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针刀治疗肩周炎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针刀治疗肩周炎中的应用
收稿 日期 :0 2— 3— 2 2 1 0 0
其中男 14例 , 16例 ; 8 女 7 年龄最小 4 0岁 , 最大 7 O岁 , 平均年龄 (2 5± . ) 。病程最短 数 3 , 5. 36 岁 0d 最长 3年 , 平均病 程 ( . 17± 05 年 ; . ) 绝大多数 为本 地居 民。
74 7.
块阻塞造瘘管及造瘘 管扭 曲引流 不畅 。因此 , 术后要注 意观 察患者有无 腰腹部胀 痛 , 造瘘 1周围敷料有无渗湿 , 2 1 若发现造瘘 管引流不畅 , 可检查造瘘管有无 血块或碎石堵塞 , 若术后患者出 现腰部胀痛 、 发热 、 腰腹肌紧张及血象升高 应警惕输尿管损伤 ,
26 尿 外 渗 .
尿 外 渗 的 主 要 表 现 为 腰 痛 、 热 、 造 瘘 管 周 围 发 肾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与护 理[ ] 护理 与康复 ,0 9 8 9 :4 J. 20 , ( ) 7 6

漏 尿 , 要 原 凶 为 肾 盂 或 输 尿 管穿 孔 , 次 可 见 于 小 结 石或 血凝 主 其
解决 的课题 。笔者对本科 20 0 9年 1 O月 ~2 1 年 l 01 O月收治 的 30例肩 周炎住 院病案加 以分 析 , 6 以求为针 刀治疗 肩周 炎制 定
床上 主要表现 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酸胀 、 疼痛 , 多呈 间断性 发 作, 严重者 由于病变 软组 织 的粘 连使 肩部 僵硬 , 肩关 节 活动受 限 。目前针刀疗法 已成 为治疗 肩周 炎的最 为有 效 的方法 之
及 时 报 告 上 级 医 师进 行 处 理 …。本 研 究 中发 现 l 尿 外 渗 , 例 指
5 刘 永 达 , 坚 , 逊. 创 经 皮 肾镜 取石 术 并 发 严 重 处理 袁 李 微 [ ] 中国医师杂志 ,06,( )4 9— 8 . J. 2 0 8 4 :7 4 1 6 李兰, 李少红. 经皮 肾镜钬 激光碎 石术 治疗肾结石 的观察 及 护理f 1 微创 医学 ,0 94 3 :2 3 2 . J 20 ,( )3 0~ 2 .

肩周炎临床路径【精品】

肩周炎临床路径【精品】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粘连前期、粘连期患者。

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 编码: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码:M75.01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

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肩凝证”等,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诊断标准:(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5)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西医诊断标准: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它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者可达到1-2年。

诊断标准:(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

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

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一、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痹病(TCD编码:ZBFH91)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75.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5年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针灸治疗学》。

王启才主编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证型:风寒痹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TCD编码:ZBFH91、ICD-10编码: M75.0*)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肩关节手术治疗或肩关节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肩关节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肩关节CT或M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1.手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2.针灸疗法3.中频理疗疗法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完整word版)肩周炎 - 病程记录

(完整word版)肩周炎 - 病程记录

丹江口市中医院病程记录住院病区:针灸科床号:204-2 住院号:12930首次病程记录2010年03月22日09:30病例特点:1、郭云峰,男,58岁,农民。

2、主诉:左肩痛伴活动受限两月,加重半月。

3、现病史:患者自诉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周疼痛,为持续性钝痛,疼痛以夜间、受寒及阴雨天时为甚,左肩关节上举、旋后功能活动受限,穿衣活动困难。

病程中无发热,无心慌、胸闷及上肢麻木无力等症。

间断行膏药外贴治疗,近半月感上症明显加重。

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肩周炎”收入院。

病后患者精神、睡眠差,饮食、二便正常;体重、体力无改变。

4、既往史: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多年,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及输、献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5、体格检查:T36.4℃、P80次/分、R20次/分、BP100/80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步入病房,疼痛病痛苦面容,查体合作。

舌淡苔薄白脉沉紧。

头颅五官无畸形,心肺腹未查见异常,脊柱无畸形、压痛。

左肩关节无畸形,局部肤色、肤温无改变,左肩关节周围广泛性压痛,以喙突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结节间沟处压痛明显,搭肩试验(+),左肩关节前屈40°、后伸30°、外展50°,臂丛牵拉试验(-)。

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6、辅助资料:2010.02.05于市人民医院行左肩关节X线、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拟诊讨论: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以“左肩痛伴活动受限”为主症入院,属中医“肩凝症”范畴。

中老年男患,久居冷湿之地,劳汗当风,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寒为阴邪,入于筋骨,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遏气血津液的流通,不通则痛,结合1丹江口市中医院病程记录住院病区:针灸科床号:204-2 住院号:12930 舌脉之象与“风寒湿痹”相符,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2、中医鉴别诊断:与“肝肾不足”型鉴别:疼痛呈缓慢加重,或失治日久,肩痛不剧,绵绵不休,局部不红、不肿、不热,筋腱松驰,肌肉消瘦,舌质淡,舌苔薄白或无苔,脉象缓而无力,二者可相互鉴别。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粘连前期、粘连期住院患者。

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 编码: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码:M75.01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 年)2.疾病分期(1)粘连前期:肩周部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轻,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型瘀滞型气血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凝证(TCD 编码为:BNV262)和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码为:M75.011)。

2.疾病分期属于粘连前期、粘连期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肩部骨折未愈合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8住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肩关节X 线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MRI 等。

(八)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2、推拿疗法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湿型:驱风散寒、利湿通络。

肩周炎 - 病程记录

肩周炎 - 病程记录

肩周炎 - 病程记录突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结节间沟处压痛明显,搭肩试验(+),左肩关节前屈40°、后伸30°、外展50°,臂丛牵拉试验(-);4)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多年。

治疗方案:1、中医治疗: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选用针灸、艾灸、拔罐、中药煎汤等治疗方法。

具体方案:针灸:主穴风池、肩井、曲池、大椎、肺俞、膈俞、三阴交、足三里、足五里,配合艾灸;拔罐:肩胛骨上、中、下三段、肩峰、肱二头肌长头腱结节间沟处等部位;中药煎汤:桂枝汤加减。

每日一次,连续7天为一个疗程。

2、西药治疗:以解痉、止痛、抗炎为治疗原则,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治疗方法。

具体方案:阿托品注射液2ml,加入生理盐水2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芬必得片0.1g,口服,每日三次。

3、中西医结合治疗:综合以上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

观察指标及处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舌脉变化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加强营养支持,保持充足睡眠和心理疏导,加强康复锻炼。

注意观察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小结:本例患者以“左肩痛伴活动受限”为主症入院,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明显改善。

治疗期间,患者配合良好,无不良反应。

建议患者继续康复锻炼,加强预防,避免寒湿侵袭。

2010年4月5日上午9点,患者表现正常,精神状态良好,睡眠质量好,饮食和排便正常。

患者抱怨左肩关节后背时感到轻微疼痛,但穿衣和活动并不困难,没有其他不适。

经检查,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心肺腹部没有异常,舌头呈淡红色,苔薄白色,脉搏沉实。

左侧喙突部位没有压痛,搭肩试验也没有异常,肩关节可以上举170°、后伸80°、外展90°。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肩周炎”的疗效标准,患者的左肩部疼痛已经基本消失,肩关节功能也已经基本恢复,因此患者今日治愈出院。

医生建议患者注意肩部保暖,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诊。

漏肩风(肩周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漏肩风(肩周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漏肩风(肩周炎)入院标准:1.肩周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2.疼痛及活动受限逐渐加重并影响日常生活,门诊治疗效果欠佳。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周炎的住院患者。

一、漏肩风(肩周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漏肩风/肩周炎(TCD 2019版:A03.06.04.03)。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周炎(ICD-10编码:M75.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①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②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③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④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中国疼痛病诊疗规范》。

①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

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

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

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

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②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肩凝症临床路径

肩凝症临床路径

针灸一科2016年2月质控会议记录会议时间:2016.02.18会议地点:医师办公室主持人:参加人员:会议主题:全科培训肩凝症临床路径、制定落实方案会议内容:一、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粘连前期、粘连期患者。

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 编码: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码:M75.01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AHA12GAGGAGAGGAFFFFAFAF中医诊断标准: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

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肩凝证”等,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诊断标准:(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5)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AHA12GAGGAGAGGAFFFFAFAF西医诊断标准: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它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者可达到1-2年。

诊断标准:(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

肩痹(肩袖损伤)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肩痹(肩袖损伤)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肩痹(肩袖损伤)入院标准:反复肩关节疼痛,或伴活动受限,或出现关节萎缩或关节挛缩。

门诊治疗未见明显改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肩袖损伤的住院患者。

一、肩痹(肩袖损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痹/漏肩风(TCD 2019版: A03.06.04.03)。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袖损伤(ICD-10:S46.0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中的肩痹疾病诊断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由冯华主编的《实用骨科运动损伤临床诊断》中关于肩袖损伤诊断标准。

①临床表现:肩关节疼痛,以三角区内疼痛为主;或活动受限,以肩主动前屈、外展关节活动为主;有慢性劳损或外伤或感受风寒等病史。

②体格检查:肩峰下或肱骨大结节处压痛;或垂臂试验和撞击试验阳性;疼痛弧:外展60-120度疼痛,肱盂关节摩擦音:主动、被动活动时肱盂关节弹响或摩擦音。

病程大于3月者可能出现肌肉萎缩或关节挛缩。

③辅助检查:X-ray检查:肩关节平片,骨骼可有骨质增生或无明显异常;超声:肩袖部位存在回声増强紊乱,可见低回声或高、低混合性回声病灶,肩袖区有积液;核磁共振成像(MRI):肩袖组织损伤但未完全撕裂。

肩袖损伤分级:参照Zlatkin 分类:根据磁共振检查结果,根据肌腱外形、肌腱连续性、肌腱局部信号强度等因素,将肩袖损伤分为4级。

0级:无损伤。

1级:肩袖挫伤,患者肩袖肌腱水肿、充血,甚至纤维变性,这种损伤是可逆的。

2级:肩袖不完全撕裂,肌腱纤维部分撕裂,若不知识治疗或反复撕裂损伤可进展为完全性撕裂,常见于冈上肌肌腱的滑囊面侧或关节面侧。

3级:肩袖完全撕裂,这种损伤多见于肩胛下肌、冈上肌肌腱,患者肌腱完全撕裂,是一种贯通肩峰下滑囊和肱盂关节的损伤,此过程不可逆,常需手术治疗。

肩膀关节炎外科治疗临床路径

肩膀关节炎外科治疗临床路径

肩膀关节炎外科治疗临床路径概述肩膀关节炎是一种影响肩膀关节正常功能的退行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在肩膀关节炎的外科治疗中,临床路径的制定可以提供一种多学科、协同作战的治疗模式,以实现患者康复治疗的最佳效果。

本文档旨在提供肩膀关节炎外科治疗的临床路径,以便医生、护士和患者对治疗过程有清晰的了解。

临床路径制定步骤1. 患者评估-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收集,了解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程度。

- 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观察关节活动度、触及疼痛等。

- 辅助检查,如X光、MRI等,用于确诊和评估关节病变。

2. 团队讨论- 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等多学科专家组成团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 讨论患者的病情、病史和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外科治疗临床路径。

3. 治疗目标和计划- 确定治疗目标,如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

- 制定治疗计划,包括手术方案、康复计划、术后随访等。

4. 治疗过程- 手术治疗:根据临床路径制定的方案,进行肩膀关节的手术治疗,如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术等。

- 术后康复: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康复计划,并配合物理治疗师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伤口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

- 术后随访:定期进行随访,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效果评价- 根据治疗目标进行效果评价,如疼痛缓解程度、关节功能改善等。

- 收集并分析数据,评估临床路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临床路径的优势- 多学科协同作战:通过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等多学科团队的合作,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

- 提高患者参与度:通过明确的治疗路径,使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治疗过程和效果,增加治疗的合作性。

结论肩膀关节炎外科治疗临床路径的制定能够为医生、护士和患者提供一条明确、系统的治疗路径,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制定临床路径需要多学科合作、个体化治疗和评价效果,以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方案。

肩周炎临床路径

肩周炎临床路径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粘连前期、粘连期患者。

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 编码: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码:M75.01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

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肩凝证”等,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诊断标准:(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5)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西医诊断标准: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它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者可达到1-2年。

诊断标准:(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肩周炎临床路径

肩周炎临床路径

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一、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痹病(TCD编码:ZBFH91)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M75.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5年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针灸治疗学》。

王启才主编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证型:风寒痹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TCD编码:ZBFH91、ICD-10编码:M75.0*)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肩关节手术治疗或肩关节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肩关节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肩关节CT或M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1.手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2.针灸疗法3.中频理疗疗法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肩凝症(肩周炎)中医门诊临床路径

肩凝症(肩周炎)中医门诊临床路径

肩凝症(肩周炎)中医门诊临床路径一、肩凝症(肩周炎)中医门诊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症(TCD 编码: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周炎(ICD-10 编码:M75.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 年)2.疾病分期(1)粘连前期:肩周部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轻,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3.证候诊断肩凝症(肩周炎)临床常见证候:(1)风寒湿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瘀滞型:肩部肿痛,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3)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凝症(肩周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凝症,(TCD 编码为:BNV262)和肩周炎(ICD-10 编码为:M75.001)。

2. 疾病分期属于粘连前期、粘连期者。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肩部骨折未愈合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 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肩关节X线片或MR;血、尿、便常规;小生化;传染病八项;新冠核酸;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凝血常规、血沉、风湿三项、胸部CT等。

肩凝症临床路径

肩凝症临床路径

针灸一科2016年2月质控会议记录会议时间:2016.02.18会议地点:医师办公室主持人:参加人员:会议主题:全科培训肩凝症临床路径、制定落实方案会议内容:一、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粘连前期、粘连期患者。

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 编码: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码:M75.01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

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肩凝证”等,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诊断标准:(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5)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西医诊断标准: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它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者可达到1-2年。

诊断标准:(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

肩周炎临床路径

肩周炎临床路径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得粘连前期、粘连期患者、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编码: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编码:M75、01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 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由于50岁左右得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肩凝证”等,就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得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诊断标准:(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得”扛肩”现象。

(5)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西医诊断标准: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就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得关节囊与关节周围软组织得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它得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者可达到1—2年、诊断标准:(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就是肘部)扩散。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得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中医临床路径治疗肩周炎122例

中医临床路径治疗肩周炎122例
成: 防风 、 羌活 、 桂枝、通、 桃仁、 红花 、 地龙各 5 0 g 。将 上 述 中药 粉
d o 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6 9 1 0 . 2 0 1 3 . 0 9 . 2 9
连 。治疗方 法 上有 功能 锻炼 、 中药 汤剂 、 针灸、 电针 、 中药塌 渍 、 理疗 、 推拿 、 小 针刀 、 关 节腔 注射 等治 疗方
法, 现 今又 出现 了很 多 现 代 治 疗 方法 。临 床 路径 是
上, 面积 以覆 盖患处 为宜 , 将备 用 的无纺 布袋按 压 至 不滴 水后 冷却 至皮 肤 能 耐 受 的 温度 置 于 湿 纱 布上 ,
肩 周 炎 中 医学 称 “ 痹证 ” “ 五 十肩” “ 漏肩风 ” 等, 是 由于 慢性 劳 损 , 外伤筋骨 , 气 血 不 足 复感 受 风 寒 湿 邪所 致 。现代 医学 认为 退变 是肩 周炎 形成 的病
理基础 , 肩 周炎 是 在肩 关 节 退 行 性 变 的 基 础 上形 成
2穴 , 刺激参 数为 : 连续 波 、 高频 ( 1 0 0 H z ) 刺激 1 0 m i n
选择本科 室住 院的肩 周 炎患 者 1 2 2 , 男4 5例 , 女 7 7例 ; 年 龄 平 均 ( 4 9 . 4 6 ±5 . 3 6)岁 ; 病 程 平 均 ( 6 . 2 4 4 - 5 . 3 6 ) 个月 ; 单侧 发病 1 1 3例 , 两侧 发病 9例 。 2 诊 断标 准
用 T D P灯 进 行 局 部 照 射 , 温 度 以 患 者 感 觉 舒 适 为
指 针 对某 一疾 病建 立一 套标 准化 治疗 模式 与治 疗程 序, 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 的综合模式 。2 0 1 1 年 l 1 月一

肩凝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肩凝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凯里市中医医院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路径(试行)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编码为: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编码为:M75.01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肩周炎诊断标准》,1994年6月28日)”。

(2)西医临床分期诊断:参照李平华编著《肩周炎》规定的肩周炎分期标准执行,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

2.证候诊断: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规定的肩周炎辨证分型。

风寒湿型瘀滞型气血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见附件)。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

2. 患者适合并接受针灸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2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凝证(TCD编码为:BNV262)和肩关节周围炎(ICD编码为:M75.011)。

2. 病程超过一年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3. 除外合并肩部骨折未愈合者4.除外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肩关节X线检查,必要时行MRI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血沉等。

(八)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1)体针(2)经皮穴位电刺激(3)电针(4)温针灸(5)平衡针灸(6)拔罐(7)穴位注射(8)TDP照射2.其他疗法:如肩关节周围推拿、肩关节松解术、小针刀治疗、康复治疗。

(九)完成路径标准1.肩部疼痛改善;2.肩关节活动度改善;(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治疗。

退出本路径。

2.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粘连前期、粘连期患者。

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 编码: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码:M75.01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

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肩凝证”等,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诊断标准:(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5)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西医诊断标准: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它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者可达到1-2年。

诊断标准:(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

(6)X线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

实验室检查多正常。

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者,X线平片可见到肩部骨质疏松,或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

2.疾病分期(1)粘连前期:肩周部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轻,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3.证候诊断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痹证: 肩部串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气滞血瘀证: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气血亏虚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凝证(TCD 编码为:BNV262)和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码为:M75.011)。

2.疾病分期属于粘连前期、粘连期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肩部骨折未愈合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脂、血糖、风湿(3)胸片、心电图(4)肩关节X线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肩关节CT等。

(七)治疗方法1.传统推拿手法治疗:(1)初期○1取坐位,立其患侧,一手拉其上肢往上抬,另一手用扌衮法或一指禅法推施于肩关节周围,约5分钟。

○2取坐位,家人用拇指端点按肩中俞、肩外俞(臑俞、肩髃、肩贞、天宗穴各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2)粘连期除使用上述两法外,再选择下列按摩疗法:○1取坐位,用双手抱托其肘部作内收、外展、上举、后伸等被动动作,反复进行2分钟。

○2取坐位,站其患侧,外展其上肢,以其肩关节为轴作环状旋转运动,顺时针、逆时针各30次,幅度逐渐加大。

○3取坐位,立于患肢侧,略下蹲,将患肢伸直搭于自己肩上,双手抱病肩,两手拇指按于腋下部,其余四指相交于肩上,来回旋转揉动三角肌、腋下诸肌、大圆肌、胸大肌、胸小肌外侧端,并慢慢上抬患臂,每次3分钟。

○4患者粘连明显,经治疗无明显改善者,可送手术室局麻下行肩关节手法松解术。

2、针灸疗法(1)毫针法处方: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阿是穴操作:操作后留针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炙法:处方:肩井、肩隅、肩前、肩贞、阿是穴每次15~2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3)芒针:取肩髃透承山、肩贞透极泉、条口透丰隆等。

肩不能抬举者可局部多向透刺,使肩能抬举。

(4)耳针:取肩、肩关节、锁骨、神门、对应点等。

每次选3-4个穴位,毫针强刺激,留针30分钟,也可王不留行籽按压。

(5)电针:取肩髃、肩髎、肩前、天宗、曲池、外关等,每次选2-4穴,接通电针,早期用连续波,后期用断续波刺激10-15分钟。

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湿痹证主症:肩部串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得温减轻,夜间及受寒后疼痛明显,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则:驱风散寒、利湿通络方用乌头汤加减,药物如下:羌活12 麻黄10 桂心6 秦艽12当归10 川芎12 炙甘草5 海风藤30桑枝15 白芍20 乌头6 黄芪20用法:每日一剂,温服,可加服大活络丸一粒中成药针剂使用:予红花针20ml或灯盏花素针40ml加入0.9%NS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

(2)、气滞血瘀证:主症: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间隙广泛压痛,肩关节外展上举、外旋、后伸、后背上抬动作受限,严重者不能做脱衣、梳头、洗脸等动作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物如下:桃仁15 红花6 川芎10 当归10赤芍15 乳香10 没药12 五灵脂15香附10 制草乌10 郁金10 三七粉6鸡血藤30用法:每日1~2剂,水煎温服。

中成药针剂使用:予红花针20ml或舒血宁针20ml加入0.9%NS或5%GS250ml 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

(3)、气血亏虚证主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怕冷,肩部肌肉发僵或拘挛,并可有肩背部酸痛,上肢无力,屈伸不灵,神疲乏力,严重见全身发紧或肌块麻木等,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治则:益气养血,通络止痛方用八珍汤加减,药物如下:黄芪30 桂枝15 白芍15 熟地15川芎10 甘草5 党参20 当归10白术15 茯苓15用法:每日一剂,温服中成药针剂使用:予参麦针100ml加入0.9%NS100ml或5%GS10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酌情加用活血药物静滴,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4.康复疗法(1)急性期或早期最好对病肩采取一些固定和镇痛的措施,以解除病人疼痛,如用三角巾悬吊,并对病肩做热敷、理疗或封闭等治疗。

(2)慢性期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功能障碍。

这时以功能锻炼和按摩为主,配合理疗进行治疗。

肩周炎康复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医疗体操:○1体操练习:双手握住体操棒,在体前,手臂伸直,然后反复用力向上举,尽量向头后部延伸;在体后,双手握棒,用力向上举。

○2手指爬墙练习:侧面或前面站立,抬起患炎侧的前臂,以食指和中指贴墙,然后沿墙向上慢慢作爬墙式运动。

○3患侧手臂上举,反复摸后脑勺;病侧手于体后,上抬摸背部。

如果患侧手臂活动不便,可用健侧手帮助患侧手上抬。

5、其他疗法: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

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低频脉冲电治疗,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微波速效治疗:功率50~70W,时间每次30分,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中药薰药治疗红外线治疗小针刀治疗(八)完成路径标准1.肩部疼痛改善,视觉模拟评分≤2 分。

2.肩关节活动度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达到≥4 级。

(九)疗效评价标准治愈: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症状消失或大部消失,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

好转: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部分消失,对大部分日常生活无影响。

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加重者(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退出本路径。

2.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