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味、归经、主治、功效
黄精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黄精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一、性味归经性味:甘、微苦,平。
归经:归肺、脾经。
二、功能主治1.益气养阴:黄精有益气养阴的作用,对于气阴两亏、阴液不足的体质特别适用。
可以用于治疗久病体虚、气阴两亏引起的症状,如心悸、气短、倦怠乏力等。
同时,黄精还对于阴虚引起的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盗汗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补肺生津:黄精可以补养肺脏,增加肺部的津液分泌,从而改善肺部受损引起的干咳、咳血等症状。
特别适用于阴虚肺燥、咳嗽痰少、咳声低微的患者。
3.益肾固精:黄精有益肾固精的功效,对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遗精频繁、阳痿早泄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黄精汤可以与其他肾虚补益药物搭配使用,如肉苁蓉、仙茅等,以增强补肾固精的功效。
4.调节免疫:黄精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精皂苷、黄精多糖等,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和治疗癌症。
此外,黄精还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的功效。
5.安神益智:黄精具有一定的安神益智的作用,可以缓解因心脾不足、阴虚阳亢导致的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黄精可以作为中药材与其他安神药物搭配使用,如酸枣仁、远志等,以增强镇静安神的功效。
三、使用方法1.可以饮食煮汤:将适量的黄精洗净,切片煮水,可以单独服用或与其他中药材搭配煮汤饮用。
2.口服制剂:黄精也可以制成口服制剂,如黄精胶囊、黄精颗粒等,方便患者服用。
3.可以与其他中药材搭配使用:黄精可以与其他中药材搭配使用,以增强疗效。
如与玄参、沙参等一起煮汤,对于治疗肺炎、咳嗽等有一定的功效。
四、注意事项1.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黄精。
2.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响黄精的药效。
3.忌与草鱼、鳙鱼、皂鱼等同食,以免相克。
4.购买黄精时要选择正规药店或中药市场,注意查看产品的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五、总结黄精作为一味中药材,具有益气养阴、补肺生津、益肾固精等功能,对于气阴两亏、阴虚肺燥、肾虚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中草药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总表
解表药
清热药
3清热解毒药
泻下药
无
无
祛风湿药
1祛风湿散寒药
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2利尿通淋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止血药
1凉血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1重镇安神药
1养心安神药
平肝息风药
开窍药
补虚药1补气药
收涩药
无
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2发散风热药
清热药
泻下药
1润下药
无
无
祛风湿药
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止血药
1温经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药
3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息风药
开窍药
补虚药
1补阳药
收涩药
无
3固精缩尿止带药。
20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20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鹿角味咸,性温;归肾、肝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行血消肿的功效。
主治肾虚腰脊冷痛,阳痿遗精,崩漏,白带,尿频尿多,阴疽疮疡,乳痛肿痛,跌打瘀肿,筋骨疼痛。
内服:煎汤,5-10g;研末,每次1-3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
熟用偏于补肾益精,生用偏于散血消肿。
注意事项:1、阴虚火旺者禁服。
2、《本草经疏》:无瘀血停留者不得服,阳盛阴虚者忌之,胃火齿痛者不宜服。
3、《得配本草》:命门火炽,疮毒宜凉者,并忌之。
2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
主治肝血亏虚,月经不调,肝脾不和,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
内服:煎汤,5-12g;或入丸、散。
大剂量可用15-30g。
平肝阳宜生用;养肝柔肝宜炒用。
1、中药配伍禁忌:恶芒硝、石斛,畏鳖甲、小蓟,反藜芦。
2、中西药配伍禁忌:(1)不宜与降血压药合用,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
(2)不宜与强心苷药物合用,药效累加,增加毒性。
(3)与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
(4)茶碱可以减弱白芍对肠收缩的抑制作用,不宜同用。
注意事项:1、白芍属寒凉之品,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妇人月经不调属虚寒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气虚自汗,阳虚汗出者忌用。
2、白芍酸寒收敛,伤寒病在上焦之阳结、疹子忌用。
3、白芍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昏迷患者忌用;婴幼儿、老年人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4、孕妇产后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3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
主治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证,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等。
内服:煎服,10-20g,大剂量30-60g。
固表止汗、托疮排脓、生肌敛疮、利水退肿宜生用,补脾益气升阳宜炙用。
麻黄的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
麻黄的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性味归经麻黄,中药名,它的性味是温而辛,归经是归肺经。
功能主治麻黄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主要包括:1.发散风寒:麻黄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能够缓解寒邪引起的症状,如头痛、鼻塞、咳嗽等。
2.解表散寒:麻黄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寒热往来、寒湿痹痛等病症。
3.宣肺透表:麻黄能够宣肺透表,有助于疏通肺气,缓解肺热、痰湿等引起的症状。
4.利水消肿:麻黄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减轻水肿症状。
5.支气管扩张剂:麻黄中含有的麻黄碱可以扩张支气管,有助于缓解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应用麻黄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下面列举了一些麻黄的主要应用:•感冒发热:麻黄在中药处方中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的症状。
其温而辛的性味有助于发散风寒,缓解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支气管炎:由于麻黄具有支气管扩张剂的作用,常被用于治疗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麻黄可舒张支气管,缓解气喘、咳嗽等症状。
•风湿痹痛:麻黄能够发散风寒,对于风湿病症的治疗有一定效果。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水肿:麻黄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能够帮助排尿,减轻水肿症状。
在中药中常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发挥协同作用。
•利尿:麻黄可促进尿液的生成和排出,对于一些尿液减少的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注意事项在应用麻黄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用量控制:麻黄具有辛散发散的性味,用量过大容易引起副作用。
应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控制用量。
2.长期使用:由于麻黄具有刺激性,长期使用可能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在使用麻黄时,应遵医嘱,避免超量或超时使用。
3.孕妇和儿童慎用:麻黄具有刺激作用,孕妇和儿童慎用。
特别是对于孕妇来说,麻黄可能会引起宫缩和流产。
4.老年人用量适宜:对于老年人来说,应用麻黄时用量需要适当减少。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较弱,对于刺激性药物的耐受性较低。
5.注意禁忌:对于存在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疾病的患者,以及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麻黄禁忌。
桂圆的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
桂圆的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一、性味归经•性味:桂圆性温味甘,归心经、脾经。
•归经:桂圆主要归属于心经和脾经。
二、功能主治桂圆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1.补血养心:桂圆具有补血益气的作用,对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引起的心慌、头晕、乏力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养颜美容:桂圆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这些营养物质能够抗氧化,帮助减轻皮肤衰老的现象,同时还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使皮肤更加紧致有弹性。
3.促进血液循环:桂圆具有温补血脉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血液循环不畅所引起的手脚冰凉、经期不调、痛经等症状能够有所缓解。
4.益气健脾:桂圆作为滋补佳品,能够益气健脾,对于脾胃虚弱所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5.安神定志:桂圆有香气独特的特点,具有疏肝理气、安神定志的功效,对于情绪不稳定、失眠多梦等症状有一定的舒缓作用。
6.滋补女性:桂圆具有滋补女性的作用,对于产后体虚、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三、注意事项在使用桂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不宜过量食用:桂圆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也不能过量食用。
过量食用桂圆可能导致腹泻、脾胃虚弱等不适症状。
2.过敏体质慎用:对于对桂圆过敏的人群,或者是容易出现过敏反应的人群,要慎用桂圆。
3.孕妇慎用:对于孕妇来说,桂圆虽然有益于补血益气,但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不宜过量食用。
4.药物相互作用:桂圆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其与某些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药物的同时,也要谨慎食用桂圆。
综上所述,桂圆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血养心、养颜美容、益气健脾、促进血液循环等多种功能主治。
但是在使用桂圆时,需要注意适量食用,避免过敏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如果有需要使用桂圆的情况,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使用。
防风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防风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一、性味归经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肝、脾、胃经
二、功能主治
防风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药材,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防风具有辛散风寒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可与麻黄、桂枝等同用,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
2. 风湿痹痛
•风湿痹痛:防风具有祛风湿、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各种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痛风湿疾病。
可与羌活、狗脊等同用,具有协同作用。
3. 外感风热
•外感风热:防风具有辛散风热的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
可与薄荷、连翘等同用,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4. 风痱证
•风痱证:防风具有祛风解郁的作用,适用于风痱证引起的痉挛、抽搐、惊风等症状。
可与小蓟、川芎等同用,具有舒筋活络的功效。
5. 肝风内动
•肝风内动:防风具有平肝熄风、镇肝平肝的作用,适用于肝风内动引起的头晕、眩晕、癫痫等症状。
可与钩藤、天麻等同用,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
三、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用量:一般每次用10-15克。
•煎服:将防风加入适量水中,煎煮15-20分钟,取出药汁饮服。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及体质虚弱、脾胃虚寒者慎用;禁忌于热症、血热病、出血病患者。
以上是对防风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的介绍。
防风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药材,
在中医药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希望本文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当归的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
当归的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一、性味归经•性味:辛、甘、温•归经:入肝、血经二、功能主治1.活血补血–当归具有活血补血的功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液成分,增加血红蛋白含量。
–适用于贫血、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症状。
2.养肝明目–当归可滋养肝血,缓解肝气郁结所致的眩晕、头痛等症状。
–同时具有明目的作用,能够减轻视力疲劳、目干涩、夜盲等眼部不适。
3.缓解痛经–当归具有舒肝和血活性的作用,能够缓解经期肌肉痛、腹痛以及其他痛经症状。
–适用于经痛、子宫肌瘤导致的经血量过多等问题。
4.调经止痛–当归具有调经和止痛作用,可以调节女性月经周期,缓解月经不调、经前综合症等症状。
–同时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各种疼痛症状,如关节炎、风湿病等。
5.增强免疫力–当归中含有丰富的多糖和维生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预防感冒、疲劳和慢性疾病的发生。
6.抗衰老–当归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可以延缓细胞衰老,减少皱纹和色斑的产生,保持皮肤的弹性和光泽。
三、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使用方法:–可以将当归制成煎剂、浸泡酒或者用于炖汤食用。
–也可以选择购买当归片、当归饮片等制剂进行服用。
2.注意事项:–避免过量使用,尤其是孕妇、月经过多的女性以及体虚寒冷的人群。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过敏等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与其他药物一起使用时,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四、总结当归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的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包括活血补血、养肝明目、缓解痛经、调经止痛、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不当使用带来的风险。
当归的药用价值和作用已被广泛认可,但在使用时仍须依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人情况来决定。
一些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主治0
以下为七版教材摘录昆明山海棠药性:苦、辛、温,有大毒。
归肝、脾肾经功效:祛风湿,祛瘀通络,续筋接骨应用:1、风湿痹证;2、跌打损伤,骨折;此外能够止血、解毒杀虫。
用量:煎服,根6-15克,茎枝20-30克,宜先煎。
或酒浸服。
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用。
珍珠草药性:甘、苦、凉。
归肝、肺经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明目,消积。
应用:1、湿热黄疸,泄痢,淋证;2、疮疡肿毒,蛇犬咬伤;3、目赤肿痛;4、小儿疳积用量:煎服,15-30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
注意:苦凉之品,阳虚体弱者慎用。
夏天无药性:苦、微辛、温,归肝经功效: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祛风除湿应用:1、中风半身不遂,跌扑损伤,肝阳头痛;2、风湿痹痛,关节拘挛用量:煎服5-15克,研末1-3克,亦可入丸剂。
刺五加药性:甘、微苦、温,归脾、肺、心、肾经功效:益气健脾,补肾安神应用:1、脾肺气虚证;2、肾虚腰膝酸痛;3、心脾不足,失眠、健忘用量:煎服9-27克。
目前多做片剂、颗粒剂、口服液及注射液。
绞股蓝药性:甘、苦、寒,归脾、肺经功效: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应用:1、脾虚证;2、肥虚咳嗽证;此外本品略有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肿瘤而有热毒者。
用量:煎服10-20克。
亦可泡服。
红景天药性:甘寒,归脾、肺经功效: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应用:1、脾气虚证;2、肺阴虚、肺热咳嗽用量:煎服6-12克。
沙棘(果实)药性:甘酸温,归脾胃肺心经功效: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祛瘀应用:1、脾虚食少;2、咳嗽痰多;3、瘀血证用量:煎服3-9克。
灵芝药性:甘平,归心、肺、肝、肾经功效: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应用:1、心神不宁,失眠,惊悸;2、咳喘痰多;3、虚劳证用量:煎服6-12克,研末吞服1.5-3克。
蟾酥药性:辛、温,有毒,归心经功效:解毒,止痛,开窍,醒神应用:1、痈疽疔疮,瘰疠,咽喉肿痛,牙痛;2、痧胀腹痛,神昏吐泻用量:内服0.015-0.03克,研细。
天麻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天麻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一、性味
天麻,味苦、辛,性凉。
二、归经
归肝经、心经。
三、功能主治
1.镇风定痉
–天麻具有镇风定痉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痉性癫痫、痉挛性瘫痪等症状。
2.清热止痛
–天麻具有清热止痛的功效,能够缓解热病引起的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3.益气安神
–天麻具有益气安神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心悸失眠等症状。
4.活血祛湿
–天麻具有活血祛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瘙痒等症状。
5.滋阴降火
–天麻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能够缓解阴虚内热引起的口干舌燥、咽喉痛等症状。
6.改善记忆
–天麻可改善记忆力,增强脑力。
四、用法用量
饮片:每日3-10克。
五、禁忌
1.孕妇忌用。
2.脾虚便溏者慎用。
3.忌与大补药同用。
六、药物相互作用
1.与桑寄生、麝香、白芍等同用,可增强镇静作用。
2.与当归、川芎等同用,可增强活血作用。
结语
天麻作为一味珍贵的中草药,具有镇风定痉、清热止痛、益气安神、活血祛湿、滋阴降火等多种功效。
然而,在使用天麻时需要注意禁忌,如孕妇、脾虚便溏者慎用,忌与大补药同用等。
另外,天麻还与其他药物有一定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使用天麻前,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合理搭配,以达到最佳疗效。
195种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
195种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1、缬草——【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有微毒。
入心、肝二经。
【功效禁忌】洽心神不安,胃弱,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体弱阴虚者用。
2、艾叶——【性味归经】苦辛,温。
入脾、肝、肾经。
【功效】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B3、巴戟天——【性味归经】味辛,甘; 性微温。
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助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
4、白花蛇——【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
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5、白蒺藜——【性昧归经】苦辛乎,入肝经。
【功用】平肝解郁,祛风明目。
6、白石英——【性味】甘、微温。
【功效】益气、安神、止咳、降逆、除湿痹、补五脏、利尿。
7、白术——【性味归经】苦、甘,温。
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8、白芍——【性味归经】苦酸,凉。
入肝、脾经。
【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9、白鲜皮——【性味归经】苦,寒。
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10、白芷——【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胃经。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11、百部——【性味归经】甘、苦,微温。
归肺经。
【功效】润肺下气止咳,杀虫。
12、白蔹——【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疠,水火烫伤。
13、斑蝥——【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
归肝、胃、肾经。
【功效】破血逐瘀消漱,攻毒散结。
14、半夏——【性味归经】辛,温,有毒。
入脾、胃经。
【功效】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
15、萆薢——【功效】利水药,渗湿利尿。
【性味归经】苦,平。
归肝、胃、膀胱经16、扁豆——【性味归经】味甘、性平。
归、胃经。
【功效】健脾、和中、益气、化湿、消暑。
17、冰片——【性味归经】辛、苦,微寒。
归心、脾,肺烃。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18、槟榔——【性味归经】气微,味涩而苦。
入脾、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破积,下气,行水。
中药饮片的性味归经与功效
中药饮片的性味归经与功效中药饮片是中医药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千百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独特理论体系。
在中药理论中,性味归经是对中药药性的描述,也是确定其功效和应用范围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探讨中药饮片的性味归经与功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药饮片。
一、性味中药饮片的性味是指中药在人体内产生的味觉感觉和性态作用。
中药的性味分为五味和四性。
1.五味中药的五味分别为酸、苦、甘、辛、咸。
每一味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对人体有着不同的影响。
- 酸味:具有收敛作用,能够固涩,止泻,收敛出血等。
例如酸枣仁、酸棗仁等。
- 苦味:具有寒凉、泄热的作用,能够清热解毒、干燥湿气等。
例如黄连、黄芩等。
- 甘味:具有润燥作用,能够滋阴、和胃、养肺等。
例如黄耆、百合等。
- 辛味:具有发散作用,能够开窍、散寒、祛风等。
例如葱、姜等。
- 咸味: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能够软坚散结、润滑肠道等。
例如海藻、海带等。
2.四性中药的四性分别为寒、凉、温、热。
每种性质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
- 寒性:降温祛热,清热解毒。
适用于热症,如高热、口渴、便秘等。
例如薄荷、栀子等。
- 凉性:清热除湿,生津止渴。
适用于湿热症,如湿热泻痢、湿疹等。
例如绿豆、黄瓜等。
- 温性:温暖中焦,助阳补气。
适用于阳虚寒症,如寒性腹痛、阳痿等。
例如肉桂、干姜等。
- 热性:温阳散寒,破瘀止血。
适用于寒湿症、症瘕等。
例如干姜、附子等。
二、归经中药饮片的归经是指中药性味所归属的经脉系统。
中医药学认为,每种中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特点和对应的经脉归属,通过调理经脉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饮片的归经分为十二经脉,即手太阳经、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太阳经、手太阴经、手少阴经、足少阴经、足太阴经、手少阳经、手厥阴经、足少阳经、足厥阴经。
每一经脉都与人体的特定器官和经络相连,通过调理经络的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不同的药物对应不同的经脉,通过服用中药饮片来调理人体的经脉,可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土茯苓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土茯苓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一、性味土茯苓,即土制茯苓,是中药茯苓的一种制剂形式。
土茯苓的主要性味为甘、淡,性微寒。
甘味入脾经,淡味入心脾两经。
二、归经土茯苓归经于心、脾、肾三经。
三、功能主治下面是土茯苓的功能主治的详细介绍:1.健脾消食:土茯苓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可用于脾虚食少、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症状。
2.益肺止咳:土茯苓对肺有益,能够止咳平喘,可用于肺虚咳嗽、肺痨咳血等症。
3.润肺止渴:土茯苓有润肺止渴的功效,对于肺热引起的口渴、咽干等症状有效。
4.祛湿利尿:土茯苓具有祛湿利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型的尿路感染、水肿等症状。
5.安神调心:土茯苓有安神调心的功效,对于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6.补肾壮阳:土茯苓对肾有补益作用,可用于肾虚阳痿、腰膝酸软等症状。
7.化痰止嗽:土茯苓能够化痰止嗽,对于痰热壅盛、咳嗽痰多等症状有效。
四、使用方法土茯苓多用于煎服,常用剂量为10-15克,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一般煎汤服用,也可以冲服。
五、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年幼儿童禁用土茯苓。
2.舌苔白腻、脾胃湿热、大便黏滞者不宜使用。
3.使用土茯苓时应遵医嘱,不宜过量使用。
4.土茯苓有一定的降低血糖作用,糖尿病患者使用时需注意。
六、总结土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在中医药理论中具有多种功效。
它可以健脾消食、益肺止咳、润肺止渴、祛湿利尿、安神调心、补肾壮阳、化痰止嗽等。
使用时要注意剂量和禁忌,遵医嘱使用。
106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2024年最新)
106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丁香辛、温,脾、胃、肾经1、温中降逆: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中止呕药同用。
2、温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
2~5克畏郁金;热症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八角茴香辛、甘、温。
归肝、肾、脾经。
1、具有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2、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无3刀豆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1、具有温中下气,益肾补元的功效。
2、主治虚寒呃逆,肾虚腰痛。
内服:煎汤,9-15g;或烧存性研末。
无4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膀胱、胃经1、具有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的功效。
2、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胁痛,肾虚腰痛,痛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
无5小蓟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
主治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或捣汁。
外用:捣敷。
无6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
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内热消渴等。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25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
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1、中药配伍禁忌:恶甘遂。
与海螵蛸、龙骨、牡蛎、瓦楞子等碱性药物合用降低药效。
2、中西药配伍禁忌:(1)慎与维生素C及烟酸、谷氨酸、胃酶合剂等酸性较强的药物联用,可使上述药物分解,药效降低。
(2)慎与降糖药同用。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7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
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
主治饮食积滞,泻痢腹痛,疝气痛,瘀阻胸腹痛,痛经。
钱虫草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钱虫草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一、性味归经性味:微苦、微甘,寒。
归经:入肺、脾、肾经。
二、功能主治钱虫草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和主治:1.滋阴清热:钱虫草味苦微甘,具有滋阴清热的功效。
可用于高热、口渴、喉痛、舌痛等症。
2.润肺止咳:钱虫草对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够润肺止咳。
3.补肾壮阳:钱虫草具有温肾固精、壮阳补肾的功效,可用于肾阳不足、阳痿早泄等男性性功能障碍症状。
4.养阴生津:钱虫草能够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具有滋阴生津的作用。
适用于阴虚燥热、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等症。
5.清热解毒:钱虫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和解毒作用。
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口疮、疮痈等疾病。
三、用法用量钱虫草常见的用法包括:1.煎服:将钱虫草切碎后,用水煎煮服用,一般每次15-30克。
2.炖汤:钱虫草可与其他药材搭配炖汤,用于滋补身体,增强免疫力。
3.冲剂:将钱虫草制成冲剂,方便携带和服用,适用于口渴烦躁、咽喉肿痛等症状。
四、注意事项在使用钱虫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剂量控制:每次用量不宜过多,避免出现药物过量引起的不良反应。
2.禁忌人群:孕妇、乳母、脾胃虚寒、便溏者慎用。
3.药物相互作用:钱虫草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4.药物储存:钱虫草应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五、总结钱虫草是一种具有滋阴清热、润肺止咳、补肾壮阳等多种功能的中药材。
通过适当的用法用量,能够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改善相关症状。
在使用钱虫草时,需要注意剂量控制、禁忌人群、药物相互作用等事项,以确保用药安全和疗效。
中药穿心莲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中药穿心莲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一、性味苦、寒二、归经入心、肾经三、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由于热毒引起的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常用于治疗热盛引起的高热病、急性肠道感染、口腔溃疡等。
2.凉血止血:穿心莲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能够调节血液的循环和凝固功能,有效止血。
常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如鼻出血、痔疮出血等。
3.活血化瘀:穿心莲能够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减轻瘀血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常用于治疗创伤后疼痛、淤血瘀肿等症状。
4.降脂降压:穿心莲具有降脂降压的作用,可以调节血脂和血压水平,对于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5.抗肿瘤:穿心莲含有多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6.保护心脏:穿心莲对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增强心脏的功能,调节心律,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和治疗心脏病。
7.养肝明目:穿心莲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改善肝脏的代谢功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同时对于眼睛疲劳和视力模糊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四、使用注意事项1.穿心莲性寒,容易引起体内寒邪的侵袭,体质虚弱或者寒凉体质的人不宜过多服用。
2.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来说,穿心莲的副作用还不明确,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最好避免使用。
3.使用穿心莲时需要控制剂量,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4.患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疾病或者肾脏疾病的患者,不建议使用穿心莲。
5.不同个体对穿心莲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五、临床应用1.上述功能主治部分已经涵盖了穿心莲的临床应用范围,适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降脂降压、抗肿瘤、心脏保护、肝脏保护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2.穿心莲的药材常用于中药方剂中,配合其他药物共同发挥疗效。
3.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体质,穿心莲的用量和疗程需要进行调整,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以上是对中药穿心莲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的介绍及使用注意事项。
中药的名字,竟然这么美
中药的名字,竟然这么美
常见常用中药有数百种,本草有不同的花期,颜色上五彩缤纷,有的盛开雍雅,有的热烈张扬,有的含蓄低调。
桔梗
性味归经:平;苦、辛;归肺经。
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主治: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禁忌:阴虚久咳及咳血者禁服;脾胃虚弱者慎服。
内服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
独活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除湿,痛痹止痛。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
禁忌:阴虚血燥者慎服,气血虚而遍身痛及阴虚下体痿弱者禁用。
一切虚风类中,咸非独活所宜。
半夏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外治痈肿痰核。
禁忌: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生品内服宜慎。
辛夷
性味归经:温;辛;归肺、胃经。
功效:散风寒,鼻通窍。
主治: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还有抗过敏、消炎、降血压、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
禁忌:阴虚火旺者慎服。
银杏
性味归经:平;苦、涩;归心、肺经。
功效:敛肺平喘,活血止痛。
主治:用于瘀血阻络,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肺虚咳喘,高脂血症。
禁忌:实邪者忌用,禁忌与鱼同食。
中医药文化璀璨夺目,古人的想法天马行空。
中药药名本身就有很多故事,寓意悠深。
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
A缬草——【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有微毒。
入心、肝二经。
【功效禁忌】洽心神不安,胃弱,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体弱阴虚者慎用。
艾叶——【性味归经】苦辛,温。
入脾、肝、肾经。
【功效】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B巴戟天——【性味归经】味辛,甘; 性微温。
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助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
白花蛇——【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
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白蒺藜——【性昧归经】苦辛乎,入肝经。
【功用】平肝解郁,祛风明目。
白石英——【性味】甘、微温。
【功效】益气、安神、止咳、降逆、除湿痹、补五脏、利尿。
白术——【性味归经】苦、甘,温。
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白芍——【性味归经】苦酸,凉。
入肝、脾经。
【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白鲜皮——【性味归经】苦,寒。
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白芷——【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胃经。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百部——【性味归经】甘、苦,微温。
归肺经。
【功效】润肺下气止咳,杀虫。
白蔹——【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疠,水火烫伤。
斑蝥——【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
归肝、胃、肾经。
【功效】破血逐瘀消漱,攻毒散结。
半夏——【性味归经】辛,温,有毒。
入脾、胃经。
【功效】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
萆薢——【功效】利水药,渗湿利尿。
【性味归经】苦,平。
归肝、胃、膀胱经扁豆——【性味归经】味甘、性平。
归、胃经。
【功效】健脾、和中、益气、化湿、消暑。
冰片——【性味归经】辛、苦,微寒。
归心、脾,肺烃。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槟榔——【性味归经】气微,味涩而苦。
入脾、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破积,下气,行水。
薄荷——【性味归经】辛,凉。
入肺、肝经。
【功效】疏风,散热,辟秽,解毒。
柏子仁——【性味归经】甘,平。
中药药性、归经、主治
中药药性、归经、主治分类药品名性味归经功效解表药发散风寒药⿇黄⾟、微苦、温肺、膀胱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消肿,“有汗不得⽤⿇黄”桂枝⾟、⽢、温肺⼼,膀胱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紫苏⾟、温肺、脾发汗解表、⾏⽓宽中、解鱼蟹毒、理⽓安胎⽣姜⾟、微温肺、脾发汗解表、温中⽌呕、温肺⽌咳,为“呕家圣药”⾹薷⾟、微温肺脾胃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消肿,⽤于“阴署证”荆芥⾟、微温肺、肝祛风解表、透疹⽌痒、⽌⾎防风⾟、⽢,微温膀胱肝脾祛风解表、胜湿⽌痛、⽌痉羌活⾟、苦、温膀胱肾发散风寒、胜湿⽌痛藁本⾟、温膀胱肝祛风散寒、胜湿⽌痛⽩芷⾟、温肺、胃祛风散寒、通窍⽌痛、消肿排脓、燥湿⽌带细⾟⾟、温,⼩毒肺肾⼼祛风解表、散寒⽌痛、温肺化饮、通窍,善治太阳少阳两感风寒苍⽿⼦⾟苦温,⼩毒肺祛风解表、宣通⿐窍、除湿⽌痛⾟夷⾟、温肺、胃发散风寒、宣通⿐窍发散风热药薄荷⾟、凉肺、肝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蒡⼦⾟、苦、寒肺、胃发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清泻)蝉蜕⽢、寒肺、肝发散风热、透疹⽌痒、祛风⽌痉、退翳明⽬桑叶⽢、苦,寒肺、肝发散风热、润肺⽌咳、平肝明⽬菊花⾟、⽢、苦微寒肺、肝发散风热、清肝明⽬、平抑肝阳、清热解毒蔓荆⼦⾟、苦,微寒膀胱肝胃发散风热、清利头⽬柴胡⾟、苦,微寒肝、胆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清胆截疟升⿇⾟、微⽢,微寒肺脾胃肠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葛根⽢、⾟、凉脾、胃解肌退热、透发⿇疹、⽣津⽌渴、升阳⽌泻清热药清热泻⽕药⽯膏⾟、⽢,⼤寒肺、胃清热泻⽕、除烦⽌渴、收敛⽣肌知母苦、⽢,寒肺胃肾清热泻⽕、滋阴润燥芦根⽢、寒肺、胃清热⽣津、除烦⽌呕、利尿天花粉⽢、微,微寒肺、胃清热⽣津、消肿排脓⽵叶⽢、⾟、淡,寒⼼胃⼩肠清热除烦、⽣津、利尿淡⽵叶⽢、淡、寒⼼胃⼩肠清热除烦、利尿栀⼦苦、寒⼼肝肺胃泻⽕除烦、清热利湿、凉⾎解毒夏枯草⾟、苦、寒肝、胆清肝明⽬、消肿散结决明⼦⽢苦咸,微寒肝肾、⼤肠清肝明⽬、润肠通便密蒙花⽢、微寒肝清肝养肝、明⽬退翳清葙⼦苦、微寒肝清肝明⽬、退翳清热燥湿药黄芩苦、寒肺胃胆⼤肠清热燥湿、泻⽕解毒、⽌⾎、安胎黄连苦、寒⼼肝胃⼤肠清热燥湿、泻⽕解毒黄柏苦、寒肾、膀胱⼤肠清热燥湿、泻⽕解毒、退虚热龙胆苦、寒肝胆、膀胱清热燥湿、泻肝⽕苦参苦、寒⼼肝胃⼤肠、膀胱清热燥湿、杀⾍、利尿⽩鲜⽪苦、寒脾、胃清热燥湿、解毒、祛风椿⽪苦、涩、寒肝、⼤肠清热燥湿、涩肠⽌泻、⽌⾎⽌带清热解毒药⾦银花⽢、寒肺、⼼、胃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连翘苦、微寒肺、⼼、胆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青叶苦、⼤寒⼼、肺、胃清热解毒、凉⾎消斑板蓝根苦、寒⼼、胃清热解毒、凉⾎利咽青黛咸、寒肝、肺清热解毒、凉⾎利咽、清肝泻⽕贯众苦、微寒⼩毒肝、脾清热解毒、凉⾎,杀⾍清热药清热解毒药蒲公英苦、⽢、寒肝、胃清热解毒、利湿紫花地丁苦、寒⼼、肝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蚤休苦、微寒⼩毒肝清热解毒、消肿⽌痛、息风定惊野菊花苦、⾟,微寒肝、肺清热解毒鱼腥草⾟,微寒肺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红藤苦、平⼤肠、肝清热解毒、活⾎⽌痛败酱草⾟、苦,微寒肝胃,⼤肠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痛⽩花蛇⾆草苦、⽢、寒胃、⼤肠、⼩肠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痈⼟茯苓⽢、淡、平肝、胃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头翁苦、寒⼤肠清热解毒、凉⾎⽌痢马齿苋酸、寒肝、⼤肠清热解毒、凉⾎⽌痢,通淋鸦胆⼦苦寒,⼩毒肝、⼤肠清热解毒、⽌痢,截疟秦⽪苦、涩、寒⼤肠肝、胆清热解毒、燥湿⽌痢、清肝明⽬射⼲苦、寒肺清热解毒、利咽祛痰⼭⾖根苦、寒肺、胃清热解毒、利咽消肿马勃⾟、平肺清热解毒、利咽,⽌⾎熊胆苦、寒肝、胆、⼼清热解毒、清肝明⽬、风⽌痉穿⼼莲苦、寒肺胃、⼤肠、⼩肠清热解毒、燥湿半边莲⽢、淡、寒⼼肺、⼩肠清热解毒、利⽔消肿清热凉⾎药⽣地黄⽢、苦、寒⼼、肝、肾清热凉⾎、养阴⽣津⽞参⽢苦、咸、寒肺、胃、肾清热凉⾎、滋阴解毒牡丹⽪苦、⾟,微寒⼼、肝、肾清热凉⾎、活⾎散瘀⾚芍苦、微寒肝清热凉⾎、祛瘀⽌痛紫草⽢、咸,寒⼼、肝凉⾎活⾎、解毒透疹⽔⽜⾓苦、咸、寒⼼、肝、肾清热凉⾎、解毒消斑清虚热药青蒿苦、⾟、寒肝、胆、肾清虚热,凉⾎,解暑,截疟地⾻⽪⽢、寒肺、肝、肾清虚热,清热凉⾎、肺降⽕银柴胡⽢、微寒肝、胃清虚热,除疳热胡黄连苦、寒⼼、肝、胃⼤肠清虚热,除疳热,清湿热泻下药攻下药⼤黄苦、寒脾、胃⼤肠、肝⼼泻下攻积、清热泻⽕、⽌⾎、解毒、活⾎祛瘀、清泻湿热芒硝咸、苦、寒胃、⼤肠泻下、软坚、清热番泻叶⽢、苦、寒⼤肠泻下导滞芦荟苦、寒肝、⼤肠泻下、清肝、杀⾍润下药⽕⿇仁⽢,平脾、⼤肠润肠通便郁李仁⾟苦、⽢、平⼤肠、⼩肠润肠通便、利⽔消肿峻下逐⽔药⽢遂苦、寒肺肾、⼤肠泻下逐饮、消肿散结京⼤戟苦⾟寒、有毒肺肾、⼤肠泻下逐饮、消肿散结芫花⾟、苦、温肺肾、⼤肠泻下逐饮、祛痰⽌咳、杀⾍疗疮商路苦、寒,有毒肺肾、⼤肠泻下利⽔、消肿散结牵⽜⼦苦、寒,有毒肺肾、⼤肠泻下、逐⽔、去积、杀⾍巴⾖⾟、热,⼤毒肺胃、⼤肠峻下冷积、逐⽔退肿、祛痰利咽、外⽤蚀疮祛风湿药祛风湿药独活⾟、苦,温肾、膀胱祛风湿、⽌痹痛、解表防⼰苦、⾟、寒肾脾、膀胱祛风湿、⽌痛、利⽔消肿川乌⾟、苦,热⼼脾、肝肾祛风⽌痛、散寒⽌痛威灵仙⾟、咸,温膀胱祛风湿、通筋络、消痰⽔、治⾻鲠秦艽苦、⾟,微寒胃、肝、胆祛风湿、舒筋络、退虚热、清湿热络⽯藤苦,微寒⼼、肝祛风通络、凉⾎消肿祛风湿药祛风湿药⽊⽠酸、温肝、脾舒筋活络、除湿和胃蕲蛇⽢咸温,有毒肝祛风通络、定惊⽌痉豨莶草苦、⾟、寒肝、肾祛风除湿、通筋活络、清热解毒桑枝苦、平肝祛风通络、⾏⽔消肿五加⽪⾟、苦,温肝、肾祛风湿、强筋络、利尿桑寄⽣苦、⽢、平肝、肾祛风湿、益肝肾、强筋⾻、安胎狗脊苦、⽢、温肝、肾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化湿药化湿药⼴藿⾹⾟,微温脾、胃、肺化湿、解暑、⽌呕佩兰⾟、平脾、胃、肺化湿、解暑苍术⾟、苦、温脾、胃燥湿健脾、祛风湿、发表厚朴⾟、苦、温脾胃肺、⼤肠燥湿、⾏⽓、消积、平喘砂仁⾟、温脾、胃化湿开胃、温脾⽌泻、理⽓安胎⽩⾖蔻⾟、温肺、胃、脾化湿⾏⽓、温中⽌呕草⾖蔻⾟、温脾、胃燥湿⾏⽓、温中⽌呕草果⾟、温脾、胃燥湿散寒、除痰截疟利⽔渗湿药利⽔消肿药茯苓⽢、淡、平⼼、脾、肾利⽔渗湿、健脾安神猪苓⽢、淡、平肾、膀胱利⽔渗湿泽泻⽢、淡、寒肾、膀胱利⽔渗湿、泻热薏苡仁⽢、淡、微寒脾、胃、肺利⽔渗湿、健脾⽌泻、清热排脓、除痹利尿通淋药车前⼦⽢、寒肾、肝、肺利尿通淋、渗湿⽌泻、清肝明⽬、清肺化痰滑⽯⽢、淡、寒膀胱、胃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关⽊通苦、寒⼼⼩肠、膀胱清热利⽔通淋、通经下乳瞿麦苦、寒⼼⼩肠,膀胱利尿通淋海⾦沙⽢、寒膀胱、⼩肠利尿通淋⽯韦苦、⽢,微寒肺、膀胱利尿通淋、清肺⽌咳、凉⾎⽌⾎利湿退黄药茵陈苦、寒脾胃、肝、胆清利湿热、利胆退黄⾦钱草⽢、淡,微寒肝胆肾、膀胱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虎杖苦、微寒肝、胆、肺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祛瘀、祛痰⽌咳温⾥药温⾥药附⼦⾟、⽢⼤热有毒⼼、肾、脾回阳救逆、补⽕助阳、散寒⽌痛⾁桂⾟、⽢,热⼼肝肾、脾补⽕助阳、散寒⽌痛、温经通脉⼲姜⾟、热脾胃⼼、肺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吴茱萸⾟苦热有⼩毒肝、脾、胃肾散寒⽌痛、疏肝降逆、助阳⽌泻丁⾹⾟、温脾、胃、肾温中降逆、散寒⽌痛、温肾助阳⼩茴⾹⾟、温肝肾、脾胃散寒⽌痛、理⽓和中花椒⾟、热脾、胃温中⽌痛、杀⾍⽌痒⾼良姜⾟、热脾、胃散寒⽌痛、温中⽌呕理⽓药理⽓药陈⽪⾟、苦,温脾、肺理⽓健脾、燥湿化痰青⽪苦、⾟,温肝、胆,胃疏肝破⽓、消积化滞枳实苦、⾟,微寒脾胃,⼤肠破⽓消积、化痰除痞⽊⾹⾟、苦、温脾胃胆,⼤肠⾏⽓、调中、⽌痛⾹附⾟平微苦、⽢肝、三焦疏肝理⽓、调经⽌痛乌药⾟、温肺脾肾、膀胱⾏⽓⽌痛、温肾散寒沉⾹⾟、苦、温脾、胃、肾⾏⽓⽌痛、降逆⽌呕、温肾纳⽓川楝⼦苦、寒,⼩毒肝、胃,⼩肠膀胱⾏⽓⽌痛、疏肝泻热、杀⾍疗癣荔枝核⾟,微温,苦肝、胃理⽓⽌痛、祛寒散结理⽓药理⽓药佛⼿⾟、苦、温肝、脾、胃、肺疏肝解郁、理⽓和中、燥湿化痰⾹橼⾟,微苦酸,温肝、脾、胃、肺疏肝解郁、理⽓宽中薤⽩⾟、苦,温肺⼼胃,⼤肠通阳散结、⾏⽓导滞青⽊⾹⾟、苦,微寒肝、胃⾏⽓⽌痛、解毒消肿柿蒂苦、平胃降⽓⽌呕消⾷药消⾷药⼭楂酸、⽢,微温脾、胃、肝消⾷化积、⾏⽓散瘀神曲⽢、⾟,温脾、胃消⾷和胃麦芽⽢、平脾、胃、肝消⾷和中、回乳消胀⾕芽⽢、平脾、胃消⾷健胃莱菔⼦⾟、⽢、平脾、胃、肺消⾷除胀、降⽓化痰鸡内⾦⽢、平脾、胃,⼩肠膀胱消⾷健胃、固精⽌遗、化坚消⽯⽌⾎药凉⾎⽌⾎药⼤蓟苦、⽢,凉⼼、肝凉⾎⽌⾎、散瘀解毒消痈⼩蓟苦、⽢,凉⼼、肝凉⾎⽌⾎、散瘀解毒消肿地榆苦、酸,微温肝胃,⼤肠凉⾎⽌⾎、解毒敛疮槐花苦,微寒肝、⼤肠凉⾎⽌⾎、清肝明⽬侧柏叶苦、涩,微寒肺肝,⼤肠凉⾎⽌⾎、祛痰⽌咳⽩茅根⽢、寒肺胃,膀胱凉⾎⽌⾎、清热利尿苎⿇根⽢、寒⼼、肝凉⾎⽌⾎、清热解毒,安胎化瘀⽌⾎药三七⽢,微苦,温肝、胃化瘀⽌⾎、消肿定痛茜草苦、寒肝凉⾎⽌⾎、活⾎通经蒲黄⽢,微⾟,平肝、⼼化瘀、⽌⾎、利尿五灵脂苦、⽢,温肝、脾化瘀⽌⾎、活⾎⽌痛收敛⽌⾎药⽩及苦⽢涩,微寒肺、胃、肝收敛⽌⾎、消肿⽣肌仙鹤草苦、涩,平肺、肝、脾收敛⽌⾎、补虚、⽌痢杀⾍紫珠苦、涩,凉肝、肺、胃凉⾎收敛⽌⾎、清热解毒藕节⽢、涩,平肝、肺、胃收敛⽌⾎、散瘀温经⽌⾎艾叶⾟、苦、温肝、脾、肾温经⽌⾎、散寒⽌痛、调经安胎、祛湿⽌痒炮姜苦、涩,温脾、肝温经⽌⾎、温中⽌痛、温中⽌泻活⾎化瘀药活⾎化瘀药川芎⾟、温肝胆、⼼包活⾎⾏⽓、祛风⽌痛延胡索⾟、苦、温⼼、肝、脾活⾎、⾏⽓、⽌痛郁⾦⾟、苦、寒肝、⼼、胆活⾎⽌痛、⾏⽓解郁、凉⾎清⼼、利胆退黄姜黄⾟、苦、温肝、脾破⾎⾏⽓、通络⽌痛乳⾹⾟、苦、温⼼、肝、脾活⾎⽌痛、消肿⽣肌没药苦、⾟、平⼼、肝、脾活⾎⽌痛、消肿⽣肌丹参苦、微寒⼼、肝活⾎调经、凉⾎消痈、清⼼安神红花⾟、温⼼、肝活⾎通经、祛瘀⽌痛桃仁苦⽢平,⼩毒⼼肝,⼤肠活⾎祛瘀、润肠通便、⽌咳平喘益母草苦、⾟,微寒肝、⼼,膀胱活⾎祛瘀、利⽔消痈、清热解毒⽜膝酸、苦、⽢、平肝、肾活⾎通经、补肝肾、强筋⾻、引⽕(⾎)下⾏、利尿通淋鸡⾎藤苦、⽢、温肝活⾎补⾎、舒筋活络王不留⾏苦、平肝、胃活⾎通经、下乳消痈、利⽔通淋⼟鳖⾍咸、寒,⼩毒肝破⾎逐瘀、续筋接⾻⾃然铜⾟、平肝散淤⽌痛、接⾻疗伤⾻碎补苦、温肾、肝活⾎续筋、补肾强⾻活⾎化瘀药⾎竭⽢、咸、平⼼、肝活⾎化瘀⽌痛、⽌⾎敛疮⽣肌莪术⾟、苦、温肝、脾破⾎⾏⽓、消积⽌痛⽔蛭咸苦平,⼩毒肝破⾎逐瘀消癥虻⾍苦,微寒,毒肝破⾎通经、逐瘀消癥斑蝥⾟、寒,⼤毒肝、肾、胃破⾎逐瘀消癥、攻毒蚀疮散结穿⼭甲咸,微寒肝、胃活⾎消癥通经、消肿排脓,下乳化痰⽌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半夏⾟,温,毒脾、胃、肺燥湿化痰、降逆⽌呕、消痞散结,外⽤消肿⽌痛天南星苦⾟温,毒肺、肝、脾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消肿⽌痛⽩附⼦⾟⽢温,毒胃、肝燥湿化痰、祛风⽌痉、解毒散结⽌痛⽩芥⼦⾟、温肺温肺化痰、利⽓散结、通络⽌痛旋覆花苦⾟咸,微温肺、脾、胃、⼤肠降⽓化痰、降逆⽌呕⽩前⾟、苦,微温肺降⽓、消痰、⽌咳清化热痰药前胡苦、⾟,微寒肺降⽓化痰、宣散风热桔梗苦、⾟、平肺开宣肺⽓、祛痰排脓、利咽川贝母苦、⽢,微寒肺、⼼清热化痰、润肺⽌咳、散结消肿浙贝母苦、寒肺、⼼清热散结、化痰⽌咳⽠蒌⽢,微苦,寒肺胃,⼤肠清热化痰、利⽓宽胸、散结消痈、润燥滑肠⽵茹⽢,微寒肺、胃清化热痰、开郁除烦、清胃⽌呕⽵沥⽢、寒⼼、肺、肝清热滑痰、定惊利窍天竺黄⽢、寒⼼、肝清热化痰、清⼼定惊海藻咸、寒肝、胃、肾消痰软坚、利⽔消肿昆布咸、寒肝、胃、肾消痈散结、利⽔消肿礞⽯⽢、咸、平肺、肝坠痰下⽓、平肝镇惊⽌咳平喘药苦杏仁苦,微温⼩毒肺、⼤肠⽌咳平喘、润肠通便苏⼦⾟、温肺、⼤肠降⽓化痰、⽌咳平喘、润肠通便百部⽢、苦,微温肺润肺⽌咳、杀⾍灭虱紫菀苦、⽢,微温肺润肺下⽓、化痰⽌咳款冬花⾟、温肺润肺下⽓、化痰⽌咳马兜铃苦,微⾟,寒肺、⼤肠清肺化痰、⽌咳平喘枇杷叶苦,微寒肺、胃清肺化痰⽌咳、降逆⽌呕桑⽩⽪⽢、寒肺泻肺平喘、利⽔消肿葶苈⼦苦、⾟,⼤寒肺、膀胱泻肺平喘、利⽔消肿⽩果⽢苦涩平,毒肺敛肺定喘、收涩⽌带、固精缩尿安神药重镇安神药朱砂⽢、寒,有毒⼼镇⼼安神、清热解毒磁⽯咸、寒⼼、肝、肾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明⽬、纳⽓定喘龙⾻⼲、涩、平⼼、肝、肾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琥珀⽢、平⼼肝、膀胱镇惊安神、活⾎化瘀、利尿通淋珍珠⽢、咸、寒⼼、肝镇惊安神、明⽬祛翳、收敛⽣肌养⼼安神药酸枣仁⽢、酸、平⼼、肝、胆养⼼益肝、安神、敛汗柏⼦仁⽢、平⼼肾,⼤肠养⼼安神、润肠通便远志苦、⾟,微温⼼、肾、肺宁⼼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合欢⽪⽢、平⼼、肝安神解郁、活⾎消肿平肝息风药平抑肝阳药⽯决明咸、寒肝平肝潜阳、清肝明⽬珍珠母咸、寒肝、⼼平肝潜阳、清肝明⽬、镇⼼安神牡蛎咸、涩,微寒肝、肾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赭⽯苦、寒肝、⼼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蒺藜苦、⾟、平肝平肝疏肝、祛风明⽬罗布⿇⽢、苦、凉肝平抑肝阳、清热、利尿息风⽌痉药羚⽺⾓咸、寒肝、⼼平肝息风、清肝明⽬、清热解毒⽜黄苦、凉肝、⼼息风⽌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地龙咸、寒肝脾、膀胱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全蝎⾟、平,有毒肝息风⽌痉、攻毒散结、通络⽌痛蜈蚣⾟、温,有毒肝息风⽌痉、攻毒散结、通络⽌痛僵蚕咸、⾟、平肝、肺息风⽌痉、祛风⽌痛、化痰散结开窍药开窍药麝⾹⾟、温⼼、脾开窍醒神、活⾎通经、⽌痛催产冰⽚⾟、苦,微寒⼼、脾、肺开窍醒神、清热⽌痛苏合⾹⾟、温⼼、脾开窍醒神、辟秽⽌痛⽯菖蒲⾟、苦、温⼼、胃开窍宁神、化湿和胃蟾酥⾟、温,有毒⼼开窍醒神、⽌痛、解毒补虚药补⽓药⼈参⽢,微苦微温⼼、肺、脾⼤补元⽓、补脾益肺、⽣津⽌渴、安神益智西洋参苦,微⽢,寒⼼、肺、胃补⽓养阴、清⽕⽣津党参⽢、平脾、肺补中益⽓、⽣津、养⾎太⼦参⽢,微苦,平脾、肺补⽓⽣津黄芪⽢、微温脾、肺补⽓升阳、益卫固表、利⽔消肿、托疮⽣肌⽩术苦、⽢、温脾、胃补⽓健脾、燥湿利⽔、固表⽌汗、安胎⼭药⽢、平脾、肺、肾益⽓养阴、补脾肺肾、固精⽌带⽢草⽢、平⼼、肺、脾、胃益⽓补中、清热解毒、祛痰⽌咳、缓急⽌痛、调和药性补阳药⿅茸⽢、咸、温肾、肝壮肾阳、益精⾎、强筋⾻、调冲任、固带脉、托疮毒巴戟天⽢、⾟,微温肾、肝补肾阳、益精⾎、强筋⾻祛风湿淫⽺藿⾟、⽢、温肝、肾温肾壮阳、强筋⾻、祛风湿补⾻脂⾟、苦、温肾、脾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泻、纳⽓平喘⾁苁蓉⽢、咸、温肾、⼤肠壮肾阳、益精⾎、润肠通便冬⾍夏草⽢、平肺、肾益肾壮阳、补肺平喘、⽌⾎化痰紫河车⽢、咸、温⼼、肺、肾温肺补精、益⽓养⾎蛤蚧咸、平肺、肾助肾阳、益精⾎、补肺⽓定喘咳菟丝⼦⽢、温肝、肾、脾补肾固精、养肝明⽬、⽌泻安胎沙苑⼦⽢、温肝、肾补肾固精、养肝明⽬杜仲⽢、温肝、肾补肝肾、强筋⾻、安胎续断苦⽢⾟,微温肝、肾补肝肾、强筋⾻、⽌⾎安胎、疗伤续折补⾎药当归⽢、⾟、温肝、⼼、脾补⾎、活⾎、调经、⽌痛、润肠熟地黄⽢,微温肝、肾补⾎滋阴、益精填髓⽩芍苦酸⽢,微寒肝、脾养⾎调经、平肝⽌痛、敛阴⽌汗制何⾸乌⽢、涩,微温肝、肾补益精⾎、固肾乌须⽣何⾸乌⽢、苦、平⼼肝,⼤肠截疟、解毒、润肠通便阿胶⽢、平肺、肝、肾补⾎、⽌⾎、滋阴润燥北沙参⽢,微苦微寒肺、胃养阴清肺、益胃⽣津南沙参⽢,微寒肺、胃养阴清肺、祛痰、益⽓麦冬⽢,微苦微寒⼼、肺、胃养阴润肺、益胃⽣津、清⼼除烦天冬⽢、苦、寒肺、肾养阴润燥、清⽕、⽣津百合⽢,微寒肺、⼼养阴润燥⽌咳、清⼼安神⽯斛⽢,微寒胃、肾养阴清热、益胃⽣津⽟⽵⽢,微寒肺、胃养阴润燥、⽣津⽌渴黄精⽢、平脾、肺、肾滋肾润肺、补脾益⽓枸杞⼦⽢、平肝、肾补肝肾、明⽬、润肺桑椹⽢、寒肝、肾滋阴补⾎、⽣津、润肠补阴药银⽿⽢、平肺、胃滋阴润肺、养胃⽣津墨旱莲⽢、酸、寒肝、肾补肝肾阴、凉⾎⽌⾎⼥贞⼦⽢、苦、凉肝、肾补肝肾阴、乌须明⽬龟甲⽢、咸、寒肝、肾、⼼滋阴潜阳、益肾健⾻、固经⽌⾎、养⾎补⼼鳖甲咸、寒肝、肾滋阴潜阳、软坚散结收涩药⽌汗药⿇黄根⽢、平肺收敛⽌汗浮⼩麦⽢、凉⼼⽌汗、益⽓、除热敛肺涩肠五味⼦酸、⽢、温肺、肾、⼼敛肺滋肾、⽣津敛汗、涩精⽌泻、宁⼼安神乌梅酸、涩、平肝、脾、肺、⼤肠敛肺⽌咳、涩肠⽌泻、⽣津⽌渴、安蛔⽌痛五倍⼦酸、涩、平肺肾,⼤肠敛肺降⽕、涩肠⽌泻、固精⽌遗、敛汗⽌⾎罂粟壳酸涩平,有毒肺肾,⼤肠涩肠⽌泻、敛肺⽌咳、⽌痛诃⼦苦酸、涩、平肺,⼤肠涩肠⽌泻、敛肺⽌咳、利咽开⾳⽯榴⽪酸、涩、温⼤肠涩肠⽌泻、杀⾍⾁⾖蔻⾟、温脾胃,⼤肠涩肠⽌泻、温中⾏⽓⾚⽯脂⽢酸、涩、温胃,⼤肠涩肠⽌泻、收敛⽌⾎、敛疮⽣肌禹余粮⽢、涩、平胃、⼤肠涩肠⽌泻、收敛⽌⾎、⽌⾎固精带药⼭茱萸酸,微温肝、肾补益肝肾、收敛肝肾覆盆⼦⽢、酸,微温肝、肾固精缩尿、益肾养肝桑螵蛸⽢、咸、平肝、肾固精缩尿、补肾助阳⾦樱⼦酸、涩、平肾膀胱⼤肠固精缩尿、涩肠⽌泻莲⼦⽢、涩、平脾、肾、⼼补脾⽌泻、固涩⽌带、益肾固精、养⼼安神芡实⽢、涩、平脾、肾补脾⽌泻、益肾固精、除湿⽌带海螵蛸咸、涩,微温肝、肾固精⽌带、收敛⽌⾎、制酸⽌痛、收湿敛疮⽠蒂苦、寒,有毒胃涌吐痰湿、祛湿退黄胆矾酸涩⾟寒,毒肝、胆涌吐痰涎、解毒收湿、祛腐蚀疮藜芦⾟苦寒,有毒肺、胃、肝涌吐风痰、杀⾍疗疮。
人参的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
人参的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一、性味归经•性味:甘、微苦、微温。
•归经:归脾、肺经。
二、功能主治1.益气生津:人参具有补气生津的功效,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改善口渴、口干、乏力等症状。
2.健脾益胃:人参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有良好的调理作用,能够增加胃肠的消化能力,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3.补肺养阴:人参对于肺阴不足、燥咳少痰有保护作用,能够滋养肺阴,增加肺部的防御力,改善干咳、嗽血等症状。
4.安神益智:人参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能够缓解紧张焦虑、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症状,提高思维和记忆能力。
5.补中益气:人参能够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提高食物的吸收利用,补益中气,增加体力和抵抗力。
6.资阳补虚:人参对于阳气不足、寒凉体质有调理作用,能够增加体内阳气,改善体寒、畏寒等症状。
三、使用注意事项1.用量:一般情况下,每次服用人参3~9克为宜,可酌情增减。
具体用量还需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而定。
2.适用人群:一般来说,人参适用于体弱、气虚、阳虚等人群。
对于热病、亢阳、阴盛等人群慎用。
3.注意禁忌:上火、火热内盛、体内有实热者忌服人参。
孕妇、经痛、月经过多者不宜服用。
4.煎服方法:一般情况下,人参以炖汤、加蜂蜜煮水等方式服用较为常见。
炖煮时应注意火候,以避免药效损失。
以上是关于人参的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的简要介绍。
人参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能够起到滋补健身、增强免疫力、改善体质等功效。
无论是作为药材还是作为食材,都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热燥湿,杀虫,
利尿
1.湿热泻痢,便血,黄疸2.湿热带下, 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廯3.湿热小便不利
白鲜皮
苦,寒
脾、胃、膀胱
清热燥湿,祛风解
毒
1.湿热疮毒,湿疹,疥廯2.湿热黄疸,
风湿热痹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甘、寒
肺、心、胃
清热解毒,疏散风
热
1.痈肿疔疮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3.
热毒血痢
1.风热感冒,头昏头痛2.目赤肿痛,
耳鸣耳聋
柴胡
苦、辛,
微寒
肝、胆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
举阳气
1.表证发热,少阳证2.肝郁气滞3.
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升麻
辛、微甘,
微寒
肺、脾、
胃、大肠
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
举阳气
1.外感表证2.麻疹不透3.齿痛口
疮,咽喉肿痛,温毒发斑4.气虚下
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
葛根
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麻黄
辛、微苦,
温
肺、膀胱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
水消肿
1.风寒感冒2.咳嗽气喘3.风水水肿
桂枝
辛、甘,
温
心、肺、
膀胱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
阳化气
1.风寒感冒2.寒凝血滞诸痛证3.痰
饮、蓄水证4.心悸
紫苏
辛,温
肺、脾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1.风寒感冒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生姜
辛,温
肺胃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
疸3.湿热脚气,痿证4.骨蒸劳热,盗汗,
遗精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龙胆
苦,寒
肝、胆
清热燥湿,泻肝胆
火
1.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
痒2.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
3.惊风抽搐
秦皮
苦、涩,寒
肝、胆、大肠
清热燥湿,收涩止
痢,止带,明目
1.湿热泻痢,带下阴痒2.肝热目赤肿
痛,目生翳膜
苦,癫狂2.口疮,热毒疮肿,
丹毒烫伤
知母
苦、甘,寒
肺、胃、肾
清热泻火,生津润
燥
1.热病烦渴2.肺热燥咳3.骨蒸潮热4.
内热消渴5.肠燥便秘
芦根
甘、寒
肺、胃
清热泻火,生津止
渴,除烦、止呕,
利尿
1.热病烦渴2.胃热呕哕3.肺热咳嗽,肺
痈吐脓4.热淋涩痛
天花粉
甘、微苦,微
肺、胃
清热泻火,生津止
1.热病烦渴2.肺热燥咳3.内热消渴4.
夏枯草
辛、苦,寒
肝、胆
清热泻火,明目,
散结消肿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2.
瘰疬,瘿瘤3.乳痈肿痛
决明子
甘、苦、咸,
微寒
肝、大肠
清热明目,润肠通
便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2.
头痛,眩晕3.肠燥便秘
清热燥湿药
黄芩
苦、寒
肺、胆、脾、
胃、大肠、小
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
毒,止血,安胎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
肺止咳
1.风寒感冒2.脾胃寒证3.胃寒呕吐
4.肺寒咳嗽
香薷
辛,微温
肺胃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
水消肿
1.风寒感冒2.水肿脚气
荆芥
辛,微温
肺、肝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
血
1.外感表证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吐衄下血
防风
辛、甘,
微温
膀胱、肝、
脾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
痉
1.祛风解表2.风疹瘙痒3.风湿痹痛
连翘
苦,微寒
肺、心、小肠
清热解毒,消肿散
结,疏散风热
1.痈肿疮毒,瘰疬痰核2.风热外感,温
病初起3.热淋涩痛
穿心莲
苦,寒
心、肺、大肠、
膀胱
清热解毒,凉血,
消肿,燥湿
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2.肺热咳喘,肺
痈吐痰,咽喉肿痛3.湿热泻痢,热淋涩
痛,湿疹瘙痒4.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平
肺、肝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1.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翳障
2.出血证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石膏
甘、辛,大寒
肺、胃
生用: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煅用: 敛疮生肌,收湿, 止血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2.肺热咳喘证3.
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4.溃疡不敛,
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寒水石
辛、咸,寒
心、胃、肾
清热泻火
痛3.鼻渊4.肺寒咳喘
藁本
辛,温
膀胱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风寒感冒,巅顶疼痛2.风寒湿痹
苍耳子
辛、苦温
肺
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
1.风寒感冒2.鼻渊3.风湿痹痛
有毒
湿,止痛
辛夷
辛,温
肺、胃
发散风寒,通鼻窍
1.风寒感冒2.鼻塞,鼻渊
发散风热药
薄荷
辛,凉
肺、肝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
咽透疹,疏肝行气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风热头痛,
目赤多泪,咽喉肿痛3.麻疹不透,
风疹瘙痒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牛蒡子
辛、苦,
寒
肺、胃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
咽透疹,解毒消肿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麻疹不透,
风疹瘙痒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
喉痹
蝉蜕
甘,寒
肺、肝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
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麻疹不透,
风疹瘙痒3.目赤翳障4.急慢惊风,
甘、辛,
凉
脾、胃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
渴,升阳止泻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2.麻疹不透
3.热病口渴,阴虚消渴4.热泄热痢,
脾虚泄泻
淡豆豉
苦、辛,
凉
肺、胃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1.外感表证2.热病烦闷
浮萍
辛,寒
肺、膀胱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
尿消肿
1.风热感冒2.麻疹不透3.风疹瘙痒
4.水肿尿少
木贼
甘、苦,
寒
渴,消肿排脓
疮疡肿毒
竹叶
甘、辛、淡,
寒
心、胃、小肠
清热泻火,除烦,
生津,利尿
1.热病烦渴2.口疮尿赤
淡竹叶
甘、淡、寒
辛、胃、小肠
清热泻火,除烦,
利尿
1.热病烦渴2.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栀子
苦、寒
辛、肺、三焦
泻火除烦,清热利
尿,凉血解毒。焦
栀子:凉血止血
1.热病心烦2.湿热黄疸3.血淋涩痛4.
血热吐衄5.目赤肿痛6.火毒疮疡
破伤风证
桑叶
甘、苦,
寒
肺、肝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
抑肝阳,清肝明目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肺热咳嗽、 燥热咳嗽3.肝阳上亢眩晕4.目赤昏 花
菊花
辛、甘、
苦微寒
肺、肝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
肝明目,清热解毒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肝阳眩晕,
肝风实证3.目赤昏花4.疮疡肿毒
蔓荆子
辛、苦
膀胱、肝、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黄疸泻痢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3.血热
吐衄4.痈肿疮毒5.胎动不安
黄连
苦、寒
辛、脾、胃、
胆、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
毒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2.湿热泻痢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4.痈肿 疖疮,目赤牙痛5.消渴6.外治湿疹、湿 疮、耳道流脓
黄柏
苦、寒
肾、膀胱、大
肠
清热燥湿,泻火除
蒸,解毒疗疮
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2.湿热泻痢,黄
4.破伤风证
羌活
辛、苦,
微温
膀胱、肾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
痛
1.风寒感冒2.风寒湿痹
白芷
辛,温
肺、胃、
大肠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
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
脓
1.风寒感冒2.头痛,牙痛,风湿痹
痛3.鼻渊4.带下证5.疮疡肿毒
细辛
辛,温。
小毒
肾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
窍,温肺化饮
1.风寒感冒2.头痛,牙痛,风湿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