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归纳(3.2).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各章主要知识点(初中)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二章:1. 心理发展的概念与基本特征2. 我国对心理阶段的划分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名称、年龄范围)4. 人格的概念5. 爱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名称、年龄范围)6.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7. 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发展阶段8. 认知方式的差异9. 求智商的公式10. 性格的概念、性格的特征差异第四章:1.动机、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期待的概念。

2.学习动机的种类。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第五章:1. 学习迁移的概念。

2. 迁移的种类。

3. 影响迁移的因素。

4. 心向或定势。

5. 促进迁移的教学。

第六章:1.知识的类型2.感知规律3.变式4.知识直观的类型5.知识概括的类型6.记忆的三个子系统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规律8.遗忘理论9.过度学习10.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1.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12.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第八章:1.学习策略的概念和特征2.学习策略的分类3.认知策略4.元认知的概念和策略5.资源管理策略第九章:1.问题和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5.创造性的概念6.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8.创造性的培养第十章:1.品德的概念2.品德的结构3.品德的培养第十一章:1.心理健康的概念2.心理健康的标准3.学生中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类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两个目标。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详细笔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详细笔记

第一章教师与教育心理学1.专家型教师的一般特征:a.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必须掌握特定的学科知识;要拥有所需要的教育学知识即怎样进行教学的知识;要掌握特定内容的教育学知识,即怎样对所教的具体内容进行教学的知识。

b.熟练掌握教学技能: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且有预见性;教学技能实现程序化和自动化;教学监控能力强;采用深入的方法对班级纪律问题制定计划;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教学能力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2.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系统因素3.教师成长的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是否能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4.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a.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组织观摩教学活动等b.微型教学训练:是20C60s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伦(D.Allen)和伊芙(Eve)开发。

c.教学决策训练:d.教师参与研究:f.反思教学训练: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惊醒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市一中通过参与者自我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

波斯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常见的教学反思类型: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反思的内容: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反思的方法:(布鲁巴奇)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5.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6.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主体,存在着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教师:起关键性的作用教学内容:是主要信息部分;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另一方面表现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7.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实验室研究;自然实验:即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对教学或其他实验处理进行比较长时间的考察,也叫随机现场实验。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

教育心理学备注(★非常重要的必考的 **老师末重点划记的但可能考的)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9、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教育心理学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涉及到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教育实践中的心理问题。

下面将对教育心理学中的几个重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重点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主要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发展规律。

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具备对学生发展阶段的了解,具备区分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的能力。

重点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核心内容,研究学习的过程、影响因素和学习策略。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著名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重点三: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包括考试评价、综合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等。

教师应该具备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技巧,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重点四: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教育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差异。

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特殊教育则是针对那些有学习障碍或身体残障的学生提供特殊的教育服务,帮助他们发展自身潜能。

重点五: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和引导者,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该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

教师教育则是培养和培训教师的过程,培养具备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

以上是教育心理学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点内容梳理。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心理素养,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每章节重点知识归纳-适用于北京地区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每章节重点知识归纳-适用于北京地区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一、知识点1、加涅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动机、选择、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阶段。

2、学与教相互作用模式:5种因素共同影响3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4、教育心理学于19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

5、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这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被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

二、简答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一)学与教的要素5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教学、评价和反思过程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心理问题,教育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3.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第二章一、知识点1、心理发展的含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3、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0-1乳儿期 1-3婴儿期 3-6、7幼儿期 6、7---11、12童年期(学龄初期)11、12---14、15少年期(学龄中期) 14、15---25青年早期(学龄晚期)成年期老年期。

4、关键期的定义: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技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笔记全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笔记全

《心理学》学习重中之重章节(仅供参考)第一章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第二章第二节注意的种类;第三章第二节基本的视觉现象;第三节基本的听觉现象; 第四节知觉的特性第五节社会知觉;第四章第三节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第四节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第五章思维的过程和种类概念的心理学定义推理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想像和创造思维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创造性思维训练;第六章智商与智力差异第二节智力的理论;第七章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情绪情感的定义情绪情感的区别第八章认知方式差异第九章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第三节第十章《心理学》复习资料2008年4月10日注:加粗为一级概念普通为二级概念*为三级概念括弧中的时间是考过年份(并不是说二级三级概念不主要,这个只是按照重量级划分,心理学考的还是很细的)1、心理学(2002.4)(2004.4):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方法3、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测验法: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5、实验法(2002.10)(2003.10):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6、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7、意识(2002.4)(2004.1)(2004.4)(2006.4)(2007.4):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8、注意(2002.10)(2003.10):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10、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教师证资格考试之心理学各章节考试知识点归纳(1-4章)

教师证资格考试之心理学各章节考试知识点归纳(1-4章)

心理学各章节考试知识点归纳(1—4章)第一章概论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部份】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领会部份】心理学的基本性质科学的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心理学独特的性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于1879 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构造主义心理1879~1920s 德国冯特铁钦纳意识的结构强调内省方法机能主义心理1890~1930s 美国詹姆斯杜威意识的功能詹姆斯提出―意识流‖行为主义心理1920s~1950s 美国华生斯金纳行为受条件反射学说影响格式塔心理学1912~1940s 德国魏太默、考夫卡、苛勒意识体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19世纪后期奥地利弗洛伊德无意识现象,人类异常行为注重人的独特性人本主义心理20 世纪中期美国马斯洛、罗杰斯思辨方法人的社会性特点认知心理学1960s学瑞士、美国皮亚杰、奈瑟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部份】心理学理论领域: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心理测量学5.生理心理学心理学的应用部份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领会部份】1、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所谓自然情境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

客观、真实,观察者处于被动,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笔记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笔记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笔记1、奠定了班级理论基础的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埃拉斯莫斯正确答案:A2、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的规律是()。

A.阶段性规律B.可变性规律C.不均衡性规律D.个别差异性规律正确答案:C3、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掌握、记忆知识的策略属于()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元认知策略正确答案:B4、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A.教学B.教学原则C.教学模式D.教学方式正确答案:C5、教学计划的核心是()A.教学目标B.课程设置C.学年编制D.人员安排正确答案:B6、道德过程的基本因素中,关键是()。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正确答案:A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A.锻炼B.榜样C.说服D.陶冶正确答案:C8、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活动中。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切教育正确答案:D9、认为知识是道德本位的目的观,这种说法属于()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B.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C.认知教学理论D.情感教学理论正确答案:B10、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A.思维品质B.学习内容C.学习结果D.知识技能正确答案:C11、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A.发现学习B.程序教学C.个别化教学D.接受学习正确答案:D12、载脂蛋白的功能不包括( )。

A.构成并稳定脂蛋白的结构B.参与脂蛋白与受体的结合C.调节脂蛋白代谢D.参与核酸代谢E.转运脂质正确答案:D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明确提出了科学的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的报告是()A.《学会生存》B.《教育——财富蕴藏其中》C.《终身教育引沦》D.《世界教育报告》正确答案:A14、校风的中心是()。

山东省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要点汇总(自己整理)

山东省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要点汇总(自己整理)

第二章中学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2、认知:从广义上说,认知是指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价、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产生策略和幻想等。

从狭义上说,认知就是思维或记忆。

3、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的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4、人格:又称个性,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5、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也是人的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6、性格: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额态度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7、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8、心理阶段划分: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7儿童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中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9、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中学生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2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3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感知的能力)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显增强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4中学生记忆发展特点有意识记忆占主导地位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抽象记忆占优势5情感发展特点初中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自相矛盾的情感;少年的热情和冲动;选择性友谊的建立;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高中生:个性化的情感;浪漫主义的热情。

6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中学生心理的社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环境和伙伴关系。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中学教育心理学)【精品】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中学教育心理学)【精品】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精华-心理学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精华-心理学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精华-心理学
心理学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部分的重点内容:
一、基本概念
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流派。

3. 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二、人的心理发展及相关理论
1.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2. 真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及其关系。

3. 心理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

三、研究与记忆
1. 研究的定义和重要原则。

2. 研究的过程和条件反射的形成。

3. 记忆的类型和记忆过程。

4. 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四、教育心理学
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研究困难和研究障碍的原因和辨识。

3. 学业动机和研究情绪的影响。

五、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
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特征。

2.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认识和防治。

3. 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 教师的角色和职责。

2. 教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以上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部分的重点内容。

通过研究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加深对学生心理和研究行为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证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1至8章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1至8章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1至8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简答)(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学生这一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一是群体差异,二是个体差异。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中社会环境作用大)(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论述)即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1)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3)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教育心理学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了解)(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他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经典著作《梦的解析》(了解)(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而且影响深刻。

我国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又出现了几本翻译介绍和我国编写的教育心理学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重点)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重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重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重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过程中的心理机制的学科,对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是一个重点考点。

本文将以教育心理学的四个主要领域为切入点,探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 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不同的学习理论描述了学习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教师需要理解不同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2. 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成年的发展过程,了解人的发展规律与特点。

教师需要了解儿童与青少年的身体、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二、学习心理学1. 记忆和遗忘记忆是学习的基础,遗忘是记忆的反过程。

教师需要了解记忆的类型、过程和影响因素,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记忆能力发展。

2. 智力与智力测量智力是个体学习和适应环境的核心能力,智力测试可以客观地反映个体的智力水平。

教师需要了解智力的结构和影响因素,以及智力测试的原理和运用,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发展心理学1. 社会认知与道德发展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世界的认知和理解,道德发展是个体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发展过程。

教师需要了解社会认知和道德发展的理论和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社会认知和道德素养。

2. 学业成就动机与自我概念学业成就动机是个体对学习任务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

教师需要了解学业成就动机和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自我概念。

四、教育评价与测量1. 教育评价原理与方法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目标达成程度的测量和判断,教师需要了解教育评价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教育学的分类以及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理论体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构思教学设计。

5.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规章等,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障教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关系及其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发展研究理论、社会研究理论、情感研究理论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

4. 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群体教育、教育评价等。

5.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了解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儿童认知、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行为问题等内容。

这些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科目的重点内容,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提升自己的考试水平。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总结(重点)超详细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总结(重点)超详细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总结(重点)超详细1、心智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一次是()。

A.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B.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C.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D.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正确答案:C2、患者女,在一次不洁性交后出现子宫颈红肿,阴道分泌物增多、排尿困难等症状,医生疑为淋球菌感染,取分泌物行细菌学检查,应选择的培养基为( )。

A.普通琼脂培养基B.血平板培养基C.巧克力培养基D.L-J培养基E.SS培养基正确答案:C3、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我国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的教育理论专著是()。

A.凯洛夫《教育学》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C.刘佛年《教育学》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正确答案:A4、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强制作用B.辅助作用C.主导作用D.中介作用正确答案:C5、评价教学结果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

A.教学目标B.教学目的C.教学计划D.教学策略正确答案:A6、素质教育是当代我国学校教育改革深化的标志,其最本质的特征是()。

A.全体性B.全面性C.主体性D.发展性正确答案:C7、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景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类别的数量,表示的是创造性的()A.独创性B.变通性C.流畅性D.新颖性正确答案:B8、认为知识是道德本位的目的观,这种说法属于()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B.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C.认知教学理论D.情感教学理论正确答案:B9、患者男,30岁。

发热待查,需要做免疫球蛋白IgG、IgA以及IgM检查。

除了常用的免疫比浊法外,在基层医院还需使用下列何种方法检测?( )A.化学发光试验B.间接凝集试验C.放射免疫试验D.单向扩散试验E.直接凝集试验正确答案:D10、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学生评价方法一般可以分为()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C.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正确答案:C11、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是( )A.教育学的研究模式呈现单一化B.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渐疏远C.教育学加强对自身的反思,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D.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缩小正确答案:C12、《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培训和考试中必备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校教育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

下面将梳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外在的刺激与反应,强调学习是由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所决定。

2.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实现的,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二、发展心理学1.儿童认知发展: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主,描述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发展。

2.青少年发展:关注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如身体发育、性别认同、社交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3.成人发展:研究成人在不同阶段的心理转变和发展特点,如中年危机、退休问题等。

三、个性与智力1.个性理论: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等为主,研究个体的性格、动机和态度等方面。

2.智力理论:主要有分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关注个体的智力类型和智力发展。

四、教学评价与诊断1.教学评价:研究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如标准化测验、作业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等。

2.学科评价:关注学科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如数学能力评价、英语能力评价等。

3.教学诊断:通过观察、测试和分析等手段,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干预。

五、教育管理与辅导1.学校管理与领导:关注学校组织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涉及学校组织结构、领导技能和管理策略等方面。

2.教育辅导:研究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关系和沟通技巧,提供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六、特殊教育和学习困难1.特殊教育:关注残疾儿童和特殊教育学生的教育问题,如视听障碍、智力障碍等。

2.学习困难: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惑,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和帮助。

七、家庭教育与学业发展1.家庭教育:关注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如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环境等。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探讨了教育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习特点,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

本文将针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内容,进行重点梳理和总结。

一、心理学基础知识1.1 心理学的定义和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的对象是个体的心理过程、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1.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变化规律,包括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等方面。

1.3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个体如何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等。

二、学习与教学2.1 学习过程及其认知机制学习是个体通过接触、体验和思考来积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其认知机制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语言和解决问题等。

2.2 学习者的特点学习者的特点包括认知发展水平、学习风格、动机和情感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3 教学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目标进行,包括知识结构、教学组织和教学材料等方面。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三、个体与群体心理3.1 人格与心理健康人格是个体稳定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是个体在心理和社会上的平衡和稳定状态。

3.2 组织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特点和心理过程,包括领导力、组织文化和员工满意度等方面。

3.3 群体心理学群体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包括群体决策、群体合作和群体动力等。

四、教育与发展4.1 教育概念与功能教育是社会传承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的过程,其功能包括知识传授、德育和能力培养等。

4.2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和质量,包括评估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估工具等方面。

4.3 教育发展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制度、政策和实践的演变和变化,包括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改革等。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关注的是教师如何了解和应用心理学原理来指导教育实践。

复习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复习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

比如,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

此外,还要熟悉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如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考试中也会有所涉及。

二、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教育心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学习与记忆的相关理论和模型,如信息加工模型、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和记忆策略,如归纳法、联想法和多次重复等。

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和引导的方面。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的生命周期内的发展过程,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等。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比如,在幼儿发展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儿童的身体、认知和情绪的发展特点;在青少年发展方面,我们需要了解青少年的身体和认知的变化,以及他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和发展难题。

掌握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而进行有效和个性化的教学。

四、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评价与测量是教育心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领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测量,以便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调整。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评价和测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标准化测验、教学评估和成绩评定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一些评价和测量的常见问题和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和方法。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复习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习与记忆、发展心理学以及教育评价与测量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XXX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围: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包括五要素:学生(研究主体)、教师(指导地位)、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载体,表现形式)、教学环境(物质和社会)三过程:研究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发展状况: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XXX《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后又发展为《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心发展的基础,西方教心的名称和体系确立。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正在形成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XXX《教育心理学》:我国第一本、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阶段特征少年期(11、12岁到14、15岁)初中阶段,半成熟、半幼稚。

青年期(14、15岁到17、18岁)高中阶段3、研究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研究的适应性,即学生在研究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研究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2岁—口头语言发展;4岁-形状知觉形成;4-5岁-研究书面语言5、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XXX)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分化前运算阶段(2-7):语言出现和发展具体运算阶段(7-11):抽象观点,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命题之间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抵偿,思维的灵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归纳(3.2)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一桑代克的经典实验桑代克(1874—1949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西方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之一,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的。

桑代克以动物为对象研究学习过程,较著名的实验是“小猫迷箱”实验。

他把一只饥饿的小猫放人迷箱,把食物放在箱外,然后详细记录小猫在箱子中的行为表现。

刚放入箱子时,小猫竭力想从任何缺口中挤出来,咬栅栏或铁丝,直至碰巧抓住线、环或扣,打开门逃出箱外为止。

第二次再把小猫放入迷箱时,它的表现和第一次差不多。

但重复很多次以后,小猫的那些盲目乱冲、乱抓、乱咬的行为逐渐减少,它从箱子里逃出来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以致于最后把小猫一放入箱子,它就能很快地用一定的方式抓住门上的环或扣,逃出箱外。

根据这一实验结果,桑代克认为,动物初次进入迷箱时,其活动不是根据对箱子性质的理解,而是依照某种一般的冲动行事,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正确反应的逐渐巩固,最终形成稳定的刺激~反应联结。

(二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1.效果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

桑代克的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

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可见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

也就是说,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增强;给以不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减弱。

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它也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

在桑代克后来的著作中,他取消了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

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

2.练习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会逐渐增大;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小。

也就是说,尝试一错误联结被练习和使用的次数越多,就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弱。

在后来的著作中,桑代克修改了这一规律,因为他发
现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

3.准备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在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应该说明的是,虽然尝试一错误学习模式是从动物实验中推导出来的,但它对于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来说,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科学发展史上许多的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都是通过尝试一错误的过程而获得的。

中小学生的学习也有这个特点,它特别强调“做中学”,即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技能和策略。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才会终生不忘。

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获得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得到消极后果。

同时应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在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

此外,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经常“打无准备之仗”。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性条件作用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过实验研究而提出。

在实验中,他将狗置于隔音实验室内。

首先向狗呈现铃声刺激,铃响半分钟后便给予食物,则狗产生唾液分泌反应。

当铃声与食物反复配对多次以后,仅呈现铃声而不出现食物时,狗也会作出唾液分泌反应。

在这个实验开始时,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

但铃声不能诱发狗的唾液分泌,这时食物叫无条件刺激,铃声叫中性刺激,诱发的唾液分泌反应称为无条件反应。

在铃声与食物多次匹配之后,单独呈现铃声而没有食物时,狗也会分泌唾液。

此时,铃声具有了诱发唾液分泌反应的力量,成为条件刺激,而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即能引起的反应叫条件反应。

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习得律与消退律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

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以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然而,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应则比获得这个反应要困难得多。

2.刺激泛化与分化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因此借助刺激泛化,我们可以把已有的学习经验扩展到新的学习情境中,从而扩大学习范围。

但是,泛化刺激所引起的泛化反应,有时是不准确或不精确的,这就需要刺激分化。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例如,为了使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和椭圆形光圈,如果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则不给予强化,那么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

在实际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需要对刺激进行分化,如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

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差异的反应。

泛化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而分化则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

总之,经典条件作用能较有效地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间进行区别,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

但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做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如中小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同伴的认同而努力学习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一斯金纳的经典实验斯金纳(1904-1990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创立者。

斯金纳的理论也是建立在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上的。

实验中运用了一种特殊的实验装置——迷箱,箱内有一个杠杆,下面有一个食物盘,只要箱内的动物按压杠杆,就会有一粒食丸滚到食物盘内,动物即可得到食物。

斯金纳将饥饿的白鼠关在箱内,白鼠在箱内乱跑,活动中偶然压到了杠杆,则一粒食丸滚到食物盘内,白鼠吃到了食丸。

以后白鼠再次按压杠杆,又可得到食丸。

由于食物奖励了白鼠按压杠杆的行为,白鼠后来按压杠杆的次数迅速上升。

根据此研究结果,斯金纳认为有机体作出的反应与其随后出现的刺激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

他把反应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或措施称为强化。

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但已经形成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以
后出现的概率就减少,甚至消失。

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而操作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它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三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直接影响下,“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在程序教学中,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骤,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降到最低。

在20世纪60年代初,许多教科书都以程序化的方式编写,市场上也充斥着大量程序化的教材。

70年代初,人们的这种热情有所降低,并逐步放弃了程序教学。

不过,程序教学中的合理成分被整合进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中。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在本章第一节,我们已经介绍了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在这里,我们将进一步介绍加涅对学习过程的看法。

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

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因而教学过程阶段与学习阶段是完全对应的。

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所构成的;而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学习阶段与教学阶段是否完全吻合。

(一学习信息加工模式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二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

加涅认为,学生内部的学习过程一环接一环,形成了一个链索,与此相应的学习阶段则把这些内部过程与构成教学的外部事件联系起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