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重要定律_公式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常见公式+实用规律

高中物理常见公式+实用规律
- 洛伦兹定律: F = q∇ × E = -dB / dt, ∇ × B = μ0(J + ε0dE / dt),∇ · E = ρ / ε0, ∇ · B = 0
2. 静力学公式:
- 牛顿第一定律: F = 0
- 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 牛顿第三定律: F1 = -F2
3. 热力学公式:
- 热力学第一定律: Q = ΔU + W
- 热力学第二定律: ΔS ≥ 0
- 热力学第三定律: 熵在绝对零度时为零
4. 光学公式:
- 光速公式: c = λf
- 瑞利公式: n1sinθ1 = n2sinθ2
高中物理常见公式+实用规律
高中物理常见公式+实用规律?(最全?)? -
以下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公式和实用规律:
1. 动力学公式:
- 力的作用: F = ma
- 动能公式: E = 1/2 mv²
- 动量公式: p = mv
- 能量守恒定律: E1 + E2 = E3
- 动量守恒定律: p1 + p2 = p3
- 菲涅尔公式: (rs - rp) / (rs + rp) = (n1cosθ1 - n2cosθ2) / (n1cosθ1 + n2cosθ2)
-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E = hf, p = h/λ
5. 电磁学公式:
- 库伦定律: F = kq1q2 / r²
- 安培定律: B = μ0I / (2πr)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1500字高中物理是中学物理的高一、高二、高三阶段,主要内容涵盖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些重要公式的总结归纳:力学:1.速度公式:v = s / t2.加速度公式:a = (vf - vi) / t3.位移公式:s = (vi + vf) * t / 24.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公式:s = vi * t + 1/2 * a * t^25.力的定义公式:F = m * a6.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 * a7.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 = G * (m1 * m2) / r^2热学:1.热量传递公式:Q = mcΔT2.比热容公式:Q = mcΔT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声学:1.音速公式:v = f * λ2.频率与周期关系公式:f = 1 / T3.波长公式:λ = v / f光学:1.光速公式:c = f * λ2.光程差公式:Δx = nt3.折射定律公式:n1 * sinθ1 = n2 * sinθ24.焦距公式:1 / f = 1 / d0 + 1 / di电学:1.电流公式:I = Q / t2.电压公式:V = W / Q3.电阻公式:R = V / I4.欧姆定律公式:V = I * R5.电功公式:W = V * I * t6.电容公式:C = Q / V7.电场强度公式:E = F / Q8.磁场公式:F = B * I * L * sinθ原子物理:1.质能转换公式:E = mc^22.波粒二象性公式:λ = h / p以上只是高中物理中的一部分公式,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和定律在学习中逐渐深入。

要在学习过程中多多练习,掌握这些公式的应用。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必修11、速度公式:tx v ∆∆= 2、加速度:定义式:t v a ∆∆=决定式:m F a 合= 3、匀变速直线的规律:⑴、速度公式:at v v +=0 ⑵、位移公式:2021at t v x += ⑶、速度与位移公式:ax v v 2202=-⑷ 、两个重要推论:相邻相等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2aT x =∆ 202t v v v v =+= 4、自由落体运动规律:gt v = 221gt h = gh v 22= 5、竖直上抛运动规律:gt v v -=0 2021gt t v h -= gh v v 2202-=- 6、胡克定律:kx F = 7、滑动摩擦力:N F f μ=8、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解题步骤:1. 选取研究对象;2. 受力分析关键;3. 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沿着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4. 列方程求解:方程变为:0 ==y x F ma F ;或者:ma F F y x == 09、平抛运动规律:⑴、位移公式:水平方向:t v x 0= 竖直方向:221gt y = 合位移大小:22y x s += 合位移方向:x y =αtan 其中α为: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⑵、速度公式:水平速度:保持0v 不变竖直速度:gt v y = 合速度大小:220yv v v += 合速度方向:0tan v v y =θ其中θ为:合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10、圆周运动公式: ⑴、线速度:)(弧长与时间的比值ts v ∆∆=⑵、角速度:)(t 角度一定用弧度。

圆心角与时间的比值,∆∆=θω ⑶、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r v ω= ⑷、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Tr v 2π=⑸、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T πω2= ⑹、车速与角速度的关系:n 2πω=公式中转速n 的单位必需是:转/秒r/s ⑺、向心加速度:v r T r r v a 2222ωπω=⎪⎭⎫ ⎝⎛=== ⑻、向心力:v m r T m r m r v m ma F 2222ωπω=⎪⎭⎫ ⎝⎛==== 向心力方程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上的应用的解题步骤:①、选取研究对象;②、受力分析关键;③、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沿着半径方向和垂直于半径方向即切线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④、列向心力方程求解: 半径方向的合力即为向心力v m r T m r m r v m ma F 2222ωπω=⎪⎭⎫ ⎝⎛==== 对于切线方向:匀速圆周运动切线方向合力一定等于零,非匀速圆周运动切线方向合力不一定等于零;11、万有引力与航天:⑴、开普勒第三定律: )(23量无关的常数,与环绕天体质是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k k Ta = ⑵、万有引力定律:221r m m G F = ⑶、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上应用的两个方面:A 、质量为M 的天体,其实体半径为R,在其表面有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若忽略天体M 的自转,则天体M 对物体m 的万有引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方程为:mg RMm G=2 由此方程可得出两个重要的推论: 一是:天体M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求法:2R GM g =; 另一个是:2gR GM =通常称为“黄金代换公式”另外,如果物体m 是在天体M 的附近某高度h 处,则方程为:()h mg h R MmG =+2,其中h g 是物体m 在距离星球表面高h 处的重力加速度;B 、质量为m 的星球绕中心天体M 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中心天体M 对星球m 的万有引力等于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设m 到中心天体M 的距离为r,则方程为:r T m r m r v m ma r Mm G 22222⎪⎭⎫ ⎝⎛====πω 由此方程可得出星球m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度、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表达式,这些公式不需要记忆,但定性关系需要记住,即:轨道半径r 越大,向心度、线速度、角速度都越小,而周期越长;⑷、第一宇宙速度: 由R v m R Mm G 22=得:RGM v = 再由黄金代换公式得另一表达式为:gR v = 12、功和能量部分:⑴、功的计算公式:αcos Fl W =,条件:恒力做功 ⑵、功率:tW P =一般用来计算平均功率 Fv P = 条件:F 与v 在一条直线上,若v 是瞬时速度,则求出的瞬时功率,若v 是平均速度,则求出的就是平均功率;一般常用来计算瞬时功率;⑶、重力势能:mgh E P = ⑷、动能表达式:221mv E k = ⑸、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1222121mv mv W 合-=即:21223212121mv mv W W W -=+++ ⑹、机械能表达式:P k E E E +=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达式:一是:初态的机械能等于末态的机械能:注意:需要选零高度,最好选过程的最低点;方程为:21E E =,也就是:2211P k P k E E E E +=+,若只有重力势能,则可写成:2221212121mgh mv mgh mv +=+ 二是:列增加机械能等于减小的机械能:不需要选择零高度方程为:减增E E ∆=∆选修3-113、静电场部分: ⑴、库仑定律:221r q q k F =⑵、电场强度定义式:qF E = 变形式:电场力qE F = ⑶、点电荷电场强度的决定式:2r Q k E = ⑸、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式:d U E =⑺、电势能:ϕq E P =, 电势:qE P =ϕ ⑻、电势差:B A AB U ϕϕ-=⑼、电场力做的功:AB AB qU W = ⑽、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PB PA AB E E W -=,即:电场力做多少正功,电势能就减少多少,电场力做多少负功,电势能就增加多少; ⑾、电容的定义式:U Q C =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kd S C r πε4= 14、恒定电流部分: ⑴、电流的定义式:tq I = ⑵、电流的微观表达式:nqSv I = ⑶、电动势的定义式:q W E 非=⑷、电功:UIt W = ,电功率:UI P =⑸焦耳定律:电热:Rt I Q 2= ,热功率:R I P 2= ⑹、电阻定律:SL R ρ= ⑺、一段电路的欧姆定律:R U I =条件:纯电阻电路 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外内U U E += 即:Ir +=外U E 若外电路为纯电阻电路,则:rR E I +=⑼、闭合电路的功率:电源的总功率:EI P 总= 电源的内功率:r 2I P =内 电源的输出功率:I P U =出 三者关系:外内PP P 总+=15、磁场部分: ⑴、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ILF B =条件:I ⊥B ⑵、磁通量:⊥=BS φ⑶、安培力:BIL F = 条件:I ⊥B⑷、洛伦兹力:qvB F = 条件:v ⊥B⑸、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磁场,仅受洛伦兹力做匀速圆周运动,方程为: rv m qvB 2= 由此推出两个重要推论: 轨道半径:qBmv r = 周期:qBm T π2= 选修3-216、电磁感应部分: ⑴、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tn E ∆∆=φ ⑵、导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BLv E =注意条件 ⑶、自感电动势:tI L E ∆∆= ⑷、交变电流的产生:t E e m sin ω=,ωNBS E m =,注意:从中性面计时; ⑸、变压器:电压比:2121n n U U = 电流比:1221n n I I = ⑹、霍尔电压:dIB kU H = 选修3-3 17、分子动理论部分: ⑴、油膜法测分子直径:S V d =⑵、一个分子的质量:Amol N M m =⑶、一个分子所占有的体积:Amol N V V = 18、气体部分:⑴、玻意尔定律:等温变化:2211V P V P = ⑵、查理定律:等容变化:2211T P T P = ⑶、盖吕萨克定律:等压变化:2211T V T V = ⑷、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22111T V P T V P = ⑸、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 与分子的平均动能k E 的关系:k E a T = ⑹、相对湿度:sP P B 1= ⑺、热力学第一定律:W Q U +=∆。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F = ma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定律):( F = m a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F_{12} = -F_{21}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动量和能量•动量:( p = mv )–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动能:( E_k = mv^2 )–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做功,系统的总机械能(动能加势能)保持不变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重力:( F_g = mg )–重力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弹力:( F_e = kx )–弹力等于弹簧常数乘以形变量•摩擦力:( F_f = N )–摩擦力等于摩擦系数乘以正压力温度和热量•绝对零度:( T_0 = 0K )–绝对零度是温度的最低点,等于0开尔文•热量:( Q = mcT )–热量等于质量乘以比热容乘以温度变化量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U = Q - W )–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热量减去对外做的功•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表示能量的分散和不可逆过程基本概念•电荷:( Q = I t )–电荷等于电流乘以时间•电压:( V = IR )–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电阻:( R = )–电阻等于长度除以横截面积和材料电阻率的乘积•串联电路:电流相同,电压分配•并联电路:电压相同,电流分配•欧姆定律:( I = )–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磁场强度:( B = )–磁场强度等于磁常数乘以电流除以两倍圆周率乘以距离•磁场力:( F = BIL )–磁场力等于磁场强度乘以电流乘以长度波动光学•波动方程:( y = A (kx - t + ) )–波动方程描述了波动的振幅、波长、速度和相位•干涉:两个或多个波源的波相遇时产生的明暗条纹现象•衍射:波通过一个孔或者绕过一个障碍物时产生的弯曲现象几何光学•光的反射:( i = r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的折射:( n_1 i = n_2 r )–入射角的正弦值乘以入射介质折射率等于折射角的正弦值乘以折射介质折射率现代物理相对论•狭义相对论:( E = mc^2 )–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广义相对论:引力是由物质对时空的曲率造成的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波函数:( (, t) )–波函数描述了粒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概率分布•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x p )–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不可能同时准确测量1.学习物理公式时,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汇总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汇总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汇总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中包含着许多重要的物理定律和公式。

掌握这些公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还能够在解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高中物理中一些主要的公式,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力的计算公式:力 = 质量 ×加速度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N),质量的单位为千克(kg),加速度的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²)。

2.牛顿第二定律:力 = 质量 ×加速度在牛顿第二定律中,力的单位为牛顿(N),质量的单位为千克(kg),加速度的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²)。

3.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其中,功的单位为焦耳(J),力的单位为牛顿(N),位移的单位为米(m),角度θ的单位为弧度。

4.动能公式:动能 = 1/2 ×质量 ×速度²其中,动能的单位为焦耳(J),质量的单位为千克(kg),速度的单位为米每秒(m/s)。

5.压强计算公式:压强 = 力 ÷面积在这个公式中,压强的单位为帕斯卡(Pa),力的单位为牛顿(N),面积的单位为平方米(m²)。

6.密度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体积密度的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质量的单位为千克(kg),体积的单位为立方米(m³)。

7.抛体运动的公式:抛体运动是物理中常见的一种运动形式,其公式为:水平方向:水平位移 = 初速度 ×时间垂直方向:垂直位移 = 初速度 ×时间 - 1/2 ×重力加速度 ×时间²落地点:落地时间 = 2 ×初速度 ÷重力加速度8.光的折射定律: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在光的折射定律中,n₁和n₂分别代表介质1和介质2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代表入射角和折射角。

高中物理公式整理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整理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整理大全以下是高中物理公式整理大全:1.动力学公式。

(1)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未受力或受力平衡时,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加速度与受力成正比,即。

F=ma。

(3)牛顿第三定律:若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物体的不同部位。

2.动量和能量公式。

(1) 动量p=mv,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冲量J=FΔt,其中F为作用力,Δt为作用时间。

(3)动量定理:一个物体在作用力F的作用下,其速度会发生变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定义,可以得到动量定理的表达式:J=Δp=mv2-mv1。

(4)机械能定理:当只有重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的总机械能守恒。

即。

E = U + K = const.其中E为总机械能,U为重力势能,K为动能。

3.电学公式。

(1)库伦定律: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力与电荷的大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

F=k(q1q2)/r^2。

其中k为常数,称为库伦常数。

(2)电势能公式:两个电荷之间在距离r处的电势能为:U=k(q1q2)/r。

(3)电场强度公式:电场强度E是受力电荷q的电力F与电荷的大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

E = F/q = kq/r^2。

(4)电势差公式:电势差是电场对电荷移动的做功和电荷的大小之积之比,可表示为。

ΔV=W/q。

其中W为电场对电荷的做功。

4.热力学公式。

(1)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表示为。

ΔU=Q-W。

其中ΔU为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量,Q为系统所吸收的热量,W为系统所获得的功。

(2)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增原理,表示为。

ΔS=Q/T。

其中ΔS为系统的熵变,Q为系统吸收的热量,T为系统的温度。

(以上公式中,Q表示吸热量或释放热量,W表示获得功或做功,Δ表示变化量,k表示常数,r表示距离,E表示电场强度,V表示电势差,U表示电势能,F表示力,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J表示冲量,a表示加速度)。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运动、变形和相互作用规律。

下面将介绍高中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及相关的公式。

一、力学1.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时。

(2)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2.动力学(1)速度公式:v=s/t(2)加速度公式:a=(v-u)/t(3)路程公式:s=(u+v)t/2(4) 动量公式:p = mv(5) 动能公式:E_k = 1/2mv^2(6)功的定义:W=Fs(7) 功的公式:W = mas(8)功与能量的转化关系:W=ΔE_k3.平衡力学(1)平衡条件:合外力为零,合力矩为零。

(2)力矩公式:M=Fd(3)杠杆原理:M1/M2=d2/d1二、热学1.热传递(1)热传导:热量通过物质间的分子传递。

(2)热辐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

(3)热对流:热量通过流体传递。

2.热力学(1) 比热容公式:Q = mcΔT(2) 比热容的单位:J/(kg·℃)(3)热传导公式:Q=kAΔT/Δx(4)热功定理:ΔU=Q-W(5)热机效率:η=W/Q_h三、光学1.几何光学(1)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介质的折射率比。

(3)透镜的焦距公式:1/f=1/v-1/u(4)成像公式:m=-v/u(5)光的全反射定律: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

2.波动光学(1)光的干涉:光波的叠加现象。

(2)光的衍射:光波通过孔径或物体的边缘时发生弯曲现象。

(3) 杨氏双缝干涉公式:d*sinθ = mλ(4) 单缝衍射公式:a*sinθ = mλ四、电磁学1.静电学(1)库仑定律:F=k*(q1*q2)/r^2(2)电势能公式:U=k*(q1*q2)/r(3)电场强度公式:E=F/q2.电路(1)欧姆定律:U=IR(2)电功、电功率:P=IV,W=Pt(3) 串联电阻:R_eq = R1 + R2 + ...(4) 并联电阻:1/R_eq = 1/R1 + 1/R2 + ...五、原子物理1.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由水平周期和垂直族组成。

高中物理总结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总结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总结公式大全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公式是我们理解和应用知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中物理课程中常用的公式,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力学。

1. 动力学。

(1) 牛顿第二定律,$F=ma$。

(2) 动能公式,$E_k=\frac{1}{2}mv^2$。

(3) 动能定理,$W=\Delta E_k$。

(4) 势能公式,$E_p=mgh$。

(5) 势能定理,$W=\Delta E_p$。

(6) 动量公式,$p=mv$。

(7) 冲量公式,$I=F\Delta t$。

2. 静力学。

(1) 牛顿第一定律,$F=0$。

(2) 牛顿第三定律,$F_{12}=-F_{21}$。

(3) 弹簧弹力公式,$F=-kx$。

(4) 弹性势能公式,$E_p=\frac{1}{2}kx^2$。

(5) 物体平衡条件,$\sum F=0$。

二、热学。

1. 热力学。

(1) 热力学第一定律,$Q=\Delta U+W$。

(2) 热功当量,$1cal=4.18J$。

(3) 热力学效率,$\eta=\frac{W}{Q_h}$。

(4) 热传导公式,$Q=kl\frac{\Delta T}{\Delta x}$。

2. 热力学。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2) 理想气体内能,$U=\frac{3}{2}nRT$。

(3) 理想气体绝热过程,$PV^\gamma=C$。

(4) 热力学过程热效率,$\eta=1-\frac{T_c}{T_h}$。

三、光学。

1. 几何光学。

(1) 薄透镜成像公式,$\frac{1}{f}=\frac{1}{v}-\frac{1}{u}$。

(2) 球面镜成像公式,$\frac{1}{f}=\frac{1}{v}+\frac{1}{u}$。

(3) 球面折射定律,$\frac{n_1}{u}+\frac{n_2}{v}=\frac{n_2-n_1}{R}$。

(4) 光的全反射临界角,$\sin{c}=\frac{n_2}{n_1}$。

高中物理常见定律和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常见定律和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常见定律和公式总结在高中物理中,有许多常见的定律和公式,它们是我们学习物理的基础。

掌握了这些定律和公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的定律和公式的总结: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直到外力强迫其改变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即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所受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力的作用都必然伴随着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4. 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即F=G(m1*m2/r^2)(其中F表示引力,m1和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G为引力常数)。

5. 胡克定律:弹性力(弹簧力)与伸长或压缩弹性体的伸长长度或压缩长度呈比例关系。

即F=kx(其中F表示弹性力,k表示弹簧常数或刚度系数,x 表示伸长或压缩的长度)。

6. 速度公式:速度等于物体位移对时间的导数。

即v=Δx/Δt(其中v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7.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对时间的导数。

即a=Δv/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8.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即E_kin=1/2mv^2(其中E_kin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9.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

即p=mv(其中p表示动量,m 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10.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物理定律和公式,它们涉及到了物体的力学性质、运动学和能量转化等方面。

学生们在学习物理时应该牢记这些定律和公式,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它们解决相关的问题。

高中必背的所有的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必背的所有的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必背的所有的物理公式大全力学:1.速度公式:v=d/t2.平均速度公式:v=(v1+v2)/23.加速度公式:a=(v-u)/t4. 牛顿第二定律:F = ma5. 重力公式:F = mg6.力矩公式:τ=Fd7. 形变能公式:E = 1/2kx²8. 动能公式:E = 1/2mv²9.功公式:W=Fd10. 动量公式:p = mv11.冲量公式:J=FΔt12.加速度公式:a=(v²-u²)/2d13.万有引力公式:F=G[(m1m2)/r²]14. 圆周运动公式:F = ma = mω²r热学:1. 热量传递公式:Q = mcΔT2.热功公式:W=Q-ΔU3.热容公式:C=Q/ΔT4.温度转换公式:C=(F-32)/1.85.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6.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7.等压过程公式:W=PΔV8.等温过程公式:W = nRTln(V₂/V₁)9.等容过程公式:W=010.热效率公式:η=W/Q₁光学:1.光速公式:c=fλ2.焦距公式:1/f=1/v-1/u3.欧拉公式:e^(iπ)+1=04. 折射定律: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5.色散公式:n=c/v6.单色光速度公式:v=λf7.球面镜成像公式:1/f=1/v-1/u8.薄透镜公式:1/f=(n-1)(1/R₁-1/R₂)9.光的速度公式:c=nλ电学:1.电压公式:V=IR2.电功公式:W=VIt3.电阻公式:R=V/I4.等效电阻公式(串联):R=R₁+R₂5.等效电阻公式(并联):1/R=1/R₁+1/R₂6.电流公式:I=Q/t7.吉尔伯特定律:V=IR+V₀8.阻抗公式(串联):Z=Z₁+Z₂9.阻抗公式(并联):1/Z=1/Z₁+1/Z₂10.欧姆定律:V=IR11.电场强度公式:E=F/Q12.库仑定律:F=kQ₁Q₂/r²。

高中所有物理公式

高中所有物理公式

高中所有物理公式
在高中物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公式用于描述和计算各种物理现象。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公式:
1.运动学公式
-速度公式:v=d/t
-加速度公式:a=(v-u)/t
- 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2.力学公式
-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弹性力公式:F=k*x
- 动能公式: KE = 1/2 * mv^2
- 势能公式: PE = mgh
- 功公式: work = force * distance * cosθ
-牛顿第三定律:F1=-F2
3.热学公式
- 升温公式: Q = mcΔt
-相变公式:Q=mL
-理想气体定律:PV=nRT
-热传导公式:Q=kAΔt/l
4.光学公式
-折射率公式:n=c/v
-镜公式:1/u+1/v=1/f
-物距公式:m=h'/h=-v/u
5.电学公式
-电流公式:I=Q/t
-电阻公式:R=V/I
-欧姆定律:V=IR
-等效电阻公式:1/Re=1/R1+1/R2+...
-电功率公式:P=VI=I^2R=V^2/R
6.磁学公式
- 洛伦兹力公式: F = qvBsinθ
-磁感应强度公式:B=μ0*(I/2πr)
- 霍尔电压公式: V = Bvd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公式列表,并不能穷尽所有的物理公式。

根据你的学习进度和教材内容,可能还会有其他公式。

希望这些公式能对你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物理公式,这些公式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了世界的运行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一些高中物理的重点公式,并解释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一、力学部分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 = m * 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F = m * 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1 = -F2,其中F1和F2分别代表两个物体的作用力。

4.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公式为:E = 1/2 * m * v^2,其中E代表物体的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5. 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

公式为:W = F * d * cosθ,其中W代表做功,F代表力,d代表力的作用距离,θ代表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二、能量部分1.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公式为:E = 1/2 * m * v^2,其中E代表物体的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2. 势能公式:物体的势能等于其高度乘以重力加速度。

公式为:Ep = m * g * h,其中Ep代表物体的势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物体的高度。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公式为:Ei = Ef,其中Ei代表初始机械能,Ef代表最终机械能。

4. 压力公式:压力等于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

公式为:P = F / A,其中P代表压力,F代表力,A代表力作用的面积。

高中物理重要定律-公式

高中物理重要定律-公式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穆再排尔•艾合麦提32a k T =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Φ=212sin cos F F F q q +090=θ时tan φ=12F F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5、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每一颗行星,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6、 万有引力:公式表示:F=221rm Gm G=6.67×10-11Nm 2/kg 2。

(1)、万有引力和重力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重力不就是万有引力. ②在地球两极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2GMmmgR=③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所受重力mg 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2GMmmgR =式中M 为 1地球质量,R 为地球半径。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高中物理是一门理科课程,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包括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常用的公式来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高中物理常用公式的详细解释。

一、力学部分1. 牛顿第二定律 F=ma该公式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2. 动能公式 E=1/2mv^2该公式表示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其中E为物体的动能,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3. 功公式W=Fdcosθ该公式表明功与作用力的大小、作用点之间的位移以及两者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成正比。

其中W为功,F为力,d为位移,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4. 弹簧劲度系数公式 F=-kx该公式用于计算弹性力的大小。

其中F为弹簧的弹性力,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伸长或压缩距离。

5.刚体的力矩公式M=Fd该公式用于计算刚体所受力矩的大小,其中M为力矩,F为力,d为力的作用点离转动轴的距离。

二、电学部分1.电流公式I=Q/t该公式表示电流与电量和时间的比值成正比。

其中I为电流强度,Q为电量,t为时间。

2.电阻公式R=ρL/A该公式用于计算导体的电阻值,其中R为电阻,ρ为电阻率,L为导体的长度,A为导体的横截面积。

3.欧姆定律U=IR该公式表示电压与电阻和电流的乘积成正比。

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强度,R为电阻。

4.等效电阻公式1/R=1/R1+1/R2+...该公式用于计算电路中多个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值。

其中R为等效电阻,R1、R2为并联电阻的阻值。

5.电功公式W=UIt该公式表示电功与电压、电流和时间的乘积成正比。

其中W为电功,U为电压,I为电流强度,t为时间。

三、光学部分1.光速公式c=λf该公式表示光的速度与光的波长和频率的乘积成正比。

其中c为光速,λ为光的波长,f为光的频率。

2.轴上物体成像公式1/f=1/v-1/u该公式用于计算光学器件中轴上物体的成像距离。

高中阶段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阶段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阶段物理公式大全在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掌握并理解物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高中阶段物理公式的大全,希望对学习物理的同学有所帮助。

力学相关公式:1. 力的定义:F = m * 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2. 牛顿第一定律:F = 0,表示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牛顿第二定律:F = m * a,表示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加速度,力和加速度成正比。

4. 牛顿第三定律:F1 = - F2,表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运动学相关公式:1. 平均速度公式:v = Δx / Δt,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间隔。

2. 平均加速度公式:a = Δv / Δt,其中a表示平均加速度,Δv 表示速度变化,Δt表示时间间隔。

3. 一维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v = v0 + a * t,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热学相关公式:1. 热传导公式:Q = k * A * ΔT / d,其中Q表示传热量,k表示导热系数,A表示面积,ΔT表示温度差,d表示距离。

2. 热膨胀公式:ΔL = α * L0 * ΔT,其中ΔL表示长度变化,α表示线膨胀系数,L0表示原始长度,ΔT表示温度变化。

光学相关公式:1. 光速公式:c = λ * f,其中c表示光速,λ表示波长,f表示频率。

2. 光的折射公式:n1 * sin(θ1) = n2 * sin(θ2),其中n1和n2表示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电学相关公式:1. 电流公式:I = Q / t,其中I表示电流,Q表示电荷量,t表示时间。

2. 电阻公式:R = V / I,其中R表示电阻,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3. 欧姆定律:V = I * R,表示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以上只是一部分高中阶段物理公式,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与知识需要学习和掌握。

在学习物理时,要注重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和应用场景,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重要公式

高中物理重要公式

高中物理重要公式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v=v₀+atx=v0t+12at2v=v0+v2=xtv2−v02=2axΔx=aT²2.自由落体运动v=gtℎ=12gt2v²=2gh3.竖直抛体运动v=vo±gtℎ=v0t±12gt2v2−v02=±2gℎ二、相互作用1.重力:G=mg2.胡克定律:F=kx3.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θtanα=F2sinθF1+F2cosθ4.滑动摩擦力F=μF N三、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F=ma2.牛顿第三定律:F=−F′四、曲线运动1.平抛运动v x=v0,v y=gtv=√v x2+v y2x=v0t,y=12gt22.斜上抛运动vₓ=v₀cosθv y=v0sinθ−gtx=v₀cosθ·ty=v0sinθ⋅t−12gt23.匀速圆周运动v=st =2πrTω=θt =2πT=2πfa n=v2r=ω2r=vωF n=ma n=m v2r=mω2r五、万有引力定律1.开普勒第三定律:a3T2=k2.万有引力定律:F=G m1m2r2六、功1.功:W=Flosα2.功率(1)平均功率:P=Wt(2)瞬时功率:P=Fvcosα3.机械效率η=WW×100%=PP×100%七、能1.动能:E k=12mv22.重力势能:Eₚ=mgℎ3.弹性势能:E p=12kl24.动能定理:W=12mv22−12mv125.机械能守恒定律:Eₚ₁+Eₚ₁=Eₚ₂+Eₚ₂6.功能关系:W=E₂-E₁八、静电场1.库仑力:F=k q1q2r22.电场强度:E=Fq ;E=k Qr2;E=U ABd3.静电力:F=qE4.电势、电势差U=E Pq ;U AB=U A−U B=W ABq5.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E=U ABd 6.电容器的电容C=QU ,C=εr S4πkd九、恒定电流1.电阻定律:R=ρlS2.电流:I=qt=neSv3.电源电动势:E=Wq=U+U外4.欧姆定律:I=UR ;I=ER+r5.路端电压(1)断路时:U=E(2)短路时:U=0(3)U=IR=E−U=E−Ir 6.电功:W=IUt;W=I2Rt=U2Rt7.焦耳定律:(Q=I²Rt8.电源功率:P=IE9.用电器功率:P=Wt =I2R=U2R=IU10.电源效率η=PP×100%=UE×100%十、磁场1.磁感应强度:B=FIL2.安培力:F=BIL3.洛伦兹力:F=qvB十一、电磁感应1.磁通量:φ=BScosθ2.感应电动势:E=nφt;E=Blv3.自感电动势:E=L It十二、交变电流1.瞬时值(1)电动势:e=Eₚsinωt(2)电流:i=Iₚsinωt(3)电压:u=Uₚsinωt 2.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有效值(1)电动势:E=m√2(2)电流:I=m√2(3)电压:U=m√23.理想变压器U1 U2=n1n2,I1I2=n2n1十三、理想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1.玻意耳定律:p₁V₁=p₂V₂或pV=恒量2.查理定律:p1T1=p2T2或pT=恒量3.盖—吕萨克定律:V1T1=V2T2或VT=恒量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1V1T1=p2V2T2或pVT=恒量十四、热力学定律1.热平衡方程:Q=Q放2.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1)等温变化:△U=0,即W+Q=0(2)绝热膨胀或压缩:Q=0,即W=ΔU(3)等容变化:W=0,即Q=ΔU十五、机械振动和机械波1.简谐运动的回复力:F=-kx2.单摆周期公式:T=2π√lg3.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v=fλ=λT十六、光学1.折射定律:n12=sinθ1sinθ22.折射率:n=cv3.临界角:sinC=1n4.光的波长:λ=cν十七、电磁振荡和电磁波1. LC振荡电路T=2π√LC f=12π√LC2.电磁波的波长、频率、波速、周期间的关系v=fλ=λT十八、动量1.动量:p=mv2.冲量:I=Ft3.动量定理:F(t′−t)=mv′−mv4.动量守恒定律:m₁v₁+m₂v₂=m₁v₁′+m₂v₂′十九、原子物理1.光子能量:ε=hν2.光电效应方程:Eₚ=ℎν−W₀3.能级跃迁:ℎv=Eₚ−Eₚ4.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²,ΔE=Δmc²5.元素衰变后的质量:1m=m原(12)t T。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归纳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归纳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归纳
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解决问题。

下面我将对高中物理中的主要公式进行归纳,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运动学公式
1) 速度公式:v = Δs / Δt
2) 加速度公式:a = Δv / Δt
3) 牛顿第二定律:F = ma
4) 弹簧振动周期公式:T = 2π√(m/k)
2. 力学公式
1) 势能公式:Ep = mgh
2) 功率公式:P = Fv
3) 动能公式:Ek = 1/2 mv^2
4) 万有引力公式:F = G(m1*m2) / r^2
3. 热学公式
1)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
2) 热容量公式:Q = mcΔT
3) 热传导公式:Q = kAΔT / d
4. 光学公式
1) 薄透镜公式:1/f = 1/do + 1/di
2) 球面镜成像公式:1/f = 1/do + 1/di
3) 光的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
5. 电磁学公式
1) 电场强度公式:E = F / q
2) 电势能公式:U = qEd
3) 磁感应强度公式:B = F / qv
通过对这些主要公式的归纳,我们可以更系统地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更好地应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大家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公式,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祝大
家学业有成!。

高中物理公式定律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定律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定律大全力学定律:1. 质点受力定律:F=ma(牛顿第二定律)2. 弹力定律:F=-kx(胡克定律)3.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4. 地面作用力:F=mg(万有引力对于地面物体的作用力)5. 一维运动方程:v=v0+at,s=s0+v0t+1/2at^2(匀加速直线运动)力学公式:1.功:W=Fs(力乘位移)2.功率:P=W/t(功除以时间)3. 动能:K=1/2mv^2(质点的运动能量)4.动能定理:W=ΔK(功等于动能的增量)5.机械功率:P=Fv(力乘速度)6. 动量:p=mv(质点的运动量)7.冲量:J=FΔt(冲力乘时间)8.动量守恒定律:Σp1=Σp2(孤立系统的总动量守恒)热学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内能改变等于热量传递减去对外界做功)2.理想气体定律:PV=nRT(压力乘容积等于气体摩尔数乘气体常数乘温度)光学定律:1.光的反射定律:θi=θr(入射角等于反射角)2. 光的折射定律:n1sinθ1=n2sinθ2(入射介质和出射介质的折射率乘入射角等于折射介质的折射率乘折射角)3.薄透镜成像公式:1/f=1/v-1/u(薄透镜的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电学定律:1.奥姆定律:V=IR(电压等于电流乘电阻)2.电功与电能关系:W=VQ(电功可以表示为电压乘以电量)3.电场强度:E=F/q(电场力除以电荷)4.电势差:V=W/q(电势能除以电荷)5.平行板电容器:C=εA/d(电容等于介电常数乘电极面积除以板间距离)6.电荷守恒:Σq1=Σq2(一个封闭系统的总电荷守恒)量子物理:1. 普朗克公式:E=hf(能量等于普朗克常数乘以频率)2.薛定谔方程:Hψ=Eψ(描述量子体系的基本方程)3.不确定性原理:ΔxΔp≥h/4π(位置和动量不确定度的乘积大于等于普朗克常数的一半)。

高中物理公式大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总结大全

1.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F = ma)•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 (F = m)•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F_{12} = -F_{21})2. 动能与势能•动能 (E_k = mv^2)•势能 (E_p = mgh)•机械能 (E = E_k + E_p)3. 动量与冲量•动量 (p = mv)•冲量 (J = Ft)•动量定理:(Ft = p)4. 动量守恒•无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守恒:(p_{initial} = p_{final}) 5. 能量守恒•系统内能量的总量不变:(E_{initial} = E_{final})6. 摩擦力•静摩擦力 (f_{static} = _s N)•动摩擦力 (f_{kinetic} = _k N)7.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F_{buoyancy} = {fluid} V{displaced} g) 1. 温度与热量•温度:(T = )(开尔文)•热量 (Q = mcT)2. 热力学第一定律•(Q = W + U)3.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S 0)4. 比热容•定压比热容 (c_p)•定容比热容 (c_v)1. 基本概念•电荷 (Q)•电压 (V)•电流 (I)•电阻 (R)2. 欧姆定律•(V = IR)3. 电功率•实际功率 (P = VI)•视在功率 (S = V^2/R)4. 电容•电容 (C = Q/V)5. 电感•电感 (L = )6.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 -) 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d = rt)•反射定律:(i = r)•折射定律:( = )2. 光的波动性•波长 ()•频率 (f)•波速 (v)3. 光的粒子性•光子能量 (E = hf)4. 光谱•可见光:(380 - 740) 纳米•紫外线:(10 - 380) 纳米•红外线:(740 - 1) 毫米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电子 (e)•质子 (p)•中子 (n)2. 能级与光谱•能级公式:(E_n = -)•玻尔模型:(E_n = -)3. 核反应•质能方程:(E = mc^2)•核裂变:({Z}^{A}X ^{Z-1}{A-1}Y + ^{1}_{1}H)•核聚变:({Z}^{A}X + {Z}^{A}X ^{Z}_{A}X + )量子力学1. 波函数•薛定谔方程:(- (x) = E (x))2. 薛定谔猫•量子态叠加:( |Alive+ |Dead)3.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x p )•学习物理公式时,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穆再排尔•艾合麦提32akT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F 、的合力的公式: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Φ=212sin cos F F F ,当090=θ时tan φ=12F F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5、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每一颗行星,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相等的面积,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6、 万有引力:公式表示:F=221rm Gm G=6.67×10-11Nm 2/kg 2。

(1)、万有引力和重力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重力不就是万有引力. ②在地球两极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2GMmmgR=③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所受重力mg 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2GMmmgR =式中M 为1地球质量,R 为地球半径。

则:M =G gR 2.若物体在离地高度为h 处,设该处重力加速度为g 1,则: 12mg ()GMmR h =+ , g 1=2)(h R GM+.(2)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解决天体运动问题,通常把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处在圆心的天体称作中心天体,绕中心天体运动的天体称作运动天体,运动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中心天体对运动天体的万有引力来提供。

ma T mr mr r mv rGMm ====2222)2(πω式中M 为中心天体的质量, m 为运动天体的质量,a 为运动天体的向心加速度,ω为运动天体的角速度,T 为运动天体的周期,r 为运动天体的轨道半径. (3)天体质量的估算通过测量天体或卫星运行的周期T 及轨道半径r,把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有2222()GMm m r r T πω==, 得2324GTr M π= 注意: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求得的质量M 是位于圆心的天体质量(一般是质量相对较大的天体),而不是绕它做圆周运动的行星或卫星的m ,二者不能混淆.用上述方法求得了天体的质量M 后,如果知道天体的半径R,利用天体的体积334R V π=,进而还可求得天体的密度.MVρ=7、 牛顿第二定律: F = ma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4) 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牛顿第一定律: 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变这种状态。

(惯性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运动学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x t υ∆=∆ va t ∆=∆ 0v v a t-=常用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 ①速度与时间关系公式 at υυ=+0 ②位移与时间关系公式12x t υ=+20at ③速度与位移关系公式 2ax υυ-=220④平均速度公式2v vv +=⑤ 位移平均速度公式02v vx vt t +==2、自由落体运动:位移公式:221gt h =,速度公式:v=gt 式中g 是重力加速度,取值9.8m/s 23、竖直抛体运动看成是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v 0t)和自由落体运动(21gt 2)的合成,下抛时v t =v 0+gt,x=v o t+21gt 2,上抛时, v t =v 0-gt,x=v o t-21gt 2②不在同一直线上时,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如图所示:③两分运动垂直或正交分解后的合成a 合= 22y x a a+ x 合= 2221x x + v 合= 22y x v v +由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加速度为g.所以是匀变速运动;又因重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所以,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其轨迹是抛物线.注意: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水平位移和落地速度等方面的注意问题:(1)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在空中运动的时间g h t 2=,其值由高度h 决定,与初速度无关。

(2)它的水平位移大小为x= v 0gh 2,与水平速度v 0及 高度h 都有关系。

(3)落地瞬时速度的大小 22y x t v v v+==220)(gt v +=gh v 22+, 由水平初速度v 0及高度h 决定。

(4)落地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tan θ= gt/ v 0,h 越大空中运动时间就越大,θ就越大。

(5)落地速度与水平水平方向夹角θ,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α,θ与α是不等的。

注意不要混淆。

(2)斜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如右图所示,若被以速度v 沿与水平 方向成θ角斜向上方抛出,则其初速度可按图示方向分解为v x 和v y 。

v x =v 0cos θ v y = v 0sin θ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g ,同时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 y = v 0sin θ,故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当初速度斜向下方时,竖直方向的分运动为竖直下抛运动)。

因此斜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的合运动。

在斜抛运动中,从物体被抛出的地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X 叫射程;物体到达的最大高度Y 叫做射高。

射程22cos x X t g gθ==⨯=0002v sin θv sin θv v 射高2220sin 22y Y g gθ==v v 。

物体的水平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x=(v 0cos θ)t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y=( v 0sin θ)t-22gt 小球的位置是用它的坐标x 、y 描述的,由以上两式消去t ,得y=xtan θ-θ2202cos 2v gx 。

因一次项和二次项的系数均为常数,此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总结]斜抛运动的处理方法是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线速度: 2=2s rr rf t T πυωπ=== 角速度:ω=22ft T向心加速度:r rυ==22n a ω向心力:F ma mm r rυ===22n ω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 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5 动量和冲量: 动量: P = mV 冲量:I = F t 6、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公式: F 合t = mv ’ 一m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7、 动量守恒定律: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 公式:1111221122m + m =m +m υυυυ 或∆p 1=一∆p 2或∆p 1 +∆p 2=O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8、 功 : W Fl = cos W Fl α=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1) 理解正功、零功、负功9、 动能和势能: 动能:2K 1E 2m υ=重力势能:E 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10 、 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E K2-E K1 或22211122W m m υυ=- 11 、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公式:a .物体或系统初态的机械能E 1=E K1+E P1等于末态的机械能E 2=E K2+E P2即E 1=E 2或 E K1+E P1 =E K2+E P2b .物体或系统减少(增加)的势能△E P 等于增加(减少)的动能△E K ,即△E P =△E K 12 、 功率: (1) P = (在t 时间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2) 功率的另一表达式cos cos W Fl Fl P F F t t tαυυα===== 上式中F 表示某一力; υ表示速度,α表示F 与υ方向的夹角. (3)重力做功的大小等于重力与初末位置高度差的乘积。

W G =mgh=mg (h 1-h 2)=mgh 1-mgh 2三、电磁学 (一)、直流电路 1、电阻定律:lR Sρ=( 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 2、电阻串联、并联: 串联:R=R 1+R 2+R 3并联:12111RR R 两个电阻并联: R=1212R R R R 3、欧姆定律:U I R=4、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IUt W=qU W=Pt 电功率 :WP UI t== 对于纯电阻电路: W=IUt=22U I Rt t R P=IU =2I R =2U R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W=IUt >P=IU > 2I R5、伏安法测电阻: U R I6、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说明】:对纯电阻电路(只含白炽灯、电炉等电热器的电路)中电流做功完全用于产生热,电能转化为能,故电功W 等于电热Q ;这时W= Q=UIt=I 2Rt (2)热功率:单位时间的发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