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真人——张三丰(武术气功太极散打截拳道跆拳道柔道空手道拳击泰拳功夫)
秘传武当神功太极拳
秘传武当神功太极拳1渊源武当神功太极拳,又名武当玄武式神功太极拳。
三丰祖师在武当山修炼时,受蛇鹊相斗的启发,在继承张云庵道长、火龙真人、邱长春长老的太乙柔拳、金丹仙功的基础上,又汲取少林及民间多派武术之精华,借以鸟蛇龟猫猴等动物的仿生创势,以道教所传太极阴阳为体,五行八卦为用,“河图”与“洛书”为经,八卦与九宫为纬,体悟人间攻防搏击之招式,及气血养身原理,从而悟炼出以吸蓄、呼放、刚柔相济、内外兼修为特点的玄武式太极拳术。
其既有少林威武刚健之气势,更显武当柔软缠绵之风采。
该拳以攻防技击为本义,以圆柔和顺为外形,呈现出“柔似蛇身滑无骨,刚赛金石摧破城;缠绵柔化运无极,松沉稳实抗巨灵”之气势。
清乾隆年间,有武当山练功道人常云游于襄阳真武顶,严格择徒秘授神功太极拳。
王宝仁大师的先祖王言申(1775-1862年),在习练戚门武功的基础上,又前往真武顶拜师学拳,得道家玄武门神功太极拳,遂使功夫大增。
在参加白莲教起义时,发挥了很大作用。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襄阳清河口老家隐身务农修炼。
后又多次赴武当山及真武顶寻师深造,使自己的武功渐臻炉火纯青之境。
道光年间,年近七旬的王言申,把武当神功太极拳传授给悟性较好的孙子王世能(1826-1915年)。
王世能继承其衣钵,兼具轻劲草标飞腾术,成为村中奇人。
后来,王世能携技传功给两个孙子——金雁、金春。
次孙金春(常称雁春)(1877-1964年)潜心学得祖父之武学,于光绪十五年入清兵营,驻防京津一带。
1900年,金春参加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1903年,应湖广总督张之洞聘请,赴武昌帮办兵工厂,任稽查队长。
1943年2月,金春倾其所学,把武当神功太极拳秘传给他的次孙王宝仁。
历经几十年苦心修炼,王宝仁大师很少与外界交流,一直到1980年5月,在浙江省体委的推荐下,他参加了在太原举办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会。
在会上,王宝仁表演了武当神功太极拳,引起了武术界的极大反响和高度关注。
1983年,王宝仁大师被特聘为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特邀研究员、顾问,多次赴武当山与武术界资深专家研讨交流武当功夫。
张三丰太极太极拳及内功理论
张三丰太极拳及内功理论一、大道论(一)上篇夫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理,统无极,生太极。
无极为无名,无名者,天地之始。
太极为有名,有名者,万物之母。
因无名而有名,则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矣。
今专以人生言之。
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托诸于穆,此无极是也。
无极为阴静,阴静阳亦静也。
父母施生之始,一片灵气投入胞中,此太极是也。
太极为阳动,阳动阴亦动也。
自是而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
故男女交媾之初,男精女血,混成一物,此即是人身之本也。
嗣后而父精藏于肾,母血藏于心,心肾脉连,随母呼吸,十月形全,脱离母腹。
斯时也,性浑于无识,又以无极伏其神,命资于有生,复以太极育其气。
气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曰真性。
神思静而中长元气,则曰真命。
浑浑沦沦,孩子之体,正所谓天性天命也。
人能率此天性,以复其天命,此即可谓之道,又何修道之不可成道哉!奈何灵明日著,知觉日深,血气滋养,岁渐长成,则七情六欲,万绪千端,昼夜无休息矣。
心久动而神渐疲,精多耗而气益惫,生老迫而病死之患成,并且无所滋补,则疾病频生。
而欲长有其身,难矣。
观此生死之道,人以为常,诚为可惜。
然其疾病临身,亦有求医调治,望起沉疴,图延岁月者,此时即有求生之心,又何益乎?予观恶死之常情,即觅长生之妙术,辛苦数年,得闻仙道。
仙道者,长生之道也,而世人多以异端目之。
夫黄老所传,亦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之理也,而何诧为异端哉?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圣经曰:“安而后能虑”,富哉言乎!吾尝论之矣,有如子房公之安居下邳,而后能用汉报韩;诸葛君之安卧南阳,而后能辅蜀伐魏;李邺侯之安养衡山,而后能兴唐灭虏。
他若葛稚川之令勾漏,赵清源之刺嘉州,许真君之治旌阳,是皆道成住世,出仕安民者。
彼其心,不皆有君父仁义之心哉?予也不才,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
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
古代历史上真实的张三丰是怎样的
古代历史上真实的张三丰是怎样的很多人通过金庸的作品了解到张三丰其人,对他出神入化的武当神功以及仙风道骨和高尚德行,钦佩不已,下面是由店铺为你整理的古代历史上真实的张三丰的相关记载,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古代历史上真实的张三丰是怎样的张三丰活了多少岁?有人说历史上的张三丰活了两百多岁,又有人说张三丰活了二十多岁,很多读者通过金庸的作品了解到张三丰其人,对他出神入化的武当神功以及仙风道骨和高尚德行,钦佩不已。
历史上确实有张三丰这个人,而且可能有三个张三丰,宋朝的张三丰,元朝的张三丰,明朝的张三丰。
宋朝的张三丰,又名张三峰,大概生活在北宋末年。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王征南生平时间为1617~1669年)说,内家拳“盖起于宋之张三峰。
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
黄宗羲儿子黄百家,也是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跟王征南学过内家拳,在他写的《王征南先生传》中说:“盖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
张三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
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
”王征南是黄宗羲的朋友,是黄百家的师父,黄氏父子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关于宋朝张三丰的记载应该是有依据的而且相当认真的。
雍正年间,宁波知府曹秉仁纂修的《宁波府志·张松溪传》中说:“张松溪,鄞人,善搏……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峰。
三峰为武当丹士。
徽宗召之,道梗不前。
夜梦玄帝授之拳法。
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
”这里张松溪自己说他的武功来源于宋朝的张三丰。
清光绪六年,即1880年,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外甥李亦在《太极拳小序》开宗明义地说:“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
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元朝的张三丰,本名张阳,字三风,中岳武当山道士,中岳慈云寺佛徒,创张阳拳和二路通臂拳。
然而元朝的张三丰似乎很难确定,《明史·方伎列传》记载:“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然皆不可考。
《倚天屠龙记》的30位武功高手排名,张三丰排第二,第一实至名归
《倚天屠龙记》的30位武功⾼⼿排名,张三丰排第⼆,第⼀实⾄名归武林⾄尊,宝⼑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1961年,《神雕侠侣》在《明报》连载完成后,⾦庸⼜⽴马投⼊到“射雕三部曲”系列第三部《倚天屠龙记》的创作之中。
同年7⽉6⽇,倚天屠龙记开始连载,历时⼀年多完成。
此后⼜在1976年、2003年,两次进⾏了修订,最终有了世⼈所见的倚天屠龙记。
倚天屠龙记以安徽农民朱元璋揭竿⽽起建⽴⼤明王朝为背景,以张⽆忌的成长为线索,叙写江湖上的各帮各派、各种⼈物的恩怨情仇。
它将中国历史上元朝的兴衰和江湖道义、恩仇平⾏交叉起来,既然是武侠⼩说,⾥⾯⾃然有不少⼈物武功⾼超。
今天便来看⼀下《倚天屠龙记》中的三⼗位武功⾼⼿排名,张三丰排第⼆,第⼀实⾄名归。
30:空性,少林派见闻智性四⼤神僧之⼀,精通少林龙⽖⼿。
平⽇多在寺中精研武功,与张⽆忌约定⽇后互相切磋武艺,⽆奈刚下⼭便被元军暗算。
与阿三⼀较⾼下,结果不敌被杀。
29:殷梨亭,武当七侠中的⽼六,最精剑术。
不过他⽐较倒霉,便被⼈设计暗算,后被张⽆忌所救才接好腿⾻。
28:宋远桥,武当七侠之⾸,⾝负深不可测的绝艺。
同时因为⼤弟⼦的⾝份,在张三丰不理俗事的情况下,成为实际上的武当掌门。
后因⼉⼦宋青书的缘故,免去掌门弟⼦,专⼼研究。
27:灭绝师太,峨眉派第三代掌门,郭襄的徒孙,武功⽐较⾼强。
曾⼿执倚天剑在光明顶⼀战斩杀明教教徒甚重,不过她性情太过刚烈,不幸被捕后不愿受明教恩惠⽽死。
26:黛绮丝,以⼥⼦之⾝位列明教四⼤护教法王之⾸,武功⼗分⾼强。
即使是天下最厉害的三个⾼⼿向她围攻,也不能⼀招之内将她抓住,灭绝师太当年能挡住她还是靠倚天屠龙剑。
25:韦⼀笑,明教四⼤护教法王最末的青,虽排最末他的武功却⽐黛绮丝⾼。
最厉害的是当世⽆双的轻功,⽆奈由于修炼寒冰绵掌出了差错,常年需吸⾎。
24:阿三,西域⾦刚门⽕⼯头陀的传⼈,内外功皆属上乘。
掌握⼤⼒⾦刚指和少林最顶级的武学⾦刚伏魔神通。
张三丰的武功
张三丰的武功张三丰是中国武术史上的传奇人物,也是武当派的创始人。
他以其卓越的武功和深邃的武学理念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从张三丰的传承、武功特点、影响以及他对武术界的贡献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张三丰的传承张三丰的武功传承归属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他的武术技艺源自武当山,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的传承拥有其他武术流派的影响。
不论真相如何,张三丰自幼习武,其精深的武功被后人广泛认可。
二、武功特点张三丰的武功以内家拳为主要特点。
内家拳强调通过内功修炼来激发身体内部的能量,从而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张三丰悟道自然,将内家拳融入自己的武功之中,使其武功具备独特的风格。
他所创立的武当派武功注重“以柔克刚”,通过化解对手的攻势来取得制胜。
他的武功融汇了柔韧与刚健,刚柔相济,以柔克刚的特点成为武当派的核心。
三、对武术界的影响张三丰的武功对中国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以其卓越的武艺和智慧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和标杆。
许多武术爱好者从他的武功中汲取灵感,努力追求武学更高的境界。
其次,他对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三丰的武功不仅仅是一种格斗技艺,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
他将武术与道家的思想相结合,强调内功的修炼和身心的和谐。
这种思想对后来的武术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武术的发展与完善。
四、对社会的贡献张三丰的武功不仅影响了武术界,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倡导的“以柔克刚”的原则并不仅仅局限于武术实战,更是一种处世哲学的体现。
在社会生活中,张三丰的这一原则启示了人们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尽量采取委婉、圆融的方式,化解纷争,促进和谐。
他的教导使人们更加关注内外修炼的平衡,注重身心健康及人格修养的培养。
综上所述,张三丰作为一个武术大师,他的武功以内家拳为特点,影响深远,对武术界和社会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武学理念和高超的技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无数武术爱好者投身于武术的学习与传承。
张三丰的武功将永远闪耀在中国武术的光辉历史中。
武当武术——武当派道家功夫
武当武术——武当派道家功夫
武当武术〔亦称道家武术、内家拳〕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
据传,武当内家拳的祖师是北宋徽宗时的武当丹士张三丰。
他在武当修炼时曾看到喜鹊和蛇的一场争斗。
“喜鹊上下飞击,而蛇蜿蜒轻身摇首闪击”的姿式给张三丰以极大启发,就而悟通太极妙理,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武当拳术。
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是道教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深深根植于数千年华夏文化的沃土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奥妙,把中国古代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哲学理论,用于拳理、拳技、练功原那么和技击战略中,其本质上是探讨生命活动的规律。
武当武术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武当气功、武当剑等拳法和器械术。
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集武当拳技之大成,创立了武当内家拳,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之后,它逐渐形成了中华武术中一大流派,倍受武林界推崇。
其理论核心是阴阳消长,八卦演变,五行生克。
它以养生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具有延年益寿、祛病御疾、增智等多种特点和功能。
武当武术是武功和养生方法的天然结合体,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武术文化底蕴,又含有精湛的科学道理。
中国历史故事-张三丰活了多少岁?张三丰上山前干嘛的?
中国历史故事-张三丰活了多少岁?张三丰上山前干嘛的?人们熟悉张三丰,是因为金庸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
通过小说和影视剧咱们知道,张三丰是武当派祖师爷,武功高强,是正道领袖。
历史上真实的张三丰,是著名真人,太极拳创始人,同时他也是中国古代长寿人之一。
我们所了解的张三丰,都是他当道士之后的事情,那么上山当道士之前,张三丰是干什么的呢?张三丰作有《上天梯》一词,这是他对自己寻求金丹之道经历和修炼过程的自述。
而这也成为我们了解张三丰出身、早年经历和形象的依据。
词作第一句“大元飘远客,拂拂髯如戟”,前者说明张三丰虽然闻名明朝,但也曾生活在元朝。
后者则是张三丰形象的形容,两腮长有坚硬而茂密的胡须。
《明史·方伎》记载:“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
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
”从史书可以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张三丰比电视剧里来的洒脱,本人不修边幅。
《上天梯》有句“回思访道初,不转心如石,弃官游海岳,辛苦寻丹秘”。
从这一句就可以知道,张三丰在上山之前,还曾经是一位公务员。
之所以后来成为了道士,就是为了苦苦追寻金丹大道。
为此他抛弃世俗名利,弃官游历。
又有“舍我亡亲墓,乡山留不得,别我中年妇,出门天始白,舍我丱角儿,掉头离火宅。
”这里又有不少的信息披露出来,张三丰在上山之前,父母已经去世了。
但是上山之前,也是娶了妻子,并且至少还有一个年纪幼小的孩子。
舍弃相度半生的妻子,抛却年幼的孩儿,一心追求大道。
这种做法你们认同吗?虽然敬佩于张三丰追求“道”的毅力,但是又想想失去家中顶梁柱的妇女,失去父亲的孩童,还是有些不认同张三丰此举的。
词作中“别我中年妇”,其实也说明张三丰在上山之前已经年纪不小。
我们都知道张三丰是元末明初道士,早在元朝上山之前就已经“中年”了,可是其行踪还在明朝活跃,甚至有人曾在清朝也见过他的踪迹。
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岁?至正十九年,张三丰偶然与沈万三相遇。
他指点沈万三说他将来会有发配边疆之祸,叮嘱他“东西王气正旺,今后我们会在西南相会”。
“太极图”与中国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太极图”与中国哪位历史人物有关?太极图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身体锻炼理念。
大家对太极图的理解都是从中国某位历史人物开始的。
那么,太极图与中国哪位历史人物有关呢?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个话题。
1. 太极图与张三丰众所周知,太极图最早源自我国的武学文化中,而张三丰则是太极拳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据传,张三丰是南宋年间的一位顶级武术大师,他精通各种武艺,并且将其融合为太极拳。
张三丰认为武术不仅是一种身体素质,更是一种内外修养,因此他提出了太极拳“以柔克刚、沉着应变”的原则。
太极图也是出自张三丰的手笔,他将自己对武术和哲学的独特见解融入了其中。
因此,可以说太极图与张三丰密不可分。
2. 太极图与黄帝除了张三丰外,我国古代医学领域的创始人黄帝也与太极图有着密切的关系。
太极图中所包含的太极哲学和阴阳五行理论,都与黄帝内经密切相关。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养生、调理生命的理论和方法。
而太极图中的太极图形、太极八卦等概念也都与黄帝内经的思想密不可分。
因此,可以说太极图也是受到了黄帝内经的深刻影响。
3. 太极图与陈玄祐陈玄祐是中国现代太极拳的奠基人之一,并且被誉为“太极拳之祖”。
他在太极拳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太极图也是在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陈玄祐认为太极拳是一种高深的肢体操法,可以调整身心平衡,同时也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优秀的战斗技能。
他在太极拳的推广中,推崇了“贵在内圆”的理念,旨在强调练功者内心的平衡与协调。
这也与太极图中所包含的太极哲学思想不谋而合。
4. 太极图与周文镜周文镜是我国太极拳中的又一位重要人物,他不仅拥有超凡的武术实力,而且在太极拳的推广中,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他致力于发扬太极拳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武术精神。
在太极图中,周文镜对太极拳的原理和技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与之相结合,为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三丰十三势拳谱面世认定
张三丰十三势拳谱面世认定张三丰十三势拳谱面世认定一、太极武道为李博与李春茂传授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李氏八世祖李春茂,乃李伦、李仲、李俊、李岩之生父。
李春茂拜千载寺、太极宫武道长李博为师,习十三势拳、剑、枪艺,学而有成,是太极拳传世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著有《无极养生拳论》、《十三势行功歌》等太极武道著作。
《李氏家谱》八世李春茂辞条:“春茂,字廷璧,号叶蓁,配赵氏、辛氏,行一生四子,长李伦,次李仲,三李俊,四李信。
万历年贡生。
生于隆庆二年八月,卒于康熙五年九月。
早年依父济源读习四书五经,后入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官拜师博公习拳,读《孙子兵法》,练无极功、十三势拳、剑、枪艺、箭艺,誉传神功,弘扬三教,论游教传拳于晋、鲁、陕、浙、湖而名焉,擅观星相,推步八卦,号称三教武师,又称武杰进士。
以教书传拳为生焉。
”二、李仲与《十三势行功心解》九世李仲,字峰,号仲元,化号大亮。
贡生,生于万历二十六年,天启年河内学府文武双修,曾与弟李岩,陈沟姑表陈奏庭千载寺拜师习拳,教书传拳于开封、杞县,未久加入李自成军中,及至李岩、李牟遭受冤杀,仲解甲离闯营,李牟之子李怀功随之,同赴浙江,投奔浙江,依弟李俊,书社、武堂,教书传拳为生,康熙一十八年卒。
三、李元善复兴张三丰十三势拳十世李元善,继祠李岩。
生于明崇祯十五年,早年随父李仲,浙江读习文武。
习十三势拳、剑、枪法,武堂训导,先后在开封、济源、山西教书传拳,门弟数千。
晚年主修《李氏家谱》、太极拳秘谱《张三丰先师十三势法说》,为李元善继承、传家的手抄本。
《张三丰先师十三势法说》简称《张三丰太极法说》(或可称《太极法说》),为杨露禅传家之太极拳秘谱,递经杨班侯、杨健侯至杨少侯、杨澄甫而嫡系秘传。
现行刊本为两家著作所完整披露:一见于《杨澄甫式太极拳・杨澄甫家传的古典手抄太极拳老拳谱影印》,即杨氏家藏本,此谱为杨露禅曾孙、杨澄甫次子杨振基“趁出书之机”于1992年6月20日公布;一见于《太极拳讲义・附录・太极法说》,即吴爱仁堂珍藏本,此谱为吴鉴泉次子吴公藻著作之香港再版易名《吴家太极拳》一书中所公布。
张三丰太极十三式(视屏)
张三丰太极十三式(视屏)张三丰太极十三式(视屏)太极十三式简介:天下太极出武当!太极十三式是武当第一代内家拳,为武当祖师张三丰所创拳法,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等道家内修养身功法,十三式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种组合,及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式”。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松沉自然,舌顶上腭。
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
一招一式都是对人生理心理的调节,有舒筋活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
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长寿之法。
武当太极拳系武当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太极、两仪、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太极拳系。
武当太极十三式仅有一十三招左,右交替的动作架子(即单式演练,无套路),且伴以气息行走要术。
其具备养生祛病,延年益寿,交手应敌等多般作用。
功架名称如下:一仙人放剑二乾坤盘球三美人照镜四顺水推舟五金鸡独立六单鞭救主七倒骑玉龙八双风贯耳九顺风摆柳十叶底看桃十一活步走宫十二怀抱双月十三真气炼丹第一式仙人放剑(1)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预备式。
(2)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
太极拳的起源
太极拳的起源太极拳从清初创建到现在,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
辛亥革命前后,太极拳名家的技击功夫在北京享有盛誉,并且盛传有疗病、保健、延年作用,在当时北京几十种著名拳种中很为突出。
于是有人就假托仙传,捏造历史。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起源说。
下面由店铺给您介绍:太极拳的起源。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起源一、十四世纪的元末明初,云游四方的武当山道士张三丰张三丰,懿州(今湖南芷江县)人,名全,一名君宝,字三丰。
是元末明初道教首领,行游四方,曾在湖北太和山(即武当山)结庐修行。
根据《明史》和历经篡修的《太和山志》,都只字未提及张三丰会拳术;即使是公元1723年住在山西的圆通道人汪锡龄编的《三丰全书》稿本以及到公元1844年被长乙山人李涵虚重编出版的《三丰全书》里面,他们虽然都鬼话连篇的宣称见过十四世纪的张三丰,但也未曾捏造张三丰会拳术或创造太极拳。
太极拳创始于张三丰的谎言,出现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太极拳在北京享有盛誉之时这个事实,至此可证实。
因此,说太极拳的创始人为张三丰,是不真实的。
但明初张三丰何以当时名扬国内?我们如果研究一下《明史》中的“胡滢传”、“郑和传”、“姚广孝传”和“方伎传”中的张三丰事迹,把有关史料加以参证,就能清楚看出张三丰,这个被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的神话人物,原来是明太祖死后,明代皇朝宫廷争夺皇位的副产品。
其历史真相是: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因太子早亡,就由皇孙朱允炆继皇位改元建文,但皇太子之弟朱棣,于建文四年以“靖难”名义,从燕京(北京)杀奔明朝首都南京,夺了皇位,改元永乐。
由于传说建文帝未死于战火,永乐帝不放心,遂派亲信胡滢,配上认识建文帝面貌的内侍朱祥,以寻访道士张三丰(邋遢)为名,从陆路遍访各州、郡、乡、邑,去查访建文帝下落,有四年之久。
永乐二年又有谣传建文帝逃亡海外,永乐帝又派郑和(世称三保太监)等领兵浮海,远巡西洋,也未查到建文帝下落。
永乐十七年,又派胡滢出巡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地,去查访建文帝下落,又查了四年。
武当张三丰太极拳精选
武当张三丰太极拳精选作者:范克平来源:《祝您健康》1995年第07期中国的太极拳历经数百年的相传,已形成了杨式、陈式、武式、吴式、孙式、赵堡等6个门派。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还组织专人新编了“简化太极拳”。
然而,最为古老的太极拳,据史料记载,则为“武当太极十三式”。
该拳是北宋年间的道人张三丰创编,由13个左右交替演练的架式组成,既可单练,又能连贯演习,其动作轻盈舒和,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水,柔中藏刚;具有延年益寿、防病治病的作用;无论男、女、老、少,有病无病者均可学练。
“武当太极十三式”,由当代中国武术界泰斗、现年95周岁的“世纪同龄人”李钟奇老先生于1973年夏季单传给本文作者。
现特借《祝您健康》杂志一角,精选传统的“武当太极十三式”中的5个架式,并以通俗的语言解释古代口诀辅之动作照片,以飨广大气功爱好者。
A玉女穿梭式(直虚步穿掌)呼吸自然(不去想气息的进出)。
心静神怡。
并步立正站定。
眼望正前方向。
右脚向前迈出半步,左腿屈膝下沉,使之形成“右直虚步”(要求是收髋,伸直右膝盖、绷直右脚背,臀部下坐、下沉)。
与此同时,两手配合腿部前行——左掌向前划弧后下按于胸腹前;右掌经左臂之上穿出并推向前方作立掌造型。
此时,口中默数“一”、“二”、“三”、“四”、“五”……直至“十三”后方止。
数字时人体保持在“右直虚步穿立掌”的姿式位置,不得移动。
数字时的速度要缓慢,不得过快!一般应保持在每2秒钟数完一个数字为标准。
【图1】B玉女换梭式(直虚步换穿掌)呼吸自然。
并步立正。
在脚迈步上前并使之形成“左直虚步”。
与此同时,右掌划弧前行后下按于胸腹之前;而左掌则经右臂上方穿出后推向前方作立掌式。
此时,口中默数“一”至“十三”。
【图2】c狮子摇头式(开步圈绕掌)呼吸自然。
两脚左、右分开形成“横档步”。
左腿向左侧弓出形成“左半弓步”;与此同时两手分别移至身体左侧方向——即左手移向左侧上方、右手移向左侧下方,从而形成抱球状。
张三丰
VALUATION
是道家哲学在养生之道和技击之法方面的一种实践体现。 有人还具体地指出,内家拳的“十段锦”是张三丰加工改 造宋元道士的修炼方法“八段锦”而来的。由于内家拳在 明代采取身教口授,我们已无法确知张三丰所创拳法究竟 是什么样儿了,也就只好根据清代以来的著作去了解它的 基本练法和打法。练法分练步和练手。练步以马步为主, 凡18种步法;练手本为36字,历代拳家又精简为残、推、 援、夺、牵、捺、逼、吸、贴、蹿、圈、插、抛、托、擦、 撒、吞、吐18字,每字有四句口诀解释其寓意,如“夺” 字诀云“夺字猛如虎,迎风招架中。 张三丰是元明之际的一个著名道士,对推动发展道家理论 起了重要作用,对阴阳太极文化也有较深研究,但在正史 中,张三丰和太极拳从来没有一起出现过。据马明达考证, 将张三丰和太极拳联系起来的说法最早出现于晚清,“当 时杨氏太极拳的一代宗师杨班侯在京城教练太极拳时,为 了给这一拳种有个正统名分,得到主流社会认可,假托太 极拳是道家鼻祖张三丰所创,从此这种观点才传播开来
武当山
thought
张三丰抱持三教合一思想,学贯儒、释、道三教, 更精研于理学。 张三丰认为“道”为三教共同之源,道生天地人物,含阴阳动静之机, 具造化玄微之妙,统无极,生太极,是万物的根本、本始和主宰。 张三丰认为正邪之别比三教之分重要。他说,儒、佛、道都讲道,它 们的功用都是“修身利人”,“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 仙离此道不成仙”,儒家“行道济时”,佛家“悟道觉世”,道家 “藏道度人”,同孔子一样,老子所传的也是“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 的理论。儒家修养人道,仙家修炼仙道。张三丰以修人道为炼仙道的 基础,强调无论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 孝信诚,全于人道,离仙道也就自然不远了。他把道家的内炼思想同 儒家的修正身心学说合在一起,说:“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 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他的修炼方法主张性命双修,但是又有阴阳双修的论调,为后世房中 术所用
太极真人——张三丰(武术气功太极散打截拳道跆拳道柔道空手道拳击泰拳功夫)
太极真人——张三丰 (武术气功太极散打截拳道跆拳道柔道空手道拳击泰拳功夫)张三丰,名全一,字玄玄,号三丰,辽东懿州人。
丰姿魁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
寒暑惟一衲一蓑,或处穷山,或游闹市,嬉嬉自如。
旁若无人。
书经目不忘(凡吐词发语。
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
并无虚诞祸福欺逛于人。
“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皆有先见之理也”。
或三五日—餐,或两三月一食;高兴时穿山走石,疲倦时铺云卧雪(行住无常,“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
明洪武初年入武当山(拜玄帝于天柱峰(并遍游诸山,搜奇览胜。
他曾经对山中耆旧说:“吾山异日与今日大有不同矣。
我且将五龙、南岩、紫霄去荆榛,拾瓦砾。
但粗创焉”。
命丘玄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
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
又在展旗峰北陲卜地结草庐。
供奉玄帝香火(名曰“遇真宫”(永乐十年改建为玉虚宫);另在黄土城卜地结草庵,名曰“会仙馆”(永乐间改建为遇真宫)。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90年)。
他拂袖长往。
不知去向。
同年湘王朱柏(公元1371—1399年)朝谒武当山天柱峰。
寻张三丰不得。
写有《赞张真仙诗》一首。
诗云:“张玄玄。
爱神仙。
朝饮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岩之紫烟。
好山劫来知几载。
不与景物同推迁。
我向空山寻不见。
徒凄然~孤庐空寂大松里(独有老弥松下眠.…”这些材料足以证明,明洪武年间张三丰曾在武当山修道传教。
洪武二十四年。
明太祖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
因闻其名,故特意叮嘱使者:“有张玄玄。
可请来”。
但始终未找到张三丰。
明太宗朱棣以藩王入继大统。
祟尚神异之说,奉祀武当玄帝。
张三丰是明初武当山最有名的道士,也祟尚玄帝,因此,朱棣非常想把民间影响很大的“真仙”张三丰,“延请诣朝”,一则可以点缀升平。
收揽民心,二则可求道法仙药,以养生延寿。
朱棣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遣淮安王宗道遍访张三丰于天下名山,此后又多次派人寻访,如永乐五年(公元1408年)邀请真仙张三丰;次年(再命张宇清寻访;十年命道录司右正一孙碧云到武当山建遇真宫,并有致张三丰《御制书》云: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
历史上真正的太极宗师张三丰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正的太极宗师张三丰是什么样的?张三丰一生的事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所有后世人的心中,越来越觉得神秘难测。
所以有关张三丰的传说也是非常之多。
张三丰最后卒于何时,也无法考证,甚至有人相信张三丰一直活着,他长生不老,始终逗留人间。
张三丰,这个名字在今天依然知名度极高,不但先生的小说中塑造过他性格慈祥和蔼、武功深不可测的形象,让人感觉十分可亲可敬。
更有像《太极张三丰》之类的电影,也是让我们百看不厌。
有个美眉曾对我讲,李连杰在片中身穿黑色道袍,挥洒自如地演示太极拳术的扮相实在是帅呆了。
不过历史上的张三丰的身材相貌,和李连杰恐怕不尽相同。
历史上载张三丰:“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
”身材要比李连杰高得多,形貌也是非常雄壮,不像李连杰那样清秀。
这一点,《神雕侠侣》上描写的倒大致不差,上面描写的少年君宝(张三丰)的相貌是:“形貌甚奇,额尖颈细,胸阔腿长,环眼大耳”。
我们现在传说张三丰早年是少林寺的小沙弥,后来逃出寺来出家修道,但此事历史资料中似乎无载,当属小说家言。
对于张三丰早年的情况,现在比较确凿的资料非常少。
像电视剧《少年张三丰》之类的故事纯属胡编乱造。
1要说比较严谨正规的史料,当然是《明史•张三丰传》了。
但《明史•张三丰传》中只说他是辽东懿州人,早年时的其他情况一概没有说,只是说了一下张三丰成名后的行止。
传中说张三丰无论寒暑,都只是一身破衣服防风挡寒,一个旧蓑衣经霜遮雨。
张三丰不大注重仪表,也不很讲卫生,经常穿得邋里邋遢。
所以人们也常称他为“张邋遢”,或者叫他“邋遢道人”。
张三丰饭量很大,一下子吃一升或一斗米都不在话下,但有时候却也可以好几天才吃一顿饭,甚至好几个月不吃饭。
他的另一个爱好就是喜欢云游四方,常常是居无定所,高兴时穿山走石,疲倦时铺云卧雪。
或处穷山,或游闹市,嬉嬉自如,旁若无人。
有人相传他一日能行千里,吕祖有诗曰“朝游北海暮苍梧”,张三丰大概也能办得到吧。
《德安府志》中曾记载过,张三丰一度在太平山上隐居,虽是隐居,但张三丰天性随和,和当地的父老乡亲们还挺熟络的。
张三丰太极拳内功的介绍
张三丰太极拳内功的介绍毫无疑问,练太极拳必须练内功,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太极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张三丰太极拳内功。
欢迎阅读!张三丰太极拳内功介绍1、太极行功法太极行功,功在调合阴阳,交合神气,打坐即为第一步下手功夫。
行功之先,犹应治脏,使内脏清虚,不着渣滓,则神敛气聚,其息自调。
进而吐纳,使阴阳交感,浑然成为太极之象,然后再行运各处功夫。
冥心兀坐,息思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此心功也。
盘膝曲股,足跟紧抵命门,以固精气,此身功也。
两手紧掩耳门,叠指背弹耳根骨,以祛风池邪气,此首功也。
两手擦面待其热,更用唾沫偏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
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此耳功也。
紧合其睫,睛珠内转,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
大张其口,以舌搅口,以手鸣天鼓,以治其热,此口功也。
舌抵上颚,津液自生,鼓漱咽之,以润其内,此舌功也。
叩齿三十六,闭紧齿关,可集元神,此齿功也。
两手大指擦热摺鼻,左右三十六,以镇其中,此鼻功也。
即得此行功奥窍,还须正心诚意,冥心绝欲,从头做去,始能逐步升登,证悟大道。
长生不老之基,即胎于此。
若才得此太极拳法,不知行功之奥妙,挈置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
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绝不能成就。
必须功拳并练,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互济,动静相间,始成太极之象,相辅而行,方足致用。
此练太极拳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妙用,行功者所以必先明太极之妙道也。
2、太极行功歌歌诀一两气未分时,浑然一无极。
阴阳位即定,始有太极出。
人身要虚灵,行功主呼吸。
呵、嘘、呼、哂、吹、加嘻成六数。
六字意如何?治脏不二诀。
治肝宜用嘘,嘘时睁其目,治肺宜用哂,哂时手双托。
心呵顶上叉,肾吹抱膝骨。
脾病一再呼、呼时把口嘬,仰卧时时嘻,三焦热退郁,持此行内功,阴阳调胎息,大道在正心,诚意长自乐,即此是长生,胸有不老药。
歌诀二春嘘明目木滋肝,夏至呵心火自闭。
秋哂定知金肺润,冬吹惟要坎中安。
历史趣谈张三丰如何创造出了太极拳?张三丰有几个徒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张三丰如何创造出了太极拳?张三丰有几个徒弟
导语:电影中和书籍里面一直讲述着张三丰与太极的故事,李连杰的张三丰形象深入人心,但太极拳真的是张三丰所创造的吗?为何它申遗失败?张三丰留
电影中和书籍里面一直讲述着张三丰与太极的故事,李连杰的张三丰形象深入人心,但太极拳真的是张三丰所创造的吗?为何它申遗失败?张三丰留世长达百年之久,他有徒弟吗?之前由于“张三丰太极拳”申遗引发的舆论又将张三丰太极拳推向了舆论高峰,陈氏太极拳传人对张三丰太极拳进入非遗推荐名单的提出异议,主要有张三丰并非福建邵武人,也非武术界人士,和太极拳毫无实际关联,且无法考证张三丰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等。
从起源讲,太极拳本是道家修生养性的武术,在道家称其为“太极全”。
也有人说太极拳是内家拳的延伸,至今在武当仍流传着张三丰观“鸟蛇斗”而创造内家拳的故事,据说当时张三丰看见一只鸟语蛇打架,当鸟攻击蛇的时候,蛇都摇身躲避,不曾被击中。
张三丰从中得到启发: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于是模仿蛇的动作创造了内家拳。
张三丰是元明之际有名的道士,对道家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张三丰对阴阳太极的研究也较为深刻,但在早期的正史中张三丰从未和太极拳同时出现过。
最早将张三丰与太极拳联系起来的是在清朝晚期。
据说是当时杨氏太极拳的宗师杨班侯在京城教太极拳时,为了让这种拳法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所以借用了张三丰的名号。
历史上张三丰的徒弟有李玄宗,道号“铁蟾子”、王道宗,道号“金蟾子”、张清修、李静修、邱元靖等人。
据传张三丰的徒弟王道宗传授陈洲同后,太极与内家拳本是相互融会贯通的(参考《王征南墓志名》),一直到了王征南为止,后继者有王宗岳、甘凤池、张凤仪、乔三秀等
生活常识分享。
三丰太极拳108式拳谱
武当三丰太极拳108式拳谱武当山是内家拳的发源地,武当内家拳由真人张三丰所创。
据记载三丰真人集百家之长,融道家养生,始创太极拳法于武当,以阐功夫真理,扬长道教文化。
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
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至高无上的拳法。
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
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
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云流水。
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
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生命的源泉。
一路1预备势2起式3退步崩式4揽雀尾5正单鞭6提手上式7白鹤亮翅8左搂膝拗步9手挥琵琶10白鹤亮翅11左搂膝拗步12右搂膝拗步13左搂膝拗步14手挥琵琶15上步搬拦捶16如封似闭17十字手18抱虎归山19倒撵猴20右搂膝拗步21斜穿掌22揽雀尾23斜单鞭24肘底捶25右搂膝拗步26倒卷肱27斜飞式28虚步推掌29提手上式30白鹤亮翅31左搂膝拗步32海底针33闪身搬拦34推窗望月35揽雀尾36正单鞭37云手38正单鞭三路39高探马40狮子右蹬脚41狮子左蹬脚42转身临其境43右搂膝拗步44上步伏虎捶45闪通背46上步搬拦捶47小擒拿手48右踢腿49左打虎式50右打虎式51右弹腿52双插掌53双风贯耳54十字手55跨虎式56独立式57上步搬拦捶58如封似闭59十字手60抱虎归山四路61倒撵猴62双插掌63斜穿掌64揽雀尾65单鞭66野马分鬃67揽雀尾68正单鞭五路69玉女穿梭70揽雀尾71正单鞭72云手73正单鞭74单鞭左下式75单鞭右下式76独立锁喉捶77倒搓肱78斜飞式79虚步推掌80提手上式81白鹤亮翅82左搂膝拗步83海底针84闪通背85迎面捶86上步搬拦捶87揽雀尾88正单鞭七路89云手90高探马91斜穿掌92右斜插脚93左搂膝拗步94狮子右蹬脚95右搂膝拗步96左切掌97指膛捶98揽雀尾99正单鞭八路100单鞭下式101上步七星102退步跨虎103双摆莲104弯弓射虎105上步搬拦捶106如封似闭107十字手108抱虎归山。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太极拳传于北宋末年张三丰。
张为辽宁懿州人,后于湖北武当山修道,封洞玄真人。
嗣相演授,乃分张陈李王村之五大派别。
又有名劈太极者,闻其艺业,尤属精湛,然甚罕遘,但相传太极拳在唐时有许宣平、李道子二人即擅之,至宋张三丰又阐明,再至元世祖时,有西安人王宗岳得其传,著有《太极拳论》、《太极拳解》、《行功心解》、《搭手歌》和《总式歌》等书,温州有陈州同者从之学,故又留传温州。
又百余年至明嘉靖时,则以张松溪为最著,张为浙之鄞县人,师孙十三老,有徒四人,即四明、王皋、季化南、叶继美(字近泉),以近泉为独优。
近泉传单思南,思南传王征南,征南为明末人,名来咸,有声于时。
至清时,始传河南蒋发,蒋传怀庆府陈家沟子陈长兴,长兴传杨禄禅,禄禅传子班侯和健侯。
近南北习太极拳者,多杨氏所嫡嬗,然以便于体质单弱者练习之故,于原式多所更易,于是名之为新架,而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名之为老架,又如凤毛麟角,不易见之。
该拳动作图解如下:1.预备式两拳握置腰眼下,半面向左转,眼平视,意守丹田(图1)。
2.提手上式由上式两拳向左提起,右覆左仰(图2)。
由此式起,始入谱名。
3.右向挤手由前式横开右步,右手推出,左手扶右腕下,因仰者为阳手,覆者为阴手,故此式即右阳左阴。
盖太极者,即阴阳二气孕化而成也(图3)。
4.左向挤手由前式不动步,左向推出(此时左脚稍向前移与右脚平行线),即名为左向挤手(图4)。
5.揽雀尾由左向挤手式,不动步而翻成右向推之,外转者凡三,即名揽雀尾式矣,均系阴阳手,后手指头永随前腕,同时反覆之,如右手在前,去如隔田。
向阳是也(图5)。
6.手挥琵琶由前式两掌里向转出,两手成拳,缓缓向左行去,直提至左肩后为止。
左仰右覆,再直上右步与左脚呈直角,以左手扶右腕推出,再并左步,右掌直上,左掌垂下,再右下左上,左下右上,目左视。
名为提手上式(图6)。
7.搂膝拗步由第6式变提手上式,在右掌下垂于左掌上的同时,开左步,左手拂左脚,再出右手,左手前倒,即名为搂膝拗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真人——张三丰 (武术气功太极散打截拳道跆拳道柔道空手道拳击泰拳功夫)张三丰,名全一,字玄玄,号三丰,辽东懿州人。
丰姿魁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
寒暑惟一衲一蓑,或处穷山,或游闹市,嬉嬉自如。
旁若无人。
书经目不忘(凡吐词发语。
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
并无虚诞祸福欺逛于人。
“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皆有先见之理也”。
或三五日—餐,或两三月一食;高兴时穿山走石,疲倦时铺云卧雪(行住无常,“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
明洪武初年入武当山(拜玄帝于天柱峰(并遍游诸山,搜奇览胜。
他曾经对山中耆旧说:“吾山异日与今日大有不同矣。
我且将五龙、南岩、紫霄去荆榛,拾瓦砾。
但粗创焉”。
命丘玄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
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
又在展旗峰北陲卜地结草庐。
供奉玄帝香火(名曰“遇真宫”(永乐十年改建为玉虚宫);另在黄土城卜地结草庵,名曰“会仙馆”(永乐间改建为遇真宫)。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90年)。
他拂袖长往。
不知去向。
同年湘王朱柏(公元1371—1399年)朝谒武当山天柱峰。
寻张三丰不得。
写有《赞张真仙诗》一首。
诗云:“张玄玄。
爱神仙。
朝饮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岩之紫烟。
好山劫来知几载。
不与景物同推迁。
我向空山寻不见。
徒凄然~孤庐空寂大松里(独有老弥松下眠.…”这些材料足以证明,明洪武年间张三丰曾在武当山修道传教。
洪武二十四年。
明太祖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
因闻其名,故特意叮嘱使者:“有张玄玄。
可请来”。
但始终未找到张三丰。
明太宗朱棣以藩王入继大统。
祟尚神异之说,奉祀武当玄帝。
张三丰是明初武当山最有名的道士,也祟尚玄帝,因此,朱棣非常想把民间影响很大的“真仙”张三丰,“延请诣朝”,一则可以点缀升平。
收揽民心,二则可求道法仙药,以养生延寿。
朱棣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遣淮安王宗道遍访张三丰于天下名山,此后又多次派人寻访,如永乐五年(公元1408年)邀请真仙张三丰;次年(再命张宇清寻访;十年命道录司右正一孙碧云到武当山建遇真宫,并有致张三丰《御制书》云: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
尝遣使致香奉书。
遍诣名山虔请。
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神妙莫测。
肤才质疏庸,然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
敬再遣使致香奉书虔请。
拱俟云车凤驾(惠然降临(以副朕拳拳之怀,敬奉书。
永乐十年二月初十日同时还有《敕右正一虚玄子孙碧云》:“朕敬慕真仙张三丰老师”。
据明代笔记和方志记载,永乐十五年(朱棣又命龙虎山上清宫提点吴伯理“钦奉太宗皇帝玉音赉香暨御书。
入蜀之鹤鸣山天谷洞。
结坛诵经,祈告山灵。
迎请真仙张三丰先生”。
同年(再遣宝鸡医官苏钦等斋香书遍访张三丰于天下名山。
虽然成祖并未访到张三丰(但由以上记载可明显看出他渴见及仰慕张三丰的心情。
明英宗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 封赠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
武当山保存有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河南南阳府邓州信士募资铸造的《贻赐仙像》铜碑,碑首为篆额、中为英宗之制,下为张三丰像。
制云:朕惟仙风道骨,得天地之真元;秘典灵文,集阴阳正气。
顾长生久视之术。
成超凡入世之功。
旷世一逢。
奇踪罕见。
尔真仙张三丰,芳姿颖异,雅思孤高,存想专精,炼修坚完。
得仙家之玉诀,饵金鼎之灵膏,是以名隶丹台,神游玄圃。
去来倏忽,岂但烟霞之栖;隐显渺茫,实同造化之妙。
兹特赠尔为通微显化真人,锡之诰命。
以示褒崇。
于戏~蜕形不老,永惟物外之逍遥;抱道绝伦,益动寰中之景慕。
尚期指要,式惠来英。
天顺三丰四月十三日。
或称天顺间张三丰曾晋谒英宗。
恐不足信。
《颖州志》载:“至英庙封为‘通微显化真人'。
益追祟之。
原未召见,传召见者讹也”。
封赠一事是可信的。
清人汪锡龄(1664一1724)的《隐镜编年》谓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诏封张三封为“韬光尚志真仙”,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封为“清虚元妙真君”,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封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皆不知所本,可能是汪锡龄编造出来的。
《道藏辑要》收有汪锡龄初编,李西月(约1844年前后生存)重编的《张三丰先生全集》八卷,但其中有不少内容为他人所作或“扶乩降笔”。
明代及清初有关文献提到一些张三丰的著作。
如嘉靖间成书的《天水冰山录》,录有《张三丰金丹节》—部(手抄本;万历四年(公无1576年)朱睦楔著《万卷堂书目》,录有张三丰著作三部:《金丹小成》一卷,《金丹直指》一卷、《修养保身秘法》一卷;宝鸡金台观有万历九年所立《赠张三丰书制》碑(提到张三丰撰有《金丹玄要》三篇;《千顷堂书目》著录张三丰《金液还丹捷径口诀》一卷,《金丹直指》一卷、《金丹秘旨》一卷;《明史稿》有张三丰《金丹直指》一卷;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修《贵州通志》谓:张三丰“尝有《了道歌》、《无根树词》二十四首”;《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约成书于公元1700年)载:“尚书胡广言,张三丰实有道法,广具神通。
录其《捷要篇》、《无根树》二十四旨(可能为“首”字之误)、《金液还丹歌》、《大道歌》、《炼铅歌》、《青羊宫留题》、《地元真仙了道歌》、《题丽春院》二阙、《琼花诗》诸作,上呈帝览之”。
《仙鉴》所载的三丰著作,《张三丰全集》多已收录。
这些丹经、诗文虽难以肯定都是张三丰所著(但在没有足够证据否定之前,我们可以视之谓明代张三丰一派的文献。
据上述文献和地方志所载,张三丰一派的主要思想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三教合一,把三教同源一致之点归结于道。
张三丰精通三教经书,以道为三教共同之源,《大道论》上篇中说:“予也不方,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教也”。
其弟子孙碧云说: “教虽三分,道乃一也”;二是强调忠孝伦理实践、调和入世与出世。
《山志》称张三丰“凡吐词发语。
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
其思想中有和会理学的倾向。
三丰一系虽以尚高隐;远荣利为宗风(如张三丰本人即不应明帝之召。
但不重形式上的出家离俗,主张“大隐市廛,积铅尘俗”;三是重视修炼内丹,且首重性功。
明任自垣《山志》称:“我祖张真仙道著太微。
功参玄造”。
且志载三丰弟子皆修炼内丹。
《大道歌》说:“未炼还丹先炼性。
未修大药且修心,心定自然丹信至,性情然后药材生”。
至心空性观。
“一阳初动”(即须及时采药封固(炼化精气(称“金液还丹”。
其四。
张三丰—系的内丹学仍从宇宙生成探索人生命之源,《大道论》以无极—一太极一一阴阳五行的宇宙生存论比附于人之生育(称“浑浑沦沦。
孩子之体。
正所谓天性也。
人能率此天性以复其天命,此即可谓之道”.张三丰不仅内丹造诣甚深。
而且武功高强。
兼擅拳剑,对此,明代及清初文献多有记载,《大邑县志》载有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蒋夔撰《张神仙祠堂记》云:“仙(指张三丰)自少臂力过人。
善骑射”。
《大岳太和山记略》载有明湖广监察御史贾大亨(1538年进士)〈题太和山》,诗曰:“山峪凌虚濒,神尊据化权……希夷丹气满(邋遢剑光妍……”。
清初田雯(1635一1704)撰《古欢堂集〉有《三丰道人壁影歌》,其中“熊经乌伸诀自秘”,“长生思假六禽戏”,与导引动功有关。
王夫之(1619一1692)云“拳勇之枝,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
洪武间张三丰在武当山授徒多人(永乐以后钦选的各地各派道士四百人皆以他为祖师,故其丹法拳技流传甚广。
明清以后武林多称张三丰为武当内家拳、太极拳创始人,而重内功、尚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武当道教武术逐渐在民间传播,影响深远。
下面就是张三丰真人流传在民间的故事,不妨记下与大家共享。
汉中府城之北,生有一座高山,名叫天台山。
那山高入云霄,翠色如黛,且有几样奇异,曰天台夜雨,曰呼吸奇泉。
何谓呼吸奇泉,那山谷间天生有一泉眼,泉水从地下慢慢溢出,清碧可爱,只是溢满之后,一声响亮,霎时又将泉水尽数吸入地下,过得一会,又慢慢溢满,如此反复不停,犹如一人酣睡时打酣呼吸一般,故得此名。
天台夜雨系汉中八景之一。
山之极巅,生有一株参天老松,枝叶茂密。
每当星月临空,云汉微淡之夜,树下常常细雨如丝,凉爽如意,而它处却点雨也无。
人称龙王居此,故无云三分雨。
每逢大旱,便有乡民乞雨于此,旁建有一座涌泉寺,香火甚盛。
却说明代有一位老道,名叫张三丰,自武当山溯汉江西上,行至汉中,忽见此山,大为惊异。
于是不再前行,入居山中,寻一古洞栖身。
那张三丰虽是道士,却不梳洗,也不打扮,也不种田,也不建庙。
过得几日,便戴着顶破斗笠,出山行乞,给他几文铜钱,也摇头不要,只讨些残汤剩饭,便欢欢喜喜。
人们见他行止古怪,拉里邋遢,所以都叫他张邋遢。
吝啬招苍蝇这一日,又到汉中府城行乞,来至北街一家饭铺门前,闻到一股肉香,吸了吸鼻子,便停住不走。
那掌柜平日甚是吝啬,见他污脏窝囊,怕客人见了恶心,便叫伙计赶他。
他不但不走,翻着白眼,说想吃肉,跌跌撞撞,要入店内。
掌柜大怒,抽起一条面杖,打了过去,张邋遢见状,吓得一跤跌倒在地,逃了出去,连一只破草鞋也落下不顾。
掌柜见状,不禁哈哈大笑,路旁之人也都觉得有趣,甚是开心。
旁边一个过路的老婆婆看不过眼,便向掌柜买了十个铜钱的熟肉,递与张邋遢,张邋遢也不道谢,几口就吞了下去。
说道好香好香,你家要是也有好吃的,就再给我送点。
说完,那只草鞋也不要,光着一只脚,疯疯癫癫去了。
待他走后,掌柜听得耳边有嗡嗡之声,回头一看,店里那只破草鞋上爬了几只红头大苍蝇,心中生厌,忙叫伙计将草鞋扔子出去。
可是那苍蝇围着落草鞋处,飞来飞去,并不飞走,掌柜气坏了,一边叫人打苍蝇,一边叫人用水刷洗地面,可是,怪事不断,打死几只,却又来了一群,都在落草鞋的地方,轰轰乱飞,打也打不完,赶也赶不尽,闹得没一个客人进店。
掌柜千方百计,也奈何不得这些红头大苍蝇。
一连三天,生意都没法做了。
到了第四天早晨,掌柜忽然又看见张邋遢走了过来,心中愤恨,便欲上前辱骂。
可是细看他身上,虽然污垢,却一个苍蝇也无,不禁奇怪。
心中一动,说:张邋遢,我请你吃肉,你把我这店里苍蝇赶走行不, 谁知张邋遢说:我今天不想吃肉,也不会赶苍蝇。
掌柜笑着说,就算我求你了,哪天想吃肉再来。
张邋遢说:那好,不过赶苍蝇呢,得找一个“大方”的人。
说完拖拖拉拉的走了。
掌柜听他说要“大方”人才会赶苍蝇,这个大方人是谁呢,寻思了半天,忽然想起那天平白买肉给别人吃的老婆,莫非张邋遢说的大方人就是她。
于是找到老太婆,说明来意。
老婆婆觉得奇怪,说:赶几只苍蝇,这有何难,来到店里,拿起扫帚,将地上扫了几下,那些苍蝇渐渐飞走,果然一个也不来了。
掌柜吃了一惊,拿出二十个铜钱,答谢老婆婆。
婆婆不要,后来掌柜急了,方才收下。
这下子掌柜记住了大方二字,生意从此慢慢红火,后来干脆将店名也改为“大方”。
汉中城从此就传下来一家“大方”饭馆。
女变男儿身那个婆婆是天台山下武乡人,可怜丈夫早死,膝下只有一个姑娘,母女相依为命。
那婆婆心地慈祥,好行善事,所以诸事如意。
平生就只有一件心事,就是没有儿子,女儿总要出嫁,年老不能行动时,何人照看,这一天,老婆婆做了锅八宝饭,味道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