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
教师与家长沟通规范(共5篇)

教师与家长沟通规范(共5篇)第一篇:教师与家长沟通规范斜店乡中学教师与家长沟通规范(试行)沟通是一种真诚的对话,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信息的互换。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效果决定着家校教育的合力,直接影响着教师自身和学校的声誉。
为了让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谐高效,事半功倍,现制定斜店乡中学教师与家长沟通规范。
一、沟通原则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感化的过程,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遵循一个总的原则,即以诚待人,将心换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家庭教育的引领,从方法上纠正家庭教育的偏差和误导,从感情上加深家长对教师工作的认同和理解。
二、沟通方式每名教师必须通过面对面、手机、短信、微信、班级QQ群等方式与每一位学生家长经常保持联系。
三、沟通内容教师与家长沟通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前备好‚谈话交流课‛。
必须明确谈话的目的是什么,多侧面地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习惯、优缺点等。
这样与家长谈话时更存针对性,避免在解答家长的疑惑或给家长建议时,模糊不清,泛泛而谈,让家长产生失望情绪,进而对老师的工作能力产生质疑。
1、学生的课堂表现:上课回答问题情况、听讲情况、与同学之间的相处情况、吸收知识的快慢情况;2、学生的作业情况:对待作业的态度、完成作业的情况、作业完成的质量、作业反应出的进步点和不足、学生的基本功(错别字、卷面、写字的速度);3、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喜爱:喜欢课堂的程度、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对学科的兴趣、对返校的热情;4、学生性格上的变化:比以前更开朗/规矩、比以前懂事了、懂得与人相处、学会宽容包容他人、人缘比较好、让老师感动的事情;5、学生与老师的感情:和老师说知心话、和老师交朋友、送老师小礼品、维护老师的威严;6、学生在同年龄的学生中的优点和不足:面对优点要大胆表扬,面对不足要真诚沟通,并给出家长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7、老师与家长的感情:感谢家长对你的支持,感谢家长的信任,夸奖家长的教育方法,真诚的提出家长的不足;8、自己所教学科的魅力:自己所教学科的优点、理念,自己所教学科取得的成绩;9、班级或学科的管理体系:教学、教研体系,教学服务体系,教学质量评估体系;10、家庭教育:教子心得,教子方法,教育理念,自己其他学生家长的优秀教子内容。
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

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第一篇: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家校联系是教师与家长互相交流沟通,了解、研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教师与家长相互理解与信任、融合关系,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为更好落实该项制度,特制定如下实施细则:一、原则与要求1.教师不得利用家校联系之便向家长索要钱物。
2.进行家校联系时,不得向学生家长告状。
3.不能向家长灌输消极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思想。
4.进行家校联系时应注意教师良好形象。
二、措施与方法1.牢固树立正确的家校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专门向家长告御状的不良倾向,切实努力提高家校联系质量。
2.积极主动取得与家长的联系,并利用正确渠道、采用正确的方式,实事求是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做到公正、公平,不虚报、不隐瞒。
3.对学校开展的重大活动要利用校园网平台、家校通平台等,及时向家长发布通告。
4.全体教师平时要通过家访、信访、电话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联系,及时提供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态势,每学期至少对90%的学生家长进行访问。
5.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使家长能真实地了解子女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
在组织召开家长会之前,班主任要根据学校计划要制订好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班级家长会方案,各科教师都要与学生家长见面交流。
6.学校每学期要随机选择不少于30%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家长对学校与教师的态度和意见等。
7.学校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向家长委员会成员通报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8.组织外出活动、停课、放假、收费及遇到其它重要情况,教师必须配合学校做好相应工作,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并提醒注意保留好有关回执。
9.学生在校突然不适或发病,应当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由家长领回进行治疗,如在校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在先与家长取得联系的同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三、家访的形式、范围、内容与要求 1.家访形式(1)上门家访:教师利用课余及休息时间,到学生家中访问,与家长沟通,相互了解情况。
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制度

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制度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制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制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增强家校合作,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制度的重要性,并提出改进方案。
一、重视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教育环境日新月异,学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日益复杂。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和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可以形成双重力量,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
二、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形式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家长会、班级通讯、个别面谈等。
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共同交流的重要场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同时也可以向家长传达教育方针和政策。
班级通讯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相对频繁的联系方式,可以通过书信、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
个别面谈是解决学生问题的有效途径,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为其提供适当的帮助。
三、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为了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学校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包括家长QQ/微信群、学校官方网站等,方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家长QQ/微信群可以保持信息的及时更新和沟通的互动性,学校官方网站可以发布学校的教育动态和家校合作活动。
四、教师要主动沟通交流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应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教师可以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及时解答家长的疑问和关注。
教师还可以积极邀请家长参加学生的班级活动和展览,增加家校交流的机会。
五、家长要积极参与教育家长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过程。
家长可以定期与教师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讨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家长也可以参与学校的家长委员会,为学校教育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六、加强沟通技巧的培养为了提高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质量,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不断地提高沟通技巧。
教师及家长沟通制度

教师及家长沟通制度
首先,教师及家长沟通制度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合作基础上。
家长
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教师要尊
重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关注点。
同时,家长也应该
理解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并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
再次,教师及家长沟通制度应该设立定期的沟通渠道。
学校可以组织
家长会议或座谈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决策和规划,使家长能够了解学
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并参与其中。
同时,学校也可以安排家访活动,教师定期拜访学生家庭,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
情况和背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最后,教师及家长沟通制度应该注重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和信任关系。
学校可以建立在线平台或社交媒体群组,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交流和互动的
空间,方便及时沟通。
同时,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鼓励教师和家
长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矛盾。
通过建立和谐的沟通氛
围和信任关系,能够使教师和家长真正成为教育伙伴,共同关心学生的成
长和发展。
总之,教师及家长沟通制度对于学生的教育发展和家校合作起着重要
的作用。
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双向的信息传递、定期的沟通活动和
建立信任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的整体素质,实现学校
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目标。
教师及家长沟通制度的建立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
努力,增进相互的理解和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携手努力。
教师家长沟通管理制度

教师家长沟通管理制度第一部分:引言教师家长沟通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仅是教育成果的互通,更是教育合作的关键。
然而,由于教师和家长之间存在着信息传递不畅、沟通方式不合理等问题,两者之间的沟通往往无法达到最佳效果。
为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师家长沟通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第二部分:制定沟通渠道为了建立教师家长沟通管理制度,首先需要明确沟通渠道。
学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建立起与家长的联系,如电话、短信、电子邮件、家长会等。
这些渠道既可以传递学校的相关信息,也可以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另外,还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教师家长沟通平台,方便双方进行线上沟通交流。
第三部分:明确沟通内容教师家长沟通的内容应该明确、具体。
学校应该通过家长会、通知等方式告知家长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安排等信息。
同时,教师也应该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表现等。
此外,教师和家长还可以就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方案的制定,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部分:改进沟通方式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方式应该灵活多样。
除了传统的面对面沟通方式外,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微信群、在线会议等,提高沟通的效率和便利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亲子活动,增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默契与了解。
第五部分:培养良好沟通氛围为了建立良好的教师家长沟通关系,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积极互动,并树立平等、尊重的沟通方针。
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家长的角色和处境。
家长也应该理解教师的工作压力,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第六部分:提供培训和支持为了提高教师和家长的沟通能力,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帮助教师学习沟通技巧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同时,学校还可以提供一些资源和工具,如指导手册、案例分析等,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开展沟通工作。
第七部分:建立反馈机制教师家长沟通管理制度应该建立起反馈机制,让双方能够及时了解沟通效果。
学校可以定期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收集家长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沟通方式和质量。
教师与家长联络与沟通制度

教师与家长联络与沟通制度一、沟通的重要性有效的教师与家长沟通是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良好的沟通可以增进教师与家长的互信,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同时,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也有助于家庭和学校间的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传统的交流方式传统的教师与家长沟通方式多为面谈或纸质通信。
面谈能够直接沟通,但时间和空间有限;纸质通信则需要时间传递,信息反馈较慢。
这些方式在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中存在一定的不便和限制。
三、现代的交流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也得到了改善。
现代的交流技术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和学校管理系统的使用,让教师和家长得以更便捷地沟通。
电子邮件可以实现快速的信息传递,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可以让双方随时联系,学校管理系统则提供了学生情况和学习成绩的实时更新。
四、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学校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用于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
这个平台可以是学校的网站或者专门的沟通平台软件。
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可以向家长传递学生的学业情况、学习动态等信息,同时家长也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或者关心的事项。
五、定期的家长会议定期的家长会议是教师和家长沟通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家长会议上,教师可以向家长分享学生的学习情况、班级活动等信息,并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
通过家长会议,教师和家长可以相互了解对方的关注点和期望,进而更加合理地制定教育计划。
六、建立微信交流群建立微信交流群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沟通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群发消息向多个家长传递信息,比如学校活动、学生作业等。
同时,家长也可以在群里互相交流,分享教育经验和解决问题。
微信交流群的建立可以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更多互动和交流。
七、出版家校交流期刊出版家校交流期刊可以成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另一种形式。
通过期刊,学校可以发布关于教育理念、学校活动和教学动态等内容,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家长也可以向期刊投稿,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
教师与家长沟通与合作规范

教师与家长沟通与合作规范教师与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师与家长沟通与合作的规范。
一、建立互信和尊重的关系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首要前提是建立互信和尊重的关系。
教师应以平等心态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而家长也应尊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建立起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
二、明确沟通的目的和方式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前应明确沟通的目的和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家长会或个别家访等多种方式与家长交流信息。
同时,要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避免产生误解。
三、及时回复与解决问题教师应及时回复家长的咨询和问题,表现出对家长的关心和重视。
对于家长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办法,并及时向家长做出反馈,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
四、注重正面沟通与表扬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应注重正面沟通与表扬。
不仅在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要及时向家长进行表扬,还要通过正面的语言和姿态,鼓励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的努力和进步。
五、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教师与家长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共同制定学生的教育目标和计划。
家长可以提供更多了解学生的信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相应的教育指导意见。
通过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加强信息交流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有效沟通与合作的基础。
教师可以向家长提供学生的学习情况、表现和成绩等信息,家长也可以分享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情况。
通过信息交流,教师和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共同关心和照顾学生的成长。
七、定期组织家长会定期组织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家长会可以让教师向家长详细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计划和教育活动,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与教师交流的机会。
八、积极参与家长活动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活动,与家长面对面交流。
这不仅可以增进教师与家长的相互了解,也为日常的沟通和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教师家长沟通协作管理制度

教师家长沟通协作管理制度一、引言教师和家长是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们之间的沟通协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协作,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制度的必要性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他们与教师共同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责任。
通过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沟通协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身心发展等,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制定教师家长沟通协作管理制度,可以规范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提高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三、制度的基本原则教师家长沟通协作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平等互信:教师和家长应平等对待,互相尊重,建立起信任的关系;2.明确目标:制定明确的沟通目标,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3.信息透明:及时分享学生的信息,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情况、行为表现等;4.互通有无:教师和家长应互相倾听,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以达成共识;5.多元化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方式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
四、建立沟通平台为了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协作,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沟通平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线上平台:建立学校教务系统、班级微信群或者家长App等,方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2.线下会议: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家长会、开放日等形式的会议,让教师和家长面对面交流;3.电话短信:及时通知家长学生在校情况,鼓励家长和教师之间进行电话或短信沟通。
五、建立家校合作模式除了沟通平台的建立,还需要建立家校合作的具体模式,包括:1.共同制定目标: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学生的目标制定,制定学习计划和行为约定;2.定期交流:定期召开家长会或者开放日,与家长共同讨论学生的学习情况、身心发展等;3.互通信息:及时告知家长学生的学习成绩、参与课外活动情况等信息。
六、家访活动的开展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情况,可以建立家访制度。
教师可以定期参观学生的家庭,与家长面对面交流,进一步加深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班级家长与教师互动管理制度

班级家长与教师互动管理制度一、建立班级家长与教师互动平台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学校作为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促进班级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制度。
二、加强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好的互动关系基于良好的沟通交流基础上。
学校可以通过班级电子通讯系统、家长会、微信群等途径,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班级动态,而教师则可以向家长传递一些学习方法和教育理念。
三、家校合作,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家长和教师应该共同制定学生的教育目标。
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学校可以与家长合作,制定明确的学生目标,包括学习成绩、品德修养、兴趣发展等方面。
家长可以了解到孩子的成长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家长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四、建立家长志愿者队伍,参与学校管理和活动家长和教师的互动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问题,还包括学校的管理和活动。
学校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在校内建立家长志愿者队伍,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活动中。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家长对学校的了解,也能够提高学校管理的效果。
五、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提供家长教育家长教育是家校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教师和家长代表分享教育经验、学习心得和教育资讯。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可以互相交流,了解家庭教育的最新动态,同时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六、建立家长评价制度,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可以建立家长评价制度,让家长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通过家长的评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到家长的需求和意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家长评价也可以成为学校评估教师的重要依据,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七、共同制定学生管理制度,约束学生行为班级管理制度与家长互动密切相关。
学校可以与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管理制度,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
家长可以通过参与制定学生管理制度,让自己更加了解学校的规定,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加守规矩。
小学2023年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制度

XXXX小学2023年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制度为了促进教育多元化,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立体化教育网络,达成一致的教育理念,营造同一的教育氛围,形成教育合力,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全员、全面、全程教育,特制定家校联系制度:一、建立家、校互相访问制度1互访的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了解孩子在学校、班级和家庭的基本情况,双方应各有侧重。
二是互相通报学校、家庭近来发生的重要变化,以及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重要活动、表现和进步情况。
三是共同商订今后教育孩子的步骤和方法。
2.每位教师家庭访问次数每学期每人不得少于一次。
教师与家长应经常保持电话或信件联系,随时反映学生动态,共同教育学生成人成才。
二、有效使用网络沟通鼓励教师合理的、有效的、积极的使用网络与家长进行沟通。
比如:QQ班级群、飞信、博客等等。
让网络成为家校沟通的有效桥梁,让网络成为教师工作的便利平台。
班主任每月发20条以上,在考核中得A等;每月发20条以下10条以上,在考核中得B等;每月发10条以下,在考核中得C三、有效使用《好习惯银行评价手册》为使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加强联系,相互协作,全面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各班级要充分利用好《好习惯银行评价手册》,并组织学生根据“好习惯训练”的要求认真填写,使评价手册成为家长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孩子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家长开放日,家长可以到校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教师的教学状况,学校的管理状况。
教师要热情接待家长,接受家长的咨询、建议、检查和听课等,并做好记录。
举办家长学校是利用学校有利条件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向家长传授教育科学的有关知识,介绍、交流好的家庭教育经验,并为遇到教子难题的家长提供帮助。
不断提高家教育水平,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五、定期出版《星星河》报为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密切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教育工作的动态,指导、帮助学生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学校定期编印《星星河》报,并免费分发至学生家长,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动态。
中学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制度

中学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制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显得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沟通不仅能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建立健全中学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制度显得尤为必要。
一、制度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法律依据。
此外,《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颁布,也使得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有了更多的操作指南。
二、制度目的1. 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增进双方对学生的了解,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度,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支持学校教育工作。
3. 建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友好关系,增进双方之间的信任,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三、制度内容1. 定期举行家长会。
中学应定期举行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学校教育工作情况,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
2.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与家长分享学生的进步和不足。
3. 实行家访制度。
教师应主动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性格特点等,与家长探讨学生的教育对策。
4. 开通教师与家长的通讯渠道。
学校应设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通讯渠道,如微信群、QQ群等,方便教师与家长随时沟通交流学生情况。
5. 开展家长学校活动。
学校应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邀请专家为家长授课,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增强家长的教育能力。
6. 重视家长意见反馈。
学校应认真对待家长的意见反馈,及时调整教育工作,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7. 建立教师与家长沟通记录制度。
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应做好沟通记录,保存沟通资料,以便日后查阅。
8. 健全教师与家长沟通培训制度。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与家长沟通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沟通能力,提升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效果。
机构教师联系家长制度范本

机构教师联系家长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机构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类教育机构中的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第三条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应当遵循平等、尊重、真诚、合作的原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二、教师与家长的联系第四条教师应当主动与家长建立联系,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关心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服务。
第五条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家长联系:(一)定期举行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二)定期发送学生学习报告,告知家长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情况;(三)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通讯工具,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的表现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四)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五)其他有利于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
三、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第六条教师与家长应当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七条教师与家长合作的内容包括:(一)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二)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三)共同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四)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五)其他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合作事项。
四、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第八条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应当注意语言表达的文明、礼貌,尊重家长的人格,避免冲突和误解。
第九条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应当注重倾听,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
第十条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应当坚持真实性、客观性原则,如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
五、制度保障第十一条教育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教师与家长联系与沟通的制度,为教师与家长提供良好的沟通平台。
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

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家校联系是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共同研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也是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困难的基本措施。
我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基本制度:一、开学初,班主任教师要及时统计学生家长信息及联系方式,以便随时联系。
二、及时为每位学生建立家校联系卡,以便教师与家长之间随时交流孩子的在校在家表现。
三、班主任教师每学年要与任教学生及家长交谈一次。
准确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思想动态,并做好记录。
四、教师要积极主动的与家长取得联系。
采取正确的方式(如电话、QQ、邮箱等)向家长提供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做到公平公正,不隐瞒,不虚报。
每月与家长联系次数不少于8人次。
五、每学期利用家长课程招开两次家长会,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与生活情况。
开家长会之前,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制定好方针计划,争取与每位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各任课教师也要与学生家长见面交流。
六、充分发挥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通过他们协调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协调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
并听取家长合理化的意见及建议,充分的运用到班级的管理中。
七、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家本制度纳入教师业绩考核中。
河东于小学家校交流组织与运行评价方案家校联系是班主任助理班主任的必修课。
由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差异性较大,所以每次周末后的几天,学生往往需要一个重新适应学校生活的过程,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因此,充分做好家校联系工作,从而实现放假不放手、全程育人的教育目标,适当地开展学校教育外的方式,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怎样进行有效的家校联系呢?把家长请到学校?容易影响家长的正常工作,社会反响也不好。
到学生家家访?学生又居住分散,各村都有,路途遥远;打电话?又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双向交流,经过学校领导研究,认为以家校联系手册和有规律的家校联系卡为主,电话、网上交流为辅,周末或者假期集中家访作补充的多种方式进行联系,应该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

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制度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学校与家庭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争取家长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发挥学校,家庭的整体教育功能,特制定学校与家长联系制度。
1、教师与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每个班级建立班级博客、飞信、qq等灵活多样的联系方式,与家长进行灵活沟通。
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方式每周至少与家长交流一次、每位教师每月至少要与家长沟通一次,起始年级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内班主任要全面跟家长沟通一次,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
3、建立家访制度,家访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负责,科任教师全员参与。
家访时,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一起寻求有效的教育方法与措施。
家访要因生而异,形式多样,注重效果。
4、建立学校联系制度。
建立家校联系卡,遇节假日或重大活动等学校发放《致家长公开信》,每次联系,都要家长签字后将回执上交学校保存。
5、家长对教育学生有不同意见或建议,先找班主任沟通,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由家长代表逐级向家长委员会上报。
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听取学生家长的合理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工作。
6、学校规定:每学期举行三次学生家长会。
此外,各级各班可根据教育学生的需要举行全级、全班或部分学生家长会。
每次家长会科任教师要进入教室随时接受家长的咨询,或主动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
兼任两个班以上的教师,按照每次一班的交替办法,与家长进行沟通。
7、遇学生身体异常或其它特殊情况班主任除及时报告学校外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8、发生下列特殊情况,班主任必须及时沟通,科任教师应积极配合。
①学生家庭发生重大或不幸事件,要及时做好安抚工作。
②学生在学校里发生伤害事故,必须第一时间送医院治疗或亲自把孩子送回家,说明情况,提出解决办法。
③学生无故迟到、缺席,及时向家长了解原因,通报情况,共同进行教育。
④学生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或品行不端,及时与家长联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教育。
9、沟通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对被沟通的学生有较充分的了解,掌握要解决的问题,切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
教师与家长沟通与合作管理制度

教师与家长沟通与合作管理制度一、有效的沟通方式家校之间的沟通是教师与家长之间进行良好合作的基础。
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注意选择适合的方式,例如面对面会议、电话沟通、电子邮件或者通过家校通讯等渠道进行沟通。
双方应互相尊重、理解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并积极寻求共识,以达到教育目标。
二、家校联系人的角色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联系人起着桥梁的作用,他们承担着促进家校之间合作的责任。
家校联系人应建立一个良好的双向沟通渠道,及时传达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息,协助解决问题和促进合作。
通过家校联系人,家长和教师可以更加高效地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环境做出努力。
三、学校与家庭联络册的使用学校与家庭联络册是家长和教师之间进行日常沟通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用学校与家庭联络册向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学习进展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家长也可以通过学校与家庭联络册向教师传达家庭中的情况,比如学生的健康状况、家庭环境等。
学校与家庭联络册的使用有助于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四、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形成一种合作的氛围,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共同制定学生的目标和计划。
家长和教师之间互相支持和鼓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充分发挥潜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共同制定家庭作业和学习计划家庭作业和学习计划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和教师应该共同制定学生的家庭作业和学习计划,确保学生在家庭中能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适当的学习任务。
家庭作业和学习计划的制定应合理,既能够巩固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
六、家校之间的互动活动为了增进家校之间的关系,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互动活动,例如家长会、亲子活动和家庭参观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为家长和教师之间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加强合作和沟通。
七、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学校决策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到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参与决策过程,了解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政策。
教师与家长沟通协作制度

教师与家长沟通协作制度一、引言教师与家长沟通协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增进互相的了解和信任,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工作贡献力量。
为了建立良好的教师与家长沟通协作制度,本文将从教师、家长和制度三个角度展开讨论。
二、教师与家长的角色教师是学生教育的主导者,负责教学和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而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起着积极的影响。
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并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与成长。
三、教师与家长的共同目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他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和品德培养,共同协作,为学生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如面谈、电话、短信和在线平台等。
每种方式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五、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在沟通中,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彼此的权益和观点,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情绪化的表达。
同时,也要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交流,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难以理解的词汇。
六、制定沟通协作制度的必要性制定沟通协作制度可以规范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行为,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益,提高沟通的效果和效率。
同时,制度还可以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个平等、公正和透明的沟通框架,避免产生矛盾和纷争。
七、制定沟通协作制度的原则制定沟通协作制度应遵循互惠互利、公平公正和共同参与的原则。
双方应该平等参与制定,以达到最大化的双赢效果。
八、制定沟通协作制度的内容沟通协作制度的内容应包括教师和家长的基本权益、沟通方式和沟通频率、问题解决的机制和流程等。
制度应该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同时也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的灵活性。
九、落实沟通协作制度的难点和对策在落实沟通协作制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碍。
双方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相互理解和支持,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保持对教育事业的共同追求和信心。
教师沟通家长的工作制度

教师沟通家长的工作制度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和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沟通家长的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教师家长沟通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也可以增进教师和家长的了解与信任。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沟通家长的工作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处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学校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师沟通家长的工作制度。
一、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初次接触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初次接触通常是通过家长会或者开学第一天的集体召开。
这个环节对于建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任非常关键。
学校可以安排专门的老师负责组织家长会,让教师向家长介绍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与家长进行互动交流。
这样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教师的工作,并给予教师充分的支持。
二、定期的家长会定期的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机制。
学校可以安排每学期开展一至两次家长会,让教师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同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家长会不仅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也可以让家长和教师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学生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三、班级微信群建立在现代社会,微信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微信群可以方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学校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教师在群里发布学生的作业、考试安排等信息,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与教师交流学生的问题。
同时,班级微信群也可以让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增加家长之间的互动。
四、个别家长沟通除了家长会和班级微信群,教师还应该与个别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有些家长可能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无法参加家长会或者定期查看微信群,因此教师需要主动与这些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以及家长对教育的期望。
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五、家访和电话沟通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学生和家长,教师可以通过家访或电话沟通的方式与他们进行交流。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配合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
家校联系是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共同研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也是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困难的基本措施。
我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基本制度:
一、开学初,班主任教师要及时统计学生家长信息及联系方式,以便随时联系。
二、教师要积极主动的与家长取得联系。
采取正确的方式(如电话、微信等)向家长提供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做到公平公正,不隐瞒,不虚报。
三、每学期利用家长课程招开四次家长会,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与生活情况。
开家长会之前,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制定好方针计划,争取与每位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各任课教师也要与学生家长见面交流。
四、充分发挥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通过他们协调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协调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
并听取家长合理化的意见及建议,充分的运用到班级的管理中。
五、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家访。
本制度纳入教师业绩考核中,由学生护导部负责实施
家长、学生评议教师制度
为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使全校教师共同树立“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帮助人”的良好美德,注意运用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从事教学及管理等工作,让家长、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特制定家长学生评议教师制度。
为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使全校教师共同树立“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帮助人”的良好美德,注意运用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从事教学及管理等工作,让家长、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特制定家长学生评议教师制度。
一、评议内容
1.上课不接打手机。
在教室内不吸烟,仪表端庄,教学态度亲切。
2.上课不迟到、不旷课、不拖堂。
3.备课认真,讲课熟练,语言准确,重点突出。
4.课堂学习气氛热烈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5.教学效果好,学生参与、探究、动手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所提高。
6.课堂管理严格,无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7.关注全体学生,师生关系民主、平等。
8.教学辅导及时、耐心、细致,顾及全体,照顾个别。
9.作业布置,题量适中,批改、讲评及时认真。
⒑在老师教育下,学生学习生活习惯有明显进步。
二、评议方法
(1)组织评议
学校每学期对教师进行满意度评议,对任课教师分班测评,测评表依照县教育局通知精神。
部分学生家长,学生全员参与填表。
每次测评后,由测评领导组(含教师代表)进行统计,计算出满意率。
同时测评结果将作为年度考核、绩效认定、职务评聘等方面的依据之一。
(2)确定等次
考核设优秀、良好、一般、不满意四个等次。
考核小组向每一位被考核教师反馈考核评价意见,并作为教师师德和业绩评价内容。
学校问责制度
为严肃学校行政纪律,规范学校行政及教师行为,提高学校行政效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现制定学校问责制度。
一、问责对象
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工作责任、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学校全体教职工。
二、问责原则
问责坚持权责统一、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和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三、问责的主要内容
(1)教育、教学质量下降;或发生教育教学事故;
(2)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
(3)对所属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推诿不办理或拖延办理的;
(4)无正当理由,在规定时限内未完成交办工作的;
(5)学生出现伤害事故,或造成学校财产重大损失;
(6)未按规定管理和使用公章的;
四、过错的处理
对于违反问责规定主要内容的教职工人员,根据其工作差错事实,情节轻重及违反规定造成后果大小,对责任主体做出适当的处理。
情节轻微的,未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给予个别批评教育,并要限期整改;情节较重、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责令责任主体在学校行政会议上作说明,并予以口头警示、通报批评
或其他惩罚;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和重大损失的,引咎辞职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学校工作满意度调查制度
1、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校将开展教学满意度调查作为切实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通过调查了解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寻找有针对性措施,完善各教育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2、调查方式: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或电话随访、座谈会的形式。
3、调查对象:
学生家长
4、调查周期:
每学期一次(一般在期末考试前两周)
5、实施流程:
(1)宣传动员:学校通过一封信或召开家长会、座谈会宣传教学满意度调查的意义,讲解调查操作步骤。
(2)学校在学期结束前安排各年级学生家长或部门分责任、人大政协代表完成调查问卷或座谈。
(3)数据统计:教导处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
(4)数据反馈:教导处负责将统计数据及时反馈给校长室和教师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