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和克的认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实物感受1千克有多重。
老师这里有一个扣子,你们知道它有多重么?(给一点时间想一想)(自答)这一个扣子它的质量就是1克。现在请你轻轻的拿起来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把扣子轻轻放在桌上。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1克很轻。
【设计意图】感受1克有多重。
再把硬币拿起来,托在手里,闭上眼睛再仔细体会体会。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千克和克作单位?学生自由发言。看来这两个质量单位的用处还真不少。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这两个单位名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学习的必要。
二、那么1克到底有多重,1千克又有多重呢?(20分钟)
同学们各自准备了质量为1千克的物品,都有哪些?跟大家说一说。说完后小组内轮流掂一掂。谁来说说有什么感觉?有一定的质量。老师也找了一样,看图片。大约16个鸡蛋是1千克,大约六个苹果是1千克。
课题
千克与克的认识
授课时间
4.21.
主备
赵超男
复备
刘影
本课时教学分析
一、指导思想: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践、推理、验证等活动。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克与千克,学生在生活当中已对这两个单位有初步的认识,本课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克与千克,使学生对这两个质量单位有更感性更切实的认识,并知道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秤是生活当中常用的物品,让学生对秤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会识别、运用一些简单的秤。
进班比较早,利用这两分钟的时间强化了一下课堂纪律——我知道活动课要想让学生将精力侧重在知识上,纪律是保障。调整好了,进入正课。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之前在老师的指导下备出的,但由于教材版本不同做了调整。大环节虽然调整较大,但在细节依然大为可用。如果是我自己想,不会想得这么全面这么细致。细节也是这节课成功的一大保障。然而这节课我并没有细致地背到每一句话。这节课的特殊之处在于我没有将每一句话烂熟于心,但对它就是有一种感觉,感觉我会如行云流水一样顺下来。事实也确实如此。很神奇。在课堂上,我跟着学生的感觉,就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了。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
第一课时
当然,这节课定然还有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也一定还有许多地方有不足,比如教师的话是不是精简等等。这些也不同忽略,需要我在今后继续努力。
2.学生情况分析:
对克和千克有初步了解;对秤有一定的认识。
3.教学Hale Waihona Puke Baidu段与技术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四粒胶囊一克,2分硬币。
学生用:三枚2分硬币,弹簧秤,1千克的物品。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100枚2分硬币是多少克?100克里有多少个1克?师课前称了练习册,一本大约是100克,掂掂感受一下100克有多重。
200克掂在手里是什么感觉呢?老师在课前称过了,一本数学书的质量就约等于200克。轻轻拿起你的数学书托在手上掂一掂,体会体会。
(指课题)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下面我们再来认识认识另一个质量单位“克”。那么1克又有多重呢?
认识了克与千克,我们来做两个简单的练习题。
四、明确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0分钟)
认识了质量单位克,还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它们之间有关系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老师这里有两袋物品,包装上写着一袋是500克,谁能算出来两袋是多少克?1000克。你是怎么算的?500+500=1000(克),两袋物品是1000克,【板书1000克】放在电子秤上称一下,秤上显示是这样(图片显示重1千克),【板书1千克】同是这两袋物品,我们计算出来的是1000克,用秤称出来的是1千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应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等号。板书公式:1千克=1000克。到此我们就发现了克与千克之间的小秘密,一起来读一读,再指名读。请你读出单位的不同。
教学过程
时间
复备
一、导入新课:(3分钟)
老师先想带你们去超市逛一逛,想去吗?(图片)
在超市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饼干110克、豆油5千克、6个苹果1千克。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都有千克和克。
【设计意图】搜集信息,自主发现新内容、初步认识新单位。
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千克和克。(板书课题)
克和千克是两个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千克和克做单位。英文字母表示为kg和g。(板书)
另外,评价方式上也使我认识到,简单的评价方式——如开火车做题,如果他做对了,你就拍三下掌表示同意,同时也是对他的鼓励。那么这个做题的孩子如果做对了得到的基本就是全班学生的掌声——就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目标上,我想无疑全都达到了,而且很充实。
需要考虑的是,这节课学习的是两个抽象的名词——质量单位千克与克。学生容易理解么?一节课之后,他们对1千克、1克有多重理解了么?怎么检测我才能知道他们知道了?通过课上学生的反应和几个判断题,我想,这节课学生体会的比较充分,他们也真正理解了。对于当时老师关于“充分体会1千克与1克有多重”的谆谆教诲,我想在这节课上也达到了令人颇为满意的解决,可以说,我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
两道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巩固所学。
五、下面做3个判断题
(1)两个简单的
(2)一道特殊的判断题: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哪个重?
六、是真是假
小明今年10对,他的体重是2千克。去商店买了一支长7克得铅笔,又买了一个200千克的果冻。
七、拓展知识
八、小结: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这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
1.认识了克与千克两个质量单位
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了一种在家里比较常用的,什么秤?弹簧秤。谁来介绍一下弹簧秤(弹簧秤图片)给大家说一说。
指针对准“0”处,一手拎手柄,物体挂在秤钩上悬于空中,然后读出数值。指针指到哪就是几千克。
以小组为单位用弹簧秤称一称你手中1千克的物品。同样的要求,再称一称书包的质量。
汇报称的结果。
【设计意图】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秤,初步学会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三、介绍各种秤举例说明称量方法(5分钟)
我们知道了克和千克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手中拿起一本数学书)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一本书有多重呢?对了,你们真聪明,用秤来秤。你见过哪些秤,谁来说说?电子秤,盘秤,台秤,天平,弹簧秤等。指名回答。(先说再出示图片)老师这有几种秤,看看有我们刚才没说到的秤么。电子秤:超市用,刚才我们应用过了;弹簧秤:家常用。台秤:以前多用现在少了;盘秤:卖菜用早市上可见,我们以前也用到。天平:称较轻的物品;磅秤:你们知道么?师说出来。等等。如果我想知道一个梨的质量,用哪种秤?盘秤还是天平?
2.1千克=1000克
3.知道了称物品质量要用秤并认识了一些秤。
4.会用弹簧秤称量物品。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巩固所学。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言语鼓励:教师通过言语激励学生;
2、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相互评价:开火车做习题,做对了全班同学给予三下掌声表示同意和鼓励。
3、练习反馈:以当堂练习的方式进行巩固和检测。
同时想一想你桌子上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和它差不多?
睁开眼睛,请你把2分硬币送回原位。谁来说一说你想到了哪个物品它的质量可能是1克?学生举例。
老师这里也想了几个例子:五粒绿豆,一颗图钉,四粒小胶囊等的质量约为1克。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1克有多重。
一枚2分硬币是一克,十枚2分硬币是几克?10克。小组每人带了三枚2分硬币,拿出10枚轮流掂一掂感受一下10克有多重。桌面上哪些物品大约十克?一支水笔或圆珠笔大约10克,请你拿出一支笔,对比十枚币掂一掂,感受一下10克有多重。
这是我感到自己顺的一面,另一面感觉学生的反应也让人赞叹。
一节课当中,学生没有像我担心的那样信马由缰,而是收放有度,就连平时走神较多的小男生也在我的两句表扬之后跟了一节课。一节课下来,学生从最初的被物品吸引、时不时地想要动动桌上的东西,到后来的当动则动、当需要停止时不用老师说就马上停止还小声地互相提醒,再到中后段的大讨论到达顶峰——那是怎样的顶峰啊!全班都离开座位走动起来可是思想却紧跟老师、精彩的反驳话语从一个传到另一个——直到最后做题结束,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可以用“意犹未尽”来形容他们当时的表情和心理。一节多么快乐的课啊!
其实上这节课之前我是有预设的,我想学生应该会喜欢,因为我让学生自己带东西作为学具,有这一点就能带动他们的积极性,因为他们会感觉自己也参与其中了。但同时我也有不少的担心,说实话,是担心多过信心。学生喜欢动,手里有了东西动起来就更“方便”了,走神儿是极容易的。对于这我没有把握。虽然这是一节在实习时上过的课,但当时的情景依然是我担心的重点。抱着试一试、挑战一下的心情,我走进了第一个班的课堂。
教学板书
千克与克的认识
10克100克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圆梦课!曾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希望能上出一节学生欢喜、自己满意的课,没想到在不经意的今日!这节课很成功,我自己很满意!甚至比昨天录的一节都“有感觉”。
好在哪里?我以为好就好在自然、放松,不受约束没有负担顺其自然只一心想与学生碰撞出火花并无杂念,这是这节课成功的根本原因。真好!上之前没有任何过多的担心和压力,上完之后有的只有小小的惊喜和满足。
老师这里有一个扣子,你们知道它有多重么?(给一点时间想一想)(自答)这一个扣子它的质量就是1克。现在请你轻轻的拿起来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把扣子轻轻放在桌上。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1克很轻。
【设计意图】感受1克有多重。
再把硬币拿起来,托在手里,闭上眼睛再仔细体会体会。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千克和克作单位?学生自由发言。看来这两个质量单位的用处还真不少。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这两个单位名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学习的必要。
二、那么1克到底有多重,1千克又有多重呢?(20分钟)
同学们各自准备了质量为1千克的物品,都有哪些?跟大家说一说。说完后小组内轮流掂一掂。谁来说说有什么感觉?有一定的质量。老师也找了一样,看图片。大约16个鸡蛋是1千克,大约六个苹果是1千克。
课题
千克与克的认识
授课时间
4.21.
主备
赵超男
复备
刘影
本课时教学分析
一、指导思想: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践、推理、验证等活动。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克与千克,学生在生活当中已对这两个单位有初步的认识,本课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克与千克,使学生对这两个质量单位有更感性更切实的认识,并知道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秤是生活当中常用的物品,让学生对秤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会识别、运用一些简单的秤。
进班比较早,利用这两分钟的时间强化了一下课堂纪律——我知道活动课要想让学生将精力侧重在知识上,纪律是保障。调整好了,进入正课。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之前在老师的指导下备出的,但由于教材版本不同做了调整。大环节虽然调整较大,但在细节依然大为可用。如果是我自己想,不会想得这么全面这么细致。细节也是这节课成功的一大保障。然而这节课我并没有细致地背到每一句话。这节课的特殊之处在于我没有将每一句话烂熟于心,但对它就是有一种感觉,感觉我会如行云流水一样顺下来。事实也确实如此。很神奇。在课堂上,我跟着学生的感觉,就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了。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
第一课时
当然,这节课定然还有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也一定还有许多地方有不足,比如教师的话是不是精简等等。这些也不同忽略,需要我在今后继续努力。
2.学生情况分析:
对克和千克有初步了解;对秤有一定的认识。
3.教学Hale Waihona Puke Baidu段与技术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四粒胶囊一克,2分硬币。
学生用:三枚2分硬币,弹簧秤,1千克的物品。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100枚2分硬币是多少克?100克里有多少个1克?师课前称了练习册,一本大约是100克,掂掂感受一下100克有多重。
200克掂在手里是什么感觉呢?老师在课前称过了,一本数学书的质量就约等于200克。轻轻拿起你的数学书托在手上掂一掂,体会体会。
(指课题)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下面我们再来认识认识另一个质量单位“克”。那么1克又有多重呢?
认识了克与千克,我们来做两个简单的练习题。
四、明确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0分钟)
认识了质量单位克,还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它们之间有关系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老师这里有两袋物品,包装上写着一袋是500克,谁能算出来两袋是多少克?1000克。你是怎么算的?500+500=1000(克),两袋物品是1000克,【板书1000克】放在电子秤上称一下,秤上显示是这样(图片显示重1千克),【板书1千克】同是这两袋物品,我们计算出来的是1000克,用秤称出来的是1千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应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等号。板书公式:1千克=1000克。到此我们就发现了克与千克之间的小秘密,一起来读一读,再指名读。请你读出单位的不同。
教学过程
时间
复备
一、导入新课:(3分钟)
老师先想带你们去超市逛一逛,想去吗?(图片)
在超市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饼干110克、豆油5千克、6个苹果1千克。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都有千克和克。
【设计意图】搜集信息,自主发现新内容、初步认识新单位。
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千克和克。(板书课题)
克和千克是两个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千克和克做单位。英文字母表示为kg和g。(板书)
另外,评价方式上也使我认识到,简单的评价方式——如开火车做题,如果他做对了,你就拍三下掌表示同意,同时也是对他的鼓励。那么这个做题的孩子如果做对了得到的基本就是全班学生的掌声——就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目标上,我想无疑全都达到了,而且很充实。
需要考虑的是,这节课学习的是两个抽象的名词——质量单位千克与克。学生容易理解么?一节课之后,他们对1千克、1克有多重理解了么?怎么检测我才能知道他们知道了?通过课上学生的反应和几个判断题,我想,这节课学生体会的比较充分,他们也真正理解了。对于当时老师关于“充分体会1千克与1克有多重”的谆谆教诲,我想在这节课上也达到了令人颇为满意的解决,可以说,我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
两道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巩固所学。
五、下面做3个判断题
(1)两个简单的
(2)一道特殊的判断题: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哪个重?
六、是真是假
小明今年10对,他的体重是2千克。去商店买了一支长7克得铅笔,又买了一个200千克的果冻。
七、拓展知识
八、小结: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这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
1.认识了克与千克两个质量单位
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了一种在家里比较常用的,什么秤?弹簧秤。谁来介绍一下弹簧秤(弹簧秤图片)给大家说一说。
指针对准“0”处,一手拎手柄,物体挂在秤钩上悬于空中,然后读出数值。指针指到哪就是几千克。
以小组为单位用弹簧秤称一称你手中1千克的物品。同样的要求,再称一称书包的质量。
汇报称的结果。
【设计意图】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秤,初步学会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三、介绍各种秤举例说明称量方法(5分钟)
我们知道了克和千克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手中拿起一本数学书)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一本书有多重呢?对了,你们真聪明,用秤来秤。你见过哪些秤,谁来说说?电子秤,盘秤,台秤,天平,弹簧秤等。指名回答。(先说再出示图片)老师这有几种秤,看看有我们刚才没说到的秤么。电子秤:超市用,刚才我们应用过了;弹簧秤:家常用。台秤:以前多用现在少了;盘秤:卖菜用早市上可见,我们以前也用到。天平:称较轻的物品;磅秤:你们知道么?师说出来。等等。如果我想知道一个梨的质量,用哪种秤?盘秤还是天平?
2.1千克=1000克
3.知道了称物品质量要用秤并认识了一些秤。
4.会用弹簧秤称量物品。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巩固所学。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言语鼓励:教师通过言语激励学生;
2、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相互评价:开火车做习题,做对了全班同学给予三下掌声表示同意和鼓励。
3、练习反馈:以当堂练习的方式进行巩固和检测。
同时想一想你桌子上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和它差不多?
睁开眼睛,请你把2分硬币送回原位。谁来说一说你想到了哪个物品它的质量可能是1克?学生举例。
老师这里也想了几个例子:五粒绿豆,一颗图钉,四粒小胶囊等的质量约为1克。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1克有多重。
一枚2分硬币是一克,十枚2分硬币是几克?10克。小组每人带了三枚2分硬币,拿出10枚轮流掂一掂感受一下10克有多重。桌面上哪些物品大约十克?一支水笔或圆珠笔大约10克,请你拿出一支笔,对比十枚币掂一掂,感受一下10克有多重。
这是我感到自己顺的一面,另一面感觉学生的反应也让人赞叹。
一节课当中,学生没有像我担心的那样信马由缰,而是收放有度,就连平时走神较多的小男生也在我的两句表扬之后跟了一节课。一节课下来,学生从最初的被物品吸引、时不时地想要动动桌上的东西,到后来的当动则动、当需要停止时不用老师说就马上停止还小声地互相提醒,再到中后段的大讨论到达顶峰——那是怎样的顶峰啊!全班都离开座位走动起来可是思想却紧跟老师、精彩的反驳话语从一个传到另一个——直到最后做题结束,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可以用“意犹未尽”来形容他们当时的表情和心理。一节多么快乐的课啊!
其实上这节课之前我是有预设的,我想学生应该会喜欢,因为我让学生自己带东西作为学具,有这一点就能带动他们的积极性,因为他们会感觉自己也参与其中了。但同时我也有不少的担心,说实话,是担心多过信心。学生喜欢动,手里有了东西动起来就更“方便”了,走神儿是极容易的。对于这我没有把握。虽然这是一节在实习时上过的课,但当时的情景依然是我担心的重点。抱着试一试、挑战一下的心情,我走进了第一个班的课堂。
教学板书
千克与克的认识
10克100克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圆梦课!曾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希望能上出一节学生欢喜、自己满意的课,没想到在不经意的今日!这节课很成功,我自己很满意!甚至比昨天录的一节都“有感觉”。
好在哪里?我以为好就好在自然、放松,不受约束没有负担顺其自然只一心想与学生碰撞出火花并无杂念,这是这节课成功的根本原因。真好!上之前没有任何过多的担心和压力,上完之后有的只有小小的惊喜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