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制开始于那个朝代

合集下载

郡县制

郡县制

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盛行于秦汉。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中文名郡县制特点类似于行政区划来源《逸周书作雒》形成春秋战国目录1简介2历史沿革3来历4秦朝时期5汉朝时期6作用7全面推行8特点影响1简介郡县制指对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类似于行政区划)的总称。

西周时县大於郡,《逸周书作雒》:“千里百县,县有四郡”;《左传》哀四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春秋时代一些诸侯国为了加强管理而置县和直接任命一些不得世袭的官员为地方官。

後来晋又在国内置郡。

由国君任免地方官,这制度使分散的权力层层集归中央,防止因分封而导致分裂。

至战国时代这种制度逐渐为各强国采用,逐渐减少分封於贵族的地区。

秦国郡县制秦国郡县制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武公越过陇山,锋镝直指占据今甘谷的冀戎,平定后,以族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行政管理机构——冀县。

这是中华县制之肇始。

而秦代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在全境推行“郡县制”的朝代。

秦始皇统一天下後,曾出现过应否置郡的争论。

当时不少大臣,特别是李斯的上司王绾,认为原楚国、燕国、齐国等地的领土都远离秦国,主张实行分封,授各地贵族予世袭的诸侯名份,惟身为廷尉的李斯认为分封制是周朝诸侯混战的根源,他大胆地反驳道,周制订的这个政策已经证明是一个政治灾难。

周王室的亲戚一旦取得了他们的土地,立刻互相疏远和进行战争,而天子则无力阻止他们,所以结论三氯异氰尿酸片剂是“置诸侯不便”。

[1] 他力排众议建议实行郡县制,并得到秦始皇的采纳。

在郡县制底下,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

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至汉代仍承袭这个制度,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管理,自此成为日後各朝地方政制的基础,直到唐朝,才被道路制所取代。

中国各朝代行政区划

中国各朝代行政区划

中国各朝代行政区划中国各朝代的行政区划设置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典型朝代的行政区划设置:1. 秦朝: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个郡和9个道。

每个郡都有驻军,各个都尉分管各地。

汉初继承了秦的制度。

西汉时期增设了州作为监察区,但并不直接管理民政事务。

东汉开始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新的行政区划形式-州、郡的出现与县数的增多,同时也导致了地方行政机构重叠的现象频繁出现。

此外还出现了不同的民族和城池屯壁等特殊地理环境下的特别行政区划单位。

这一时期的政区特点主要表现在等级层次混乱、数目多少不一以及名称频繁更替等方面。

3. 隋唐时期在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形成了州、县二级制。

同时唐朝还设立了一些特别的行政区划如都护府、都督府等,这些地区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4.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政权割据等原因,行政区划体系也相对复杂,同一地区往往存在多个政权交替管辖的情况。

5. 宋朝改州为路,形成了州县二级制向路三级制的转变。

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行政区划单元如羁縻州、御辽监场、榷场等。

6. 元朝实行的是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大区,并设立了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

除了行省之外,还有宣慰司、安抚司、元帅府等特殊区域和机构。

7. 明朝基本上延续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但在边疆地区设立了各种特区或实行特别管理政策,如奴儿干都司、哈密卫等。

8. 清朝在内地实行的是省区二级制,同时在西藏等地设立了噶厦等特殊行政区划单位。

总的来说,中国的行政区划历史悠久,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设置和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呈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

各个朝代地方制度

各个朝代地方制度

各个朝代地方制度摘要:各个朝代地方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在地方行政管理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从秦朝的郡县制度到现代的地市县乡村制度,中国的地方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不同朝代的地方制度入手,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部分:秦朝的郡县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统一王朝。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使得朝廷能够更好地掌控地方,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度。

根据郡县制度,全国被划分为36个郡和282个县。

郡的最高领导是太守,县的最高领导是县令。

郡县制度有效地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但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一定的行政负担。

第二部分:隋唐的州县制度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

为了更好地统治广袤的疆域,隋朝实行了州县制度。

根据州县制度,全国被划分为州和县,州的最高领导是州刺史,县的最高领导是县令。

州县制度在隋唐时期得到了完善和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重要里程碑。

第三部分:宋代的路制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最为繁荣的朝代之一。

为了应对北方边境的敌对势力,宋朝实行了路制。

根据路制,全国被划分为路和州县,路的最高领导是路官,州县的最高领导是知州。

路制有效地增强了对边境地区的防御能力,保障了国家的安全稳定。

第四部分:明清的府州县制度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时期。

明朝时期实行了府州县制度,清朝延续并改进了明朝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根据府州县制度,全国被划分为府、州和县。

府的最高领导是府尹,州的最高领导是知府,县的最高领导是知县。

府州县制度在明清时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为政府提供了有效的地方行政管理工具。

结论:各个朝代地方制度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方面。

从秦朝的郡县制度到现代的地市县乡村制度,中国的地方制度在不同的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这些地方制度的发展与变革,不仅反映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进程,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每个朝代的地方制度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形成,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我们研究历史和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郡县制的内容

郡县制的内容

郡县制的内容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种,它是指由中央政府从建立后,根据战略和经济上的考虑,将国土按照一定的规模划分为一定的行政区域,并在这些行政区域中设置有上级行政机构,以统治和管理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其他方面的活动。

中国古代的郡县制早在公元前8世纪就已经出现,当时的郡县制是以“郡”为中心,以“县”为基本单位的。

郡是最大的行政单位,是中央政府的具体代表,负责地方的宗教、行政、经济和军事管理;县是郡的一个分支,负责管理郡内的每一个乡镇,实行中央政府的政策,维护郡的社会政治秩序。

郡县制有着许多优点,它划分了国家的地理区域,使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活动得到有效的管理,也让人们能够获得公平的司法;它规定了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权责关系,有效地维护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权力;它还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国家和地方,使每一个社区都能建立自己的精神文化,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经济。

然而,郡县制也有着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由于政府官员腐败,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地方政府管理混乱,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

更重要的是,郡县制的行政区划不能很好地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和地理环境,使得中央政府的政策得不到有效的
实施。

中国古代的郡县制,尽管存在着一些缺陷,但它也是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重要标志,它的存在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也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发展和中国文化发展贡献了很大。

中国郡县制

中国郡县制

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世卿世禄制被官僚制取代,地方组织出现县制和郡制。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全面实行郡县制,直至汉朝,郡县制得到进一步发展。

与分封制不同,郡县制确立利于中央通过监察和考课加强对地方政权控制,从而结束了地方分权的格局,逐步演化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

随着各个时期外界环境的变迁,郡县制进行细微调整,历经了道县制、路县制、行省制,但其本质并未发生变化。

郡县制从根本上消除了中央和地方的对立,有利于国家的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

2000多年的郡县制,对中国城市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来源于(论文网) 原文链接:/jingji/0R3M6252010.html郡县制”的中央集权在中国的今天,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制,对全国资源的调度,特别是在处理全国范围内大事件上显示了它独特的优越性,如奥运、抗震,但在吹响城市化号角、逐步民主化的今天,郡县制也走入了困境。

1.监督体制失效,不利于城市和谐发展。

郡县制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县以上的各级政府都不直接执行法律,他们属于监督性政府。

只有县级政府才直接服务民众,与民众直接发生关系。

中央政府的法律和政策都是通过县政府来具体实行的,如此大的权力必然需要完整的监督体制,虽然郡县制设计了一套监督体制,但在许多方面难以落实。

这样一套自上而下的权力控制体制容易致使相邻两级政府相互庇护,因为它们政绩考核也是自上而下的,上级政府不与民众发生关系是不能形成政绩,它的政绩是下级政府政绩的综合。

他们的关系本来应是监督和被监督,但现在成为利益共同体,上下级政府相互庇护,这必然滋生腐败,政府滥用权力,不利于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2.城市“掠夺”乡镇,“城乡统筹”走入困境。

中国现阶段“市”行政体系混合在一起,其下一级政府是县。

在城市建设用地紧缺的局面下,中国新一轮“圈地运动”兴起,一些市政府将目光转移到用地宽松的农村,并赋予其“城乡统筹”的美名,而城乡统筹演化为城市掠夺乡村。

唐朝地方的管理措施

唐朝地方的管理措施

唐朝地方的管理措施1. 概述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强盛的朝代,其疆域辽阔,地方政权管理成为了重要的管理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各地,唐朝采取了一系列地方管理措施,包括郡县制、科举制度、土地调查和赋税制度等。

2. 郡县制唐朝通过实施郡县制来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郡县制是指将全国划分为一级行政区域,郡设在大城市,县则设在小城镇。

郡县制着重强调地方政府的功能和责任,包括治安维护、税收征收、土地管理等。

郡县制的实施有效地整合了各地资源和人才,提高了地方政府的管理效率。

3. 科举制度唐朝实行科举制度,以选拔官员。

科举制度最早在隋朝开始,唐朝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制度,并且将其发展为全面的选拔制度。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不论出身,只看才能。

这也为各地方政府提供了合格的人才,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地方事务。

4. 土地调查为了有效管理土地资源,唐朝实施了土地调查制度。

土地调查包括了对土地面积、农作物种植情况、农民人口数量等的详细调查。

这些调查数据有助于政府了解各地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进一步制定合理的土地政策和发展规划。

土地调查也为征税提供了依据,确保政府获得足够的财政收入。

5. 赋税制度赋税制度是唐朝地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实行了统一的赋税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赋役和赋税。

其中,赋役是指农民为国家或当地政府提供的劳动力,如修筑城墙、打造器械等;赋税是指农民按照一定比例向政府缴纳的物质和货币。

通过赋税制度,唐朝政府能够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为地方管理提供了经济支持。

6. 教育系统为了培养合格的官员和各地的管理人才,唐朝建立了府学和州学教育系统。

府学和州学分别设于府城和州城,为地方政府培养人才。

这些教育机构提供多种课程,包括经史子集、礼乐诗文、法律条令等。

通过教育系统,唐朝地方政府能够培养更多有才干的官员,提高地方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7. 官员考核制度为了确保地方官员的廉洁和能力,唐朝建立了官员考核制度。

郡县制的主要内容

郡县制的主要内容

郡县制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的郡县制是汉代以前的行政区划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统一体系。

它以国家为核心,以郡县为基本单位,形成以国家为中心,以县为中心,以郡为中心,以乡为中心的行政组织结构。

郡县制度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郡县制的内容1、行政管辖权郡县制的核心内容是行政管辖权,指的是政府对其管辖范围内的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

它把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划分为国家、郡、县三级,并在其中划分乡镇,形成一个中央统治的行政结构。

2、经济管理郡县制度不仅是一种行政管理体系,而且是一种经济管理体系。

它把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划分为国家、郡、县、乡镇四级,在每一级行政区域内制定出关于税收、财政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对地方政府进行分层管理,形成一个地方经济管理体系。

3、社会控制郡县制度不仅赋予国家官员行政管理权力,还赋予他们社会控制权。

它规定政府官员要控制和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对社会的管理。

二、郡县制对中国古代发展的重要性1、促进中央集权郡县制度把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划分为三级,形成了以国家为中心,以郡县为基本单位的集权政府体系,有利于中央集权,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统一管理,从而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2、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郡县制度把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划分为四级,在每一级行政区域内制定出关于税收、财政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有利于政府对地方经济活动进行监管和管理,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3、促进社会治理郡县制度赋予政府官员社会控制权,使他们能够控制和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对社会的管理,有利于社会治理,从而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郡县制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体系,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中国古代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各朝代行政区划

中国各朝代行政区划

中国各朝代行政区划
中国各朝代的行政区划设置有所不同,以下是部分朝代的行政区划简介:
1. 秦朝: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废除诸侯,设立郡县,将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

2. 汉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州—郡—县的行政区划制度。

汉朝时共有十三州,各州辖大约三到五个郡。

汉朝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行政区划制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3.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分别设立了各自的州、郡、县等行政区划。

4. 唐朝:唐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行政区划也发生了变化。

在州的基础上增设了道,道的设立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并为后来的藩镇割据埋下了隐患。

5. 宋朝:宋朝时期,行政区划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州的基础上增设了府、军、监等单位,并将路作为行政区的名称开始使用。

6. 元朝:元朝时期,实施了行省制,这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元朝共设立了10个行省,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为路、府、州、县四级。

7. 明朝:明朝时期,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取消了路的行政区划级别,只保留了府、州、县三级行政区划。

8. 清朝:清朝时期,行政区划较为复杂。

在府、州、县的基础上,又增设了厅的行政区划级别。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各朝代的行政区划设置和演变较为复杂,如有兴趣可查阅历史书籍进行了解。

2018年高考历史郡县制常考知识点回顾

2018年高考历史郡县制常考知识点回顾

2018年高考历史郡县制常考知识点回顾什么是郡县制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于秦国,秦穆公嬴任好;经过历代法家代表的改革,最终成型于秦汉时期。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发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再经过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为了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

唐乾元元年(758)年,改郡为州,郡县制废。

郡县制废除时间隋开皇三年 (583),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

大业三年 (607),又改州为郡,郡置太守。

唐武德元年(618),复称为州,州置刺史。

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改州为郡﹐郡置太守。

后又改回。

自此,郡极少设置。

至元,郡名完全废弃,郡县制彻底废除。

郡县制的优缺点优点: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中。

秦朝形成的,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缺点:大一统的郡县制有利于上层统治,高度集中的权力失去了监督与制约,握有权力者为所欲为,指鹿为马,秦法可以任意加以解说,以权代法。

上层权贵们肆意榨取民脂民膏,奢侈腐化,道德沦丧。

郡县制维持四五十年就出现大面积官场腐败,而且愈演愈烈。

社会矛盾激化为官逼民反。

大一统的郡县制事实上从未制约过战乱的发生,而是使得战乱更无秩序,更无规律,晋末的政权换的如同走马灯。

郡县制对于社会发展而言是个倒退,是私有制的进步,公有制的倒退。

郡县制目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内容:产生于战国推行于秦朝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而在分封制瓦解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地方行政制度。

战国最初设立县制,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秦朝推行郡县制。

特点在于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郡县制利于地方管理和民族团结,对后世影响极大。

郡县制名词解释

郡县制名词解释

郡县制名词解释
郡县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行政组织制度,郡县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

郡县制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秦朝时正式确立了郡县制度,并成为中国历史上长时间沿用的基本行政制度之一,直到西周时期才逐步被废弃。

郡县制度由郡和县两个层级构成。

郡下辖若干县,在一些重要地区还设有府和州作为它们的上级行政单位。

郡由太守或令负责统治,县则由县令或县长负责。

郡县制度在政权中起着重要的行政管理和地方治理的作用,其基本目的是保持社会秩序、管理土地资源和稳定政权。

郡县制度的设立有助于集权统治,在秦朝和汉朝时期,郡县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扩展,地方行政的力量逐渐被中央政权掌控。

同时,郡县制度也促进了行政区域的划分和标准化,为后来的行政管理和地方治理奠定了基础。

郡县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中央政府管理庞大的疆域,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郡县制度也为中央政府提供了一个可以直接管理的地方行政单位,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然而,郡县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地方官员的腐败和不公正行为,郡县制度在某些时期变得复杂和低效。

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由于分裂和动荡的政治局势,郡县制度逐渐瓦解,形成了多军阀割据的局面。

总体而言,郡县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行政组织制度,对后来的行政管理和地方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建立统一的行政单位,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政权,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郡县制的确立

郡县制的确立

郡县制的确立从秦始皇统一中国,正式确立郡县制为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划,到魏晋时期实施州制行政区划制度,郡县制经历了秦、汉四百多年。

郡县制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吞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秦始皇认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汉书・地理志》),因此采纳廷尉李斯的建议,“不立尺土之封,公天下为郡县”(《汉书・地理志》),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中央集权制,这一年即分天下为36郡,把郡县行政区划制度推行到全国。

这是郡县制在中国确定的标志,也是中国和世界行政区划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1、秦郡《汉书・地理志》说:“秦京师为内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

”内史为秦国都所辖的地区,当时唯有它不称郡。

始皇二十六年置36郡,其后陆续有增置,最后秦郡究竟有多少?当年所置的36郡,是否包括内史?对此前人有多种说法,直到今天仍有分歧。

现按较多学者认可的是全祖望在《汉书地理志稽考》中考据之说。

其说如下:内史,领京畿诸县,不在36郡内。

秦始皇二十六年所置36郡。

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14年)南平百越后置设南海、桂林、象郡3郡。

秦始皇三十三年,蒙恬北伐匈奴,收回河西40余县(今河套一带),置九原郡,当不在始皇二十六年所建36郡之内。

但具体置郡时间至今未见有力证据。

闽中郡,秦始皇所置,但不知具体所置之年。

从地理位置而言,当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南平百越后所建。

可见,《汉书・地理志》所载36郡中,少楚郡、黔中郡(这两个郡见记于《史记》)、东海(见记于《水经注》)、广阳(见记于《汉书・地理志》本注),而多南海、九原、桂林、象郡。

这就给秦郡的历史分歧留下了根子。

事实上,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分设36郡中,没有南海、九原、桂林和象郡,当时南海等郡不未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所以,《汉书・地理志》载秦始皇二十六年所建36郡所缺4郡,应按《史记》等书补充楚郡等4郡。

于是秦郡就成为42郡(包括内史)。

另外,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认为秦王朝共有47郡。

各个朝代的著名制度

各个朝代的著名制度

各个朝代的著名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都有一些著名的制度,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例子:
1. 秦朝,实行郡县制,推行统一的度量衡和货币制度。

2. 汉朝,设立科举制度,实行乡里制和县官制。

3. 唐朝,推行均田制,设立租庸调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度。

4. 宋朝,实行科举取士,设立保甲制度,推行均输法。

5. 元朝,实行行政区划制度,设立丞相、宰相等官职。

6. 明朝,推行科举制度,设立乡试、府试、会试和殿试等考试科目。

7. 清朝,实行八旗制度,设立科举制度,推行土地私有制。

以上是一些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代表性制度,这些制度在当时的社会发展和政治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郡县制始于什么朝代

郡县制始于什么朝代

郡县制始于春秋时期。

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由战国时期的商鞅正式提出,在秦始皇时期正式推行全国。

郡县制的最主要特点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下设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作为中央政府官员,他们主要向皇帝负责。

中央政府下面设立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主要由郡县组成,县向郡负责,郡向中央政府负责。

但是无论是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这类中央政府官员,还是郡守和县令这些地方政府的官员都是直接由皇帝任命的。

简介郡,是指在中央政府管理下的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郡下面设有负责管理行政事务的郡守,负责军营事务的郡尉和负责监察事务的监御史。

每一个郡的管理者被称为郡守,其官职类似于现在的省长。

县,是指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负责人被称为县令,他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县令的职责是调解民众纠纷,处理所辖地区的经济、法律和军事事务,向百姓传达上级命令。

县与郡与中央政府与皇帝之间等级分明,是层层递进式的结构,除特殊情况之外,不能越过上级向更高一级的官员汇报事务。

秦朝统一六国,为了避免封国割据,采用了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汉书·地理志》说:“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孓遗。

”许多人读史至此,容易产生一种误会,认为设置郡县是从秦始皇开始的,仿佛郡县制是秦朝独创性的发明。

其实不然,远在秦朝统一之前,郡县制就已经存在了。

秦朝的主要功绩并不是首创了郡县制,而是最大范围的推广了这种制度。

郡县制并非始于秦朝秦始皇从登基的第十七年起,便开始了消灭六国的征服战争。

他先是派内史腾攻打韩国,“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

接着又攻破邯郸,得太原与上郡;二十一年,王贲攻魏,尽取其地;二十五年,攻打辽东,俘虏燕王,还师途中还消灭了代国;同时王翦灭楚,平定江南,置会稽郡;次年齐国灭亡。

自此天下之地尽归秦国所有,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歌颂功德,都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郡县,法令由一统”。

郡县制度是在哪个朝代建立

郡县制度是在哪个朝代建立

郡县制度是在哪个朝代建立郡县制度是在秦朝建立,之后汉朝沿用下来的,这种政治体系也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年,虽然说他有很多缺点但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功劳,因为中国封建社会前面两千多年都是以郡县制度为主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它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觉得它是非常好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把自己变成一个有素质、懂礼貌、遵守规则的人,而且每天早晨按时去学校读书、吃饭、休息,这些都是必须做的事情,还有就是不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这些坏习惯都要改掉,因为那样既不卫生又不文明,还有就是当你看见别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应该伸出援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因为如果你连自己身边的人都不爱护的话,那么谁还会爱护你呢?只有热心肠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

郡县制是在秦朝时期开始实行,之后汉朝沿用下来的,这种政治体系也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年,虽然说他有很多缺点但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功劳,因为中国封建社会前面两千多年都是以郡县制度为主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它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觉得它是非常好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把自己变成一个有素质、懂礼貌、遵守规则的人,而且每天早晨按时去学校读书、吃饭、休息,这些都是必须做的事情,还有就是不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这些坏习惯都要改掉,因为那样既不卫生又不文明,还有就是当你看见别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应该伸出援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因为如果你连自己身边的人都不爱护的话,那么谁还会爱护你呢?只有热心肠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

还有啊!乡镇制就更不用提了吧!因为每次过年爸爸妈妈带我回家的路上都会经过我小区门口的集市,虽然集市每次比赶集的时间晚两三个小时左右可是今天却格外的忙碌,大多数商贩们也和平时一样在卖东西呢!可能是因为各位商贩运气好吧!竟然碰巧摊位就摆放在下班高峰期的马路旁,让顾客更加方便啦!还有啊在人流量较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紧财物,尤其是财物一般都贴身存放着,稍微动一下或者走近即可偷窃成功哦!根据城市管理条例里面的相关条款,私闯工地!乱丢电瓶车等很容易被查到的哟~俗称:违法犯罪~。

汉代地方行政区划

汉代地方行政区划

汉代地方行政区划一、背景介绍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其统治时间长达四个多世纪,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汉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制度也经历了一些变化与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和特点。

二、郡县制的建立2.1 初期地方行政区划在西汉初期,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是以郡县制为基础的。

郡是最高级别的行政区,下设县,县下辖乡,乡下辖村。

每个郡县由一位郡守或县令负责管理,负责治理各项事务,如土地管理、税收征收、人口普查等。

这种地方行政区划模式在汉代初期得到了广泛应用。

2.2 郡国制的出现汉武帝时期,郡县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行政效率低下、地方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等。

于是,汉武帝开始推行郡国制,将一些特定地区升级为国。

国相当于郡的上级单位,由国相负责管理国中的各项事务。

而郡的地位相应下降,只负责管理郡县之间的事务。

这种郡国制的模式在汉代中后期逐渐得到全面推行。

三、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3.1 三公九卿的设立在汉代,还出现了三公和九卿的官职,它们与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和管理密切相关。

三公分别是太尉、大司马和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和处理重要政务。

九卿是由九个部门组成的官署,分别负责各种行政事务。

这些官员的设置和调整,对地方行政区划的管理和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3.2 行省制的创立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对地方行政的控制,东汉末年创立了行省制。

行省是以地域为基础的上级行政单位,其下设郡县。

行省设有刺史作为行政管理的具体负责人,由朝廷任命。

行省制的实施,使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的控制更加精细化。

四、地方行政区划的特点4.1 周边民族的自治在汉代的地方行政区划中,还体现了对周边民族的一定程度的自治。

例如,在西南地区的巴蜀地区,汉朝采取了设立内史来管理当地事务的措施,给予了当地一定的自治权,提高了治理效果。

4.2 区划灵活性汉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其灵活性。

朝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增设或撤销郡县,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郡县制开始于那个朝代?
郡县制只是秦朝开始实行的政治制度。

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

战国后期各国几乎都已行郡县制了,只不过各国郡县的规划都仅是在本国内进行,有些郡还是几个国家共有,如上党郡还是秦、赵、韩三国交错控制。

只是秦统一全国后,才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规划,并在四方开疆拓土,共设置了三十六个郡。

秦在商鞅变法前奉行《周礼》,行的是合乎《周礼》的分封制,即秦王把秦国各土地以“封邑”的名义分封给其兄弟子侄及有重大功勋的战将重臣。

这些受封分的人称为“卿大夫”,卿大夫对于秦王,尤如诸侯对于周天子的关系。

自秦孝公商变法后,“因军功受爵”就取消了分封制,所以这也是引起秦国众臣敌视商鞅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此时起,秦就改分封行郡县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