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范本(3篇)

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范本一、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各临床及使用抗菌素的科室,要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根据抗菌药物的特点,临床疗效、细菌的耐药,不良反应及药品价格等因素,结合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一)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原则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的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办法1、各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科室,应当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要根据感染部位,感染的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的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当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2、各科室临床医师,要根据诊断和患者的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处方;患者在需要应用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有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3、在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____天用量。
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与监督1、建立、健全指导、监督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医院妇产科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医院妇产科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1、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药物的配伍禁忌,根据药物敏感实验,选择敏感的,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2、严格掌握与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其耐药性的变化,密切观察菌群失调的先兆3、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和对其的依赖性。
4、已确定为病毒性疾病或疑为病毒性疾病的不使用抗生素。
5、发热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学诊断前,不用抗生素,以免影响临床典型症状的出现和病原体的检出。
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在抽血送培养后,可试选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再按药名指导用药。
6、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已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引起皮肤的过敏反应。
尤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不宜使用。
必要时,可用新霉素、杆菌肽、磺胺嘧啶等。
7、联合使用抗生素,必须有严格的指征。
联合使用抗生素,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并达到减少药量、减少副毒作用,减止或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的目的。
不可无根据的联合用药,特别是起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的。
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指征是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顽固性感染及需长期用药防止细菌产生耐药的情况。
一般以二联为宜,-内酰胺类与感激糖苷;类宜联合使用。
8、选用抗生素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尽量能避免广谱抗生素,以防止引起宿主自身药群失调,而导致耐药菌株产生。
对于感染特别严重者,可选按临床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对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肾功能障碍者,应谨慎选用抗生素及酌情调整给药量。
9、使用抗生素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给药。
经脉滴注时,抗生素之间,抗生素和激素,维生素及血管活性药物之间,均可发生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使抗生素的活力受到影响,甚至产生毒性反应。
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及方法要视其血药浓度,毒副作用而定。
10、药剂科应定期统计各科抗生素消耗量及使用类型。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临床科室和药房,包含医院内的门诊和住院病区。
二、管理要求2.1 抗生素使用的指征和准入医院全部科室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必需遵从以下指标和要求:2.1.1 感染诊断与临床评估•必需有明确的感染诊断,并以科学的方式进行临床评估。
•临床评估必需包含患者的病情、体温变动、试验室检查等指标。
2.1.2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尽可能提取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菌株和药物敏感性,以引导抗生素的选择。
2.1.3 抗生素选择和疗程•抗生素的选择必需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以确保使用具有针对性的药物。
•疗程应依据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情况和治疗反应进行调整,不得滥用或过长使用。
2.2 抗生素处方和审批医院在抗生素处方和审批方面,要求如下:2.2.1 抗生素处方•抗生素处方必需由医生书写,包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用药名称、剂量、疗程等信息。
•在处方上必需注明是否为新一代抗生素、限制使用抗生素,以及是否需要特殊的使用授权。
2.2.2 抗生素审批•医院设立抗生素审批委员会,负责审查和审批抗生素使用申请。
•抗生素使用申请必需包含患者的临床诊断、用药指征、抗生素选择、疗程和预期效果,以及其它必需信息。
•抗生素使用申请必需经过审批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否则不得使用抗生素。
2.3 抗生素库存和发放医院在抗生素的库存和发放方面,要求如下:2.3.1 抗生素库存管理•医院药房必需定期进行抗生素库存盘点,确保库存准确性和药物质量。
•过期的抗生素必需及时清理销毁,避开使用过期或陈旧药物。
2.3.2 抗生素发放•抗生素的发放必需经过医生处方和药师审核,并记录在案。
•药房必需依照临床科室的实际需求和合理的用药量,合理布置抗生素的发放数量。
2.4 监测和评估医院在抗生素使用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包含以下要求:2.4.1 监测抗生素使用率•医院必需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系统,定期收集、统计和分析抗生素使用数据。
抗生素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合理应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和加强医院内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提高抗生素治疗效果,订立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法》《抗生素使用与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引导看法为依据。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科室和临床医生,包含住院部、门诊部等全部涉及抗生素应用的部门和医务人员。
第二章抗生素合理应用原则第三条定期评估和更新医院应定期进行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评估和更新,依据临床实践和研究结果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原则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四条指南和协议的引用临床医生在抗生素应用时,应参考相关国家、地区或医学学会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协议,并在治疗方案上注明引用来源。
第五条抗生素使用的必需性和可行性评估临床医生在应用抗生素时,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推断治疗的必需性和可行性,确保抗生素的应用是符合医疗指征和科学依据的。
第六条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临床医生应依据患者的病情、病原学检测结果以及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并依据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剂量和疗程。
第七条细菌耐药监测和报告医院应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系统,定期对抗生素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对于显现多重耐药和危害性耐药菌株的情况,应按规定上报相关部门并及时采取措施掌控传播。
第八条抗生素的防备性使用医院应合理掌控抗生素的防备性使用,除非有充分的临床证据支持,否则不得滥用抗生素进行防备性治疗。
第三章抗生素应用管理措施第九条抗生素使用审批制度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审批制度,严格依照科室和职责分工,由专业的药师或临床药学专家参加抗生素的使用审批,并留下相关记录。
第十条抗生素限制使用和监控医院应对特定的抗生素进行限制使用,并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控系统。
医院药学部门应每月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形成报表向医疗质控委员会汇报,及时矫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五篇)

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1.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负责人、医疗机构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
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2.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____%,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____分钟至____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____方可在本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自己开具该类药品处方。
5.导原则,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6.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____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____日常用量。
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二),是指医疗机构为保障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其目的是提高抗生素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抗生素使用指南:制定具体的抗生素使用指南,包括适应症、用药剂量、使用时机和疗程等。
指导医生合理、准确地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2. 抗生素使用审核制度:建立抗生素使用审核制度,对医生开具抗生素处方进行审核和监督。
只有经过审核的处方才能发放抗生素药物。
3. 抗生素使用培训:对医务人员开展抗生素使用培训,提高其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4. 抗生素消耗管理:对医疗机构的抗生素消耗进行监测和管理,包括抗生素的采购、库存管理和药品消耗情况的统计分析。
5. 抗生素预防性使用管理:对于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制定严格的适应症和用药时间限制,避免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

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1. 前言抗生素是现代医疗中不行或缺的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起到了紧要的作用。
然而,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多种问题,包含抗生素耐药性的加添、不必需的药物费用支出以及不良药物反应的发生等。
因此,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医院的治疗效果和经济效益,特订立本《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院内抗生素的使用,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导致的问题。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部门、医务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
4. 抗生素使用原则4.1 医生应遵从抗生素使用的以下原则:—合理确诊:首先,要准确诊断患者是否为细菌感染,避开使用抗生素处理病毒感染等非细菌感染情况。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如严重程度、感染部位、耐药情况等),选择对病原菌敏感、安全有效的抗生素。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感染症状细小的患者,尽量避开使用抗生素,可以通过察看和其他对症治疗方式进行处理。
—掌控使用时间:严格掌控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疗程,避开过长应用导致药物耐药性加添。
4.2 护士应遵从以下原则:—按医生医嘱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停用或加大抗生素的用量,必需时应与医生沟通和确认。
—察看药效和不良反应:对患者使用抗生素后的反应进行察看,及时向医生报告不良反应,确保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 抗生素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5.1 抗生素使用统一管理:—全部抗生素均由医院药房统一采购,依照需要进行分类存放,并建立完整的药品管理台账。
—药品存放区域应符合相关要求,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2 审核和监督机制:—设立药事委员会,负责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定期召开会议评估使用情况,并向各科室提出看法和建议。
—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将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范围,对于滥用抗生素的行为将进行追责和处理。
5.3 建立抗生素使用相关的信息系统:—医院将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系统,包含患者信息、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药物耐药性监测等相关信息,以便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和改进管理。
医院抗生素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抗生素应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提高医院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减少抗生素滥用引发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抗生素使用的科室和医务人员。
三、抗生素使用原则1.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菌的药敏情况,选择适合的抗生素,严格执行抗生素使用指南,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
2. 多学科协作:医生、药师、微生物学家等多学科合作,共同制定抗生素使用方案,实施个体化治疗。
3. 防止细菌耐药性:选择及时有效的抗生素,遵守抗生素使用原则,减少细菌耐药性问题的发生。
4. 监测疗效:对患者使用抗生素后的疗效进行监测,随时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5. 宣传教育:对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抗生素使用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用药合理性。
四、抗生素使用管理程序1. 抗生素使用评估:医生在开展抗生素治疗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等因素,评估抗生素的使用必要性和适宜性;同时,根据患者的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2. 开具抗生素处方:医生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应注明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病情、用药剂量和频次等必要信息,严格按照规定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开具处方。
3. 药师审方:抗生素处方需由药师进行审方,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4. 抗生素使用监测:医生在患者使用抗生素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抗生素使用评估: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评估机制,对每位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评估和统计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提高治疗效果。
六、抗生素使用管理要求1. 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团队,包括医生、药师、微生物学家等多学科人员,共同制定和监督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2. 医院应定期开展抗生素使用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用药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3. 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随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药菌的产生风险,特订立本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二、抗生素使用的原则1.严格依照临床指南和抗菌药物使用指南,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严禁滥用抗生素,不能凭个人意愿或患者要求而随便使用。
3.掌握抗生素的使用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开欠妥使用导致的副作用和药物耐药性。
4.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抗生素使用的认知和规范化操作。
三、抗生素使用的程序与要求1.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需经过严格的临床评估,仅在医生判定治疗必需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2.临床医生须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包含药物种类、剂量、疗程等,并在患者病历中进行认真记录。
3.单次给药不得超出规定剂量,严禁将剩余药品留给患者自行使用。
4.在开始使用强大抗菌药物之前,应尽可能进行病原学检测,以明确感染菌株和药敏试验结果,并依据试验室报告调整抗生素的使用方案。
5.进行抗生素治疗时,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并依据临床变动和试验室检测结果调整抗生素的选择和疗程。
四、抗生素管理与监测1.建立抗生素管理团队,负责订立和监督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政策与制度。
2.严格掌控有限抗菌药物的使用,确保其仅应用于敏感菌株。
3.配备专业的药师,负责抗生素的审方工作,确保处方合理和准确。
4.定期开展抗生素使用情况的汇总和分析,建立抗生素使用的数据库,监测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5.通过医生、药师和抗生素管理团队之间的沟通,及时矫正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养与水平。
五、抗生素教育与宣传1.定期开展抗生素的教育培训,加强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认知和合理应用技能。
2.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抗生素知识宣传,促使他们正确理解抗生素的作用和使用原则。
3.在医院内设立抗生素使用宣传栏,呈现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原则、常见抗生素种类和禁忌症等信息。
六、考核与奖惩1.对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行为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其使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范文(3篇)

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范文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对抗细菌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但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已成为临床应用的一大难题。
为了规范和管理抗生素的应用,以下是一份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范本,供参考:一、目的和原则1. 目的:建立健全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保证抗生素合理应用,减少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 原则:核心原则是“准确诊断、明确适应症、合理使用、监测评价、持续改进”。
二、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内容1. 临床应用指南a) 采用权威临床指南为依据,制定本医院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南,明确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剂量、疗程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b) 定期更新和修订临床应用指南,确保其与最新的研究证据相符。
2. 临床应用决策支持系统a) 建立一个电子化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给医护人员参考,帮助其做出合理的抗生素应用决策。
b) 该系统应基于最新的临床指南和药物信息,提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推荐的抗生素选择、用药途径和剂量等建议。
3. 抗生素处方规范a) 强调临床医生在抗生素处方过程中的责任,应遵循临床应用指南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议进行处方。
b) 强调合理用药的原则,包括减少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抗生素、避免盲目联合用药等。
c) 严禁出售抗生素类药物,防止患者在非医疗机构获取抗生素。
4. 抗生素监测与评价a) 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制度,包括抗生素处方的收集、统计和分析,追踪抗生素应用的情况。
b) 定期进行抗生素使用的评价,分析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和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5. 抗生素知识培训a) 组织针对医护人员的抗生素知识培训,包括用药原则、适应症、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方面的内容。
b) 提供及时的抗生素研究和新进展的信息,帮助医护人员更新抗生素知识。
6. 患者宣教a) 针对患者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教活动,提醒他们按照医生嘱咐的剂量和疗程使用抗生素,并解释抗生素不适合治疗病毒性感染。
门诊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门诊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门诊抗生素的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特订立此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门诊部门,包含医生、护士、药剂师等相关工作人员,必需严格依照本制度执行。
第三条抗生素使用管理应遵从科学、合理、规范和依法原则,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抗生素使用准则第四条门诊医生在处方抗生素时,应依据患者病情、细菌感染类型、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综合考虑,严格遵从以下准则:1.严格依照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抗生素使用相关政策和指南进行用药;2.严禁使用抗生素作为虚假或不必需的治疗手段,不得违规开具抗生素处方;3.尽可能选择窄谱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开使用广谱抗生素;4.做好药物过敏史和耐药情况的评估,避开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抗生素;5.抗生素使用后需及时进行效果评估,若患者未显现明显好转,应调整治疗方案。
第五条门诊护士在患者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应严格依照以下准则执行:1.确保抗生素的正确使用,依据医生的处方准确计算给药剂量;2.在给药前与患者核对个人信息、药物名称、用量和用法等关键信息;3.监测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治疗效果,并及时向医生报告;4.加强对患者的药物管理,防止患者因个人原因提前停药或滥用药物。
第六条门诊药剂师在抗生素发放和药物管理中,应严格依照以下准则执行:1.在发放抗生素前,核对处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2.向患者认真解释抗生素的用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加强药物的合理用药教育;3.监督抗生素的库存管理,确保药物质量和有效期,并进行定期盘点;4.搭配医生和护士对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跟踪。
第三章培训和管理第七条医院应定期组织门诊医生、护士和药剂师进行抗生素使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对抗生素的认得和理解。
第八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抗生素使用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定期对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医院抗生素使用制度

医院抗生素使用制度第一章绪论一、研究背景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是治疗感染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抗生素滥用的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抗生素的疗效和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力。
二、研究目的为了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制定医院抗生素使用制度,加强管理,提高抗生素的疗效,保护患者的健康。
第二章医院抗生素使用制度的概述一、抗生素使用的原则1. 合理使用: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合适用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
3. 适当疗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确定合理的疗程长度,避免抗生素治疗时间过长或过短。
4. 防范耐药性: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避免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二、抗生素使用的监管1. 设立专门委员会:医院设立抗生素使用委员会,负责制定抗生素使用制度,监督和指导医院抗生素的使用。
2. 建立档案记录:医院建立抗生素使用档案记录,对每位患者的抗生素使用进行记录和审查,保证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
3. 定期评估:医院定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使用策略。
第三章抗生素使用制度的实施一、临床应用1.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于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敏感性,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2. 抗生素选择: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
3. 抗生素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抗生素剂量和疗程,防止过量使用抗生素。
4. 不良反应监测:对于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定期进行不良反应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处理并调整用药方案。
二、药师参与1. 抗生素抗生素使用委员会由多学科组成,如感染科、药学科、微生物科等。
药学师在抗生素使用委员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我院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生素使用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部门和科室的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三、管理原则(一)根据抗生素的疗效、安全性、价格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个等级。
(二)各级医师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优先选择非限制使用级别的抗生素。
(三)在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级别的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循相关审批程序和规定。
四、管理措施(一)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生素的处方权限。
(二)制定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三)加强抗生素使用培训,提高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能力。
(四)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各科室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五)建立抗生素使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责任与处罚(一)各级医师应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不得擅自越级使用抗生素。
(二)对违反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的行为,医院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对造成患者用药安全事件的责任人,医院将依法予以处理。
六、附则(一)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本制度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三)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修改意见,报院长办公会议审议。
通过以上措施,我院将进一步加强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xx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了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防止滥用抗生素,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全体医务人员和与医院药品管理有关的工作人员。
二、抗生素使用原则1.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遵循抗菌谱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耐药率低的原则选择药物。
2. 合理使用抗生素,注重疗程防止抗生素滥用。
严格控制抗生素在特殊情况下的使用,如预防用药、治疗严重感染、免疫抑制治疗等。
3.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病例,应先使用抗生素,待检验结果明确后再及时调整抗生素种类。
4. 遵循抗生素使用规范,保证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加强药品的临床监测,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三、抗生素使用管理规定1. 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过敏史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严格按照剂量、疗程等要求规范书写处方。
2.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静脉输注使用,确需输注抗生素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控制输注速度和剂量。
3. 医生应及时评估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登记制度,记录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包括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疗程等信息,以便进行临床分析和评价。
5. 医院应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测和管理,指导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菌传播。
四、抗生素使用监督与考核1. 医院应建立健全抗生素使用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2. 对于违反抗生素使用管理规定的行为,医院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包括责令改正、扣罚奖金、暂停处方权等措施。
3. 医院应定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和流程。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医院药学部负责解释。
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抗生素的使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方针。
第三条医院设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监督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协调解决抗生素使用管理中的问题。
第二章抗生素使用原则第四条医院抗生素使用遵循以下原则:(一)诊断明确,根据病原菌种类选择敏感抗生素。
(二)尽量使用窄谱抗生素,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
(三)尽量使用单一抗生素,避免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
(四)根据病情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
(五)对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等)使用抗生素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谨慎使用。
(六)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院内外使用,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第三章抗生素使用审批制度第五条医院设立抗生素使用审批制度,对以下情况使用抗生素需进行审批:(一)使用特殊级抗生素。
(二)使用非本医院药品供应目录中的抗生素。
(三)使用超常规剂量或疗程的抗生素。
(四)使用抗生素治疗非感染性疾病。
(五)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
第六条抗生素使用审批程序:(一)使用抗生素的医生填写《抗生素使用申请表》,说明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依据和预期效果。
(二)科室主任对申请进行初审,签署意见。
(三)抗生素使用管理委员会对申请进行复审,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会诊,签署意见。
(四)药剂科根据审批意见,提供相应的抗生素。
第四章抗生素使用监测与评价第七条医院设立抗生素使用监测与评价制度,对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第八条医院药剂科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医院抗生素使用数据,定期向医院管理层和抗生素使用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九条医院定期组织抗生素使用评价,对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对优秀医生进行表彰,对存在问题的医生进行培训和指导。
医院使用抗生素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降低抗生素耐药性,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医院药事委员会全面负责抗生素管理,业务院长(或分管院长)全面负责此项工作。
由药剂科全面负责日常工作。
2. 临床科室药物管理小组由各科室主任负责,负责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和反馈。
三、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1. 将常用抗生素划分为一、二、三线,住院医生处方权限为一线药物,主治医师处方二线药物,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处方三线药物。
2. 严格执行抗生素处方权限,未经授权不得开具处方。
四、抗生素使用原则1. 严格按照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管理办法,根据病情、药敏试验结果、患者体质等因素合理选择抗生素。
2. 优先选用一线药物,尽量避免使用二线、三线药物。
3. 避免无指征使用抗生素,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4.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防止过度使用。
五、抗生素应用管理1. 药剂科负责抗生素的采购、储存、供应等工作,确保抗生素质量。
2. 医院定期对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通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3. 临床科室药物管理小组负责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的收集、分析和反馈。
4. 医院医务部门督促、指导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抗生素合理应用的相关制度,协助组织医务人员的相关培训。
六、抗生素耐药性监测1. 检验科负责全院微生物学监测,开展病原体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
2. 定期总结、分析监测结果,向药事委员会反馈,并向全院公布。
七、宣传教育与培训1. 加强院内抗生素合理应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
2.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抗生素合理应用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八、监督检查与考核1. 医院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将抗生素使用情况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确保抗生素合理应用。
医院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院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务人员、药剂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
三、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1. 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
2. 根据患者病情、感染部位、细菌种类、药物抗菌谱、抗菌作用等因素,合理选择抗生素。
3. 遵循“能口服不注射、能单药不联合、能短疗程不长期”的原则。
4.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
5. 加强对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行为。
四、抗生素使用管理1. 药剂科负责抗生素的采购、储存、供应和管理,确保抗生素的质量和供应。
2. 医务人员应具备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知识和技能,按照规定程序开具抗生素处方。
3. 门诊、急诊、住院等科室应严格执行抗生素使用规定,对病情进行评估后,方可开具抗生素处方。
4. 住院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前,应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5. 医师应按照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合理制定抗生素治疗方案,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6.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准确、及时地执行抗生素给药,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师。
五、抗生素使用监督检查1. 医院设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小组,负责监督和管理抗生素使用情况。
2. 定期对临床科室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行为,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4. 加强医务人员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2. 本制度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3.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执行。
医院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科会同药事委员会,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和咨询,使抗生素使用率控制在50%以下。
2、药剂科应定期统计各科抗生素使用量及类型,按规定对某些抗菌药物实行限制性使用,并根据本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普调整用药,以保证抗生素的效果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3、检验科和药委会定期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向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抗菌药物信息,临床科室根据公布的最新药物信息,合理、有效、安全、经济的选用。
4、临床医师应提供抗菌药物使用前的病原学标本送检率,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结合感染部位,合理选用药物。
5、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选用毒副作用小的抗感染药物,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给药,给药时间及方法要视其血药浓度、毒副作用而定,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当使用和对其的依赖性。
6、严格掌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种抗感染药物治疗感染,避免无指征地联合用药。
7、严格掌握与控制预防性抗感染药物的使用,一般情况
不因预防目的而使用抗菌药物。
8、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药物疗效,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注意监测其耐药性的变化,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
9、护士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置要求,准确执行医嘱,认真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10、医院感染管理科督促相关科室,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耐药菌的监测。
三级医院_抗生素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意义为加强三级医院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降低抗生素滥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原则1.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遵循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 强化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确保抗生素合理、规范使用。
3. 增强医务人员抗生素合理应用意识,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三、管理职责1.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抗生素管理的总体决策,监督、指导全院抗生素合理应用。
2. 业务院长(或分管院长)负责抗生素管理的具体实施,对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负总责。
3. 药剂科负责抗生素的采购、储存、供应和日常管理工作。
4. 临床科室负责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严格执行抗生素使用原则和规范。
5. 检验科负责全院微生物学监测,开展病原体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耐药性监测。
四、抗生素分级管理1. 将常用抗生素分为一、二、三线,住院医生处方权限为一线药物,主治医师处方二线药物,主任医师处方三线药物。
2. 一线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常见细菌感染,二线抗生素用于治疗较严重的细菌感染,三线抗生素用于治疗特殊细菌感染或耐药菌株感染。
3. 严格限制抗生素的适应症,不得随意扩大抗生素的使用范围。
五、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1. 医师开具抗生素处方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
2. 严格按照抗生素使用原则和规范开具处方,不得随意提高抗生素剂量、延长用药时间。
3. 临床科室应定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反馈,及时调整抗生素使用策略。
4. 加强抗生素联合用药管理,遵循联合用药原则,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六、监督检查1. 医院定期开展抗生素使用情况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2.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定期组织考核。
3. 医院对违反抗生素使用原则和规范的医师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予以通报批评或取消处方权。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解释。
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抗生素滥用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务人员、药剂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
三、管理原则1.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2. 依据病情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3. 严格执行抗生素的采购、储存、使用和监测等环节的管理。
4. 加强对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四、具体措施1. 抗生素采购管理(1)药剂科根据医院临床需求,合理采购抗生素,并严格执行采购审批程序。
(2)采购的抗生素品种、规格、剂型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 抗生素储存管理(1)抗生素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储存,保持干燥、通风、避光。
(2)定期检查抗生素储存条件,确保储存环境符合要求。
3. 抗生素使用管理(1)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病原学检测结果和药物特点。
(2)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选择抗生素品种、剂量和疗程。
(3)对发热原因不明、病情严重或细菌性感染不能排除的患者,可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
(4)对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5)尽量避免联合使用抗生素,确需联合使用时,应严格掌握临床指征。
4. 抗生素监测管理(1)定期开展抗生素使用情况监测,分析抗生素使用趋势和问题。
(2)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时掌握耐药情况。
(3)对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监测。
5. 抗生素培训和监督(1)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2)加强对医务人员抗生素使用行为的监督,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行为进行纠正。
五、责任与考核1. 医院负责人为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2. 药剂科负责抗生素的采购、储存、供应和监测工作。
3. 检验科负责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4. 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医院抗生素处方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临床科室、药剂科、检验科等相关部门和人员。
三、职责1. 医生职责:(1)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品种、剂量和疗程。
(2)处方应详细注明患者病情、诊断、用药目的、用法用量、疗程等信息。
(3)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风险评估,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4)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药剂科职责:(1)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审核、拦截。
(2)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向医院管理部门报告。
(3)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公示,并要求相关科室进行整改。
3. 检验科职责:(1)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为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2)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
四、管理制度1.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1)非限制使用级: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大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疗效好,价格昂贵,针对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资料尚少,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
2. 抗菌药物处方管理:(1)医生开具抗菌药物处方前,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病情、诊断、用药目的、用法用量、疗程等信息。
(2)处方应详细注明患者病情、诊断、用药目的、用法用量、疗程等信息。
(3)处方一般使用兰、黑钢笔水书写,字迹端正清楚,不得涂改。
如有涂改,医生须在涂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4)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5)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1、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药物的配伍禁忌,根据药物敏感实验,选择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2、严格掌握与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其耐药性的变化,密切观察菌群失调的先兆。
3、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和对其的依赖性。
4、已确定为病毒性或疑为病毒性疾病的不使用抗生素。
5、发热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学诊断前,不用抗生素,以免影响临床典型症状的出现和病原体的检出。
对病情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再抽血送培养后,可试选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再按药敏指导用药。
6、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引起皮肤的过敏反应,尤其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等不宜使用。
必要时,可用新青霉素、肝菌肽、磺胺嘧啶银等。
7、联合使用抗菌素,必须有严格的指征。
联合使用抗生素,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并达到减少药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的木的。
不可无根据地随意联合用药,特别是起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的。
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指征是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顽固性感染及需长期用药防治细菌产生耐药的情况。
一般以二联为宜,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甙类以联合应用。
8、选用抗生素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8.1、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8.2、尽量能避免应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止引起宿主自身药群失调,而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8.3、对于感染特别严重者,可选按临床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8.4、对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应谨慎选用抗生素及酌情调整给药方案。
9、使用抗生素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给药。
静脉滴注时,抗生素之
间,抗生素和激素、维生素及血管活性药物之间,均可发生配伍禁忌或相互作用,使抗生素的活力受到影响,甚至产生毒性反应。
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及方法要视其血药浓度毒副作用而定。
10、药剂科应定期统计各科抗生素消耗量及使用类型。
按规定对某些抗生素实行限制性使用,并根据本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谱,调整用药,以保证抗生素的活力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11、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
11.1、禁止无针对性地,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11.2、对无感染迹象的昏迷、非感染性休克、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及接受侵袭性操作者,不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11.3、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前后,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期间,为了减少带菌者,如果不能使用磺碳胺类药物,可考虑应用抗生素。
11.4、外科手术的预防性用药。
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主要用于手术中组织损伤严重、手术时间长及疑为爱细菌污染的手术。
患者身体衰弱及免疫低下且对院内感染易感者,手术前预防用药,可以提高抗生素在手术中的血药浓度,一旦有细菌侵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12、一般感染时,抗生素使用至体温正常或症状消失后72-96小时停药,对于急性感染采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人,用药后72小时临床疗效不显著者,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其它敏感药物。
13、为预防抗生素过敏反应的发生,在使用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素类等抗生素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皮内试验。
氨基糖甙类除非有特殊指征,一般使用前不行皮内试验。
14、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