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我与地坛》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 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 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 创作背景
作者是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 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 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 文时的15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作者似 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 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 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 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
二、为别人活着,为母亲活着
史铁生是从母亲对他的爱中理解了母亲并决定为母 亲而活着,为母亲而写作的。史铁生在文中这样写母 亲:“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 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 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一 一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母亲想帮助 残疾儿子,但残疾儿子的乖舛却让她不知道怎么帮;想替儿 子受苦也是不能;她能做的就是无声地帮儿子坐到轮椅车 上,默默地注视儿子,焦急地四处张望,恐怕儿子离开自己的 视线。作者刻画了过早去世、无私而又崇高的母亲形象。 母亲去世后,儿子终于幡然醒悟,他想念着母亲,责怪着自 己,于是,他热爱着母亲,想念着母亲,他要为母亲而写作。
总结
生活向来都不是那么完美无瑕的,我们需 要去不断发现生活的向阳面。死是一种态度, 生也是一种态度,绝不是看透了死就不好好的 活。面对生死,史铁生总是从容的、淡定的面 带微笑的迎接着。
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 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毕淑敏 那么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谢谢观看!
我读《我与地坛》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不断地探寻生命的价值和 意义,我为他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小说创作的成就所感动, 赞叹他作为一个残疾人,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以非凡的 努力,摇着轮椅,走上了一条文学创作的成功之路。在 《我与地坛》里,我看到了生命中难以承受苦难的普遍 性,生命是苦难的,苦难是每个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然而, 在这普遍性之中,“以一种精神应对苦难”,敢于在苦难 中不吝前行,把自己融入到生命整体的永恒流变中。从 理解苦难到勇于生存,从敢于生存到懂得生活,继续坚定 地向存在的荒原进发,一种宏阔而恒远的境界由此洋溢 在个体周围,生命就会由此变得恒远而绵长,美丽又动人。
三、参透人生,为活着而活着
关于生和死。史铁生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 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 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 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 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 怕。”人为什么活着?某种意义上说活着就是为了死。既 然如此,为什么不在生来就死去呢?史铁生的伟大就在于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 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能够镇静而激动地欣赏 这过程的美丽与强壮。”对于生死,史铁生是豁达通透的。 这是与传统思想截然相反的人生观,是真正对于人类的死 亡困境作出的精神超越。
姓
《我与地坛》
名
——“大学语文”读书报告
• 作者简介
目
• 作品简介
• 我读《我与地坛》
• 人为什么而活? • 结语
录
作者简介
•
史铁生(1951~2010)男,汉
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
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
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
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
wenku.baidu.com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
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
《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
舍散文奖”一等奖。
作品简介
• 《我与地坛》在 2002年5月由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 书,作者为史铁生。
• 这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 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 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全篇总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 分写自己在地坛中得到的生命 启迪和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 写自己对母亲的后悔和无尽的 思念;第三部分写自己与地坛 不可分割的情感。
人为什么而活?
人活着就是要有意义,有理想,有追求
① 人活着就是要有意义,有理想,有追求
一、人活着就是要有意义,有理想,有追求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面对苦难也曾消沉过, 但经过母爱和思考,他终于明白了人生的意义,要勇敢地 活着,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文章的第六部分里,他写 到自己怎样地努力写作,非常在意別人表扬夸奖,并为之 高兴。在文章中作者写了一个歌手,那个爱唱歌的小伙 子在不远的地方一直唱。还有那个喜欢长跑而又没有机 会的人直到38岁了还积极参加比赛并得了第一名,面对 老教练的遗憾他却不遗憾,还兴奋地专门跑来与作者分 享。这些故事都发生在荒凉而不衰败的地坛,写这些充 满生机而富有生气事,来烘托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
湾》、《礼拜日》、《命若琴弦》、
《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
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
《史铁生作品集》。曾先后获全国
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
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
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
结集在海外出版。
•
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
• 创作背景
作者是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 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 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 文时的15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作者似 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 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 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 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
二、为别人活着,为母亲活着
史铁生是从母亲对他的爱中理解了母亲并决定为母 亲而活着,为母亲而写作的。史铁生在文中这样写母 亲:“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 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 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一 一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母亲想帮助 残疾儿子,但残疾儿子的乖舛却让她不知道怎么帮;想替儿 子受苦也是不能;她能做的就是无声地帮儿子坐到轮椅车 上,默默地注视儿子,焦急地四处张望,恐怕儿子离开自己的 视线。作者刻画了过早去世、无私而又崇高的母亲形象。 母亲去世后,儿子终于幡然醒悟,他想念着母亲,责怪着自 己,于是,他热爱着母亲,想念着母亲,他要为母亲而写作。
总结
生活向来都不是那么完美无瑕的,我们需 要去不断发现生活的向阳面。死是一种态度, 生也是一种态度,绝不是看透了死就不好好的 活。面对生死,史铁生总是从容的、淡定的面 带微笑的迎接着。
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 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毕淑敏 那么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谢谢观看!
我读《我与地坛》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不断地探寻生命的价值和 意义,我为他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小说创作的成就所感动, 赞叹他作为一个残疾人,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以非凡的 努力,摇着轮椅,走上了一条文学创作的成功之路。在 《我与地坛》里,我看到了生命中难以承受苦难的普遍 性,生命是苦难的,苦难是每个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然而, 在这普遍性之中,“以一种精神应对苦难”,敢于在苦难 中不吝前行,把自己融入到生命整体的永恒流变中。从 理解苦难到勇于生存,从敢于生存到懂得生活,继续坚定 地向存在的荒原进发,一种宏阔而恒远的境界由此洋溢 在个体周围,生命就会由此变得恒远而绵长,美丽又动人。
三、参透人生,为活着而活着
关于生和死。史铁生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 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 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 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 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 怕。”人为什么活着?某种意义上说活着就是为了死。既 然如此,为什么不在生来就死去呢?史铁生的伟大就在于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 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能够镇静而激动地欣赏 这过程的美丽与强壮。”对于生死,史铁生是豁达通透的。 这是与传统思想截然相反的人生观,是真正对于人类的死 亡困境作出的精神超越。
姓
《我与地坛》
名
——“大学语文”读书报告
• 作者简介
目
• 作品简介
• 我读《我与地坛》
• 人为什么而活? • 结语
录
作者简介
•
史铁生(1951~2010)男,汉
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
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
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
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
wenku.baidu.com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
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
《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
舍散文奖”一等奖。
作品简介
• 《我与地坛》在 2002年5月由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 书,作者为史铁生。
• 这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 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 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全篇总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 分写自己在地坛中得到的生命 启迪和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 写自己对母亲的后悔和无尽的 思念;第三部分写自己与地坛 不可分割的情感。
人为什么而活?
人活着就是要有意义,有理想,有追求
① 人活着就是要有意义,有理想,有追求
一、人活着就是要有意义,有理想,有追求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面对苦难也曾消沉过, 但经过母爱和思考,他终于明白了人生的意义,要勇敢地 活着,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文章的第六部分里,他写 到自己怎样地努力写作,非常在意別人表扬夸奖,并为之 高兴。在文章中作者写了一个歌手,那个爱唱歌的小伙 子在不远的地方一直唱。还有那个喜欢长跑而又没有机 会的人直到38岁了还积极参加比赛并得了第一名,面对 老教练的遗憾他却不遗憾,还兴奋地专门跑来与作者分 享。这些故事都发生在荒凉而不衰败的地坛,写这些充 满生机而富有生气事,来烘托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
湾》、《礼拜日》、《命若琴弦》、
《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
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
《史铁生作品集》。曾先后获全国
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
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
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
结集在海外出版。
•
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