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
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
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下面是几种创新性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创造真实场景或情景,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在学习酸碱中和指示剂的使用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酸碱溶液的实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究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使用条件。
2. 问题解决法:
问题解决法是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度时,可以提出“如何改变反应速度”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和分析,找出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实验探究法:
实验探究法是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金属与酸反应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金属与酸的实验,观察反应情况和反应产物,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4.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化学能量转化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如“如何减少石油资源的消耗”,让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5.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是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研究一个元素,然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享研究结果,最后进行全员展示和互评。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本次化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化学方面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现代社会追求创新和发展,并且创新往往是迎接各种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而化学的研究也需要创新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化学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Step 2: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幻灯片展示、实验讲解、教学样本展示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同时,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Step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好方式,因为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
同时,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很重要,因为创新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并具有提高竞争力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问答等,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提高其创新能力。
Step 5: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是提高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提供各种机会,如课外科技竞赛、实验项目等,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同时,我们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促进其实践中的成长和进步。
Step 6: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和归纳,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
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特点、教学体会等方面。
通过总结和归纳,可以更好地发现本次教学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本次教学的质量。
教学反思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本次化学教学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幻灯片展示、实验讲解、教学样本展示等,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机会和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并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基础知识是学习化学的前提。
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基础知识扎实,学生才能够在化学领域中展开创新探索,做出自己的贡献。
2.引导学生探索前沿知识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涌现,教学内容也必须不断更新。
在化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断关注前沿知识,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科学杂志、参加学术报告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3.开展创新拓展课程在化学课堂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创新拓展课程,让学生进行一些创新性的实验和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启发式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启发式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自主探索,在实践中形成创新的意识。
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实验教学法1.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在化学教学中,要搭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可以通过举行化学知识竞赛、举办科技创新活动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在化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身参与科学研究,开展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创新的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参加科研讨论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提供创新资源支持在化学教学中,学校可以提供创新资源支持,为学生创新提供必要的条件。
基于化学教材实验,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
堂分组学习和实验模式.首先,教师要在分组学习和实验开始之前,对本课的重点知识和实验注意点进行全面分析㊁总结,并提出一些答案较为开放的相关问题,以提高学生探索和研究的积极性.例如,乙醇被点燃后会产生什么现象铜线在乙醇的氧化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在合作交流与实验的过程中可以确定学习的目标和任务的分配.例如,两人负责操作实验,另外两人负责记录和描述乙醇点燃时所观察到的现象.在进行一些复杂的实验教学时,也可以采用合作的教学模式.例如,以 探讨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为例,教师提前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将铜片㊁锌片分别插进稀硫酸溶液,会发生哪种现象?(2)用导线将铜㊁锌等连接起来后,分别放入盛有稀硫酸㊁硫酸铜溶液和酒精的烧杯中,观察铜片㊁锌片的现象是什么,将电流计接进线路,观察指针是否发生偏转(判断是否有电流出现)?(3)把铜片换成铁片,然后重复以上实验操作,问题的答案是否有所变化?接着,在分好小组后,各小组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任务的分工和知识的学习讨论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一人负责查阅资料,构建实验的步骤框架,两人配合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另外一人进行实验现象的记录和描述,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这一具有复杂性的实验.并在实验结束之后,通过生生互动的方式思考实验背后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现象的本质,得出教师所提出问题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通过实践所想出的答案给予一定的补充和完善,这也达成了师生互动的一个反馈效果,使得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达到交相结合的目的,促进了合作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合作教学模式对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合作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团队交流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㊁合作钻研的兴趣,从而改善高中课堂乏味㊁教学效率低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异步 与 合作 的课堂教学模式各具优势,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努力做到把这二者有机结合㊁运用,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各取所长,从而实现 主体异步㊁小组合作 的创新型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激发高中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培养高中学生独立自主和团队合作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优化高中化学课堂质量㊁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Җ㊀宁夏㊀王会玲㊀㊀高中阶段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期,课堂教学既要夯实基础,也要根据各科教学内容借助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谈谈利用教材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1㊀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好基础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学科基本知识,虽然借助一些口诀能让学生快速记忆新的概念,但机械㊁牵强的记法会妨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中几个概念的辨析使用 升失氧,降得还 口诀法,会使学生错失了初学概念时去探究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好奇心.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几种常见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㊁氯水等)和还原剂(氯化亚铁㊁维生素C等)完成系列探究.在课外,选择几位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继续进行 维生素C的性质探究 ,并将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学生分享,作为教材中关于 补铁时需同服维生素C 的佐证.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学科特点,更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㊀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创新方法 钠与水反应 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出现的第一个实验内容,以分组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更受学生欢迎.学生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展示通过网络搜索的装置(如图1)并演示如图1G丙所示的实验:将煤油与水在一烧杯中混合,取一块金属钠,去除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该烧杯中,请学生观察,描述现象并分析原因图1学生在实验室分组探究以上三组实验,拍成视频在班级内播放,同时分享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得与失.通过改变教学模式,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76还促使学生在学习时注重对创新思维的提升.本次实验探究与分享后,有学生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㊀㊀图2图2G甲设计运用组合原理将探究实验图1G乙和图1G丙结合在一起,既比较了钠与水的密度,又验证了该反应有氢气产生.图2G乙设计的思路来源是学生课堂上在烧杯内完成钠与水反应时,触摸烧杯时感觉发烫,想通过实验直观地验证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同学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仅仅是在图2G甲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锥形瓶和装有红墨水(初步设计时用的是自来水)的玻璃弯管,就跨出了创新的一大步.3㊀将教材实验转移到课外拓展中,模仿再创新在 绿色化学 思维的指引下,学生在创新活动中常常会提出类似于 永动机 模式的设计方案,这样往往会阻碍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凭借模仿再创新的过程,可有效削弱 永动机 思维模式对学生的影响.例如,教材中采用借助浓硫酸与铜反应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在课外,学生借助网络搜索 二氧化硫的制备与性质实验装置 .通过模拟了解其设计思路和装置的优缺点,获得了如图3所示改进装置.图3创新并不是 从无到有 ,更不是没有缺陷和不足,此实验改进虽然只是简化了仪器,但减少了试剂的用量,体现了节约性的原则,同时,对反应过程中产生有毒气体的吸收实验,有效减少有毒物质的残留,符合绿色化学的特点.4㊀教师要学习和掌握一定创新方法,整合学科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高一学生开设校本课程 «创新方法»,以鲁科版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内容为蓝本,设计如表1所示教学方案.表1课时授课内容活动内容设计意图第1课时玻璃雕刻将石蜡融化,刷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划出文字或图案;刷上氢氟酸,刮去石蜡操作简单,趣味性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第2课时请尽可能多地描述一支铅笔的用途给10m i n 时间,学生在纸上列举自己的想法;将想法分享给其他同学,相互补充;上交并入档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便于开展活动时分组,发掘每位学生的潜能第3课时玻璃管㊁玻璃棒的截断和弯折利用三角锉和酒精喷灯制作环形玻璃棒和一定角度的玻璃管基本操作练习,为实验改进打基础第4课时制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装置利用上节课加工的玻璃管制作,学会在胶塞上打孔规范连接装置第5课时胶体的性质用鸡蛋壳制作半透膜,探究胶体聚沉㊁电泳;用激光笔寻找生活中的胶体学以致用,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灵感第6课时数字化实验探究介绍利用手持技术探究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的实质了解新型的研究仪器,注重学科间的结合第7课时离子检验,实验方案设计硫酸根㊁氯离子㊁碳酸根等离子的检验学会设计实验方案,提高思维的严谨性第8课时维生素C 的性质探究验证维生素C 有氧化性和酸性及不稳定性阅读实验方案㊁实施㊁观察㊁归纳总结.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第9课时铜与硝酸反应实验改进借助网络查阅铜与硝酸反应的改进并模拟实验对比教材实验设计与改进实验差异,培养创新能力第10课时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探究展示学生设计改进的实验装置提高学生创新的自信心第11课时物质分离方法 层析分析法了解物质分离方法,练习用层析法分离红蓝墨水,介绍几种新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创新方法㊀㊀上述方案经过两年的实施,内容的设置既体现趣味性,又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课程的安排符合化学课标的要求.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系统地认识了创新的方法,而且提升了科学素养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化学学科思维的建立,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通过后期跟踪了解发现,参加过这一年校本课程学习的学生进入高二㊁高三甚至升入大学后均会积极参与各种创新活动.(作者单位: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86。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教育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因此,在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始终是学校教学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是什么呢?一、激发创新动机,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动机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内驱力。
只有学生产生了发自内心地进行创新活动的欲望,才能真正调动其心智能量进行创新活动。
1.联系学习内容介绍化学科技发展前景如教学电解水时,教师可以介绍未来理想、新型的氢能源;学习有机化合物时,我们可以介绍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在工农业、国防、交通运输、建筑、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应用;学习物质结构时,我们可以介绍纳米技术的应用,能使陶瓷材料打成结,利用隧道扫描显微镜我们能观察到物质的原子,并能随意移动其中某个原子等。
2.设计问题情景,提供创新机遇。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新颖的问题和别具一格的解题方法,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动机。
二、鼓励丰富想象,激发探索兴趣,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想象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创造,只有善于想象的人才善于创造。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教师教学时,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鼓励丰富的想象,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学生好奇心很强,对于新知识或事物通常会去探索,并独立思考找出答案。
如果得不到正确结论,他们会把自己的问题和见解求助于教师。
这时,如果教师能循循善诱,启发他们通过思考得到结论,他们就会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行为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果他们提出问题后得到的是打击、挖苦或责备,则会使学生丧失创新精神。
世界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因为在学校经常提出一些与书本知识无关的希奇古怪的问题,被老师认为是故意捣乱而让其母亲领回家,如果不是这位伟大母亲对儿子好奇心的保护,这位伟大的发明家肯定会被扼杀在摇篮中,世界文明将落后好多年。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
,
二、 改变授课模式 ,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化学是 以实验为主的学科 , 但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却忽视 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重要性 , 教学 中不但 忽视 学生实验 , 连
机, 锻炼创新意志 , 培养与提高创新 的综合能力 。并进行总
结评 比, 从而使学生沿着 正确 的方 向提高创新素质 。
老师 的演示实验都很 少做 。教师常常是读 实验,学生背实 验 , 了学生 的动手能力 后培 养出来的人往往成为有 忽视 最
创新 是时代 的要求 , 无创新 , 科学技术就不能发展, 无创
知识、 无能力; 墨守成规有余, 创新精神不足, 思维呆板单一,
缺乏思维变通 的现代 “ 文盲” 。所 以我们 要打破传 统的教学 模式 。教师要善于吸收最 新教育科研成果 ,并运用 于教学
总之 , 我们在教学 中都要把学 生看 作是 发展中的人, 而 不是知 识的容器 。让学 生能在教师和他们 自己设计的 问题 情境 中通过 自己的“ 和“ , 做” 悟” 学会 学习, 学会创造, 从而学
统做法 , 废除死记硬背 , 题海战术 的做法 。教 学中必须加强 实验教学, 充分利用好幻 灯片 、 投影仪及 多媒体教学手段 , 注
习中去, 发现 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 , 从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 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三、 注重生产生活 实际, 开发创新之 源
此, 在新课改中, 我在培养学 生创新 能力方 面做 了以下几 点
尝试。
、 一
’
、
培养兴趣 , 发创 新意 识 激
在化学教学中, 很多知识, 学生往往感 到枯燥无味 , 甚至 产生厌烦情绪 , 如果学生缺 乏兴趣, 就很难激发创新意识 。
用 品、 化学 与洗涤 剂、 化学 与衣着 、 化学与护肤品, 让学生进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尝试论文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尝试【摘要】”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创新学习中产生的新想法、新发现。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通过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向学生传播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代创新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
在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敢闯、敢冒险、敢质疑和批判,积极追求真理的创新意识。
例如,讲授电解质这一课时,可以介绍著名化学家及其电离学说的艰难形成过程。
当时化学界认为电解质只有在通入电流的情况下才发生离解。
而他却认为电解质在溶液中就离解成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两部分,而不是因为通电才离解,他的电离学说观点遭到他的导师及许多著名化学家的强烈反对,但他并不气馁,把论文寄给国外著名化学家寻求支持,终于创立了以电离理论为核心的现代物理化学学说,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由此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应大胆的质疑,不断地求索、探讨,提出自己独创性的见解的创新理念来。
可见,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开阔思路,进行创新实践,创新意识就能嫁接到学生的脑海中,并得到不断强化。
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1、巧妙设置问题情境,营造创新思维的园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有趣、诱人、直观且易于接受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加强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做白磷自燃的实验前,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鬼火‘‘的故事么?’’鬼火’’是鬼变出来的火吗?”学生一听,议论纷纷,十分好奇。
紧接着,做一个白磷自燃的实验,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求 。它是从小养成 的, 不断发展的。
总之 , 我们要利用 好课 堂主阵地 , 发掘学生好奇心 , 激发求 知欲望和创新兴趣 , 高心理素质 , 展知识视野 , 分利用各 提 拓 充
种 外 部 和 内部 条 件 , 迪 学 生 的 创新 思维 , 高他 们 的科 技 创 新 启 提 能力 , 鼓励他们创造发 明 , 使他们都能肩 负起 历史的重任 , 做合
于书 学 术研 究 捆 而
创新课堂
在化 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 创新能力
张二龙 ( 河北师 范 大学 附属 中学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 引导学生开展发明创造活动 , 最 主要 的阵地是课堂。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摸索出一些 在课堂教学 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做法 , 下面总结 出来 , 请大家
让学生把话讲完 , 至学 生提的问题 , 师可能根本从 未涉足 , 甚 教 也不能扼杀这个想法 , 而应引导学生 自己动手查 阅一些相关 书 籍, 找到答 案 , 或者 自己动手进行试验来 获得 结果 , 每一个学 让
生 的创 新 才 能获 得 长 足 发展 。
三 、 论 实 践 , 机 结 合 理 有
二 、 注个 体 。 关 因材 施教
例如 ,原 电池原理》讲述 的是化学能如何转化成 电能 。现 《
象为不接导线在z 电极表 面产生 H ,接上导线后 ,n n z 电极表面 不再产生H , 而在c 电极表面产生 。 u 但实验时 , 接上导线c 电极 u 产生 H , n :z 电极仍然有气体产生 , 与课本现象描述相悖 。此时 , 教师要抓 住机会 , 要求学生就此提 出问题 , 分析原 因 , 最后 教师 进行 引导归纳 , 出结论 。原因是 由于电极纯度不够 , 得 结果在电 极 内部形成若干原 电池 , 出现了两个 电极 同时产生气体 的现象。
最新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的尝试方案
最新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的尝试方案背景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实验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难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尝试方案。
方案一:丰富实验内容我们将针对不同的课程设置不同的实验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除了传统的化学实验外,我们还将引入一些新颖的实验项目,如生物化学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等,以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方案二:增加实验趣味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将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例如,引入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演示,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能够学到知识,又能够获得乐趣。
此外,我们还将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操作,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方案三:引入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也将引入一些新技术来改进实验教学。
例如,利用虚拟实验软件,让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化学实验的模拟操作,提高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另外,还可以利用电子实验报告系统来简化实验报告的过程,节约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方案四:强化实验教学管理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管理。
例如,制定实验安全规范,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建立实验室预约系统,合理分配实验资源;培训实验教师,提高他们的实验教学水平等。
通过这些管理措施,我们能够提供一个安全、有序、高效的实验教学环境。
结论以上所述为最新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的尝试方案。
通过丰富实验内容、增加实验趣味性、引入新技术和强化实验教学管理,我们相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这些创新的尝试方案有望为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成效。
化学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备课教案
化学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备课教案一、引言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它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教学备课教案旨在探讨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造力。
二、学生思维训练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化学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 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呈现为“教师讲述、学生记忆”的模式。
我们应该尝试打破这个模式,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
3. 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分析能力化学是一个推理性科学,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分析能力对他们的学习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验设计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
4.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智能倾向。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智能倾向,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三、创新能力培养1. 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向和深度,并进行自主的探究和创新。
2. 开展实践性学习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性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可以组织实验、科研项目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提升他们的实验设计、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课外科学研究、参与科技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
4.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沟通与合作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沟通和合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方式,相互交流、合作,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并且能够提出新颖的观点、方法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下面是几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 积极参与实验: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实验中,可以自己思考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出创新能力。
2. 提倡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且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规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出创新的思维方式。
4. 提供多种资源和素材: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素材,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和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
通过提供多种资源和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5. 组织科研活动: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科研活动,如小组讨论、科研项目等。
通过组织科研活动,学生可以在团队中合作研究,锻炼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研活动还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实际的科学问题和研究过程,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积极参与实验、提倡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多种资源和素材以及组织科研活动等途径,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重要要求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未来职业发展。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环境的营造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化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采用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活动。
例如,可以设计开放性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化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其次,教师需要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应该具有积极的创新氛围和学习条件。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营造创新氛围,例如邀请科研专家来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参加科研比赛等,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科研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例如提供丰富的实验设备和文献资料,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
在教学环境的营造上,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和自主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
最后,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合作能力。
通过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发展力的民族,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
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
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创设情景,唤醒创新意识化学实验现象是奇妙的,会使学生感到新鲜、惊奇,易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而教师要善于用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去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些小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铁树开红花,白酒变红酒等等有趣的实验,都能使学生感到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魔幻的学科,进而激励他们去求知、去探索、去创新。
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
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
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引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
再有新课程要求化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其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就是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的环境现状并不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灾难和影响。
要预防和治理这些灾乱,必须有丰富的化学知识。
让学生从心底意识到危机,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兴趣、动力,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为人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创新能力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实验教学,大都采用程式化的方法,要求学生按照固定的步骤、固定的方法去验证课本上已有的实验结论。
这种教学方法固然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实验技能,懂得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接收者和教师实验的模仿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失去了创新意识。
笔者尝试通过一些实验改变这种现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做生活小实验,激发学生创新动力初中学生喜欢动手做实验,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家中的简单的道具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介绍绪论时,我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打出这样一段话——“灯下,他郑重地打开纸包,按照那封信里指明的记号,把右上角用墨笔点了两点的一张毛边纸捡出来,那是一张空白毛边纸。
鲁迅先生用洗脸盆盛满水,滴入一点碘酒,把纸平放到水面,纸上立刻现出了淡淡的字迹。
这是方志敏同志生前从狱中用米汤写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节选自初中语文《同志的信任》)我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用米汤写的信会现出淡淡的字迹呢?现出的字迹会显示什么颜色呢?鼓励学生回家亲自动手试试。
学生兴致高昂,第二天,我刚到教室就被学生团团围住,他们拿出实验的“成果”展示给我看。
学生们还交流起实验心得来:米汤越浓,字越清晰;写完字,一定要晾干;不光米汤写可以写字,面糊也可以……这时,一位眼尖的学生突然发现有两份“试验成果”的颜色不同:一份淡蓝,一份浓黑。
就问我:这是为什么?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他和做实验的同学去探讨。
上课了,我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指出:淀粉遇上碘酒会起化学反应,显现出蓝黑色。
那为什么有时淡蓝,有时浓黑呢?我让讨论的学生回答。
他们的结论是:用米汤写的呈现淡蓝色,用面糊写的呈现浓黑色。
我及时肯定了他们,同时指出米汤和面糊里的淀粉性质是相同的,只是米汤和面糊中淀粉浓度不同,在碘酒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淀粉浓度越高,反应后的颜色越深。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
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鼓励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
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引入研究性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等方式,让
他们了解科学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4.开展课堂讨论: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观点、交流想
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拓展课外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参加化学俱乐部等方式,拓展化
学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6.鼓励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提出新颖、独特
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
围,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8.结合生活实际: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
的实际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
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化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化学课堂教学,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我是这样做的,在上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知识状况和接受能力,确定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在这个环境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每个学生积极参加问题讨论,乐于发言,勇于创新。
在教学进行中,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倡导师生相互讨论的多向交流,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
在这个和谐的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要求解决问题,从而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创新精神是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折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训练养成的。
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冒险、勇于挑战的创新习惯。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探索知识和一切创造发明的源动力,初中学生年龄特征正处于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阶段。
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感到无限神奇,内心充满着去解开谜底的强烈愿望。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讲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案例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案例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的时期。
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化学的教学实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与热爱。
本文将介绍一些创新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案例,以期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践案例一:有机酸的发泡原理有机酸的发泡原理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
首先,准备一杯白醋和一小袋苏打粉,向白醋中加入少量的食用色素,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
然后,将苏打粉慢慢倒入白醋中,学生会观察到液体开始冒泡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亲自操作,观察和体验有机酸和碱反应产生气体的过程,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实践案例二:常见金属的化学反应教学中,常见金属的化学反应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多样性实验。
首先,准备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如铁钉、铜片和锌片,然后给每个学生一个玻璃测试管。
接下来,老师将每个测试管中分别放入不同的金属材料,并将其与酸、水和氧气接触。
学生需要观察和记录每个金属材料与不同物质的反应情况,从而推断金属的性质。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金属的反应特性,深入理解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实践案例三:化学反应动画演示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将化学反应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当讲解到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时,可以播放一个有声有色的动画片,让学生观看并跟随动画的情节进行学习。
动画演示可以直观地展示反应过程中各个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使得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激发,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实践案例四:应用化学知识的小组项目为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一个小组项目,让学生应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如何减少环境污染,如何利用废物资源等。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还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学好重要性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理解自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为学生的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基础,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主要学习内容初中化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学习注意事项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和生产中;二是要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三是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主动探究法: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做实验等方式,主动去探究化学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时,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观察反应过程,总结反应规律。
2.合作学习法: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新的化学概念时,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总结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思维导图法: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整合和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化学元素时,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元素的周期性、性质、应用等内容进行整合。
中考备考技巧1.系统复习法:学生应该在备考阶段,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查漏补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
作者:林作碧
来源:《新教育·综合版》 2020年第4期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乐东中学林作碧
随着教材选择空间的增大,硬件设施的逐渐完善,特别是课程标准的深刻变化,教育教学
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如授课方式从以往的“讲授式”转变为“探究式”、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
多样化等,这许许多多的变化向教师迎面扑来。
下面笔者就激发学习兴趣、重视习题教学、重
视实验设计这三个方面谈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驱动力,兴趣的主要来源在于生活,知识的源头也在于生活。
在
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处处有化学,要让他们知道生活离不开化学,很多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化学知识去解释。
例如在讲磷的知识点时,课前导入部分引导学
生讨论在坟墓中有时会出现的“鬼火”现象,在学生的惊讶中将化学知识融进生活,从而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如讲授胶体与溶液的区别时,分别用氯化铁溶液和豆浆做丁达尔实验,发现学生对观察
豆浆的现象更感兴趣。
此时教师应及时诱导,结合生活中的胶体和溶液,启发学生分析胶体的
性质,激发其想象力,动手设计实验以区别溶液和胶体,以此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其创
新能力。
二、重视习题教学,开拓创新思维
化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不依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崇尚权威”的思维品质,形成打破
常规的创新性思维,这一思维方式在习题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在解决一些问题时,按照常
规思维方式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需要转换思维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例:由环己醇、丙酮和戊醛组成的混合物共有2.00 g,完全燃烧后使所有的气体通过盛有
P2O5的干燥管,干燥管增重1.998g。
则原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A.74.75 B.86.00 C.71.43 D.81.33
解析:按照一般的思维逻辑解此题相对比较困难,但巧用转换的方法(即创新的方法)则
可快速求解。
由题意知,干燥管增加的重量即是产生水的质量,因此可得水的物质的量为
1.988g/(18 g/mol)=0.111 mol。
将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组成(即化学式)做如下“转换”:环己醇C6H12O→(CH2)6O,丙酮C3H6O→(CH2)3O,戊醛C5H10O→(CH2)5O。
通过化学式的转换之后,三者组成的混合物可看作是由CH2和O两部分组成的。
设原混合物中环己醇、丙酮和戊醛的物
质的量分别是a、b、c,则根据H2O~2H~CH2关系可知混合物中含CH2的物质的量为 0.111 mol,含O为(a + b + c)mol,即有等式0.111×14+(a + b + c)×16=2.00 g,得出总物
质的量为( a + b + c)=(2.00-0.111×14)/16=0.028 mol,因此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M=2.00/0.028=71.43。
就本题而言,其解题的思维逻辑已经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
这时候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地灌输,要引导学生超越已有的思维能力,开拓新的思维能力。
三、重视实验设计,形成创新精神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在实验中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不断
改进实验,使实验步骤更合理、现象更明显、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以教师自身的创新精神
和创新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讲到钠与水反应的实
验时,教材所设计的方案是向水槽中加入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水中。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预习会知道,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
化钠和氢气,但是教师不能直接给予学生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
象与产物的验证得出结论。
教材中设置的实验抽象且没有说服力,学生很难理解。
如果把实验
方案改成这样效果会更好些:找一个瓶口较小、大拇指能盖住瓶口、且瓶身容易被挤压的空塑
料瓶子,在空塑料瓶中装入约3/4的水,用手挤压瓶身,使水面上升接近瓶口,排走塑料瓶中
绝大部分空气;用胶塞替换瓶盖,取一根大头针固定在胶塞上,用针扎起一小块金属钠,迅速
塞住瓶口,将瓶子倒置,让其充分反应。
待反应完全后,取下塞子,迅速用拇指堵住瓶口,并
将瓶口移近火焰,检验生成的气体。
最后向瓶中滴加酚酞溶液,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很容易
得出结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这样利用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探究,对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无疑是事半功倍的。
实验方案的改变,涉及的教学实例还有很多。
如讲硝酸的氧化性时,硝酸与铜的反应,无
论是浓硝酸还是稀硝酸与铜反应得到的气体,都会污染环境。
教材所设计的方案是在两支试管
中各放入一小块的铜片,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和浓硝酸,立即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口,然后加热反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生成气体对环境的影响,并设计新的封闭系统
的反应。
如引导学生改用注射器代替试管做反应器,事先把铜丝放到注射器里,再分别往注射
器里吸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产生的气体量少,但现象很明显,观察完现象后,再向注射器里吸
入NaOH溶液。
由于改进后的实验是在封闭系统中进行,试验后产生的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借此消除气体带来的污染问题。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化学教育教学中一项艰巨的任务,是化学教育教学研究
的永恒课题。
要想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育教学过
程中的有机渗透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