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楼梯规范
【建筑系必备】楼梯和坡道规范
楼梯和坡道规范(一)台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①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m,踏步应防滑。
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旅客地道、天桥的阶梯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4m,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2m,每段阶梯不宜大于18步,直跑阶梯平台宽度不宜小于1.5m。
②民用建筑强制性规范,大于等于18个台阶就必须设一个休息平台,踏步高度一般是12CM-17CM之间,踏步宽度一般是25CM-30CM。
③主要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连续踏步不超过18 级,超过18 级时,应加设中间休息平台,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10m;④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0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 住宅踏步最大高度0.18,最小宽度0.25幼儿园小学楼梯踏步最大高度0.15 ,最小宽度0.26电影院、剧院、体育馆、商场、医院、疗养院等楼梯踏步,最大高度0.16,最小宽度0.28其他建筑物楼梯踏步,最大高度0.17,最小宽度0.26住宅户内楼梯,专用服务楼梯,最大高度0.20,最小宽度0.222、民用建筑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3、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设施。
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民用建筑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建筑楼梯设计规范
建筑楼梯设计规范一、总体要求:1.楼梯应具备舒适、安全、美观的特点,并满足行人出行的需要。
2.楼梯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建筑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3.楼梯的尺寸、形式和结构应适应建筑空间的布局,符合建筑功能的需要。
二、楼梯尺寸与高低差:1. 楼梯的踏步宽度应不小于300mm,高度应不大于200mm。
2. 踏步宽度和高度的差值应控制在150mm-180mm之间,以保证人们的正常行走。
三、楼梯坡度:1.直跑楼梯的坡度应控制在30°-35°之间,蜿蜒楼梯的坡度应控制在20°-25°之间,以保证行人的舒适度。
2. 拐角处的纵坡飞度应限制在12mm以内。
四、踏步和踏板间距:1. 室外楼梯的踏步和踏板间距应不小于50mm,以便排水和防止积水。
2. 室内楼梯的踏步和踏板间距应控制在60mm-65mm之间,以便人们正常行走。
五、扶手:1. 楼梯的扶手应设置在两侧,并且高度应在900mm-1100mm之间,以方便行人使用。
2.扶手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保证行人的安全。
六、楼梯结构和材料选择:1.楼梯的结构应保证稳定牢固,能够承受行人和荷载的重量。
2.楼梯的表面材料应选择防滑性能好、易于清洁和耐磨损的材料。
七、逃生楼梯:1.逃生楼梯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以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
2.逃生楼梯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和照明设施,以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找到楼梯并使用。
综上所述,建筑楼梯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楼梯结构安全稳定、舒适易用而设定的一系列指导原则和规范。
合理的楼梯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还能够提高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和舒适度,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设计楼梯时务必要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楼梯的功能和质量达到要求。
建筑工程中的楼梯设计规范要求
建筑工程中的楼梯设计规范要求在建筑工程中,楼梯是连接各个楼层的重要构件之一。
为了确保楼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楼梯设计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中楼梯设计的规范要求,包括楼梯尺寸、坡度、扶手、防滑措施等。
一、楼梯尺寸要求楼梯的尺寸是确保人员能够安全通行的关键因素。
按照规范要求,楼梯的步距和踏步宽度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
一般来说,楼梯的步距不应大于63厘米,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6厘米。
此外,楼梯的梯段高度也需要符合规范,一般不应超过17.7厘米。
二、楼梯坡度要求楼梯的坡度也是决定楼梯使用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按照规范要求,楼梯的坡度通常在25度至45度之间。
在实际设计中,一般采用30度至35度之间的坡度,以确保人员上下楼梯时的舒适感。
三、楼梯扶手要求楼梯的扶手是确保使用者安全的关键部分。
根据规范要求,楼梯的扶手应设置在楼梯两侧,并且扶手的高度应与楼梯踏步的高度一致。
通常情况下,扶手的高度在90厘米至110厘米之间。
四、楼梯防滑措施要求为了避免使用者在楼梯上滑倒,规范要求在楼梯的踏步上采取一定的防滑措施。
常见的防滑措施包括在踏步表面铺设防滑材料、雕刻纹理、植入防滑颗粒等。
此外,规范还规定了楼梯与楼层之间的过渡应采用防滑材料,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五、其他规范要求除了上述的楼梯尺寸、坡度、扶手、防滑措施等要求外,建筑工程中的楼梯设计还需要满足其他一些规范要求。
例如,楼梯的照明应充足,以方便使用者在暗光环境下看清楼梯的结构;楼梯的出口应设置指示标志,指引使用者安全离开楼梯。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中的楼梯设计需要满足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包括楼梯尺寸、坡度、扶手、防滑措施等。
这些规范的制定旨在保障楼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确保人员能够方便地上下楼梯,并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在实际设计中,建筑师和工程师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来设计楼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者的安全。
楼梯设计规范及说明《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楼梯设计规范及说明6.3.1 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不超过六层的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00m。
6.3.2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6.3.3 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
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00m。
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
6.3.4 楼梯为剪刀梯时,楼梯平台的净宽不得小于1.30m。
6.3.5 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说明】6.3.1 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梯段最小净宽是根据使用要求、模数标准、防火规范的规定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的。
这里需要说明,将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梯段最小净宽定为1.00m的原因是:①为满足防火规范规定的楼梯段最小宽度为1.10m,一般采用2.70m或2.60m(不符合3模)开间楼梯间,楼梯面积较大。
如采用2.40m开间楼梯间,每套可增加1.00m2左右使用面积,但楼梯宽度只能做到1m左右;②2.40m开间符合3模,与3模其他参数能协调成系列,在平面布置中不出现半模数,与3.60m等参数可组成扩大模数系列,有利于减少构件,也有利于工业化制作,平面布置也比较适用、灵活;③据分析,只要保证楼梯平台宽度能搬运家具,2.40m是能符合使用要求的;④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1999年经与公安部协调,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中规定了“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净宽可不小于1m”。
但其他的住宅楼梯梯段最小净宽仍为1.10m。
6.3.2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高度不应大于0.175m时,坡度为33.94°,这接近舒适性标准,在设计中也能做到。
建筑工程中的楼梯规范要求
建筑工程中的楼梯规范要求在建筑工程中,楼梯是连接建筑物各个楼层的重要通道,其规范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楼梯的设计和安装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舒适。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中楼梯的规范要求,包括楼梯的尺寸、坡度、安全措施等。
1. 楼梯尺寸要求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楼梯的宽度应适应人员流动和疏散的需要,一般不得小于1.1米,且在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区域,宽度应增加到1.5米以上。
楼梯的高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踏步的深度应大于30厘米,确保人们踩踏时的安全稳定感。
2. 楼梯坡度要求楼梯的坡度是指楼梯的斜度,一般规定在25°-45°之间。
过小的坡度会增加楼梯的台阶数目和体积,给人们带来不便;而过大的坡度则容易导致行走不稳,增加跌倒的风险。
合适的坡度可以保证人们在楼梯上行走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3. 楼梯间距要求为了保证人们在楼梯行走时的安全,楼梯的每个踏步之间应有规定的间距。
一般来说,楼梯的间距不得大于19厘米,以确保人们踩踏时的稳定。
此外,楼梯的扶手也必不可少,扶手的高度一般在85-90厘米之间,以便人们在行走时有可靠的支撑。
4. 楼梯的安全措施为了进一步保证楼梯的安全性,还需要采取一些额外的安全措施。
例如,在楼梯的起始和结束处应设置明显的标识,以引导人们正确进出楼梯。
楼梯两侧应设有防护栏杆,一般高度不低于1.05米,以防止人们从楼梯旁边掉落。
此外,在楼梯的台阶上,应保持干燥、无障碍物的状态,以防止人们滑倒或绊倒。
总结起来,在建筑工程中,楼梯规范要求是确保人们在楼梯上行走时的安全和舒适的基础。
楼梯的尺寸、坡度、安全措施等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只有在确保楼梯的合理设计和安装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人们在建筑物内的楼层间安全快捷地移动。
建筑物楼梯设计规范要求与施工细节
建筑物楼梯设计规范要求与施工细节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楼梯的设计和施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符合规范要求的楼梯设计和施工不仅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还能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楼梯设计规范要求以及施工细节,从而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楼梯设计规范要求1. 楼梯宽度要求:根据相关规范,楼梯的宽度应根据使用人数和楼层高度进行合理配置。
一般来说,每个楼层的楼梯宽度不应少于1.1米,而主要楼梯的宽度则不应少于1.5米,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人群。
2. 楼梯坡度要求:楼梯的坡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要素。
过大或过小的坡度都会对使用者的体验和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
根据规范要求,楼梯的坡度一般在30°-45°之间,以确保人们能够轻松而稳定地上下楼梯。
3. 防滑设计要求:楼梯表面的防滑设计对于使用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根据规范要求,楼梯的表面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防滑性能,以避免意外滑倒的危险。
此外,楼梯两侧的扶手也应采用防滑设计,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保护。
4. 照明设计要求:为了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和安全保障,楼梯的照明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规范要求,楼梯的照明强度应满足相应的标准,并且应均匀分布,以确保使用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楼梯的每一级和周围环境。
二、楼梯施工细节1. 楼梯结构设计:在楼梯的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承重能力、稳定性和耐久性等因素。
合理选择楼梯结构材料,并进行必要的强度计算和结构设计,以确保楼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楼梯踏步设计:楼梯的踏步是使用者踏脚的平台,对其设计进行细致考虑十分重要。
踏步的宽度、深度和高度应根据人体工程学要求合理确定,以提供舒适的脚步感受和行走步伐。
3. 扶手设计:楼梯的扶手在使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支撑和保护角色,因此其设计和安装也需要特别注意。
扶手的高度、宽度和抓握舒适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并能够适应各种用户的需求。
4. 施工质量控制:楼梯的施工质量对于其使用效果和安全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楼梯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楼梯规范要求在建筑设计中,楼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楼梯的设计不仅仅关乎美观与实用性,更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楼梯的设计中,有一系列的规范要求需要遵循。
本文将针对建筑设计中的楼梯规范要求进行探讨。
一、楼梯的基本设计要求1. 楼梯结构:楼梯的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使用者的重量,并保证不会发生倾斜、侧移或塌陷等危险。
楼梯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当地的建筑标准和规范。
2. 楼梯宽度:楼梯的宽度应根据预计的使用人流量进行合理规划。
通常情况下,楼梯的宽度应保证两个人能够同时通过,从而避免拥挤和行走不便。
3. 楼梯踏步与踏面:楼梯的踏步宽度、踏面高度以及楼梯的踏步间距等参数应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设计。
通常情况下,踏步宽度应大于等于30厘米,踏面高度应小于等于20厘米,并且楼梯的踏步间距应保持一致,以确保使用者在行走中的舒适感。
4. 楼梯扶手:楼梯的设计应考虑用户的安全和便利性,因此,设置扶手是必不可少的。
楼梯的扶手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高度应适合不同身高人群的使用,并且应有足够的强度来支撑行走者的重量。
5. 楼梯防护措施:为确保行走者的安全,楼梯的设计应考虑到各种潜在的危险。
防滑是楼梯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踏步面材料应选用具有防滑功能的材料,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此外,楼梯的护栏高度和间距也应符合相关规定,以避免使用者跌落。
二、楼梯设计中的安全出口要求1. 安全出口的位置:在设计大型建筑物时,应确定安全出口的位置,并保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应设置在易于到达和辨识的位置,通常在建筑物的两侧或尽可能靠近主要人流路径的位置。
2. 安全出口宽度:安全出口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内的人员容量进行合理规划。
根据建筑标准,通常情况下,每个安全出口的宽度应不小于1.2米。
3. 安全出口门的设计:安全出口门的设计应符合防火和紧急疏散的需要。
门应易于打开,使用者不需要过多的力气就能开启。
楼梯的设计规范
楼梯的设计规范楼梯是建筑物中常见的垂直交通工具,为了确保楼梯的安全和舒适性,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范。
以下是楼梯的设计规范:1. 建筑设计规范:楼梯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建筑设计规范,以确保楼梯的结构稳固、承载力合理、坡度适宜等。
2. 安全设计规范:楼梯的设计应注重安全性,采取措施防止滑倒,避免扶手和栏杆的任何材料和构造形式对用户造成的伤害。
楼梯的踏面宜采用防滑材料,以增加踏面的摩擦力,减少滑倒的可能性。
楼梯的踏步和踏面的宽度和高度应相同或接近,确保用户在走上楼梯时脚步一致,降低跌倒的风险。
3. 坡度规范:楼梯的坡度应符合规范,一般情况下,公共楼梯的坡度不宜大于30度,家庭住宅楼梯的坡度不宜大于35度。
4. 尺寸规范:楼梯的踏面宽度应符合规范,公共楼梯的踏面宽度一般不小于270mm,家庭住宅楼梯的踏面宽度一般不小于250mm。
楼梯的楼梯间空间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情况下不宜小于1200mm。
5. 扶手和栏杆规范:楼梯的扶手和栏杆是保证用户安全的重要设施,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扶手的高度应符合规范,一般情况下,扶手的高度应不低于900mm,不高于1100mm。
栏杆的高度应符合规范,一般情况下,栏杆的高度应不低于900mm,不高于1100mm。
栏杆的材料和构造形式应能够提供稳固和有效的支撑,确保用户在楼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6. 照明规范:楼梯的照明设计应符合规范,以确保用户在使用楼梯时有足够的光线,减少跌倒和伤害的风险。
照明设备应安装在合适的位置,避免出现阴暗和盲区。
7. 停放规范:楼梯的周围应设计合适的停放和通行空间,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停放和携带物品,同时也要保证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通道畅通。
8. 楼梯标示规范:楼梯的标示应清晰明确,以帮助用户识别楼梯的位置和方向。
标示应有足够的对比度,以确保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都能清晰可见。
以上是楼梯的设计规范,这些规范旨在保障楼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建筑设计中的楼梯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楼梯规范要求楼梯在建筑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是连接不同楼层的通道,也是美化空间的一种设计元素。
然而,楼梯的设计必须符合一系列规范要求,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实用性。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楼梯规范要求,包括尺寸、材料、坡度、扶手等方面的规定。
1. 尺寸要求楼梯的尺寸是根据建筑的用途和使用人群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公共建筑的楼梯要求比私人住宅的要求更严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规范要求:- 楼梯的步距(步行时每个脚步的水平距离)通常在28-33厘米之间。
- 楼梯的步高(每个脚步的垂直距离)一般在15-19厘米之间。
- 楼梯的宽度应根据预计的通行人流量而定,但通常不应小于90厘米。
2. 材料要求楼梯的材料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其耐久性、防滑性和美观性。
常用的楼梯材料包括木材、金属和混凝土。
根据规范要求,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如果使用木材,需要确保木材的密度和强度足够。
- 金属楼梯需要具备防滑性,可以在表面加工或采用防滑垫等措施。
- 混凝土楼梯需要光滑的表面和适当的防滑处理。
3. 坡度和扶手要求楼梯的坡度和扶手是确保楼梯安全的关键要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规范要求:- 楼梯的坡度一般在30度至37度之间,以确保使用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 楼梯的扶手高度应根据使用者的身高来确定,一般在85-95厘米之间。
- 扶手的形状应能够提供良好的握紧性能,以防止滑倒或摔倒。
此外,根据规范要求,楼梯还应提供足够的照明和合适的标志,以方便使用者在暗光环境下正确使用楼梯。
总结:在建筑设计中,楼梯的规范要求十分重要。
尺寸、材料、坡度和扶手等方面的规定,都旨在提供安全、实用的楼梯设计。
作为建筑师或设计师,我们需要遵循这些规范要求,并确保楼梯的设计满足标准,以提供安全舒适的楼梯使用体验。
(文章约1103字)。
楼梯设计相关规范
楼梯设计相关规范楼梯设计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为了确保楼梯的设计符合相关规范,国家和行业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对楼梯设计的相关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一、设计基本原则1.安全性原则:楼梯设计应以安全为首要原则,确保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2.实用性原则:楼梯设计应符合实际使用需求,方便使用者的出入和活动。
3.美观性原则:楼梯设计应考虑建筑整体的美观性,与建筑风格相协调。
二、楼梯尺寸规范1. 楼梯宽度:根据使用者数量和功能不同,楼梯的宽度有一定的规定。
一般住宅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800mm,公共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100mm。
2. 楼梯踏步长度:楼梯踏步长度应保持一致,一般为280mm至320mm之间。
3. 楼梯踏步高度:楼梯踏步高度应保持一致,一般为150mm至180mm之间。
4. 楼梯踏步宽度:为了确保人们不会滑倒,楼梯踏步宽度应不小于230mm。
5. 楼梯扶手高度:楼梯扶手的高度应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一般为850mm至950mm之间。
三、楼梯安全设计规范1.楼梯坡度:楼梯坡度指楼梯的倾斜程度,一般建议楼梯坡度不超过30度。
2.楼梯平台:楼梯应设有平台,以便使用者休息或改变方向。
3.楼梯防滑措施:楼梯的踏步应采用防滑材料,以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性。
4.光线照明:楼梯应设有充足的光线照明,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四、楼梯通道规范1.室内楼梯:室内楼梯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堆放杂物。
2.室外楼梯:室外楼梯通道应设有防滑材料和雨水排放设施,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五、消防逃生楼梯规范1.消防逃生楼梯应设置在建筑物的角落或安全出口处,确保使用者能够快速逃离危险区域。
2.消防逃生楼梯应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使用防火材料进行建造。
3.消防逃生楼梯应设置独立通道和消防设施,以确保使用者顺利疏散。
4.消防逃生楼梯应设有明显的标识和照明设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总结:楼梯设计相关规范涵盖了楼梯尺寸、安全性、通道设计和消防逃生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确保楼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建筑楼梯设计规范_共10篇
★建筑楼梯设计规范_共10篇范文一:建筑楼梯设计规范6.7楼梯6。
7.1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6.7。
2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为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6.7.3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6.7。
4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6.7.5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
30m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
6.7,6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6。
7.7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
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
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
05m.6。
7。
8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6.7.9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
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6.7.10楼梯踏步的高宽比应符合表6.7.10的规定。
6。
7.11供老年人、残疾人使用及其他专用服务楼梯应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范文二:住宅建筑楼梯设计规范楼梯设计规范楼梯设计规范是有章可寻的。
室内楼梯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才能让人看的舒畅,走的顺畅,而且耐用、安全。
以下是几个楼梯设计规范数据,供参考:1、室内楼梯踏步的斜度设计规范踏步的斜度通常是由层高、**周遍的空间大小条件来决定的。
楼梯设计尺寸规范
楼梯设计尺寸规范一、楼梯的基本尺寸1. 踏步高度(Riser Height):指每个踏步的垂直高度。
国家建筑标准规定室内楼梯的踏步高度一般应在150mm~190mm之间,室外楼梯的踏步高度一般应在120mm~190mm之间。
踏步高度的选择应尽量保持一致,以确保使用者脚步的稳定性。
2. 踏步宽度(Tread Width):指每个踏步的水平宽度。
国家建筑标准规定室内楼梯的踏步宽度一般应在240mm~320mm之间,室外楼梯的踏步宽度一般应在250mm~400mm之间。
踏步宽度的选择应能够容纳使用者的脚步,并提供足够的行走空间。
3. 踏台(Landing):指楼梯连续两个踏步之间的平面区域。
踏台的长度和宽度应足够供使用者踏步时休息和转身。
国家建筑标准规定室内楼梯的踏台长度一般应不小于800mm,宽度应不小于600mm。
室外楼梯的踏台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设计。
4. 利用系数(Utilization Factor):指楼梯的设计人流量与实际人流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利用系数的选择应考虑楼梯的使用频率、楼层高度以及使用人群的年龄和体力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室内楼梯的利用系数应在0.3~0.5之间,室外楼梯的利用系数应在0.2~0.3之间。
二、楼梯的安全要求1.手扶梯和自动扶梯:手扶梯和自动扶梯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手扶梯和自动扶梯的踏步高度和踏步宽度应符合相应的国际或国内标准。
2. 扶手:楼梯应设置扶手,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平衡。
扶手的高度应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进行设计,一般应在850mm~900mm之间。
扶手的材质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防滑性能。
3.楼梯的亮度:楼梯的照明应明亮且均匀,以确保使用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踏步和踏台。
室内楼梯的照明亮度应在100~150Lx之间,室外楼梯的照明亮度应在50~75Lx之间。
4.防滑措施:楼梯的踏步和踏台表面应采用防滑材料,以提供足够的摩擦力。
防滑材料应具备一定的耐磨性和耐候性,以确保长期使用的效果。
建筑物楼梯设计规范
建筑物楼梯设计规范在建筑设计中,楼梯是连接建筑物各个层面的重要构件,其设计及施工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楼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从楼梯的尺寸、坡度、材料以及防护措施等方面介绍建筑物楼梯的设计规范。
一、楼梯尺寸规范1.1 楼梯宽度楼梯的宽度是指在楼梯台阶宽度的基础上,在两侧加上两条扶手栏杆之间的最小宽度。
按照规范,楼梯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和安全出入的需要,一般应不小于1.1米,特殊情况下不得小于0.9米。
1.2 楼梯台阶尺寸楼梯台阶的尺寸是指楼梯的踏步长度和踏步高度。
根据规范,楼梯的踏步长度应该保持一致,一般不大于0.35米,不小于0.25米;楼梯的踏步高度一般不应大于0.19米,也不小于0.15米。
此外,楼梯的踏步前沿应保持水平或者稍微倾斜向上,以提高踏步的舒适性。
1.3 楼梯转角尺寸当楼梯出现拐角时,规范要求在楼梯的拐角处设置平台或转角踏步,以提供转向的空间和方向指示。
转角踏步的尺寸应足够宽敞,根据规范,转角踏步的最小宽度一般应不小于1.2米,高度不应超过相邻楼梯踏步高度的两倍。
二、楼梯坡度规范2.1 楼梯坡度楼梯坡度是指楼梯的倾斜程度,也称为楼梯的斜率。
根据规范,室内楼梯的坡度一般不应大于45度,室外楼梯的坡度一般不应大于35度。
坡度的选择应根据楼梯的用途、人员流量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使用的舒适性。
2.2 楼梯扶手楼梯扶手是为了保证人员在使用楼梯时的平衡和支撑。
根据规范,它的高度一般不得低于0.9米,宽度一般应不小于0.05米。
扶手与楼梯的连接处应平滑且牢固,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三、楼梯材料规范3.1 楼梯踏步材料楼梯踏步材料应满足防滑、耐磨、耐久等要求。
常见的楼梯踏步材料包括实木、石材、金属板以及陶瓷等。
在公共场所或有特殊需求的场所,建议使用具有防滑功能的材料,以提高楼梯的使用安全性。
3.2 楼梯扶手材料楼梯扶手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抓握性和防腐性能。
常见的楼梯扶手材料包括木材、金属材料、塑料材料等。
建筑物楼梯设计规范
建筑物楼梯设计规范楼梯是建筑物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舒适度都有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楼梯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设计师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楼梯设计中的规范要求,包括尺寸、坡度、材料等方面。
1. 尺寸规范楼梯的尺寸是设计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根据国际建筑法规,楼梯的宽度应根据使用人数和建筑物类型来确定。
一般来说,宽度不应小于1.1米,如果是主要通道楼梯,宽度应不小于1.5米。
此外,楼梯的最大升降高度也有规定,不应超过17.5厘米,以提供舒适的上下楼体验。
2. 坡度规范楼梯的坡度是指楼梯台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也是楼梯设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点。
根据规范,楼梯的坡度应在30°至45°之间。
较陡的坡度能减少楼梯的占地面积,但同时也增加了使用者的上下楼难度和安全风险。
因此,在设计楼梯时,需要权衡占地面积和使用的舒适性。
3. 台阶规范楼梯的台阶是使用者踏步上下楼梯的平台,其设计规范主要包括台阶深度和台阶高度。
一般来说,台阶深度应在25厘米至35厘米之间,台阶高度应在15厘米至19厘米之间。
正确的台阶尺寸可以确保使用者能够平稳地上下楼,避免造成摔倒和不适感。
4. 材料规范楼梯的材料选择直接关系到楼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楼梯材料包括木材、金属和混凝土等。
木材楼梯因其天然美观和温暖感受而受到青睐,但需要定期维护;金属楼梯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但可能较为冰冷;混凝土楼梯在工业和商业建筑中常见,具有耐久性和抗火性能。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风格,设计师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楼梯材料。
5. 扶手规范楼梯的扶手是为了增加使用者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设置的。
扶手的高度应根据楼梯的使用者身高而定,一般来说,扶手高度应在85厘米至105厘米之间。
此外,扶手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抓握性和舒适感受,以确保使用者的握持力和使用体验。
6. 照明规范楼梯的照明对于夜间和低光照条件下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建筑楼梯施工规范楼梯踏步与扶手安装要求
建筑楼梯施工规范楼梯踏步与扶手安装要求建筑楼梯施工规范:楼梯踏步与扶手安装要求楼梯是建筑物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在起到连接楼层的作用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安全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为了确保楼梯的稳固和使用的安全性,本文将介绍建筑楼梯施工规范中有关楼梯踏步和扶手安装的要求。
一、楼梯踏步要求1. 尺寸要求:楼梯踏步的宽度一般不小于900mm,以容纳一人通行为宜。
对于加装扶手或有特殊需求的楼梯,其宽度可适当增加。
2. 高度要求:楼梯踏步的高度应保持一致,以确保人们上下楼梯时的步伐稳定。
一般情况下,楼梯踏步的高度不超过190mm,且应保持在相近的范围内,误差应控制在±2mm以内。
3. 材质要求:楼梯踏步的材质应具备耐用、防滑的特性,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常用的楼梯踏步材料包括木材、金属、石材等,施工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二、楼梯扶手要求1. 高度要求:楼梯扶手应与楼梯踏步的高度保持相匹配,以便人们在上下楼梯时能够顺利抓握扶手。
一般情况下,扶手的高度应在900mm至1000mm之间。
2. 材质要求:楼梯扶手的材质同样需要具备耐用、防滑的特性。
常见的扶手材料有木材、金属和塑料等,施工时应选择质量可靠、易于清洁的材料。
3. 安装要求:楼梯扶手的安装应牢固可靠,扶手与楼梯的连接点应使用强固的螺栓或焊接方式进行固定。
在施工完成后,应仔细检查扶手的稳定性和无任何松动。
三、其他相关要求1. 可通行性:楼梯应保证通行的畅通性,尤其是在疏散情况下,需要考虑人员的安全和快速疏散。
楼梯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公共建筑消防安全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转角,增加通畅性。
2. 防火要求:楼梯作为建筑物的安全通道,需要具备一定的防火性能。
楼梯踏步和扶手的材质应选择阻燃或不易燃烧的材料,以增加疏散途中的生存时间。
综上所述,按照建筑楼梯施工规范的要求,楼梯踏步和扶手的安装应严格遵守相关要求。
准确的尺寸、合适的材质和牢固的安装都是确保楼梯使用安全和舒适的重要因素。
楼梯设计规范
楼梯设计规范楼梯是建筑物内部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具有连接楼层、分流人流、增加美感等功能。
然而,如果楼梯的设计不合理或者不符合规范要求,不仅会导致不便利和事故的发生,还会影响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效果。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楼梯时,需要严守楼梯设计规范。
一、楼梯的尺寸规范楼梯的尺寸是保证使用者安全和舒适的重要要素。
根据国家建筑标准,楼梯的步距和踏步宽度应符合以下规定:1.步距≤180mm:步距为楼梯的步长,即每个台阶与下一个台阶的前后距离。
步距太大会造成腿部过度伸展,步行不稳。
通常,步距应控制在130mm-150mm之间,最大不得超过180mm。
2.踏步宽度≥280mm:踏步宽度为楼梯台阶的宽度。
宽度不足会影响使用者的平衡和稳定,增加事故的风险。
常见的踏步宽度为280mm-300mm,极限宽度不得小于240mm。
3.步高不得超过200mm:步高是指楼梯台阶的上升高度。
若步高超过标准,使用者的脚踝和膝盖会产生过度压力,容易导致扭伤和踝骨骨折。
步高标准应在120mm-200mm之间,且相邻两个台阶之间的步高差不应超过30mm。
二、楼梯的紧急疏散通道规范楼梯作为紧急疏散通道,其规范要求十分严格。
在设计和建造楼梯时,应考虑以下要求:1.楼梯的宽度应符合人口密度标准:宽度足够是保证人员顺利通过楼梯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规定,当楼梯的承载人口达到200以上时,每级楼梯的宽度应不小于1200mm。
2.楼梯口、楼梯间与出口明确:建议在每个楼层都设有楼梯口或楼梯间,并标识明确。
同时,设计应考虑楼梯口或楼梯间的位置,确保在逃生过程中使用者可以方便地找到最近的紧急疏散楼梯。
3.灯光和标志清晰:在楼梯内部和楼梯间要设置充足而清晰的灯光,以确保在黑暗中也可以迅速找到出口。
此外,标志的正确设置能够帮助使用者快速、准确地找到疏散通道。
三、楼梯材料规范楼梯的材料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
不同的材料会带来不同的使用感受和视觉效果。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要求:1.防滑性好:使用楼梯的过程中,防滑性能是保证使用者安全的关键因素。
楼梯踏步高度的相关规范
02
注:必要时可采用1/ 的整数倍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第条 楼层高度应采用下列参数:
2600、2700、2800、2900、3000、3100、3200、3300、3400、3500、3600mm;
3600、3900、4200、4500、4800、5100、5400、5700、6000mm及其他300mm的整数倍数。
第条 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宜大于210mm,并不宜小于140mm,各级踏步高度均应相同,其计算数值可按附录三表选用。(图)
第条 楼梯踏步的宽度,应采用220、240、260、280、300、320mm。
注:必要时可采用250mm。
第条 楼梯梯段的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8°即 ≤0.7813,供少量人流通行的内部交通楼梯可按附录三表放宽。(图)
手绘主题教育宣传通用模板
第七、《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 GBJ 101-87
第条 楼梯间的模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梯间开间及进深的尺寸应符合水平扩大模数3M的整数倍数:(图) 注:必要时可采用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
预制梯段和平台构件的水平投影标志长度的尺寸应符合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
01
第条 楼梯梯段宽度应采用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图)
第条 楼梯平台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2000mm,楼梯梯段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2200mm,楼梯梯段最低、最高踏步的前缘线与顶部凸出物的内边缘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00mm。(图、)
第条 中间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楼梯梯段的宽度,对不改变行进方向的平台,其深度可不受此限。
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建筑楼梯与扶手规范要求
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建筑楼梯与扶手规范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建筑楼梯和扶手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不仅具备实用性,还承载着艺术设计的重要任务。
为了保证建筑楼梯和扶手的安全性、美观性和功能性,相关规范要求应被严格遵守。
一、建筑楼梯规范要求1. 楼梯宽度:根据楼梯的使用人数和使用功能的不同,楼梯的宽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例如,室内楼梯的宽度一般不应小于1.1米,而公共建筑的楼梯宽度则要更宽。
2. 楼梯踏步深度和高度:踏步深度和高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人们在使用楼梯时的舒适感和安全性。
一般来说,楼梯踏步的深度应不小于28厘米,高度应不大于19厘米。
3. 楼梯坡度:楼梯坡度是指楼梯的倾斜程度,必须合理设计以确保人们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通常来说,楼梯的坡度不应大于35度。
4. 楼梯扶手:楼梯的扶手是人们在上下楼梯时的重要支撑,应满足一定的规范要求。
扶手的高度一般在85厘米至95厘米之间,扶手顶部应为圆滑设计以避免人们受伤。
二、建筑扶手规范要求1. 扶手高度:根据使用者的身高和类型的不同,扶手的高度应进行合理的设计。
一般情况下,扶手的高度应为85厘米至95厘米之间。
2. 扶手直径:扶手的直径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既要满足握持的舒适性,又要为使用者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一般来说,手指环抱扶手后,剩余空间应不小于50毫米。
3. 扶手材料和防滑性能:扶手的材料选择要考虑其结构强度和防滑性能。
常用的扶手材料包括金属、木材和玻璃等。
无论选用何种材料,扶手表面都应具备一定的防滑性能,以避免人们失足摔倒。
4. 扶手间隔:扶手的间隔距离应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来确定,通常应控制在150厘米至180厘米之间。
建筑楼梯与扶手的规范要求不仅保证了使用者的舒适与安全,也起到了装饰和艺术的作用。
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艺术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规范要求,并结合建筑整体风格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
只有这样,建筑楼梯和扶手才能真正成为建筑艺术设计的亮点,为建筑增添美感和独特性。
总之,建筑楼梯和扶手在建筑艺术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规范要求应得到遵守和落实。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楼梯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楼梯规范要求建筑楼梯在建筑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连接着各个楼层,还具有安全和美观的功能。
为了保障使用者的安全,建筑楼梯的设计必须符合一系列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重点介绍建筑楼梯规范要求的相关内容。
一、楼梯尺寸的规范要求楼梯的尺寸是建筑设计中的关键要素之一,直接关系到行人的通行和使用体验。
以下是楼梯尺寸的规范要求:1. 步长和踏步高度:根据国际标准,楼梯的步长应在280mm至355mm之间,而踏步高度则应在150mm至200mm之间。
合理的步长和踏步高度可以确保行人的脚部舒适,并减少因楼梯高差不合理而引发的跌倒风险。
2. 楼梯宽度:根据不同场所和使用人群的需求,楼梯的宽度也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室内公共楼梯的宽度应不小于900mm,而室外和消防通道楼梯的宽度应不小于1200mm。
此外,楼梯的宽度还需考虑边缘扶手的设置,以确保行人的安全。
3. 扶手高度和间距:扶手的设置对于行人的安全至关重要。
根据规范要求,扶手的高度应在900mm至1100mm之间,而扶手的间距不应大于550mm。
合理的扶手高度和间距可以提供充分的支撑,降低行人跌倒的风险。
二、楼梯材料的规范要求楼梯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楼梯的美观性和耐久性。
以下是楼梯材料的规范要求:1. 楼梯踏步:楼梯踏步的材料应具备防滑性能,以避免行人在行走时因滑倒而受伤。
一般而言,楼梯踏步的表面应平整、坚固,并采用防滑设计。
2. 扶手和栏杆:扶手和栏杆是行人上下楼梯时的重要保护装置,其材料应具备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扶手和栏杆可采用金属、木材或玻璃等材料制作。
3. 楼梯结构:楼梯的结构应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设计楼梯结构时,需要考虑楼梯的静力和动力荷载,以确保其安全性。
三、安全设施的规范要求为了保障楼梯使用者的安全,建筑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安全设施的设置。
以下是常见的安全设施规范要求:1. 照明系统:楼梯区域的照明应明亮均匀,以确保使用者能够清晰看到楼梯的每个细节,避免跌倒的风险。
建筑设计中的楼梯设计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楼梯设计规范要求楼梯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规范要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建筑设计中的楼梯设计规范要求展开探讨。
一、楼梯的基本构造要求楼梯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构造要求:1. 楼梯的坡度:楼梯的坡度应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一般为30°- 45°之间。
过大或过小的坡度都会影响行走的舒适体验和安全性。
2. 楼梯的步高和步宽:楼梯的步高和步宽应保持一定的比例。
步高一般不宜超过18cm,步宽一般不宜小于25cm。
合理的步高和步宽能够减少爬楼的疲劳感,提高安全性。
3. 楼梯的踏面:楼梯的踏面应平整、防滑,以确保行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和选择踏面材料时,需要考虑防滑性、耐磨性和易清洁性等因素。
二、楼梯的安全规范要求楼梯是建筑中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因此在设计中必须严格遵循一些安全规范要求:1. 扶手的设置:为了提供支撑和保持平衡的功能,楼梯设计中必须设置扶手。
扶手的高度一般为75cm-100cm之间,其高度和形状应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2. 照明的安排:楼梯的设计中应考虑到照明的充足性,特别是在夜间或者光线较暗的地方。
合适的照明能够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3. 疏散通道的设置:楼梯也是疏散通道的一部分,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人员疏散的需要。
楼梯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人数合理确定,楼梯间的出口和入口要明确标识,确保人员可以迅速有序地疏散。
三、楼梯的设计美观要求楼梯不仅仅是功能性的构件,也是建筑空间中的景观之一。
因此,在楼梯的设计中也需要考虑美观的要求:1. 材质的选择:楼梯的材质应与建筑整体风格相协调,同时要注意材质的耐用性和易维护性。
2. 栏杆的设计:栏杆在楼梯设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设计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同时要注重美观和独特性。
3. 色彩的运用:楼梯的设计中可以运用适当的色彩,以增加空间的活力和吸引力。
色彩的选择应与建筑整体风格和使用环境相搭配,避免过于突兀和不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楼梯设计国家规范楼梯设计规范是有章可寻的。
室内楼梯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才能让人看的舒畅,走的顺畅,而且耐用、安全。
以下是几个楼梯设计规范数据,供参考:1、室内楼梯踏步的斜度设计规范踏步的斜度通常是由层高、洞口周遍的空间大小条件来决定的。
楼梯踏板的前沿连成的直线和水平夹角称为楼梯的斜度。
室内楼梯的斜度一般为30左右最为舒适。
室外楼梯一般斜度要求比较平坦。
2、室内楼梯板设计规范楼梯板的规格包括踏板和立板的规格,一般要求适应于人的脚掌尺寸。
一般踏板宽,立板低的踏步会较为舒适。
室内楼梯的踏板宽度应不小于24厘米,一般在28厘米最舒适。
立板的高度应不高于20厘米,一般在18厘米最舒适。
而且各个踏板宽和立板高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容易使人摔倒。
3、室内楼梯步长设计规范步长即楼梯的宽度。
室内楼梯的步长一般为90厘米,即省空间又让人行走舒适。
楼梯设计规范虽然经常被提到,但是没有一个确定的指标,都是大的楼梯企业做出的,也是楼梯行业约定俗成的,所以说所谓的楼梯设计规范是没有具体的行业硬性标准。
楼梯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规定。
一、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
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注: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儿至人行通道(注: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二、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 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注:1.底层作为商店或其他用房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
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超过16m可不设电梯;住宅中间层有直通室外地面的出入口并具有消防通道时,其层数可由中间层起计算;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高层住宅电梯宜每层设站。
当住宅电梯非每层设站时,不设站的层数不应超过两层。
塔式和通廊式高层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布置。
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箱的深度,且不得小于1.50m。
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楼梯设计规范说明:(一)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二)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
在设计通则中说明:楼梯梯段宽度在防火规范中是以每股人流为0.55m计,并规定按两股人流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0m,这对疏散楼梯是适用的,而对平时用作交通的楼梯不完全适用,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垂直交通不造成拥挤和阻塞现象。
如此,人流宽度按0.55m计算是最小值,实际上人体在行进中有一定摆幅和相互间空隙,因此本条规定每股人流为0.55m+(0~0.15)m,0~0.15m即为人流众多时的附加值,单人行走楼梯梯段宽度还需要适当加大,见图。
(三)、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四)、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五)、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
(六)、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七)、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
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八)、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
(九)、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楼梯设计简介在复式和跃层住宅的起居室里,最为引人注目的往往是楼梯。
合理利用空间,巧妙地选择装饰,可使居室产生最佳装饰艺术效果,它既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要求,又可以给人美的享受。
从功能上讲,作为垂直交通的工具,楼梯将层与层之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除了满足实用功能之外,还应该把它作为一件艺术品来设计。
根据住宅规范的规定,套内楼梯的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0.75M;当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与0.90M。
这一规定就是搬运家具和日常物品上下楼梯的合理宽度。
此外,套内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高度不应大于0.20M,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边0.25M处,宽度不应小于0.22M。
当楼梯设计出来后,起居室的设计也会因此而产生很大的变化,因为楼梯是具有一定的坡度的,有坡度就具备动感,所以在起居室里显得非常抢眼,因此楼梯在家庭装潢设计中的位置就显得非常独特。
国家标准目前建筑中通用的楼梯设计国家标准,主要是我国建设部和国家质栓总局制定的国家标准,2005年发布的GB5035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006年版的2002年1月10日发布的GB5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3年版的1999年3月25日发布的住宅设计规范等,除此其他各类建筑,如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工厂建筑设计规范等等。
基本上都以上述二本设计规范中楼梯设计规范的要求为蓝本制定的。
我先将我所了解的内容规内起来介绍给大家供读者讨论。
民用建筑台阶、坡道和栏杆设计规定(一)台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m,踏步应防滑。
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2、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设施。
(二)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内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0;2、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平台,平台宽度应根据使用功能或设备尺寸缓冲空间而定;3、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12,困难地段不应大于1:8;4、自行车推行坡道每段长不宜超过6m,坡度不宜大于1:5;5、坡道应采取防滑措施。
(三)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2、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包括中高层住宅)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注;栏杆高度应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如低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且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的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
3、栏杆离楼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宜留空;4、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5、娱乐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体育建筑、园林景观建筑等允许少年儿童进入活动的场所,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也不应大于0.11m。
民用建筑楼梯设计的规范(一)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二)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
在设计通则中说明:楼梯梯段宽度在防火规范中是以每股人流为0.55m计,并规定按两股人流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0m,这对疏散楼梯是适用的,而对平时用作交通的楼梯不完全适用,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垂直交通不造成拥挤和阻塞现象。
如此,人流宽度按0.55m计算是最小值,实际上人体在行进中有一定摆幅和相互间空隙,因此本条规定每股人流为0.55m+(0~0.15)m,0~0.15m即为人流众多时的附加值,单人行走楼梯梯段宽度还需要适当加大,见图。
(三)、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四)、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五)、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
(六)、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七)、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
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八)、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
(九)、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设计方法步骤1.楼梯各部分尺寸的确定根据楼梯间的开间、进深、层高,确定每层楼梯踏步的高和宽、梯段长度和宽度、以及平台宽度等。
(注意:双跑楼梯每层踏步级数最好取偶数,使两跑踏步数相等。
)(1)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楼梯的平面位置及楼梯间的尺寸确定楼梯的形式及适宜的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