溶洞的瑰宝,更是让人为之惊叹。

洞内空间宽阔,怪石嶙峋,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形态万千。

有的像仙女下凡,有的似罗汉打坐,有的如蛟龙出海,在五彩灯光的映照下,如梦如幻,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地下宫殿。

马岭河峡谷则以其深邃险峻而闻名。

峡谷两岸悬崖峭壁,瀑布飞泻而下,水雾弥漫。

峡谷中河水湍急,奔腾咆哮,声震山谷。

行走在峡谷中的栈道上,抬头是一线蓝天,低头是万丈深渊,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与人类的渺小。

此外,贵州还有着古老而珍贵的地质遗迹。

比如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包括海百合、鱼龙、菊石等。

这些化石见证了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为我们了解远古时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贵州探索地质奇观,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对地球奥秘的深度探寻。

这些地质奇观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贵州地貌报告

贵州地貌报告

贵州地貌报告1. 引言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地理特征多样的省份,其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呈现出独特的自然景观。

本文将对贵州的地貌进行分析和描述,以展示贵州的地理特点和独特之处。

2. 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

其地貌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山脉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和南亚热带地区的交界处,拥有众多山脉。

其中,贵州的主要山脉有黔东南山地、黔南山地、黔西南山地等。

这些山脉起伏崎岖,山势险峻,给贵州增添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2.2 高原和盆地贵州地区还有一些较为平坦的高原和盆地。

比如,贵阳盆地、遵义平原等。

这些地区的地势相对较为平缓,适宜农业发展,也是贵州重要的农业产区。

2.3 溶洞和石林贵州的地下水资源丰富,导致了大量的溶洞形成。

例如,黄果树大瀑布附近的黄果树溶洞,以及遵义市的仙女洞等。

此外,贵州还拥有石林景观,最著名的有喀斯特石林。

3. 气候与地貌的关系贵州的气候条件对其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3.1 强烈的季风气候贵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冬季较干燥。

季风气候的影响导致了贵州地区的地表水资源丰富,进而形成了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3.2 高海拔和气温变化贵州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大,从而导致了气温的变化。

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从而影响了植被分布和土壤类型,进而影响了地貌的形成。

4. 地质构造与地貌演化贵州地区的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4.1 喀斯特地貌贵州地区广泛分布着喀斯特地貌,这是由于地下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所致。

地下水对石灰岩等溶质的溶解,使地表出现了丰富的溶洞、地下河和岩溶塌陷等地貌现象。

4.2 构造运动贵州地区曾经发生过多次构造运动,地壳的抬升和变形使得地表产生了许多峡谷、断裂和斜坡等地貌。

5. 生态环境保护与地貌景观保护贵州地区的地貌景观对旅游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讲贵州地质与地貌

第二讲贵州地质与地貌
第二节 贵州地质与地貌
一、地质概况
(一)地质构造基本轮廓
贵州地处东亚中生代造山带与阿尔卑斯-特提 斯新生代造山带之间的上升地壳区。
贵州的地壳是由地质历史上两次不同时期的 构造运动先后产生的两块陆壳(扬子准地台与华 南褶皱带)“焊接”而成的大陆性地壳。焊接的 时期为早古生代末的广西运动。两块大陆壳之间 大致以铜仁——玉屏——凯里——三都一线分界。
6)黔东南分区位于大兴、铜仁、五屏、青溪、施洞 口、丹寨、烂土及兴隆场一线以东,出露地层除 上第三系外,自前震旦系四堡群至第四系均有存 在,但分布极不平衡,该区是长期上升区,属 “江南古陆”的西南段,主要特征是:下江群分 布面积广,大部分地区缺失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 寒武系及下奥陶统具有扬子地层区向华南地层区 过渡的性质。
绵起伏。导致全省地貌类型复杂、气候、 土壤、生物的垂直差异明显。
贵州屋脊——韭菜坪
贵州屋脊——韭菜坪
2、地貌类型复杂,山地遍布全境
地貌类型有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 地仅占7.5%。是一具典型的山区,也是全 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高原主要分布在省的西北部威宁、赫章、 水城、盘县一带,气温虽低,但光照条件 好,是省内的重要农牧区,也是发展梨、 桃、苹果生产基地。
2、黔中分区的西南界在赫章六曲、水城南开、六 枝冷坝沿线,东南界在福泉牛场、贵阳羊昌、 普定马场沿线,北面与黔北分区接壤,主要特 征是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大部分地区缺失奥 陶系、石炭系。
3)黔西分区包括乐民所、盘县、白果树、水城、垭 都、法都沿线以西地区,主要特征是:上古生界 和三迭系发育良好,独山型的泥盆系地层、上二 迭世峨眉山玄武岩组分布广而厚度大,上二迭统 煤系以陆相地层沉积为主,三叠系地层分布广泛。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为了保障水库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位于贵州省境内,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岩层特点给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对该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以期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 区域地质概况贵州某水库坝址区位于贵州省境内,地处喀斯特地貌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是典型的岩溶地貌。

区域内岩层构造多样,主要由石灰岩、砂岩、泥岩等岩石构成。

岩层之间存在大量的节理和裂缝,地下水活动频繁,岩溶演化较为发育。

地质灾害较为常见,如滑坡、地裂等。

2. 岩层特点在水库坝址区范围内,主要岩层包括石灰岩、砂岩和泥岩。

石灰岩是最主要的岩层类型,占据大部分区域。

这种岩层容易溶解,因此在地下水侵蚀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岩洞和溶洞,对于水库的安全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砂岩和泥岩对于水库工程来说是较为稳定的岩层,但也存在一定的裂隙和节理,需要进行全面的钻探勘察。

3. 地质构造水库坝址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存在多种地质构造形式,如褶皱、断裂、岩溶等。

这些地质构造对于水库建设来说可能会增加工程难度和安全隐患。

尤其是断裂带和褶皱带,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评估,以避免工程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

4. 地下水情况水库坝址区域内地下水情况复杂,地下水位较浅,地下水活动频繁。

石灰岩是易溶岩,导致地下水对岩层侵蚀较为严重,容易形成岩溶地貌,同时也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进行综合的地质勘察和地下水勘测,以便更好地了解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5. 地质灾害风险由于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水库坝址区存在多种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地裂、泥石流等。

这些地质灾害可能对工程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充分评估这些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规模,采取相应的治理和防范措施。

结论贵州某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存在多种地质特点和地质灾害风险。

在进行工程建设前,需要对该区域进行全面细致的地质勘查和评价,了解地质条件对工程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和防灾措施,保障工程的安全稳定。

贵州省区域地质资料

贵州省区域地质资料
2、晚加里东构造阶段拉张上隆环境岩石组合(见下图235) 3、华力西-印支构造阶段拉张沉陷环境岩石组合(见下图236-237) 4、燕山-喜马拉雅构造阶段滨太平洋活动带岩石序(见下图238)
二)、构造运动
三)次级构造单元特征
四 华南(早古生代)褶皱带
二、构造单元
一)、构造单元划分
构造单元是在板块活动控制下产生的从板块边缘到板块内部的一 系列有规律展布的各具特征的地质构造区域。
二)、构造单元划分的原则
根据本省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地壳类型不同程度的变化,以及同一 时期构造变形特点的不同,拟定全省构造单元逐级划分的原则如下:
一级构造单元,以地台基底固始时代的差别作为划分一级构造单 元的标准;
③前复理石组合
是大陆边缘冒地槽发展初 期非补偿性隔绝深水环境中形 成的岩石组合。
④深水碳酸盐沉积组合
是冒地槽后期深水环境快 速堆积形成的以碳酸盐为代表 的沉积组合。(图254)
二)褶皱断裂与构造运动
一、基底褶皱和构造运动
华南褶皱带经过早古生代末期的造山作用,形成基底褶皱,使陆壳增厚, 并与扬子准地台镶拼在一起,成为稳定地台。
贵州除黔东南以外大部属扬子准地台。面积约15万k㎡ 。具有盖 层厚度巨大,分布广泛,褶皱和断裂均很发育,基底出露零星,刚化 性弱等特点。
一)、扬子准地台构造岩石组合
(一)、形成于大洋地壳区的岩石序列
它是一套经历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巨厚的中元古宙基性火山-沉积 岩系构成的大洋地壳岩石序列,主要由半深海环境中浊流成因的砂泥质 沉积与火山喷发的熔岩呈互层组成,构成若干沉积-喷发旋回,是扬子准 地台古老的基底,属早武陵构造阶段大洋环境的岩石序层。包括中远古 宇梵净山群下部的淘金组、余家沟组、肖家河组和回香坪组(如下图 233)

贵州和四川地质概况

贵州和四川地质概况

贵州和四川地质概况一、贵州地质概况贵州位于华南板块,跨上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和右江造山带3个次级大地构造单元。

由于漫长地质历史岁月壳幔作用和板块运动,发生了多种地质事件,铸就了贵州复杂纷繁的地质图像,并以“沉积岩王国”、“古生物宝库”著称于世。

具有地层发育齐全、碳酸盐岩广布、沉积类型多样、古生物化石丰富、岩浆活动微弱、变质作用单一、薄皮构造典型、地壳相对稳定等特点。

(1)地层本省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蓟县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厚约30000m。

地层的生物地理区系多样,寒武系至中三叠统以古地中海区生物群为主,次为澳大利亚太平洋区生物群;上二叠统则为华夏植物群;三叠系(海相)属特提斯-扬子动物群。

地层的组份较为复杂,中元古界为海相火山-沉积岩系,中部发育有枕状玄武岩。

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和南华系以陆源硅质屑岩为主兼有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火山岩旦系则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及陆源细屑岩。

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次为硅质陆源碎屑岩;志留系下统主要为硅质陆源碎屑岩兼夹生物碳酸盐岩。

上古岩为主;上统中上部则为陆相硅质碎屑岩;侏罗系至白垩系下统为紫红色碎屑岩;上白垩统则以紫红色粗屑沉积为主。

新生界古近系为紫红色砂砾岩;新近系则为含砾泥岩及粘土岩;第四系为多种成因类型的砂、泥、砾及钙华等堆积物。

(2) 岩浆岩贵州的岩浆岩分布较零星且面积不大,但岩类复杂、期次较多。

中元古代在梵净山区以海枕状玄武岩为主,并有同源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岩床,以及末期花岗岩。

新元古代早期九万大山区海相玄武岩、同源的镁铁质岩岩墙,以及过铝花岗岩。

早古生代中晚期在黔东有偏碱性超镁铁质岩。

晚二叠世贵州西部为大陆溢流拉斑玄武岩及同源辉绿岩床。

中生代中晚期在黔西南为偏碱性超铁镁质岩。

(3) 变质岩贵州的变质岩以区域变质岩为主,这些浅变质岩的主体属低绿片岩相,是构成我省中新元代地层的主要岩类,多为浅变质的硅质陆源碎屑岩和中酸性火山碎屑岩。

具有面型层状分布、变质相带宽阔和单相变质等特点。

(整理)贵州地质概况

(整理)贵州地质概况

贵州地质概况贵州位于华南板块,跨上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和右江造山带3个次级大地构造单元。

由于漫长地质历史岁月壳幔作用和板块运动,发生了多种地质事件,铸就了贵州复杂纷繁的地质图像,并以“沉积岩王国”、“古生物宝库”著称于世。

具有地层发育齐全、碳酸盐岩广布、沉积类型多样、古生物化石丰富、岩浆活动微弱、变质作用单一、薄皮构造典型、地壳相对稳定等特点。

(1)地层本省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蓟县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厚约30000m。

地层的生物地理区系多样,寒武系至中三叠统以古地中海区生物群为主,次为澳大利亚太平洋区生物群;上二叠统则为华夏植物群;三叠系(海相)属特提斯-扬子动物群。

地层的组份较为复杂,中元古界为海相火山-沉积岩系,中部发育有枕状玄武岩。

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和南华系以陆源硅质碎屑岩为主兼有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火山岩;震旦系则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及陆源细屑岩。

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次为硅质陆源碎屑岩;志留系下统主要为硅质陆源碎屑岩兼夹生物碳酸盐岩。

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和下中二叠统均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夹硅质陆源碎屑岩;上二叠统贵州西部为峨眉山玄武岩及陆源碎屑含煤岩系,东部和南部则为海相碳酸盐岩。

中生界扬子区三叠系下统至上统下部为海相碳酸盐岩,右江区以陆源碎屑浊积岩为主;上统中上部则为陆相硅质碎屑岩;侏罗系至白垩系下统为紫红色碎屑岩;上白垩统则以紫红色粗屑沉积为主。

新生界古近系为紫红色砂砾岩;新近系则为含砾泥岩及粘土岩;第四系为多种成因类型的砂、泥、砾及钙华等堆积物。

(2)岩浆岩贵州的岩浆岩分布较零星且面积不大,但岩类复杂、期次较多。

中元古代在梵净山区以海相枕状玄武岩为主,并有同源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岩床,以及末期花岗岩。

新元古代早期九万大山区海相玄武岩、同源的镁铁质岩岩墙,以及过铝花岗岩。

早古生代中晚期在黔东有偏碱性超镁铁质岩。

晚二叠世贵州西部为大陆溢流拉斑玄武岩及同源辉绿岩床。

中生代中晚期在黔西南为偏碱性超铁镁质岩。

云南省和贵州省的地质特点

云南省和贵州省的地质特点

云南省和贵州省的地质特点一、贵州省的地质特点贵州是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全省地势由西向东降低。

在地质上属扬子地台及其东南大陆边缘,以碳酸盐岩广布、喀斯特景观普遍发育为特征。

地台基底中最老的中元古界四堡群只出露在东南黔、桂两省交界处;黔东北的梵净山群是一套裂谷型沉积,浅变质碎屑岩中夹有不止一个层位的枕状基性熔岩和幔源变镁铁超镁铁质岩。

贵州区域地质的主要特征是:(1)沉积地层发育齐全,自中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海相地层层序连续。

中晚元古代以海相碎屑沉积为主,古生代至晚三叠中期则以海相碳酸盐沉积占优势,晚三叠世晚期以后全为陆相碎屑沉积。

地层中富含古生物化石,并赋存有丰富的煤、磷、铝、锰等沉积矿产。

(2)沉积岩发育,不仅分布广泛,岩类繁多,且形成环境变异多姿、相带发育齐全,其中碳酸盐岩最为发育,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61.9%,尤以生物碳酸盐岩占绝对优势。

(3)火成岩出露面积不大,分布零星,但岩类较多,属性较全,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的岩石中皆可见及,尤以基性岩发育最佳。

岩浆活动时间漫长,在中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十余亿年间的地史时间内均有活动,以中元古代和二叠纪两期最为强烈。

成因类型复杂,既有幔源岩浆喷溢的基性熔岩和侵位基性岩,超基性岩,又有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其形成的原始构造背景以伸展为主。

(4)变质岩以层状浅变质岩系为主,属绿片岩相,具面型分布,相带宽阔,单相变质的特点,原岩以硅质碎屑岩为主。

(5)在长达10多亿年的地质历史的时期中,构造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和燕山-喜马拉雅等5个阶段,构造运动既有激烈的褶皱运动,又有缓和的升降运动。

雪峰运动奠定了杨子陆块的基底,广西运动使黔东南地区褶皱隆起与西北的扬子陆块融为一体,嗣后又经受了后期的裂陷作用和俯冲造山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地质环境概况贵州省简称贵或黔,地处祖国西南腹地,属云贵高原得一部分,或称贵州高原,从云贵高原向东南往湖南、广西得丘陵平原及向北往四川丘陵盆地过渡得斜坡地带。

东经:103。

36,—109。

35,北纬:24。

37,—29。

13,。

面积17、6万km2。

一、贵州地势基本轮廓由纬向三级阶梯与经向两面斜坡构成,处于我国青藏高原第一梯级到东部第三梯级丘陵平原过渡得第二梯级云贵高原得斜坡地带。

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纬向形成三个阶梯,同时又处于我国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得分水岭地区,中部高,东、南、北低。

经向形成两面斜坡,因而又成为高耸于四川盆地与湖南、广西丘陵间得高原山地。

贵州地势可分三个梯级(台面),海拔高程分别就是,第一梯级(台面)在2900-2200m,由西部威宁、赫章、水城一带得高原组成;第二梯级(台面)海拔降到1500-1000m由贵州中部山原(黔北、黔南)丘原(黔中)组成;第三梯级(台面)海拔继续降到800-500m、由江口-镇远以东得低山丘陵组成。

西部第一梯级(台面)地势最高,为云南高原得延续部分,就是贵州最典型得高原地貌,高原面大部保存较好,高原得边缘切割强烈,形成高中山。

中部第二梯级就是典型得山原与丘原分布区,其范围在遵义市以南、惠水以北、黔西以东、镇远以西得广大地区,南、北两大斜坡区则就是山区分布区。

东部第三梯级(台面)指松桃、铜仁、锦屏等地,就是典型得低山丘陵与湖南丘陵区连成一片。

贵州地势起伏较大。

最高点威宁韭菜坪海拔2900m,最低点都柳江出省处海拔137m,高差距2763m。

但全省地势起伏状况各地有所不同,一般就是大梯级与高原得中心部位、地形起伏小,河流切割浅,相对高度小,如处于第一梯级(台面)面得安顺、平坝、贵阳、遵义、湄潭、瓮安、麻江等地,以及处于第三梯级(台面)面得铜仁、玉屏、锦屏等到地,相对高度多在200m以下;但在梯级面得转变地带,高原边缘以及各大河流中、下游地区则地形起伏大,河流切割深,相对高差大,如地处高原北部得习水、桐梓、道真、沿河与高原南部得边缘得安龙、册亨、望谟、罗甸、荔波等地相对高差常达500-700m以上。

局部隆起得山地则地势起伏更大,如梵净山雷公山龙头山等强烈隆起得断块山地,其相对高度可达700-1000m以上。

二、贵州地貌主要为喀斯特与非喀斯特两大地貌类型,成因上表现为流水作用为主导剥蚀-侵蚀地貌系列与以岩溶作用为主导得溶蚀地貌系列。

它们得形态各异,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全省不仅有高原、山原与山地,而且有丘陵、盆地(坝子)与河流峡谷、河流阶地、溶洞、洼地等不同类型得地貌。

在地貌上贵州就是一个以山地为主得省份,据统计全省山地面积约占75、1%。

丘陵面积约占23、6%,各种盆地(坝子)约占1、3%(全省习用数据为山地87%、丘陵占10%、平地占3%),可见山地地貌类型就是贵州地貌第一大特征。

这些山地有得就是流水侵蚀而成;有得则就是岩溶作用所致。

不同成因得丘陵既分布于高原外缘与高原面上,也成片分布于东部地区,呈孤立状、垄岗状或丛聚状。

盆地(坝子)形态多样、成因复杂,有挽近断裂形成得断陷盆地,流水侵蚀形成得河谷盆地与岩溶作用形成得溶蚀盆地。

这些盆地散布于贵州各地不同高程上,其共同特征就是规模不大,面积超过万亩者不到20个,所以没有平原与大型山间盆地就是贵州地貌得第二个特征。

三、贵州气象贵州地处副热带,气候温与,雨量充沛,光照适中,雨热同季(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由于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因而气候同时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

贵州各地年平均气温等值线介于12-18°,以7月最高,1月最低,极端最高气温在34°以上,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到-10°。

贵州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与南海,两股暖湿气流在贵阳-麻江一带相会,形成丰富降水。

其特点就是雨日多,时空分布不均,集中降雨在5-7月,为阵性降水,暴雨多,强度大,占年降水量75%以上。

11-4月降水量明显减少,仅占年降水量得5%以下。

贵州气候灾害主要有日照少,阳光资源不足;倒春寒,伏旱,洪涝、冰雹、秋风、绵绵雨等灾害时有发生。

由气候灾害诱发得地质灾害有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崩塌、岩溶涝洼等。

四、贵州水文贵州河流分属长江与珠江两大流域,苗岭为省内一级分水岭,以北属长江流域,以南属珠江流域。

长江流域面积11574km2、占全省总面积得65、7%;珠江流域面积60381km2,占全省总面积得34、3%。

全省河网密布,长度多在10-50km,共计有902条,占河流总数得91、67%。

贵州主要河流多发源于西部高原,水流方向受地势与地质构造条件制约,由我国(省)第一级地势阶梯(台面)分别向东及南、北方向呈扇形展布。

多数河流上游河谷开阔且平缓,在第一级(台面)向第二级(台面)转折得斜坡地带,常常出现河谷裂点(中游束放相间),水流湍急,中游河谷深切狭窄,就是造型地貌与旅游资源最丰富得地区,下游河谷又趋平缓。

境内碳酸岩广泛分布,岩溶发育,约60%得河流穿行其间,在河流得中游,常见明、暗流(伏流)交替出现,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补给,而中游以下则主要就是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在喀斯特地区常常就是“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对大气降水有很强得依赖性。

五、贵州地层从早期得中元古宇至晚期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厚度达3万余米。

中上元古界以海相碎屑地层与火山岩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得地层为主;古生代至中生代早期以海相碳酸盐地层占优势;晚三叠世晚期以后则为陆相碎屑地层。

地层区划主要属扬子地层区,次为江南区(或过渡区)及右江区。

综合境内各出露地层,依次由老至新概述如下:(一)中、上元古界中元古界:梵净山群/四堡群,分别出露于黔东北梵净山区与贵州东南隅得九万大山区,就是一套巨厚层得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厚3000-9500m。

上元古界:下江群/板溪群/丹洲群,以下江群分布最广,主要出露在贵州东部,由浅变质碎屑岩组成。

总厚3500-10000m。

震旦系:主要分布在贵州东部,发育良好,沉积类型多样,可分为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区与过渡地层区。

扬子地层区包括黔中与黔北,下统地层以陆相碎屑岩为主,上统以碳酸盐岩为主。

江南地层区震旦系发育良好,地层连续,下统以杂砾岩为主,厚度大;上统发暗色岩硅沉积为主,厚度较薄。

过渡地层区介于上述两区之间得黔东北至黔东一带,下统亦以碎屑岩为主,上统为硅质岩、粘土岩及碳酸盐岩。

(二)下古生界主要分布在贵州北半部以及黔东南得部分地区,多为浅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

寒武系:境内分布广、出露面积大,厚达3000m以上,除下统底部为碎屑岩组成外,其余均以碳酸盐岩为主,分扬子、过渡与江南三个地层区。

奥陶系:分布范围与寒武系相同,唯出露面积较小,岩性以浅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

志留系:主要分布于黔北与黔东北,仅有少许出露,岩性以滨海相陆源碎屑岩为主。

(三)上古生界贵州晚古生代地层分布较广,以黔南分布最为齐全,次为黔西南地区,岩性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及海陆交互得碎屑沉积。

泥盆系:主要分布在贵州得南半部,缺失早泥盆世早期地层,早泥盆世晚期碎屑岩沉积,其上地层发育较全,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

石炭系:主要分布贵州南半部,发育良好,层序连续,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

二叠系: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省,地层发育完整,沉积类型多样。

下统以碳盐酸岩为主,上统则为碎屑岩、煤系与石灰岩组成。

(四)中-新生界贵州中-新生代地层除中下三叠统外,几乎全为陆相碎屑地层,其地层格局较之古生代有很大不同,岩相与厚度得变化均较剧烈。

三叠系:分布相当广泛,地层发育良好,沉积类型多样,主要为碳酸盐岩。

中、下部为海相沉积,上部则主要就是陆相地层。

侏罗系:主要分布在贵州得北部与西部,以及黔东得天柱附近,地层发育良好,属大陆河湖相沉积。

岩性主要为陆相红色岩系,以河流相及湖相沉积最为发育。

白恶系-第三系:分布零星,见于一些孤立得小型陆相盆地中。

主要为紫红色粗碎屑沉积。

第四系:分布较广,但出露零星,成因类型多样,堆积厚度不大,变化颇为剧烈,分为云贵高原东部延伸区与贵州高原两个地层区。

贵州得第四系可分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与全新统。

关于沉积岩 :素有“沉积岩王国”之称得贵州,不仅沉积岩类繁多,分布广泛,而且沉积作用多样,相带发育齐全。

其中,以碳酸盐岩分布最广(约占全省总面积得70%),发育完好,岩种(石)多样。

在碳酸盐岩中,生物成因得灰岩占首要地位。

尤以寒武纪至中三叠世得生物屑灰岩,以及晚古生代得礁灰岩与隐藻灰岩最为重要,二叠纪至中三叠世水下重力滑塌作用形成得石灰岩角砾岩及砾屑碳酸盐岩也颇具特色。

中上寒武统与中、下三叠统得白云岩也较发育,主要为原生-准同生得沉积白云岩。

在陆源碎屑岩中,除下震旦统得中粗碎屑岩(暂统称杂砾岩)成因由为特殊外,细屑沉积岩(黑色页岩、粘土岩与粉砂岩等)也较发育,分布较广、层位众多。

关于火成岩 :贵州火成岩得分布面积不大,但岩类较多。

岩浆活动得时间较长,从中元古宙至中生代均有活动,由以中元古宙与二叠纪两个时期最为强烈,其成因复杂。

关于区域变质岩:贵州中、晚元古宙地层中得层状岩石与其她深成岩均已变质,主要属低级绿片岩相,就是典型得南方型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类较多,按原岩不同主要可分为变质泥质岩、变质碎屑岩、变质碳酸盐岩、变质火山碎屑岩、变质火山岩五类。

其中,以变质泥质岩与变质碎屑岩厚度最大,分布最广。

六、贵州岩石得分布特征以沉积岩分布最广,发育最佳;火成岩岩类较多,但分布零星;变质岩得岩类不多,相变单一,分布在黔东南地区。

其特征为:(一)分布面积。

前震旦系区域变质得硅酸盐岩,分布面积约30000 km2。

震旦系至白垩系沉积得硅酸盐岩与碳酸盐岩,分布面积140000 km2,其中碳酸盐岩约11万km2,占国土面积得61、9%。

火成硅酸盐分布面积大约6000km2,玄武岩分布面积最广泛。

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分布面积最广,主要覆盖在各时代地层出露得斜坡与低凹部位,分布面积占国土面积得70%—80%,松散堆积层得松散性质决定了人类开垦得力度,贵州5600多万亩耕地主要开发在这最年青得地质体上。

(二)岩石地层由老到新从东向西分布。

黔东南及梵净山集中分布了六亿年前得变质岩,向西往黔南、黔中、黔东北、黔北、黔西北到赤水,基本格局依照震旦—寒武系到侏罗—白垩系得分布规律。

(三)在黔南、黔中、黔东北、黔北、黔西北地区,硅酸盐岩与碳酸盐岩基本上呈条带状互层分布。

(四)玄武岩集中分布于黔西北得毕节地区、六盘水市,黔中地区有少量得分布。

(五) 碳酸盐岩分布占61、9%,形成了贵州以喀斯特农业生态为主得特征。

(六)贵州就是我国岩石出露地表最多得省份,没有大面积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成片分布得平原与大型山区盆地。

七、贵州得地质构造从中元古宙至今得地史时期,贵州地壳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造成了较为复杂得地质构造景观(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