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水下装备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的研究与应用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如潜水器、水下机器人、海底钻探设备等,拥有更高的效率、更强的适应性,使得人类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海洋深处,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潜水器潜水器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运行的载人或无人驾驶的装备。

随着不断的技术进步,潜水器的种类和性能也得到不断的提高。

其中,深海潜水器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深海潜水器通常用于进行海洋科学探测、海底资源勘探及维修作业等领域。

比如,中国科学家研制的“蛟龙号”深潜器可以下潜7000米,被誉为“下潜之王”,它的研制推动了我国在深海探测方面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地位提升。

二、水下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主操作在海洋深处的机器人。

随着水下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提高,它已经能够实现水下作业、海洋调查和水下探测等多种功能。

水下机器人分为有舵机器人和无舵机器人两种。

其中,无舵机器人由于没有复杂的机械结构,因此变得更加灵活,适用范围更广。

比如,中国科学家研制的“即墨号”水下机器人可以达到8000米的深度,具备较高的作业效率和适应性。

三、海底钻探设备海底钻探设备广泛应用于海洋石油勘探和海底矿产资源勘探。

随着海底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海底钻探设备的技术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如今的海底钻探设备已经能够在水深3000米以上进行作业,同时还能够钻探更深的地层和进行高质量的样品采集,对于深海油气资源和矿产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基础保障。

总之,新型海洋工程装备是推动人类深入探索和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推动我国海洋事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加强技术创新和基础研究,推动海洋工程装备的性能不断提高,以应对更加复杂的海洋环境和更加广泛的应用需求,实现更加全面的海洋研究和深海开发。

浅谈我国海洋石油工程技术装备的发展

浅谈我国海洋石油工程技术装备的发展

难题 ,这些 难题制 约着 我国浅 海 、深 海油 气 田开发 的效率 以及 利用 率 , 亟待 解决 。 在 海 洋油气 开 发 的过程 中 ,出现 了 诸如 潮汐 能 、波 浪能 、风 能 以 及 海洋 温差 能等 新能 源 的利 用 问题 ,同 时出现 的还 有 与新 能源 利 用相 关 的装 备的 开发 问题 ,以及 超大 型储 油装 置 的设 计与 开发 问题 。此 外 还 急需 解决 浮式 生产 F P S O 等设 备 的储 油 、卸油 问题 。海洋 石 油 设备 深 海安 装 问题也 接踵 而来 ,主要包 括 平 台的安 装 、海 上模 块安 装 、水 下系统 安装 等关键 技术 问题 。
气 田开 发较 少涉 及 ,在役 深 水钻井 平 台绝 大 多数为 进 口产 品 ,国产 化 程度 低 。 第三 ,我 国 目前海 洋石 油装 备 设计 能力 较差 ,有 待 提高 。传 统 浅 海 自升 式钻 井平 台 、深 海半潜 式钻 井 平 台以 及其 他诸 如 F P S O主体 装 备 自主设 计能力不 足 ,其他先进 设备 诸如 L N G — F P S O等 的研 发能 力十 分薄 弱 ,另有其他 配套 设备的研 发 尚未 涉足 。
平 台发 展 我 国海洋 石油装 备的起 点为 1 9 7 1 年 的第一 艘 自升 式钻 井平 台 “ 渤 海l 号” ,由于 当时技术 条件不 够 ,该 平 台设计 生产参 数水 平较低 ,主 要参 数 为 3 ( ) 米作 业水 深 ,4 0 0 0 米 最大 钻 井深 度 。随 后 ,以此 平 台 为 基础 ,我国 又相继 重新 设 计生 产 了 5 号 和 7号 自升式 平 台 ,重 新生 产 的两 座平 台 主要 参数 较原 型有 了较 大提 高 ,主要 生产 性能 均达 到 了 当 时国 际平均水 平 。 此 后我 国 自升 式钻 井平 台技 术在 引进 国外 先进 技 术的 基础 上 , 自 主吸收 并进 行 创新优 化 ,2 0 0 6 年 起 中油海 ( 中国石油 海洋工 程有 限公 司)开 始建造 “ 中油海 7 号 ” 以及 “ 中油海 8号 ” ,这是 中油海公 司成 立后 , 继 中油 海 5 、6 号 勘探船开 建后 的首个 大型研 发工 程 , 目前 两座 自升式 平 台均 以交付 使用数 年 。

石油装备

石油装备

对我国石油装备的认识摘要:描述了我国石油装备的现状: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并结合我国和世界油藏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我国的石油装备制造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石油勘探开发以及关键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1.陆地钻井方面(1)在油井钻探方面,已经有了系列化的钻深为1 500—12 000 m的多种规格钻机,形成了基本满足高压喷射钻井、定向钻井和水平钻井需要的电驱动钻机、丛式井钻机、斜井钻机和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同时也研制成功了顶驱、大El径高钢级钢管、快速测井平台、中大功率内燃机、大功率烟气轮机等一系列产品。

兰州石油化工机器总厂承包研制的ZJ60DS型6 000 m电驱动沙漠石油钻机的先进技术可移植到3 200、4 500 m钻机。

继美国、加拿大、挪威、法国之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生产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国家;继我国首台9 000 m超深井石油钻机之后,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又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 000m特深井陆地石油钻机,打破了国外高端装备技术对我国的长期封锁,树立了我国石油钻井装备开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2)在钻头制造方面,江汉石油钻头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钻头已迈入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从而结束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江汉石油钻头股份有限公司现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的钻头生产企业。

(3)我国在采油和集输设备的制造方面也有了历史性的突破,除常规采油装备外,还开发了稠油热采设备、强采设备以及三次采油注聚合物和注氮装置等。

我国生产的电动潜油泵堪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

油气集输用地面设备和焊接钢管已能立足于国内,油气输送用大I:1径螺旋焊钢管已大量出口。

制管企业加强与钢铁企业技术合作,成功开发出X70大口径、大壁厚焊接钢管,确保西气东输、陕京二线等重点工程需求;与此同时,批量试制了X80焊管,为产品升级换代奠定了基础。

(3) 内燃机方面“十五”期间, 内燃机产品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 内燃机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新产品产值率达65%以上, 形成了不同燃烧介质的2000、3000、600等3大系列产品, 使功率覆盖范围扩大, 应用领域增多, 部分产品性能指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水下切割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水下切割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图 2 F L O 0 A C N 6 0型金刚石绳锯机
1 多绳式金 刚石绳 锯机 . 2
多绳 式金刚 石绳锯 机 是很有 发展 前景 的一种 大板锯切 设 备 ,在 同一 台多绳 式金刚石 绳锯机 上 ,只
要更 换不 同 的金 刚石 串珠绳 、改变 串珠绳 线速度 ,就可 以方便 的切 割大 理石 和花 岗石大板 ,通 过调整 金刚石 串珠 绳 的间距 ,可 以灵 活地 改变成 品板材 的厚度 , 生产 效率很 高[。 4 意大 利 的 wi s n i eig 1 r gn r eE e n
图 3 G l6 od 0型 6 0绳 金刚 石 绳 锯 机
图 4 德 国布 朗公 司 生 产 的金 刚石 绳 锯 机
水下切割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45923我国水下金刚石绳锯机的设计构想及其展望随着我国海洋石油事业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石油输送管道在海底进行油气输送而随着管道服役时间的增加海底管道的维护与修复工作日益凸显海底石油管道的修复则急需一些特殊的水下作业机具如
5 卷 0
增 刊
} J


Vo . 0 S e i l 1 p c a 5 NOv 2 0 . 0 9
维修 作业 系统 是水 下作业 技 术 的一部 分 ,维 修 作业 的主要 任务 是 :研 制 一套 海洋 环境 下 能够对 单双 层
海底 管道 进行 吊装 、切割 、去表 皮 、开坡 口、对 口、清 理 等作业 的机 具 ,并且 能够 快速 修 复海底 管道 。 其 中,水 下切 割技 术主 要包 括 :机械 切割 与 火焰 切割 ;针 对机 械切 割 ,多用到 水 下金 刚石绳 锯切 割技 术 。水 下 金刚石 绳锯 机是 海底 油气 输送 管道 维 修作业 系 统 中管 道 切割用 的工具 ,为此 ,就水 下金 刚石

深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

深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

深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摘要】随着全人类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对各种天然资源的需求日渐旺盛。

地球陆地天然资源的有限性,趋使人们往深海寻找人类需要的各种天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重要工业能源;这些能源在我国工业、农业生产以及军事方面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极为广泛的运用。

本文对海洋油气钻采平台以及海洋油气储存设施等工程装备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以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中的半潜式平台、张力腿平台、立柱式平台等技术为切入点,对海洋工程装备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相应的研究。

海洋工程是一个复杂又庞大的科技工程项目,其需要先进的技术,和针对海洋开采的工程设备,主要包括:海洋石油天然气钻井开采采平台、海洋石油天然气储存装备设施、海洋钻井船。

在陆地油气资源有限,人类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又不断攀升的矛盾中,海洋深海钻井开采平台是海洋油气开采的基础设施保障;在广博的大海上,天气变化快,风浪和海流等因素对海上钻井平台造成一定的安全威胁,为有效避免这些潜在的危险,就需要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采用不同的钻井平台。

目前海洋深海钻井开采平台主要分为固定式平台和移动式平台。

其中固定式平台包括重力式平台和桩式平台(导管架式);移动式平台包括了浮式平台、座底式平台、顺应式平台。

海上钻采平台不仅要保证正常的油气钻采工作,还需要提供给钻采人员日常生活的平台。

海上油气短期储存设备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轮),其用油轮和驳船改装或者完全新建而成,设备主要功能是采油和储油。

2.海洋工程装备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近年,随着海洋科技的发展,各类新型的平台也不断涌现出来,这里主要探讨一下三种不同的海上钻采平台技术。

2.1半潜式平台技术发展简述半潜式钻井平台这种作业平台采用锚泊定位或者动力定位,作业时处于半潜状态,通常用于作业水深60-3050米的海洋区域,但是随着科学技术技的不断革新和进步,深海作业的水深越来越深。

此种海洋钻采平台深受世界各国欢迎,占全球已有钻采平台的六分之一,其对科学技术水平要求高,造价也较高;其优点是海上抗风能力达到100-120kn,可抵御16-32米的海浪;甲板的面积大、可达8千吨的物体载重量;适应深水作业;钻井能力强,通常可达六千至一万米;除了这些基础的硬件设施,其多种作业功能和良好的移动性、全天候的工作能力等优点都使之成为最受欢迎钻采平台的推手。

我国深水石油钻采装备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深水石油钻采装备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深水石油钻采装备现状及发展建议近几年来,我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但随着老油田产能的快速递减,重质稠油油田、边际油田的份额增加等情形的加剧,“向海洋深水领域进军,向深水技术挑战”已愈发迫切。

现阶段,深水油藏的勘探开发已成为世界跨国石油公司的投资热点,而中海油也将深水勘探作为未来主攻方向之一。

标签:深水;钻采装备;钻井平台深水石油钻探设备定位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深度开发计划,并建立一个多元化和多渠道投資体系,一系列深水钻井技术交流和技术储备,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钻井设备和优先级实现本地化的大型设备配件等等很多建议。

一、我国深水石油钻采装备现状1.初级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装备是研制成功我国第1艘半潜式钻井平台———勘探3号半潜式钻井平台。

该半潜式钻井平台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是我国造船工业的一个重要突破。

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1艘半潜式钻井平台,性能优良,设备先进,安全可靠,达到当时国际上同类型钻井平台的水平。

建成后立即投入到东海油气田的勘探工作中,陆续发现了平湖等许多高产油气井,并曾创出当时我国海上钻井深度达5000 m的纪录,为我国东海油气田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2.持续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我国成功设计与建造的渤海友谊号浮式生产储油船技术先进,它对世界FPSO技术的贡献在于首次将FPSO用于有冰的海域。

渤海友谊号机动灵活,已成功地用于渤海3个油田的开发。

该船是获得奖项最多、最高的项目,也是我国海洋工程具有标志性的项目。

紧随其后的伊朗戴维尔(Iran Daiver)号是我国为伊朗国家油轮公司设计建造的30万t超大型油船(VLCC),它是我国首制的超大型油船。

该船与国际上常规型VLCC相比,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即航速高、结构疲劳寿命长、自动化程度高,全船的振动达到了DNV关于客船舒适等级的最高要求。

3.有所突破阶段,将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国海油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及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并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项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2024年水下机器人ROV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水下机器人ROV市场发展现状

水下机器人ROV市场发展现状水下机器人ROV(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是一种远程操控的水下机械设备,通过操纵杆或者遥控装置操作,可以在水下进行各种任务,如深海探测、水下维修、海洋科研等。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推进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水下机器人ROV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水下机器人ROV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主要受益于海洋领域的发展。

随着海洋能源的广泛开发和海洋石油勘探的增加,对水下机器人ROV的需求不断增加。

此外,水下机器人ROV在海洋科学研究、水下考古、海底通讯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水下机器人ROV市场在未来几年内有望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率。

2. 技术不断创新水下机器人ROV市场的发展也得益于技术的不断创新。

在传感器、智能控制、通讯等方面的突破,使得水下机器人ROV在水下环境中更加稳定和灵活。

水下机器人ROV的操控性能和操作便捷性不断提高,大大增强了其在海洋工作中的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随着无人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水下机器人ROV的自主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使其具备更强的自主探索和任务执行能力。

3. 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水下机器人ROV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目前,全球范围内有众多的水下机器人ROV制造商和供应商,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除了传统的大型企业,还涌现出许多新兴的初创公司,加入到市场竞争中。

这些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定制化服务和价格竞争等手段,争取市场份额。

同时,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4. 前景与挑战并存水下机器人ROV市场的前景看好,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水下机器人ROV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中小型企业和个人用户中的推广应用。

其次,水下机器人ROV的维护保养和技术更新也需要相对较高的成本和技术支持,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海底油气勘探技术研究及发展趋势

海底油气勘探技术研究及发展趋势

海底油气勘探技术研究及发展趋势海洋是全球最大的资源库,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海底油气勘探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人类开发深海油气资源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海底油气勘探技术现状海底油气勘探技术主要包括钻井、测量勘探、采油和水下生产等技术,其中测量勘探技术是海底油气勘探的重要环节。

测量勘探技术主要分为地震勘探、电磁勘探和重力勘探三种。

地震勘探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海底油气勘探技术,它通过在海面上放置震源和接收仪器来探测井下地层结构及油气分布等。

电磁勘探则是利用电磁场的特性来对井下地层结构和油气区域进行探测。

重力勘探则是通过对海洋重力场的测量来探测地下油气结构。

此外,为了克服勘探过程中的海洋环境带来的困难,如海浪、水流和水下高压等问题,还出现了许多新型海底油气勘探设备和技术,如超深水平台、水下机器人、智能化钻井设备等。

二、海底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1. 深海勘探技术将得到更大发展随着陆地和浅海区域油气资源的逐渐减少,人们的目光开始转向深水区域。

越来越多的石油公司开始将勘探业务扩展到深海领域,特别是水深超过一千米的深水区。

深海资源具有无限的潜力,海底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将在未来几年得到更大的发展。

2. 海洋信息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底油气勘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优化勘探的方案、减少成本和提高效率。

未来,海洋信息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例如数据采集和处理,海底设备控制,安全监控等。

3. 海洋环境保护将成为主要问题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需要保护和管理,海洋环境保护将成为海底油气勘探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需要制定科学的勘探方案和规划,以确保勘探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小。

4. 多种勘探技术将综合应用不同的海底油气勘探技术各有优缺点,将多种技术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克服不同技术的局限性,提高勘探成效。

例如,可以将地震勘探与电磁勘探结合使用,以提高勘探精度和可靠性。

5. 海工装备将得到提升和改进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海工装备将得到不断的提升和改进,以适应更恶劣的海洋环境和更高的施工要求。

浅谈采油井口装备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浅谈采油井口装备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浅谈采油井口装备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摘要:海洋水下井口和采油装备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水下井口和采油装备是海洋油气田开发中的重要单元装备,也是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设备。

本文概述了海洋水下井口和采油装备的技术现状,同时阐述了海洋水下井口和采油装备发展方向。

关键词:采油井口装备技术现状发展方向前言水下井口和采油装备是海洋油气田开发中的重要单元装备,也是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设备。

一般来说,海洋水下生产系统由多套水下井口和采油装备构成,水下井口和采油装备作为海底油气输送通道中的关键节点,其主要功能是有效控制来自海底井口的工作压力,保证海底油气按照设定的流速和流量输送到海底油气集输处理系统,并最终输送到采油平台及海岸线上。

长期以来,水下井口和采油装备受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和高技术、高风险及高价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只能依赖于进口以实施海洋油气田的开发建设。

这不仅增加了海洋油气资源的开采成本,而且往往受交货期、服务和配件供应等因素制约,严重影响了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进度。

一、海洋水下井口、采油装备技术现状海洋水下井口和采油装备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1967年,美国的FMC公司生产出全球第1套水下采油树,用于墨西哥湾海域,适应水深能力20m。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不断积累和完善,海洋水下井口和采油装备得到了快速发展。

就其具备规模的公司来说,除FMC公司外,美国GE-VetcoGray公司、Caneron 公司、D ril-qu ip公司和挪威Aker Kvaemer公司等均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就其设备形式而言,目前已有水平采油树、垂直采油树、混合采油树和有导向绳式采油树及无导向绳式采油树等多种结构形式。

同样,水下井口装备也经历了一个从陆地到海洋,从干式到湿式,从简单到复杂,从浅水到深水的漫长发展历程,当前能够满足的水深范围已达到3000m。

工作压力已形14MPa,21MPa,35MPa,70MPa,105MPa到140MPa等不同的系列。

2024年海洋石油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海洋石油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海洋石油市场发展现状1.引言海洋石油是指位于海底的石油资源,是世界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陆地油田开发面临的挑战,海洋石油市场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海洋石油市场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2.海洋石油市场的规模和地理分布海洋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大洋的沿海地区,尤其是深海区域。

根据统计数据,世界上已发现的海底石油储量超过3800亿桶,占全球石油储量的30%以上。

主要的海洋石油产油国包括美国、巴西、挪威、墨西哥等。

3.海洋石油市场的发展趋势3.1 深海石油勘探和开发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深海石油勘探和开发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

新一代的海底钻井平台和设备可以在更复杂的海底环境下工作,大大增加了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率。

此外,海底油藏的开采技术不断改进,包括水下采油、水下管道输送等,使得深海石油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3.2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海洋石油开发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环保监管和限制。

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规,要求油田运营商采取措施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促使海洋石油市场向更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推动了海洋石油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3.3 新兴市场的崛起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开始重视海洋石油的开发。

他们将海洋石油视为实现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大了对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投入。

这些国家通过引入外资和技术,积极参与全球海洋石油市场的竞争。

4.海洋石油市场的挑战与前景4.1 成本和风险的挑战深海石油勘探和开发面临较高的成本和风险。

海底环境复杂,海洋气候变化不定,加之深海钻探需要耐受更高的压力和温度,使得深海石油勘探和开发的成本较高。

同时,飓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也增加了海洋石油开发的不确定性。

4.2 未来的发展前景尽管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海洋石油市场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

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水下机器人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技术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下机器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水下工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水下机器人技术已成为海洋勘探、深海研究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工具。

水下机器人通常采用自主控制技术,可以在水下自主运动,执行各种任务。

因此,它可在多种环境下工作,包括水下油气开采、观测海底生物、进行深海勘探,以及检测污染物、监测海洋环境变化等。

1. 水下油气开采水下机器人在石油工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水下油气开采方面。

由于人类无法直接进入水下井口进行开采作业,需要依靠水下机器人完成工作。

水下机器人可以搭载各种工具和传感器,进行水下维护和控制,解决了人类在水下开采作业中的技术难题。

2. 海洋科学和深海研究水下机器人技术在海洋科学和深海研究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水下机器人可以搭载多种传感器,监测海水中的温度、盐度、光照等参数,进行海洋科学研究。

同时,水下机器人还可在深海环境中运行,探测海底热泉、海底地形和深海生物等信息,为深海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3. 水下环境监测水下机器人在水下环境监测中也有广泛应用。

水下机器人搭载各种传感器和检测仪器,可以对水下环境进行快速、高精度、连续的测量和监测。

这有助于准确地掌握水下环境变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及早发现并预防水下灾害事件。

4. 海洋资源开发随着海洋资源日益短缺,水下机器人在海洋资源开发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水下机器人可在海底寻找贵重矿产、沉积物、天然气、海藻等资源,帮助人类深入了解海底资源的分布和维护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

二、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下机器人技术发展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下面我们将探讨水下机器人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1. 智能化和自主化水下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和自主化。

未来海洋工程装备的技术创新及其应用前景

未来海洋工程装备的技术创新及其应用前景

未来海洋工程装备的技术创新及其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日益重视和海洋工程的快速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的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

海洋工程装备的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提高海洋工程的效率和安全性,还可以开拓更广阔的海洋资源利用领域。

本文将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的趋势、主要创新技术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的趋势已经明显呈现出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海洋工程领域的发展,传统海洋工程装备已经难以满足新的需求。

因此,海洋工程装备的技术创新势在必行。

一方面,随着先进材料和加工工艺的应用,海洋工程装备的轻量化、高强度化成为可能。

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可以大大减轻装备自重,提高装备的承载能力。

另一方面,机器人技术、无人操作技术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也为海洋工程装备的智能化、自主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这些趋势将推动海洋工程装备从传统的人力操作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

其次,目前海洋工程装备中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深海作业、钻探工作、海洋环境监测和生物资源利用。

深海作业是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海洋石油开发进入深水区,深海作业装备对于耐压、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要求更高。

因此,深海作业装备中的高性能材料、新型密封技术以及海洋机器人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成为重点。

钻探工作是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高效安全的钻探装备对于海底矿产的开发以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新型钻探工作装备的研发成为重点,如自动定位钻井平台、高效切削工具等。

海洋环境监测是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的应用前景之一。

随着海洋环境研究的深入,对于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的监测与保护日益重要。

因此,高性能传感器、远程遥测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在海洋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资源利用是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的另一个热点领域。

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往往受限于技术手段。

因此,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在生物资源利用方面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深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深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 110!






第 32卷
展时期。目前, 壳牌公司最新的 P erd ido T russ Spar 进 一步打破了深水作业记录, 已于 2008 年 8 月在墨西 哥湾深达 2 438 4 m 的超深水区域安装就位, 并于今 年 3 月投入运营。 近年来 , 相继提出 一些改进的 Spar 平台概 念并 进行了结构、 疲劳、 水动力等各方面性能的研究。如 美国 Novellent LLC 公司于 2000 年提出几何形 Spar ( Geom etric Spar , G Spar)
深海开发对我国海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 极为深远 的战略意义。介 绍了几种 主要深 海海洋 工程
装备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包括深海钻采平台及 辅助装 备、 水 下工程 装备、 深海 运载与 作业装备、 超 大型海 洋浮式 结构 物等 , 并对国际深海海洋工程装备的整体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 : 海洋工程装备; 深水平台; 水下系统 ; 深潜器; 超大型海洋浮式结构物 中图分类号 : P75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672- 7649( 2010) 10- 0108- 06 DO I : 10 3404 / j issn 1672- 7649 2010 10 028
第 10 期

颖, 等 : 深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1年投入使用。 1 2 张力腿平台技术发展趋势
! 109!
生产储油卸油船、 钻井船、 各类海洋工程辅助船等。 1 1 半潜式平台的技术发展趋势 半潜式平台是深水浮式海洋平台中的一种常见 类型, 由于具有水线面面积小、 抗风浪能力强、 甲板面 积和可变载荷大、 钻机能力强及具有多种作业功能等 特点, 在世界范围内的深海油气 开发中得到广泛 应 用。其结构形式特征为: 主体由数个圆形或方形截面 的立柱 ( co lu m n) 与下部浮箱 ( pontoon) 连接而成 , 用 以支撑上部模块 , 适用水深范围为 80~ 3 000 m 。 半潜式平台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总体设计技术、 系统集成技术、 平台定位技术、 总体性能分析技术、 结 构强度与疲劳寿命分析技术、 平台建造技术以及深水 模型试验技术等 。 目前, 半潜式平台已经发展到第六代。发展的主 要特点是: 1) 采用优良的设计 , 其可变载荷与总排水量的 比值将超过 0 2 以上 ( 过去, DSS20 型半潜平台可变 载荷与总排水量的比值为 0 175), 总排水量与自重 的比值将超过 4 0 。 2) 平台主结构采用甚高强度钢。通常大多数海 上工程项目用钢的屈服强度 s 为 250~ 350 MP a( 相 当 36 250~ 50 750 PSI) 。目前, 甚高强度钢 ( s = 700 M P a) 已用于制作平台的重要结构等, 甚至使用

海洋油气装备自主化及做强做大的思考与建议——我国海洋油气装备制造业的差距(上)

海洋油气装备自主化及做强做大的思考与建议——我国海洋油气装备制造业的差距(上)

发 电机机组 ;钻机 ( 含绞车 、转盘 、顶 驱 和泥 浆泵 等 )采 用大功 率 ( 绞车 驱 动 ≥5 ( ~ 2 0 p 0) 7 0 h ,单 台泥浆泵驱动 ≥ ( ) 2 0 h .顶驱 ≥1 0h 20 p 0 0 p)、数控变频驱 动技 术 ;静 液驱 动 由于驱 动 马达 尺寸
外形结构 ,以减少建造费用和降低船体 结 构产 生 的意 外事 故 ;良好 的船体 安
全 性和 抗风 暴能 力 ,全 天候 的工 作能
力 和 长 的 自持 能 力 ;更 大 的 工 作 水 深
4 0~ 0 0 0 0 5 0 m;装 备最先进 、大功率 、
高精度 的动 力定 位 系统 ( S 3 DP 一 乃至 DP 一 S 4);装 备交流变频驱动或静液驱 动 的大功 率UDD钻机 ;钻井 深度 能力
产业体 系 ;尚 缺乏 当家 的海上 油气 勘
探 、开发 设备 ,绝 大部 分海洋 油气 钻
采 装 备 仍 依 赖 进 E ,严 重 制 约 着 我 国 l
潜式 生产 系统 等装 备的设 计进 一步 优
化 ;四是配套更先进 ,决定深海油气钻
采 装 备 的功 能 和 先 进 程 度 的关 键 配 套 设
律 ,也是 我 国石油装 备制造 业发 展的

资储存能力等各项指标部 向大型发 展 ,
以增大作业的安全可靠性 、全天候 的工
个新的经 济增长点 。
54 石油与装备 P t l m&E u m n er e ou qi e t p
专家 视 点

静液驱动 ;立管多为竖直排 列或 竖 、平
≥ 16 8 12 0 0 6 ~ 20 m乃至 更深 。

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下机器人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水下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自主运行的机器人,具有深入极深海域进行科学探索、海底资源勘探和海洋环境监测等多种应用。

本文将从水下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应用领域与技术特点、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水下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水下机器人是指在水下自主运行的机器人,主要由机体、传感器、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水下机器人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照能源来源不同,可分为自主供能和非自主供能两类;按照载人与否,可分为载人和无人两类;按照工作深度不同,可分为浅水、深水和深海三类等。

二、应用领域与技术特点水下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勘探、海底地质与地形研究、海洋环境监测、海底救援与搜寻等多种领域。

在海洋科学研究中,水下机器人可用于收集海洋数据、自动化水样采集和水下声纳探测等方面,为科学家提供了非常优秀的研究工具;在海洋资源勘探中,水下机器人可用于石油勘探和深海矿产勘探等方面,为资源开发和研究提供了便利;在海底地质与地形研究中,水下机器人可用于对海底地形进行3D模型的生成和纷繁复杂的岩石结构进行三维成像等方面,大大提高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效率;在海洋环境监测和海底救援与搜寻方面,水下机器人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帮助人们对海底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救援搜寻等方面,非常有利于人们的生命安全保障。

水下机器人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适应性强、夜间工作、自主运行、可编程控制、操作灵活、数据处理速度快、多模块化等。

这些特点使得水下机器人更加便捷地与海洋环境进行交互和运作,大大提高了其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范围。

三、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水下机器人的应用需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国家,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辽阔的海域,这些都将为水下机器人的应用提供广阔的空间。

水下机器人应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相关领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海洋深远海油气开发应急救援装备发展趋势

海洋深远海油气开发应急救援装备发展趋势

1371 引言海上(尤其是离岸远、环境复杂的深水)油气井井喷失控必然会给海洋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这也是一场严重的灾难。

近几年来,油气井井喷失控得事件也比较多,比如2009年和2010年的PTTEP澳大利亚平台井喷事故和BP墨西哥湾事故以及2011年和2013年的雪佛龙巴西漏油事故和Walter 油气公司的平台火灾事故,这些事故都是比较大的海上钻井事故。

BP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事故应急救援最高峰,有6个深水钻井平台(钻井船)、2个FPSO、4个工程船(井控应急船舶)、7条支持船、16台水下机器人(ROV)同时进行应急救援作业。

当时,BP墨西哥湾Macondo事故发生以后,一度引起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强烈呼声,公众要求政府以及相关行业必须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这在无形之中便给政府和企业施加了压力。

本文主要介绍了海洋深远海油气开发应急救援装备发展趋势。

2 井控应急船井控应急船是指专门为海上油气资源开发可能遇到的风险事故而设计的专用船舶,与深水钻井井喷应急救援相关的船只主要有三类: 应急响应救援船(ERRV)、多功能船(MSV)及专业环保船。

2.1 应急响应救援船(ERRV)应急响应救援船(Emergency Response Rescue Vessel,ERRV),主要用于钻井井喷失控应急救援,国外已经建有多艘ERRV和MSV。

在英国北海成立了应急响应救援船协会,制定标准《应急响应救援船(ERRV)管理指南》,并建有ERRV 数据库“ProMarine”,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ERRV设备参数、功能及部署地点,数据库目前保存有151艘ERRV船舶数据,如图1、图2。

图1 应急响应救援船(ERRV)图2 多功能船(MSV)2.2 应急救援多功能船(MSV)应急救援多功能船(Multi-Service Vessel, MSV)包括:人员营救、应急灭火,为水下井口封堵、水下应急清障、水下应急切割、压井干预等功能提供海面作业支持平台。

海洋工程技术五大趋势

海洋工程技术五大趋势

2019.12 CHINA SHIP SURVEY 中国船检29海洋工程技术五大趋势海洋油气开发逐渐显露出回暖迹象,可再生能源开发如火如荼,深海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风生水起。

特别是,工业4.0时代逐渐逼近海洋工程领域。

在这种背景下,未来几年,新的海洋工程技术和装备有哪些特点值得关注? 深水方法和理念应用于浅水开发。

业内专家表示,降低浅水海洋石油开发成本的方法有很多,当前未来几年,新的海洋工程技术和装备有哪些特点值得关注?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方法是将广泛应用于深水油气开发的水下生产系统的方法和理念应用于浅水油气开发。

未来,浅水海洋石油开发将从水面开发向水下开发转型,即通过水下生产系统,将附近的新油田通过水下集输管汇、海管等水下设施回接到在产油田已有设施上(有的需要适当改造),采取回接技术的油田群的开发方式,可以大幅降低浅水油田的开发成本和建造周期。

因此,研发出安全可靠、成本较低的适用于浅水海洋石油开发的水下生产系统,是海洋石油工程企业的最重要技术发展战略任务之一。

由于浅水海洋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浅水海洋石油开发将从常规油田转向边际油田,因此边际油田开发技术也是浅水海洋石油工程的重要技术方向,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如果能研发出高效的本刊记者胥苗苗中国船检 CHINA SHIP SURVEY 2019.1230边际油田开发装备,便能助力石油公司开发散布于世界各海区的浅水边际油田,延长浅水海洋石油工程产业的生命周期。

智能化成主攻方向。

无论是采用浮式平台还是水下生产系统,海洋石油开发都将向智能化方向迈进。

海洋石油开发的智能化将重构海洋工程产业生态系统,对海洋工程的产业结构造成颠覆性影响。

在“创新经济时代”,智能化能力将取代工程设计能力成为海洋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动化设备生产企业、软件开发企业等信息技术或人工智能类企业将比传统海洋工程企业具有更多的话语权,这对海洋工程企业构成了跨界颠覆的巨大挑战。

海洋工程企业要更加重视海洋石油开发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海洋装备智能化的社 会影响分析

海洋装备智能化的社 会影响分析

海洋装备智能化的社会影响分析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海洋装备智能化正逐渐成为海洋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从深海探测到海上运输,智能化的海洋装备正在改变着我们与海洋的互动方式,对社会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海洋装备智能化首先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传统的海洋资源开发往往受到技术限制,效率低下且风险较高。

智能化的海洋装备,如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和遥控无人潜水器(ROV),能够更精确地探测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

它们可以在深海环境中长时间工作,不受人类生理极限的限制,大大提高了资源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

这意味着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开发海洋中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能源和原材料支持。

同时,海洋装备智能化也在推动海洋渔业的转型升级。

智能渔网、渔船监测系统等设备的出现,使得渔业捕捞更加精准和可持续。

通过实时监测海洋环境和鱼类活动,渔民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投放渔网,减少对非目标鱼种和幼鱼的捕捞,保护海洋生态平衡。

此外,智能化的水产养殖设备能够实现对养殖环境的精确控制,提高养殖产量和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在海洋运输领域,智能化的船舶正在改变全球贸易的格局。

自动驾驶船舶和智能航运管理系统能够优化航线规划,提高船舶的航行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和排放。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航运业对环境的影响,还能降低运输成本,增强国际贸易的竞争力。

而且,智能化的船舶能够实时监测货物状态和船舶设备的运行情况,提高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然而,海洋装备智能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就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智能化装备在海洋领域的广泛应用,一些传统的工作岗位,如船舶驾驶员、海洋勘探人员等,可能会面临被机器替代的风险。

这就需要相关从业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适应新的就业需求,转向设备维护、数据分析、系统管理等岗位。

另外,海洋装备智能化也带来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智能化的海洋装备在工作过程中会收集大量的海洋数据,包括海洋环境、资源分布、航运信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石油水下装备发展趋势2014-05-28能源情报文/任克忍王定亚周天明沈大春陈才虎,宝鸡石油机械公司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现状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能力由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的先进性所决定, 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装备, 是推动技术发展, 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径。

我国石油钻采装备制造企业在几十年的陆地装备研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海洋石油水上装备设计制造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已实现了大部分设备的国产化;而作为海洋石油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由于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 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发达国家所垄断, 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油气的自主勘探开发。

1 装备简介海洋石油水下装备主要包括钻井隔水管系统、井口井控设备、采油树、水下管汇系统、水下基盘、控制系统、增压系统及水下处理系统等。

( 1) 钻井隔水管系统钻井隔水管系统从钻井平台一直延伸到水下防喷器, 形成了钻井液的循环通道。

其主要作用是隔离海水, 支撑各种控制管线(主要包括节流和压井管线、钻井液补充管线、液压传输管线等), 吊装水下防喷器, 为钻杆、钻具顺利下入井口提供导向。

国外主要生产商有Vetco、Cam eron、AkerKvaerner等公司。

( 2) 水下防喷器水下防喷器是海洋石油钻井过程中的重要设备, 它能够有效防止井喷事故发生, 是石油勘探钻井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水下防喷器组一般由4~ 6部单双闸板防喷器和1部环形防喷器组成, 上部连接隔水管装置, 下部连接海底井口装置。

与陆地防喷器相比, 水下防喷器具有通径大、耐高压、防腐蚀、耐冲击、自动化控制程度高、安全性好、可靠性高等特点。

国外主要生产商有Cameron、Shaffe、rH ydril等公司。

( 3) 水下采油树水下采油树的使用始于1967年, 至今已有1 200 多套水下采油树应用在250多个采油项目中。

它需要满足海水压力、腐蚀、风浪、暗流等复杂环境的使用要求, 工作压力较高, 采用电、液控制。

国外主要生产商有FMC、Vetco、AkerKvaerner、C am eron、Dril Quip等公司。

( 4) 水下集输系统水下集输系统是指在钻完井后, 用于油气集输的生产管线、出油管、井口之间的连接设备。

其主要功能是: 提供生产管线、出油管线和钻井的交互界面; 注入气体和化学物质, 控制流体; 分配电力和液力控制系统; 支撑管汇, 出油管线以及缆线; 保护管线和阀门正常工作; 在水下机器人操作过程中提供支撑平台。

国外主要生产商有FMC、Vetco、AkerKvaerne、r Cameron、Dril Quip等公司。

2 发展历程及现状海洋石油水下装备最早于1961年在北海油田开始应用, 至今已经历了47 a的发展历程。

其主要发展历程如下: ①1979年第1个电液控制水下集输管汇系统;②1991 年第 1 个水平采油树; ③1993年第1个多相泵; ④1994年第1个 1 000 m 水深水下生产装置诞生于巴西石油公司; ⑤1995年第1个多相流量计;⑥1998 年第1个智能测量井口系统完成; ⑦2000 年第 1 个无机器人水下分离系统; ⑧2002年第1个 2 000 m 水深水下生产装置; ⑨2004年2 244 m 水深的水下井口应用于734个生产区块; ⑩2005年第1个 2 400 m 水深水下生产装置。

目前世界上已有将近110个海洋工程项目投产,而且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在深海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各国对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的需求迅速上升。

从技术现状来看, 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过50多年的发展, 技术比较成熟, 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各个企业拥有长期的研制经验和专利技术, 实现了专业化分工生产, 特别是控制技术远远领先于国内企业,而发展中国家只有巴西具备了一定的实力。

我国油气勘探和开发起步较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石油水下装备关键技术和设备, 基本依赖进口。

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向海洋的战略转移, 对海洋石油装备的需求进一步加大, 对国外的技术和装备依赖性更大,所以无论是从国家能源安全方面还是从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方面, 研制适合我国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钻采装备都迫在眉睫。

最近, 国内部分企业已经就海洋石油水下装备专项技术及产品展开了研究, 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已成立了专门的海洋装备研究机构,研究涉猎海洋平台锚机、吊机、海洋铺管系统、海洋隔水管、水下防喷器及水下井口采油树等多个设备技术范围。

目前已经完成H级和E级海洋钻井隔水管装置设计、100 t海洋A/R铺管绞车设计、250 t 锚机设计及其它多个方面技术的研究工作。

海洋深水钻井隔水管系统研究+ 项目已经通过了国家863项目申请答辩。

中海油研究中心、华北荣盛等单位同样申请了国家863项目深水立管设计安装关键技术研究、3000 m 深水防喷器组及控制系统等研究课题。

3 国内外差距分析目前国内在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的研制方面与国外的差距较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内海洋石油的开发还没有涉足深海区域, 仅中海油有3个属于常规水深范围的工程项目, 最大水深只有333 m。

( 2) 目前海洋石油水下开发区块多为合作开发, 工程设计经验不足, 海洋装备总体性能较差。

( 3) 国内当前海洋钻采装备研发主要集中在平台以上部分, 对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研究还没有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

造成以上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国家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在“ 十一五”才进一步加大力度, 起步较晚; ! 装备制造企业对海洋装备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基本处于学习和认识阶段; 研发投入不足, 高级人才缺失; #研发缺少使用支持, 研究进度缓慢; 我国基础工业较差, 特别是材料及加工工艺研究较落后。

海洋石油水下装备发展趋势分析1 发展趋势随着水深的增加, 对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越紧密, 设计及加工制造难度明显加大, 而且新技术也层出不穷,特别是控制技术由电控液逐步发展到全部电控, 大大简化了控制系统。

总的来说, 海洋石油水下装备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向模块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以降低成本;( 2) 随着水深增加, 高温、高压深水项目越来越多;( 3) 故障自动恢复智能控制系统;( 4) 水下设备水面远程操作控制;( 5) 水下发电和传输技术将得到应用;( 6) 水下处理和压缩系统将逐步得到推广;( 7) 多个开发项目之间进行合作, 共享基础设施, 降低区块开发成本;( 8) 资源全球化, 工程和加工制造利用外部资源;( 9) 新技术研发投入剧增;( 10) 水下装备管理风险加大;( 11) 投资热点区域: 西非、巴西、爱尔兰。

2 市场分析为满足旺盛的海洋石油装备需求和淘汰陈旧的海上设备, 国外海洋石油钻井承包商在升级改造现有装置的同时, 大量投资建造新装置, 目前正值新一轮建造高峰期。

据统计, 目前世界上正在使用的钻井平台约为580座, 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380 座, 半潜式钻井平台160座, 钻井船40艘。

这些钻井平台大部分都是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 到2010年, 90% 钻井平台的使用寿命将超过25 年。

世界海洋石油勘探的蓬勃发展为整个海洋石油装备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遇。

随着海洋石油装备需求的剧增,而且向深水、大型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与之配套的海洋石油水下装备数量也将大幅提升, 其市场价值将占海洋石油装备市场总值的25% 。

( 1) 钻井隔水管2007 年, 全球海洋钻井隔水管的供货量约为60 000m (相当于30套 2 000m水深的海洋钻井隔水管), 预计今后几年, 每年隔水管的需求量将在80 000~ 100 000m 之间。

( 2) 水下井控系统防喷器在今后几年需配套新建钻井平台约30套, 加上老平台升级、更新需20套左右, 水下井控系统的需求量每年约50套。

( 3) 水下井口及采油树据资料介绍, 国际著名公司FMC从1967~ 2005年共提供水下井口及采油树 1 433套, 平均每年38套, 其中2001~2005年共提供600 多套, 平均每年120 套, 发展迅猛。

预计未来5 a时间, 全球海上深水采购单包括1 300套海底采油树、283组海底基盘和管汇、13 000 km 的海底管线。

未来5~ 10年将是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

我国3大石油集团公司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均对开发我国海洋油气资源提出了中长期规划, 中海油计划在2010年建成我国第1座 3 000 m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3大石油集团公司的宏伟规划为海洋石油水上装备及水下装备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市场支持。

我国海洋石油水下装备发展建议我国南海油气资源丰富, 周边国家正争相开采。

为了实现南海深水油气资源的自主勘探开发,在世界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必须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掌握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前沿技术, 拥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装备。

1 发展建议在立足自主研发的基础上, 依托重大海洋石油装备工程项目, 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 实现再创新和自主研制, 尽快缩小与国外的技术差距; 通过与国外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企业合作, 开展联合设计和制造, 全面提升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的制造水平, 具体如下。

( 1) 成立专业研究机构, 整合内部资源, 为国内研制提供保障。

( 2) 加快人才的培养, 密切跟踪国外设计、研发动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做到高起点研发。

( 3) 积极引进高端人才, 包括从国外高薪聘请顶尖人才,为我所用。

针对海洋特点, 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技术研究。

( 4) 采用组建跨国集团、合资合作等方式,广泛吸纳外部技术和资金等资源,全面提升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满足国内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需要, 增强国际竞争力。

( 5) 要不断加速推广成熟的新技术及进行技术更新, 在产品的质量、可靠性、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多下功夫。

2 建议开展研究的项目建议相关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开展钻井隔水管和采油立管、水下防喷器、水下井口、水下集输管汇、水下处理及压缩系统等项目的研究, 以适应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的发展要求。

结束语新技术、新挑战, 也是新的商机。

只有依托国内石油装备制造龙头企业, 吸收国内外有经验的研发人员, 购置高性能的加工设备, 加强技术交流和对外合作, 汲取国外的成熟经验和方法, 以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为技术方针, 以项目合作为纽带, 产学研用相结合, 围绕我国海洋环境, 开展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的研制, 培养国内一流的研发队伍, 才能研制出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石油水下装备, 为我国海洋油气开采提供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