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地理总复习:喀斯特地貌相关题目练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四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一、填空题1.喀斯特地貌⑴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______ ,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⑵分布:广西、贵州、。
2.分类3.河流地貌4.风沙地貌的分类5.海岸地貌二、判断正误,正确的画“J”,错误的画“X”。
1.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广布,其峰林、溶洞、石钟乳等地貌都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景区的形成与可溶性石灰岩、湿热的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像象鼻山、芦笛岩(洞穴)等景区的地貌都是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3.我国的溶洞众多,在溶洞中发育很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其形成过程一般是:石柱一石笋一石钟乳。
()4.河流上游一般以侵蚀作用为主,中下游则以堆积作用为主,其主要的原因是河流上游径流量较小,而下游径流量较大。
()5.我国黄土高原的形成和现在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都与流水作用有关:其高原形态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其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6.在河流上游一般形成V形谷,在中下游一般形成槽形谷,之所以形成不同的河谷形态,主要是由于地形不同水流速度不同。
()7.在降水比较多的地方,由于河流较多,河流地貌发育;而在干旱地区,则只有风沙地貌,没有河流地貌。
()8.在石质海岸主要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在砂质海岸主要以海浪堆积作用为主。
()三、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卜河水面⑴图示地貌称为地貌。
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是(举一例)。
(2)下面两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理:A:r:一「7"其中石钟乳①的形成可用方程式(填A或B)表示,为流水的作用;溶洞②的形成可用方程式(填A或B)表示,为流水的作用。
⑶图中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云贵高原,其主要原因是()①海拔较高②降水丰富③植被稀少④石灰岩广布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四、选择题下图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景观图。
高中地理小专题:喀斯特地貌(典例剖析+强化训练+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专题:喀斯特地貌(典例剖析+强化训练+答案解析)【典型例题剖析指导】(2020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如下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试题情景:试题以玄武岩台地示意图为背景材料,从地质原因、过程和结果三个维度考查运用内、外力因素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素养区域认知:图中的台地、平顶山、尖顶山海拔的高低及分布特点及河流发育。
综合思维: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是侵蚀与堆积。
思路引导: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1)材料分析:材料提及“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说明该地在形成之初,地形平坦。
“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现在该地地势起伏较大。
“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形成越早的玄武岩被侵蚀时间越长,海拔越高。
(2)图表分析: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第(1)题,答题思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确定设问方向:流水侵蚀对相对平缓的玄武岩台地造成的影响;二是运用流水侵蚀作用的相关知识对图文信息进行解读:平缓的台地在流水侵蚀作用下,会变得破碎、起伏加大,形成沟谷、山地等,台地面积萎缩。
第(2)题,解答的关键是审“设问”。
设问中“根据侵蚀程度”可解读为:玄武岩形成时间不同,受侵蚀程度也不同;形成时间越早,侵蚀程度越大,地表起伏越大(平面越小)。
【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岩浆活动B、地壳运动C、流水溶蚀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2、下列哪个地区的海岸地貌特征属于典型的海岸侵蚀地貌?A、海南岛东海岸B、杭州湾北岸C、厦门岛南岸D、青岛西海岸3、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A. 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区B. 温带地区C. 寒带地区D. 中高纬度地区4、冰川地貌分布广泛,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其典型分布区域?A. 高纬度寒冷地区B. 高原山地C. 温带湿润地区D. 中低纬度地区5、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以下哪种化学作用?A、氧化作用B、沉积作用C、溶解作用D、风化作用6、下面哪种地貌类型不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A、U形谷B、冰斗C、湖D、冰碛丘7、下列哪种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A. 黄土高原地貌B. 喀斯特地貌C. 丹霞地貌D. 黄河冲积平原地貌8、下列关于冰川地貌的说法,错误的是:A. 冰川地貌的形成与全球气候变冷有关B. 冰川地貌包括冰川U谷、冰川拱桥等形态C. 冰川地貌的发育与冰川的侵蚀作用有关D. 冰川地貌的形成与地球自转有关9、在喀斯特地貌中,哪种地貌是由地下水溶蚀形成的洞穴,常分布于石灰岩地区?A、峰林B、溶洞C、喀斯特盆地D、石芽 10、以下哪种特征不是典型的海岸地貌?A、海滩B、三角洲C、入海峡谷D、断层崖1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以下哪种地质作用?A.火山喷发B.流水侵蚀C.冰川作用D.风力侵蚀12、关于冰川地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冰川的侵蚀作用可以形成U形谷B. 冰川的沉积作用可以形成终碛堰C. 冰川地貌的形成主要受气候条件制约D. 冰川作用强大的地区,地表可能呈现波状起伏13、题干:下列哪项地貌形态不属于喀斯特地貌?A. 石灰岩溶洞B. 地下河流C. 地貌景观石林D. 河流侵蚀峡谷14、题干:下列关于冰川地貌形成的描述,错误的是?A. 冰川地貌的形成与气候寒冷、降水丰富有关B. 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高海拔、高纬度地区C. 冰川地貌的形成与冰川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有关D. 冰川地貌的典型形态包括冰斗、冰舌、冰缘地貌15、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A. 干旱地区B. 湿润地区C. 温带地区D. 极地地区16、下列哪项不是海岸地貌的演变过程中的重要形态?A. 海蚀崖B. 海蚀柱C. 瀑布D. 海蚀平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填空题:根据以下描述,匹配下列喀斯特地貌类型与其主要特征。
2.3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练习及习题
湘教版(2020)高中地理课堂练习系列
2.3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1.下列地貌形态中,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 石林
B. 角峰
C. 海蚀柱
D. 石钟乳
2.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
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图2-9为阳朔峰林景观照片。
读图完成3~4题。
图2-9
3.与图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对应的是
A.石灰岩、流水堆积地貌 B.花岗岩、流水侵蚀地貌
C.花岗岩、喀斯特地貌 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
4.该地区成为著名旅游地的优势在于
A.地处热带,物产丰富,环境承载量大
B.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特点
C.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
D.水陆交通通达性好,旅游地吸引半径大
图2-10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
读图完成5~6题。
图2-10
5.该景观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海水侵蚀 D.冰川侵蚀
6.下列地貌景观成因与图示景观相同的是
A.离岸堤 B.石芽群 C.风蚀柱 D.海蚀崖
图2-11是珠峰大本营照片。
读图完成7~8题。
图2-11
7.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 C.机械风化 D.冰川侵蚀 8.下列冰川地貌中不会出现在珠峰附近的是
A.峡湾 B.角峰 C.冰斗 D.刃脊
参考答案:
1-8 DBDCC DBA。
高考地理必修一地貌必考考点训练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必修一地貌必考考点训练选择题1、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峰林、天坑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钟乳石、溶洞等。
读图“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表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植被B.植被、土壤C.土壤、地形D.岩石、水文答案:AD【提示】喀斯特地貌解析:(1)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溶岩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2)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答】(1)喀斯特地貌区岩层被流水溶蚀严重,往往多奇峰怪石,崎岖不平。
故选A。
(2)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
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
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故选D。
2、辽宁省锦州市的笔架山风景区内,有一座通往笔架山岛的天桥堪称世界奇观(如图)。
天桥由砾石组成,砾石来源于笔架山岛。
涨潮时天桥被海水淹没,落潮时天桥又露出水面。
每天潮涨潮落两次,天桥就露出水面两次。
下表为农历初一、十六笔架山风景区潮汐表及景区游览说明。
据此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1)形成天桥景观的主要作用是()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C.海浪侵蚀D.海浪堆积(2)2019年8月16日(农历七月十六)风力较小,小明通过天桥到笔架山游览,推测其通过的时间()A.6:00B.10:00C.15:00D.21:00答案:DB【提示】海岸地貌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1.1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课时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探究一喀斯特地貌考向1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马来西亚的姆鲁国家公园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
园内有全球罕见的“石灰刀石林”,片片尖耸直立的刀山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
岩石根据成因的差异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读图,完成1~2题。
1.“石灰刀石林”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A.可溶性岩石B.岩浆岩C.变质岩D.沉积岩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石灰刀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故A项正确。
2.姆鲁“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其根本原因是( )A.地下水系发育更多 B.植被更少,土壤更薄C.地形起伏更大D.气温更高,降雨更多答案 D解析喀斯特地貌发育除需要具备石灰岩条件外,还需要较高的气温、降雨条件,姆鲁相对于云南,纬度较低,气温更高,降雨更多,故“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D项正确。
考向2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和变化读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石林地貌常见于( )A.云南省 B.陕西省C.辽宁省 D.江苏省答案 A解析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我国石灰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西南地区,故A 项正确。
4.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丙—乙—甲答案 D解析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丙处于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甲处于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D项正确。
考向3 溶洞的特征及形成读某洞穴景观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示①②③依次为( )A.石笋、石钟乳、石柱 B.石钟乳、石柱、石笋C.石钟乳、石笋、石柱 D.石柱、石笋、石钟乳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①处向下生长,为石钟乳;②处向上生长,为石笋;石钟乳和石笋相连形成石柱(③)。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8月新题——地貌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8月新题——地貌(2023年8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3春•浦东新区校级期末)下列地貌,主要由流水向下强烈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江苏长江边的河漫滩B.云南金沙江的虎跳峡C.上海的长兴岛D.湖北荆江的曲流2.(2022秋•耀州区校级期末)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千沟万壑,地表支离破碎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3.(2022秋•沙坡头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地貌观察要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观察地貌要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B.一般要采用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的顺序C.每一项地貌特征都要实地观察D.观察某一处地貌时,只能选择一个固定的观察地点4.(2022秋•奉贤区校级期末)“新速度、新经济、新时代”,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迈入新篇章,是世界运行里程最长的国家。
在高铁建设中,需要克服多溶洞,多暗河等不利地质条件的地貌类型区是()A.风成地貌区B.黄土地貌区C.岩溶地貌区D.海岸地貌区5.(2023春•岳阳楼区校级期末)下列不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A.青海水上雅丹B.云南石林C.桂林山水D.重庆小寨天坑6.(2022秋•普陀区校级期末)我国西南地区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征是()A.地表有石林、地下多溶洞B.气候干燥,是风力侵蚀的结果C.地表多塬、墚、峁等小地形D.广泛分布于花岗岩地区7.(2022秋•普陀区校级期末)地貌对人类的经济建设有重要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有利于航运灌溉B.喀斯特地貌地质基础不牢,岩石多裂隙,修建大坝容易开裂C.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土质黏重,不易产生水土流失D.风成地貌所在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8.(2022秋•海原县期末)“雅丹”源于维吾尔语,意指具有陡壁的小山。
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4.1常见地貌类型考点基础练考点一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及其周边地区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
桂林山水北起兴安,南到阳朔,有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区。
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人们将其自然景观总结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A.石钟乳B.石笋 C.石芽 D.峰林2.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A.流水的搬运作用B.流水的冲积作用C.流水的溶蚀作用D.冰川的刨蚀作用3.典型的喀斯特淀积地貌形态有()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答案】1.D2.C3.B【解析】1.峰林是基部断续相连,群峰林立的石灰岩地区的地貌形态,“簪山”地貌类型是峰林,D正确;石钟乳和石笋是地下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溶洞中,AB错;石芽指可溶性岩石表面沟壑状溶蚀部分和沟间突起部分,C错。
故选D。
2.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石芽→石林→峰林、峰从→孤峰→残丘,溶沟→洼地→溶蚀谷地,落水洞,成因是流水溶蚀作用;,C正确、ABD错。
故选C。
3.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及地下暗河、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而溶洞中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石柱等是流水的淀积作用形成的,B正确、ACD错。
故选B。
电望远镜(FAST),它建于贵州平塘县大窝凼,是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
它就像一个天然的“巨碗”,刚好盛起望远镜如30个足球场面积大的巨型反射面。
下图为FAST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4.“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稳定,地下水不易下渗B.环境优美,大气能见度好C.地形独特,开挖工程量小D.人口稠密,基础设施完善5.该地区喀斯特地貌()A.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可溶性岩石广布B.溶蚀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石灰岩山峰成片分布形成石柱C.淀积作用形成从地面向上长高的堆积体是石钟乳D.不易形成水土流失,有利于农业发展【答案】4.C5.A【解析】4.由材料可知,“中国天眼”主要用于天文观测,选址大窝凼主要原因是该地是喀斯特地貌,多天坑、溶洞,地下水容易下渗,A错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便于安置射电望远镜,建设工程量小,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C正确,D错误;环境优美与“中国天眼”选址无关,B错误。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word第1节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必备知识基础练(2022湖南衡阳期末)读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按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下列选项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2.我国下列高原中,喀斯特地貌分布比较普遍的是()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塌陷天坑是由地下暗河强烈的作用导致岩层的不断崩塌并向上达到地表而成。
其发展经历地下暗河、地下崩塌大厅、天坑等几个主要阶段。
下图示意重庆小寨天坑发育的三个阶段。
据此完成3~4题。
3.小寨天坑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冰川侵蚀B.海浪侵蚀C.流水溶蚀D.火山喷发4.塌陷天坑形成过程中,地下大厅的主要发育方向为()A.由地表到地下B.由地下到地表C.由上游向下游D.由四周向中心读某河流示意图,完成5~6题。
5.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中游落差小B.流水侵蚀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D.入海口潮差大6.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某些地区的河流能够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下图示意某地区牛轭湖分布。
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地区最容易形成牛轭湖的是()A.横断山区B.呼伦贝尔草原C.黄土高原D.塔里木盆地8.促使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主要作用是()A.风化作用B.堆积作用C.侵蚀作用D.搬运作用9.(2022山西太原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为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某学校开展了以“流水地貌”为主题的研学摄影展。
图中的甲、乙、丙是摄影展中获奖的三幅景观照片。
(1)请分别写出三幅照片所示的流水地貌名称。
(2)请从景观特征的角度,为甲地貌写一段简短的解说词。
(3)乙、丙两幅照片被分在了同一个展区,请从成因角度给这个展区命名,并说明它们在成因上的共同点。
能力素养提升练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壶穴易在强急流或瀑布前方形成。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32课喀斯特地貌
第32课喀斯特地貌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1.结合图文材料,识别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类型。
2.结合不同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描述其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3.结合资料,说明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喀斯特地貌的意义。
必备知识梳理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_岩石,如_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_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2.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_、贵州、_等地。
3.类型及地貌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地面高低不平,常常呈锥状耸立,(2)地下喀斯特地貌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而成,[特别提醒]喀斯特作用的基本特征喀斯特作用是外力作用的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其特征表现为发展过程中的“三主三辅”,即以地下水为主,以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为主,以机械过程为辅;以溶蚀为主,以淀积为辅。
【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喀斯特地貌形成及影响1.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三个条件2.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3.喀斯特地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喀斯特地貌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典例][2020·江苏卷,节选]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A.①B.②C.③D.④[解题能力培养][答案][2024·河北邢台名校联盟开学考试]下图为喀斯特地貌区的不同景观。
据此完成1~2题。
1.按照地貌的发育阶段,排序正确的是()A.甲丙丁B.乙甲丁C.丁丙甲D.丁丙乙2.不同环境下地貌特征不同,我国北方地区岩溶地貌() A.与地表相比,地下溶洞较发育B.常见大规模落水洞、漏斗C.地表多碳酸钙盐渍侵蚀凹槽D.岩溶层地下水矿物质含量低随堂巩固训练[2023·新课标卷]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
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如图)。
高考地理专练 喀斯特地貌
高考地理专练喀斯特地貌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钙华又称石灰华,是在地表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积形成的大孔隙次生碳酸钙。
其成因是由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在适宜的环境下,且往往是在植物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下,导致碳酸钙过饱和而沉积。
钙华沉积的多少要看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减去总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在一定低温(低于20°C)达到最大值。
材料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碳酸钙的溶蚀与沉淀作用材料三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高原边缘的密集断裂给降水的渗流提供了通道,也使地下水因沟谷的切割,易于溢出形成饱含碳酸钙的喀斯特泉,泉水在山谷中溢出,一旦条件合适,水中的碳酸钙就会沉淀出来,在地表堆积成钙华。
因此,横断山区从北到南形成一条钙华景观带。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分析植物作用如何影响钙华的沉积与溶解。
(2)说明横断山区形成钙华景观形成的原因。
(3)同样是石灰岩被溶蚀,为什么华南地区多形成峰丛、峰林,而横断山区不能形成。
试分析原因(4)与中国南方相比,横断山区喀斯特地貌动态变化速率更快,景观稳定期更短,也更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1)水生植物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钙华沉淀;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让钙华溶解。
(2)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横断山区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有丰富的水生植物;海拔较高,气候温凉,净光合作用大钙华沉积多;(地势起伏大,水流快,且多断裂或裂隙,来自深处的地下水涌出后,压力骤差,水中二氧化碳易逸出)(3)因为横断山区处于地壳强烈上升的区域,喀斯特的溶蚀作用来不及对地表石灰岩进行充分的塑造,山体就被快速抬升。
而华南地区地壳比较稳定,由于流水溶蚀常期稳定的作用,所以形成峰丛、峰林地貌。
(4)因为横断山地区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地震,滑坡,崩塌多发,所以更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高三总复习地理检测题 风成地貌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风成地貌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莫高窟地区盛行偏东风和偏西风,其西侧鸣沙山的风沙流一直是莫高窟的最大威胁。
莫高窟山崖顶部是一片平坦的荒漠,自东向西为砾质戈壁带、沙地带。
在沙地铺设砾石而成的人工戈壁,能有效减少沙尘在莫高窟崖顶的堆积。
下图示意相同风力条件下,沙漠和戈壁风沙流输沙率垂直结构特点。
据此完成1~3题。
1.当前,风沙流对莫高窟危害最大的是()A.磨蚀崖壁壁画B.降低窟内能见度C.降低窟内湿度D.掩埋和堵塞洞口2.与沙漠风沙流相比,相同风力条件下的戈壁风沙流()A.输沙量更大B.输沙率更小C.2~4 cm高度输沙量更大D.4~6 cm高度输沙率更大3.人工戈壁措施有效减少沙尘在莫高窟山崖顶部的堆积,主要的原因是人工戈壁() A.阻碍风沙流高层沙尘运动B.降低风沙流搬运沙尘能力C.提高防沙工程的输导作用D.促进沙地固沙植物的生长解析:1.A 2.D 3.C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莫高窟地区盛行偏东风和偏西风,其西侧鸣沙山的风沙流一直是莫高窟的最大威胁”,而莫高窟为崖壁石窟,窟内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
因此,当前,风沙流对莫高窟危害最大的是磨蚀崖壁壁画,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第2题,图中横坐标的含义是输沙率,A、C错误;相同风力条件下的戈壁风沙流和沙漠风沙流输沙率变化不一,B错误;从图中可以读出,4~6 cm高度,戈壁风沙流输沙率更大,D正确。
故选D。
第3题,人工戈壁增加了地表的粗糙度,有利于偏西风带来的沙尘堆积,堆积的沙尘又被偏东风搬运走,这提高了防沙工程的输导作用,C对。
人工戈壁不能阻碍风沙流高层沙尘运动,对降低风沙流搬运沙尘能力的作用也很小,地表铺设砾石,不能促进沙地固沙植物生长,A、B、D错。
新月形沙丘是在单一风向作用下形成的风积地貌。
下图示意某地区新月形沙丘发育过程四个阶段的等高线(单位:米)分布。
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新月形沙丘发育阶段依次为()A.①③④②B.②④①③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5.该地的主导风向为()A.偏北风B.偏西风C.偏南风D.偏东风解析:4.D 5.A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月形沙丘最初只是一种较小的盾形沙丘,它是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了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此后风在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旋涡进行堆积。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地理《喀斯特地貌》课后作业
喀斯特地貌课后作业一、单选题【基础达标】下图为我国两种典型地貌类型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种地貌类型分别是()A.喀斯特地貌冲积平原B.冲积平原雅丹地貌C.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D.冲积平原喀斯特地貌2.关于图乙地貌的形成,描述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B.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区D.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天坑”是一种特殊的石灰岩岩溶地貌,宜宾市兴文县石海洞乡的小岩湾大漏斗呈椭圆形,四面绝壁,东西长650m,南北宽490m,深208m,号称“天下第一漏斗”,是我国发现和研究最早的天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天下第一漏斗”在地貌类型上属于()A.丹霞地貌B.雅丹地貌C.火山地貌D.喀斯特地貌4.形成“天下第一漏斗”的地质作用是()A.外力作用中的流水侵蚀B.内力作用中的地壳塌陷C.外力作用中的流水沉积D.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喀斯特溶岩天窗是指地下河通往地面的窗口。
广西的地苏地下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的地下河,天窗、溶洞、峰丛等各类岩溶地貌集中分布,形成了“一河、百窗、千山”的地貌形态。
下图示意地苏地下河流域天窗的分布及该地区的喀斯特地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地苏河流域多喀斯特溶岩天窗发育的主要原因有()①流水侵蚀作用强②地下河水位稳定③地表起伏较大④石灰岩岩层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推测图示现有天窗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天窗数量增加 B.天窗空间扩大 C.垂直方向发育停滞 D.水平方向发育缓慢【能力提升】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km。
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A.云贵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8.与图示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岩石、光照B.岩石、水文C.土壤、地形D.气候、土壤读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2.该地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堆积C.冰川侵蚀D.流水溶蚀1题,图示反映的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大多分布于我国的云贵高原。
第2题,图示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石灰岩经长期的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2.D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B处的地貌名称是()A.冲积扇B.河口三角洲C.山脊D.悬崖4.图中河流沉积物从B处到A处的情况是()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B.由B处到A处依次是黏土、粉砂、砂、砾石C.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黏土、粉砂、粗砂D.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砂、粉砂、黏土5.图中C河段河谷形态及所受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V”形谷、流水侵蚀B.“V”形谷、流水堆积C.“U”形谷、流水搬运D.“U”形谷、冰川侵蚀3题,图中B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泥沙堆积,易形成冲积扇。
第4题,图中河流从B处到A处受到流水堆积作用,颗粒大、密度大的沉积物先堆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堆积,因此由B处到A处依次是颗粒由大到小的砾石、砂、粉砂、黏土。
第5题,图中C河段位于河流的上游,受河流下蚀作用,河谷呈“V”形。
4.D5.A读某河流示意图,完成6~7题。
6.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中游落差小B.流水侵蚀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D.入海口潮差大7.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6题,甲处为三角洲,它的形成与河流泥沙堆积有关,河流含沙量大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中游河流落差大小对河流入海口处的地貌形成没有必然影响;入海口潮差大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