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光学-透镜
初中物理光学透镜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光学透镜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47dc89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2.png)
初中物理光学透镜知识点归纳总结光学透镜是初中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光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了解透镜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对于理解光的传播规律以及应用光学的原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光学透镜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光学透镜的基本知识光学透镜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具有两个曲面,常见的有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形式。
透镜的两个曲面之间的中点称为光心,透镜的中心与光心的连线称为光轴。
透镜有两个主要的焦点,分别称为物主焦点和像主焦点。
物主焦点是指平行光线经过透镜后汇聚成的焦点,像主焦点则是指从透镜到平行光线的延长线汇聚所在的焦点。
透镜的焦距是指从透镜到物主焦点(或像主焦点)的距离。
二、光学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光学透镜的时候,会出现物体成像的现象。
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描述透镜成像的过程。
1.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远离凸透镜的时候,光线会经过透镜后汇聚成实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处或者焦点附近时,光线经过透镜后呈现发散状,无法成像;而当物体在焦点的内侧时,光线在透镜的后侧仍然会汇聚,形成虚像。
2.凹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凹透镜,无论物体在凹透镜的什么位置,透镜经过的光线都会呈现发散状,形成虚像。
虚像始终会出现在透镜的后方。
三、透镜的应用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一些透镜的应用:1.放大镜放大镜是一种常见的透镜应用,通过凸透镜的折射作用,让我们能够看清楚近距离的小物体,以便更好地观察和阅读。
2.望远镜望远镜利用了两个透镜的组合,通过透镜的折射和放大作用,使我们能够远距离观察天体,例如观察星星、行星等。
3.相机镜头相机镜头利用透镜的成像原理和调焦机制,捕捉和记录真实的影像。
不同焦距和类型的透镜可以用于不同的拍摄需求。
4.眼镜和眼镜片眼镜是一种用透镜矫正视力问题的设备。
透镜的折射能够帮助视力受损者正常看清楚外界事物。
四、透镜的注意事项在使用透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透镜透镜是一种易碎材料,使用时应避免摔落或者与硬物接触。
2025年四川省聚焦中考物理 必备考点透析-第2部分 光学第2讲 透镜及其应用
![2025年四川省聚焦中考物理 必备考点透析-第2部分 光学第2讲 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ad49a4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1.png)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距u/cm
30
20 15 6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5
① 倒立、缩小的实
像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② 30
倒立、放大的实像
无
正立、放大的虚像
请根据实验序号4的成像规律,写出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③ 放大
镜.
返回目录 19
(3)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一部 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 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选填“不完整的 像”“亮度相同的完整的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透镜
镜
对光有 会聚 作用
对光有 发散 作用
投影仪、照相机镜头、远视 眼镜等
近视眼镜等
返回目录 4
2.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透镜
入射光线 平行于主光轴 通过焦点
凸透镜
通过焦点 与主光轴平行
凹透镜
反向延长线经
过虚焦点
与主光轴平行
通过光心 方向不变
方向不变
返回目录 5
考点2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u u>2f u=2f f<u<2f u=f
5.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物体成像在 视网膜后,因此远视眼需要戴 凸透镜 来矫正视力
返回目录 16
实验突破 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命题点 1. 蜡烛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同一直线. 2.成像规 律及焦距的测量. 3.蜡烛燃烧变短时,像在光屏上的位置越来越高, 调整的办法:(1)将光屏向上移.(2)将蜡烛向上移.(3)将凸透镜 向下移. 4.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1)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 不在同一高度.(2)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内或蜡烛在焦点上. 5.用纸遮 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只会变暗些,像还是完整的.
初中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bafbe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3.png)
初中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全1.透镜的定义:透镜是由透明物质制成的具有两个球面或一个球面和一个平面的光学元件。
2.透镜的分类: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3.凸透镜:凸透镜的两个球面或一个球面和一个平面都向外凸出,中部厚,边缘薄。
4.凹透镜:凹透镜的两个球面或一个球面和一个平面都向里凹陷,中部薄,边缘厚。
5.透镜的符号:透镜的符号用来表示透镜的形状和位置,凸透镜用凸透镜符号,凹透镜用凹透镜符号。
6.焦距:透镜的焦点是指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汇聚或发散的点。
焦距是指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
7. 球面折射定律:透镜折射光线时遵循球面折射定律,即光线的入射角、出射角和透镜的曲率半径之间满足关系:n1sinθ1=n2sinθ28.透镜的成像规律:光线从远处通过平行于光轴的物体点射到凸透镜上,经折射后汇聚在焦点F'上,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光线从近处通过凹透镜上时,经折射后出现的似乎是从焦点F'发出的,成一个正立的虚像。
9.透镜的主轴:透镜上通过透镜中心并垂直于透镜的直线称为透镜的主轴。
10.透镜的光心:透镜的光心是指在光轴上离透镜同等距离的两个点统称为透镜的光心。
11.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的焦点在透镜的右侧,焦距为正值。
12.凹透镜的焦距:凹透镜的焦点在透镜的左侧,焦距为负值。
13.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指物体距离透镜的位置和像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具体规律如下:a.物距u为正时,像距v为正,成像为实像,图像为倒立;b.物距u为无穷大时,像距v为焦距f;c.物距u为焦距f时,像距v为无穷大;d.物距u为焦距f以内时,像距v为负,成像为虚像,图像为正立;e.物距u为焦点以内时,像距v为负,成像为虚像,图像为正立。
14.凹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与凸透镜有所不同,具体规律如下:a.物距u为正时,像距v为负,成像为虚像,图像为正立;b.物距u为无穷大时,像距v为焦距f;c.物距u为焦距f时,像距v为无穷大;d.物距u为焦点以内时,像距v为正,成像为实像,图像为倒立;e.物距u为焦点以外时,像距v为正,成像为实像,图像为倒立。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28b40820740be1e640e9a0f.png)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一、透镜的基本概念及性质主光轴:两个球面所在球的球心的连线光心(O ):主光轴上的一个特殊点,(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即薄透镜的中心。
焦点(F ):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一倍焦距分虚实) ⑵u =2f 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分大小)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口诀:实像倒、位异侧,虚像正、位同侧。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体靠近凸透镜,实像变远且变大,虚像变近且变小,焦点附近像最大。
(像物应是同向去,像距越大像越大) 凸透镜的应用:(1)照相机:原理:①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使用:②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2)投影仪:平面镜的作用:①投影仪上方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原理:②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使用:③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在焦点之外,靠近焦点),远离屏幕(3)放大镜:原理:①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使用:②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在焦点之内,靠近焦点)三、凸透镜成像动态分析-------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成实像时成虚像时:像与物移动方向相同(物距变大,像距变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物应是同向去) 像的大小变化与像距的变化情况成正比(像距变小,像也变小;像距变大,像也变大)--(像距越大像越大)物距减小(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像距减小 (增大)像变小 (变大)四、透镜光学作图(特殊光线) ①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异侧虚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初中物理透镜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透镜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847287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2.png)
初中物理透镜知识点总结归纳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常见的有凸透镜和凹透镜。
它们通过透射和折射的原理将光线聚焦或发散,被广泛应用于眼镜、相机、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中。
以下是初中物理中关于透镜的基本知识点总结:1.透镜的定义透镜是由一定曲率的透明介质制成的光学器件,两个球面或一个球面和一个平面组成。
2.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两个球面都向外凸出的透镜,使平行光汇聚于透镜的一侧,可以用于成像和放大物体。
凹透镜:至少有一个球面向内凸出的透镜,使平行光发散,可以用于减小物体的影像。
3.透镜的主轴、光心和焦点透镜通过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来定义主轴,主轴上的一点是透镜的光心。
凸透镜的焦点位于透镜的一侧,凹透镜的焦点位于透镜的另一侧。
4.焦距焦距是指透镜上任意一光线通过透镜后交汇于主轴上的位置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焦距可以为正或负,正焦距表示透镜会使光线汇聚,负焦距表示透镜会使光线发散。
5.实焦点和虚焦点凸透镜使光线汇聚于透镜的一侧,产生实焦点。
凹透镜使光线发散,焦点位于透镜的另一侧,产生虚焦点。
6.物距、像距和放大率物体离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像离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
用于描述透镜成像效果的放大率为$V=\dfrac{像高}{物高}=\dfrac{像距}{物距}$。
7.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将光线聚焦成像,成像满足以下规律: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汇聚于焦点;经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变为平行光线;通过透镜的光线不经过焦点时,其延长线将与另一条光线交于焦点上;同理,对于凹透镜,焦点位置与光线的方向相反。
8.薄透镜的成像公式当物体远离透镜时,可以将透镜近似为薄透镜,利用薄透镜成像公式可以求解成像的位置和大小关系:$\dfrac{1}{物距}+\dfrac{1}{像距}=\dfrac{1}{焦距}$。
9.透镜组透镜组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它们可以起到补偿彼此的作用,调整光线的聚焦效果。
10.近视和远视眼近视眼指的是眼球的眼轴过长或眼球的晶状体过于弯曲,使得光线无法正常在视网膜上聚焦,导致远处的物体模糊。
初中物理透镜及原理
![初中物理透镜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137154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0.png)
初中物理透镜及原理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光学设备中。
在物理学中,透镜是一种可以聚焦光线的光学器件,通过透镜的折射作用,可以将平行光线汇聚到一点上,实现光线的聚焦。
透镜的主要类型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心较厚,两侧较薄,能够使平行光线向光轴聚焦,被称为正透镜;凹透镜与凸透镜相反,中心较薄,两侧较厚,会使平行光线散开,被称为负透镜。
透镜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在透镜中折射的特性。
当光线边界由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线在透镜上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折射方向,根据光的入射角和透镜的形状,可以产生不同的折射效果。
根据几何光学原理,透镜的折射规律可以用斯涅尔定律来描述。
斯涅尔定律表明,光线在透镜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满足sinθ1/sinθ2=n2/n1,其中θ1和θ2分别为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n1和n2为透镜的两侧介质的折射率。
透镜的主要特性包括焦距、放大率和光学畸变。
焦距是指透镜将平行光线聚焦在焦点上所需的距离,根据透镜的形状和折射率可以确定。
放大率是指透镜放大或缩小物体的能力,与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以及透镜的焦距有关。
光学畸变是透镜在成像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失真现象,根据透镜的形状和制造工艺不同,可分为球面畸变和色差畸变两种。
透镜的应用广泛且多样化。
在望远镜中,凸透镜用于聚焦远距离的天体光线,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星星和行星;显微镜中,透镜则用于放大微小的物体,帮助我们观察微观世界;相机中,透镜负责调节图像的清晰度和焦点,使得我们能够拍摄出清晰而美丽的照片。
总之,透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基于折射现象实现光线的聚焦。
它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使得我们能够利用它来观察和研究我们周围的物体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
初中物理光学透镜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光学透镜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ac1499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6.png)
初中物理光学透镜知识点总结归纳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透镜是光学中的重要器件,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和光学系统。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光学透镜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光的折射与透镜的基本概念1.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光密度不同,光线会发生偏折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折射时遵循折射定律。
2. 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是一种用于聚焦或发散光线的光学器件。
常见的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主要用于将平行光线聚焦到焦点,凹透镜则具有将入射光线散开的作用。
二、透镜的成像规律1. 薄透镜成像规律:对于薄透镜来说,可以通过两个特殊点的位置关系来确定光线的传播方向。
这两个特殊点是物距和像距的焦距。
2. 透镜成像的特点:透镜成像有几个重要的特点需要了解。
首先,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变化时,成像的位置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其次,透镜成像存在放大和缩小的效果,放大倍率由物距和像距之间的比值确定。
三、凸透镜成像1. 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凸透镜,当物体在凸透镜的前焦点F之外时,会产生实像。
当物体在凸透镜的前焦点F和透镜之间时,产生的是放大的虚像。
而当物体在凸透镜的前焦点F和透镜之间时,产生的是缩小的虚像。
2. 凸透镜成像公式:凸透镜成像可以利用透镜成像公式进行计算。
透镜成像公式可以表示为:1/f = 1/v - 1/u,其中f为透镜的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四、凹透镜成像1. 凹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凹透镜,无论物体在透镜的哪一侧,产生的都是放大的虚像。
凹透镜成像的图像位置与物体位置的变化规律和凸透镜相反。
2. 凹透镜成像公式:对于凹透镜来说,成像的公式与凸透镜相同,也可以通过透镜成像公式进行计算。
五、透镜组的成像1. 透镜组的成像规律:透镜组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其成像规律与单个透镜类似,可以通过透镜成像公式进行计算。
初中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总结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280c2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1.png)
第五章第1节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元件,由透明物质制成。
2、透镜的两个表面至少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
3、透镜的光心与主光轴。
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
光心(O):每个透镜上主光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
2、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焦点(F):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
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小结: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
小结: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小结:光路可逆。
小结(特殊光线):焦点处发出的一束光透过凸透镜后可以形成平行光。
小结:凸透镜对所有光都起会聚作用,但会聚后的光线不一定相交。
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
4、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
小结: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小结:光路可逆。
小结(特殊光线):延长线在焦点处的一束光透过凹透镜后可以形成平行光。
小结:凹透镜对所有光都起发散作用,但发散后的光线不一定都散开。
三、透镜的原理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向三棱镜底部偏折。
四、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1、主要构造(1)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③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④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
初中物理透镜组成像
![初中物理透镜组成像](https://img.taocdn.com/s3/m/a2681c3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c.png)
初中物理透镜组成像
初中物理透镜组成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透镜的种类和特点:透镜是透光介质的镜片,根据光线的传播特性,可以
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类。
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可以将平行光线会聚于一点,即焦点;而凹透镜则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可以使光线偏离原来的直线方向。
2.透镜的焦距:透镜的焦距是透镜对光线的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度量,也是透
镜焦点的距离。
对于凸透镜,焦距f为正值,表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对于凹透镜,焦距f为负值,表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透镜的成像规律:当光线通过透镜时,会在另一侧形成像。
根据凸透镜和
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计算出像的位置和大小。
对于凸透镜,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外时,像位于凸透镜的另一侧,并且像距随着物距的增大而增大;
对于凹透镜,当物体位于凹透镜的同侧时,可以形成虚像或者实像。
4.透镜的应用: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照相机、
摄像机、投影仪、眼镜等。
这些设备都利用了透镜的成像原理,通过对光线的控制和聚焦来获得清晰的图像。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透镜组成像主要包括了透镜的种类和特点、焦距的计算、成像规律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是学习光学的基础,也是理解其他光学仪器和应用的基础。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使用学习口诀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使用学习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2ac9036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e.png)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使用学习口诀一、引言物理学中,透镜是一种具有曲面形状的光学元件,可以用于聚焦、分散光线以及改变光线传播的方向。
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的基本知识,包括透镜的种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透镜的相关知识,本文将介绍初二物理透镜及其使用的学习口诀。
二、凸透镜1. 凸透镜的特点凸透镜的两个面中,至少有一面是凸面。
凸透镜的特点有: - 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向透镜的轴线靠拢。
- 凸透镜的物距是正的,像距可以是正的或负的。
2. 凸透镜的使用学习口诀为了方便记忆凸透镜的使用方法,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口诀:平行入射,会聚焦。
物距正,像距正或负。
这个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凸透镜的光线传播规律。
当平行光线入射凸透镜时,光线会聚焦在透镜的轴线上。
而凸透镜的物距是正的,像距可以是正的或负的。
三、凹透镜1. 凹透镜的特点凹透镜的两个面中,至少有一面是凹面。
凹透镜的特点有: - 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会离开透镜的轴线。
- 凹透镜的物距是正的,像距是负的。
2. 凹透镜的使用学习口诀为了方便记忆凹透镜的使用方法,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口诀:平行入射,分散光。
物距正,像距负。
这个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凹透镜的光线传播规律。
当平行光线入射凹透镜时,光线会分散开来。
而凹透镜的物距是正的,像距是负的。
四、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通过以下口诀记忆:物距像距都为负,凸透镜有正负判断。
像在透镜右边,凹透镜如此想。
这个口诀可以帮助我们确定透镜成像的物距和像距的正负关系。
当透镜的物距和像距都是负数时,成像位置在透镜的右边。
对于凸透镜,物距为正时,像距可以是正的或负的;对于凹透镜,物距为正时,像距是负的。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初二物理中关于透镜的基本知识,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以及使用口诀。
通过记忆这些口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透镜的知识,提高在物理学习中的效果。
希望本文对初二物理学习者有所帮助!。
物理中考透镜知识点总结
![物理中考透镜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54f73c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b.png)
物理中考透镜知识点总结1. 透镜的基本原理透镜是一种能够让光线聚焦或发散的光学元件。
按照透镜的形状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根据透镜能否使平行光线聚焦而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是由两个半球面形成,在透镜的两侧都是弯曲的表面,透镜的两侧都是凸的。
凹透镜则是一个表面是平的,另一个表面是凹的透镜。
而透镜的能力与焦距有关,焦距是指透镜的两个焦点的距离。
2. 透镜的折射规律透镜的折射规律是描述光线在透镜中的传播规律,也是理解透镜成像特性的基础。
透镜的折射规律可以用光线追迹法来描述,即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发生折射并汇聚或发散。
根据透镜的形状和光线的方向不同,可以得到透镜成像的特点。
3. 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描述透镜对物体成像的规律。
在物理中考中,通常会考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光线在凸透镜中的传播可以得到物距、像距、物像距的关系。
通过透镜成像规律,可以计算出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像的位置等信息。
4. 透镜的光焦度透镜的光焦度是描述透镜的聚光性能的物理量,也是透镜的一个重要参数。
光焦度是透镜的焦距的倒数,单位是米。
光焦度越大,透镜的聚光能力就越强,焦距越小,光线汇聚的越快。
在考试中,通常会考查通过透镜的光线求光焦度的问题。
5. 透镜的组合透镜的组合是指将多个透镜放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整体。
透镜的组合有着特定的成像规律,通过组合可以改变透镜的焦距和光焦度,实现不同的光学功能。
在物理中考中,通常会考查通过不同的透镜组合求总的焦距、总的光焦度等问题。
6. 透镜的应用最后,透镜的应用也是物理中考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凸透镜和凹透镜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应用,比如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相机镜头等。
了解透镜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透镜的特性和成像规律。
以上就是物理中考透镜知识点的总结,透镜是光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掌握透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对我们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学仪器的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初中物理光学透镜成像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光学透镜成像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02756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6d.png)
初中物理光学透镜成像知识总结初中物理光学透镜成像知识总结初中物理光学透镜成像复习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空气)的速度是3×米/秒.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4.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5.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如老花镜.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如近视镜.6.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7.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8.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9天文望远镜分托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
托普勒望远镜的原理是目镜焦距小,物镜焦距大,物镜呈倒立缩小的实像几乎在焦点上,从而显倒立缩小实像,目镜在此基础上呈放大的虚像,即f1+f2。
伽利略望远镜目镜呈放大虚像,即f1-f2.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
凸透镜可以看做两个球相交,那么第一个定义:主光轴:两个球面内球心的连线,焦点: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入时汇聚在一点在一点上,该点在主光轴上。
就是焦点。
光心:透镜的中心,位于主光轴上焦距:光心到焦点的距离物距:物体到光心的距离相距:像到光心的距离凸透镜成像是复杂的,一个口诀快速记忆:1.一倍焦距分虚实:就是说物体位于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以外成实像。
位于一倍焦距处不成像2.二倍焦距分大小:物体位于二倍焦距意外成缩小的像,在而被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在二倍焦距处成等大的像3.物近像远像变大:单物距减小,像距增大。
像变大了4.物远像近像变小:是上面的逆向说法有一个物距,像距,焦距的公式:物距的倒数+像距的倒数=焦距的倒数一、复习策略1、透镜及对光线的作用2、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u→∞u>2fu=2f2f>u>fu=fuv>fv=2fv>2fv→∞/成像性质缩小为一极小亮点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等大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不成像物像位置异侧异侧异侧异侧/同侧应用测焦距f照相机实像大小的分界点投影仪、幻灯机成像虚实的分界点放大镜正立,放大的虚像通过上述表格,可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常用):(2)像距越大,成像也越大.(类似于小孔成像)(3)成实像时物距u与像距v谁更大,则它对应的物(像)也大(4)物像总沿同方向移动①成实像时(异侧):u↑,v②成虚像时(同侧):u,v应用:放大镜(成更大的像)→适当远离报纸.(5)物距u=f时,为成像最大点.物体越靠近焦点,成像越大(6)成实像时,物距u与像距v之和u+v≥4f.(当u=v=2f时,取等号)初中物理光学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2分,1、2题为双选,其余为单选)1、下列叙述中用到了与图1所示物理规律相同的是()A.“海市蜃楼”B.“杯弓蛇影”C.“凿壁偷光”D.“立竿见影”2、关于以下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2所示,则从侧面看去:()图1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4、夜晚,人经过高挂的路灯下,其影长变化是()A.变长B.变短C.先短后长D.先长后短图25、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初二物理透镜知识点
![初二物理透镜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a505b8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5.png)
初二物理透镜知识点透镜知识点概述一、透镜的定义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通常由玻璃、塑料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具有光滑的曲面,能够折射光线,从而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眼镜、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二、透镜的分类1. 凸透镜(汇聚透镜):中间部分比边缘部分厚的透镜,能够使平行光线汇聚于一点,称为焦点。
2. 凹透镜(发散透镜):中间部分比边缘部分薄的透镜,能够使平行光线发散开来。
三、透镜成像1.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位于焦点以外时,透镜形成实像,即光线实际交汇的像。
- 物体位于焦点以内时,透镜形成虚像,即光线的延长线交汇的像。
- 物体距离透镜越远,成像越小;物体距离透镜越近,成像越大。
- 成像的位置和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和透镜的焦距有关。
2. 凹透镜成像规律:- 凹透镜只能形成虚像,且像总是小于物体。
- 像的位置在物体的同侧,且随着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增加,像也会变大。
四、透镜的焦距焦距是透镜的一个重要参数,指的是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
焦距越短,透镜的汇聚或发散作用越强。
五、透镜的应用1.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的放大作用,可以观察到细微的物体。
2. 照相机:通过调整透镜与物体的距离,可以在胶片或传感器上形成清晰的实像。
3. 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一个作为物镜收集远处物体的光线,另一个作为目镜放大成像。
4. 眼镜:根据个人视力情况,使用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视力。
六、透镜的光学计算1. 透镜公式:\( \frac{1}{f} = \frac{1}{d_o} + \frac{1}{d_i} \) 其中,\( f \) 是透镜的焦距,\( d_o \) 是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 d_i \) 是成像距离。
2. 放大倍数计算:\( M = -\frac{d_i}{d_o} \)其中,\( M \) 是放大倍数,负号表示成像的上下或左右方向与物体相反。
七、透镜的制作透镜的制作通常包括研磨和抛光两个步骤。
初中物理透镜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透镜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2c751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6.png)
初中物理透镜知识点总结透镜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光学知识点,它涉及到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
透镜主要分为两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以下是对初中物理透镜知识点的总结。
#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构和特点凸透镜1. 结构:凸透镜是一种两侧向外凸起的透镜。
2. 焦距: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汇聚于一点,这个点称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
3. 成像特点:凸透镜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实像可以呈现在屏幕上,而虚像则不能。
- 当物体位于焦点以外时,凸透镜会形成倒立、缩小或放大的实像。
- 当物体位于焦点以内时,凸透镜会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凹透镜1. 结构:凹透镜是一种两侧向内凹陷的透镜。
2. 焦距: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开来,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在一点汇聚,这个点也称为焦点。
3. 成像特点:凹透镜只能形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 透镜的成像规律1.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物距(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和像距(像与透镜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透镜公式来描述。
- 透镜公式:1/f = 1/u + 1/v,其中f是焦距,u是物距,v是像距。
2. 成像性质:- 当物体位于焦点以外时,物距u增加,像距v减少,实像变小。
- 当物体位于焦点以内时,物距u增加,像距v也增加,虚像变大。
# 透镜的应用1. 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的一种应用,当物体放在焦点以内时,可以放大观察细节。
2. 照相机: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将物体成像在胶片或数码传感器上。
3. 望远镜和显微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通常由透镜组成,通过透镜的组合实现远处物体的放大观察。
# 透镜的色散1. 色散现象:当白光通过透镜时,不同波长的光会因为折射率的差异而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色散。
2. 色散的原因:色散是由于透镜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造成的。
3. 消色差透镜:为了减少色散的影响,可以采用特殊的透镜组合,如消色差透镜,来校正色散。
初中物理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专题-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64be7ead0d233d4b04e6944.png)
1.透镜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另一种为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做凹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2.照相机能够成倒立、缩小、实像;投影仪能够成倒立、放大、实像;放大镜能够成正立、放大、虚像.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倒正大小虚实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u=2f 倒立等大实像v=2ff<u<2f 倒立放大实像v>2fu=f 不成像u<f 正立放大虚像近视眼的光学特点是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方的位置其矫正方法是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远视眼的光学特点是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方的位置,其矫正方法是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5.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选填“虚”或“实”)像,原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再次将这个像成放大的虚(选填“虚”或“实”)像.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选填“虚”或“实”)像,这个像是缩小的(选填“放大的”或“缩小的”),原理就像照相机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考点1 透镜对光的作用【例1】如图4-1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______(选填“甲透镜”或“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矫正.甲透镜乙透镜图4-1【解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由图可知,两条入射光线通过甲透镜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变得会聚了一些,所以甲透镜是凸透镜;而光线通过乙透镜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变得发散了,所以乙透镜是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答案】乙透镜近视【变式训练】1.在森林游玩时不能乱丢矿泉水瓶,一旦瓶内进水后相当于________镜,对光有_____作用.答案:凸透会聚考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例2】(威海)如图4-2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图4-2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B.图乙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解析】根据甲图可以知道f=10 cm,故选项A错误.根据乙图u>2f,应用应该是照相机,故选项B错误.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光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像,只是光线变少了能成一个变暗的完整的像,故选项C错误.“戴”上近视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会成在后面,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故选项D正确. 【答案】D【变式训练】2.(多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4-3所示.则在光屏上( )图4-3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D.像距大于20 cm答案:AD考点3 近视眼和远视眼【例3】(绵阳)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试验.如图4-4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图4-4A.远视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B.远视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C.近视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D.近视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解析】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应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但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说明像距不合适.由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知像距太小了,所以当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说明该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是远视眼镜片.故选A.【答案】A【变式训练】3.小敏对眼球成像原理进行模拟实验.如图4-5,将蜡烛放在A处时,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把此时凸透镜和光屏模拟成正常人眼球模型,光屏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_,在原位置上,换一个凸透镜后,发现要将蜡烛移动到B处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凸透镜和光屏相当于模拟___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眼球.图4-5答案:视网膜远解析:(1)在该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眼球的视网膜.(2)由题图可知:要将蜡烛移动到B处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小,会聚能力过弱,即折光能力过弱,此时凸透镜和光屏相当于模拟远视眼眼球.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矫正,使光线提前会聚.考点4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例4】(滨州)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甲乙图4-6(1)在如图4-6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 cm刻度时,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________偏.(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 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 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________(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解析】(1)当凸透镜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时,物距和像距均为焦距的2倍,由图甲可知物距或像距为20 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2)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 cm刻度时,向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幻灯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由“凸透镜成像左右相反”可知,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右偏.(3)由题意可知,物体远离凸透镜即物距变大时,像距不变,说明凸透镜的焦距变大,而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厚凸透镜的焦距,故更换的应是薄凸透镜.【答案】(1)10 (2)右放大投影仪(幻灯机等) 右(3)薄【变式训练】4.如图4-7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图4-7(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后,在光屏上还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这时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这是因为光在折射时光路是________.(3)实验中,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够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答案:(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2)投影仪倒立缩小可逆的(3)靠近解析:(1)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条直线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烛焰的像才能呈现在光屏的中央位置.(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种成像情况工作的.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后,则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在光屏上还会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因为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实验中,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还能够得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缩小可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1.(潍坊)(多选)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特点及矫正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应使用凹透镜矫正B.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应使用凸透镜矫正C.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应使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应使用凹透镜矫正答案:AC解析:近视眼的产生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使得远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使得近视眼所成的落在视网膜前的像后移,从而落在视网膜上,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远视眼的产生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使得近处某点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后,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使得远视眼所成的落在视网膜后的像前移,从而落在视网膜上,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2.(潍坊)如图4-8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凸透镜的焦距f=10 cm、物距u=15 cm、像距v=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若撤去光屏,简要说明观察该像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4-8答案:倒立放大在光屏原位置右侧某一区域向左看解析: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0 cm、物距u=15 cm、像距v=30 cm,此时2f>u >f,v>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若撤去光屏,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则眼睛应在光屏原位置右侧某一区域向左看,才能观察到该像.3.(潍坊)如图4-9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图4-9A.使屏远离透镜B.使屏靠近透镜C.使屏向上移动D.使屏向下移动答案:A一、单项选择题1.(绵阳)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A.眼睛B.放大镜C.望远镜D.显微镜答案:A解析: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A正确;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故选项B错误;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项C错误;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像制成的,物镜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项D错误.2.(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 cm B.10 cm C.15 cm D.18 cm答案:D解析:因为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f<30 cm<2f,则15 cm<f<30 cm;四个选项中在15 cm到30 cm之间的只有18 cm,故本题选D.3.如图4-10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图4-10答案:C4.(泰安)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答案:B解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选项A错误;照相时,景物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故选项B正确;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项C 错误;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选项D错误.5.如图4-11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倍焦距.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F与P之间的某点上,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选项中的( )图4-11A B C D图4-12答案:B6.(舟山)如图4-13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13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答案:D解析:(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照相机给景物照相时,景物离镜头的距离u和镜头焦距f的关系是u>2f,在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靠近景物,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故选项A、B错误.7.如图4-14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眼睛成像的光路示意图,则此人的眼睛是( )图4-14A.近视眼,应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近视眼,应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远视眼,应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远视眼,应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答案:B8.(宜宾)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另一侧15 cm处的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光心20 cm处,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C解析: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焦距f=15 cm,物距u=20 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题选C. 9.(淄博)烛焰通过焦距为10 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4-15所示.现用焦距为5 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图4-15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C.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D.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答案:B解析: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将凸透镜换成焦距f为5 cm的,由图可知,此时u>2f,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综上分析,只有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10.(雅安)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4-16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4-16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答案:D二、填空题11.(永州)永州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园内严禁游客随地丢弃饮料瓶,这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因为透明圆饮料瓶装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具有________作用,可能引起森林火灾.答案:凸透会聚12.(凉山州)毕业前夕同学们用照相机拍毕业照时,要想使被拍的景物成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的距离应________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________一些.(以上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减小增大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应减小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增大一些.13.(自贡)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________、蓝三种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如图4-17所示的透镜是________透镜,用这种透镜制作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__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图4-17答案:绿凸远视解析: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它们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由图可看出字变大了,所以该镜是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镜可以用于矫正远视眼.三、实验题14.(广东)用焦距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4-18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图4-18(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________移动..实验序号物距u/cm 像距v/cm像的性质1 30 15 ①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3 15 ②倒立、放大的实像4 6 无正立、放大的虚像________.(3)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________(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4)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较暗上(2)①倒立、缩小的实像②30 ③放大镜(3)亮度稍暗的完整像(4)凸透镜没有正对着太阳光解析:(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实验环境应该较暗一些,这样烛焰的像会更加清晰,便于观察;蜡烛越烧越短,由于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上移动.(2)第1组实验中u=30 cm,v=15 cm,显然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15 cm时,结合第1组实验数据(u=30 cm,v=15 cm),由光路的可逆性可得v=30 cm;生活中放大镜就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性质工作的.(3)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下小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其余部分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还是完整的像;只是由于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亮度会减弱.(4)太阳光可以近似看为平行光源,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在焦点,所以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即为焦点,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便是焦距.而晓红在早上9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此时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没有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所以这个亮点不在凸透镜的焦点位置.一、多项选择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4-19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 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图4-19A.一定是放大的像B.一定是缩小的像C.一定是倒立的像D.一定是正立的像答案:AC2.下列我们经常提到的像中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 )A.小孔成像B.平面镜成像C.汽车观后镜中的像D.放大镜成像答案:BC3.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20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C.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D.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答案:AC4.张宁用如图4-21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图4-21A.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投影仪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答案:BC5.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正确的是( )A.老花镜是一种凸透镜B.老花镜可当做放大镜使用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D.爷爷是个近视眼答案:ABC6.物体从距凸透镜14 cm移到距凸透镜18 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6 cmB.10 cmC.13 cmD.20 cm答案:BC解析: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当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题意知2f>14 cm >f,2f>18 cm>f,解得14 cm>f>9 cm. 故B、C选项符合题意.7.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D.只能在墙上看到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答案:AB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故C、D选项错误,A、B选项符合题意.8.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照相机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C.放大镜可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使用投影仪时,投影仪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答案:AD二、作图题9.(济宁)一束光经透镜折射后水平射出,小希通过作图提供了一种确定透镜位置的方案,请你按小希的作图方式,在图中的甲、乙位置各提供一种方案确定透镜的位置.小希的方案甲乙图4-22答案:如图4-23所示甲乙图4-23解析:(1)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确定焦点位置;(2)根据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确定焦点位置.三、实验题10.(枣庄)小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又对凸透镜的焦距与其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甲乙图4-24(1)小峰第一次选取一个凸起程度较小的凸透镜,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4-24甲所示,测得的焦距为________.(2)第二次他又选用一个凸起程度较大的凸透镜,测得的焦距为8 cm,由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峰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选取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________光的焦距大些.(4)在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7.5 cm和22 cm,与理论像距20 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0.0 cm (2)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3)红(4)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时就测出了像距解析:(1)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此时读数为10.0 cm,即透镜焦距为f=10.0 cm.(2)由图甲可知,第一次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根据1、2次的实验数据可知,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3)用红光和蓝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蓝光对凸透镜的焦距不相同.红光较蓝光偏折能力弱,所以红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蓝光的焦距小.(4)同一凸透镜,物距一定,像距一定,小组实验的像距不同,是因为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就测像距了.四、科普阅读题1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小强同学通过调查,得到如下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一些信息:(a)人的眼球就像一架照相机,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正常人眼的晶状。
初中物理凸透镜和凹透镜知识点
![初中物理凸透镜和凹透镜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008c5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1.png)
初中物理凸透镜和凹透镜知识点
初中物理中,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光学部分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关于这两类透镜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
1. 凸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
-主要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交点,称为凸透镜的主要焦点(F)。
-焦距:凸透镜焦点到光心(透镜中心的位置)的距离,用f表示。
-放大率:物体通过凸透镜后的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比,称为凸透镜的放大率。
放大率等于像的长度与物体的长度之比,用β表示。
-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2f且大于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等于f时,不成像;当物距小于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 凹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主要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点,称为凹透镜的主要焦点(F)。
-焦距:凹透镜焦点到光心(透镜中心的位置)的距离,用f表示。
-放大率:物体通过凹透镜后的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比,称为凹透镜的放大率。
放大率等于像的长度与物体的长度之比,用β表示。
-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凹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等于f时,不成像;当物距小于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这些知识点是初中物理中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公式,需要掌握和理解,并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c9a7d2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b.png)
变大
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知识点2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指光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比原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偏向主光轴。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通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比原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偏离主光轴。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又叫会聚透镜。
凡是通过光心的光, 其传播方向不改变
F
F
F
F
1、 通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
三条特殊光线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知识点1 透镜的种类
透镜是一种折射镜,是用玻璃、石英等透明物质磨制而成的,其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其光学性质是光照到透镜上,一部分光经过透镜两次折射后改变光路,遵循光的折射规律。 透镜都有一定的厚度,其厚度直接影响其对光的作用,初中阶段主要讲薄透镜,所谓“薄”是指透镜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透镜有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一、透镜的分类:
学到了什么?
二、概念:
凸透镜和凹透镜
三、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1、主 光 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
2、光 心(O)
---主光轴上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 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初中物理光学凸透镜成像规律
![初中物理光学凸透镜成像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eb22171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66.png)
初中物理光学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是光学中常见的光学元件,用于对光线进行折射和成像。
在初中物理中,有一些简单的规律可以用来描述凸透镜的成像特性。
下面是一些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法线方向上的点会被透镜折射。
入射光线与法线夹角越大,折射角也会越大。
2. 光线从凸透镜的凸面尺寸小的一侧射入,将会被透镜聚焦到凸面尺寸大的一侧,这被称为正成像。
正成像的条件是物体在凸透镜的法线方向上,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
3.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法线方向上的焦点上时,经过凸透镜的光线将会变成平行光线,这被称为无穷远成像。
4.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法线方向上的焦点之间时,经过凸透镜的光线将会发散,无法形成实际的像。
5.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法线方向上的焦点的近处时,经过凸透镜的光线将会发散,形成放大的虚像。
6.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法线方向上的焦点的远处时,经过凸透镜的光线将会发散,形成缩小的虚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规律是对理想凸透镜的近似描述,实际的透镜会受到像差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对于更深入的光学理论和具体情况下的成像分析,可能需要使用更复杂的公式和方法。
透镜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
![透镜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68a7e68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d.png)
透镜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一、透镜的基本原理1.1 光线的传播在介绍透镜的原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光线的传播。
光是一种电磁波,其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原理。
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可以被折射、反射和散射,这些现象都是透镜起作用的基础。
1.2 透镜的作用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它通过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来实现聚焦和成像的功能。
透镜可以将散射的光线聚集到焦点上,从而实现物体的放大和清晰成像。
1.3 透镜的原理透镜的作用原理是基于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规律。
当光线通过透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从而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根据透镜的形状和曲率,折射后的光线将汇聚或发散,从而实现聚焦和成像的效果。
二、透镜的分类及特点2.1 凸透镜和凹透镜根据透镜的形状,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凸透镜是中间比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
凸透镜的特点是会使光线向中心汇聚,聚焦后的光线会形成实际的焦点。
凸透镜常常用于相机、望远镜和显微镜等设备中。
凹透镜则是中间较薄,边缘较厚的透镜。
凹透镜的特点是会使光线发散,即使把它反过来使用,也不能聚焦光线。
凹透镜通常用于眼镜等用于矫正视力的设备中。
2.2 透镜焦距透镜的焦距是衡量透镜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焦距是指透镜能够使平行光线汇聚到焦点的距离。
焦距越小,透镜的成像能力就越强。
焦距的单位通常是毫米。
2.3 透镜的物像关系透镜实现聚焦成像的原理是基于物像关系。
根据光线传播的规律,我们可以得出透镜的物像关系公式:1/f = 1/v + 1/u其中,f是透镜的焦距,v是像距,u是物距。
这个公式表明了物体与成像位置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进一步计算透镜成像的基础。
三、透镜的应用3.1 相机在相机中,透镜起着聚光成像的作用。
相机的镜头就是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的复合透镜,通过透镜的折射作用,可以将远处的景物成像到胶片或者传感器上,从而实现摄影功能。
3.2 望远镜望远镜通过两个凸透镜进行光学系统,可以将远处的物体放大,让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远处的景物。
(完整版)初二物理透镜详细知识点
![(完整版)初二物理透镜详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0ccf9ea45177232e60a21a.png)
第一节透镜1.透镜的看法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能让光辉透过去,在进入和走开透镜时,光经过两次折射而改变光路,所以透镜是一种折射镜。
2.依照透镜的形状,可把透镜分为两大类:如图甲所示,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如图乙所示,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比方:放大镜、老花眼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3.主光轴:透镜上经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镜片的两个表面或最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简称主轴。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其他点,经过这个点的光流传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用字母“O”表示。
能够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4.实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辉的作用。
结论:凸透镜对光有汇聚的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的作用。
所以凸透镜也叫汇聚透镜,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5.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汇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平时用字母 F 表示,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平时用字母 f 表示。
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
由于光路可逆,若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变为平行光,所以利用凸透镜可产一生行光。
(2)凹透镜的虚焦点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辉经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辉的反向延长线订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本质光辉的汇聚点,所以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虚焦点到凹f 表示。
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平时用字母(3)大概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再拿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搬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注意: 1.凸透镜对光的汇聚作用是由于光辉经过它的两侧表面发生折射造成的。
2.凸透镜的凸出发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透 镜 透镜的种类有哪些?
A
BC
D
E
F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 镜
凸透镜中间 厚、边缘薄, (如远视镜片)
凹透镜中间 薄、边缘厚, (如近视镜片)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 镜
凸透镜 对光线有 会聚作用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 镜
凸透镜能使平行 于主光轴的光会 聚在一点,这个 点叫做焦点,焦 点到光心的距离 叫做焦距。
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
。
3、凸透镜对光有
对光有
作用。
作用,凹透镜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课堂练习
4、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将会聚到主光轴
上的一点,这个点称为凸透镜的,ຫໍສະໝຸດ 到光心的距离叫做,一个
透镜有两个
。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5、完成光路图:
课堂练习:
1.凸透镜将平行光 会聚 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 焦点 ,该点到 透镜中心的距离叫 焦距若太阳光射到凸透镜上时,在镜后10cm处的纸光屏 上形成一个亮点,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 1c0m.
分析:水滴能形成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使车漆 最上部温度升高,久之,车漆会失去光泽,并且造成 色泽不均。
3.讨论: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 装液饮料瓶,这是为什么?
凸透镜成像规律
3.下列元件中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 BCD) 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E.凸镜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探究性学习
在北极进行探索的工作人员丢失了火 种,请你为在冰天雪地中工作的探险人员想 想办法获得火种,替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自主演练
夏天,小明的爸爸经常开车带他出外旅游。小明发 现爸爸喜欢在烈日下洗车,并认为这样洗后车身上 的水干的快。小明告诉爸爸这样洗后车不好,大家 想一想可能为什么?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 镜
由光路可逆
原理可知,射 向凹透镜对方 焦点的光线经 凹透镜折射后 将平行于主光 轴射出。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你知道测定凸透镜焦点最简单的办法?
让平行光透过凸透镜, 会聚于一点。
三条特殊光线:
特殊光线一:
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特殊光线二:
平行光过凸透镜会聚 于焦点。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 镜
由光路可逆原
理可知,从焦点 发出的光线经凸 透镜折射后将平 行于主光轴射出。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 镜
凹透镜对光 有发散作用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 镜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 主光轴的光发散, 发散光线的反向延 长线交于一点,这 个点叫做焦点。焦 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做焦距。
特殊光线三:
凸透镜使过焦点的光 线变成平行光。
F
O
会
聚
F' O
F
凹透镜
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课堂练习
1、透镜是利用光的
规律制成的,
透镜有两类:一类是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
做
,如
镜片;另一
类是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
,
如
镜片。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课堂练习
2、光心大致在透镜中心处,通过光心和
2.一束光线在空气中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平行光束
C.一定是发散光束
D.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些.
3.完成下列光路图.
4. 请在下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1.如图是一束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BC )
2.下列光路中正确的是(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