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

合集下载

三农问题的表现简答题

三农问题的表现简答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

其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村人口流失: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逐渐流失,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2. 农民收入低:由于农村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价格不稳定等原因,农民收入普遍偏低,生活水平较低。

3. 农业生产效益低:由于农业技术水平落后、土地资源浪费等原因,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益不高。

4.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到位等原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

5. 农村环境恶化: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粗放、污染治理不到位等原因,农村环境恶化,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综上所述,三农问题表现为农村人口流失、农民收入低、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和农村环境恶化等问题。

时政热点分析 “三农”问题

时政热点分析 “三农”问题

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背景材料1、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结构调整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新阶段。

我国农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①从农业生产布局看,区域结构雷同,影响各地比较优势的发挥。

②从农产品结构看,农产品质量不高,优质化专业化水平低,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③从农村产业结构看,林、牧、副、渔比重小,非农产品不发达,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制约增殖效益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扩大。

(2)农民收入问题。

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

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落,乡镇企业效益下降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这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投入的能力,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不仅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而且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3)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从长远看,入世有利于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改善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环境,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以及外贸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从近期看,由于国际市场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较低,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不具有比较优势的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产品受冲击最大;而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2、加快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背景材料+命题视角+强化训练)关注“三农”与粮食安全时政热点专题解读透析(1)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背景材料+命题视角+强化训练)关注“三农”与粮食安全时政热点专题解读透析(1)

热点三:关注“三农”与粮食安全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

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切入点1: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说明关注“三农”的重要意义。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六项任务之首,强调,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0194万吨,比上年增长2.1%,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十连增”。

切入点2: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

答案: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对社会起决定作用。

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

②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

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解决好吃穿住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直接利益问题,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农问题的现状和政策解析

三农问题的现状和政策解析

三农问题的现状和政策解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一大瓶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府也在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但是还需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三农问题现状和政策解析。

一、农业生产问题我国农业生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农田面积逐年缩小。

城市化推动了农村土地向城市流转,大量农村土地被开发建设,农地总面积不断减少,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限制。

2.农业生产技术滞后。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机械化、智能化方面远远不够成熟,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且劳动力成本较高,这也是农村人口流失的一个原因。

3.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

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的现状,不仅影响农民的生计,同时也影响了国民的身体健康。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科技研发,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也需要改变一些传统农业观念,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意识。

二、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也是农村改革的长期任务。

当前我国农民收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贫困依然存在。

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一些危房户和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更加艰难。

2.税费负担重。

在农村地区,维持正常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缴纳的税费相比城市居民来说要更高,这导致一些农民感觉生活负担很重。

3.就业机会少。

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比城市要少很多,这导致很多青壮年劳动力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来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政策可以从降低农村税负、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扶持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同时也可以推广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引导农民参与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

三、农村社会问题我国农村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老龄化问题。

三农问题有关知识

三农问题有关知识

"三农问题"通常指的是中国面临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这个术语涵盖了多个层面的关切,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

以下是与三农问题有关的一些知识点:
1.农业现代化:
-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科技创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2.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3.农民收入水平: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步缩小,是三农问题中的一项重要目标。

4.土地制度改革: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包括农地流转、农村土地确权等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道路、水利、电力等建设,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6.农村社会事业:
-发展农村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提升农民素质和社会福祉。

7.农村环境保护: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包括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工程、农药农草管理等,维护农村生态平衡。

8.农业投入政策:
-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农业税收、补贴政策,以支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增长。

9.农村治理体系:
-完善农村治理体系,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加强村民自治和基层组织建设。

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协同推进各项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习题集锦三农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习题集锦三农

2019年时政热点好题集萃(8)三农1、“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木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牢牢抓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必须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的三条底线。

下列做法中符合该要求的有( )①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②落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对土地的所冇权③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力度,发展现代农业④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确立农民的上人翁地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度假、乡村观光农业、乡村居住养老等新兴消费形式快速发展,工作方式的变化使一部分“非上班族”、城市中等收入群体选择乡村田园生活,乡村因新的创业和年轻人的到来而重新活跃起来。

可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 )①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不断增加农民收入②着力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同步发展③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④适应市场对农产品新需求,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近年来,一种“卖服务、卖体验”的新型经济在农村兴起。

城里游客认领山上果树、田间庄稼,游客走后由村民以无公害方式负责种植,丰收时“主人”可以前往摘取,也可由村民摘取后快递到家。

这种经济方式( )①能促进绿色消费的发展②能带动当地生态农业的发展③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④实现了城市与农村同步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十九大报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有利于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②有利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壮大集体经济③进一步确认了农民对土地要素的所有权④发挥改革的基础作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某省坚持把做强农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通道。

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发展的热点议题

 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发展的热点议题

三农问题中国农村发展的热点议题中国农村发展的热点议题近年来,中国农村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农村问题,这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核心议题。

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农村土地改革、农民收入增长、农村教育与医疗资源、乡村振兴战略。

一、农村土地改革农村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被迅速征用和流转,不少农民失去了土地,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农村社会稳定性受到影响。

因此,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紧迫任务。

一方面,需要坚持以农民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流转权。

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与农民的“三权分置”,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大户或合作社,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二、农民收入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保障农民权益的关键。

为了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农村旅游等新产业,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其次,要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

同时,扩大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机会,促进农民工的融入城市社会。

最后,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制度,提高农民福利水平。

三、农村教育与医疗资源农村教育与医疗资源不足是制约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因此,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素质。

同时,鼓励优秀的城市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另外,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导致就医难、就医贵问题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鼓励医生到农村执业,提高农村医生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

同时,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资,提高农村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

2019年中考政治时政专项十三:三农问题

2019年中考政治时政专项十三:三农问题

2019年中考政治时政专项十三:三农问题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一】时事热点1、民政部2018年1月4日出台并公布《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描绘了农民工参与社区生活的“路线图”。

《意见》作为落实国务院规划的配套文件,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发挥社区建设牵头协调作用,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农民工融入”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发展规划。

其中明确,在本社区有合法固定住所、居住满一年以上、符合选民资格条件的农民工,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社区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参加本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

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经过民主程序担任居民委员会成员、居民小组长、居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成员、楼栋长和居民代表。

2、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田祖荫5日透露,中国首批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达680个,作为将来扶贫开发攻坚主战场,先解决这些区域农村孩子吃饭、营养的问题。

针对有网友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偏低的疑问,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孙光奇5日也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作出回应。

他表示,“在特困地区3元钱的标准完全能够换来一顿营养午餐,这是基于现阶段的国情,更主要的是与试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基本相适应。

”孙光奇表示,确定3元钱这一标准的时候,确实经过反复研究考虑,“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不是全包标准。

确定3元钱这一标准,是基于农村居民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水平分析。

3、国办近日印发《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7-2020年)》说明,目前,中国农村仍有2000万以上的贫困残疾人,成为农村扶贫工作重点人群。

到2018年,农村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各项社保制度将全面覆盖农村残疾人,农村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普遍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残疾人不愁吃、不愁穿,全面保障平等享受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教育、住房和康复服务。

三农问题历史与现状分析

三农问题历史与现状分析

三农问题历史与现状分析三农问题是指中国农村地区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之一。

历史上,农村问题一直是中国的重要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三农问题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变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地区存在着严重的贫困和落后问题。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下。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教育、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这些问题使得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于城市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居民。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政府开始关注和解决三农问题。

粮食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近年来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中国已实现了口粮基本自给,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包括道路、水电、信息网络等。

国家大力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将农民的医疗保障制度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的三农问题仍然存在一些新的挑战和困难。

首先,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依然不合理,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问题依然严重。

农村地区的农业劳动力外流严重,农村人口减少,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仍然不高,很多农村地区缺乏饮水、道路、电力和通讯等基本设施。

再者,农村教育和医疗事业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特别是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农民享受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仍然不足。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其次,推动农业现代化,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积极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完善农民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

中国的三农 问题 回顾与反思

中国的三农 问题 回顾与反思

中国的三农问题回顾与反思
中国的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综合体。

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下、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方面的困境。

回顾中国的三农问题,可以看到一些成绩和进步。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通过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成功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大幅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有所改善,农村电网、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普及程度有所提高。

然而,中国的三农问题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滞后于城市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完善,农村电网、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有待提高。

此外,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也相对较低,农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不足。

对于中国的三农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探索解决的路径。

首先,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其次,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电网、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

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提供,改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最后,还需要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权益的保护。

总之,中国的三农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才能实现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的全面小康。

“三农”问题与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问题与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问题与农村经济发展“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对整个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具有深远影响。

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基础,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耕地资源的有限性和质量下降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耕地被占用,而现有的耕地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以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土壤肥力逐渐降低,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其次,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许多农村地区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劳动和简单的工具进行农业生产,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再者,农产品市场的波动性较大,农民面临着价格风险和销售难题。

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导致农产品滞销或者价格过低,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农村地区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一个突出的表现,许多农村地区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短缺,使得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务。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不足,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生活垃圾、污水排放等问题得不到有效处理,影响了农村的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但当前农民面临着收入增长缓慢、就业机会有限、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

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然而农业收入受到市场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不稳定且增长缓慢。

外出务工的农民往往面临着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权益保障不到位等问题。

同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农民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负担较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能力。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关键。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农考研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农考研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农考研知识点归纳总结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在考研政治理论中,三农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三农考研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三农问题的基本概念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农民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三农问题的历史背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三农问题依然是制约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

三、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1. 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

3.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4. 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结构不合理。

四、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1.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3.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渠道。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五、三农问题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关系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

解决三农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有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六、三农问题在考研政治理论中的重要性在考研政治理论中,三农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三农问题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主要表现、解决措施以及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关系,这有助于考生全面掌握政治理论的相关知识。

结束语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对于考研学生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三农问题的相关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也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刻认识。

希望以上总结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研,为实现个人梦想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申论时事名词解释:什么是三农问题

申论时事名词解释:什么是三农问题

申论时事名词解释:什么是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
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

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

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温家宝总理就三农问题走访农民
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
步问题。

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
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

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

“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1。

简述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

简述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

简述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三农问题,是指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农村农业、农民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从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和农村地区发展问题三个方面对三农问题进行简要概述。

一、农业问题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主要涉及农业生产、农业技术、农产品市场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生产技术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其次,农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效农业技术。

此外,农产品市场存在价格波动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

最后,农业发展还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挑战,需要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关键问题,主要涉及农民收入、农民权益、农民素质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存在收入分配不平衡、农村贫困等问题。

其次,农民权益保护不完善,土地承包权、农民工权益等问题亟待解决。

此外,农村人口老龄化、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也制约了农民的发展。

最后,农民素质提升是农民问题的重要方面,需要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职业技能以及创业创新能力,增强农民的发展能力。

三、农村地区发展问题农村地区发展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综合问题,主要涉及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导致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民就业压力大。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短板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此外,农村社会事业也存在薄弱环节,如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资源不足。

最后,农村治理能力相对薄弱,农村社会管理、农村公共服务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农问题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涉及农业、农民和农村地区发展等多个方面。

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推动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简述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

简述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

简述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三农问题是指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和农村社会事务等一系列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相关的问题。

它是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农业农村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社会事务三个方面。

农业农村发展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之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村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重要载体。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科技创新不足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农民收入增长是三农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其收入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如农产品价格低、农民工收入不稳定等。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技能、改善农民就业环境等。

只有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才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全面小康。

农村社会事务是三农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农村社会事务包括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问题。

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事务发展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教育、医疗资源不足,农村养老和住房问题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事务的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农村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社会事务三个方面。

只有通过加强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社会事务,才能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目标。

为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事务的改善,使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时政热点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考点链接+命题角度

时政热点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考点链接+命题角度

三、【命题角度】
4、请你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1)国家: ①加强人才、科技、资金等投入,完善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建设富 裕乡村; ③加强环境治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④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大乡村普法宣传力度, 建设法治乡村、和谐乡村; ⑤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爱国爱乡、家庭和睦、 邻里团结、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建设文明乡村。 (2)公民(青少年):主动学习和宣传党中央有关乡村振兴 的方针政策;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积极参加支援乡村建设的公益活动,勇担社会责任等。
三、【命题角度】
6、你如何看待党和国家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 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 (2)党和政府积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 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 步前进。 (4)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三、【命题角度】
9、2022年11月8日至9日,山东省举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 议为了贯彻会议精神,某县委、县政府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了2023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 --发展果树培育、肉禽水产、花卉苗木、南北药材等特色优质产业。
--外引乡村紧缺人才,内培乡村长久英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 --挖掘当地红色资源,申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红色旅游业。 --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开展基层反腐行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 织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山水资源打 造食品饮料产业。
8、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

有关三农时事政治

有关三农时事政治

有关农业的时事政治(一)中央有关“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应为重头戏,近年来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论断和新政策主要有:1.第一个重大论断: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2004年1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1号文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1号文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1号文件,发展现代农业;08年1号文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2009年1号文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10年一号文件,统筹城乡发展);2.第二个重大论断:统筹城乡发展3.第三个重大论断:多予,少取,放活方针4.第四个重大论断:工业反哺农业,xx支持农村5.第五个重大论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第六个重大论断:走xx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7.第七个重大论断: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新政策主要有:三个公共调整,公共财政,设施等;三个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四项补贴,粮食生产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其它补贴,一个最低保护收购价。

两个重点转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六小工程等)和社会事业(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农民培训等)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两个主要用于,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

一号文件对今年农村工作安排:提出“一个首要任务”、“四项工作要求”、“五大有力举措”,体现了‘扩大内需,保增长,保稳定’的总要求。

(二)时事政治主要考核考生是否关注民生国情,是否关注社会的发展等。

而考核内容应为近几年的时政热点问题,特别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时政新闻要关注,也要关注陕西省的时政要闻。

二、学习要讲究方法与技巧学习时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短时备考,要注意学习中要有主线,主要的知识要常梳理,然后再补充内容进行细化,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很多题目都是客观的选择题,只要看过知识点便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适时模拟、自我考核临近考试时,要对自己进行2到3次的模拟考试,来验证自己复习的效果,又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最后将会以最佳的状态迎接考试。

时政热点:乡村振兴战略

时政热点:乡村振兴战略

(三)原创设计之选择题 1、(土地制度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 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 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一政策说明: ①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国有经济性质保持不变 ②党的农村政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③要稳定农业投资预期,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④农民可以通过流转土地承包权获得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精准扶贫)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 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要切实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最严格的评估考核, 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材 料说明政府在扶贫脱贫工作中要: ①坚持执政为民,对人民负责 ②要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要履行好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 ④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整体和部分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同时重视部 分的作用。我们要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 民族复兴的高度来重视农业问题,用农村的发展来促进全局的发展。 •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 作重中之重。
• 五、2018年高考预测.原创设计 • (一)可能出现的题型:选择题与主观题兼顾 • (二)命题思路: • 经济角度:从价值规律、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基本经济制度、农村改 革、宏观调控、市场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 角度命题,选择题与主观题兼顾,主观题估计从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依据 及措施方面命题。 • 政治角度:从党的领导、政府职能、公民政治权利 等角度命题,以选 择题为主。 • 哲学角度:用从实际出发、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坚持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等观点分析党的农村政策的变化,可出选,以选择题为主。

“三农”问题__“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和时事政治等内容的资料

“三农”问题__“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和时事政治等内容的资料

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测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

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

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

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

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

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木,百年树人。

有关三农时事政治

有关三农时事政治

有关农业的时事政治(一)中央有关“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应为重头戏,近年来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论断和新政策主要有:1.第一个重大论断: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2004年1 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1号文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1号文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1号文件,发展现代农业;08年1号文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2009年1 号文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10 年一号文件,统筹城乡发展);2.第二个重大论断:统筹城乡发展3.第三个重大论断:多予,少取,放活方针4.第四个重大论断:工业反哺农业,xx 支持农村5.第五个重大论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第六个重大论断:走xx 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7.第七个重大论断: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新政策主要有:三个公共调整,公共财政,设施等;三个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四项补贴,粮食生产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其它补贴,一个最低保护收购价。

两个重点转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六小工程等)和社会事业(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农民培训等)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两个主要用于,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

一号文件对今年农村工作安排:提出“一个首要任务”、“四项工作要求”、“五大有力举措”,体现了‘扩大内需,保增长,保稳定 '的总要求。

(二)时事政治主要考核考生是否关注民生国情,是否关注社会的发展等。

而考核内容应为近几年的时政热点问题,特别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时政新闻要关注,也要关注陕西省的时政要闻。

二、学习要讲究方法与技巧学习时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短时备考,要注意学习中要有主线,主要的知识要常梳理,然后再补充内容进行细化,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很多题目都是客观的选择题,只要看过知识点便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背景材料1、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结构调整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新阶段。

我国农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①从农业生产布局看,区域结构雷同,影响各地比较优势的发挥。

②从农产品结构看,农产品质量不高,优质化专业化水平低,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③从农村产业结构看,林、牧、副、渔比重小,非农产品不发达,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制约增殖效益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扩大。

(2)农民收入问题。

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

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落,乡镇企业效益下降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这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投入的能力,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不仅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而且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3)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从长远看,入世有利于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改善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环境,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以及外贸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从近期看,由于国际市场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较低,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不具有比较优势的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产品受冲击最大;而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2、加快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一是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城比较优势。

二是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快实现我国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业化。

三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四是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2)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最大的群体,增收困难,农村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农民生活消费水平低,生活环境差,农民上学难、看病难、社会保障水平低、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等问题长期困扰着“三农”的发展。

因此,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好广大农村地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使最大群体的农民实现小康,才是“全面”的小康。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的思路,采取综合措施。

总的指导思想是“多予、少取、放活”。

多予,就是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退耕还林规模,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少取,就是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

放活,就是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据道。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3)做好“入世”的应对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①加快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产品优质化。

②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尽快建立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③广泛运用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努力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提高国内农产品助竞争力。

④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政策,强化和完善对农业和农民收入的支持体系,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在竞争中得到提高。

(4)农村税费改革。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从1996年开始,国家在安徽省和其他六个省的部分县进行了税费制度改革试点,现已取得阶段控成果。

3、13年来农村改革的巨大成绩(1)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向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及时实施一系列重大决策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农村改革,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作为整个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

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并把努力增加农民收人作为基本目标,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等。

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

(2)13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的六大历史性变化,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二是农业科技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特别是以现代科技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三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从以种植业为主转变为种植业和林牧渔业共同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

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农业和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

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全方位农业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五是农民收人不断增加,农村面貌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六是农村民主政治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农村社会全面发展。

4、党的十六大指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

发展农产品工业,壮大区域经济。

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5、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心然要求。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农村面临的任务比城市要艰巨得多。

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殷实的农民,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只有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村购买力日趋旺盛,才能真正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第一,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第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第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第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6、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三农”问题内容: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1)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

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

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时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

(2)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推进制度创新,增强服务功能。

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

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供销社改革,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

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增加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完善扶贫开发机制。

国家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支出主要用于农村。

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3)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和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

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各项政策,取消农业特产税,加快推进县乡机构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等综合配套改革。

在完成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降低农业税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4)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

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加快城镇化进程,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业人口,可按当地规定在就业地或居住地登记户籍,并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

对“三农”问题的综合分析1、经济学角度分析(1)农业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

农业关系国民经济全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农业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也关系到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我们对农业地位的认识是由我国国情和农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面对入世的新形势,只有发展生态、绿色、安全农业,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以顺利实现农产品价值。

(3)我国发展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为此必须: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发展产业化经营;五靠发展乡镇企业。

(4)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

要根据新阶段的特点统筹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奔小康。

(5)从农业农村经济的成就和问题看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必要性。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大大提高。

但是农业的基础地位仍比较脆弱,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低,农村离小康社会还有一段距离;我国人均农业资源少,这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因素;粮食“过剩”是阶段性的,是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的一个表现,是低消费水平的过剩,所以应对当前的“卖粮难”要有清醒认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以,农业的基础地位仍须加强而不能有丝毫削弱。

(6)统筹规划,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我国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因此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就必须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