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体制方面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现状及思考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现状及思考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01
02
03
增强科研实力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 水平,增强农业科研院所 的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人才
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建 立创新团队,发挥人才在 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提升研发设施
加强实验室建设、科研仪 器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提 高科研硬件水平。
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
《农业科研院所科 技管理现状及思考 》
2023-10-30
目录
•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概述 •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现状分析 •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面临的挑战 •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的创新思考与对策建议
01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概述
农业科研院所的定义与特点
农业科研院所定义
农业科研院所是指专门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机构,旨在推动 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与政策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农业科研院所应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 求的对接。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制定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如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等 ,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和成本。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农业科研院所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
04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的创新 思考与对策建议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制定科技创新战略规划
农业科研院所应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趋势,制定科技创新 战略规划,明确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和目标。
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鼓励科研人员加强基础研究,发现新原理、新方法,同时注重与 应用研究的衔接,以解决实际问题。
1 2

浅谈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

浅谈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

浅谈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进行思考,旨在探讨如何提升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推动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注重科研项目管理。

科研项目是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核心工作,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

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申报、评审、实施、验收等环节。

申报环节需要明确项目目标和科学价值,并加强对项目的可行性评估;评审环节需要建立科学公正的评审机制,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实施环节需要明确项目的组织架构和进度管理,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验收环节需要建立科学的验收标准和程序,确保项目的成果真实可靠。

还需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项目管理的效能和效果。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建设。

科研人员是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核心力量,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到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需要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包括科研人员的培训计划、职称评定和薪酬激励等方面。

培养计划需要根据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和科研方向,设计合理的培训内容和形式,提高科研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职称评定需要建立科学公正的评定标准和程序,激励科研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薪酬激励需要根据科研人员的工作贡献和成果,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注重信息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

科研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和知识支持,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信息管理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和利用等环节,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效率;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建立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机制,加强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

还需要加强对科研工作的保密管理,确保科研成果的安全和保密。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农业科研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农业科研单位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行政管理水平,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对农业科研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进行深入思考,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推动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和提升。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农业科研单位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权责分工,健全管理机制。

要健全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

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还需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和应用,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创新性的研究,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管理问题,确保科研单位的稳定运转和持续发展。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农业科研的核心资源,科研单位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工作热情。

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

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荣誉感,激励他们进行创新性的科研工作。

还需要优化人才流动机制,吸引和留住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保持科研单位的活力和创新力。

要加强对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形成合作共赢的氛围,激发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科研单位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实现科研数据的共享和交流,提高科研信息的利用率和价值。

要推进科研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实现科研工作的全流程管理和实时监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还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护科研机构的信息资源和数据资产,确保科研工作的稳定和安全。

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团队,推动农业科研单位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农业科研单位需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展科研资源和渠道,提升科研工作的国际化水平。

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农业科研院所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承担着农业科技研发、推广、转化等重要任务。

但是,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管理问题,如实验室设备落后、人才流失严重、项目管理不规范等。

因此,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提高农业科研机构的管理水平,对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室设备落后现实情况是,我国不少农业科研机构的实验室设备相对落后,不仅无法满足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的需要,而且也难以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研机构进行竞争。

应对措施: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增加科研机构建设经费,科学合理地配置实验室设备,及时更新实验室设备,满足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需要。

同时,科研机构也应注重自主创新,充分挖掘实验室设备潜力,提高其效率和性能,拓展实验室设备的应用范围。

二、人才流失严重我国农业科研机构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直接影响着农业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当前,不少优秀的科研人员往往选择去企业、政府机构等其他领域发展,导致农业科研机构人才流失问题日益突出。

首先,政府应该继续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加强农业科学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科学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培养一批能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高水平科学技术人才。

其次,对于已经流失的人才,政府也应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吸引他们回归到农业科技研究领域。

三、项目管理不规范农业科研机构开展项目管理工作,过度注重经验和传统方法,忽视以数据和科学方法为基础的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科技创新和管理发展的需要,也容易导致项目管理不规范,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政府应加强管理创新,大力推行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管理工具进行项目管理。

同时,科研机构也应加强项目管理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明确科研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以数据为基础进行科研项目的管理。

结语: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提高现代农业建设水平,关键在于加强农业科研机构的管理工作。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我国农业科研单位面临着新的管理环境和管理挑战,需要更加认真地思考如何优化和提升行政管理工作,以更好地支持我国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对于农业科研单位来说也不例外。

应制定一系列信息化建设规划,强化数据管理、信息传递、流程优化等方面的工作,以提升农业科研单位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推进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效能、培养管理精英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的评价体系需包括量化指标和定性评价两个方面并重,充分反映科研单位的实际状况和潜力,并引导全体管理人员规范行政管理工作。

三、形成法制化管理机制法制化是现代化行政管理工作的常态化标志之一。

农业科研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行使行政管理权力,并实施权责分明的内部管理机制,使农业科研单位的管理流程更透明、更规范、更有力。

四、注重人才培养和激活农业科研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来推动。

农业科研单位应加强人才培养和激活工作,注重员工教育、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以及激励机制、职业成长通道等方面的设计,为员工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空间。

五、加强沟通互动沟通互动是农业科研单位的重要工作。

人与人的交流是管理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农业科研单位管理人员应加强与职工、合作单位、管理机构的沟通,以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促进衔接、协调和合作。

六、创造良好管理氛围良好的管理氛围是行政管理工作的关键。

农业科研单位应带头树立文明、和谐、有序、高效的管理氛围,关注员工福利,严格治理各类不良行为,形成优美工作环境和健康的工作氛围。

以上六点是针对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进行的一些思考。

农业科研单位要紧紧围绕农业科技创新主题,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和流程,创新管理机制和方法,加强管理水平和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科研单位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农业科研单位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农业科研单位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管理职能;问题;对策现代农业科研院所是指具有具体明确的农业科研和学科方向,拥有完善的实验设备、较强创新力的专家团队、规范的管理体系,并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创新引领作用的组织[1]。

现代农业科研单位受其单位性质、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的影响,管理者掌握的资源有限,无法正常行使真正的管理职能,管理职能不能得到最大化利用,导致机构运行效率不高、人员发展受限、科研事业发展不顺畅等问题。

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要遵循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与规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提高科研院所运行效率[2]。

1农业科研单位运行存在的问题现代农业科研单位受其单位性质、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的影响,其管理部门只是被动的执行者,没有自主性、缺乏工作的积极主动性,由此导致的问题不仅制约了单位的科研事业发展,同时影响了个人发展。

1.1受体制、机制制约,管理部门自主权不足目前,大部分农业科研院所的机构编制、人员编制、岗位数量和类别甚至岗位等级分布均由上级部门确定,院所对于岗位、编制等资源缺乏调配权[3]。

农业科研单位管理理念较传统,同时在管理上受级别、编制和体制的影响较严重,在人才引进方面没有自主权,人才创新意识薄弱,用人制度传统,养闲人现象较普遍,由此导致工作效率不高[4]、高层次人才无法引进、科研人员发展受到限制等问题,阻碍了科研事业的发展。

1.2管理方式行政化,方法单一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管理方式使农业科研院所没有形成自主决定、自主管理的运行机制。

基层农业科研院所管理部门只是上级主管部门的执行者,对本单位的事务性工作不能发挥管理作用。

在人才选拔、岗位调整、绩效工资分配等内部管理方面缺乏自主权。

农业科研院所的工作任务、编制管理、资金来源、岗位设置、人事任免等诸多方面都由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在财务制度、人事制度等方面与政府机构基本等同,缺乏组织职能和组织运转的独立性。

单位人员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成为阻碍搞活机制、激发活力、促进单位发展的痼疾[5]。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科研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提高管理水平,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本文将对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加强战略规划和管理创新在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需要更加注重战略规划和管理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化,农业科研单位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管理结构,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能。

农业科研单位还需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农业生产实践转化,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科研单位要不断加强战略规划,明确科研目标和发展方向,同时进行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二、激励人才,提高科研水平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面临着人才流失和人才培养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励人才,提高科研队伍的整体水平。

一方面,农业科研单位需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给予优秀科研人员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活力;农业科研单位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注重培养青年科研人才,引进优秀科研人员,提高整体科研水平。

只有通过激励人才,才能真正提高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水平,推动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

三、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四、加强科研管理,提高绩效评估在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需要加强科研管理,提高绩效评估,推动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一方面,农业科研单位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加强管理。

农业科研单位还需要加强科研项目管理,规范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提高科研项目的申报质量和审批效率。

只有加强科研管理,才能推动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提高科研单位的整体绩效。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农业科研院所在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动农业创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研管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本文将从科研管理的角度,分析农业科研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1. 科研方向不明确农业科研院所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科研方向不明确。

由于科研项目缺乏明确的指导方针,科研人员在选择研究方向、确定研究目标时缺乏有效的引导,导致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脱节,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2. 缺乏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

在农业科研院所中,科研人员普遍面临着科研成果转化难、科研经费不足、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其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不高。

这不仅影响了科研成果的产出,也影响了科研院所的整体科研水平。

另外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

农业科研院所虽然有着丰富的科研成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转化机制,导致很多科研成果长期处于实验室阶段,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无法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直接的支持。

缺乏科研团队的协作机制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农业科研院所中,科研人员往往是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团队协作机制,导致资源浪费,影响了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

二、应对措施为了解决科研人员缺乏激励的问题,农业科研院所应建立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包括科研成果转化奖励制度、科研经费分配机制、职称评定制度等,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

3. 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为了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农业科研院所应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包括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科研成果评估机制、科研成果转化资金支持等,以便科研成果能够更快更好地为社会生产服务。

4. 加强科研团队的协作机制农业科研院所应加强科研团队的协作机制,建立多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促进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科研成果的创新和转化能力。

新时代农业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代农业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代农业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农业科研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科研管理直接关系到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因此科研管理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以推动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农业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科研机构体制不完善在农业科研机构中,存在着体制不完善的问题。

一方面,各级农业科研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科研机构内部管理混乱,科研成果难以有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 人才队伍建设不足农业科研管理中存在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

现有的科研人员大多数学历不高,科研水平有限,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与此年轻科研人员缺乏培养和引导,无法有效发挥其潜力,影响了农业科研的发展。

3. 项目管理不规范农业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

一些科研项目管理不严格,存在着资金的浪费和资源的重复利用,而且项目执行周期长,效率低下,导致科研成果无法及时应用于实际生产。

4. 技术转化不畅农业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存在不畅的问题。

科研成果往往难以有效推广和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市场化推广机制和途径,同时也与科研人员缺乏实际生产经验有关。

二、对策1. 完善科研机构体制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科研机构之间的协作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并引导科研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应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研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科研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和能力。

也要加强对年轻科研人员的培养和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3. 规范项目管理政府应建立规范的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也要加强科研项目的评估和审查工作,避免项目的重复和低效。

4. 促进技术转化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研成果技术转化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推广工作。

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科研院所在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我国农业科研院所在科研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科研院所的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

有必要对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1. 科研项目管理混乱目前,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众多,但存在着项目管理混乱、项目重复申报等问题。

一些科研项目缺乏统一规划和整合,导致资源浪费严重,而且难以形成合力和协同效应。

2. 人才管理不完善农业科研院所中的科研人才多为高学历、高学位人群,他们在科研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能,然而院所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激励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一些院所在科研人才的引进和流动上存在限制,导致了院所科研力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发挥。

3. 院所之间合作不足农业科研院所之间往往存在合作不足的问题,缺乏资源共享、业务交流和技术合作。

这导致了院所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难以有效推进。

4. 信息化建设滞后农业科研院所的信息化建设滞后,一些院所在科研数据的共享、管理和利用上存在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科研成果的传播和应用,也影响了院所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5. 激励机制不健全农业科研院所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难以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也难以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不仅影响了科研院所的科研氛围,也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二、应对措施1.建立科研项目整合机制应建立科研项目整合机制,通过科研项目的统筹规划和整合管理,减少项目重复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科研项目的评估和监督,保障科研项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建议完善农业科研院所的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科研人员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

鼓励院所之间的科研人才流动和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提高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需要更加注重科学、规范、高效的行政管理,以更好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农业生产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下面,我们就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进行探讨。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应该是科学化。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科研单位在管理工作中需要更加注重科学性,即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行政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这一点上,农业科研单位可以借鉴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将科学化理念贯穿于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从人员管理、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方面入手,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体系,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应该是规范化。

规范化管理是现代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农业科研单位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在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权责,规范行为,提高管理效能。

还要加强对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保障管理工作的规范运行。

只有将管理工作做规范,才能有效地发挥管理的作用,实现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应该是高效化。

高效管理是推动科研单位持续发展和创新的重要保障。

在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需要优化管理流程,简化管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还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高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还应该是服务化。

服务是管理工作的宗旨和目标。

在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需要更加注重服务理念,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管理服务,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持,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

还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思想引导和业务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

只有将管理工作做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激发科研活力,促进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农业科研单位的快速发展,行政管理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农业科研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需要进行思考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下是对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加强科研管理和服务功能。

随着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农业科研单位在科研项目的申报、经费管理、人才引进等方面面临着复杂的管理任务。

农业科研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应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监督和服务,提高科研效益和成果转化率。

要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服务。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科研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农业科研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应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科研人员,搭建良好的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要加强人才队伍的管理,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能和工作积极性。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农业科研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应主动融入国际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提高科研水平和竞争力。

可以通过建立合作联盟、组织科研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等方式,拓宽科研人员的国际视野,增强科研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要加强国际合作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执行效率和成果转化率。

第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和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科研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优化和改进。

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平台,实现科研项目的全流程管理和信息共享;建立人才管理平台,提供科研人员的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支持;建立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科研决策的信息支持和分析预测。

要注重保护和管理科研数据和知识产权,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
农业科研院所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其科研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创新和国家农业发展。

然而,当前农业科研院所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科研管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管理体制上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比较复杂,存在着重复管理和职责不清的情况,相互之间也往往存在着竞争关系而非合作共赢。

这种管理体制不利于科研成果的共享和转化。

其次是科研人员培养和选拔机制不够完善。

年轻科研人员的进入门槛较高,同时科研成果量化标准的制定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导致了农业科研院所的人才流动性较低,新人进入的速度较慢,科研人员的年龄结构也较为老龄化,搭配不当。

再次,科研院所与行业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渠道不畅。

农业科技的应用主要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农业科研院所应及时与行业和市场取得联系,根据实际需求引导科研方向,及时转化研究成果。

但目前的情况是,农业科研院所大部分的人员缺乏行业和市场经验,科研成果往往滞后于实践需求,造成了双方之间的脱节。

针对以上问题,应当采取适当的对策,加强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

首先,应当重新规划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加强院所之间的协作和联动,避免资源的浪费。

其次,应当修订和完善科研人员的培养机制,调整评估标准,游泳打破现有传统,让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年轻人进入农业科研。

最后,则需要加强科研院所与市场、行业之间的联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让农业科技与实践相得益彰,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探究及改革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体制

探究及改革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体制

探究及改革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体制科研管理创新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根据国家全面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在地方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一些明显成效。

但如何更为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更好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仍然是摆在基层科研单位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笔者由院部机关的人事管理岗位调整到下属基层科研所的科研管理岗位后,在履行管理工作职责的同时,还直接参与完成了一些具体的科研任务。

通过调研、座谈、科研工作亲身经历,对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并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1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1学科发展不均衡,团队协作不够紧密基层科研院所根据地方产业布局及生产实际需要分门别类设立多个研究学科,学科设置小而全,基本上实现了产业全覆盖,但受人员编制限制,有些团队人员配备不足,缺乏学科领军人才,致使学科发展极不均衡。

一些小团队研究方向和重点不明确,难以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申请研究课题,大多处于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而艰难维持生存的尴尬境地。

另外,研究所基本上是在原有课题组、项目组的基础上组建团队,直接把管理课题组的那套办法生搬硬套用于研究团队管理,团队之间的科研合作方式比较松散,统筹学科布局、联合协作攻关的能力普遍不强,各自为战、条块分割问题依然存在。

1.2事业经费保障不足,科研人员生存压力较大基层科研单位普遍实行事业经费包干制度,科研人员没有像公务员一样被纳入地方财政工资统发体系,新增人员、编外聘用人员的基本工资开支,工资外的公积金、社会保险、奖励性工资等大部分经费都需要自筹,而项目经费又有不能挤占挪用的严格规定。

作为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开发创收渠道过窄,自主经营收入有限,因此,必须投入较大精力应付如何弥补人员经费开支缺口的问题,导致科研人员生存压力较大,无法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摘要以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为例,探讨了农业科研管理工作中的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科研档案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以期为新时期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研管理;实践;思考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是农业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组织环节,是农业科研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之一。

为此,笔者以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为例,总结了对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现介绍如下[1-4]。

1 农业科研管理的实践1.1 科研项目管理科研课题是科研单位重要的核心工作之一,选题立项是研究工作的起点,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的科研选题始终与国家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项目受理部门的导向和要求一致,特别注意当年度的申报指南中所列的当年资助类别、范围、鼓励、优先、重点或重大资助的方向或主题,尽量了解该类别项目的评审程序及评审的指标体系,注意与国际经济接轨、理论研究注意创新,应用类研究项目注意转化与应用前景,开发类项目一般有企业或经济部门参与。

注意协调课题组间申报的方向和内容,提高申报成功率。

据统计,“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立项98项。

现为国家大豆改良中心辽宁铁岭分中心、国家专用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国家引进国外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基地、国家玉米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辽宁省大豆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豆、玉米、水稻3个综合试验站。

开展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跟踪管理、负责检查、督促各类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度及完成情况,组织科研项目鉴定、结题、科研成果的鉴定、评审、推广、转让等工作。

对项目计划进度、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全面了解并及时修正计划,定期报告课题进展情况,保证科研项目的规范性和科研成果的质量,为成果申报及转化做好准备。

1.2 科研成果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包括从项目的成果鉴定到成果应用的各个环节。

主要是对完成的科研项目申报科技成果鉴定、办理成果登记、报奖与评审,成果统计、成果示范和转化等。

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农业科研院所在科研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包括管理机制不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混乱、人才流失严重以及科研成果转化困难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多方面的应对措施,如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强化科研项目管理与评估、加强人才培养与留住人才,以及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望解决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促进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问题、管理机制、项目管理、人才流失、科研成果转化、应对措施、管理制度、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应用、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业科研院所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和重要支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农业科研院所在科研管理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科研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管理机制不完善是目前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的突出问题之一。

由于管理体制较为僵化,科研机构之间的协作与沟通不畅,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科研项目管理混乱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项目过多、管理人员相对不足、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科研项目的进展缓慢、成果难以转化。

人才流失严重也是当前农业科研院所管理面临的困境之一。

由于薪酬体系不健全、科研环境较差等原因,许多人才选择流失,导致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下降。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只有通过切实有效地应对措施,才能推动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1.2 研究目的的内容如下:农业科研院所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对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混乱、人才流失严重、科研成果转化困难等。

为了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现状,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强化科研项目管理与评估、加强人才培养与留住人才、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也在迅速地发展,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农业科研单位的工作效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保证农业科技的发展,需要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

首先,在新时期,农业科技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科研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需要更严格的制度来保证科研的顺利进行。

要制定科研项目的管理制度,规范科研活动的流程,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考核和管理,建立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积极性,确保科研成果的高质量和顺利的转化。

其次,农业科技的发展需要更加丰富和强大的科技创新支持,行政管理工作也要随之发展。

除了创新与科研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外,还需要加强行政管理层面的部分的技术创新。

推动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加强科研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加强大数据技术在科研活动中的应用等,这些创新,将有助于提升科研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合作力,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农业发展。

最后,要加强科研单位与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

要建立科研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加强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行业协会等的对接与合作。

同时也应注重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了解他们的业务方向、需求和行业化解决方案等,为科技成果的推广实现创造更加广阔的市场和空间。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需要统筹兼顾行政管理层面与科研本身、政策法规的制定,建设科研信息化平台及市场化合作平台,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为农业科技的创新与转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办公室精细化管理创新思考

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办公室精细化管理创新思考

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办公室精细化管理创新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农业科研单位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

而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精细化管理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科研单位的管理水平,创新精细化管理,以下是一些思考:一、提高管理自动化水平在当前的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为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因此,提高农业科研单位办公室的管理自动化水平,是必不可少的。

管理自动化可以帮助农业科研单位更快、更准确地掌握管理信息,自动生成管理报告,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精度。

二、注重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农业科研单位需要注重团队建设,大力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实现职责共享和资源共享。

通过团队建设,可以让每个人在团队合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将办公室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快速解决。

三、科学考勤制度科学的考勤制度能够有效地规范员工的工作纪律,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

构建考勤制度不仅需要考虑员工的工作实际情况,还需要考虑办公室的管理需求。

可以采用考勤机、考勤卡、指纹识别等现代化工具,提高考勤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制定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是当前现代企业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绩效考核是管理者进行管理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制定绩效考核机制需要考虑到员工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分配各项绩效指标。

通过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办公室的整体管理水平。

五、加强沟通和协作沟通和协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通过加强沟通和协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有效的信息交流。

同时,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能够帮助管理者快速监控办公室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管理问题。

综上,精细化管理是农业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的重要环节。

农业科研单位需要注重细节,提高管理自动化水平,注重团队建设,科学制定考勤制度,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加强沟通和协作。

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完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为实现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1-8611(2017)02-0032-03对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体制方面的几点思考熊立根(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南昌330200)摘要:文章从学科发展、经费保障、人才引进、工作效能、考核机制、管理队伍等方面阐述了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明确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功能定位、简化科研项目检查评估程序、建立健全人才考核机制、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科研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基层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管理体制;创新;存在的问题;思考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DOI:10.16849/KI.ISSN1001-8611.2017.02.010收稿日期:2017-02-14作者简介:熊立根(1977-),男,副研究员,副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科研管理,畜牧。

第36卷第2期2017年4月农业科技管理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6,No.2Apr,2017科研管理创新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根据国家全面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在地方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一些明显成效。

但如何更为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更好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仍然是摆在基层科研单位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1]。

笔者由院部机关的人事管理岗位调整到下属基层科研所的科研管理岗位后,在履行管理工作职责的同时,还直接参与完成了一些具体的科研任务。

通过调研、座谈、科研工作亲身经历,对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并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1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1学科发展不均衡,团队协作不够紧密基层科研院所根据地方产业布局及生产实际需要分门别类设立多个研究学科,学科设置小而全,基本上实现了产业全覆盖,但受人员编制限制,有些团队人员配备不足,缺乏学科领军人才,致使学科发展极不均衡。

一些小团队研究方向和重点不明确,难以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申请研究课题,大多处于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而艰难维持生存的尴尬境地。

另外,研究所基本上是在原有课题组、项目组的基础上组建团队,直接把管理课题组的那套办法生搬硬套用于研究团队管理,团队之间的科研合作方式比较松散,统筹学科布局、联合协作攻关的能力普遍不强,各自为战、条块分割问题依然存在[2]。

1.2事业经费保障不足,科研人员生存压力较大基层科研单位普遍实行事业经费包干制度,科研人员没有像公务员一样被纳入地方财政工资统发体系,新增人员、编外聘用人员的基本工资开支,工资外的公积金、社会保险、奖励性工资等大部分经费都需要自筹,而项目经费又有不能挤占挪用的严格规定。

作为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开发创收渠道过窄,自主经营收入有限,因此,必须投入较大精力应付如何弥补人员经费开支缺口的问题,导致科研人员生存压力较大,无法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

1.3高学历优秀人才引不进,一般性实用人才进不来受地域及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基层科研单位的工作条件、试验平台及收入待遇与高校和企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很难吸引到高层次优秀人才。

另外,受现行人才流动趋势及事业单位进人政策制约,一般性人才准入门槛较高,空余的有限编制只能优先用于引进高学历人才,一般性人才进入的通道受阻,一些基层科研所多年来都没有招进硕士学历以下的人才,从而导致科研人才断层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人才梯队结构的不合理。

1.4项目中途检查评估过多,科研人员不能全身心投入研究工作科研立项与经费拨付由不同部门行使审批权,项目实施存在多头管理[3],科研人员疲于应付各类评估、检查、总结等日常事务性工作,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无法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降低了科研创新效率,制约了基层科研单位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据调查,近20年来,骨干科研人员直接从事研究工作的时间比以前要减少20%以上,一线科研人员平均用于科研的时间仅占全部工作时间的51%左右,个别学科集群甚至仅占30%左右[2]。

1.5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科研人员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农业科研单位普遍都实行了绩效工资制度,原有的以激励为目的的科技奖励政策大部分被取消,导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没有本质区别,基本上又重新回到“吃大锅饭”的局面,挫伤了很大一部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现行科研评价体系仍以定量指标考核为主,科研项目经费和论文导向依然是科技领域的GDP[3]。

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也基本上流于形式,引导作用不强,无法有效调动科研人员服务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的积极性。

一些科研人员为了尽快满足晋升职称的条件或完成一定的工作业绩量,追求短期效应,挖空心思发表文章、申报成果,不管有没有利用价值,只要获得证书就达到了目的,研究与应用存在一定脱节,有很多成果根本不能在生产实际中得到转化应用。

科研管理及行政后勤人员缺少科学量化的绩效评价制度,也进一步制约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1.6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存在不足,管理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基层科研单位对科研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仍显不足,没有建立起一支专门的科研管理队伍,很少设立专门的管理岗位,大部分管理人员还是兼职,一边搞科研一边开展管理服务工作,很难有时间接受专门化的管理服务培训,人员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不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科研管理方式中还残存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工作重心仍停留于发布工作通知、收集上报材料、整理和归档文件等程序性的、机械性的日常工作,基本处于“被动型”工作状态,缺乏科学化管理的理念和创新性思路[1]。

2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2.1现行管理机制不能适应科技创新发展新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从国家到地方对科研经费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步伐明显滞后,一些地方科研机构内部还普遍存在科技管理的过度行政化问题,计划经济体制下长久形成的某些科研管理思维,已成为制约现代科研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能适应科技创新发展新要求。

科技资源配置普遍不均衡,依然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效率低下和重复浪费等不良现象[4]。

科研机构重叠,政府部门所属研究机构数量众多,学科设置与独立科研机构重复,使本已十分有限的科研经费不能相对集中使用,研究力量分散[5]。

科研经费使用限制过多,缺乏灵活性,科研人员基本上没有自由支配权和调剂权,难以实现科研经费效益最大化。

2.2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其发展进步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力量的有效支撑。

农业科研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公益服务活动,其研究成果具有公共品属性,需要地方财政提供长期稳定的经费保障。

而出于政绩和财政收入考虑,地方政府普遍倾向于财政税收稳定的工业项目,而对周期长、见效慢的农业科研普遍重视不足[6]。

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科研上的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同期平均水平,而农业科研机构的支出却在大幅度增加,科研经费来源不稳定、资助力度小,以及科研人员收入待遇偏低等,已成为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7]。

2.3农业科研行业的公益性特征直接影响了自身科研投入农业科研属于弱势行业,开展的都是基础性、公益性服务活动,研究对象主要是不同环境、不同类别、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动植物。

受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科研人员培育一个动植物新品种少则花费几年时间,多则需要几十年时间,有的耗费一辈子心血也出不了成果。

农业生产经营投资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科研成果难以吸引企业的投资兴趣[8],其承接主体主要还是政府与农民,直接为“三农”服务,注重公共利益,根本无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没有赢利的途径和手段,而在立项资助上又难以与国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竞争,仅依靠自身投入根本无法满足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

2.4科研人员的价值取向不利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现行的考核评价机制停留在纸面上的多,付诸实施的少,基本流于形式,操作性不强,难以打破岗位只能上不能下、职务只能高不能低的传统观念。

职称评审、岗位竞聘、绩效考核等制定的评价指标仍偏重于成果的数量和等级,致使科研人员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普遍追求短期效应,“重理论成果,轻实践产出”,造成研究目标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许多·33·熊立根:对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体制方面的几点思考第2期重大科研项目经常存在捆绑申请、分散研究、合并交账、以数量充质量等情况,一些科研院所或研究团队在重大评估与评奖中也不时出现拼凑成果、蒙混过关等现象,致使研究难以深入,科研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此外,科研单位管理体制中还普遍存在“官本位”思想和“行政化”管理机制,导致科研人员缺乏主体地位,打招呼、跑关系、要项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广大科研人员的价值取向。

3完善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体制的建议3.1明确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功能定位,对一类机构给予足额事业经费保障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应进一步明确基层农业科研机构功能定位,对于以开展纯公益性活动为主,为社会提供无偿公共服务,无法直接得到相应经济回报的科研机构,地方政府应将此类机构确定为一类事业单位,巩固和确立农业科研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在事业经费上予以足额保障,切实解除基层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

3.2简化项目中期检查和评估环节,让科研人员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专心开展研究工作创新项目实施管理方式,加大项目申报和结题验收力度,抓好“头”与“尾”两道关卡。

加强管理部门间相互沟通协调,建立检查评估结果互认互信制度,尽量简化和减少项目中期检查和评估环节,减少日常烦琐的应付性事务,把科研人员从日常的“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让项目经费产生应有的价值[9]。

3.3建立健全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改变以往的因人设岗制度,推行因事设岗制度,真正建立起公开有序、公平竞争的岗位聘任模式。

打破传统的岗位聘任终身制,逐步建立职务能上能下、优胜劣汰、合理流动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人才评价应综合体现各种要素,既要注重科研功底,更要注重工作绩效;既要注重发挥自身潜能,更要注重团队协作精神;既要看重个人才能,更要看重人才的德行。

根据岗位不同特点建立以绩效为核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配以创新文化建设,创造共同的价值观,培养青年科研人才,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

通过建立各方权衡、加权有别的定量化评价体系,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的人才使用格局,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